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重點字詞和重點翻譯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歐陽修。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諡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天聖進士。累官知製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曆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chán chán),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滁州城的四麵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穀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裏,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並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裏的和尚智仙。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裏飲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時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於山光水色中。遊賞山水的樂趣,有感於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
至於太陽一出,林間的霧氣消散,煙雲聚攏而山穀洞穴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幻無定,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溪水低落隱石顯露,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進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麵的呼喊,後麵的應答,老老少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遊啊。到溪邊來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麵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站著或坐著大聲喧嘩的,是歡悅的眾位賓客。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這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賓客跟從太守回去。樹林茂密陰蔽,到處的叫聲,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隻)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遊人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是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注釋
環:環繞。皆:副詞,都。
蔚然:茂盛的樣子。
山:名詞狀語,山上。
潺潺:流水聲。
釀泉:泉水名。
回:回環,曲折環繞。
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臨:本義從高處往低處看,這裏是坐落高處的意思。
名:命名。
守:官名。
號:取別號。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紀最大。
意:裏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酒”,後來用以比喻別有用心。
乎:介詞。
若夫:用在段的開頭,用來表示提出另事。
而:就,表順承的連詞。
霏:霧氣。
開:散。
歸:回,裏指散開的雲又回聚到山來。
暝:昏暗。
晦:陰暗。
芳:香花。
發:開放。
佳木:好的樹木。
秀:開花,這裏指滋長的意思。
繁陰:濃陰。
至於:連詞,於句首,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
傴僂:駝背,老則背微駝,故“傴僂”指老人。
提攜:被攙領著走,指小孩。
臨:靠近,這裏是“……旁”的意思。
漁:捕魚。
釀:釀造,利用發酵作用製造酒。
洌(冽):清澈貌。
山肴:指山獵獲的野味。肴,指做熟的魚肉。
蔌:菜蔬。
雜然:交錯的樣子。
陳:擺開
射:這裏指宴飲時的種遊戲,即以箭投壺中,以能否投決勝負,叫做投壺。
弈:下棋。這裏用做動詞,下圍棋。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觥:酒杯。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遊戲時飲酒記數用的簽子。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裏形容醉態。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翳:遮蓋。
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樂其樂: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謂:為,是。
廬陵:廬陵郡,就是吉洲。現在江西省吉安市。
賞析一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提到他,總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記》,他通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與和樂的社會風氣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現了貶官之後的特殊心境。 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情感的抒發,而這三者又都生動地表現了歐陽修當時的特殊情懷。隨著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閑適快活的世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優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這兒的山,沒有嶙峋怪石,沒有岩絕壁,這兒的水,不是驚心動魄之水。山,委紆起伏,布滿了茂盛的綠蔭,幽深秀麗,靜靜地綿延環繞;水,猶如一條回旋曲折的銀色飄帶,潺潺而下,泠泠悅耳;還有一亭,四角翹起,像鳥一般,悄然飛臨在這細水旁,多麼柔和寂靜的景色啊。《醉翁亭記》開頭這一段描寫,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景色優美的環境裏,產生了愉悅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仁者,山間之朝幕也。野若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這裏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傍晚聚擾來的煙雲,春季發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麵的石頭。一切都那麼恬靜簡樸,淡雅自然。 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再看散文中人事的敘述: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它所描寫的不是轟轟烈烈的社會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響的英雄行為,而是比較平凡的、沒有矛盾,沒有衝突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散文中描寫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轄下,眾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個片斷,呈現的是一派閑適快活、安詳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無限的快樂,不禁心曠神怡,寬辱皆忘,一切人世間的榮辱,煩惱都置之腦後,以至於忘自己“飲少輒醉”,盡興暢飲。結果,周圍歌聲繚繞,人們起坐喧嘩,而他卻“頹然乎其間”,醉態可掬,欲起而不能了,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歐陽修通過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抒發了自己由此而觸發的內心感慨。他的真摯的感情溶彙在景、事中,更使文章顯得情意盎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必而寓之酒也。”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這是一個飽經滄桑,在仕途宦海中顛簸數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從天聖八年(1030),年僅23歲的歐陽修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盡心竭力,積極協助範仲淹革新內政,終於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貶滴。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實現,而在貶於滁州之後,卻有了可喜的政績,這對於奔波勞碌,疲憊不堪的歐陽修來說,是多麼舒心愜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樂生活,給了他極大的撫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個恬靜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於酒,而是醉於優美的景色,安詳的生活。這兒,禽鳥因山林而樂,人們因太守遊而樂,而太守則是因百姓樂而樂,他處在優美的環境中,身心愉快,舒適安閑,不由便醺醺然了。 歐陽修蒼顏白發,頹然坐於眾之間,眼睛微閉,眼前的景物是優美的,人是歡欣的,歐陽修也被這和諧的氣氛所籠罩,陶醉了。 歐陽修以“醉翁”自稱,曠達自放,擺脫宦海浮沉,人世紛擾,在這遠離都市的山水之間,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閑適、恬淡的情境裏,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裏,使文章如田園詩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賞析二
