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揚“紅軍”的詩句有哪些?
詩歌:長征
一部兩萬五千裏的浩瀚史詩
獨版在二十世紀的中華大地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絕唱
抄在了斯諾的美式筆記裏
讓全人類的讀者
為之顫栗
史詩因圍剿的抑窒奮然起筆
幾萬雙草鞋的靈感奔湧如鐵流決堤
七百二十個日日夜夜
展開了萬水千山立體交叉的磅礴運思
艱難險阻多項輻合驚心動魄
力挽狂瀾伏筆照應百感交集
聲東擊西運籌帷幄回腸蕩氣
霞光曙色彩線穿珠升華妙筆
風瀟瀟馬嘶嘶穿越雪山
天蒼蒼地茫茫爬過草地
路迢迢人急急意誌如鋼
詩浩浩歌漫漫創造壯舉
造就了一種精神
震驚了兩個世紀
把瀕臨絕境的舊中國
走出了柳暗花明翻天覆地
這條英雄的路啊
還要我們繼續
堅定不移勇往直前
一直走下去
憶秦娥·婁山關1935年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清平樂·六盤山1935年10月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長征 (**)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翰。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注釋】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裏。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逶迤(wei yi):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山民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經此。
七律長征
---**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同誌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編輯本段]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裏。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三軍:指紅軍一、二、四方麵軍。
【譯詩】
[編輯本段]
紅軍不怕長征中上的艱難險阻,
萬水千山隻當作平平常常的小事情。
山勢綿延,蜿蜒曲折的五嶺就像小河裏翻滾的細小波浪,
廣大無邊的烏蒙山如同腳下滾動的小泥球。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著兩岸高聳入雲的山崖,(“暖”的理解隻能通過詩句和有關資料,感悟到它寫出紅軍渡江的熱烈情景和旺盛熱情,不能作明確的解釋。)
大渡河上的鐵索橋橫跨兩岸。(“寒”的意義與暖類似,在於烘托瀘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和奪橋戰鬥的激烈,不能作確切的解釋。)
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裏白雪,
三個方麵軍從這些地方經過以後全都笑逐顏開。
【賞析】
[編輯本段]
長征如此偉大複雜的題目,**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並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於側寫。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過與感受,詩人從正麵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麵八方抒寫,景致轉換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裏,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
如今“長征”這個詞語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含有豐富的引伸意義),它是**畢身提倡的一個主題——繼續革命的主題。那就是“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即便在**時代改革開放的草創時期,就曾提出出自“長征”的一個口號: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全國青年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它的意義是重大的。猶如詩人**在奪取江山後也說過類似的話,萬裏長征隻邁開了第一步,同誌們任重而道遠。打了江山還要建設江山,這些都真正形同長征。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長征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鬥,自強不息,衝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再推而廣之於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場長征嗎?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輻射麵,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在我們中國更是如此,不僅有“新長征的突擊手”,還有任何新的領導人出來都要提出新時期及新時期的任務,而新時期就意味著新長征,新長征就是指新奮鬥。
我在此僅舉一真實的例子,說明“長征”在我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語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慶的一個好朋友李光來往密切,據他說,他的父親是楊尚昆過世的夫人李伯釗的哥哥。因此楊尚昆來重慶時(當時他任國家主席),李光作為親威拜見了長輩。當他對我談起此事時,他說(形象是堅定傲氣的):“他們(指楊尚昆及老一輩革命家)是老紅軍,經曆過二萬五千裏長征。而我們(指他自己)都正在經曆新長征,靠自己在新時期闖出一條路來。”的確李光當時正轟轟烈烈地開辦公司,同時也是一個抒情的吉它手和藝術歌曲的熱愛者,他對美有一種感受和向往,當他想把這種感受與向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不禁脫口說出了“我是新長征的突擊手”。
