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成灰淚始幹全詩草書
小船拉到安全地帶.這樣,就不會有人員傷亡了.
我還要用超能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古代看看古代人的飲食起居是什麼樣子的,我要看一看恐龍到底是怎樣滅絕的,免得科學家為了這一問題而互相賭氣.更值得關注的是,變成超人的我還要瞧瞧,人類沒誕生之前,有哪些動、植物生長在地球上.我還想化身去拜訪孔子,遨遊太空,還想到花果山去會會美猴王—孫悟空,我還要到天庭,去嚐嚐太上老君煉出來的仙丹.
當然,變成超人的我不會忘記學習,我要用超人牌超級記憶力,讓自己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超人,愛打抱不平,愛拔刀相助,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遨遊太空,能訪問名人,能回到古代,能預知未來……
當超人的好處真是大大的呀!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是杜牧的哪首詩,求全文.
——杜牧《贈別》(二首)
贈別唐·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寫景的古詩(春,夏,秋,冬)各寫3首
詠柳●柳枝詞
朝代:唐代 作者: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簡析:
詩歌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讚美柳樹,進而讚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
曉出淨慈寺送劉子方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麵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詩人駐足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豔的畫麵:翠綠的蓮葉,湧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於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豔麗.這種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隱喻含義
在這首詩中,“畢竟”一詞表現出楊萬裏的急切心情.“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臨安.“六月中”指朝廷.詩歌第二句“風光不與四時同”的含義是:在朝廷裏任職和其他地方任職是不一樣的.“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著”的意思.“映”映襯,在太陽下.“蓮葉”、“荷花”都指林子方.“無窮碧”、“別樣紅”是說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
秋夕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家.
(爭議:臥看牽牛織女星.)
鑒賞:
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塚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裏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淒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隻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餘下全文>>
生死攸關的蠟燭(全文)
《生死攸關的燭光》課文原文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瑙德夫人。她的大夫被德軍俘虜了,留下兩個幼小的兒女:十二歲的雅克和十歲的傑奎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這母子三人都參加了當時的秘密情報工作,投身到為祖國解放而鬥爭的光榮行列。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國農民裝扮的人便送來一個小小的金屬管,裏麵裝著地下工作人員搜集到的絕密情報。伯瑙德夫人的任務就是保證把安安全藏好,直至盟軍派人來取走。為了把情報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許多辦法,她先是把金屬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橫檔中,以後又把它放在盛著剩湯的鐵鍋內。盡管他們安全地躲過了好幾次德軍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終感到放心。最後,她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把裝著情報的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外麵小心地用蠟封好,然後把蠟燭插在一個金屬燭台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幾次嚴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裏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其中一個是本地區情報部的官員。他們坐下後,一個少校軍官從口袋中掏出一張揉皺的紙就著黯淡的燈光吃力地閱讀起來。這時,那位情報部的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後放到長官麵前。情況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蠟燭烯燃到鐵管處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將告結束。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一聲危機似乎過去了。但是,輕鬆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著精煙的燭芯重新點燃,“晚上這麼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他說。燭光搖曳著,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這房子裏最可怕的東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兒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這時候,兒子雅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說著伸手端起燭台朝門口走去,房子頓時暗了下來。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燈就不行嗎?”一手把燭台奪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但在鬥爭的最後階段,自己必須在場。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後的時刻。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突然,小女兒傑奎琳嬌聲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邊,用親切的聲音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樣年紀的小女兒。來,我給你講講我的路易莎好嗎?”傑奎琳仰起小臉,高興地說:“那太好了!不過……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頭很痛,我想睡覺了,下次您再給我講好嗎?”“當然可以,小姑娘。”傑奎琳鎮定地把燭台端起來,向幾們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階梯時,蠟燭熄滅了。
打字打得很辛苦,希望能采納,謝謝!!!
