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山歌的曆史淵源
興國山歌曆史悠久,相傳是秦末興國上洛山造阿房宮的伐木工所唱的歌。中原客家先民南遷後,其民謠滲透其內,與之融合,不斷改造演化,在興國山區紮根開花。興國山歌故有唐時起,宋時興,唐宋流傳到至今的說法。
相傳山歌始於木客(即伐木工人)。《詩經》《小雅·伐木》中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關,求其友聲。說明自古伐木者善歌,山歌始於勞動。興國曆代文人對上洛山木客唱山歌的事常有記述。興國山歌的發端語起興詞哎呀嘞--就是伐木工人在勞動中或勞動後伸腰舒氣的感歎聲。
興國山歌曾是戰鬥的號角,早在半個多世紀前血與火的鬥爭中就出了名,在建立和鞏固紅色政權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十年代初,江西蘇區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五次反圍剿的鬥爭。興國縣的婦女在歡送親人上前線時,送上自己新編的草鞋和新編的山歌。哎呀來!炮火聲來戰號聲,打個山歌你們聽,快跟敵人決死戰,紅軍哥!打到撫州南昌城。熱烈奔放的歌聲激蕩著戰士們的心,他們用山歌回答:哎呀來!山歌來自興國城,句句唱來感動人,前方戰士好興奮,同誌們!更加有勁殺敵人。山歌一首接著一首,人民和軍隊互相鼓動、激勵。歌聲化為鬥爭的力量,鼓舞人們奮勇殺敵。
和著改革開放的激越鼓點,興國山歌釋放出從未有過的光彩。興國縣把振興興國山歌,建設山歌之鄉當作文化建設的龍頭來抓,當作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來抓,使興國山歌空前繁榮。在演唱形式上由獨唱、對唱,發展到聯唱、合唱、小演唱,而且還創造出興國山歌劇這一新劇種。文化部門組建了20餘支業餘山歌演唱隊,常年活躍在各個鄉。
為繼承和發展這一文化瑰寶,興國把振興興國山歌,建設山歌之鄉作為文化建設的龍頭。文化工作人員常年深入鄉村,挖掘、整理、收集了5萬餘首山歌,精選出1420首編成了《興國山歌選》和《興國山歌選續集》出版發行,編印了5400冊《興國山歌鄉土材料》,製作了《興國山歌》影碟和《山歌之鄉雙學潮》等電視專題片。
興國縣創建了全國第一家專業的山歌劇團,其創作的大型山歌劇《山歌情》在京演出產生轟動效應,一舉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四屆文華大獎,首屆曹禺戲劇文學獎。充滿泥土芳香的興國山歌,登上了藝術最高殿堂。人如潮歌如潮的重陽山歌節更成為興國盛大的文化節日。
2006年5月20日,興國山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歌是民歌的一種,其起源應該是遠古先民的勞動和生活。興國山歌的起源,也要追溯到遠古的勞動場麵。中國最早的民歌集《詩經》裏,就有一首《小雅·伐木》,哥中唱道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關,求其友聲。 表現了遠古的伐木者在一片斧頭鏘鏗聲中,像鳥兒一樣放聲唱歌,他們唱歌的目的,是為了在勞動間隙與朋友交流。 興國山歌的起源,就是源於這種伐木的勞動場麵。
早在先秦時代,興國縣境內的上洛山區,聚居著這樣一批伐木之人,自稱“木客”。據興國縣誌(同治縣誌重印本第512頁)記載:“上洛山,有木客。形似人,語亦似人。遙見分明,近則藏隱。自言秦時造阿房宮采木者,食木實得不死。能砍杉枋,與人交市,易人刀斧。交關者,置物枋下,卻走避之。木客尋來取物,下枋與人,隨物多少,甚信直不欺。有死者,亦哭泣殯葬。嚐有山人行,遇其葬日,出酒食啖人。山有石墨可書。”從文獻記載,這些木客並非山間野人,他們不但形象和我們相同,語言也相近,而且斷文識字,用石墨書寫。他們和其他人一樣使用金屬工具采伐樹木,加工成枋料,與外人交易。隻是不願意與外人直接交往,藏匿深山。從這段文字可以判斷興國的木客是秦朝一支逃避建阿房宮采木勞役的六國遺民,他們溯贛江而上,遁入興國山區,逃離了秦人的樊籬,成為一支隱逸山林的自由部落,故他們害怕與外直接交流,擔心被秦兵發現,再遭追殺和奴役。故木客應該是一支從中原南遷的漢人,有與湖南武陵的桃花源人有相類似的來曆。不同的是,桃花源人雖因漁人失路,不複相見,卻有陶淵明作記而家諭戶曉。而興國的木客卻到北宋蘇東坡詩中提到才被人注意。 上洛山的木客們,也有歌謠傳世。據晉代文獻“南康記”中記載,木客們出山到市場上購酒而飲,喝了酒便唱出了這樣的歌: 酒盡君莫沽, 壺傾我當發。 城市多囂塵, 還山弄明月。 這首歌謠後來被文人們采錄進了《全唐詩》內,因為沒有作者,落款成了“太上隱者”。這其實是木客們隨口而唱的山歌,我們可以把這首詩還原回山歌的形式: 哎呀嘞-- 酒食掉了甭再買, 壺底一空厓就歸; 市上唔當山裏靜, 明月當頭好唱歌。
哎呀嘞-- 瀲江流水波連波, 興國老表愛唱歌; 山歌好比山泉水, 源源不絕彙成河。 遐邇聞名的興國山歌究竟源於何時何處? 過去興國縣一些山歌藝人在他們的唱詞中,經常會出現“唐時起來宋時興,代代傳唱元明清”的內容,故過去一些人據此認為興國山歌起源於唐朝,宋朝開始興起,曆經元朝、明朝、清朝的發展,走向鼎盛。這種認識雖然也不無道理,但其溯源並不準確。
興國縣雖然建縣於三國,但當時縣治平固和平陽和如今的興國縣之間,並非直接的延續,期間很多間隔,而且管轄範圍也相距甚遠。興國地處偏遠,唐代以前人煙稀少,唐末五代的和宋元之間因為戰爭的二次人口大遷徙,人口始繁,故山歌藝人們誤以為山歌即發源於唐朝,興盛於宋代並不奇怪。