詩情畫意,秀麗多姿 ——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他的《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優美的意境。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造優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麵的範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麵。優秀的散文應該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彩線聯綴各幅畫麵。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作者是從這樣幾方麵濡筆,描繪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一。“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風光秀奇,迤邐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背景,一泉環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於泉上”。這裏賴於壯麗的群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臨泉上,則別含另一番風光。這樣,無山,則釀泉不美;無泉,則青山孤峙。無亭,則山泉失色;有泉,則亭台增趣。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台,一應俱全,且輝映生色,構置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
其二,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
其三,四季變幻之美。作者不僅寫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為中心,把筆墨進一步鋪展開去,描下了四季的景物變化。“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確是傳神筆致。作者在這裏仍然細心地選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來加以描繪。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現了四幅扇麵,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同時,四幅扇麵又是互相映襯的,春光如海映襯了秋色肅殺;夏日繁茂映襯了冬景寒冽。
其四,動靜對比之美。散文寫景繪境最忌呆板單調,一樣景物,一種筆致,一式情態,又有何意趣?!歐陽修在這篇散文中時時注意事物的動靜變化。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壯秀的琅山是靜態,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山色蒼鬱悅目,泉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樹木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再說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於山頭是其靜,人影移散,紛紛暮歸是其動。靜的景和動的人彼此映襯。最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嘩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由於作者多方麵進行對比,使散文的意境繪形繪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並於一畫,各具情致。
精巧的結構。散文,顧名思義,要散,但散並非是不著邊際的散亂,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亂。《醉翁亭記》結構上的精巧之處,值得我們努力學習。
金線串珠。《醉翁亭記》雖然時而山色露布卷麵,時而水流瀉進畫幅,時而人情喧於紙上,看似散,其實一點兒也不亂。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線。這根金線就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樂”,醉中之“樂”。正因為如此,文章的起、承、轉、合,就無不統攝於作者主觀感受和體驗的波瀾起伏。寫山水,是抒發“得之心”的樂;寫遊人不絕路途,是表現人情之樂;寫釀泉為酒,野肴鋪席,觥籌交錯,是表達“宴酣之樂”;寫鳴聲宛轉,飛蕩林間,是顯示“禽鳥之樂”,更是為著表現太守自我陶醉的“遊而樂”。歡於萬物,樂在其中,全文因景生樂,因樂而抒情,這樣,行文走筆,一路寫出,圍繞個“樂”而展開,就不是斷片的雜碎,而是統一的整體,猶如穿千顆珠玉綴在金線之中,收萬道陽光凝於聚光鏡上。也正因為有聚光點,有主骨架,文筆的散反而會轉化成一種特色,顯得運筆從容,左右逢源,越是散越是豐滿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機,增強了散文的內容。
曲徑通幽。《醉翁亭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峰回路轉,有亭翼然。”借用這句話來形容這篇散文的結構特色是很恰當的。作者寫四時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琅風貌,可謂匠心默運,苦意經營。作者為寫出醉翁亭的位置,頗下一番心思,他不是徑直言之,而是曲折寫來。文章一開始敷設了五層筆墨,“環滁皆山”,一層;“西南諸峰”,一層;深秀“琅”,一層;潺潺泉水,一層;“有亭翼然”,一層。五層筆墨不是均衡用力,平分秋色,而是層層烘染,步步進逼。先用大鏡頭、長鏡頭,然後推成小鏡頭、短鏡頭,最後跳成特寫,不平不直,九曲回腸。先用概描,寫滁州山景,大筆淋漓。下一“尤”字,文章迭進,帶出“西南諸峰”。再著一“望”字,視線集中琅。用畢視覺,跟後就用聽覺,“水聲潺潺”,於是釀泉入畫。爾後,用一“回”字,著一“轉”字,醉翁亭才赫然在目,進入卷麵。作者在用筆時,好像圍野狩獵,逐漸圈小區域。這樣不僅讓人們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過層層烘托,突出了它的美。如此描寫,便使“亭”非比尋常;如此用筆,便使“文”不同凡響。再如文章結尾處,作者為了突出“太守之樂”,也是用的層層烘托的筆法。用禽鳥之樂,反襯眾人之樂,再用眾人之樂,反襯出太守之樂。這樣,太守之樂就在眾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顛,顯示出主觀感受和體驗的高人一籌。
呼應有方。前有伏筆,後必照應;藏墨於首,顯豁於尾,是《醉翁亭記》結構安排的第三個特點。 文章一開始寫道:“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但太守又“名之者誰”?暫按不表,埋下伏筆,催人卒讀。直到文章刹尾處,才端示:“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奏到首尾相照之效。再如“太守樂”呼應了“山水之樂”,樂從山水來,太守樂就有了根據。“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照應了“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著落。又如“夕陽在山,人影散亂”,紛紛離去,是因為時令已晚,這便跟前文的“暮而歸”又恰成照應,把這句話具體化了。處處注意呼應照應,就使文章的內在結構經緯分明,嚴謹周密,無懈可擊。
出色的語言。《醉翁亭記》的語言極有特色,格調清麗,遣詞凝練, 音節鏗鏘,臻於爐火純青之境,既有圖畫美,又有音樂美。
首先,《醉翁亭記》的語言高度概括,含義豐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時代和後來的作家所用,例如蘇軾在著名的《後赤壁賦》中寫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詞。又由於作者用詞精當,詞句的概括內容很廣,因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演變成穩定性強、規範性高的成語,發揮了它們的引申意義。
其次,《醉翁亭記》的語言凝練精粹,晶瑩潤暢。這是作者善於觀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對象的本質特征並加以提煉的結果。例如寫晨昏景象之異,隻用兩句就概括殆盡:“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林、岩、晨氣、暮靄,均是山間習見之物,以此下筆,切景切境。同時,“出”“開”聯屬,“開”是“出”的後果。“歸”“暝”聯屬,“歸”是“暝”的前提。動詞的出神入化,互為因果,使變化著的山景逼真欲現,恍若在即。又如寫四季景物,作者獨到地捕捉了富有季節特點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狀夏,以“潔”喻秋,以“水”寫冬,無不情狀俱到,精確熨貼。再如“樹木陰翳,鳴聲上下”,前句寫色,後句傳聲,兼聲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現無遺。還如“有亭翼然”,僅譬一喻,亭的形狀、風貌便畫出來活像鳥兒展翅,淩空欲飛。