一到十級古詩 105首
古 詩
1、靜夜思 李白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思鄉之情)
2、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朋友情深)
(離離:草長得茂盛的樣子。遠芳:遠處的芳草。侵;蔓延。古道;小路。晴翠:陽光下翠綠的草色。王孫:指朋友。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別情:分別時傷感的情懷。)
(送別朋友難舍難分之情)
3、春曉 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反問語氣)
(對春天的向往和珍愛)
3、 竹枝詞 劉禹錫 (唐)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詩人借天氣晴不晴,說人有情無情。)
5、登鸛雀樓 王之渙 (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欲:想要。窮:窮盡。更:再。隻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6、憫農(一) 李紳(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指全國。閑田:荒蕪的土地。猶:還。)(作者同情農民在豐收中的悲慘遭遇。抨擊不公平的社會製度。)
憫農(二) 李紳(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7、竹裏館 王維 (唐)
獨坐幽簧裏,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在竹林裏過閑居生活的寫照。)
8、小池 楊萬裏(宋)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初夏)
(第一句:擬人。惜:愛。描繪初夏時節。)
9、春夜喜雨 杜甫 (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描寫春天夜雨的特點,表達詩人的喜悅之情。)
10、早發白帝城 李白(唐)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啼:叫。“千裏江陵一日還”,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了長江一瀉千裏之勢,同時也抒發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表達了詩人重獲自由之後的輕鬆愉快之情。)
11、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川的思想感情。)
12、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朋友情深)
(最後一句誇張,讚頌友誼)
1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最後一句情景交融,意味深長,寫出了與友人分別時的難舍難分。)[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越去越遠,最後消失在茫茫天際。]
14、山行 杜牧(小李杜)(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季)
(坐:因為。紅於:比……還紅。用生動的比喻寫出了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秋色,突出了秋色中的春意。)
1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餘下全文>>
蠟燭課文全文對聯
《蠟燭》課文是這是一篇戰地通訊,想到的對聯:
如紅燭發光發熱,精心培育國家良材;
似春蠶無怨無悔,畢生獻給教育事業。
古詩詞的評析
秋風詞 李白
在深秋的夜晚 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 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 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___這存流於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戀情 和思念 反而讓詩人後悔當初的相識
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 秋風 秋月 落葉 寒鴉 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 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 讓整首詩顯的淒婉動人
錦瑟 李商隱
按照一般看法,這首詩是頗有爭議的。
但是其表達出的那種淡淡惆悵
對往昔的追念卻是大家都可以領會的。
按儼然說法,是吊亡作品,由此可能,但
也不一定。年輕時的情人一定就是亡者嗎?可不可能是
“侯們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情況呢?
至於對最後一句的看法
深邃的感情也可能在經曆多年後,象一壇醇酒那樣
馥鬱,但含蓄。
項脊軒值的最後一句大致是”庭有樹,吾妻過門時所栽
今以亭亭如蓋矣……(我是根據印象寫的有出入)
能說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情不深嗎?BR>何必要讓每個人都學蘇軾的
年年斷腸呢?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麵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遊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本詞描繪出無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本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與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麵,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蝶戀花 晏殊