《全唐詩》中還記錄了另一首木客們的歌謠,題目是“答人”: 偶來鬆樹下, 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 寒盡不知年。 這支歌謠顯然是木客回答外人好奇詢問他們身世時唱的一支歌,如果還原成山歌應該是這樣的: 哎呀哩 唔曉得厓哪當來, 樹當房子石做枕。 一覺歇著忘時日, 冬無春來千百年。 木客們顯然回避著回答自己的身世,因為他們的身世聯係著曆史的創傷,麵對著無數好奇的詢問,他們索性用這樣一支曠達的山歌搪塞。 這二支歌謠是我們可以查考的最早的興國山歌芻形。從興國古代木客的記載和《全唐詩》中“太上隱者”留下的二首歌謠,我們可以基本上可以認定興國山歌起源和客家先民的南遷一樣古老,中原漢人遷入興國上洛山區後,在伐工生涯中創造了這種藝術表達方式,並借興國這方水土,將這種藝術手段傳播至今。興國的山歌手,曆來尊崇木客為祖師,淵源遠溯二千多年。 木客們後來到哪裏去了呢?宋代蘇東坡曾經尋訪過木客而未獲。
明清時期,尋訪木客的文人學者就更多了。清代安徽潛山人龔黃來興國為縣令,作《木客吟》詩曰:“父老為餘言,時有采木客;年年上洛山,木實延朝夕,……天子今聖明,四方寬征額。傳語深山人,可以出無役。”(引自<興國同治縣誌重印本>>490頁)龔黃認為木客是因為害怕朝庭的橫征暴斂而藏入深山不敢出來,他托鄉村父老向他們傳話,說如今天下太平啦,木客們可以安心出來,不用再服勞役了。龔縣令是用一種憐憫的心態來看待木客的。而另一位文人周一煌的《木客吟》詩則說∶“我將攜酒入其山,傾壺弄月當如昨。”(引自<興國同治縣誌重印本>>490頁)他則是用一種欣賞的心態來稱頌木客的。其實,木客們在唐代為外人所發現後,已經漸漸與後遷來的客家人同化了,清代初年興國縣令張尚瑗曾親往鄉村尋訪,他找到一些自稱是木客後代的鄉民,向他們索取家譜考究,發現他們的家譜裏並沒有詳細的記載,隻是以木客後人自居而榮耀而已。直到現代,興國縣西南的永豐鄉、隆坪鄉一帶,還有不少農家自稱為“木客人家”。
唐詩全部
1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3、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4、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5、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6、 江南春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7、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柳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8、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9、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0、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11、漁歌子 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2、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3、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4、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15、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16、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7、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8、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9、小池 楊萬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0、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1、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2、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3、四時田園雜興 範大成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24、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25、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6、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27、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2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29、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0、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1、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32、別董大 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33、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34、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5、商山早行 溫庭筠......餘下全文>>