《醉翁亭記》還留下了推敲文句的文苑佳話,為人們所傳誦。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寫道:“歐公(按:指歐陽修)文亦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的《醉翁亭記》稿,初說‘滁州四周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隻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朱子語類大全》卷一百三十九)濾沏文詞水分,濃縮語言容量,使之片言能明百意,隻字足敵萬語,達到妙造精工的地步。
再次,《醉翁亭記》的語言抑揚抗墜,鏗鏘悅耳。全文幾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贅煩之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歎的風韻。它雖是散文,但借用了詩的語言表現形式,散中有整,參差多變。他安排了不少對句,使句式整飭工穩。
單句成對的有“日出而林霏開”對“雲歸而岩穴暝”;“野芳發而幽香”對“佳木秀而繁陰”。
雙句成對的,有“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對“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作者雖受駢文影響,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創造,融化到筆底,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矯飾。這樣,讀來頓覺舌端潤暢;聽來,倍感聲聲清朗,具有音樂的節奏感和回環美。
歐陽修在北宋的文學革新運動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掃唐五代文壇浮豔艱澀的流風,建立了清新、秀美、剛健、婉轉的文學風格。這篇《醉翁亭記》就是他的文學主張的最好的藝術實踐。 (選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賞析三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名作,作為我個人十分喜愛這篇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麵貌 十分樂觀。寫作時背景是歐陽修由於參加範仲淹的改革,後失敗,歐陽修被株連被貶,此問就是被貶滁州時作者創作的。寫前一篇《《始得西山晏遊記》同樣是被貶,但表露出來的情懷卻大不相同。
貫穿《醉翁亭記》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和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文中寫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這是無足怪的。因為既是寫亭,自當寫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當寫出命名之意,這些全屬必要的烘托。文章開始寫望琅岈,寫“山行”和“聞水聲”都暗寓著一個“樂”字。至破題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後,再補一筆,便借“山水之樂”,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線。下文又承“山水之樂”稍稍展開,寫出中朝暮和四時之景,,並點出“樂亦無窮”使讀者如入佳境。但這種“樂”趣,是人人都體會到的,著還不足為奇。等寫到“滁人遊”“太守晏”“眾賓歡”時,“樂”的內涵就加深了,因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賓客,還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這就非同尋常了。文中用“太守醉”結束這歡樂場麵,也是有深意的,,說明“醉翁之意”何止於,同時也在於一州之人。到全文結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一起來,畫龍點睛般地勾出一篇主旨。
本文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寫靜和抒情的自然結合。文章先寫到亭子的遠景,因為亭子所在是琅岈山,就從這裏落筆,用“蔚然深秀”表現它的外觀,又用“水聲潺潺”“峰回路轉”表現它的姿態,使人產生賞心悅目之感。接著寫亭的近景,用寫翼自做比,有淩空欲飛之意。然而借釋停名來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奠定了全文抒情基調。以下從兩方麵展開;第一,寫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樂亦無窮”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意;第二,寫滁州官民同樂的情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這和平生活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並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習畫從側麵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本文在語言運用上也很有特色,姘散相間,節奏富於變化讀起來聲調健將,易於成誦,首先本文的語言高度概括,含義豐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首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時代和後來餓作家所用。其次“《醉翁亭記》的語言凝練精粹,金熒潤暢。再次《醉翁亭記》的語言揄揚挫,健將悅耳。全文幾乎用“也”結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讚煩隻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歎的風韻。
醉翁亭記重點字詞和重點翻譯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歐陽修。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諡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天聖進士。累官知製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曆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chán chán),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滁州城的四麵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穀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裏,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並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裏的和尚智仙。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裏飲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時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於山光水色中。遊賞山水的樂趣,有感於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
至於太陽一出,林間的霧氣消散,煙雲聚攏而山穀洞穴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幻無定,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溪水低落隱石顯露,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進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麵的呼喊,後麵的應答,老老少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遊啊。到溪邊來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麵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站著或坐著大聲喧嘩的,是歡悅的眾位賓客。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這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賓客跟從太守回去。樹林茂密陰蔽,到處的叫聲,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隻)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遊人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是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注釋
環:環繞。皆:副詞,都。
蔚然:茂盛的樣子。
山:名詞狀語,山上。
潺潺:流水聲。
釀泉:泉水名。
回:回環,曲折環繞。
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臨:本義從高處往低處看,這裏是坐落高處的意思。
名:命名。
守:官名。
號:取別號。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紀最大。
意:裏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酒”,後來用以比喻別有用心。
乎:介詞。
若夫:用在段的開頭,用來表示提出另事。
而:就,表順承的連詞。
霏:霧氣。
開:散。
歸:回,裏指散開的雲又回聚到山來。
暝:昏暗。
晦:陰暗。
芳:香花。
發:開放。
佳木:好的樹木。
秀:開花,這裏指滋長的意思。
繁陰:濃陰。
至於:連詞,於句首,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
傴僂:駝背,老則背微駝,故“傴僂”指老人。
提攜:被攙領著走,指小孩。
臨:靠近,這裏是“……旁”的意思。
漁:捕魚。
