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的一首詩,很有特點。應該是倒寫的,就是主語和賓語交換。裏麵有一句是筆在寫我,可能有一句為
螃蟹在剝我的殼,筆記本在寫我,漫天的我落在楓葉上雪花上,而你在想我。
這叫三行情書,出自武漢大學三行情書大賽第一名作品,乍看有海子之風,是經典之作。
將許多不可能的事情一一列舉,最後一件事情“你在想我”是可能的。完全可以反過來理解。我在剝螃蟹的殼,我在寫筆記本,漫天的楓葉雪花落在我上,而我在想你,這便是合理的。列舉意向便是,世界顛倒過來,你才可能想我。意思是:隻有世界顛倒你才會愛上我,表達對愛情的無奈和感慨。
望采納
詩詞中可以省略賓語嗎
因為詩詞追求精煉,凡是讀者一看就明白的賓語常常會省略。
例如:
願君多采擷(紅豆),賓語“紅豆”省略。
崔九堂前幾度聞(歌聲),賓語“歌聲”省略。
再如:老恥妻孥笑(我),貧嗟出入勞身(身)。
有沒有形容天意弄人的詩句,最好意境能深一點的,關於
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xiè tiān xiè dì、賓語。意謂隻要肯下苦功,憑空而來。作賓語。作謂語。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二佛升天】,皆,俗語;指令人震驚、定語,承受天命作謂語:該詩中連用了九個“如”字:禍害。【應天從人】,疏而不失】。【泄露天機】。作謂語。作謂語,原指文章表達的內容很有意義,即人世間,天公不會辜負苦心人的意願、賓語。形容具有治國的才幹:合縱連橫,疏而不漏】。作謂語,èr fó shēng tiān、定語:天理;形容人很講義氣;用於描寫春天。現多形容違法亂紀:méi fǎ méi tiān、定語。作謂語。作賓語。也指事屬巧合、定語: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天保九如】;王郎:huò cóng tiān shàng lái、定語,凍十天;可分開使用:遵從天意:qíng tiān dǎ pī lì:jīng tiān dòng dì;指聽從命運安排:yī pù shí hán:願:shén nù tiān zhū,誓。作賓語。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舊指某些人相遇或男女結為夫妻:shùn tiān xù mín;生天;動。指想法很不切實際、定語,可以視聽,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一時又懶散,射人用桑木做的弓,非常奇怪。【紅情綠意】。【逆天犯順】;動:tiān cóng rén yuàn,惟我獨尊】。比喻出於意外、賓語:發誓;用於處事;用於書麵語。聽憑命運的擺布。人人都高興滿意,天聽民聽】:都。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天子之位:天意,奉。作謂語,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定語、定語,在天下任意往來、時運:挾製。作謂語;指不做主觀努力,體恤民眾、定語:cóng tiān ér xià:tiān yuán còu qiǎo;強調事情非常滑稽可笑。作謂語,可以視聽、定語,死去活來之意、定語、定語:tīng tiān rèn mìng:yī fó chū shì;指政治要挾、定語,挾。指春天就要過去了。【盡人事:古代的一種投擲遊戲。作謂語。【奉天承運】。作分句。【逆天行事】。作謂語。舊指上天使之成為傑出的人物,能否成功。【天上地下、蔑視:願,表示目的達到或困難解除後滿意輕鬆的心情:順、定語:lè tiān zhī mìng,禍。作賓語,異,憗、定語:yì xiǎng tiān kāi。【挾天子以令天下】,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願:hóng qíng lǜ yì,逆。【天緣湊巧】,湊合著混日子:自然的機緣,宣揚“君權神受”論,按照命運的安排行事:留,由命運安排、定語。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極端狂妄自大:yìng tiān shòu mìng;指統一國家,作惡就要受懲罰:古人認為天有意誌和知覺。挾製著皇帝,法。【挾天子以令諸侯】。【天網恢恢:命運,天命:tiān yuò qí zhōng,不切實際,shū ér bù lòu。【春意盎然】,使蒼天和大地為之感動;綠;指聲音或聲勢:jiē dà huān xǐ:違背:cóng tiān ér jiàng。【桑弧蓬矢】,原形容箜篌的聲音;用於書麵語。作謂語:舊指神秘不可知的天意,天:yì lüè zòng héng。【天違人願】、壽三星:命運,天視,順應天意:huá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作賓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天命,降。作謂語,天。作謂語,令人震驚的事件。【天網恢恢、定語。也泛指為少數人所霸占的某一領域。攸,作惡就要受懲罰。指君權神授,天視,有祝賀福壽延綿不絕之......餘下全文>>
古詩中的倒裝和賓語前置有什麼區別如故國
所以,賓語前置是把賓語放在動詞前,這裏沒有出現,就可以排除.所以可以選倒裝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你要整句來看,這句話裏的賓語是“我”,正裝是“應笑我多情”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古詩文
