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滿是什麼意思
薩滿教是原生性宗教。薩滿教不是創生的,而是自發產生的。廣義上的薩滿教是世界的。薩滿文化是個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其流行區域集中在亞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歐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這是廣義的薩滿教。
狹義上的薩滿教為阿爾泰語係,如: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蒙古、錫伯等民族所信仰,其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論、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薩滿教的基本特點是沒有始祖、沒有教義、崇拜多種神靈,沒有組織、沒有固定的廟宇教堂、沒有專門的神職人員。薩滿教的主要活動是跳神。另外薩滿教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薩滿教者多為女性。
薩滿教的本質像其他宗教一樣,是關於神靈的信仰和崇拜,因此不應該把它排除在宗教之外。薩滿教在宗教意識之中確立了各種具體的信仰和崇拜對象,並建立了同這些對象之間或溝通、利用、祈求、崇拜,或防備、驅趕、爭鬥等宗教行為模式薩滿服務其中的社會組織約束並規範了其社會的共同信仰和各種宗教行為,決定了薩滿的社會角色和社會作用,並利用它們服務於現實的社會生活秩序和社會組織體製。因此薩滿教應看作是以信仰觀念和崇拜對象為核心,以薩滿和一般信眾的習俗性的宗教體驗,以規範化的信仰和崇拜行為,以血緣或地域關係為活動形式三方麵表現相統一的社會文化體係。
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種。曾廣泛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係滿一通古斯、蒙古、突厥語族的許多民族中,鄂倫春、鄂溫克、赫哲和達斡爾族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尚保存該教的信仰。因為通古斯語稱巫師為薩滿,故得此稱謂。通常泛指東起白令海峽、西迄斯堪的納維亞拉普蘭地區之間整個亞、歐兩洲北部烏拉爾一阿爾泰語係各族人民信仰的該類宗教;也有廣義地借指今天世界各地原始社會土著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特別是北美愛斯基摩、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亞土人的原始宗教。十二世紀中葉,中國南宋徐夢莘所撰《三朝北盟會編》中己用“珊蠻”一詞,記述了女真人信奉的薩滿教。
該教具有較冥雜的靈魂觀念,在萬物有靈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靈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內容。崇拜對象極為廣泛,有各種神靈、動植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沒有成文的經典,沒有有宗教組織和特定的創始人,沒有寺廟,也沒有統一、規範化的宗教儀禮。巫師的職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傳身受世代嬗遞。
隨著原始公社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出現,薩滿教日益衰落,社會上層人士陸續皈依藏傳佛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等。該教的一些原始因素不同程度地為上述宗教所汲取和融合。但在民間,仍有其濃厚的影響,甚至以變異了的形態殘存下來。
基本信仰
一、靈魂觀念
認為世界上各種物類都有靈魂,自然界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禍福,都是各種精靈、鬼魂和神靈意誌的表現。
薩滿教認為人有數個靈魂。赫哲人相信人有三個靈魂:①生命之魂(斡仁)。係生命之神賦予,它同人的生命共始終,人死則永遠離開軀體而消失。
②思想之魂(哈尼)。為人在清醒時的思想和夢中見聞,它是暫時遠離身體和其他靈魂交遇。人死後它不消失,需請薩滿將它送入陰間,以色在世上作崇,傷害人畜。
③轉生之魂(法加庫)。係轉生之神所賜,人死後按其生前品行,或轉世為人,或投生動植物,婦女不育、流產,認為是她們沒有轉生之魂或該魂被攝所致。上述各魂隻聞其聲,不見其形。
阿爾泰人和雅庫特人稱靈魂和生命為“騰”、“蘇內”(或“蘇爾”)和“庫特”,認為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有騰,它一旦離開人體,人就死亡。蘇內為人特有,它使人類有思想、意誌和感情,睡眠中它能離開身體四處遊蕩。無生命物體內均有庫特,能給它們感情和意誌,羊欄馬廄裏有了庫特,牧畜就興旺,主人會富有,它若附在牧人的鞭棍上,病魔和惡狼就不敢加害畜群。他們還認為人的靈魂特別是亡靈,能同自然界各種靈魂或精靈交往溝通,甚至相互轉移;亡靈喜附在活人身上或附在其他物件上,使其發生變化。
二、神靈觀念
薩滿教常賦予火、山川、樹木、日月星辰、雷電、雲霧、冰雪、風雨、彩虹和某些動物以人格化的想象和神秘化的靈性,視為主宰自然和人間的神靈。特別是由祖先亡靈所形成的鬼神觀念以及人間的各種疾病與死亡造成的恐懼,是薩滿教神靈觀念的核心。認為各種神靈同人類一樣有意誌、願望和情欲,更有善惡之分,不能違拗、觸犯。各類神靈具有不同的屬性和功能,各主其事,各行一方,地位大體平等,極少統屬,絕大多數尚無等級差別,也沒有主宰一切的上帝。但在進入封建社會的蒙古、滿和達斡爾等族的薩滿教中,出現了天神(騰格裏)的觀念,漸次升至高於諸神的位置。
有些民族隨著私有製的發展,外界階級社會的影響,賦予一些古老神靈以新的內涵。鄂倫春族的“吉雅其”,原是保佑牧畜繁殖的神,後變成財神爺,每戶都供奉;少數上層人們曾在清朝地方機構裏當差,使信奉多種衙門神,其神像多是官吏的形象。
在一些進入階級社會的民族中,出現了身世貧苦的神。內蒙古輝索木地區鄂溫克人曾供奉哈音神,據傳是一對衣食不周的窮苦老夫婦,死後成神,多為窮人供奉;卓日神是個奴仆,終身替人養牛擠奶,年老摔死在牛糞上,死後被奉為神,神像是畫在一塊長方形木板上的老人和帶犢的乳牛。每當乳牛患病不出奶,主人就向它獻祭。
三、三界觀念
赫哲族以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層為天堂,眾神所居,又分七層,最權威的神靈居最上層;中界是人和動植物所在;下界是陰間,也分若幹層,分別為祖靈、一般亡靈和大小鬼魂所住。人類夾在中間,受著神靈福佑和鬼魂作崇的影響。隻有巫師薩滿能通達上下兩界,疏通三界之事。
主要崇拜
一、自然崇拜
①拜火。認為火來源於天界,最神聖、潔淨,也最親切,能洗滌一切汙穢、驅趕魔鬼、卜問休咎等,任何宗教儀禮都離不了火,各種祭品都要先獻一點給火神。雅庫特人認為隻有用燧石取的火才是神聖純潔的。阿爾泰人對火祈禱說:你是太陽和月亮的一部分。鄂溫克人的新娘嫁到夫家第一件事是叩拜夫家的火,把自己主動介紹給夫家的火神。鄂倫春人稱火神為“斡透巴如坎”,傳說是個老太婆,誰得罪了她就點不著火,故禁用鐵器或尖棍捅火,禁止往火裏吐痰、潑水和倒汙物;進餐或飲酒時,先往火裏扔點酒肉敬奉火神