本詞抒寫春日的閑愁。上片寫迎春之情。開頭三句寫初春之景,有富貴之象。後兩句是寫主人公的活動,在意念上有倒裝,他看到海燕雙飛,而自己孤獨傷心,麵對芳春美景而觸動春愁,故彈箏以抒情。下片抒送春之意。詞意含蓄蘊藉,隻表現主人公的一種情緒。此詞語言明麗,用意婉曲。
鳳棲梧 柳永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麵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麵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歎。“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裏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鵲橋仙 秦觀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淒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鬱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裏,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裏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讚歎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恒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複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隻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玉樓春 歐陽修
此詞描寫了宋時杭州城的年小舞女。
上片寫舞女列隊過街的情況。首先從描寫舞女們的裝束打扮入手,再寫舞女們的神態舉止。下片寫小女們的舞技,但是不從正麵寫起而是從側麵烘托:一是年少的觀眾爭相問訊舞女們家住何方;二是那些小女們舞技實在精妙,所以詞人觀賞回來以後在夢中仿佛仍見她們婆娑起舞。此詞精妙之處在於側麵烘托和用夢幻來襯托真實,反映真實,取得意想不到的有力的美感效果。
烏夜啼 李煜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隻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歎,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歎花,亦是自歎。“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
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裏,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曆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癡、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嗬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彙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歎。
相見歡 李煜
李煜的這首名篇情景交融,感情沉鬱,思路淒惋。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發真摯的感情。語言通俗明白,且又十分精煉準確;此外運用聲韻變化,作到聲情合一,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下片“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曆來為人們所稱道;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更見作者匠心獨具。此句則寫出愁之味:此種無言之悲,更勝於痛哭流涕之哀。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曆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長相思 白居易
詞的上闋寫樊素回南必經之路。因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吳山而生愁。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彙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麵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是一去不複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吳中山脈,點點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幾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盡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是一片癡情,終難忘懷,於是就在下闋抒發了自己的相思之痛。兩個“悠悠”,刻畫出詞人思念之深。這種情感的強烈,隻有到情人的回歸才能休止。然而那與不過是個空想,無奈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隻能倚樓而望,回憶昔日的歡樂,來遣散心中的鬱悶罷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樓”,想象皓月當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麵,是怎樣的意境啊。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更加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這篇作品是中唐時期比較正規成熟的詞作。形式雖然短小,但它卻用回環複遝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聲的節奏,貫穿於每個間歇終點的相同韻腳,造成了綿遠悠長的韻味,使相思之痛、離別之苦,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月明人倚樓”,想象皓月當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麵,覺得更有意境。