13、蜀道難(背誦全文) 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難難於青蠶叢及魚鳧何茫爾四萬八千歲與秦塞通煙西太白鳥道橫絕峨嵋巔崩山摧壯士死梯石棧相鉤連六龍高標衝波逆折川黃鶴飛尚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曆井仰脅息手撫膺坐歎 問君西遊何畏途巉岩攀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繞林間聞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難於青使聽凋朱顏連峰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嗟爾遠道胡乎哉 劍閣崢嶸崔嵬夫關萬夫莫所守或匪親化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蛇;磨牙吮血殺麻錦城雖雲樂早家蜀道難難於青側身西望谘嗟 14、秋興八首(其)(背誦全文) 杜 甫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湧塞風雲接陰 叢菊兩淚孤舟係故園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5、詠懷古跡(其三)(背誦全文) 杜 甫 群山萬壑赴荊棘明妃尚村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明怨恨曲論 16、登高(背誦全文) 杜 甫 風急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邊落木蕭蕭盡江滾滾 萬悲秋作客百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7、琵琶行(背誦全文) 白居易 潯陽江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馬客船舉酒欲飲管弦醉歡慘別別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琵琶聲主忘歸客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燈重宴千呼萬喚始猶抱琵琶半遮麵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曲調先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限事輕攏慢撚抹複挑初《霓裳》《六幺》弦嘈嘈急雨弦切切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珠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通聲暫歇別幽愁暗恨聲勝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刀槍鳴曲終收撥畫四弦聲裂帛東船西舫悄言唯見江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京城家蝦蟆陵住十三琵琶名屬教坊第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每秋娘妒五陵少爭纏曲紅綃知數鈿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歡笑複明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軍阿姨死暮朝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嫁作商婦商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歎息聞語重唧唧同涯淪落相逢何必曾相識我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僻音樂終歲聞絲竹聲住近湓江低濕黃蘆苦竹繞宅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獨傾豈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聽今夜聞君琵琶語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曲君翻作《琵琶行》 我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淒淒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泣誰江州司馬青衫濕18、寡於(背誦全文) 《孟 》 梁惠王曰:寡於盡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察鄰政寡用者鄰民加少寡民加何 孟曰:王戰請戰喻填鼓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走或百步止或五十步止五十步笑百步則何 曰:直百步耳亦走 曰:王知則望民於鄰違農穀勝食數罟入洿池魚鱉勝食斧斤入山林材木勝用穀與魚鱉勝食材木勝用使民養喪死憾養喪死憾王道始 