②拜山。山曾是氏族部落祖先的居所或起源地,並主宰各類禽獸。古代突厥可汗每年要會同各部落首領到祖先棲息過的山洞殺牲祭祀,稱為祭聖山。鄂倫春、鄂溫克獵人認為禽獸屬山神(白那恰)豢養,日常能獵獲何種野獸和獵獲多寡,全靠山神賜予。傳說山神能變成老虎或老人,幫助措人。它常遊蕩於山林,故入山行獵,禁絕喧嘩,以免觸犯山神;凡經老林、陡崖,要向山神祈求好運。山口大樹常被削去樹皮,繪成一幅形似人臉的山神像,以供過往獵人叩拜,敬煙獻肉,井往其嘴上塗抹獸血和肉脂。
③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鄂溫克人說太陽出來的地方有位白發老太婆,乳房碩大無比,所有小孩都是她賜給的。鄂倫春人每年春節向太陽神(德勒欽)叩拜,農曆正月十五或二十五日向月神(別亞)瞌頭,祈求一年安吉。他們還認為北鬥星能賜人長壽,亦應叩拜。鄂溫克人說風是北邊風神老太婆扇動大簸箕所致。鄂倫春人認為橫越過刮旋風的地方會觸犯風神,招致抽瘋和嘴歪眼斜。雨神常被稱為龍王爺,身上有無數鱗甲,每鱗裝有一百多擔水,下雨就是龍王爺灑水。達斡爾人每年開網捕魚,均要祭龍王,祈求豐收。赫哲人認為雷鳴電閃是“雷公”、“閃娘”所為,雷公捶砧擊魔,閃娘一旁配合用鏡照妖。鄂倫春人禁止接近雷擊過的樹木,以免觸犯雷神而患病。每當夏季多雨影響出獵時,獵人們見虹就跪拜,祈求放晴。
二、動物崇拜
鄂溫克、鄂倫春人對熊異常敬畏,認為是自己的先人,禁止獵捕。後來槍支傳入,獵熊風氣漸開,但每當獵到熊後,均要舉行儀式,割下熊頭,放在樹架上,大家跪下對它敬煙叩頭祝禱:爺爺!(雌熊則稱奶奶)你睡著啦?不要責怪我們,不是有意傷害你,是誤殺了你(式佯稱其他民族的人殺的)。不要生我們的氣,以後多賜好運。保佑我們多打野物吧!一再瞌頭,燃草熏熊頭,認為這樣,熊的靈魂才會遠去。然後馱回熊肉。獵人們進入自己住地,發出“嘎嘎”喊聲,人們遂圍聚一起,架火燒煮熊肉,邊吃邊發出模仿烏鴉的“嘎嘎”、“咕咕”之聲。食畢將熊骨用柳條包裹,由男人抬去風葬,後邊跟隨佯裝哭泣的送葬者。朝鮮族有把喜鵲當祖先的古老傳說。滿族以為烏鴉曾救過自己祖宗的性命,在以往薩滿教祭天祭祖的儀式上,於傳統的神杆(索羅)頂端,掛有讓烏鴉啄食的豬肉和內髒。達斡爾人在大型宗教儀式上供祭十二個杜瓦蘭神,它們是盤棲在十二種植物上的十二種動物。
三、祖神崇拜
薩滿教崇拜的主體。鄂倫春人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祖神,多是氏族內亡故的曾祖父以上男祖先。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赫哲和蒙古等民族對祖神的稱呼,都有著語音相近或同源的特點。氏族的薩滿常稱“斡嬌如”薩滿,意即祖先傳下來的。他們是被祖神看中而當薩滿的人,宗領氏族的主體祖神,舉行宗教儀式時,要恭請祖神降臨附體;同鬼神交戰時,須憑借祖神的力量。這是近存各族薩滿教的共同特征。
在祖神崇拜觀念的支配下,對於人畜患病多加進祖神作崇的解釋。同時,特別重視夢境和日常現象的征兆,認為這是祖神預兆吉凶,因此規定了許多祭祀、禁忌和禳解之法。
四、偶像崇拜
薩滿教供奉的神靈偶像用石、骨、木刻削或草紮、獸皮毛編結,也有彩繪在獸皮或紙上的,多類似人形。製作完成後須經祭祀方具有神聖的性質。每種神像常是數個一組,或一男一女、一雄一雌,兩相並列,置於帳篷的上方、家宅門楣以及住地近旁樹上,或專門搭蓋的小木屋內。遷徙流動則隨身攜帶,禁止婦女接近觸摸。
鄂溫克和鄂倫春人的熊神偶像,是熊崽皮縫的雄雌一對;魚神偶像是鬆木雕的,也是雄雌各一;蛇神偶像是用鐵片剪成的,等等。鄂溫克人的氏族祖神像,是在一塊藍布上左右各繪月、日,中間剪貼兩小塊灰鼠皮,下繪五個金色女子和四個銀色男人像,其下繪兩條相對的龍。每戶各供自己的家族祖神“舍臥克”。同一個氏族的祖神形象基本相同,夫妻各自供奉自己的祖神。氏族祖神比家族祖神尊貴。
祭禱禳袚儀式
一、奧來那楞
薩滿教傳統的隆重祭祖儀典,全體氏族或部落成員參與祈禱人畜平安、農牧豐收。氏族新薩滿領神儀式亦常同時舉行。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民族多於春季舉行,又稱“四月會”。屆時眾人攜帶牛羊、獸肉、糧食和酒前往參加連續數日的聚會。
內蒙古額爾古納河林區鄂溫克人舉行祭祖議典時,將祖神偶像掛於樹梢,東、西兩側分別掛日、月和大雁、布穀鳥等木製模型各一個,樹間皮繩上懸掛馴鹿或犴等獸頭、喉、舌、心、肺、腎髒以及四肢和尾巴,獸頭朝向祖神;禁用他們認為不祥的四爪獸供祭。祭祀場所附近的樹幹塗抹獸血。草原的鄂溫克人常於農曆八月聚會。場地裝飾如林區景象,祭品豐盛。聚會期間縱情歌舞、賽馬、摔跤,交結情侶。薩滿們穿戴神衣、麵具,到各戶跳神念經表示驅邪納吉,各家主人向他們潑酸奶討吉利。達斡爾人在聚會的第三天舉行“庫熱”儀式,屆時薩滿將本氏族男女老幼集中在一處,繞以皮繩,三次將皮繩收緊又再放鬆,若質繩長度每次都有所增加,即認為是人丁興旺的預兆;眾人從繩下鑽出,可免災禍。當夜,薩滿模仿飛禽的動作和鳴叫,舉行吃血儀式,並將牛羊血抹在眾神偶像嘴上,以求福佑。
二、求“烏麥”
為嬰兒抓回靈魂的儀式。在古突厥語中,烏表一詞含胎盤之意,雅庫特人認為它是一種吉祥的小鳥,供奉鳥麥能使人丁興旺。額爾古納河鄂溫克人小孩患重病,認為病兒靈魂去另一世界了,須以馴鹿、犴為祭品,請薩滿舉行求烏麥儀式,抓回靈魂。夜間跳神前,殺一黑色馴鹿作薩滿去尋魂的乘騎。跳神後,帳篷內熄燈滅火,薩滿在黑暗中作往返奔跑尋找狀,然後再點燈察看薩滿的鼓麵,如有小孩頭發,意即病兒靈魂己被找回,父母即搶取頭發,用潔淨的布包好夾在腋下或墊於臀部,不讓它飛掉。次日再殺一白色馴鹿祭祖神瑪魯。他們將象征小孩靈魂的烏麥用木頭刻製成小雀形,同瑪魯神像一起縫在小孩衣服背後以求安吉。
三、送魂
鄂倫春和鄂溫克人喪葬時,多舉行薩滿送魂儀式,即紮一草人,係上多根細線,身著孝服的死者子女或其他親人各牽一線,薩滿也握一線念咒禱告,請死者勿戀家人舊地,趕快離去。然後用神棒將線—一打斷,盡力將草人遠拋,認為死者靈魂就隨之遠去。屍體入棺後,放在山林風葬,或土葬。赫哲族下葬送魂時,做個穿衣服的小木人,代表死者,點香燒紙上供,或請薩滿跳神,用酒肉招待親友三天。第三天由薩滿射箭三支,為亡靈指示去陰間的方向。
四、祈求獵物
鄂溫克、鄂倫春獵人每遇出獵不利,常舉行這類儀式,即用柳條編製鹿、犴的模型,置於平常供奉神像的位置上,以弓箭或卸掉彈頭的獵槍向模型射擊,在場的氏族或家族成員紛紛說:打中了!打中了!獵人隨即佯裝剝皮掏取內髒,放在棚架上祭祀。或於夜間,在獵場上置一空鍋,獵人們對月叩禱,次日清晨察看鍋內有何種獸毛,就認為可能狩獲何種野獸。冬季難以獵獲經濟價值較高的細毛獸時,便請薩滿祈求吉臥克神賜予好運。
五、求雨和止雨
林區鄂溫克人將打死的啄木鳥放在水上,鳥嘴朝上張開,然後掛置樹上,認為可以得雨。取鬆樹條穗,倒綁在細木杆上,再將薄木片一端穿孔係上繩線,用手快速搖轉,發出風聲,認為可以吹散烏雲,止雨放晴。
六、咒術與法術
據傳,草原鄂溫克人隻須知道仇人或盜賊的姓名和年齡,便可請薩滿來念咒,並用油麵做個正三角形“查格多勒”放在紅木盤上,在不被對方發覺時,向被咒詛者方向扔去,認為施以這樣的巫術(紮特哈),便可使對方遭到不幸。如對方察覺,也可用同樣方式報複。傳說有些薩滿在跳神驅鬼時,還常賣弄“法術”,如赤腳在炭火或鋼刀上行走,舌舔燒紅的烙鐵、丟火噴焰,或割破自己唇舌,把鮮血噴到病人臉上等。
七、占卜
在信奉薩滿教諸民族中頗為盛行,方式繁多。有槍卜、骨卜、筷卜等,輝索木地區鄂溫克人還有“笊籬姑姑”卜,主要卜問患病者觸犯何種神靈和吉凶休咎等。
薩滿的由來
薩滿一詞最早是在我國史籍中出現的。《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兀室奸滑而有才。……國人號為珊蠻。珊蠻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通變如神。”
