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祖和藹祖意思是一樣嗎?你有度裏有尋根謁祖,也有寫尋根藹祖,二種寫法都正確嗎?
謁祖是拜謁、祭奠祖先的意思,與“祭祖”同義。
謁:拜謁。祖:祖先。
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特別是清明節和春節。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普遍采用的儀式。按照民間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藹是藹的繁體字,讀音是ǎi,從組詞上來說,是沒有藹祖的意思的。
練姓的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
2015年7月12日,江蘇東台練海兵、河南永城練冰倩,赴紫金壇祭拜始祖練何,他們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李建國、徐國慶、張聯防、劉中平、馬學鋒、張曉忠、杜寶、何趁鳳和張珍10人的熱情接待和同行紫金壇尋練何墓。並在三尖山尋找2世練舜麒、練舜麟、4世練賢開的墓地,在芝嶺尋找3世練友欽、練友文、練友思、練友德、練友善、4世練賢相及5世練裔聰夫人江氏的墓地。
這是練氏後裔第六次到沁陽市尋根謁祖。2005年6月3日,中華練氏宗親聯誼會會長練天漢、副會長練雨鬆、秘書長練其林和練洪金一行4人首赴沁陽尋根問祖的起因,是練何第53世後裔練其林(廣州市人)依據《練氏族譜》記載:“練何世居河內縣(今沁陽市),葬縣西北20餘公裏的紫金壇(1999年更名為神農壇)上,2世及旁3世、4世、5世,葬三尖山、芝嶺”,但是到沁陽市公安局查閱戶籍,未發現有練姓人名存在。2007年7月3日,二赴沁陽尋根的是練其林和練觀城,他倆在市誌辦,查閱《懷慶府誌》、《沁陽市誌》等文獻資料,盡管未能發現有關練氏的古今信息,但找到了有紫金山、紫金壇、三尖山、芝嶺(均在今沁陽市紫陵鎮內)名字的記載,與練氏譜載相符合,因此認定了神農壇就是練姓始祖練何的仙居之地。他倆登上紫金壇,表達了尋根幽思。2014年2月2日,三赴沁陽尋根的有練曰東、練曰林、練曰南、練文貴、練錦浩、練文燕、練文芳、練文秀、練思甫、練思辰、練思源、練思均、練俊傑、練絲帛和練絲柬15人。2014年農曆十月廿三“練誕節”四赴沁陽尋根的有練湅繒、練時日、練貞辰、練絲帛、練其素一行5人,2015年3月22日,五赴沁陽尋根的有四川大竹練易林,他們到紫金壇祭拜始祖練何。
據悉,2014年農曆十月廿三“練誕節”,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徐國慶、杜寶、蘇玉棟、董亞平、馮師飛、鄭文亮、秦小明、申順、張聯防和朱小雨11人的熱情接待和同行。2015年3月22日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李建國、郭世河、申順、董亞平、趙磊光、徐國慶、、劉中平、吳天福、杜寶、楊軍、梁紅、任玉環、張麗萍、楊三元、馬學鋒和他兒子等19人熱情接待和同行紫金壇公祭練何。
練氏何來?上溯千年,大唐初始,練何將軍之後裔也。練何謂誰?伏羲苗裔,東不訾九十六代子孫也,唐貞觀時,任總管府錄事參軍,隨唐太宗征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南蘇羅城,破敵城垣,聲振夷邦,居功至偉。唐太宗念其功績,以“精練軍戎”,賜姓練氏,封岐山侯。李勣佳讚: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練何以讚詞為字,為子孫續輩,依次為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以昭祖德,永續家風。巍巍紫金壇,紫霧嵐煙,練何仙逝之地;挺挺鶴鬆,凜然蒼穹,練何崢嶸之氣象。河內家聲遠,岐山世澤長,天下一練,同祖同根。
閩台文化 東山陸橋 台灣宗教界對福建宗教界交往的模式 鄭和抵閩台 宗教謁祖尋根 求這五個名詞解釋。
閩台宗教謁祖尋根
是指崇敬的某些佛像或祖師神像,在一些佛誕或節日,信徒到正壇進鄉拜祖的活動
比如,台灣的天後宮信奉的媽祖,是福建媽祖的分壇,安溪清水岩的清水祖師,南安鳳山寺的保生大帝,在台灣都有信徒也都有分身分壇,在這些神的誕辰或重大節日,信徒都會到福建的發源地,進香,祈福,同時會抬上分身的神像朝拜,這就是謁祖!
