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語言特色
(1)平淡,也叫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2)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3)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4)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5)簡潔,就是幹淨利落,言簡意賅。欣賞詩歌,要注意詩歌作者的煉字、煉句,物象描寫中的動與靜,聲與寂,情與理等方麵的相互映襯、烘托,語序倒置的修辭色彩等。(6)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海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作品的語言表現力作具體的、深入的挖掘,有助於準確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傾向,進入作品美的意境。
分析詩歌的語言特色要從哪些方麵
(1)平淡,也叫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2)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3)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4)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5)簡潔,就是幹淨利落,言簡意賅。欣賞詩歌,要注意詩歌作者的煉字、煉句,物象描寫中的動與靜,聲與寂,情與理等方麵的相互映襯、烘托,語序倒置的修辭色彩等。(6)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作品的語言表現力作具體的、深入的挖掘,有助於準確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傾向,進入作品美的意境。
語文詩歌鑒賞題怎麼答?有什麼技巧?
朋友,我有一些不錯的資料,用這些材料提供的方法對付高考詩歌鑒賞應該沒問題
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就古詩鑒賞題而言,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對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麵。答題時三方麵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麵。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麵。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誌,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誇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鬥......餘下全文>>
詩詞鑒賞 主要考察語言特色和詞眼問題
1
鑒 賞 詩 歌 的 語 言
考查方式:
1、以賞析生動傳神的詞語的方式考查 2、以鑒賞“詩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關鍵詞語的方式考查 4、以比較詞語或句子的優劣的方式考查 5 以賞析句子的方式考查
一、以賞析生動傳神的詞語的方式考查
A、某句中最生動傳神的是哪個字? 請簡要分析。 B、某字曆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好 在哪裏?
解答分析:這類題目要求品味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要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hú]皺波紋迎客棹[zhào]。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縠[hú]皺,縐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提問】 “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千古名句,有人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請說說你的理解。 總結解題步驟: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練習: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西風嫋嫋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二、以鑒賞“詩眼”的方式考查
【詩眼】指詩中最能表現情感意味、精神內涵的最精煉傳神的字或詞。 提問方式:
A、本首詩歌的詩眼是某一字,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B、你認為這首詩某一聯兩句中“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提問】古人有“一詩之眼”的說法。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以頷聯為例,說說是如何體現詩眼的?
總結解題步驟: 步驟一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餘下全文">>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題有什麼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複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麵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誌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誌、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鑒賞及答題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麵。答題時三方麵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麵。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麵。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托物言誌,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
3.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
(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
(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
(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3)擬人。(4)誇張。
(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 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曆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裏?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西風嫋嫋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隻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4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技巧
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麵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文藝表現方法)、篇章結構。
題目類型: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變體: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麵提具體問題。
答題要領: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分鑒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構,還是兼而有之。
(1)必須準確的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 其次才是對相關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鑒賞。