但是薩滿一詞引發了一些研究者關於薩滿教起源和分布區域的許多聯想。有些學者認為,“薩滿”一詞源自通古斯語Jdam man,意指興奮的人、激動的人或壯烈的人,為薩滿教巫師即跳神之人的專稱,也被理解為這些氏族中薩滿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薩滿一般分為職業薩滿和家庭薩滿,前者為整個部落、村或屯之薩滿教的首領,負責全族跳神活動;後者則是家庭中的女成員,主持家庭跳神活動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他可以將人的祈求、願望轉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誌傳達給人。薩滿企圖以各種精神方式掌握超級生命形態的秘密和能力,獲取這些秘密和神靈奇力是薩滿的一種生命實踐內容
由於薩滿教曾流行於中國北方阿爾泰語係各民族,如通古斯語族的滿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錫伯族,突厥語族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以及蒙古語族的蒙古族和達斡爾族等。所以各民族對薩滿的稱呼不同,每個民族對薩滿的稱呼也不一不致。
蒙古族把男薩滿稱作“勃額”,把女薩滿稱作“奧德根”。
雅庫特人稱薩滿為“奧雲”。達斡爾族稱薩滿為“雅德根。”
塔塔爾族、哈薩克族等稱薩滿為“喀木”(KAM),也有稱“奧雲”或“巴克西”的。
撒滿是什麼意思
薩滿教是原生性宗教。薩滿教不是創生的,而是自發產生的。廣義上的薩滿教是世界的。薩滿文化是個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其流行區域集中在亞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歐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這是廣義的薩滿教。
狹義上的薩滿教為阿爾泰語係,如: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蒙古、錫伯等民族所信仰,其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論、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薩滿教的基本特點是沒有始祖、沒有教義、崇拜多種神靈,沒有組織、沒有固定的廟宇教堂、沒有專門的神職人員。薩滿教的主要活動是跳神。另外薩滿教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薩滿教者多為女性。
薩滿教的本質像其他宗教一樣,是關於神靈的信仰和崇拜,因此不應該把它排除在宗教之外。薩滿教在宗教意識之中確立了各種具體的信仰和崇拜對象,並建立了同這些對象之間或溝通、利用、祈求、崇拜,或防備、驅趕、爭鬥等宗教行為模式薩滿服務其中的社會組織約束並規範了其社會的共同信仰和各種宗教行為,決定了薩滿的社會角色和社會作用,並利用它們服務於現實的社會生活秩序和社會組織體製。因此薩滿教應看作是以信仰觀念和崇拜對象為核心,以薩滿和一般信眾的習俗性的宗教體驗,以規範化的信仰和崇拜行為,以血緣或地域關係為活動形式三方麵表現相統一的社會文化體係。
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種。曾廣泛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係滿一通古斯、蒙古、突厥語族的許多民族中,鄂倫春、鄂溫克、赫哲和達斡爾族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尚保存該教的信仰。因為通古斯語稱巫師為薩滿,故得此稱謂。通常泛指東起白令海峽、西迄斯堪的納維亞拉普蘭地區之間整個亞、歐兩洲北部烏拉爾一阿爾泰語係各族人民信仰的該類宗教;也有廣義地借指今天世界各地原始社會土著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特別是北美愛斯基摩、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亞土人的原始宗教。十二世紀中葉,中國南宋徐夢莘所撰《三朝北盟會編》中己用“珊蠻”一詞,記述了女真人信奉的薩滿教。
該教具有較冥雜的靈魂觀念,在萬物有靈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靈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內容。崇拜對象極為廣泛,有各種神靈、動植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沒有成文的經典,沒有有宗教組織和特定的創始人,沒有寺廟,也沒有統一、規範化的宗教儀禮。巫師的職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傳身受世代嬗遞。
隨著原始公社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出現,薩滿教日益衰落,社會上層人士陸續皈依藏傳佛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等。該教的一些原始因素不同程度地為上述宗教所汲取和融合。但在民間,仍有其濃厚的影響,甚至以變異了的形態殘存下來。
基本信仰
一、靈魂觀念
認為世界上各種物類都有靈魂,自然界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禍福,都是各種精靈、鬼魂和神靈意誌的表現。
薩滿教認為人有數個靈魂。赫哲人相信人有三個靈魂:①生命之魂(斡仁)。係生命之神賦予,它同人的生命共始終,人死則永遠離開軀體而消失。
②思想之魂(哈尼)。為人在清醒時的思想和夢中見聞,它是暫時遠離身體和其他靈魂交遇。人死後它不消失,需請薩滿將它送入陰間,以色在世上作崇,傷害人畜。
③轉生之魂(法加庫)。係轉生之神所賜,人死後按其生前品行,或轉世為人,或投生動植物,婦女不育、流產,認為是她們沒有轉生之魂或該魂被攝所致。上述各魂隻聞其聲,不見其形。
阿爾泰人和雅庫特人稱靈魂和生命為“騰”、“蘇內”(或“蘇爾”)和“庫特”,認為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有騰,它一旦離開人體,人就死亡。蘇內為人特有,它使人類有思想、意誌和感情,睡眠中它能離開身體四處遊蕩。無生命物體內均有庫特,能給它們感情和意誌,羊欄馬廄裏有了庫特,牧畜就興旺,主人會富有,它若附在牧人的鞭棍上,病魔和惡狼就不敢加害畜群。他們還認為人的靈魂特別是亡靈,能同自然界各種靈魂或精靈交往溝通,甚至相互轉移;亡靈喜附在活人身上或附在其他物件上,使其發生變化。
二、神靈觀念
薩滿教常賦予火、山川、樹木、日月星辰、雷電、雲霧、冰雪、風雨、彩虹和某些動物以人格化的想象和神秘化的靈性,視為主宰自然和人間的神靈。特別是由祖先亡靈所形成的鬼神觀念以及人間的各種疾病與死亡造成的恐懼,是薩滿教神靈觀念的核心。認為各種神靈同人類一樣有意誌、願望和情欲,更有善惡之分,不能違拗、觸犯。各類神靈具有不同的屬性和功能,各主其事,各行一方,地位大體平等,極少統屬,絕大多數尚無等級差別,也沒有主宰一切的上帝。但在進入封建社會的蒙古、滿和達斡爾等族的薩滿教中,出現了天神(騰格裏)的觀念,漸次升至高於諸神的位置。
