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描寫“竹子”的詩句有哪些?
*
《霜筠亭》
【宋】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
霜筠亭
【宋.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
《自題臨文與可畫竹》
【作者:蘇軾】
石室先生清興動,落筆縱橫飛小鳳。
借君妙意寫篔簹,留與詩人發吟諷。
蘇軾竹子的詩句
如下,望采納:
一、
《於潛僧綠筠軒》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譯文:
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讓居處沒有竹子。沒有肉吃不過人會瘦掉,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原因是人瘦還可變肥,人俗就難以醫治了。旁人若果對此不解,笑問此言:“似高還似癡?”那麼請問,如果麵對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獲甘味之樂,世上又哪來“揚州鶴”這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二、
《定風波》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蘇軾描寫竹子的詩句有哪些?
*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2. 宋.蘇軾《霜筠亭 》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3. 宋.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4.?宋.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釋義:
1.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釋義:
寧願吃飯沒有肉,怎能居住環境中沒有竹子呢?
沒肉吃隻是少點肉,沒竹子看人會變得俗氣的。
人瘦了還能養肥,俗人卻是無藥可救的。
要是能對著竹子吃得滿嘴流油,世間怎麼會有這麼“完美”的事情?
2. 宋.蘇軾《霜筠亭 》釋義:
剛從筍殼中破出的新竹尚且有些幼弱,不太能夠自己保持挺直,但已姿態優雅,有了能耐受嚴寒的儀態。而要看到它嚴正可敬,傲對霜寒的樣子,就要等到秋風驟起,花粉凋落的時候了。
3.?宋.蘇軾《記承天寺夜遊》釋義: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裏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隻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4.?宋.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釋義:
遠處鬱鬱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
在鄉村的野外,古城牆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轉瞬已是夕陽。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蘇軾寫竹子的詩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與竹子的故事
蘇軾生平愛竹,“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他畫竹往往從地上直升到畫幅頂部,人家問他:可何不逐節分儲?他回答說:“竹生時何嚐是逐節生的?”蘇軾在任杭州通判的時候,一次坐於堂上,一時畫興勃發,而書案上沒有墨隻有朱砂,於是隨手拿朱砂當墨畫起竹來。後來人家問他:世間隻有綠竹,哪來朱竹?蘇軾答曰:“世間無墨竹,既可以用墨畫,何嚐不可以用朱畫!”據說由於他的首創,後來文人畫中便流行畫朱竹了,而蘇軾自然也被尊為朱竹鼻祖。軾畫朱竹,正體現了他不重形似的繪畫主張,這種繪畫理論具有遠大的藝術觀點,也是後來士大夫“逸筆草草,聊以自娛,非求人賞”的藝術原理的發源
蘇軾 竹子 詩句
蘇東坡的愛竹,也許是前無古人,竹子和他終身相伴,不管到哪裏,他的眼簾裏不能沒有竹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他的名言。 年輕時,東坡詠竹有豪邁之風:“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中年看竹,心情趨平淡:“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窗扉淨無塵,幾硯寒生霧”;到老年:“累盡無可言,風來竹自嘯”,“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由豪邁到平靜恬淡,這是他人生的軌跡,而詩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時期的心態寫照。 這個是他自己對他人生的一個概括,一種感慨吧。
蘇東坡的頌竹詩寫了竹孑的什麼精神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此詩歌頌風雅高節,批判物欲俗骨。詩以議論為主,但寫得很有風采。
王維,蘇軾的各自的《竹》
《竹裏館》
王維 (唐)
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另外一首帶“竹”字且比較出名的詩是《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非常愛竹,詩作中竹的文章也比較多,以下為蘇軾的詩。
《竹》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今日南風來,吹亂庭前竹。
低昂中音會,甲刃紛相觸。
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
風霽竹已(亦)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籬菊。
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
《竹閣》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海山兜率兩茫然,古寺無人竹滿軒。
白鶴不留歸後語,蒼龍猶是種時孫。
兩叢恰似蕭郎筆,十畝空懷渭上村。
欲把新詩問遺像,病維摩詰更無言。
《於潛僧綠筠軒》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描寫竹字的古詩大全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 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 吳均《山中雜詩》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 高駢《對雪》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 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 卓文君《白頭吟》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 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林斷山明竹隱牆。 —— 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 鄭燮《新竹》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 白居易《夜雪》
夜深風竹敲秋韻。 —— 歐陽修《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 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 李賀《李憑箜篌引》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 張舜民《村居·水繞陂田竹繞籬》
蘇東坡《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特愛竹,所謂“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更是膾炙人口、不脛而走的名句。蘇軾愛竹,畫竹,賦竹,多因竹所具有的神韻,正是他個人精神氣節的寫照,作於元豐二年(1079年)湖州任上的《禦史台榆槐竹柏》之《竹》詩,正是這種品質的形象表現。蘇軾因看不慣一批把持朝政的“新進勇銳”的小人,在《湖州謝表》中發了幾句牢騷,招來群小攻擊,身陷“烏台詩案”,在囹圄中,見窗外竹枝搖曳,有所感觸,寫下此詩。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起始兩句先寫風中之竹的情態。起句不加修飾直敘其事,斬截有力,初秋時節,南風吹刮,此為緣起;再總寫竹在風中的形象,用一“亂”字概括,竹無可奈何,任風擺布,顛來簸去,俯仰顫栗之態如在目前,恰似蘇軾的處境“魂驚湯火命如雞”。三、四句寫聲寫形。竹枝搖曳,發出或低沉或高亢的颯颯聲,如樂音飛揚,中音中律;枝葉紛亂披灑,如萬千刀槍相對,兵刃碰擊。詠物之作,貴在神韻,“須令在神情離即間”。此處寫竹用兩比喻,形神兼備,“實際如此,卻寫得新奇”。五、六句在百忙中插入議論。風聲蕭蕭,冷寂而無生氣,天地間一片風折雪摧令人驚悸的氛圍。而竹呢,寧可折倒受盡摧殘,也不接受任何汙辱。這正是竹所特有的柔韌剛毅、氣節凜然的品格。這兩句妙在表麵詠竹,實則抒寫一己胸懷,在發大議論,“說自己身上,而不見其痕跡”。七、八句寫風停竹止。南風終於停息了,翠竹又回複原本端正的模樣。“猗猗”,美盛貌,如言“綠竹猗猗”。竹依然玉立亭亭,翡翠般的枝葉依然瀟灑地四麵披覆。真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竹之安然自若,骨節清剛,正反映了蘇軾豁達的品格。
烏台詩案對蘇軾的打擊仍然是沉重的。末四句,詩作忽然轉而言菊,似與詩題不符,卻正流露出蘇軾大失望後“寄淡泊”的心境。由竹的遭際引發對故鄉的懷念,“籬菊”荒廢的擔心,表達歸隱的思緒。此四句與詠竹似斷實續,無非托物以抒懷,“古人之不拘如此”,“餘音悠然”。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蘇軾描寫“竹子”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