五畝宅樹桑五十者衣帛矣雞豚狗彘畜失其七十者食肉矣;百畝田勿奪其數口家饑矣;謹庠序教申孝悌義頒白者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饑寒王者未 狗彘食食知檢塗餓莩知發死則曰:‘非我歲’何異於刺殺曰:‘非我兵’王罪歲斯民至焉 19、勸(背誦全文) 《荀 》 君曰:已 青取於藍青於藍;冰水寒於水木直繩輮輪其曲規雖槁暴複挺者輮使故木受繩則直金礪則利君博參省乎已則知明行矣 吾嚐終思矣須臾所;吾嚐跂望矣登高博見登高招臂非加見者遠;順風呼聲非加疾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致千;假舟楫者非能水絕江河君非異善假於物 積土山風雨興焉;積水淵蛟龍焉;積善德神明自聖備焉故積跬步至千;積流江海騏驥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舍鍥舍朽木折;鍥舍金石鏤蚓爪牙利筋骨強食埃土飲黃泉用蟹六跪二螯非蛇鱔穴寄托者用躁 20、秦論(背誦三段) 賈 誼 及至始皇奮六世餘烈振策禦宇內吞二周亡諸侯履至尊製六合執敲撲鞭笞威振四海南取百越桂林、象郡;百越君俯首係頸委命吏乃使蒙恬北築城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胡敢南牧馬士敢彎弓報怨於廢先王道焚百家言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兵聚鹹陽銷鋒鏑鑄金十二弱民踐華城河池據億丈城臨測淵固良勁弩守要害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誰何已定始皇自關固金城千孫帝王萬世業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陳涉甕牖繩樞氓隸遷徙徒;才能及非仲尼、墨翟賢陶朱、猗頓富;躡足行伍間倔起阡陌率疲弊卒數百眾轉攻秦斬木兵揭竿旗雲集響應贏糧景山東豪俊遂並起亡秦族矣 且夫非弱雍州崤函固自若陳涉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山君;鋤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铩;謫戍眾非抗於九師;深謀遠慮行軍用兵道非及向士敗異變功業相反何試使山東與陳涉度絜比權量力則同語矣秦區區致萬乘勢序八州朝同列百餘矣;六合家崤函宮;夫作難七廟隳身死手笑者何仁義施攻守勢異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古詩文
古詩中的倒裝和賓語前置有什麼區別 如 故
古詩中倒裝句的種類有很多,賓語前置、或稱謂賓倒裝,隻是其中的一種。
下麵的文章列出了多種倒裝句類型:
古詩詞中“倒裝句”的類型
馬曉娜 張茂昌
閱讀古詩詞時,若遇到字麵沒按正常語序,怎麼也讀不懂的情況,就應考慮是否為倒裝句。為助大家順暢解讀,現說說古詩詞中倒裝句的類型。
一、主謂倒裝。如
①“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②“長夜難明赤縣天。”(**,《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例①“歸浣女”是“浣女歸”的倒裝,因主語是“女”,謂語是“歸”。同理,“下漁舟”是“漁舟下”的倒裝。意思是“竹林中說笑喧鬧,是洗衣服的女子歸來了;水麵上荷花搖動,是打魚的小船從遠處劃過來了”。例②把主語“赤縣天”倒裝於句尾。正常語序應為“赤縣天長夜難明”。
二、謂賓倒裝。如:
①“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
②“燕子飛時,綠樹人家繞。”(蘇軾《蝶戀花》)
例①應是“遙看草色近卻無”。謂語“遙看”倒裝在賓語“草色”之後。例②“綠樹人家繞”,應是“綠樹繞人家”,把謂語“繞”倒裝在賓語“人家”之後。
三、定語與中心詞倒裝。如:
①“安得廣廈千萬間”(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②“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嘏《長安秋望》)
例①中心詞是“廈”,“千萬間”是“廈”的定語,倒裝在句尾,正常語序應是“安得千萬間廣廈”。例②“殘星幾點”應為“幾點殘星”,“幾點”是“殘星”的定語,倒裝在中心詞後;“一聲”是“長笛”的定語,應放在“長笛”的前麵。
四、狀語與中心詞倒裝。如:
①“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②“氣吞萬裏如虎”(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例①“僧敲月下門”應為“僧月下敲門”。狀語“月下”,倒裝在中心詞“敲”之後。例②“氣吞萬裏如虎”應為“如虎氣吞萬裏”,狀語“如虎”倒裝在中心詞“吞”之後。
另外,還有兩種出現頻率較少的倒裝句,這裏一並談談。
五、主賓倒裝。如:“嚴霜結庭蘭”(《孔雀東南飛》)
句中的“蘭”是主語,“結”是謂語,“霜”是賓語。原句主語和賓語語序倒裝,正常語序應是“庭蘭結嚴霜”,意為“院子裏的蘭花結上了厚厚的霜”。
六、補語與中心詞倒裝。如:“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蘇軾《新城道中》)
正常的語序應是“晴雲絮帽披嶺上,初日銅鉦掛樹頭。”意為“晴雲象絮帽一樣披在嶺上,初日象銅鉦一般掛在樹頭”。句中作為補語的“嶺上”“樹頭”都倒裝在句首。
古詩詞中的倒裝句雖然比較複雜,但大家不必害怕。隻要我們運用語法知識,找出句中的主謂賓、定狀補,把顛倒了的語序恢複原位,解讀起來就容易多了。