有些民族隨著私有製的發展,外界階級社會的影響,賦予一些古老神靈以新的內涵。鄂倫春族的“吉雅其”,原是保佑牧畜繁殖的神,後變成財神爺,每戶都供奉;少數上層人們曾在清朝地方機構裏當差,使信奉多種衙門神,其神像多是官吏的形象。
在一些進入階級社會的民族中,出現了身世貧苦的神。內蒙古輝索木地區鄂溫克人曾供奉哈音神,據傳是一對衣食不周的窮苦老夫婦,死後成神,多為窮人供奉;卓日神是個奴仆,終身替人養牛擠奶,年老摔死在牛糞上,死後被奉為神,神像是畫在一塊長方形木板上的老人和帶犢的乳牛。每當乳牛患病不出奶,主人就向它獻祭。
三、三界觀念
赫哲族以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層為天堂,眾神所居,又分七層,最權威的神靈居最上層;中界是人和動植物所在;下界是陰間,也分若幹層,分別為祖靈、一般亡靈和大小鬼魂所住。人類夾在中間,受著神靈福佑和鬼魂作崇的影響。隻有巫師薩滿能通達上下兩界,疏通三界之事。
主要崇拜
一、自然崇拜
①拜火。認為火來源於天界,最神聖、潔淨,也最親切,能洗滌一切汙穢、驅趕魔鬼、卜問休咎等,任何宗教儀禮都離不了火,各種祭品都要先獻一點給火神。雅庫特人認為隻有用燧石取的火才是神聖純潔的。阿爾泰人對火祈禱說:你是太陽和月亮的一部分。鄂溫克人的新娘嫁到夫家第一件事是叩拜夫家的火,把自己主動介紹給夫家的火神。鄂倫春人稱火神為“斡透巴如坎”,傳說是個老太婆,誰得罪了她就點不著火,故禁用鐵器或尖棍捅火,禁止往火裏吐痰、潑水和倒汙物;進餐或飲酒時,先往火裏扔點酒肉敬奉火神
②拜山。山曾是氏族部落祖先的居所或起源地,並主宰各類禽獸。古代突厥可汗每年要會同各部落首領到祖先棲息過的山洞殺牲祭祀,稱為祭聖山。鄂倫春、鄂溫克獵人認為禽獸屬山神(白那恰)豢養,日常能獵獲何種野獸和獵獲多寡,全靠山神賜予。傳說山神能變成老虎或老人,幫助措人。它常遊蕩於山林,故入山行獵,禁絕喧嘩,以免觸犯山神;凡經老林、陡崖,要向山神祈求好運。山口大樹常被削去樹皮,繪成一幅形似人臉的山神像,以供過往獵人叩拜,敬煙獻肉,井往其嘴上塗抹獸血和肉脂。
③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鄂溫克人說太陽出來的地方有位白發老太婆,乳房碩大無比,所有小孩都是她賜給的。鄂倫春人每年春節向太陽神(德勒欽)叩拜,農曆正月十五或二十五日向月神(別亞)瞌頭,祈求一年安吉。他們還認為北鬥星能賜人長壽,亦應叩拜。鄂溫克人說風是北邊風神老太婆扇動大簸箕所致。鄂倫春人認為橫越過刮旋風的地方會觸犯風神,招致抽瘋和嘴歪眼斜。雨神常被稱為龍王爺,身上有無數鱗甲,每鱗裝有一百多擔水,下雨就是龍王爺灑水。達斡爾人每年開網捕魚,均要祭龍王,祈求豐收。赫哲人認為雷鳴電閃是“雷公”、“閃娘”所為,雷公捶砧擊魔,閃娘一旁配合用鏡照妖。鄂倫春人禁止接近雷擊過的樹木,以免觸犯雷神而患病。每當夏季多雨影響出獵時,獵人們見虹就跪拜,祈求放晴。
二、動物崇拜
鄂溫克、鄂倫春人對熊異常敬畏,認為是自己的先人,禁止獵捕。後來槍支傳入,獵熊風氣漸開,但每當獵到熊後,均要舉行儀式,割下熊頭,放在樹架上,大家跪下對它敬煙叩頭祝禱:爺爺!(雌熊則稱奶奶)你睡著啦?不要責怪我們,不是有意傷害你,是誤殺了你(式佯稱其他民族的人殺的)。不要生我們的氣,以後多賜好運。保佑我們多打野物吧!一再瞌頭,燃草熏熊頭,認為這樣,熊的靈魂才會遠去。然後馱回熊肉。獵人們進入自己住地,發出“嘎嘎”喊聲,人們遂圍聚一起,架火燒煮熊肉,邊吃邊發出模仿烏鴉的“嘎嘎”、“咕咕”之聲。食畢將熊骨用柳條包裹,由男人抬去風葬,後邊跟隨佯裝哭泣的送葬者。朝鮮族有把喜鵲當祖先的古老傳說。滿族以為烏鴉曾救過自己祖宗的性命,在以往薩滿教祭天祭祖的儀式上,於傳統的神杆(索羅)頂端,掛有讓烏鴉啄食的豬肉和內髒。達斡爾人在大型宗教儀式上供祭十二個杜瓦蘭神,它們是盤棲在十二種植物上的十二種動物。
三、祖神崇拜
薩滿教崇拜的主體。鄂倫春人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祖神,多是氏族內亡故的曾祖父以上男祖先。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赫哲和蒙古等民族對祖神的稱呼,都有著語音相近或同源的特點。氏族的薩滿常稱“斡嬌如”薩滿,意即祖先傳下來的。他們是被祖神看中而當薩滿的人,宗領氏族的主體祖神,舉行宗教儀式時,要恭請祖神降臨附體;同鬼神交戰時,須憑借祖神的力量。這是近存各族薩滿教的共同特征。
在祖神崇拜觀念的支配下,對於人畜患病多加進祖神作崇的解釋。同時,特別重視夢境和日常現象的征兆,認為這是祖神預兆吉凶,因此規定了許多祭祀、禁忌和禳解之法。
四、偶像崇拜
薩滿教供奉的神靈偶像用石、骨、木刻削或草紮、獸皮毛編結,也有彩繪在獸皮或紙上的,多類似人形。製作完成後須經祭祀方具有神聖的性質。每種神像常是數個一組,或一男一女、一雄一雌,兩相並列,置於帳篷的上方、家宅門楣以及住地近旁樹上,或專門搭蓋的小木屋內。遷徙流動則隨身攜帶,禁止婦女接近觸摸。
鄂溫克和鄂倫春人的熊神偶像,是熊崽皮縫的雄雌一對;魚神偶像是鬆木雕的,也是雄雌各一;蛇神偶像是用鐵片剪成的,等等。鄂溫克人的氏族祖神像,是在一塊藍布上左右各繪月、日,中間剪貼兩小塊灰鼠皮,下繪五個金色女子和四個銀色男人像,其下繪兩條相對的龍。每戶各供自己的家族祖神“舍臥克”。同一個氏族的祖神形象基本相同,夫妻各自供奉自己的祖神。氏族祖神比家族祖神尊貴。
祭禱禳袚儀式
一、奧來那楞
薩滿教傳統的隆重祭祖儀典,全體氏族或部落成員參與祈禱人畜平安、農牧豐收。氏族新薩滿領神儀式亦常同時舉行。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民族多於春季舉行,又稱“四月會”。屆時眾人攜帶牛羊、獸肉、糧食和酒前往參加連續數日的聚會。
內蒙古額爾古納河林區鄂溫克人舉行祭祖議典時,將祖神偶像掛於樹梢,東、西兩側分別掛日、月和大雁、布穀鳥等木製模型各一個,樹間皮繩上懸掛馴鹿或犴等獸頭、喉、舌、心、肺、腎髒以及四肢和尾巴,獸頭朝向祖神;禁用他們認為不祥的四爪獸供祭。祭祀場所附近的樹幹塗抹獸血。草原的鄂溫克人常於農曆八月聚會。場地裝飾如林區景象,祭品豐盛。聚會期間縱情歌舞、賽馬、摔跤,交結情侶。薩滿們穿戴神衣、麵具,到各戶跳神念經表示驅邪納吉,各家主人向他們潑酸奶討吉利。達斡爾人在聚會的第三天舉行“庫熱”儀式,屆時薩滿將本氏族男女老幼集中在一處,繞以皮繩,三次將皮繩收緊又再放鬆,若質繩長度每次都有所增加,即認為是人丁興旺的預兆;眾人從繩下鑽出,可免災禍。當夜,薩滿模仿飛禽的動作和鳴叫,舉行吃血儀式,並將牛羊血抹在眾神偶像嘴上,以求福佑。
二、求“烏麥”
為嬰兒抓回靈魂的儀式。在古突厥語中,烏表一詞含胎盤之意,雅庫特人認為它是一種吉祥的小鳥,供奉鳥麥能使人丁興旺。額爾古納河鄂溫克人小孩患重病,認為病兒靈魂去另一世界了,須以馴鹿、犴為祭品,請薩滿舉行求烏麥儀式,抓回靈魂。夜間跳神前,殺一黑色馴鹿作薩滿去尋魂的乘騎。跳神後,帳篷內熄燈滅火,薩滿在黑暗中作往返奔跑尋找狀,然後再點燈察看薩滿的鼓麵,如有小孩頭發,意即病兒靈魂己被找回,父母即搶取頭發,用潔淨的布包好夾在腋下或墊於臀部,不讓它飛掉。次日再殺一白色馴鹿祭祖神瑪魯。他們將象征小孩靈魂的烏麥用木頭刻製成小雀形,同瑪魯神像一起縫在小孩衣服背後以求安吉。
三、送魂
鄂倫春和鄂溫克人喪葬時,多舉行薩滿送魂儀式,即紮一草人,係上多根細線,身著孝服的死者子女或其他親人各牽一線,薩滿也握一線念咒禱告,請死者勿戀家人舊地,趕快離去。然後用神棒將線—一打斷,盡力將草人遠拋,認為死者靈魂就隨之遠去。屍體入棺後,放在山林風葬,或土葬。赫哲族下葬送魂時,做個穿衣服的小木人,代表死者,點香燒紙上供,或請薩滿跳神,用酒肉招待親友三天。第三天由薩滿射箭三支,為亡靈指示去陰間的方向。