釀:釀造,利用發酵作用製造酒。
洌(冽):清澈貌。
山肴:指山獵獲的野味。肴,指做熟的魚肉。
蔌:菜蔬。
雜然:交錯的樣子。
陳:擺開
射:這裏指宴飲時的種遊戲,即以箭投壺中,以能否投決勝負,叫做投壺。
弈:下棋。這裏用做動詞,下圍棋。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觥:酒杯。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遊戲時飲酒記數用的簽子。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裏形容醉態。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翳:遮蓋。
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樂其樂: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謂:為,是。
廬陵:廬陵郡,就是吉洲。現在江西省吉安市。
賞析一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提到他,總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記》,他通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與和樂的社會風氣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現了貶官之後的特殊心境。 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情感的抒發,而這三者又都生動地表現了歐陽修當時的特殊情懷。隨著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閑適快活的世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優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這兒的山,沒有嶙峋怪石,沒有岩絕壁,這兒的水,不是驚心動魄之水。山,委紆起伏,布滿了茂盛的綠蔭,幽深秀麗,靜靜地綿延環繞;水,猶如一條回旋曲折的銀色飄帶,潺潺而下,泠泠悅耳;還有一亭,四角翹起,像鳥一般,悄然飛臨在這細水旁,多麼柔和寂靜的景色啊。《醉翁亭記》開頭這一段描寫,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景色優美的環境裏,產生了愉悅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仁者,山間之朝幕也。野若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這裏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傍晚聚擾來的煙雲,春季發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麵的石頭。一切都那麼恬靜簡樸,淡雅自然。 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再看散文中人事的敘述: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它所描寫的不是轟轟烈烈的社會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響的英雄行為,而是比較平凡的、沒有矛盾,沒有衝突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散文中描寫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轄下,眾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個片斷,呈現的是一派閑適快活、安詳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無限的快樂,不禁心曠神怡,寬辱皆忘,一切人世間的榮辱,煩惱都置之腦後,以至於忘自己“飲少輒醉”,盡興暢飲。結果,周圍歌聲繚繞,人們起坐喧嘩,而他卻“頹然乎其間”,醉態可掬,欲起而不能了,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歐陽修通過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抒發了自己由此而觸發的內心感慨。他的真摯的感情溶彙在景、事中,更使文章顯得情意盎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必而寓之酒也。”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這是一個飽經滄桑,在仕途宦海中顛簸數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從天聖八年(1030),年僅23歲的歐陽修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盡心竭力,積極協助範仲淹革新內政,終於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貶滴。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實現,而在貶於滁州之後,卻有了可喜的政績,這對於奔波勞碌,疲憊不堪的歐陽修來說,是多麼舒心愜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樂生活,給了他極大的撫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個恬靜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於酒,而是醉於優美的景色,安詳的生活。這兒,禽鳥因山林而樂,人們因太守遊而樂,而太守則是因百姓樂而樂,他處在優美的環境中,身心愉快,舒適安閑,不由便醺醺然了。 歐陽修蒼顏白發,頹然坐於眾之間,眼睛微閉,眼前的景物是優美的,人是歡欣的,歐陽修也被這和諧的氣氛所籠罩,陶醉了。 歐陽修以“醉翁”自稱,曠達自放,擺脫宦海浮沉,人世紛擾,在這遠離都市的山水之間,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閑適、恬淡的情境裏,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裏,使文章如田園詩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賞析二
詩情畫意,秀麗多姿 ——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他的《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優美的意境。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造優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麵的範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麵。優秀的散文應該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彩線聯綴各幅畫麵。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作者是從這樣幾方麵濡筆,描繪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一。“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風光秀奇,迤邐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背景,一泉環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於泉上”。這裏賴於壯麗的群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臨泉上,則別含另一番風光。這樣,無山,則釀泉不美;無泉,則青山孤峙。無亭,則山泉失色;有泉,則亭台增趣。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台,一應俱全,且輝映生色,構置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
其二,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
其三,四季變幻之美。作者不僅寫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為中心,把筆墨進一步鋪展開去,描下了四季的景物變化。“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確是傳神筆致。作者在這裏仍然細心地選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來加以描繪。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現了四幅扇麵,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同時,四幅扇麵又是互相映襯的,春光如海映襯了秋色肅殺;夏日繁茂映襯了冬景寒冽。
其四,動靜對比之美。散文寫景繪境最忌呆板單調,一樣景物,一種筆致,一式情態,又有何意趣?!歐陽修在這篇散文中時時注意事物的動靜變化。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壯秀的琅山是靜態,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山色蒼鬱悅目,泉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樹木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再說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於山頭是其靜,人影移散,紛紛暮歸是其動。靜的景和動的人彼此映襯。最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嘩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由於作者多方麵進行對比,使散文的意境繪形繪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並於一畫,各具情致。