“長相思”為詞牌名,但本詞內容與此密切相關。詞分上下兩闋,格律和字數一樣。每闋四句,押平聲韻。
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彙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麵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下闋直接抒寫情懷,因所思之人沒有回來,隻得在這月明之夜,獨倚高樓。
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心弦。
離思 元稹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後,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顧”(《夢遊春七十韻》)。又有人說紫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後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薑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滄海”,還可比喻曾經經曆過很大的場麵,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裏。
贈別 杜牧
此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讚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嫋嫋”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餘”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其效果不下於“翩若驚鴻,宛若遊龍;榮耀秋菊,華茂春鬆”(曹植《洛神賦》)那樣具體的描寫。全詩正麵描述女子美麗的隻這一句。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第二句不再寫女子,轉而寫春花,顯然是將花比女子。“豆蔻”產於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顏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來比喻處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胎花”,用來比喻“十三餘”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隨風顫嫋者,當尤為可愛。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嫋嫋”四字。這裏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豔,說它新穎獨到是不過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之類比喻形容,在這樣的詩句麵前都會黯然失色。而杜牧寫到這裏,似乎還是一個開始,他的才情尚未發揮盡致哩!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寫到“揚州路”。唐代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一益(成都)二”之稱。“春風”句意興酣暢,渲染出大都會富麗豪華氣派,使人如睹十裏長街,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這裏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雲。“珠簾”是歌樓房櫳設置,“卷上珠簾”則看得見“高樓紅袖”。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不如誰?誰不如?詩中都未明說,含吐不露,但讀者已完全能意會了。這裏“卷上珠簾”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總不如”的結論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而且將揚州珠光寶氣的繁華氣象一並傳出。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詩話》雲:“書生作文,務強此而弱彼,謂之‘尊題’。”杜牧此處的修辭就是“尊題格”。但由於前兩句美妙的比喻,這裏“強此弱彼”的寫法顯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後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遊刃有餘,真俊爽輕利之至。別情人不用一個“你(君、卿)”字;讚美人不用一個“女”字;甚至沒有一個“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盡得風流”。語言空靈清妙,貴有個性。
寫情 李益
這首七絕以《寫情》為題,細玩全詩,很象是寫戀人失約後的痛苦心情。
此詩所寫的時間是在女友失約後的當天晚上。詩人躺在花紋精細、珍貴華美的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緒萬千。原來期待已久的一次佳期約會告吹了。對方變心了,而且變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使人連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佳期”而言“千裏”,可見是遠地相期,盼望已久,機會難得。“休”而言“一夕”,見得吹得快,吹得徹底,吹得出人意外。而這又是剛剛發生的,正是詩人最痛苦的時刻,是“最難將息”的時候。夜深人靜,想起這件事來,怎能不失眠呢?一、二兩句從因果關係來看是倒裝句法,首句是果,次句是因。
這個令人痛苦的夜晚,偏偏卻是一個風清月朗的良宵,良夜美景對心灰意懶的詩人說來,不過形同虛設,那有觀賞之心呢?不但今夜如此,從此以後,他再不會對良夜發生任何興趣了,管他月上東樓,月下西樓。月亮是月亮,我是我,從此兩不相涉,對失戀的人來說,冷月清光不過徒增悠悠的愁思,勾起痛苦的回憶而已。