古詩中的倒裝和賓語前置有什麼區別如故國神遊答案說
多半是為了押韻吧
動詞在古詩中有幾種用法
使動,意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一般可譯為“認為......”“以......為......”等。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麼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構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 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之後,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意動用法隻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帶有“亦”字的詩詞。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
門外滿車馬,亦須生綠苔。——李賀《拂舞歌辭》
雖不如延年妹,亦是當時絕世人。——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小子忝枝葉,亦攀丹桂叢。——李白《寄上吳王三首》
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李白《寄上吳王三首》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桐仙人辭漢歌》
拚音:yì
釋義:1.副詞,也,表示同樣、也是:~無不可。~步~趨。 2.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不過,隻是:“王~不好土也,何患無士?” 4.表示加強或委婉的語氣:“嗚呼,~盛矣哉!”“學而時習之,不~說乎?” 5.姓。
例句:
亦,人之臂亦也。——《說文》。字俗作腋
胳謂之腋。——《廣雅》
腋在肘後。——《埤蒼》
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也不過是摘了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戰國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義。以,用,後麵省略了賓語“之”)。——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攻一時,敵退,三保亦自喜。——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傳·文公七年》
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左傳》
杜甫的詠史懷古詩有哪些
杜甫有 詠懷古跡 五首
其一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其四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鬆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複,誌決身殲軍務勞。
作品注釋
注釋: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邊境。庾信:梁朝詩人。雲雨:宋玉在《高唐賦》中述楚襄王遊高唐,夢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臨別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陽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縣。明妃:即王昭君。據《西京雜記》:“元帝後宮既多,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昭君自恃其貌,獨不肯與,工人乃醜圖之,遂不得見。”後畫工毛延壽被殺。永安宮:在今四川省奉節縣。伊呂:指商朝伊尹,周朝呂尚,皆開國名相。蕭曹:指蕭何、曹參,均係輔佐劉邦建漢的名
臣。
題解
《詠懷古跡五首》是一組七言律詩,作於大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陸續寫成。此為第三首,是杜甫離開夔州東下、途經荊州府歸州(今湖北秭歸)東北四十裏的昭君村時所作。
有人認為,“詠懷”、“古跡”本是兩題,後人誤合為一,如果並讀,則不成話;有人則認為,借古跡以詠懷,詠古即詠懷,一題而兼有二義。從詩的內容主旨說,這兩種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語義而言,將“詠懷古跡”解釋為“歌詠懷抱、古跡”,“詠”字下有兩個賓語,一為“懷”,一為“古跡”,讀起來很別扭。而將“詠懷古跡”直接解釋為借古跡以詠懷”,用以解釋詩的內容主旨是確切的,但用以解釋題目含義,則不免牽強。實際上,“詠懷古跡”就是“懷古”,“詠懷”二字都是動詞,意為歌詠懷念,題目之義就是歌詠和懷念古跡。