讓我們再慢一點進入《七律?長征》這首詩具體的美境吧,讓我們重溫一遍詩人自己對長征之美的解釋:“長征是曆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曆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裏,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曆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隻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引自**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
這首詩首聯是全詩的統領,一開場就道出紅軍不怕艱難,視萬水千山的漫漫征途為小事一樁。在此不僅寫了紅軍不懼自然界的困難,也明顯地暗示了圍追堵截的敵軍更不值一提,對於紅軍來說,他們隻是等閑之輩,不堪一擊。
接著頷聯、頸聯四句從首聯所營造的浩大的外在與內在的空間中脫穎而至,進入具象的細部勾勒,詩人從容地告訴我們到底什麼是“萬水千山”。詩人開始習慣自然地運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詩藝的劍法,優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稱以及動詞。連繼出現“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橋”這一連串的地理名詞遞進(毛詩特點,前麵論及,此不贅述)不僅是交待了故事的遞進,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層層情緒遞進。藝術造型上也顯得極為工整,從山再到水。是什麼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嶺,但在詩人的眼裏卻如小小細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掛齒也,其實質是藝術地再現了紅軍不屑於萬般艱難險阻,視之為小事。這個再現的藝術過程中通過行雲流水般的對比及誇張來達成的,得來並不費功夫,全仗經年曆月的生活觀察及藝術修養。那麼又是什麼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溫暖的懸崖,意境美妙絕倫,風景本身就如詩如畫,作者在此沒有正麵描寫巧渡金沙江的戰鬥,因當時情況亦是緊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幹部團在後有強大敵軍的追擊下在雲南祿功絞車渡,僅用七隻小船,經過九天九夜偷渡過了金沙江,全殲對岸守敵,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圍。對於這次如此驚險的勝利,詩人運用象征主義的通感藝術手法把嚴酷的戰鬥隱了下去,卻把寒冷的江水寫得溫暖如春,它正懷以從容不迫的欣喜之氣緩緩拍打著夾江的懸崖,詩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勝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歡悅。緊接著是冰冷的鐵索橋橫跨在大渡河上。紅軍搶奪瀘定橋是長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議的激戰,雖不是大規模的人海戰,卻是顯現單獨個人的天才精兵之戰,鐵血亡命之戰,旋風般的理想之戰,真正堪稱紅軍之鷹飛過了瀘定橋。那時,紅軍剛過了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擊的圈子,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劉伯承《回顧長征》)。隨即而至的強渡大渡河談何容易。連太平天國時的一代名將石達開也身敗於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歎。但紅軍在大詩人**的率領下,一舉衝橋成功,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裝,攀踏著懸空的寒冷鐵索,拿了敵人的橋頭堡。後繼部隊才得以跟進踏橋過了大渡河。對於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惡戰,詩人僅用“鐵索寒”三字便已使場麵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盡之意味,張弛奔競,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輝。
最後二行(即尾聯),詩人終於發出出自肺腑的贏得長征勝利後的喜悅之情,二萬五千裏轉戰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按**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軍:紅軍一方麵軍、二方麵軍、四方麵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晉國所說的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轉回腸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軍”用得妙,這個詞語本來就是自然帶有古漢語之美,加上按前麵**自己的說法是指當時的紅一、二、四方麵軍,這古意盎然的“三軍”又平添了當代漢語之美,豈不是難能可貴,羚羊掛角獲了一個雙美!
讚美“紅軍”的詩句有哪些?
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鬱蔥蔥。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兩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過 大 荒 嶺
十 八 盤 上 歎 紫 荊 ,
古 來 客 外 路 難 行。
今 天 再 越 大 荒 嶺,
更 恨 人 間 路 不 平。
風 瑟 瑟, 雨 蒙 蒙,
盤 蛇 伏 我 入 雲 中。
相 逢 且 問 西 來 客,
前 麵 關 山 更 幾 重?
上 五 台 山
六 月 青 山 景 色 佳,
行 程 百 裏 力 未 乏。
溪 水 潺 潺 鳥 迎 客,
草 樹 青 青 蝶 戲 花。
清 風 有 緣 拂 人麵,
白 雲 無 羈 網 羅 紗。
功 名 塵 土 國 難 在,
未 敢 偷 閑 學 出 家。
詠台懷鎮
五 台 青 峰 抱 古 寺,
遊 人 香 客 入 台 懷。
也 慕 佛 國 清 涼 境,
四 麵 流 雲 過 山 來。
太 原 愁 雨
一 路 風 塵 入 晉 陽,
細 雨 淒 迷 擾 愁 腸。
無 邊 惱 恨 誰 能 解?
且 敲 棋 子 放 疏 狂。
登 華 山
華 山 奇 險 天 下 聞,
仙 蹤 難 覓 景 森 森。
臨 壑 蒼 鬆 騰 紫 氣,
破 天 絕 壁 掛 祥 雲。
日 迫 長 安 秦 川 碧,
煙 籠 黃 河 水 天 渾。
泣 血 江 山 興 亡 淚,
天 地 悠 悠 古 今 人。
從 西 安 奔 商 州
一 辭 西 安 赴 楚 荊,
群 峰 擁 路 路 難 行。
半 嶺 行 來 腳 下 軟,
石 上 清 流 浴 膚 鬆。
才 覺 峰 口 雲 天 闊,
又 追 丹 江 駕 長 風。
日 落 山 空 何 處 宿?
