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按形式怎樣分類?
按內容:
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悼亡詩、行旅詩、閨怨詩、戰爭詩、抒情詩、敘事詩
按形式:
古詩分類 古體詩 樂府 律詩 絕句
古詩分類-古體詩-樂府-律詩-絕句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隻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隻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麵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後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樂府。魏晉和唐 代以及其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稱樂府或擬樂府。例如《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遊天姥吟留別》都是樂府詩。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後來又產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後,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律詩共有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詩歌按形式怎樣分類?
按內容:
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悼亡詩、行旅詩、閨怨詩、戰爭詩、抒情詩、敘事詩
按形式:
古詩分類 古體詩 樂府 律詩 絕句
古詩分類-古體詩-樂府-律詩-絕句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隻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隻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麵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後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樂府。魏晉和唐 代以及其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稱樂府或擬樂府。例如《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遊天姥吟留別》都是樂府詩。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後來又產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後,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律詩共有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從古詩的形式可以分為幾種百度文庫
按內容:
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悼亡詩、行旅詩、閨怨詩、戰爭詩、抒情詩、敘事詩
按形式:
古詩分類 古體詩 樂府 律詩 絕句
古詩分類-古體詩-樂府-律詩-絕句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隻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隻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麵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後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樂府。魏晉和唐 代以及其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稱樂府或擬樂府。例如《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遊天姥吟留別》都是樂府詩。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後來又產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後,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律詩共有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詩歌的分類方法有什麼
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
2.按內容來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
關於詩的各類,問題是相當複雜的.《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隻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現在我們試就上述三種分類再參照別的分類法加以討論.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的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還有很少見的六言詩.
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隻分為五言、七言兩類.一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仿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後來又產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後,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用近體詩.象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d.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長律自然也是近體詩.長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題目上標明韻數,如杜甫《風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這種長律除了尾聯(或除了首尾兩聯)以外,一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
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五言絕句隻有二十字,七言絕句隻有二十八字.
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則的束縛.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②.
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於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些屬於古體,有些屬於近體.
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隻是大致的分法.其實除了五言、七言之處,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指的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雜言詩一般不另立一類,而隻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隻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什麼理論根據的.
①也有七言長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②郭編杜甫詩集把多數絕句都歸入近體詩.元稹所編的《白氐長慶集》索性就把這種絕句歸入律詩.
現代詩歌的分類
1.敘事詩和抒情詩.
2.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餘下全文>>
詩歌的分類: 內容、題材、形式、體裁、國家 快快快!很急的!!!!!!
一、古代詩歌的分類:
1.按內容分類:
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
2.按題材分類:
(1)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
(2)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誌。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
曹操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6)送別詩。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誌,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為9種:1諷刺 2愛情 3哲理4送別 5風景 6抱負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3.按體裁分類:
古詩:古體詩
近體詩:絕句:4句 1、2、4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言,七字稱七言
律詩:8句,4聯 2、4、6、8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律,七字稱七律
(頷聯、頸聯對仗)
詞:別名:長短句、詩餘、曲子詞
組成:詞牌名、題目
分類:小令(58字以下)、中詞(59~90字)、長詞(91字以上)
風格:婉約派、豪放派
曲:組成:宮調(曲調)、曲牌、題目
4.按國家分類:
本國詩歌和外國詩歌
5.按形式分類:
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民歌等(這個不太確定)
二、現代詩歌的分類:
1.按內容分:
敘事詩和抒情詩
2.按形式分類:
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和韻腳詩
3..按國家分類:
本國詩歌和外國詩歌
詩歌按形式可分為哪幾種?
詩歌可以分為古詩和現代詩。
古詩分類: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2.按內容來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
現代詩分類:
詩歌的分類也有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基本的有以下幾種:
1.敘事詩和抒情詩。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
2.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類的。
詩歌按內容分類可分為什麼?按形式可分為什麼?
詩歌按內容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 )按形式可分為(格律詩 )(自由詩 )(散文詩 )(民歌 )
下列是我收集的答案:
按內容,詩歌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抒情詩主要是通過直接抒發作者內心的感受來反映社會生活,根據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詩歌內容,抒情詩又可分為頌歌、哀歌、戀歌、田園詩、山水詩、諷刺詩、史詩等等。敘事詩主要是通過對事件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反映現實生活,它以敘事為主,且以抒情的方式敘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人物形象。
按形式,詩歌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民歌等,它們都具體體現各自不同的形式特點
另外,還有分類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藏頭詩,藏尾詩等。
詩歌按形式分類並寫5首
1 詩歌分類 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中國是具有悠久曆史的東方文明古國。中國文學,以其特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構成了自己的特色,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學一軌同奔。 詩歌,是中國文學中產生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也是中國文學中得到最為充分發展的體裁。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學遺產的奇葩。追溯中國詩歌的發展源遠流長。 然而由於詩歌的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鑒賞古詩詞,就必須對題材分類有清楚的了解,並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準確地判斷。 1. 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等等。 2. 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無名氏)等等。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等),也應注意。 3. 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係,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4. 記行詩又稱記遊詩、行旅詩。或描述個人遊曆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類詩離不開山水景物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抒情”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便不可視作山水詩。 5. 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範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6. 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曆史故事、曆史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後議論;也有一些隻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讓讀者思考的。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後不斷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與之曾唱反調)、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為名篇。 7. 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誌,象征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後佳作漸多。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遊的《卜算子·詠梅》、於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誌的名篇。 8. 詠懷詩。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征、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餘下全文>>
詩歌的分類 按題材分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於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詠物言誌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懷古詠史罰,以曆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從形式上可以大致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3)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隻有一......餘下全文>>
古代詩歌體裁分類
一、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隻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隻供清唱。
2.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於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詠物言誌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懷古詠史詩,以曆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