精巧的結構。散文,顧名思義,要散,但散並非是不著邊際的散亂,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亂。《醉翁亭記》結構上的精巧之處,值得我們努力學習。
金線串珠。《醉翁亭記》雖然時而山色露布卷麵,時而水流瀉進畫幅,時而人情喧於紙上,看似散,其實一點兒也不亂。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線。這根金線就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樂”,醉中之“樂”。正因為如此,文章的起、承、轉、合,就無不統攝於作者主觀感受和體驗的波瀾起伏。寫山水,是抒發“得之心”的樂;寫遊人不絕路途,是表現人情之樂;寫釀泉為酒,野肴鋪席,觥籌交錯,是表達“宴酣之樂”;寫鳴聲宛轉,飛蕩林間,是顯示“禽鳥之樂”,更是為著表現太守自我陶醉的“遊而樂”。歡於萬物,樂在其中,全文因景生樂,因樂而抒情,這樣,行文走筆,一路寫出,圍繞個“樂”而展開,就不是斷片的雜碎,而是統一的整體,猶如穿千顆珠玉綴在金線之中,收萬道陽光凝於聚光鏡上。也正因為有聚光點,有主骨架,文筆的散反而會轉化成一種特色,顯得運筆從容,左右逢源,越是散越是豐滿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機,增強了散文的內容。
曲徑通幽。《醉翁亭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峰回路轉,有亭翼然。”借用這句話來形容這篇散文的結構特色是很恰當的。作者寫四時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琅風貌,可謂匠心默運,苦意經營。作者為寫出醉翁亭的位置,頗下一番心思,他不是徑直言之,而是曲折寫來。文章一開始敷設了五層筆墨,“環滁皆山”,一層;“西南諸峰”,一層;深秀“琅”,一層;潺潺泉水,一層;“有亭翼然”,一層。五層筆墨不是均衡用力,平分秋色,而是層層烘染,步步進逼。先用大鏡頭、長鏡頭,然後推成小鏡頭、短鏡頭,最後跳成特寫,不平不直,九曲回腸。先用概描,寫滁州山景,大筆淋漓。下一“尤”字,文章迭進,帶出“西南諸峰”。再著一“望”字,視線集中琅。用畢視覺,跟後就用聽覺,“水聲潺潺”,於是釀泉入畫。爾後,用一“回”字,著一“轉”字,醉翁亭才赫然在目,進入卷麵。作者在用筆時,好像圍野狩獵,逐漸圈小區域。這樣不僅讓人們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過層層烘托,突出了它的美。如此描寫,便使“亭”非比尋常;如此用筆,便使“文”不同凡響。再如文章結尾處,作者為了突出“太守之樂”,也是用的層層烘托的筆法。用禽鳥之樂,反襯眾人之樂,再用眾人之樂,反襯出太守之樂。這樣,太守之樂就在眾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顛,顯示出主觀感受和體驗的高人一籌。
呼應有方。前有伏筆,後必照應;藏墨於首,顯豁於尾,是《醉翁亭記》結構安排的第三個特點。 文章一開始寫道:“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但太守又“名之者誰”?暫按不表,埋下伏筆,催人卒讀。直到文章刹尾處,才端示:“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奏到首尾相照之效。再如“太守樂”呼應了“山水之樂”,樂從山水來,太守樂就有了根據。“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照應了“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著落。又如“夕陽在山,人影散亂”,紛紛離去,是因為時令已晚,這便跟前文的“暮而歸”又恰成照應,把這句話具體化了。處處注意呼應照應,就使文章的內在結構經緯分明,嚴謹周密,無懈可擊。
出色的語言。《醉翁亭記》的語言極有特色,格調清麗,遣詞凝練, 音節鏗鏘,臻於爐火純青之境,既有圖畫美,又有音樂美。
首先,《醉翁亭記》的語言高度概括,含義豐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時代和後來的作家所用,例如蘇軾在著名的《後赤壁賦》中寫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詞。又由於作者用詞精當,詞句的概括內容很廣,因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演變成穩定性強、規範性高的成語,發揮了它們的引申意義。
其次,《醉翁亭記》的語言凝練精粹,晶瑩潤暢。這是作者善於觀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對象的本質特征並加以提煉的結果。例如寫晨昏景象之異,隻用兩句就概括殆盡:“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林、岩、晨氣、暮靄,均是山間習見之物,以此下筆,切景切境。同時,“出”“開”聯屬,“開”是“出”的後果。“歸”“暝”聯屬,“歸”是“暝”的前提。動詞的出神入化,互為因果,使變化著的山景逼真欲現,恍若在即。又如寫四季景物,作者獨到地捕捉了富有季節特點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狀夏,以“潔”喻秋,以“水”寫冬,無不情狀俱到,精確熨貼。再如“樹木陰翳,鳴聲上下”,前句寫色,後句傳聲,兼聲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現無遺。還如“有亭翼然”,僅譬一喻,亭的形狀、風貌便畫出來活像鳥兒展翅,淩空欲飛。
《醉翁亭記》還留下了推敲文句的文苑佳話,為人們所傳誦。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寫道:“歐公(按:指歐陽修)文亦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的《醉翁亭記》稿,初說‘滁州四周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隻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朱子語類大全》卷一百三十九)濾沏文詞水分,濃縮語言容量,使之片言能明百意,隻字足敵萬語,達到妙造精工的地步。
再次,《醉翁亭記》的語言抑揚抗墜,鏗鏘悅耳。全文幾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贅煩之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歎的風韻。它雖是散文,但借用了詩的語言表現形式,散中有整,參差多變。他安排了不少對句,使句式整飭工穩。
單句成對的有“日出而林霏開”對“雲歸而岩穴暝”;“野芳發而幽香”對“佳木秀而繁陰”。
雙句成對的,有“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對“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作者雖受駢文影響,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創造,融化到筆底,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矯飾。這樣,讀來頓覺舌端潤暢;聽來,倍感聲聲清朗,具有音樂的節奏感和回環美。
歐陽修在北宋的文學革新運動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掃唐五代文壇浮豔艱澀的流風,建立了清新、秀美、剛健、婉轉的文學風格。這篇《醉翁亭記》就是他的文學主張的最好的藝術實踐。 (選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賞析三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名作,作為我個人十分喜愛這篇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麵貌 十分樂觀。寫作時背景是歐陽修由於參加範仲淹的改革,後失敗,歐陽修被株連被貶,此問就是被貶滁州時作者創作的。寫前一篇《《始得西山晏遊記》同樣是被貶,但表露出來的情懷卻大不相同。
貫穿《醉翁亭記》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和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文中寫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這是無足怪的。因為既是寫亭,自當寫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當寫出命名之意,這些全屬必要的烘托。文章開始寫望琅岈,寫“山行”和“聞水聲”都暗寓著一個“樂”字。至破題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後,再補一筆,便借“山水之樂”,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線。下文又承“山水之樂”稍稍展開,寫出中朝暮和四時之景,,並點出“樂亦無窮”使讀者如入佳境。但這種“樂”趣,是人人都體會到的,著還不足為奇。等寫到“滁人遊”“太守晏”“眾賓歡”時,“樂”的內涵就加深了,因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賓客,還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這就非同尋常了。文中用“太守醉”結束這歡樂場麵,也是有深意的,,說明“醉翁之意”何止於,同時也在於一州之人。到全文結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一起來,畫龍點睛般地勾出一篇主旨。