這首詩藝術特點是以美景襯哀情。在一般情況下,溶溶月色,燦燦星光能夠引起人的美感。但是一個沉浸在痛苦中的心靈,美對他起不了什麼作用,有時反而更愁苦煩亂。此詩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用“良夜”、“明月”來烘托和渲染愁情,孤獨、悵惘之情更顯突出,更含蓄,更深邃。
此詩藝術上的另一特點是用虛擬的手法,來加強語氣,突出人物形象,從而深化主題。三、四兩句所表現的心情與外景的不協調,既是眼前情況的寫照,更預設了今後的情景。“從此無心愛良夜”,“從此無心”四字表示決心之大,決心之大正見其痛苦之深,終生難忘。“任他”二字妙在既表現出詩人的心灰意懶,又描繪出主人公的任性、賭氣的個性特點,逼真而且傳神。這種虛擬的情景,沒有借助任何字麵勾勒,而是單刀直入,直接表達虛擬的境界,與一般虛擬手法相比,又別具一格。
「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全詩,外加詩人名字,朝代,詩意,感歎
《無題》——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做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3.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裏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裏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賞析一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想:但願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賞析二
這是一首感情深摯、纏綿委婉的愛情詩。
首聯是極度相思而發出的深沉感歎,在聚散兩依依中突出別離的苦痛。兩個"難"字包含了不同的意義,前一個"難"是寫當初兩人相聚的不易,有過多少思念追求;後一個"難"字則寫出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和離別後雙方所經受的情感煎熬,可見這對戀人的愛情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和辛酸。第二句則寫傷別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開憑借的是春風之力,而春風力竭,則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樣呢?詩人在這裏用暮春景象進一步表達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傷。
第二聯詩人以象征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癡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上句以絲盡而死的春蠶,表達自己情絲(思)之纏綿不盡,到死方休;下句則以淚盡而滅的蠟燭,象征自己相會無期的悲哀之淚和愛情的終生不渝。
第三聯從詩人體貼關切的角度推測想象出對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寫出了年輕女子"曉妝對鏡,撫鬢自傷"的形象,從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憂愁。下句則直接寫出年輕女子寒夜相思的悲涼情境,深夜沉吟,孤寂無伴,會感覺月光的刺骨清寒。細膩地描寫對方的愁苦,可見詩人對女方的體貼入微,也就更加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深摯。
尾聯詩人運用了"蓬山"、"青鳥"的神話傳說,寄托自己對愛人的撫慰和深長情意。盡管愛情之路困難重重,相愛的人相距遙遠,詩人仍然相信他們的堅貞愛情將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一定會有人像殷勤傳書的"青鳥"一樣,為他們傳遞訊息,使他們情意綿延,永無盡期
[編輯本段]譯文1
聚首多麼不易,離別更是難舍難分;
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
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才涸幹。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雲雙鬢改色;
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淒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裏,沒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編輯本段]譯文2
見麵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幹。女方早晨妝扮照鏡,隻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編輯本段]題解
就詩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曆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係上的隱托。起句兩個“難”字,點出了聚首不易,別離更難之情,感情綿邈,語言多姿,落筆非凡。頷聯以春蠶絳臘作比,十分精彩,既纏緬沉痛,又堅貞不渝。接著頸聯寫曉妝對鏡,撫鬢自傷,是自計;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計人。相勸自我珍重,善加護惜,卻又苦情密意,體貼入微,可謂千回百轉,神情燕婉。最終末聯寫希望信使頻傳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終境逢生,別有洞天。春蠶兩句,千秋佳絕。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豀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裏排行16,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隻恨無人作鄭箋”之誚。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誌。死後葬於家鄉滎陽。
蠟燭 西蒙諾夫的全文(不要解釋)
蠟燭 <俄>西蒙諾夫 茅盾譯
1944年9月19日,貝爾格萊德實際上已經拿下來了,隻有薩伐河上的一座橋和那個小小的橋頭堡還在德國人手裏。