四、祈求獵物
鄂溫克、鄂倫春獵人每遇出獵不利,常舉行這類儀式,即用柳條編製鹿、犴的模型,置於平常供奉神像的位置上,以弓箭或卸掉彈頭的獵槍向模型射擊,在場的氏族或家族成員紛紛說:打中了!打中了!獵人隨即佯裝剝皮掏取內髒,放在棚架上祭祀。或於夜間,在獵場上置一空鍋,獵人們對月叩禱,次日清晨察看鍋內有何種獸毛,就認為可能狩獲何種野獸。冬季難以獵獲經濟價值較高的細毛獸時,便請薩滿祈求吉臥克神賜予好運。
五、求雨和止雨
林區鄂溫克人將打死的啄木鳥放在水上,鳥嘴朝上張開,然後掛置樹上,認為可以得雨。取鬆樹條穗,倒綁在細木杆上,再將薄木片一端穿孔係上繩線,用手快速搖轉,發出風聲,認為可以吹散烏雲,止雨放晴。
六、咒術與法術
據傳,草原鄂溫克人隻須知道仇人或盜賊的姓名和年齡,便可請薩滿來念咒,並用油麵做個正三角形“查格多勒”放在紅木盤上,在不被對方發覺時,向被咒詛者方向扔去,認為施以這樣的巫術(紮特哈),便可使對方遭到不幸。如對方察覺,也可用同樣方式報複。傳說有些薩滿在跳神驅鬼時,還常賣弄“法術”,如赤腳在炭火或鋼刀上行走,舌舔燒紅的烙鐵、丟火噴焰,或割破自己唇舌,把鮮血噴到病人臉上等。
七、占卜
在信奉薩滿教諸民族中頗為盛行,方式繁多。有槍卜、骨卜、筷卜等,輝索木地區鄂溫克人還有“笊籬姑姑”卜,主要卜問患病者觸犯何種神靈和吉凶休咎等。
薩滿的由來
薩滿一詞最早是在我國史籍中出現的。《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兀室奸滑而有才。……國人號為珊蠻。珊蠻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通變如神。”
但是薩滿一詞引發了一些研究者關於薩滿教起源和分布區域的許多聯想。有些學者認為,“薩滿”一詞源自通古斯語Jdam man,意指興奮的人、激動的人或壯烈的人,為薩滿教巫師即跳神之人的專稱,也被理解為這些氏族中薩滿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薩滿一般分為職業薩滿和家庭薩滿,前者為整個部落、村或屯之薩滿教的首領,負責全族跳神活動;後者則是家庭中的女成員,主持家庭跳神活動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他可以將人的祈求、願望轉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誌傳達給人。薩滿企圖以各種精神方式掌握超級生命形態的秘密和能力,獲取這些秘密和神靈奇力是薩滿的一種生命實踐內容
由於薩滿教曾流行於中國北方阿爾泰語係各民族,如通古斯語族的滿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錫伯族,突厥語族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以及蒙古語族的蒙古族和達斡爾族等。所以各民族對薩滿的稱呼不同,每個民族對薩滿的稱呼也不一不致。
蒙古族把男薩滿稱作“勃額”,把女薩滿稱作“奧德根”。
雅庫特人稱薩滿為“奧雲”。達斡爾族稱薩滿為“雅德根。”
塔塔爾族、哈薩克族等稱薩滿為“喀木”(KAM),也有稱“奧雲”或“巴克西”的。
撒滿的意思
撒sǎ【動】(形聲。從手,散聲。字本從米,殺聲。本義:散布)灑灑sǎ【動】(形聲。從水,西聲。本義:把水散布在地上)從上麵可以看出,撒是什麼都可以而灑則是液體!
薩滿是什麼意思
薩滿”一詞源自通古斯語Jdamman,意指興奮的人、激動的人或壯烈的人,為薩滿教巫師即跳神之人的專稱,也被理解為這些氏族中薩滿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薩滿一般分為職業薩滿和家庭薩滿,前者為整個部落、村或屯之薩滿教的首領,負責全族跳神活動;後者則是家庭中的女成員,主持家庭跳神活動。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他可以將人的祈求、願望轉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誌傳達給人。薩滿企圖以各種精神方式掌握超級生命形態的秘密和能力,獲取這些秘密和神靈力量是薩滿的一種生命實踐內容。
史官不用“薩滿”這個名詞,在文字上隻稱其為“巫”。在匈奴時代,薩滿在政治、軍事上都起著一定的作用,凡戰爭或其他處於猶豫狀態的事件,最後要取決於薩滿。北方民族的薩滿,大不同於中原的巫。薩滿必須具備許多常識或知識,能夠觀察事物的發展,預測未來,敢預言吉凶。柔然也是如此,隻是其傳簡略未及敘述而已!
蒙古族的薩滿是什麼意思
薩滿文化
滿族在漫長的曆史時期內信仰和繼承著與通古斯人的古老的多神信仰一致的薩滿教。薩滿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曆史文獻《三朝北盟會編》中,它是女真語,意指巫師一類的人。
薩滿教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種原始宗教,產生於原始母係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肅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近代北方民族,如滿族、蒙古、赫哲、鄂溫克、哈薩克等也都信奉薩滿教或保留一些薩滿教的某些遺俗。薩滿教原始信仰行為的傳布區域相當廣闊,囊括了北亞、中北歐及北美的廣袤地區。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多神教,遠古時代的人們把各種自然物和變化莫測的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本身聯係起來,賦予它們以主觀的意識,從而對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觀念,即萬物有靈。宇宙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風有“風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種動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的自然崇拜(如風、雨、雷、電神等)、圖騰崇拜(如虎、鷹、鹿神等)祖先崇拜(如佛朵媽媽等)。在薩滿舉行宗教活動的儀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鈴、銅鏡、抓鼓、鼓鞭等。在法器上都刻繪有各種神的圖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時候都刻繪有色彩豐富的神靈麵具。這些滿族麵具,無論是藝術價值、學術價值、民俗價值、文化價值都是彌足珍貴的。由於滿族薩滿麵具是宗教用品,一般隻由薩滿傳世珍藏,外人很難見到。