本文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寫靜和抒情的自然結合。文章先寫到亭子的遠景,因為亭子所在是琅岈山,就從這裏落筆,用“蔚然深秀”表現它的外觀,又用“水聲潺潺”“峰回路轉”表現它的姿態,使人產生賞心悅目之感。接著寫亭的近景,用寫翼自做比,有淩空欲飛之意。然而借釋停名來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奠定了全文抒情基調。以下從兩方麵展開;第一,寫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樂亦無窮”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意;第二,寫滁州官民同樂的情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這和平生活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並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習畫從側麵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本文在語言運用上也很有特色,姘散相間,節奏富於變化讀起來聲調健將,易於成誦,首先本文的語言高度概括,含義豐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首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時代和後來餓作家所用。其次“《醉翁亭記》的語言凝練精粹,金熒潤暢。再次《醉翁亭記》的語言揄揚挫,健將悅耳。全文幾乎用“也”結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讚煩隻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歎的風韻。
醉翁亭記重點字詞翻譯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歐陽修。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諡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天聖進士。累官知製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曆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chán chán),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滁州城的四麵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穀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裏,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並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裏的和尚智仙。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裏飲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時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於山光水色中。遊賞山水的樂趣,有感於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
至於太陽一出,林間的霧氣消散,煙雲聚攏而山穀洞穴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幻無定,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溪水低落隱石顯露,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進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餘下全文>>
醉翁亭記字詞翻譯
字音
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僧(sēng)輒(zhé) 霏(fēi) 瞑(míng)傴僂(yǔ lǚ) 攜(xié)洌(liè) 肴(yáo) 蔌(sù) 觥籌(gōng chóu) 陰翳(yì)弈(yì) 釀泉(niàng) 翼然(yì) 岩穴(xuè)晦明(huì)朝暮(zhāo mù) 酣(hān) 頹然(tuí)
詞義
1.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東部。環:環繞。
2. 皆:全、都。
3. 林:樹林。
4. 壑:山穀。
5. 蔚然:茂盛的樣子。
6. 山:沿著山路。
7. 行:走。
8. 峰回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
9. 回:回環,曲折環繞。
10. 翼然臨於泉上: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
11. 臨:坐落於,靠近。
12. 作:建造。
13. 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
14. 太守自謂: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 謂:命名。
15. 輒:就。
16. 號:稱號。
17. 曰:稱為。
18. 意:情趣。
19. 乎:於,介詞。
20.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托在酒裏。
21. 得:領會。
22. 寓:寄托。
23. 若:像。
24. 夫:那。
25. 而:就,表順承的連詞。
26. 林霏:樹林裏的霧氣。霏:霧氣。
27. 開:散開。
28. 雲歸:煙雲聚攏。
29. 岩穴:山穀。
30. 暝:昏暗。
31. 晦:陰暗。
32. 朝:早晨。
33. 暮:傍晚。
34. 芳:香花。
35. 發:開放。
36. 佳:美好的。
37. 秀:茂盛,繁茂。這裏指草木茂盛。
38. 繁:濃鬱的。
39. 高:高爽。
40. 窮:窮盡。
41. 負:背著。
42.休:休息。
43. 應:應答。
44. 傴僂:腰背彎曲,這裏指代老年人。
45. 提攜:攙扶,帶領,這裏指代小孩子。
46. 漁:捕魚,名詞作動詞。
47. 釀叮:(名詞作狀語)用釀泉,。
48. 為:製。
49. 洌:清純。
50. 山肴:野味。
51. 野蔌:野菜。
52. 雜然:各色各樣。
53. 前:在前麵。
54. 陳:擺開,擺放。
55. 酣:暢快地喝酒
56. 非絲非竹:不在於音樂。
57. 絲:弦樂器的代稱。
58. 竹:管樂器的代稱。
59. 射:這裏指宴飲時的一種遊戲,即以箭投壺中,以能否投進決勝負,叫做投壺。也有可能是猜謎,古時亦叫射覆。
60. 弈:下棋。
61.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62. 觥:酒杯。
63. 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遊戲時飲酒計數用的簽子。
64.蒼顏:臉色蒼老。
65. 頹然:指醉醺醺的樣子
66. 乎:相當於“於”。
67. 從:跟隨。
68.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
69. 翳:遮蓋。
70. 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
71. 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72.樂:樂趣。
73.樂其樂: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第一個樂,以……為樂。第二個樂,歡樂。
74. 述:記述。
75. 謂:為,是。
76.廬陵:廬陵郡,就是吉州。現在江西省吉安市。
一詞多義
樂: ①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第一個......餘下全文>>
《醉翁亭記》字詞翻譯
環繞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的各個山峰,樹林和山穀尤其秀美,望過去那樹木茂盛而幽深秀麗的地方就是琅邪山。沿山路行走了六、七裏,就漸漸的聽到潺潺的水聲,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坐落在泉水邊上的亭子,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裏的和尚智仙。給它命名的人是誰?太守用自己的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賓客來這裏飲酒,喝很少就醉了,因為他年齡又是最大的,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名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欣賞山光水色中,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裏,寄托它在喝酒上。
要說那太陽出來而樹林裏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穀就昏暗了,明暗交替的變化,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啊。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樹木繁榮滋長,形成一片濃鬱的綠蔭,天高氣爽,水落下石頭露出,這是山間的四季景色。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樂也是無窮盡的。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麵的人呼喚,後麵的人應答,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的絡繹不絕,是滁州的人們出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水來釀酒,泉水香甜酒水清冽;野味野菜雜七雜八擺放在麵前的,是太守的酒宴。宴會上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勝利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有時候站起有時候坐下,大聲喧鬧,這是賓客們在盡情歡樂。麵容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的坐在賓客們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已掛在山頭,人的影子四處散開,太守歸去,賓客跟隨,樹林枝葉茂密成蔭,鳥到處叫,遊人離開後鳥兒快樂了,然而鳥兒隻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百姓隻知道跟從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百姓的快樂做為自己快樂,醉了能同他們一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來記述這件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廬陵人歐陽修。
