危機四伏 同義詞
四麵都有埋伏,比喻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近義詞 四麵楚歌
危機四伏的成語典故
出 處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形容一個人危機四伏的詩句
中原禍作邊防危,果有豺狼四來伐。——元稹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李白
危機的成語有哪些
危機四伏 [wēi jī sì fú]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出 處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成語接龍
伏首貼耳 耳紅麵赤 赤舌燒城 城門魚殃 殃及池魚 魚沉雁渺 渺無音信 信而好古 古調單彈 彈盡援絕 絕世無雙 雙宿雙飛 飛來橫禍 禍中有福 福星高照 照章辦事 事過境遷 遷怒於人 人各有誌 誌堅行苦 苦心經營 營私罔利 利傍倚刀 刀山火海 海外奇談 談天論地 地瘠民貧 貧困潦倒 倒懸之急 急赤白臉 臉黃肌瘦 瘦骨如柴 柴毀骨立 立身揚名 名不虛傳 傳龜襲紫
危機四伏同義詞
危機四伏同義詞
四麵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比喻陷入四麵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關於危機的成語
燃眉之急、千鈞一發、迫在眉睫、岌岌可危、危在旦夕、十萬火急、急於星火、四麵楚歌、救火揚沸、一觸即發 、火燒眉毛、危如累卵
表示極度危險的成語
表示極度危險的成語有:1.千鈞一發、2.十萬火急、3.火燒眉毛、4.迫在眉睫、5.危在旦夕、6.危機四伏
1.千鈞一發
成語拚音:qiān jūn yī fà
成語解釋:鈞:古時的計量單位;以三十斤為一鈞。一根頭發上拴著千鈞重物。形容萬分危急的情形。
成語出處: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輪對劄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請於上帝,假手韃靼,連歲屏除,岌岌之千鈞一發矣。”
2.十萬火急
成語拚音:shí wàn huǒ jí
成語解釋:形容事情緊急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老舍《趙子曰》:“趙子曰的腦府連發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
3.火燒眉毛
成語拚音:huǒ shāo méi mɑo
成語解釋:火燒到眉毛了。比喻情勢非常緊迫。也作“火燒眉睫”。
成語出處: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蔣山法泉禪師》:“問:‘如何是急,切一句?’師曰:‘火燒眉毛。’”
4.迫在眉睫
成語拚音:pò zài méi jié
成語解釋:迫:緊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經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間。比喻事情十分緊急;已到眼前。
成語出處: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5.危在旦夕
成語拚音:wēi zài dàn xī
成語解釋:形容危險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時間之內。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6.危機四伏
成語拚音:wēi jī sì fú
成語解釋: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成語出處: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如履什麼,危在什麼,險象什麼,什麼四伏,都表示是,危險緊急的成語
描寫風險的成語:
危如累卵 如履薄冰 迫不及 待 火燒眉頭 千鈞一發 刻不容緩 十萬火 急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險象環生 一觸即發 迫在眉睫 危機四伏
描寫權利的成語:
【生殺予奪】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的大權。
【權傾朝野】指位高權重的大臣在朝堂或者民間的勢力都很大,得到眾多官員的和民眾的支持,在這個程度上,皇帝和皇室成員也忌他三分。
【朝野側目】朝野:舊指朝廷與民間,不論官吏還是平民,都不敢正眼相看。形容權勢極大。
【一手遮天】一隻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擁兵自固】擁有掌握軍隊的權力,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擁兵自重】擁有軍隊,鞏固自己。 通常就是指手握重兵的大將,專橫跋扈不服從上級或者朝廷的管製 挑戰中央政權。
安然無恙 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出處:《戰國策·齊策》:“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暗藏殺機 隱藏殺人的念頭。比喻潛在危險。
暗礁險灘 暗礁:隱沒在水中的岩石;險灘:水流湍急的地方。比喻隱藏的禍患和危險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於死亡的邊緣。
出處:《北齊書·杜弼傳》:“諸勳人身觸鋒刃,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百戰不殆 經曆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於用兵。
出處:《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兵在其頸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險已非常逼近。
出處:《國語·周語中》:“兵在其頸,其隙至之謂乎。”
池魚幕燕 比喻處境危險極易遭殃的人。
出處:明·劉基《驛傳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並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出生入死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處高臨深 處高:處在顯貴重要地位。臨深:如臨深淵。處在顯貴之位,好比麵臨深淵。舊時指官職高了常有危險性。
出處:漢·揚雄《酒箴》:“處高臨深,動常近危。”
春冰虎尾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存亡安危 使將要滅亡的保存下來,使極其危險的安定下來。形容在關鍵時刻起了決定作用。
出處:《荀子·王製》:“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墮,必將於愉殷赤心之所。”
厝火積薪 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麵。比喻潛伏著很大危險。
出處:漢·賈誼《新書·數寧》:“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
旦夕之危 旦夕:比喻短時間內。危:危險。形容危險逼近。