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他可以將人的祈求、願望轉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誌傳達給人。薩滿企圖以各種精神方式掌握超級生命形態的秘密和能力,獲取這些秘密和神靈奇力是薩滿的一種生命實踐內容。薩滿分為家薩滿和野薩滿。家薩滿作為侍神者,主要負責族中的祭祀活動。野薩滿(又稱大神)是神抓薩滿,即神靈附體的薩滿。神抓薩滿的活動包括醫病、軀災、祈福、占卜、預測等人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滿族薩滿平時與族內普通人一樣,他們的服務是不取報酬的,也沒有超越他人的權限,他們可以結婚生子。薩滿死後,所用的神器、佩飾、服裝等隨葬。新薩滿要經過挑選、培訓(滿語學烏雲),最後才能確定。 滿族薩滿麵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時使用。薩滿祭祀中,依照祭祀內容要求,模擬成各種動物或神怪。由於怕被死者或神靈認出,薩滿要戴上麵具,並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臉。身穿薩滿服,腰係腰鈴,左手抓鼓,右手執鼓鞭,在抬鼓和其他響器的配合下,邊敲神鼓,邊唱神歌,充滿神秘的色彩。
青年滿學家王鬆林在黑龍江寧安地區調研考察時,發現寧安滿族文化傳人傅英仁掌握大量滿族薩滿麵具圖譜。王鬆林的真誠、癡迷、執著打動了老人,老人拿出了100餘個滿族薩滿麵具圖譜和25個滿族圖騰圖繪,作為滿族史料贈送給他。經過王鬆林的整理、繪製,滿族薩滿麵具終於在2000年秋麵世了,被稱為二十世紀末中國民間藝術的奇觀。
滿族麵具以反映女神為主,其形成時間大約為原始母係社會的繁榮時期。滿族麵具是薩滿教的活化石,其涉及曆史久遠,內涵豐富,神秘粗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麵具作為一種純精神的萬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懼感、自卑感逐漸消失後,就漫漫演變成娛樂工具。滿族麵具由莊重威嚴的薩滿祭奉逐漸轉為戲劇娛樂表演。
在清朝,宮廷和民間已廣為流傳著瑪虎戲。“瑪虎”為滿語,即假麵舞,或稱麵具舞。早年,麵具多用草枇、獸革、龜蓋、貝殼製成。近世多用高麗紙、樺樹皮製成,再刻繪人、鳥、鬼怪臉麵形象,或慈祥,或猙獰,千姿百態。
《清史稿》一百零一卷中記述:“乾隆八年,更名慶隆舞,內分大、小馬護為揚烈舞,是為武舞;大臣起舞上壽為喜起舞,是為文舞。”又載:“揚烈舞,用帶麵具三十二人,衣黃畫布者伴,衣黑衣皮者伴。跳躍倒擲,像異獸。”文中所提“馬護”既“瑪虎”,亦指假麵。又具《愛輝十裏長江俗記》記述:瑪虎之愛耍者,並非隻在清宮裏,滿族民間旺族和大的部落早在金代就有瑪虎戲。
滿族麵具是滿族文化的稀世珍貴遺產,它不僅為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語言學、美術、戲劇等方麵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啟示,並開啟了新的研究領域和方向,它也為旅遊和民間工藝美術提供了巨大的開發商機。
薩滿舞
薩滿舞是薩滿(即巫師)在祈神、祭祀、驅邪、治病等活動中表演的舞蹈,俗稱"跳大神"。古代中國北方民族曾盛行過這種巫舞,它是原始狩獵、漁獵生活和圖騰崇拜的產物,今日薩滿所用的服飾、法器以及舞蹈動作中,仍有其原始文化的遺存。例如:鄂倫春、鄂溫克族薩滿的服飾上,都要綴以獸骨、獸牙;作為法器的抓鼓,其鼓麵和鼓槌要蒙以獸皮;表演中多模擬熊、鷹及鹿的形象。
滿族稱薩滿舞為"跳家神"(請家宅之神)或"燒旗香"(旗人請神,以區別於漢人。)。表演時,薩滿腰係長腰鈴,手持抓鼓或單鼓,在擊鼓、擺鈴聲中,延請各路神靈,請來神靈(俗稱"神附體")後,即模擬所請之神的特征作各種神靈的表演。如請來"鷹神",要擬鷹飛舞,啄食神桌上的供品;請來"虎神",則躥跳、撲抓,並和在場者交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氣氛中舞耍點燃的香火,表示已請來"金花火神"。
蒙古族稱薩滿舞為"博"、"博舞"。過去,薩滿的神帽上有鷹的飾物,身穿帶有飄帶的法裙,腰間係有9麵銅鏡,以顯示其神威、法力;表演時,法器用單麵鼓,以一名薩滿為主,另有一二名薩滿為之擊鼓伴奏,舞蹈多模擬鳥獸與各種精靈的動態,最後多表演"耍鼓旋轉";技藝高超者,手持多麵鼓作各種姿態的連續旋轉。現在,這些表演雖仍有遺存,但能作高技藝旋轉者已很少。
被譽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他是崇信薩滿的,無論是戰爭還是遇到重大問題時,他都極重視薩滿的意見;而且崇奉"白鷹",並把"白鷹"作為能使之取勝的戰神。後來,人們就把鷹看作是勝利的象征,並成為習俗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摔跤比賽時,選手們都是用擬鷹的跳躍動作入場的,以此增強勝利的信心。一些地區尚有稱作"跳白鷹"的活動,為得了怪病的婦女醫治,可見薩滿教對蒙古族影響之深。
"跳白鷹",俗稱"安代";所謂生了怪病,即過去有些婦女因戀愛婚姻不自由而得了抑鬱之症,家裏就要延請薩滿為她舉行"跳安代",同時邀請歌手和群眾參加,附近的青年男女也都紛紛趕來。跳安代時無樂器伴奏,但有固定的曲調、唱詞,又可即興編舞,舞蹈動作洗練、規範。在薩滿的主持下,群眾圍著歌手形成圓圈,並隨著領唱者唱和起舞,慰籍病人。如:"把你的黑發散開啦,啊,安代!"、"你同輩的朋友到齊了,啊,安代!";"心裏想看哪一個,說出來就會痛快啦"等。隨著節奏的逐漸加快,人們歡舞起來,於是病人的情緒也振奮起來,病情得到好轉。
遊戲中的薩滿
薩滿是氏族與部落的精神領袖。他們和靈魂溝通,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並在黑暗的年代裏指引他們的人民渡過難關。許多人將他們的智慧和平靜誤解為和平主義者的天性。事實上,當受到挑戰的時候,薩滿擁有強大的能力來對付擾亂自然秩序的家夥。
薩滿是備用的治療職業(相對於牧師),擁有許多有趣的法術和作戰方法。薩滿在團隊成員中很受歡迎,因為他們具有治療和許多增益的圖騰。薩滿有四種圖騰:風,地,火,和水。玩薩滿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清楚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用哪一種圖騰。
薩滿和人類的聖騎士很相象,隻是不能穿那麼厚重的盔甲。
女薩滿
在薩爾圖[今大慶一帶]附近,有一個叫做撒半屯的地方。傳說,這裏曾經住過一位心地善良、神通廣大的女薩滿[薩滿教的祭神人]。女薩滿摘下一片蔚藍的天空做鼓,拔起高高的青山做鼓鞭,采來一串串會唱歌的星星做腰鈴。她的神裙是用翠綠的山泉和雪白的雲朵織成的。人們像崇敬天神一樣崇敬她,她的神鼓保佑著女真人的吉祥和安寧。
天上有阿布凱恩都裏執掌,地上有善良的女薩滿保佑,女真人的日子過得太舒心了,引起了住在地下的黑魔王耶魯裏[薩滿教用語,魔鬼]的嫉妒。他派出了瞌睡鬼做先鋒,飛進了女薩滿的鼻孔裏。女薩滿忽然覺得一陣暈眩,打了個哈欠睡著了 。
女薩滿這一覺睡得太久了,等她醒來時,一看,哎呀,遍地都是女真人的死屍。原來,黑魔王耶魯裏乘她熟睡之機,撒出了十萬鬼兵,把瘟疫帶到了每一個女真部落裏。 象大風吹倒了茅草,象山火燒著了荒林,可怕的瘟疫四處蔓延。牲畜一群群地倒下了,人們整部落整部落地死絕了,人骨和獸骨白花花地混在一起,天地間籠罩著一片淒雲慘霧。
女薩滿急忙尋找自己的神鼓,鼓皮已經被鬼兵們嗑爛了;她伸手去搖自己的腰鈴,腰鈴裏的星星已經被鬼兵們咬成了碎末。黑魔王耶魯裏得意洋洋地化做一隻老禿雕,“嘎嘎”怪笑著在女薩滿的頭上旋了三圈,惡狠狠地說:“用不了十天,女真人就會死絕了,到那時你就乖乖地把人間讓給我吧!哈哈哈哈!”
黑魔王飛走了。女薩滿又悔又恨,她點起了韃子香,舉起了青山鼓鞭,猛勁地敲著藍天,呼喚天神阿布凱恩都裏拯救女真人的災難。青山做的鼓鞭都打折了,總算捶開了阿布凱恩都裏的耳朵。一隻銀色的海東青神鷹自天而降。它從南到北地兜著圈子打旋兒,象一道銀環閃閃發光。神鷹一麵飛一麵叫著:“苦膽,苦膽,費雅哈達,苦膽!”