(2)結合相關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
(3)說說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釋
(4)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美的賞析。
解題格式:
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但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例1、閱讀[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①從北地來?
[注]①那:奈何,為什麼。
【解答指導】 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或表達技巧,一般從這幾方麵入手,看語言有沒有特點(淺易,通俗;典雅、莊重;悲壯、豪邁;清新,質樸;委婉、生動;諷刺、詼諧等)。看有沒有用修辭。看有沒有用特別的表達手法,看結構上有無特點。頭腦中有了這幾方麵的輪廓,就可以逐一對照詩句加以審視。從語言上看,出現了口語“那”,這首詩采用近似日常口語的形式,顯得淺近親切。從修辭上看,三四句采用對比,尾句還運用反問。從表達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卻委婉別致。經過這樣的分析篩選,就可基本把握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了,解答起來也就有路子,有話說了。解答時先說什麼,再說什麼,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層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點法,依次說。還要結合詩句來分析,這樣才顯得有根有據。
【答參考答案】這首詩在語言上運用了日常口語,如“他席他鄉”“那從”等,顯得淺近親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獨在南方思念親人不得北歸,而第四句則采用反問“鴻雁那從北地來?”,與前一句形成強烈的對比,看似“無理之問”,卻使詩人的思親感情顯得特別真切動人。
例2、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注】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多為傷春悲離之辭。樓蘭:西漢時樓蘭的一個國王,曾屢次派人攔殺漢使,後被大將軍霍光派人用計殺掉。
問:談談本詩表達技巧上的妙處。(4分)
答:額聯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聞折柳”,聽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楊柳”,自然引人想起家鄉的春色和親人,但眼前春色全無,親人遙遙不能相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積極參戰,英勇殺敵。額聯言簡意賅,對表現戰士們對國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襯托作用。(要切合原詩,有觀點、有分析。)
1、修辭方法:
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動感人。
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用典――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能夠起到含蓄、洗練、委婉和聯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種情形:①點化前人語句②引用神話故事③運用曆史故事。
點化(化用) ――對前人書麵作品的語言和群眾的口頭創造,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境。可分三種:字詞點化、內容升華、意境開拓。
互文――“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A為了避免詞語單調重複,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組或句子裏,處於相應位置的詞可以互釋。這樣可以從已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B是出於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製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練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於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隻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理解這種互文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出其原意,故習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
反複――疊字疊詞疊句: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更加生動形象。思想感情的表達更為綿密曲折,音節流美,增強語言的音樂美、修辭美。
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雙關――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隱語、雙關的修辭手法。
列錦―― 所謂列錦,就是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象,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運用此修辭可達到的藝術效果是:①凝煉美。詩詞有時故意讓成分殘缺,從而達到簡潔凝煉的效果。②簡遠美。所謂簡遠,是指選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經過作家巧妙的藝術處理,使之凝聚豐富深廣的思想內容和情感。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說出來,而是委婉地道出,從而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
2、表現手法:
⑴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情與景關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側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闕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抒情手法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愁緒。這種方式比較直觀。
間接抒情――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彙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鬆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複雜的思想情感。
注意樂景與哀景的關係:詩歌中隻要有景語,就一定與作者的情感有關,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關於情景交融的鑒賞,關鍵在於情是何情,事實上也就是要求我們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樂景、愁景?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托物言誌和借景抒情區別: 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讚美、快樂、悲傷等感情。托物言誌,更重要的是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托物言誌常常借助於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誌的“誌”可以指感情、誌向、情操、愛好、願望、要求等。
描寫技巧:烘托與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麵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渲染與烘托—-渲染與烘托本都是中國畫中的一種技法,渲染是指國畫中,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麵,,顯出物象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這樣一種加濃形象的手法。詩歌中則是指對環境、景物等做多方麵的正麵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詩歌創作,指從側麵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也就是不說本意,隻說與此有關的其他事物,達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對同一事物,可以從正麵渲染,也可以從側麵烘托。