兩 三 燈 火 商 州 城。
赴 荊 門 路 上
胎 爆 於 道, 步 行 數 十 裏 無 村 落, 暮 至, 緩 緩 獨 行。
欲 赴 荊 門 阻 重 岡,
野 風 搖 樹 倍 淒 涼。
數 聲 歸 鳥 伶 晚 客,
幾 處 池 水 托 夕 陽。
天 涯 孤 旅 誰 牽 係,
無 聲 草 木 含 情 長。
聚 散 難 期 兒 女 事,
從 此 枕 邊 少 淚 行。
過荊州
微 風 疏 雨 過 荊 州,
新 街 市 景 舊 城 頭。
前 朝 英 雄 無 覓 處,
衣 冠 男 女 漫 街 遊。
舊 笑 景 升 無 大 誌,
新 恨 商 歌 依 悠 悠。
大 江 流 盡 帝 王 業,
華 夏 幹 戈 幾 時 休?
三峽
獨 倚 船 舷 觀 畫 屏,
山 眉 垂 斂 怨 雲 濃,
水 天 黯 淡 客 多 情。
船 過 巴 東 忽 夜 降,
沿 江 燈 火 亂 如 星,
隻 疑 銀 漢 落 江 中。
十。 別公安縣公安朋友
雲 霧 初 開 天 放 晴,
不 期 公 安 阻 行 程。
平 生 初 為 警 門 客,
鬥 湖 城 關 乍 認 朋。
你 行 公 事 我 憂 民,
同 謂 報 國 道 不 同。
莫 說 異 鄉 無 知 己,
最 無 情 處 尚 有 情。
長征歌
十月裏來秋風涼, 中央紅軍遠征忙,
星夜渡過雩都河, 古陂新田打勝仗。
十一月裏來走湖南, 宣臨蘭道一齊占,
衝破兩道封鎖線, 赫得何鍵狗膽寒。
十二月裏來過汀江, 廣西軍閥大恐慌,
四道封鎖線都突破, 勢如破竹誰敢擋。
一月裏來梅花香, 打進貴州過烏江,
連占黔北十數縣, 紅軍威名天下揚。
二月裏來到紮西, 部隊改編好整齊,
發展川南遊擊隊, 擴大紅軍三千幾。
三月打回貴州省, 二次占領遵義城,
打坍王家烈八個團, 消滅薛吳兩師兵。
四月裏來向南進, 打了貴陽打昆明,
巧妙渡過金沙江, 浩浩蕩蕩蜀中行。
五月裏來瀘定橋, 劉文輝打得如飛跑,
大渡河天險從容過, 十七個英雄姓名標。
六月裏來天氣熱, 夾金山上還積婦,
一四兩個方麵軍, 懋功取得大會合。
七月進入川西北, 艱苦奮鬥為那個,
為了抗日救中國。 八月繼續向前進,
草地行軍不怕冷, 草地從來無人過,
無堅不摧是紅軍。 九月出發潘州城,
陝甘支隊東北行, 臘子口渭河安然過,
打了步兵打騎兵。 二萬五長征到陝北,
南北紅軍大會合, 粉碎敵人新“圍剿”,
統一人民救中國!
長征組歌《到吳起鎮》
肖華
鑼鼓響,秧歌起,
黃河唱,長城喜。
臘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懸崖當雲梯。
六盤山上紅旗展,
勢如破竹掃敵騎。
陝甘軍民傳喜訊,
征師勝利到吳起。
南北兄弟手攜手,
擴大前進根據地。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裏。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逶迤(wei yi):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山民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經此。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
百度作業幫:[www.zybang.com]
關於紅軍的詩 歌
1.清平樂·會昌 (**)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鬱蔥蔥。
2.清平樂·六盤山 (**)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兩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3.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4.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海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5.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一, 過 大 荒 嶺
十 八 盤 上 歎 紫 荊 ,
古 來 客 外 路 難 行。
今 天 再 越 大 荒 嶺,
更 恨 人 間 路 不 平。
風 瑟 瑟, 雨 蒙 蒙,
盤 蛇 伏 我 入 雲 中。
相 逢 且 問 西 來 客,
前 麵 關 山 更 幾 重?