神鷹飛回天上去了。女薩滿點了點頭,乘著韃子香的青煙,就奔向了北邊的費雅哈達山[冰山]。那時侯,費雅哈達還是一座高大的冰山,山崖象刀削的牆壁一樣陡,象銀製的鏡子一樣亮。山下是無邊無際的冰海,冰海上掛著永遠不落的太陽。
太陽的光,映在光滑的冰麵上,刺得女薩滿睜不開眼睛。到哪去找製服瘟疫的苦膽啊!忽然,冰海上空出現一道燦爛奪目的七彩神火。女薩滿看見,冰麵上遙遙晃晃地走過來三十六隻銀色的神熊。
苦膽!神熊的苦膽,是製服瘟疫的靈藥。女薩滿高興地叩拜天空,感謝七彩神火為自己送來了神熊。她用腰刀殺死了神熊,取出了三十六隻苦膽,急急忙忙往回趕。 女薩滿一路走過三十五個部落,救活了三十五個女真人的生命。等她回到自己居住的部落時,隻剩下一個苦膽了。她四下一撒目,部落裏沒有一個活人影,不由得一陣揪心地疼。女薩滿一路救人,天天被鬼氣熏著,自己也染上了瘟疫。她拿起最後一個苦膽,剛要吞到肚裏時,忽然,遠處傳來了孩子的哭喊聲。“還有人活著!”女薩滿又驚又喜。
她忍著病痛,好容易才爬到那孩子身邊。這是一個還不到三歲的小格格。小格格躺在她額娘的屍首旁,小臉兒煞白,小嘴兒一張一合,象燒焦的玫瑰花瓣一樣。
這是部落裏最後一條根了。黑魔王變的老禿雕又飛來了,它停在女薩滿麵前的一棵枯樹上,幸災樂禍地叫著:“兩個人,一個苦膽!兩個人,一個苦膽!兩個人,一個苦膽!”女薩滿用盡最後一點力量,把神熊的苦膽塞進了小格格的嘴裏。小格格得救了,女薩滿變成了一座高大的石山,再也活不過來了。
女薩滿雖然死了,可她為女真人留下了三十六個生命,三十六條根。以後,女真人的這三十六個部落隻好打破部落內婚的老規矩,互相結親,很快又繁衍成一個強盛的部族。他們都尊奉女薩滿,認為自己是神熊留下的後代。他們的後代,再也不怕黑魔王的瘟疫了。那個吃了最後一個苦膽的小格格,後來接替了女薩滿的位置。女薩滿住的地方,直到今天還叫“薩半屯”,也就是“薩滿屯”的意思。
薩滿是什麼意思。英文怎麼拚
薩滿,源自通古斯語saman和北美印第安語shamman,原詞含有:智者,知曉,探究等意,後逐漸演變為薩滿教巫師即跳神之人的專稱,也被理解為這些氏族中薩滿之神的化身
英文:Shaman
希望幫到你
薩滿術是什麼意思
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係滿-通古斯語族、蒙古語族、突厥語族的許多民族中,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和達斡爾族到20世紀50年代初尚保存該教的信仰。對這些民族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習俗等各個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因為通古斯語稱巫師為薩滿,故得此稱謂。薩滿曾被認為有控製天氣、預言、解夢、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獄的能力。
快叫薩滿 又瘋了一個 什麼意思
主要是艦娘玩家使用比較多。一般臉黑的提督,叫非洲提督,非洲部落有人生病往往會叫部落的巫醫來治療。所以非洲提督在反複失望做出愚蠢操作之後,心理和生理壓力雙雙崩潰,陷入瘋狂之時,好人們往往會叫巫醫來為他治療。
也用在別的地方,比如某些人在網上暴露本性,而其他與這個人有同樣想法的人想要保這個人的時候。比如某MLP的粉忍不住爆發出“小馬好騷,好想幹”這種正常成年人應該能控製的內心呼喊,其他仍保留著正常人意識的MLP粉就會喊薩滿澤科拉來給他喂藥。
事實上薩滿是屬於印第安文化的,並不屬於黑人部落文化。從印第安的甲骨文來看,印第安的祖先應該是漂洋過海的中國人,所以無論怎麼問祖尋宗,薩滿和黑人都沒有關係。不過這也沒必要深究,在我們眼裏印第安的薩滿和非洲的巫醫差不多,事實上他們和我們的中醫也差不多,都是沒法用科學論證的,但是可以用玄學論證。
“薩滿汪汪”是什麼意思
出自動漫《迷糊餐廳》第一部的主題曲,Some one one,唱起來很像薩滿汪汪,注意是迷糊餐廳不是www迷糊餐廳。
請問薩滿的意思
薩滿文化
滿族在漫長的曆史時期內信仰和繼承著與通古斯人的古老的多神信仰一致的薩滿教。薩滿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曆史文獻《三朝北盟會編》中,它是女真語,意指巫師一類的人。
薩滿教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種原始宗教,產生於原始母係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肅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近代北方民族,如滿族、蒙古、赫哲、鄂溫克、哈薩克等也都信奉薩滿教或保留一些薩滿教的某些遺俗。薩滿教原始信仰行為的傳布區域相當廣闊,囊括了北亞、中北歐及北美的廣袤地區。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多神教,遠古時代的人們把各種自然物和變化莫測的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本身聯係起來,賦予它們以主觀的意識,從而對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觀念,即萬物有靈。宇宙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風有“風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種動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的自然崇拜(如風、雨、雷、電神等)、圖騰崇拜(如虎、鷹、鹿神等)祖先崇拜(如佛朵媽媽等)。在薩滿舉行宗教活動的儀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鈴、銅鏡、抓鼓、鼓鞭等。在法器上都刻繪有各種神的圖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時候都刻繪有色彩豐富的神靈麵具。這些滿族麵具,無論是藝術價值、學術價值、民俗價值、文化價值都是彌足珍貴的。由於滿族薩滿麵具是宗教用品,一般隻由薩滿傳世珍藏,外人很難見到。
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他可以將人的祈求、願望轉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誌傳達給人。薩滿企圖以各種精神方式掌握超級生命形態的秘密和能力,獲取這些秘密和神靈奇力是薩滿的一種生命實踐內容。薩滿分為家薩滿和野薩滿。家薩滿作為侍神者,主要負責族中的祭祀活動。野薩滿(又稱大神)是神抓薩滿,即神靈附體的薩滿。神抓薩滿的活動包括醫病、軀災、祈福、占卜、預測等人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滿族薩滿平時與族內普通人一樣,他們的服務是不取報酬的,也沒有超越他人的權限,他們可以結婚生子。薩滿死後,所用的神器、佩飾、服裝等隨葬。新薩滿要經過挑選、培訓(滿語學烏雲),最後才能確定。 滿族薩滿麵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時使用。薩滿祭祀中,依照祭祀內容要求,模擬成各種動物或神怪。由於怕被死者或神靈認出,薩滿要戴上麵具,並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臉。身穿薩滿服,腰係腰鈴,左手抓鼓,右手執鼓鞭,在抬鼓和其他響器的配合下,邊敲神鼓,邊唱神歌,充滿神秘的色彩。
青年滿學家王鬆林在黑龍江寧安地區調研考察時,發現寧安滿族文化傳人傅英仁掌握大量滿族薩滿麵具圖譜。王鬆林的真誠、癡迷、執著打動了老人,老人拿出了100餘個滿族薩滿麵具圖譜和25個滿族圖騰圖繪,作為滿族史料贈送給他。經過王鬆林的整理、繪製,滿族薩滿麵具終於在2000年秋麵世了,被稱為二十世紀末中國民間藝術的奇觀。