閩台宗教的交往模式
閩台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共通性,佛,道,及民俗信仰有很多是相同的!
交流方式有民間自發組織的進香團,尋根謁祖,寺廟從林互派僧侶,道士。及宗教音樂互相交流演出等
媽祖信俗是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級遺產。千百年來,出於祈福消災、尋根謁祖的媽祖信俗為百姓所崇拜傳承至今
B
華人尋根節的癸巳年尋根節(2013年6月4日)
尋根謁祖烈山下,祈福中華又一年。農曆四月廿六、傳說中炎帝神農的誕辰,上午,癸巳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裏尋根節開幕式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在湖北隨州隆重舉行。海內外嘉賓萬餘人齊聚炎帝神農故裏,共同拜謁始祖,祈福中華。
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國台辦主任張誌軍,國家旅遊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王誌發,國僑辦副主任馬儒沛,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魯諄、任大援、王震中,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鴻忠,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國生,省政協主席楊鬆等領導出席大典。
上午9時05分,拜祖大典正式開始,副省長許克振主持大典。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曉東代表省委、省政府致辭。他在致辭中說:盛世思源,弘祖盛德。今天,我們彙聚烈山,追憶始祖,寄托全球華人無限追思和敬仰之情!這是億萬華人尋根頌祖的拜謁盛典,這是中華民族融和團結的和諧盛典,這是盛世中國興旺繁榮的興邦盛典。我們堅信,隻要我們不忘始祖,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精誠團結,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
華建敏宣布,癸巳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裏尋根節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開幕。隨後,何厚鏵與李鴻忠共同開啟炎帝神農大殿聖門,中科院院士張俐娜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峁智、段正澄、餘永富共同點燃舞台中央的聖火盆。
在莊重的音樂中,何厚鏵、華建敏、蔣孝嚴、張誌軍、王誌發、馬儒沛、魯諄、李鴻忠、王國生、楊鬆、李春明等先後向炎帝神農敬獻花籃。海外華人華僑及港澳台同胞代表,科技界、企業界、宗教界等代表敬獻高香。
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王國生恭讀《頌炎帝文》:“敬天法祖,赤子還鄉。賀炎帝之誕辰,頌始祖之輝煌……慎終追遠,倡勤儉務實之風;繼往開來,圓民族複興之夢……吾輩建設故裏,懷抱精誠。競進提質,構築支點,繪美麗之荊楚;區域合作,中部崛起,鑄華夏之砥柱。”平實質樸的字句,頌揚了炎帝的功德,表達了中華兒女開拓創新、共謀發展,早日實現中國夢的堅定信心。
隨後,蔣孝嚴、張誌軍、李鴻忠、台灣中華文化經濟交流協會副理事長陳興國為隨州市“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幕,張誌軍向隨州市授牌。
大典最後進入唱誦始祖環節。阿裏郎組合和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同學共同演奏的大型歌舞《炎帝頌》表達了華夏兒女對炎帝神農的深深敬仰,譚晶演唱的《四海一心中國夢》將現場氛圍推向新高潮。
省領導張岱梨、尹漢寧、傅德輝、陳天會、劉善橋、呂忠梅,總參四部原副部長倪宏強少將,總參軍訓和兵種部原副部長董文久少將,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張愷悌,省老領導周堅衛、劉榮禮、張忠儉、程運鐵,全國青聯副主席陳仲尼以及來自全球各地的華人華僑商會、社團組織、知名企業的嘉賓參加了拜祖大典。
2009年至2012年,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有關部委一起,連續4年成功舉辦了尋根節,加強了海內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炎黃子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推動了地方發展和知名度提升,尋根節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兩岸三地和全球華人的廣泛認同。“隨州神農祭典”項目成功入選國務院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隨州作為我國炎帝祭祀中心的地位得到了更高層麵、更加權威的確認。
本屆尋根節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家旅遊局、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主題為“四海一家親,共圓中國夢”。