那個早晨,5個紅軍戰士決定要偷襲這座橋。他們必須先爬過一塊不很大的方場。方場上散布著幾輛燒毀的坦克和鐵甲車,有德國人的,也有我們的。隻有一棵樹還沒倒下,好像有雙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單留著一人高的下半截。
在方場的中央,我們那5個人被對岸敵人的迫擊炮火趕上了。在炮火下,他們伏在地上有半小時之久。最後,炮火稀了一點兒,兩個輕傷的抱著兩個重傷的爬了回來。那第5個已經死了,躺在方場上。
關於這位死者,我們在連部的花名冊上知道他叫契柯拉也夫,19日早上戰死於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
紅軍的偷襲企圖一定把德國人嚇壞了,他們老是用迫擊炮轟擊方場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隻有短短幾次間歇。
連長接到命令,要他在第二天拂曉攻占那座橋。他說,因此這時候不必去搬回契柯拉也夫的屍首,等明天攻下了橋再埋葬他吧。
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方場的另一邊,離其他的房屋幾步的地方,高高地聳立著一堆瓦礫,它的本來麵目簡直一點也看不出來了。誰也不會想到,這裏頭還有人住著。
然而在這堆瓦礫下邊的地窖裏,居住著一個叫瑪利·育乞西的老婦人。磚瓦半掩著的一個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
老婦人育乞西本來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層,這是她死了的男人——守橋的更夫留給她的。第二層被炮火轟毀了,她就搬到樓下去住,住在樓下的人早已搬得一個不剩了。後來樓下也毀了,老婦人才搬到地窖裏去住。
19日是她住進地窖去的第4天。這天早上,她明明白白看見5個紅軍爬到了方場上,方場和她之間隻隔著一道扭曲了的鐵欄杆。她看見德國人的炮口對準了這5個紅軍戰士,炮彈紛紛在他們周圍爆炸。她從地窖裏爬出來,想招呼那5個紅軍戰士到她那裏去——她認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較安全,然而她剛爬出一半,一顆炮彈落在近旁炸開了。老婦人被這一震,耳朵也聾了,腦袋碰在牆上,就失去了知覺。
她醒來的時候再朝那邊看,5個紅軍戰士隻有1個留在方場上。這個紅軍戰士側著身子躺著,一隻手臂張開,另一隻手臂枕在腦袋下麵,好像想躺得舒服一點兒。老婦人叫了他幾次都沒有回答,才知道他已經死了。
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彈片把那些剩下來的樹木的枝條都削去了。那個蘇聯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無遮掩的方場上,一隻手臂枕在腦袋下麵,周圍是炸彎了的鐵器和燒焦的樹木。
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死的士兵,看了許多時候,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麼人。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裏過了4天的那隻貓也被炸起來的磚石碎片砸死了。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後,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包裏摸出些什麼東西來,揣在懷裏,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會匍匐前進,也不能快跑,幹脆直著身子,一搖一擺,慢慢地向方場上走去。一段還沒有炸斷的鐵欄杆攔在她前麵,她也不打算跨。她太衰老了,跨不過去,因此慢慢地繞過了那段鐵欄杆,走進了方場。
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落在老婦人的近旁。
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用力把那屍身翻過來。看見他的麵孔了,很年輕,很蒼白。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後,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
這樣,她靜靜地坐在那裏,約有1小時,也許兩小時。
天氣很冷,四下裏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沒有任何聲音。
她終於站了起來,離開了那死者。走了不多幾步,她馬上找到她需要的東西了:一個大的炮彈坑。這是幾天之前炸出來的,現在,那坑裏已經積了些水。
老婦人跪在那坑裏,用手掌往外舀水。舀幾下,她就得休息一會兒。她總算把坑裏的水全舀幹了,於是又回到那死者旁邊,兩手抄在死者的腋窩下,把他拖走。
路並不遠,一共不到10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3次。最後,她總算把死者拖到炮彈坑裏。她已經筋疲力盡了,又坐在那裏休息了好久。
休息夠了,老婦人跑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
然後,她雙手捧起炮彈坑四周的浮土,一捧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經完全被泥土蓋住了。老婦人還沒有滿意,她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墳堆。又休息了一會,她又捧起土來繼續蓋上去。幾小時的功夫,她一捧又一捧地竟然堆起了一個小小的墳堆。
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
做好了墳堆以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裏的東西——一支大蠟燭。這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裏摸了半天,摸出些火柴來。她把那大蠟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天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老婦人就取出火柴來,很耐心地再把蠟燭點燃。