唐詩的特征
唐朝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盛唐詩是唐詩史上的高峰,以雄壯渾厚為特征的盛唐詩氣象,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盛唐氣象在宋元明清時代是一個文學批評的專門術語,指盛唐時期詩歌的總體風貌特征。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詩,指出盛唐詩的特征是“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並對此在其詩話中多有闡述。以後明清詩論家承嚴羽之說,常把雄壯、渾厚二者(有時合稱雄渾)作為盛唐詩歌的風貌特征,並稱之為盛唐氣象。
雄壯渾厚確是盛唐詩的風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詩風,大抵綺靡柔弱,雕琢詞句,缺乏雄渾之氣,它被盛唐詩人揚棄了。盛唐以後的中晚唐詩,有的偏於平易柔弱,如大曆十才子、白居易、賈島、姚合等,缺乏雄壯;有的偏於雄健,如韓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險,缺乏渾成自然,所以雄渾確是盛唐詩區別於初唐與中晚唐詩的突出特征。嚴羽最推崇盛唐詩,於盛唐詩中最推崇李白、杜甫兩大家。《滄浪詩話·詩評》稱道李杜等盛唐詩人詩“如金鳷〔鳷(zhī)〕傳說中的異鳥。(大鳥)擘海,香象渡河”,是讚美其雄壯。嚴羽又強調詩歌應寫得渾然天成,不露文辭斧鑿痕跡,即所謂“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滄浪詩話·詩辯》),並認為盛唐詩在這方麵表現突出。嚴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詩風,不但因為盛唐詩的確寫得好,還有其時代背景。宋代影響最大的江西詩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錘煉字句的篇章和韓愈、孟郊詩為學習對象,寫得瘦硬剛健而缺乏自然渾成之美。南宋後期流行的永嘉四靈詩派,取法賈島、姚合,氣局狹小,缺乏雄壯闊大的氣象。嚴羽竭力主張作詩應取法盛唐,寓有針砭當代詩風、補偏救弊之意。
說盛唐詩雄壯渾厚,是就其總體風貌特征和主要傾向而言。大致說來,盛唐詩絕大多數是渾厚的,但有一部分詩篇特別是王維、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園詩篇,風格衝淡閑逸,雖也自然渾成,但並不雄壯。這類詩篇在盛唐詩中畢竟隻占少數。盛唐氣象是一種宏觀性的概括。
盛唐氣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詩人的豪情壯誌。詩人們麵對當時國勢強大、經濟文化繁榮的局麵,大抵胸襟開闊,意氣昂揚,希冀建功立業。他們喜歡描寫祖國壯麗的山河,邊陲奇偉的風光、緊張的戰鬥和自己的豪情壯誌。他們追求“鯨魚碧海”(杜甫《戲為六絕句》語)的壯闊詩境。這就形成了盛唐詩的雄壯風貌。二是對前代優秀詩歌傳統的繼承和發揚。盛唐詩人竭力掃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詩風,重視向漢魏古詩、樂府詩學習,注意發揚漢末建安時代明朗剛健的優良詩風。從詩歌本身的繼承關係說,盛唐詩的雄渾特征,得力於此。
一部分盛唐詩,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國強盛期的時代麵貌,但盛唐氣象和盛唐時代麵貌不是一回事。文學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肅宗兩朝,約五十年。玄宗後期,政治腐敗,國勢開始衰落,中經安史之亂,更是社會動蕩,民生凋敝,但以杜甫為代表的盛唐後期詩,仍然富有雄渾的特征。舉例來說,杜甫的《望嶽》詩寫於盛唐前期,固然表現了他“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偉抱負。他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寫於安史之亂前夕,表現了唐帝國岌岌可危的形勢和詩人的憂心忡忡,卻仍然氣象雄渾。杜甫晚年所寫的《登樓》《登高》兩首七律,表現唐朝受外族侵淩的衰敗局麵和詩人的遲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壯闊大。此類的例子尚多。杜甫晚年的這類詩篇,往往被明清詩論家譽為表現盛唐氣象的佳作。李白晚年在安史之亂後所寫的不少詩篇,也具有雄渾風貌。盛唐後期,時代麵貌大變,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態沒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剛健詩風也沒有消失,所以仍能寫出不少雄渾的詩篇。
唐朝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盛唐詩是唐詩史上的高峰,以雄壯渾厚為特征的盛唐詩氣象,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餘下全文>>
完整的一首離別古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贈王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於易水送人》)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賦得古原草送別》)
蘇慕遮
·列女仁智圖
幾多憂,
幾多愁,
幾多淚水,
隻往心裏流,
一夜未眠君知否?