二, 上 五 台 山
六 月 青 山 景 色 佳,
行 程 百 裏 力 未 乏。
溪 水 潺 潺 鳥 迎 客,
草 樹 青 青 蝶 戲 花。
清 風 有 緣 拂 人麵,
白 雲 無 羈 網 羅 紗。
功 名 塵 土 國 難 在,
未 敢 偷 閑 學 出 家。
三。 詠台懷鎮
五 台 青 峰 抱 古 寺,
遊 人 香 客 入 台 懷。
也 慕 佛 國 清 涼 境,
四 麵 流 雲 過 山 來。
四。 太 原 愁 雨
一 路 風 塵 入 晉 陽,
細 雨 淒 迷 擾 愁 腸。
無 邊 惱 恨 誰 能 解?
且 敲 棋 子 放 疏 狂。
五。 登 華 山
華 山 奇 險 天 下 聞,
仙 蹤 難 覓 景 森 森。
臨 壑 蒼 鬆 騰 紫 氣,
破 天 絕 壁 掛 祥 雲。
日 迫 長 安 秦 川 碧,
煙 籠 黃 河 水 天 渾。
泣 血 江 山 興 亡 淚,
天 地 悠 悠 古 今 人。
六。 從 西 安 奔 商 州
一 辭 西 安 赴 楚 荊,
群 峰 擁 路 路 難 行。
半 嶺 行 來 腳 下 軟,
石 上 清 流 浴 膚 鬆。
才 覺 峰 口 雲 天 闊,
又 追 丹 江 駕 長 風。
日 落 山 空 何 處 宿?
兩 三 燈 火 商 州 城。
七。 赴 荊 門 路 上
胎 爆 於 道, 步 行 數 十 裏 無 村 落, 暮 至, 緩 緩 獨 行。
欲 赴 荊 門 阻 重 岡,
野 風 搖 樹 倍 淒 涼。
數 聲 歸 鳥 伶 晚 客,
幾 處 池 水 托 夕 陽。
天 涯 孤 旅 誰 牽 係,
無 聲 草 木 含 情 長。
聚 散 難 期 兒 女 事,
從 此 枕 邊 少 淚 行。
八。 過荊州
微 風 疏 雨 過 荊 州,
新 街 市 景 舊......餘下全文>>
歌頌紅軍的詩歌
有一首歌
有一首歌,
在大地上傳播,
在陽光裏穿梭;
有一首歌,
在脈管裏流淌,
在心裏頭銘刻;
這首歌的名字叫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這首歌,
歌詞鏗鏘有力,
旋律氣勢磅礴;
這首歌,
是照亮心靈的燈,
是點燃信念的火;
這首歌,
是吹沸熱血的風,
是釀造蜜汁的果;
這首歌,
曾被大風搓揉,
曾被暴雨打磨;
這首歌,
愈搓愈加光亮;
愈磨愈是閃爍;
這首歌,
唱了半個世紀,
愈唱愈加鮮活;
這首歌,
植根幾代人的心靈,
在代代人心上蓬勃……
這首歌
在我們心上活著;
它融入我們的生命,
融入我們的血液;
有了它,
生活就會充滿色彩;
有了它,
生命就會充滿蓬勃……
這首歌,
內涵極其豐富;
值得一生咀嚼;
這首歌,
告訴我們一個真理——
沒有共產黨,
就沒有新中國;
就沒有我們的一切;
是黨,推翻三座大山,
人民才嚐到翻身的喜悅,
是黨,領導改革開放,
富裕才走進百姓生活;
是黨,倡導西部開發,
戈壁才崛起新城座座;
唱著這支歌,
我們又聽到祖國的吩咐;
唱著這支歌,
耳畔又響起黨的囑托;
我們會接過革命的紅旗,
我們會挑起父輩的大業;
我們會讓未來的世界,
充滿鳥語花香;
我們會把一個個日子,
烹製成香甜可口的音樂……
有一首歌,
照亮我們的歲月;
芬芳我們的生活;
有一首歌,
鼓起理想的風帆;
填平征途的溝壑;
有一首歌,
越唱眼睛越亮;
越唱心胸越闊;
它是前進時的火炬
它是焦渴時的清波;
它是沉悶時的驚雷,
它是迷路時的星座;
它是心上的一輪明月,
它是生命之樹的一片綠葉;
這首歌的名字叫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沁園春·歌頌黨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世紀宣言。
憶徘徊歐陸,巴黎公社,俄國革命,“五、四”評刊。
兩戰硝煙,社會主義,四海翻騰紅半邊。
五洲震,看亞非拉美,地覆天翻。
東西風卷盤旋。
西風烈,東風激浪掀。
聽彈飛呼嘯,和平演變,吵吵嚷嚷,解體蘇聯。
曲曲折折,長江東去,浪海飛龍勇向前。
真理耀,奔大同人類,美好明天。
黨啊!生日快樂!