2013年6月4日在湖北省隨州市舉行。這天為農曆四月二十六,是傳說中的炎帝神農誕辰日,海內外近萬嘉賓齊聚炎帝故裏,拜謁始祖、祈福中華。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與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共同開啟了炎帝神農大殿聖門,中科院院士張俐娜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將取自湖北隨州、陝西寶雞、山西高平、湖南株洲炎陵縣和會同縣帶有炎帝遺跡的聖火,共同點燃舞台中央的聖火盆。拜祖大典奉請儀式上方陣,分別為耒耜、百草、紡織、馴獸、市易、古陶、古琴、版築方陣等,象征著炎帝神農在開創農業、發明醫藥、製作衣裳、製作弓箭、首辟市場、製作陶器、發明音樂和建築房屋等方麵的功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出席拜謁大典,並向炎帝神農敬獻花籃;來自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華人華僑及港澳台同胞代表敬獻了高香。2013年5月31日,海峽兩岸炎帝神農祭祀大典在台灣嘉義舉行,李鴻忠率團與台灣社會各界共襄盛典,拜祭華夏始祖炎帝神農。
華人尋根節的壬辰年尋根節(2012年5月16日)
3月21日,全國清理和規範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工作領導小組複函省委、省政府,同意湖北省政府聯合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共同舉辦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裏尋根節。3月26日,我市召開了壬辰年尋根節籌備工作專題會議,各項籌備工作全麵展開。
1月中旬,省委、省政府向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請示,要求於2012年5月16日舉辦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裏尋根節。請示中說,炎帝神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湖北隨州是炎帝神農的誕生地。在每年農曆四月廿六,炎帝神農的誕辰紀念日,都有大量海內外華人華僑到隨州市尋根謁祖,尋根節活動已成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傳統文化節日。2011年6月,“炎帝神農祭典”作為大型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連續3年舉辦的世界華人炎帝故裏尋根節,進一步增強了海峽兩岸“華夏同根,和合天下”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全球華人華僑中產生了很大反響。世界華人炎帝故裏尋根節已經成為重要的公益性文化節慶活動品牌,成為海峽兩岸同胞乃至全球華人華僑交流互動的重要平台。
據悉,尋根節主要包括開幕式暨壬辰年拜謁炎帝神農大典、炎帝神農文化名家論壇、“神農杯”世界華人頌炎帝書法大賽、經貿旅遊洽談會、炎帝神農文化廟會、“詩潤隨州”詩歌吟誦會等主題活動。慶典活動將堅持“高層次、小規模、大影響”的辦節宗旨。市尋根節籌委會已經集中辦公。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傳根在籌備會上通報了前期籌備情況。各項籌備活動已初顯端倪,拜祖大典方案已基本敲定,邀請的明星已初步確定,相關活動已啟動,正與中央電視台溝通,爭取央視直播。陳傳根要求,迅速啟動重要嘉賓邀請工作,按事前、事中、事後組織新聞戰役,迅速啟動市內媒體倒計時,省內媒體啟動30天倒計時,適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各工作小組按責任分工,強力推進分項活動。要加強工作協調,主要領導上陣,細化工作方案。
此外,2012年尋根節的明星陣容也空前強大,16日舉行的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裏尋根節開幕式暨拜祖大典,將由央視著名資深節目主持人陳鐸、香港鳳凰衛視美女主持許戈輝聯袂主持,毛阿敏、孫楠同台放歌頌始祖。
大典主奉祀官由演過多個皇帝角色的著名演員陳建斌擔綱。毛阿敏將演唱《還看今朝》,孫楠則是二度到隨州,獻唱《盛世的鍾聲》。開幕式暨拜祖大典將由鳳凰衛視、台灣TVBS電視台、湖北電視台、隨州電視台同時直播
5月16日,來自兩岸四地的大學生代表點燃采集自各地的聖火。當日,以“龍騰盛世、福佑中華”為主題的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裏尋根節在湖北隨州市舉行。萬餘世界各地華人聚首烈山,共同拜謁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祈福華夏繁榮昌盛。
李世民和李火德什麼關係?
誰說沒關係,以下是李家的世係表 從李淵開始的
李淵-李世民-李治-李旦-李隆基-李亨-李俶-李適-李誦-李純-李忱-李漼-李傑-李禎-李登-李海-李幹-李纁-李寬-李侗-李信甫-李燔-李孟佑-李進奇-李火德-李宦懋-李崇崗-李康-李普嗣-李昌暹-李宜順-李德林-李伯隆-李秀椽-李廷貴...