明早又要,
送君到村頭。
曾經問,
何所求?
語重心長,
勸君莫遠遊。
夜闌獨上最高樓,
四麵寒風,
一人苦等候。
天仙子
·客使圖
當年雄心曾萬丈,
獨自流浪到遠方。
分手時候莫悲傷。
夕陽下,
話桑滄,
奈何兩眼淚汪汪?
雲外誰把山歌唱?
歌聲帶我入夢鄉。
雖然相隔千萬裏,
天不老,
地不荒,
今宵共此明月光。
虞美人
相逢欲訴心頭語,都被風吹去.金雞啼唱古陽關,恰似窗前花語,淚斑斑
無情不似多情苦,更與何人訴?可憐離去太匆匆,縱有靈犀一點,也難通
箜篌曲
·鬆亭會友圖
風吹桃花落,
新亭思舊約。
雖千言萬語,
難訴說。
心潮澎湃似汪洋,
激蕩著,
魂與魄。
天上白雲過,
人間情難舍。
多少年,
不曾忘卻。
多少風雨多少愛,
燃燒著,
情與火。
楚山欲雨圖
舉杯風雨中,
人去樓空。
可歎茫茫楚河水,
依舊隻流東。
我借天上天公筆,
寫君慘淡人生。
記當時:
隻有楚山客,
憤世嫉俗,
難改初衷。
欲訴萬種情,
石破天驚。
天下人落天下魄,
獨做寥寥寒星。
喋血黃昏空喋血,
不見舊日雄風。
看今日:
空有淩雲誌,
棄我而去,
何太匆匆?
離別
渺渺細雨徑巷深
與君邂逅互傾心
今日離散揮雨淚
此情再訴與誰聽...餘下全文>>
唐詩三百首,要名稱
唐詩三百首 五言古詩: · 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一 · 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二 · 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三 · 張九齡:感遇四首之四 ·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月下獨酌 · 李白:春思 · 杜甫:望嶽 · 杜甫:贈衛八處士 · 杜甫:佳人 · 杜甫:夢李白二首之一 · 杜甫:夢李白二首之二 · 王維:送別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王維:青溪 · 王維:渭川田家 · 王維:西施詠 ·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 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 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 邱為:尋西山隱者不遇 ·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 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 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 · 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 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 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 韋應物:夕次盱眙縣 · 韋應物:東郊 · 韋應物:送楊氏女 · 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 柳宗元:溪居 五言樂府: · 王昌齡:塞上曲 · 王昌齡:塞下曲 · 李白:關山月 · 李白:子夜四時歌[春歌] · 李白:子夜四時歌[夏歌] · 李白:子夜四時歌[秋歌] · 李白:子夜四時歌[冬歌] · 李白:長幹行 · 孟郊:烈女操 · 孟郊:遊子吟 ·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詩: · 李頎:古意 · 李頎:送陳章甫 · 李頎:琴歌 · 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 李頎: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 李白:宣州謝[月兆]樓餞別校書叔雲 ·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 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 杜甫: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杜甫:寄韓諫議 · 杜甫:古柏行 · 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 元結: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 韓愈:山石 · 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 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 韓愈:石鼓歌 · 柳宗元:漁翁 · 白居易:長恨歌 ·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 李商隱:韓碑 七言樂府: · 高適:燕歌行並序 · 李頎:古從軍行 · 王維:洛陽女兒行 · 王維:老將行 · 王維:桃源行 · 李白:蜀道難 · 李白:長相思二首之一 · 李白:長相思二首之二 ·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 ·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 ·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三 · 李白:將進酒 · 杜甫:兵車行 · 杜甫:麗人行 · 杜甫:哀江頭 · 杜甫:哀王孫
唐詩孟浩然句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臨洞庭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鬆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興國同治縣誌重印本>興國同治縣誌重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