句解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三峽之中,成千上萬的山巒山穀,相依相連,一齊奔向荊門。就在那一帶,還保留著生長明妃的山村。首聯點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環境。“荊門”,指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荊門以西多山嶺。今湖北秭歸有昭君村,在與巫峽相連的荊門山裏,傳說是昭君出生的地方。“明妃”,即王昭君,名嬙,字昭君,湖北秭歸人,漢元帝時宮女。竟寧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給匈奴呼韓邪單於,後死於匈奴。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也稱明妃。交待地點,本來是很平常的起頭,卻寫得極有氣勢。一個“赴”字突現了三峽和荊門那種山連嶺接、雄奇生動的走向和動勢,所以《唐宋詩醇》評為“破空而來,勢如天驥下阪,明珠走盤”。讀者的視線一下子被吸引到荊門這個點上,進而定格在昭君村。昭君雖為女流,但她身行萬裏,心與故國同在,芳名萬古長傳。其人其事,有一種悲壯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長的地方那樣,氣象不凡。所以在詩人筆下,這畫麵的底色,不是陰柔的秀麗,而是陽剛的偉岸。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當年王昭君孤獨地離開漢宮,遠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沒回來;最後身死異域,隻留下青色的墳墓,籠罩在昏黃風沙中。頷聯營造出悲涼蕭瑟的氛圍,與前兩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鮮明對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後漢書·南匈奴傳》載,呼韓邪單於死,昭君曾上書求歸,成帝令從胡俗,不許,昭君終死於匈奴。“一去”是悲之始,“獨留”是悲之結。“一”,這裏是獨自一人的意思。“連”,指連姻,即“嫁”。“紫台”,即紫宮,帝王所居之處。“青塚”,指王昭君墓,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二十裏。傳說當地多生白草,獨王昭君墓地多生青草,故稱“青塚”。“向”,這裏是“在”的意思。“黃昏”,當作“昏黃”,這裏指昏黃的風沙。一是為了與上句的“朔漠”對仗,二是為了協韻,所以倒裝,就像宋代林逋《山園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樣。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
單憑畫圖約略看識,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顏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歸,能夠帶著環佩在月夜歸來的,恐怕隻有她的幽魂。《西京雜記》載:漢元帝因宮女太多,不得常見,就讓畫工為宮女畫像,便於隨其臨幸。宮女們爭相賄賂畫工,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賄,畫工就故意把她畫得很醜。後元帝實行和親政策,匈奴入朝,求美人,元帝憑畫像派昭君去匈奴,等到臨行時,才發現她青春貌美,閑雅大方。元帝追悔莫及,命令將畫工處以死刑。
這兩句從昭君命運的轉折點說起,寫她生前不遇的原因,並將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後的月下幽魂相對照,文字對仗工巧,又蘊含著無窮感慨:生前已經錯過知遇的機會,死後魂魄歸來也是枉然!同時,詩人在對昭君埋沒宮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獨幽的際遇深表同情之時,也借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省識”,猶略識,即未仔細辨認。 “環佩”,古時女性的裝飾物,這裏代指昭君。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千載以來,琵琶彈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雖死,其怨難平,琵琶曲中傾訴的分明是她的滿腔怨恨。“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漢劉熙的《釋名》說:“琵琶,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卻曰琶。” 故詩人稱其樂曲為“胡語”。傳說漢武帝嫁公主(實為江都王女)於西域烏孫王,公主悲傷,胡人乃於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後人把這些與昭君的故事攙合起來,寫出《昭君怨》等琴曲,於是,就有王昭君慣彈琵琶的說法。
尾聯正麵寫昭君的怨恨。昭君之怨,主要是一個遠嫁女子永遠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杜甫當時身處異地、遠離故鄉的處境和昭君相似,從詩題《詠懷古跡》可知,詩人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以前看到的一首詩,很有特點應該是倒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