出處:《三國誌·蜀誌·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彈盡糧絕 作戰中彈藥用完了,糧食也斷絕了。指無法繼續作戰的危險處境。
出處:宋·楊萬裏《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複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當風秉燭 秉:舉著。迎著風舉著蠟燭。比喻身陷危險境地。
出處:明·無名氏《勘金環》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當風秉燭,恰便似水不浮漚。”
刀山火海 比喻極其危險和困難的地方。
出處:劉伯承《千裏躍進大別山》:“此刻,麵前即使橫著刀山火海,我們也必須打過去。”
刀頭劍首 極喻危險的境遇。
出處:清·錢謙益《苕上吳子德輿作丁醜紀聞詩六首蓋悲餘之逮係而喜其獄之漸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頭劍首度冬春,欲殺何當有百身。”
蹈刃不旋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麵臨危險而不返回。
出處:《孫臏兵法·善者》:“故民見進而不見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道而不徑 道:走路。徑: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險。
出處:《呂氏春秋·孝行覽》:“故舟而不遊,道而不徑,能全支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阽危之域 阽危:危險;域:境地。危險的境地。
出處: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故能出人於阽危之域,躋俗於仁壽之地。”
鼎魚幕燕 宛如鼎中遊動的魚,帷幕上築巢的燕子。比喻處於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出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餓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
粉身灰骨 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出處:唐·張鷟《遊仙窟》:“玉饌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謝。”
粉身碎骨 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
出處:三國·魏·曹植《謝封甄城王表》:“臣愚駑垢穢,才質疵下,過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蔣防《霍小玉傳》:“平生誌願,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赴險如夷 赴:投身進去;險:危險;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險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艱險。
出處:《魏書·於什門等傳論》:“史臣曰:‘於什門等或臨危不撓,視死如歸;或赴險如夷,惟義所在。’”
甘冒虎口 指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出處:《三國誌·魏誌·袁紹傳》“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裴鬆之注引晉·孫盛曰:“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
感戴二天 形容那些把人從危險、艱難、疾病當中挽救出來的人。
高而不危 身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
國將不國 國家將無法維持下去了。指國家的局勢很壞,有亡國的危險。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二回:“莊壽香號稱名臣,聽說在和議開始時,他主張把台灣贈英……國將不國,這才是糊塗到底了呢!”
虎口拔牙 從老虎嘴裏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險的事情。
出處:金·馬鈺《玩丹砂·贈閻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齒,驪龍頷下奪神珠。”
虎口逃生 老虎嘴裏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出處:《莊子·盜蹠》:“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虎口餘生 老虎嘴裏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出處:《莊子·盜蹠》:“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虎尾春冰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虎穴狼巢 虎和狼的窩巢。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
化險為夷 險:險阻;夷:平坦。化危險為平安。比喻轉危為安。
出處:唐·韓雲卿《平蠻頌序》:“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
患難與共 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係密切,利害一致。
出處:《禮記·儒行》:“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禮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
灰軀糜骨 猶言粉身碎骨。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
灰身粉骨 猶言粉身碎骨。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
火海刀山 比喻極其危險和困難的地方。
出處:京劇《智取威虎山》第五場:“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 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
火山湯海 比喻艱難危險。
出處:《晉書·張駿傳》:“雖有火山湯海,無所辭難,豈寒暑之足避哉!”
禍迫眉睫 猶言禍在旦夕。災難在很短時間內就要降臨。形容處境非常危險。
禍在旦夕 災難在很短時間內就要降臨。形容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唐·段成式《諾皋記·長須國》:“吾國有難,禍在旦夕,非駙馬不能救。”
積薪厝火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麵。比喻隱藏著很大的危險,後患無窮。
出處:《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岌岌可危 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樣子。形容非常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
出處:《孟子·萬章下》:“於斯是也,天下殆哉,岌岌乎!”