滿族麵具以反映女神為主,其形成時間大約為原始母係社會的繁榮時期。滿族麵具是薩滿教的活化石,其涉及曆史久遠,內涵豐富,神秘粗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麵具作為一種純精神的萬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懼感、自卑感逐漸消失後,就漫漫演變成娛樂工具。滿族麵具由莊重威嚴的薩滿祭奉逐漸轉為戲劇娛樂表演。
在清朝,宮廷和民間已廣為流傳著瑪虎戲。“瑪虎”為滿語,即假麵舞,或稱麵具舞。早年,麵具多用草枇、獸革、龜蓋、貝殼製成。近世多用高麗紙、樺樹皮製成,再刻繪人、鳥、鬼怪臉麵形象,或慈祥,或猙獰,千姿百態。
《清史稿》一百零一卷中記述:“乾隆八年,更名慶隆舞,內分大、小馬護為揚烈舞,是為武舞;大臣起舞上壽為喜起舞,是為文舞。”又載:“揚烈舞,用帶麵具三十二人,衣黃畫布者伴,衣黑衣皮者伴。跳躍倒擲,像異獸。”文中所提“馬護”既“瑪虎”,亦指假麵。又具《愛輝十裏長江俗記》記述:瑪虎之愛耍者,並非隻在清宮裏,滿族民間旺族和大的部落早在金代就有瑪虎戲。
滿族麵具是滿族文化的稀世珍貴遺產,它不僅為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語言學、美術、戲劇等方麵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啟示,並開啟了新的研究領域和方向,它也為旅遊和民間工藝美術提供了巨大的開發商機。
薩滿舞
薩滿舞是薩滿(即巫師)在祈神、祭祀、驅邪、治病等活動中表演的舞蹈,俗稱"跳大神"。古代中國北方民族曾盛行過這種巫舞,它是原始狩獵、漁獵生活和圖騰崇拜的產物,今日薩滿所用的服飾、法器以及舞蹈動作中,仍有其原始文化的遺存。例如:鄂倫春、鄂溫克族薩滿的服飾上,都要綴以獸骨、獸牙;作為法器的抓鼓,其鼓麵和鼓槌要蒙以獸皮;表演中多模擬熊、鷹及鹿的形象。
滿族稱薩滿舞為"跳家神"(請家宅之神)或"燒旗香"(旗人請神,以區別於漢人。)。表演時,薩滿腰係長腰鈴,手持抓鼓或單鼓,在擊鼓、擺鈴聲中,延請各路神靈,請來神靈(俗稱"神附體")後,即模擬所請之神的特征作各種神靈的表演。如請來"鷹神",要擬鷹飛舞,啄食神桌上的供品;請來"虎神",則躥跳、撲抓,並和在場者交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氣氛中舞耍點燃的香火,表示已請來"金花火神"。
蒙古族稱薩滿舞為"博"、"博舞"。過去,薩滿的神帽上有鷹的飾物,身穿帶有飄帶的法裙,腰間係有9麵銅鏡,以顯示其神威、法力;表演時,法器用單麵鼓,以一名薩滿為主,另有一二名薩滿為之擊鼓伴奏,舞蹈多模擬鳥獸與各種精靈的動態,最後多表演"耍鼓旋轉";技藝高超者,手持多麵鼓作各種姿態的連續旋轉。現在,這些表演雖仍有遺存,但能作高技藝旋轉者已很少。
被譽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他是崇信薩滿的,無論是戰爭還是遇到重大問題時,他都極重視薩滿的意見;而且崇奉"白鷹",並把"白鷹"作為能使之取勝的戰神。後來,人們就把鷹看作是勝利的象征,並成為習俗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摔跤比賽時,選手們都是用擬鷹的跳躍動作入場的,以此增強勝利的信心。一些地區尚有稱作"跳白鷹"的活動,為得了怪病的婦女醫治,可見薩滿教對蒙古族影響之深。
"跳白鷹",俗稱"安代";所謂生了怪病,即過去有些婦女因戀愛婚姻不自由而得了抑鬱之症,家裏就要延請薩滿為她舉行"跳安代",同時邀請歌手和群眾參加,附近的青年男女也都紛紛趕來。跳安代時無樂器伴奏,但有固定的曲調、唱詞,又可即興編舞,舞蹈動作洗練、規範。在薩滿的主持下,群眾圍著歌手形成圓圈,並隨著領唱者唱和起舞,慰籍病人。如:"把你的黑發散開啦,啊,安代!"、"你同輩的朋友到齊了,啊,安代!";"心裏想看哪一個,說出來就會痛快啦"等。隨著節奏的逐漸加快,人們歡舞起來,於是病人的情緒也振奮起來,病情得到好轉。
遊戲中的薩滿
薩滿是氏族與部落的精神領袖。他們和靈魂溝通,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並在黑暗的年代裏指引他們的人民渡過難關。許多人將他們的智慧和平靜誤解為和平主義者的天性。事實上,當受到挑戰的時候,薩滿擁有強大的能力來對付擾亂自然秩序的家夥。
薩滿是備用的治療職業(相對於牧師),擁有許多有趣的法術和作戰方法。薩滿在團隊成員中很受歡迎,因為他們具有治療和許多增益的圖騰。薩滿有四種圖騰:風,地,火,和水。玩薩滿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清楚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用哪一種圖騰。
薩滿和人類的聖騎士很相象,隻是不能穿那麼厚重的盔甲。
女薩滿
在薩爾圖[今大慶一帶]附近,有一個叫做撒半屯的地方。傳說,這裏曾經住過一位心地善良、神通廣大的女薩滿[薩滿教的祭神人]。女薩滿摘下一片蔚藍的天空做鼓,拔起高高的青山做鼓鞭,采來一串串會唱歌的星星做腰鈴。她的神裙是用翠綠的山泉和雪白的雲朵織成的。人們像崇敬天神一樣崇敬她,她的神鼓保佑著女真人的吉祥和安寧。
天上有阿布凱恩都裏執掌,地上有善良的女薩滿保佑,女真人的日子過得太舒心了,引起了住在地下的黑魔王耶魯裏[薩滿教用語,魔鬼]的嫉妒。他派出了瞌睡鬼做先鋒,飛進了女薩滿的鼻孔裏。女薩滿忽然覺得一陣暈眩,打了個哈欠睡著了 。
女薩滿這一覺睡得太久了,等她醒來時,一看,哎呀,遍地都是女真人的死屍。原來,黑魔王耶魯裏乘她熟睡之機,撒出了十萬鬼兵,把瘟疫帶到了每一個女真部落裏。 象大風吹倒了茅草,象山火燒著了荒林,可怕的瘟疫四處蔓延。牲畜一群群地倒下了,人們整部落整部落地死絕了,人骨和獸骨白花花地混在一起,天地間籠罩著一片淒雲慘霧。
女薩滿急忙尋找自己的神鼓,鼓皮已經被鬼兵們嗑爛了;她伸手去搖自己的腰鈴,腰鈴裏的星星已經被鬼兵們咬成了碎末。黑魔王耶魯裏得意洋洋地化做一隻老禿雕,“嘎嘎”怪笑著在女薩滿的頭上旋了三圈,惡狠狠地說:“用不了十天,女真人就會死絕了,到那時你就乖乖地把人間讓給我吧!哈哈哈哈!”
黑魔王飛走了。女薩滿又悔又恨,她點起了韃子香,舉起了青山鼓鞭,猛勁地敲著藍天,呼喚天神阿布凱恩都裏拯救女真人的災難。青山做的鼓鞭都打折了,總算捶開了阿布凱恩都裏的耳朵。一隻銀色的海東青神鷹自天而降。它從南到北地兜著圈子打旋兒,象一道銀環閃閃發光。神鷹一麵飛一麵叫著:“苦膽,苦膽,費雅哈達,苦膽!”
神鷹飛回天上去了。女薩滿點了點頭,乘著韃子香的青煙,就奔向了北邊的費雅哈達山[冰山]。那時侯,費雅哈達還是一座高大的冰山,山崖象刀削的牆壁一樣陡,象銀製的鏡子一樣亮。山下是無邊無際的冰海,冰海上掛著永遠不落的太陽。
太陽的光,映在光滑的冰麵上,刺得女薩滿睜不開眼睛。到哪去找製服瘟疫的苦膽啊!忽然,冰海上空出現一道燦爛奪目的七彩神火。女薩滿看見,冰麵上遙遙晃晃地走過來三十六隻銀色的神熊。
苦膽!神熊的苦膽,是製服瘟疫的靈藥。女薩滿高興地叩拜天空,感謝七彩神火為自己送來了神熊。她用腰刀殺死了神熊,取出了三十六隻苦膽,急急忙忙往回趕。 女薩滿一路走過三十五個部落,救活了三十五個女真人的生命。等她回到自己居住的部落時,隻剩下一個苦膽了。她四下一撒目,部落裏沒有一個活人影,不由得一陣揪心地疼。女薩滿一路救人,天天被鬼氣熏著,自己也染上了瘟疫。她拿起最後一個苦膽,剛要吞到肚裏時,忽然,遠處傳來了孩子的哭喊聲。“還有人活著!”女薩滿又驚又喜。
她忍著病痛,好容易才爬到那孩子身邊。這是一個還不到三歲的小格格。小格格躺在她額娘的屍首旁,小臉兒煞白,小嘴兒一張一合,象燒焦的玫瑰花瓣一樣。
這是部落裏最後一條根了。黑魔王變的老禿雕又飛來了,它停在女薩滿麵前的一棵枯樹上,幸災樂禍地叫著:“兩個人,一個苦膽!兩個人,一個苦膽!兩個人,一個苦膽!”女薩滿用盡最後一點力量,把神熊的苦膽塞進了小格格的嘴裏。小格格得救了,女薩滿變成了一座高大的石山,再也活不過來了。
女薩滿雖然死了,可她為女真人留下了三十六個生命,三十六條根。以後,女真人的這三十六個部落隻好打破部落內婚的老規矩,互相結親,很快又繁衍成一個強盛的部族。他們都尊奉女薩滿,認為自己是神熊留下的後代。他們的後代,再也不怕黑魔王的瘟疫了。那個吃了最後一個苦膽的小格格,後來接替了女薩滿的位置。女薩滿住的地方,直到今天還叫“薩半屯”,也就是“薩滿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