1.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東部。環:環繞。
2. 皆:全、都。
3. 林:樹林。
4. 壑:山穀。
5. 蔚然:茂盛的樣子。
6. 深秀:幽深秀麗。
7. 山:名詞作狀語,沿山路。
8. 行:走。
9. 峰回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
10. 回:回環,曲折環繞。
11.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12. 臨:坐落在高處。
13. 作:建造。
14.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15. 謂:命名。
16. 輒:就。
17. 號:取別號。
18. 曰:稱為。
19. 意:情趣。
20. 乎:相當於“於”,介詞。
21. 得:領會。
22. 寓:寄托。
23. 若:像。
24. 夫:那。
(若夫:文言文裏承盯上文而引出裏一層意思時常用,近乎“要說那。。。”、“像那。。。”
25. 而:就,表順承的連詞。
26. 林霏:樹林裏的霧氣。霏:霧氣。
27. 開:散開。
28. 雲歸:煙雲聚攏。
29. 岩穴:山穀。
30. 暝:昏暗。
31. 晦:陰暗。
32. 朝:早晨。
33. 暮:傍晚。
34. 芳:香花。
35. 發:開放。
36. 佳:美好的。
37. 秀:草木茂盛,繁榮滋長。
38. 繁:濃鬱的。
39. 高:高爽。
40. 窮:窮盡。
41. 負:背著。
42. 休:休息。
43. 應:應答。
44. 傴僂提攜:傴僂:腰背彎曲,這裏指代老年人。 提攜:攙扶,帶領,這裏指代小孩子。傴僂提攜就是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45......餘下全文>>
醉翁亭記重點句子翻譯
醉翁亭記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重點)
翻譯:醉翁的情趣不在於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
2醉能同其樂(文章主旨句)
3野芳發而幽 ,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翻譯: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鬱的綠蔭, 風高霜潔,天 高氣爽, 水位下降與石頭顯露出來的景象,是山中的四季景香, (重點)
4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譯: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
醉翁亭記的重點字詞翻譯
注釋
環:環繞。皆:副詞,都。
壑:山穀
蔚然:茂盛的樣子。
山:名詞狀語,山上。
潺潺:流水聲。
釀泉:泉水名。
回:回環,曲折環繞。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峰回路轉:山勢回環,路隨山轉。
臨:本義從高處往低處看,這裏是坐落高處的意思。
名:命名。
守:官名。
號:取別號。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紀最大。
太守自謂:太守用自己的號(醉翁)來命名。
輒(zhé):就。
意:裏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後來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麵,也比喻別有用心
寓:寄托。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托在喝酒上。
乎:介詞。
若夫:用在段的開頭,用來表示提出另事。
而:就,表順承的連詞。
霏:霧氣。
開:散。
歸:回,裏指散開的雲又回聚到山來。
薄:迫近。
暝:昏暗。
晦:陰暗。
芳:香花。
發:開放。
佳木:好的樹木。
秀:草木茂盛
繁陰:濃陰。
至於:連詞,於句首,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
傴僂(yǔ lǚ):駝背,老則背微駝,故“傴僂”指老人。
提攜:被攙領著走,指小孩。
臨:靠近,這裏是“……旁”的意思。
漁:捕魚。
釀:以~~製作
洌:清澈。
山肴:指山獵獲的野味。肴,野味。
蔌(sù):菜蔬。
雜然:交錯的樣子。
前陳:在前麵擺著。陳,擺放,陳列。前,詞類活用,在前麵。
宴酣:盡興的喝酒。
非絲非竹:奏樂的聲音。原指弦樂器,管樂器。
射:這裏指宴飲時的一種遊戲,即以箭投壺中,以能否投決勝負,叫做投壺。也有可能是猜謎,古時亦叫射覆。
弈:下棋。這裏用做動詞,下圍棋。
觥(gōng)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觥:酒杯。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遊戲時飲酒記數用的簽子。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裏形容醉態。乎,這裏相當於“於”。
陰翳(yì):形容枝葉茂密成陰。翳:遮蓋。
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上下,樹的上部和下部,指處處地方。
樂其樂: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述:記述。
謂:為,是。
廬陵:廬陵郡,就是吉洲。現在江西省吉安市。
關於成語
本文出自的成語有:
【觥籌交錯】 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峰回路轉】 亦作「山回路轉」。①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經曆曲折後,出現新的轉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後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麵。
【水落石出】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本謂水位下降後石頭顯露出來。後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顯露。
【山肴野蔌】 亦作「山肴野湋」。野味和蔬菜。
醉翁亭記翻譯,字少,字少,字少,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樹林和山穀格外秀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上走六七裏,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這個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裏的和尚智仙。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裏飲酒,喝了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是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賞山水之間的美景。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陽出來而樹林的霧氣消散了;煙雲聚攏來,山穀就顯得昏暗了。陰暗明亮交替變化的,是山間早晨和傍晚。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樹木繁茂滋長,形成一片濃鬱的綠陰;天高氣爽,霜色潔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頭,就是山裏的四季景象。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於背負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麵的人呼喊,後麵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出遊。來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泉水來釀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錯雜地擺在麵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時坐時起,大聲喧嘩,是賓客在盡情歡樂。容顏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到山頂,(於是)人的影子散亂一地,這是賓客們跟隨著太守歸去了。樹林裏的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啼鳴,遊人離開,鳥兒快樂。但是鳥兒隻知道山林中的樂趣,卻不知道人們的樂趣。而人們隻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滁,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創作背景:
1、《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曆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製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一向支持?韓琦、範仲淹、?富弼、?呂夷簡等人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而反對保守的?夏竦之流。 韓範諸人早在慶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外甥女張氏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2、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雖然政治開明、風調雨順,但卻不思進取、沉溺於現狀,一些有誌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有一份歡喜。這兩方麵是糅合一起、表現在他的作品裏的。