艱難險阻 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嚐之矣。”
解衣包火 比喻不解決問題,隻招致危險。
出處:《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關中華戎雜錯,風俗勁悍;裕欲以荊揚之化,施之函秦,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
解衣抱火 比喻不解決問題,隻招致危險。同“解衣包火”。
出處:《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關中華戎雜錯,風俗勁悍;裕欲以荊揚之化,施之函秦,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清·唐訓方《裏語征實》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九死不悔 九:表示極多。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誌堅定,不認經曆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九死未悔 九:表示極多。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誌堅定,不認經曆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九死一生 九:表示極多。形容經曆很大危險而幸存。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居安思危 居:處於;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裏,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出處:《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絕處逢生 絕處:死路。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
出處:元·關漢卿《錢大尹知勘緋衣夢·正名》:“李慶安絕處幸逢生。”
絕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常言‘吉人天相,絕處逢生。’”
縲絏之憂 縲絏:捆綁犯人的繩子。引申為囚禁。被囚禁的憂慮。指有坐牢的危險。
累卵之危 累:堆積。好比堆疊起來的蛋,極容易打碎。比喻情況極其危險。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卷三:“居累卵之危而圖泰山之安。”《史記·範雎蔡澤列傳》:“秦王之國,危如累卵,得臣則安。”
力挽狂瀾 挽:挽回;狂瀾:猛烈的大波浪。比喻盡力挽回危險的局勢。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兩世為人 好象重新來到人間。形容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中幸存下來。
臨危不顧 臨:遇到;危:危險。遇到危難的時候,一點也不怕。
出處:《三國誌·魏誌·陳留王傳》:“和、琇、撫皆抗不撓,拒會凶言,臨危不顧。”
臨危不懼 臨:遇到;危:危險;懼:怕。遇到危難的時候,一點也不怕。
出處:《鄧析子·無厚》:“死生自命,貧富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臨危不撓 撓:屈,折。遇到危險時並不屈服。形容英勇堅貞。
臨崖勒馬 走到懸崖邊緣勒住了奔馬。①比喻到了危險邊緣能及時醒悟回頭。②比喻運用筆墨,當意境入近高潮時,突然煞住筆鋒。亦作“懸崖勒馬”、“勒馬懸崖”。
履險蹈危 指經曆危險。
履險如夷 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
出處:漢·劉協《喻郭汜詔》:“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晉書·姚萇載記》:“董率大眾,履險若夷,上下鹹允,人盡死力。”
盲人瞎馬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泥船渡河 坐泥土做的船過河。比喻非常危險。
出處:《三慧經》:“人在世間,譬如乘泥船渡河。”
鳥覆危巢 鳥巢因建於弱枝而傾覆。比喻處境極端危險。
出處: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詩:“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破死忘生 不顧性命危險;不顧一切。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張太太]今日在舅太太屋裏聽得姑爺果然中了,便如飛的從西過道兒裏直奔到這裏來,破死忘生的大著膽子上去,要當麵叩謝魁星的保佑。”
千難萬險 形容困難和危險極多。
出處:元·楊景賢《西遊記》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難萬險。”
去危就安 離開危險,達到平安。
人人自危 每個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險。
出處:《史記·李斯列傳》:“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
人心惟危 惟:是;危:險惡。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險的。
出處:《書·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危。”
刃樹劍山 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獄酷刑。後比喻極其艱難危險的地方。
入死出生 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身寄虎吻 指把身子置於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十死一生 形容生命非常危險。
出處:《漢書·孝宣許皇後傳》:“婦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事危累卵 事情危險得像堆起來的蛋一樣。形容形勢極端危險。
視為畏途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險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難的、可怕的事情。
出處:《莊子·達生》:“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視險如夷 夷:平坦。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
出處:漢·劉協《喻郭汜詔》:“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
視險若夷 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同“視險如夷”。
死裏求生 指在極其危險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合我師傅父女兩人,費了無限精神,成全得我轉禍為福,死裏求生,重歸故裏。”
死裏逃生 從極危險的境地中逃脫,幸免於死。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半萬賊兵,卷浮雲片時掃淨,俺一家兒死裏逃生。”
死中求生 在極危險的境地中努力掙紮以求生路。
出處:《後漢書·公孫述傳》:“述謂延岑曰:‘事當奈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
挺身而出 挺身:撐直身體。挺直身體站出來。形容麵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出處:《舊五代史·周·唐景思傳》:“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萬死不辭 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貂蟬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萬死一生 死的可能極大,活的希望極小。比喻冒生命危險。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宋·陸遊《晚泊》詩:“身遊萬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忘戰必危 戰:戰備。危:危險,危機。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記了戰備就一定會產生危機。