襯托與對比――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或對立的條件,用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表現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條件來突出主體。反襯就是主體與襯體相反,襯體從反麵作背景,襯托主體。對比就是把不同的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麵進行對照,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用對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虛實結合――定義: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裏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一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二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曆過或曆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簡單說,“虛”的方法,其實也就是作者想象聯想的方式,從我們讀過的作品來看,主要有兩種:一是遙想,二是夢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則為實。“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係,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虛景和實景的關係,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的。
動靜結合——在中國古代詩歌裏,詩人們為了創設意境,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裏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這裏的“動”含動與聲: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喧”為聲,“動”為動),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正側結合――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麵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麵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麵描寫。側麵描寫的方式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象餘地。
點麵結合――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係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係物,點麵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點,隱括全麵的效果。
細節描寫――中國古典詩詞一般篇幅短小精悍,這樣就不象敘事性作品那樣有過多的細節描寫。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樣不能忽視了其中的細節描寫。這一點特別需要加以注意。文學作品中真實生動的細節描寫,也能獲得“見微而知著”的效果。
觀察角度的變化――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麵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白描工筆――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麵,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這種畫法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幹淨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工筆,原是一種繪畫的筆法,後指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
以少總多、以小見大―― 以少總多應具有以下特征: 概括性:所表現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夠啟發讀者的聯想。具體性:指所表現的事物具有個性、偶然性,體現為感性的,能夠限製讀者的聯想。以小見大是以局部見全體、以有限見無限,通過典型和象征,借助於人們的生活體驗,達到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在古代詩歌中,常常表現了窗中觀景的藝術趣味,通過有限聯想到無限,"物小蘊大",意趣無窮。同樣,竹中觀日、鏡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樣具有這種藝術效果。特點:一詩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讀者的腦海裏喚起大的境界,所謂"以小景傳大景之情"。二寫社會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細節來表現重大的社會內容,絕句尤適宜用這一手法。
詩中有畫 ――就是在寫景詩歌中,運用工筆手法,描寫出一個個畫麵,表現一種意境。蘇東坡稱道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這評語十分中肯。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總是勾勒一個畫麵,透著一股空靈微妙的意蘊,
文藝表現方法 :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等。
比興手法――比喻本是一種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詩詞當中經常運用這一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效果。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情感更濃鬱。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
分析語言特色、煉字型、一字領全詩型古詩答題步驟歸納分別是:
古詩鑒賞歌訣 (一)古詩鑒賞不畏難, 考綱要求爛心間。
表達技巧和形象, 思想內容加語言。
素質修養固根本, 神遊於古想聯翩。
誦讀詠歎興會至, 語言突破發先端。
平仄對仗適格律, 押韻也使語序纏。
語言風格有特質, 術語種類要記全。
質樸清新別綺麗, 簡練雋永意味先。
詩中意象無限廣, 主客相融滋味長。
離愁別緒托折柳, 望月懷遠盡思鄉。
竹菊梅蘭君子範, 春草無涯友情芳。
燕飛世遷夫妻苦, 杜鵑啼血寄淒涼。
蟬鳴高潔蟲悲誤, 魚傳尺素鴻雁忙。
凡此種種難盡舉, 騷人寓意話衷腸。
分門別類條理化, 意境初解識詩章。
抒情方式要記清, 直抒胸臆顯愛憎。
更兼觸景生情意, 融情入景風雨驚。
托物言誌詩魂寄, 盡吐塊壘見真情。
側陪正麵靜襯動, 樂景哀情反相成。
烘雲托月手法老, 虛實結合更鮮明。
雙關互文兼對仗, 鋪陳排比並比興。
跨過表達技巧隘, 評價順水有乘風。
思想內容怎評價?胸存類型不駁雜。 寫景寄旨表不群,詠物抒懷寫高雅。
羈旅行役尋常見, 思親懷鄉擬不差。
故道長亭別情重, 多言不忍少曠達。
懷才不遇思明主, 舒嘯山水訪道家。
詠史寫人堪自比, 借古諷今漫歎嗟。
邊塞風火燃詩意, 或欲建功或撻伐。
對號入座須謹慎, 莫讓定式縛自家。
古詩浩淼如煙海, 讀品思評四步法。
如今識盡個中味, 居高臨下六分抓。 (二) 一看題目明含義。
二看作者悟情誌。
三看背景知來曆。
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 分析風格與手法。
時代、流派要牢記。
詩經表現是現實。
楚辭浪漫多比喻。
漢代樂府很靈活。
北魏風骨頗大氣。
兩晉山水寄情意。
陶潛首推屬第一。
南朝愛情纏綿意。
北朝邊塞鏗鏘詩。
唐代鼎盛兩高峰。
李詩浪漫杜現實。
白詩兼備李杜風。
無題含蓄劉禹錫。
初唐清新有四傑。
晚唐哀婉數李煜。
詞生唐代興於宋。
豪放、婉約兩分枝。
蘇詞、辛詞多豪放。
高歌“大江東去”。
低吟“廉頗老矣”。
婉約首推李清照。
國恨家愁蘊筆底。
元代詩型有變異。
曲中可尋詩痕跡。
明清詩作諷現實。
鋒芒畢露抒胸臆。
古詩源遠一脈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三)
內容
自古詩歌常寫景,景情相生第一種。邊塞生活多磨難,惜別傷懷遙思念。懷古詠史吊前賢,壯誌難酬空自憐。目睹耳聞收眼簾,即事感懷時世慘。羈旅情懷備煎熬,行役戍邊心日勞。形象天生我材必有用,灑脫豪放顯個性。淚沾青衫憂民怨,推己及人見一斑。相見時難別亦難,兒女情長淚漣漣。山村風光隱田園,勝友歡聚樂忘返。不拘一格重抖擻,良才難得信難求。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離愁別緒話情絲。橋邊紅藥悲黍離,物是人非歎惋惜。佳節思鄉身為客,明月千裏歸漸迫。春風駘蕩明日花,懷古憑吊寄天涯。商女不知亡國恨,諷喻時政熱腸人。但使龍城飛將在,報國情懷入夢來。玉壺冰心送親友,臨行壯別一......餘下全文>>
