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小學生欣賞詩歌
《小學語文》2008年第7-8期合刊中熱點討論欄的話題是“小學詩歌教學的問題及教學策略”,霍俊明、韋秀平、西渡、連敏、黃嵐、武鳳霞老師就小學詩歌教學麵臨的問題、對詩歌這種特殊文體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了討論。下麵摘登的這篇為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進修學院的連敏老師所作。在詩歌教學中,很容易出現的課堂現象就是師生糾纏於字裏行間的意思,為了一個詞語、一句話的解釋,討論不休,導致全詩意境的支離破碎。引導小學生進行詩歌鑒賞,要注意意境的導入與營造,淡化對詩歌本身的解釋,從詩境入手,抓住重要的意象,整體感悟。一首優秀的詩歌,給讀者提供的是個多層次的結構:在確定的框架外,還有許多不確定的點;在有形的內容之外,還有許多無形的暗示。在鑒賞過程中,讀者僅僅知覺有形的內容和確定的框架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想象,對無形的暗示予以發掘。可以把審美對象的某些特征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係起來,從而對頭腦中浮現的審美意象有所改造,使之變得更加豐滿,更為親切。要鑒賞詩歌,理解詩意,走近詩人,從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教師勢必要引導學生鑒賞、評點詩歌的語言。可以這樣說,詩人所用的每一個詞都是有深意的,詞語之於詩歌的重要性,就決定了詩歌語言的凝練、柔軟、多義、情感、心靈化,並且富有彈性。詞語自身有很多特性,從哪些方麵入手呢?我們可以提醒學生對詞義輕重、使用範圍、使用對象、語體色彩、文化色彩、感情色彩進行辨析與區分。除此,我們要重點關注的是一些詞彙的超常搭配,即那些比較特殊的語言現象,包括詞性活用、大詞小用,小詞大用,以及詞語的擺放位置。在詩歌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這樣的詞性變異:“春風又綠江南岸”,“啊,紅了荔枝,黃了菠蘿,綠了檳榔/啊,熟了生活,甜了感情,美了願望”,詩人把形容詞“紅”“黃”“綠”“熟”“甜”“美”活用為動詞,再把這些詞置於句首,這不僅渲染出一個斑斕的、多彩的、豐收的季節,而且寫出了自然的變化帶來的人心的變化,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和詩人喜悅美好的情緒皆躍然紙上。如果漠視詞語的超常搭配,我們就可能無法理解詩歌的主旨。詩歌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發展學生鑒賞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我們在進行詩歌鑒賞時,要把一些與本能和行動緊密聯係的感官反應,經過藝術符號的轉化,從實用中解放出來,它們作為想象的材料。有了這些材料,有了鑒賞對象的製約,讀者的想象也不至於無邊無際,而是一種有所依傍的想象,讀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產生新的信息。對於詩歌鑒賞而言,特別是針對小學生的詩歌鑒賞,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有這樣一個意識:教師和學生都是讀者,所不同的是,教師往往先於學生讀到這首詩。明確了這樣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就不會是滿堂灌或教師一人的獨角戲。詩歌是一種美,而美的傳遞方式應該是一種熏染而不是一種解析。因此,教師的作用應該是釋放自己的詩情去召喚學生的詩情。那麼,教師的詩情從何而來?教師就要動用詩歌鑒賞方麵的知識多讀好詩,詩歌常讀常新,唯有教師把詩內化為自己的生命感悟,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打動學生。2008年7-8期合刊熱點討論欄目文章包括花蕾需要詩雨的灌溉
詩歌賞析(小學生範文版
太多了,不知道你要的是幾年級的,舉一例吧: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注釋]
1.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
2.項:頸的後部。
3.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簡析]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遊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 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遊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遊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 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 物的能力。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傑”。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代他寫《討武檄》。檄文羅列了武後的罪狀,寫得極感人。 當武後讀到“一抔土之未幹,六尺之孤安在”兩句時,極為震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下落不明,有被殺、自殺、逃匿不知所終等傳 說。
===================
如果需要其他的請留言
如何教小學生賞析古詩
指導朗讀,流露感情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朗讀是一種加強識記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讀出來,變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時下,有些小學生盲目喜歡唐詩,囫圇吞棗,生搬硬讀,缺乏感情,沒有享受到其帶來的審美和陶冶的作用。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學生隻從表麵上模糊誦讀,沒有認真思考詩人融入的感情。詩人借助了“明月—霜”來抒發“思—故鄉”的離愁,滋生別離故鄉別離妻子的情愫,形成“觸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師要抓住詩人的感情主線,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身心投入,走進高雅的境界,享受古詩韻律的美妙,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生可利用課前課後大量誦讀家喻戶曉的唐詩經典名句。引導學生賞析詩歌,享受意境美小學生學習唐詩不能僅僅為讀詩而讀詩,光靠記憶,死記硬背,這樣不利於學生享受意境美,陶冶情操,學習蘊涵哲理的詩名使人思維靈活、身心曠怡、坦然處世。例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憨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句描寫構柳樹的婀娜多姿,千萬條枝葉像綠絲打扮著的少女。這樣的美麗和楚楚動人,是出自哪個妙手點美呢,啊,原來是二月裏的習習春風。詩句的點睛之處在於意境美,一幅春景圖豁然出現在眼前。領悟詩人的寫作風格,學習詩人的愛國情懷唐代詩人是中國曆史上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詩人,其中不乏飲譽古今中外的偉大詩人,他們為中華民族的文化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原野的草生長茂盛,每年它都由枯萎到繁茂。任憑野火燃遍,野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春風吹拂又生機勃勃。這生命的頑強,賦予一種精神,學生的情操得到熏陶。這些詩人的寫作風格,無不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更要學習詩人的愛國思鄉情懷。
小學生經典詩文誦讀與欣賞的介紹
《小學生經典詩文誦讀與欣賞》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
要一首小學生的現代詩,還要賞析。不要太長。
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圓
人也圓
三十年後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滿
鄉愁也滿
【賞析】
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濃的現代小詩。說它淡,淡在詩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說它濃,濃在詩情,濃濃的相思,濃濃的鄉愁。仔細品嚐這杯《鄉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詩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對宋詞小令的發揚與創新,對稱均勻,簡約精純。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觸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鄉色酒》是從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中汲取了精華,用傳統的審美形式釀出的當代人的民族情思。這種遠近時間的跨越、空間距離的跳躍、“你”“我”位置的變換,雖是幾字之別,卻能景象遷移、情緒突變,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園而他鄉,油然而生濃濃的相思,無限的鄉愁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怎樣教小學生欣賞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