危機四伏 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出處: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危急存亡 危急:危險而緊急。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危如朝露 危險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陽一出就會消失。比喻處境極危險。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延年益壽乎。”
危如累卵 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出處:《韓非子·十過》:“其君之危,猶累卵也。”《史記·範睢蔡澤列傳》:“秦王之國,危於累卵,得臣則安。”
危若朝露 危險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樣容易消失。比喻麵臨死亡。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
危於累卵 比壘起的蛋還危險。比喻極其危險。
出處:《戰國策·秦策四》:“當是時,魏危於累卵,天下之士相從謀。”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後漢書·申屠剛傳》:“國家危弱,奸謀不禁;六極之效,危於累卵。”
危在旦夕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時間短。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出處:《三國誌·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微機四伏 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委肉虎蹊 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比喻處境危險,災禍即將到來。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瞎馬臨池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銜橛之變 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
銜橛之虞 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同“銜橛之變”。
險象環生 危險的局麵不斷產生。
險遭不測 形容從極危險的境地中逃出了性命。
險阻艱難 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嚐之矣。”
心有餘悸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厲害。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回想起來心裏還害怕。
出處:孫犁《奮勇地前進、戰鬥—在一次座談會上的發言》:“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隻是井繩,他就不會心有餘悸了。”
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險的地方。
朽索馭馬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奔馳的馬。形容傾覆的危險十分嚴重。多含戒懼之意。亦作“腐索禦馬。”
懸崖勒馬 懸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馬:收住韁繩,使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矣。”
燕巢飛幕 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同“燕巢於幕”。
出處:《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收〉》::“[北虜]方當係頸蠻邸,懸首槁街,而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呂延濟注:“魚遊沸鼎,燕巢飛幕,言危之甚。言魏朝夕將破,而將軍居之,亦同魚燕之危。”
燕巢幕上 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燕巢幙上 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同“燕巢於幕”。幙,同“幕”。
燕巢危幕 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燕巢衛幕 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孔子家語·正論》:“衛孫文子得罪於獻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擊鍾焉。延陵季子適晉過戚,聞之曰:‘異哉!夫子之在此,猶燕子巢於幕也,懼猶未也,又何樂焉?君又在殯,可乎?’”
燕巢於幕 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燕處焚巢 燕子處在焚燒著的窩裏。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魚遊釜底,燕處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頻於外殆,我同胞其何以異是耶?”
燕處危巢 燕子處在焚燒著的窩裏。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清·筱波山人《愛國魂·勤王》:“怕隻怕臨安頹廈如燕處危巢。”
羊入虎群 比喻好人落入壞人的手中,處境極端危險。
出處: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搖搖欲墜 搖搖:搖動,搖晃;墜:落下。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一發千鈞 發:頭發;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象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一生九死 指經曆多次生命危險而幸存。
出處:明·劉道開《疇昔》詩:“疇昔幹戈裏,飄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兩代六朝人。”
於安思危 於:處於;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裏,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
魚遊沸鼎 魚在鍋裏遊。比喻處境十分危險,有行將滅亡之虞。
出處: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詩:“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魚遊沸釜 魚在鍋裏遊。比喻處境十分危險,有行將滅亡之虞。
出處:清·南荃外史《歎老》:“傀儡兒一場熱鬧,依舊的魚遊沸釜,燕處危巢。”
一個成語,四字詞語也行,大概意思是“到處都是危險”
十麵埋伏
十麵埋伏,這個成語典故出自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
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麵以圍殲敵軍。
危機四伏
[釋義] 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出處]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形容處境危險的成語
千鈞一發 一發千鈞 刻不容緩 迫不及待
十萬火急 火燒眉毛 迫在眉睫 燃眉之急
萬分緊急 生命垂危 危在旦夕 急如星火
一觸即發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險象環生
事不宜遲 生死攸關 生命攸關 生死存亡
瀕臨絕境 火燒眉睫 如履薄冰 箭在弦上
如箭在弦 矢在弦上 生死關頭 危機四伏
朝不慮夕 朝不保夕 命懸一線 人命關天
千鈞一發 一發千鈞 刻不容緩 迫不及待
十萬火急 火燒眉毛 迫在眉睫 燃眉之急
萬分緊急 生命垂危 危在旦夕 急如星火
一觸即發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險象環生
事不宜遲 生死攸關 生命攸關 生死存亡
瀕臨絕境 火燒眉睫 如履薄冰 箭在弦上
如箭在弦 矢在弦上 生死關頭 危機四伏
朝不慮夕 朝不保夕 命懸一線 人命關天
不夠就說,還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