天快要亮了,蠟燭也快要燃盡了。老婦人在地上到處找,終於找到了一片帶鏽的洋鐵。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勁把這片洋鐵彎成了半圓,插在蠟燭旁邊的泥土中,作為擋風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來,仍舊慢慢地穿過方場,繞過那一段沒有倒下的鐵欄杆,回到地窖裏去了。
拂曉前,契柯拉也夫所屬的那一連紅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直奔方場,占領了這座橋。
隔了一兩個小時,天色已經大亮了。紅軍的步兵緊跟著坦克過了橋,戰鬥在河的對岸進行著,再沒有炮彈落在方場上。
這時候,連長派了幾個士兵去找契柯拉也夫的屍體,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戰死的戰士一同埋葬。那幾個士兵到處找也找不著。突然,有一個士兵吃驚地大聲叫了起來:“看呀!”大家都朝他指的方向看。
在被毀壞的鐵欄杆附近,聳立著一個小小的墳堆。墳堆上的一支蠟燭有生鏽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耀著柔和的火焰。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被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
站在墳堆旁邊的紅軍士兵們立刻脫下了帽子。他們圍著這墳堆,靜默地站著,看著漸漸暗淡下去的燭光。
這時候,一個披著黑色大圍巾的高身材的老婦人慢慢走來。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戰士的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這一支和墳上快點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樣,顯然是一對。老婦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蠟燭頭,把那新的一支點著了,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來的時候,行動很困難,離她最近的紅軍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來。
但是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後,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肅穆的空氣。接著,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了戰鬥。
在炮火焦灼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一位南斯拉夫母親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位蘇聯年輕士兵的墳頭。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讀<<紅蠟燭與美人魚》全文
青藍色的大海裏,一條美人魚在月光下浮出水麵。美人魚快要生孩子了,她想:聽說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要是把孩子交給人類撫養,一定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於是,她不顧肚子的疼痛,艱難地劃過寒冷的波浪,向一片閃著燈光的海岸遊去。
靠近海岸的小鎮上有一家小店,住著一對老年夫妻。老大爺會做蠟燭,老大娘就在店麵賣蠟燭。離小店不遠的山上有個神社,人們去神夫婦社拜神的時候,都要在小店裏買些蠟燭。
1天, 老大娘參拜神社回來,2天, 路上看到一個正在啼哭的嬰兒。她想:這一定是神知道我們夫婦沒有孩子而3天, 賜給我們的。老大娘就把嬰兒抱回了家裏。
嬰兒是個女孩樣子長得有點怪,下半身是魚的形狀。但因為想到是神賜的孩子,老夫婦倆就非常精心地撫養她。姑娘長大了,誰見到她,都要為她的漂亮感到驚奇。有的人專門為了看一眼姑娘而來小店裏買蠟燭。
老大爺一個勁兒地做蠟燭。姑娘想出了一個主意,她用紅色的筆在蠟燭上畫上魚呀,貝呀等美麗的圖畫。她雖然沒有向什麼人學過畫,但她的畫充滿了神奇的扭力。誰一看到畫,就會喜歡上這些蠟燭。從此,從早到晚,大人小孩都擁到店裏來買蠟燭。更使人奇怪的是,人們紛紛傳說,用有畫的蠟燭去參拜神社,或是帶在身邊出海,可以避免各種災難。於是,很遠的地方也有人趕到小店來買蠟燭,小店的生意更加興旺起來。
因為蠟燭賣得多,姑娘不顧手臂酸痛,用紅色的筆不停地畫。她一心想用這樣來報答撫養她長大的兩位老人的恩情。
1天, 小鎮上來了一個商人。這商人想尋找一些希2天, 奇的東西,3天, 好帶回南方去賺大錢。不4天, 知他從什麼地方聽說,5天, 蠟燭店的姑娘是世上珍奇的美人魚,6天, 商人就悄悄來到小店,7天, 背著姑娘向老夫婦提出,8天, 原出很多錢來買下她。
年老的夫婦被商人的花言巧語和大堆金錢打動了,決定把姑娘賣給商人。他們約定過兩天讓兩人來接姑娘去。
姑娘知道這事以後,非常吃驚和害怕。她哭著,苦苦地哀求老夫婦:“讓我怎麼幹活都可以,千萬不要把我賣了呀!”但是,這對老夫婦已經鬼迷心竅了,一點也不同情可憐的姑娘了。
姑娘把自己關進房裏,流著淚繼續在那些沒畫過的蠟燭上畫著。不知過了多久,外麵傳來喧鬧聲,商人趕著一輛車子來了。車上安著一個四方形的木籠子,這個籠子過去裝過老虎,獅子和豹。
老大爺,老大娘送到姑娘房裏,拉著姑娘就要往外走。因為催得緊,姑娘來不及把手中的蠟燭畫好,就索性把它塗上紅色。姑娘自己拿上三根蠟燭,作為悲傷回憶的紀念,就走了。
這天夜裏,天氣突然變了,出現少有的狂風暴雨。這時,商人的船正在駛往南方的途中。海麵漆黑,景色可怕。這一夜遇難的船數也數不清。
奇怪的是,這以後,山上的神社隻好點起紅蠟燭,無論天氣多麼晴朗,也會變得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從此,紅蠟燭成了不吉利的東西。小鎮上過去很熱鬧的神社,如今成了人們害怕的地方。那對老夫婦的蠟燭店再也開不下去,隻好關閉了。
一個漆黑的雨夜,有人看到海麵上閃著紅蠟燭的光。燭光漸漸升起,不知不覺地轉到神社去了。沒過多少年,這個山腳下的小鎮便消失了。
起初,老夫婦不答應,說這個姑娘是神賜給他們的孩子,要是賣了,會受到神的懲罰。可是商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苦求,還裝腔作勢地對他們說:“自古以來,人魚就被看作不吉利的東西,現在你們不扨掉它,以後一定會遇到不幸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蠟燭成灰淚始幹全詩草書
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