醉翁亭記全文翻譯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chán chán),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滁州城的四麵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穀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裏,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並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裏的和尚智仙。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裏飲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時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於山光水色中。遊賞山水的樂趣,有感於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
至於太陽一出,林間的霧氣消散,煙雲聚攏而山穀洞穴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幻無定,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溪水低落隱石顯露,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進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麵的呼喊,後麵的應答,老老少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遊啊。到溪邊來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麵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站著或坐著大聲喧嘩的,是歡悅的眾位賓客。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這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賓客跟從太守回去。樹林茂密陰蔽,到處的叫聲,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隻)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遊人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是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注釋:
環:環繞。皆:副詞,都。
蔚然:茂盛的樣子。
山:名詞狀語,山上。
潺潺:流水聲。
釀泉:泉水名。
回:回環,曲折環繞。
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臨:本義從高處往低處看,這裏是坐落高處的意思。
名:命名。
守:官名。
號:取別號。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紀最大。
意:裏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酒”,後來用以比喻別有用心。
乎:介詞。
若夫:用在段的開頭,用來表示提出另事。
而:就,表順承的連詞。
霏:霧氣。
開:散......餘下全文>>
《醉翁亭記》翻譯 詞解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
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編輯本段譯文
滁州城的四麵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 巒,樹林和山穀格外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裏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座山峰之間飛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之上, 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誰呢?是山裏的僧人智仙。給它命名的人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們來這裏飲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而樹林間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穀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鬱的綠蔭, 風高霜潔,天高氣爽, 水位下降與石頭顯露出來的景象,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再說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麵的人呼喊,後麵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出遊。到溪邊捕魚,溪水深而且魚肥;用釀泉的水釀造酒,泉水清純因此(釀的)酒也清洌,野味野菜,雜亂地在麵前全部擺開的情景,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上喝酒的樂趣,不在於有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有人起來坐下或大聲喧嘩,眾位賓客都很歡樂。(有一個)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人),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在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陰蔽,上下一片鳥叫聲,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啊。但是鳥兒知道在山林(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給)遊人(帶來)的樂趣;遊人知道跟著太守遊玩而感到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啊。醉了能夠同大家在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1.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東部。環:環繞。 2. 皆:全、都。 3. 林:樹林。 4. 壑:山穀。 5. 蔚然:茂盛的樣子。 6. 山:沿著山路。 7. 行:走。 8. 峰回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 9. 回:回環,曲折環繞。 10. 翼然臨於泉上: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 11. 臨:坐落於,靠近。 12. 作:建造。 13. 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 14. 太守自謂: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 謂:命名。 15. 輒:就。 16. 號:稱號。 17. 曰:稱為。 18. 意:情趣。 19. 乎:於,介詞。 20.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托在酒裏。 21. 得:領會。 22. 寓:寄托。 23. 若:像。 24. 夫:那。 25. 而:就,表順承的連詞。 26. 林霏:樹林裏的霧氣。霏:霧氣。 27. 開:散開。 28. 雲歸:煙雲聚攏。 29. 岩穴:山穀。 30. 暝:昏暗。 31. 晦:陰暗。 32. 朝:早晨。 33. 暮:傍晚。 34. 芳:香花。 35. 發:開放。 36. 佳:美好的。 37. 秀:茂盛,繁茂。這裏指草木茂盛。 38. 繁:濃鬱的。 39. 高:高爽。 40. 窮:窮盡。 41. 負:背著。 42.休:休息。 43. 應:應答。 44. 傴僂:腰背彎曲,這裏指代老年人。 45. 提攜:攙扶,帶領,這裏指代小孩子。 46. 漁:捕魚,名詞作動詞。 47. 釀泉:(名詞作狀語)用釀泉,。 48. 為:製。 49. 洌:清純。 50. 山肴:野味。 51. 野蔌:野菜。 52. 雜然:各色各樣。 53. 前:在前麵。 54. 陳:擺開,擺放。 55. 酣:暢快地喝酒 56. 非絲非竹:不在於音樂。 57. 絲:弦樂器的代稱。 58. 竹:管樂器的代稱。 59. 射:這裏指宴飲時的一種遊戲,即以箭投壺中,以能否投進決勝負,叫做投壺。也有可能是猜謎,古時亦叫射覆。 60. 弈:下棋。 61.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62. 觥:酒杯。 63. 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遊戲時飲酒計數用的簽子。 64.蒼顏:臉色蒼老。 65. 頹然:指醉醺醺的樣子 66. 乎:相當於“於”。 67. 從:跟隨。 68.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 69. 翳:遮蓋。 70. 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 71. 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72.樂:樂趣。 73.樂其樂: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第一個樂,以……為樂。第二個樂,歡樂。 74. 述:記述。 75. 謂:為,是。 76.廬陵:廬陵郡,就是吉州。現在江西省吉安市。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醉翁亭記重點字詞和重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