詩歌的特點 5分
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詩歌區別於其它文體樣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點。
2.飽含真情
沒有情,無以談詩,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詩人。
3.立意新穎
詩歌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4.聯想自然
聯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靈感,聯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
5.跳躍自如
詩歌要在極短的篇章裏包蘊極其複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稜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
7.節奏和諧
節奏作為音樂術語是指音響運動中,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長短、強弱現象。反映在詩歌中的節奏,則指詩句中詞和詞中間的音節停頓,或感情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前者為外在節奏,後者為內在節奏,隻有外在和內在協調一致了,才會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古人對形與象是分別論述的,認為:形,指形體,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象,是映象,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人通過視覺對物體的直觀映象。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複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 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
10.虛實相生
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
析楊萬裏詩歌語言的特色如何加二級標題
這個問題涉及到對著名的詩人的詩歌特色進行分析的時候加標題的方式,一般來講隻要在大標題的下麵加上小標題就可以了,重點的地方已經做了標注,舉例如下:
楊萬裏最大的詩歌貢獻是創造了誠齋體,他的詩歌的主要特色也表現在這裏,解釋如下:
誠齋體的得名是源於楊萬裏。楊萬裏號誠齋,故稱為誠齋體。他的詩歌學習江西詩派,最後擺脫前人的束縛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關鍵點一】誠齋體的風格特征是活潑自然,饒有諧趣,形成誠齋體的要素之一是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觀事物上。
【關鍵點二】要素之二是楊萬裏做詩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奧生僻的字句,卻用淺近明白的語言和流暢直至的章法,近於口語。
語文的詩歌賞析的解題方法是什麼?
一、主觀題解題方法
主觀題包括填空、簡答、品析等子題型,在概括填空、簡答、品味分析表述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①關鍵詞語上著手,如抓住詩句中的主體,把握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去品味賞析作答。
②從關鍵詩句(主旨句、情感句)上著手,分析概括,推斷作答的切入點。
③從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和表達方式(白描、議論)著手,分析其含義,探究其作用。
④從作品、作家的相關背景資料入手,準確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
⑤從詩歌所寫的具體內容入手,把握各類詩歌的思想內容(如送別詩、懷古詩、愛國詩、哲理詩、詠物詩等,應依據各自的類屬,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現的思想情感)。
⑤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鬱頓挫)和語言特征(簡潔、含蓄、凝練)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和表達的情感。
(3)詩歌賞析題整體解題方法:
①體味詩歌的遣詞,應從詩歌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三方麵來考慮用詞的精妙之處。
②體味詩歌的意象(意境)。所謂“意”,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思;所謂“象”“境”,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麵,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聯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
③體味詩歌所表現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體味試題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點,把握試題的側重點。
另外,要借助注釋、提示、作家的生平經曆、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業已形成的能力,仔細誦讀,品味所給的詩詞曲,找出答題的角度,在反複比較、辨析的基礎上,推斷所求的答案。
對詩歌的體載特征也應有較為全麵的了解。
二、常見題型解析:
詩詞鑒賞題,有一定的開放性,鼓勵考生有創意地表達,但是還要根據試題的類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試中,常見的類型有:
(一)“詩眼”型
【題目形式】
(1)對詩中某字某句,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2)從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
(3)此詩某句中某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哪個更好,為什麼?
(4)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麼?
【題目解讀】古人作詩常追求一字傳神。這種題型要求品味出詩人煉字妙在何處。回答時不能就字論字,應放回句中,結合全詩主旨、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分析。
【答題要點】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
2.解釋該字的一般含義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開想象和聯想,把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到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4.說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題型示例】唐朝王灣《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聯“潮平兩岸闊”,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失”,你覺得哪個字更好,為什麼?
示例(一)
答:“闊”字更好。原因:
(1)“闊”是空闊、開闊之意;
(2)“闊”字直抒胸臆地表達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麵變得渺遠無際,兩岸顯得格外寬闊;
(3)“闊”字,直接抒發了詩人視野更加開闊的強烈感受。
(4)“闊”字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現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麵變得渺遠無際,兩岸都看不見了蹤影;
(2)“失”字生動地描繪出江岸因春朝高漲而與水平麵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
(二)名句賞析型
【題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現的畫麵,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2))解釋某一聯的意思,並分析其情與景的關係。
(3)解釋詩詞的意思,說出它們表達......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