上述世係表不知對否,請高人指正。
據李火德墓誌記載,李火德為宋末元初時人,祖先為李世民,因避戰亂自中原入閩,62歲時納妾始生兒子。從李火德公入閩至今800多年,據稱其後代多達一千萬餘人,許多李姓世界政要出於其門,遍布閩、台、粵、贛、桂、及東南亞各國。近年來海外李氏子孫前來尋根謁祖者絡繹不絕。
也就是說李火德是李世民的後人無疑。
海外華人尋根問祖時經常要去的地方,位於今天哪個省?
c
唐朝時期東海的海上絲綢之路的終點
隋唐時期,廣州成為中國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海上絲綢之路開辟後,在隋唐以前,即公元6~7世紀,它隻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一種補充形式。但到隋唐時期,由於西域戰火不斷,陸上絲綢之路被戰爭所阻斷。代之而興的便是海上絲綢之路。到唐代,伴隨著我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我國通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及至非洲大陸的航路的紛紛開通與延伸,海上絲綢之路終於替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根據《新唐書?地理誌》記載,唐時,我國東南沿海有一條通往東南亞、印度洋北部諸國、紅海沿岸、東北非和波斯灣諸國的海上航路,叫作“廣州通海夷道”,這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當時通過這條通道往外輸出的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四大宗;往回輸入的主要是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宮廷賞玩的奇珍異寶。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宋元時期。
航路:由廣州或泉州啟航,經過海南島、環王國(今越南境內)、門毒國、古笪國、龍牙門、羅越國、室利佛逝、訶陵國、固羅國、哥穀羅國、勝鄧國、婆露國、獅子國、南天竺、婆羅門國、新度河、提羅盧和國、烏拉國、大食國、末羅國、三蘭國。同時,唐代即有唐人移民海外。其中,2001年韓國林氏到泉州惠安彭城尋根謁祖更傳為佳話,唐林氏始祖渡海韓國繁衍至今120萬人。
參觀五店市作文400字
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眼前的晉江市區是如此地熱鬧、繁華,甚至還有點喧囂。但這裏並不是我的目的地。
從萬達廣場東側的一條小路尋路進入,一溜的紅磚古厝映入眼簾——五店市到了。我並不是閩南人,但早就聽人說起過五店市是晉江是文化的積澱,曆史的見證。早想來五店市走走,卻一直與它無緣,一直蔚為惋惜,今天終於來了!
同行的“晉江通”小蔡一邊給我們指路,一邊給我們介紹五店市的“前世今生”。不敢相信眼前這還在整修的紅磚古厝竟然是晉江文化的發祥地,老晉江人親切的稱它“五店市”。這裏保存著大量典型的閩南風格的民居、宗祠、古廟、古商鋪、名人故居等建築。這裏,是晉江曆史文化的一個縮影!
相傳西晉時,自中原“衣冠南渡”的蔡姓先民拓居晉江青陽,至唐開元年間,晉江獨立為縣,人員往來驟頻,蔡姓七世孫5人,在青陽山下的官道上開設5間飲食店以方便行人,這些店鋪酒旗招風,飯菜飄香,聲名遠播,被譽為“青陽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為青陽之別稱。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日趨繁榮,五店市在明清時期已然成為一片繁華的街區,商店鱗次櫛比,街道車水馬龍,更有美輪美奐的紅磚厝民居星羅棋布。
而今,晉江已從最初的“五店市”發展為閩省縣域經濟的“領頭羊”,而其發祥地依然保存著147處曆史風貌建築,承載著海內外300萬晉江人一代又一代的記憶。
這裏,有青陽古八景中的四景:青陽蒼翠、石鼓喧聲、桃花疊浪、雁塔地靈;也有香火長盛不衰,分爐東南亞、台灣等地的石鼓廟;還有遍布港澳台和東南亞10多萬人的蔡氏、莊氏等海內外鄉親尋根謁祖的蔡氏宗祠和莊氏家廟……
不論是獨具閩南特色的“皇宮起”紅磚建築,還是中西合璧的洋樓,抑或是西洋建築,“五店市”早已成連接僑台親緣的紐帶。同時,這裏還保留著高甲戲、木偶戲、南音等晉江傳統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對於已開業多時的萬達廣場來說,還在建設中的五店市傳統街區,由於沒有正式對外開放,所以對於許多市民而言,依舊蒙著神秘的麵紗。今天,我們走在五店市傳統街區,呼吸著它傳統的曆史的味道,更感受著晉江這個巨人在快速繁榮前進中的所發出的粗喘的呼吸……
小蔡說,拆遷改建中,為傳承、保護城市的曆史文脈,特地保留了這片古老的街區,經過修繕性的更新改造後,未來的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將成為晉江人回憶過去生活的一個載體,年輕人尋夢尋根的一個紐帶……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謁祖和藹祖意思是一樣嗎你有度裏有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