我點燃了85支蠟燭——祝黨生日快樂!
85年前,您像噴薄而出的一輪紅日,在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從此中國的革命航船有了可靠的舵手。
您是鮮明的旗幟,萬千熱血戰士,在您的指引下,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您是不滅的燈塔,慢慢長夜,照亮了戰士前行的方向。
您是力量的象征,激勵著無數戰士披荊斬棘,與反動黑暗勢力作英勇的鬥爭。
您是希望的源泉,鼓舞著中華兒女在急風暴雨中頑強的搏鬥。
八十五年的曆程,見證著您奮鬥的足跡。
八十五年的滄桑,留下了您堅韌不屈的身影。
您無愧於曆史,無愧於天地。
您以無窮的生命力,抗爭,崛起,創造著中華民族璀燦的未來!
驀然回首,在中國曆史的衣裙中,纏裹著多少的恥辱與痛苦。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負載著帝國主義一個個鐵蹄蹂躪的烙印。
多少英烈為黨獻身,多少碧血染紅了黨旗。
然而,逆風惡浪掀不翻巨輪,英雄的兒女用頭顱和血肉之軀,將獨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築起!
黨勝利了,人民勝利了!
我們迎來了中國曆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祖國新生了,人民站起來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猶如強勁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
**理論帶來了改革開放的累累碩果。
**同誌“三個......餘下全文>>
有關紅軍的詩詞
1.清平樂·會昌 (**)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鬱蔥蔥。
2.清平樂·六盤山 (**)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兩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3.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4.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5.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一, 過 大 荒 嶺
十 八 盤 上 歎 紫 荊 ,
古 來 客 外 路 難 行。
今 天 再 越 大 荒 嶺,
更 恨 人 間 路 不 平。
風 瑟 瑟, 雨 蒙 蒙,
盤 蛇 伏 我 入 雲 中。
相 逢 且 問 西 來 客,
前 麵 關 山 更 幾 重?
二, 上 五 台 山
六 月 青 山 景 色 佳,
行 程 百 裏 力 未 乏。
溪 水 潺 潺 鳥 迎 客,
草 樹 青 青 蝶 戲 花。
清 風 有 緣 拂 人麵,
白 雲 無 羈 網 羅 紗。
功 名 塵 土 國 難 在,
未 敢 偷 閑 學 出 家。
三。 詠台懷鎮
五 台 青 峰 抱 古 寺,
遊 人 香 客 入 台 懷。
也 慕 佛 國 清 涼 境,
四 麵 流 雲 過 山 來。
四。 太 原 愁 雨
一 路 風 塵 入 晉 陽,
細 雨 淒 迷 擾 愁 腸。
無 邊 惱 恨 誰 能 解?
且 敲 棋 子 放 疏 狂。
五。 登 華 山
華 山 奇 險 天 下 聞,
仙 蹤 難 覓 景 森 森。
臨 壑 蒼 鬆 騰 紫 氣,
破 天 絕 壁 掛 祥 雲。
日 迫 長 安 秦 川 碧,
煙 籠 黃 河 水 天 渾。
泣 血 江 山 興 亡 淚,
天 地 悠 悠 古 今 人。
六。 從 西 安 奔 商 州
一 辭 西 安 赴 楚 荊,
群 峰 擁 路 路 難 行。
半 嶺 行 來 腳 下 軟,
石 上 清 流 浴 膚 鬆。
才 覺 峰 口 雲 天 闊,
又 追 丹 江 駕 長 風。
日 落 山 空 何 處 宿?
兩 三 燈 火 商 州 城。
七。 赴 荊 門 路 上
胎 爆 於 道, 步 行 數 十 裏 無 村 落, 暮 至, 緩 緩 獨 行。
欲 赴 荊 門 阻 重 岡,
野 風 搖 樹 倍 淒 涼。
數 聲 歸 鳥 伶 晚 客,
幾 處 池 水 托 夕 陽。
天 涯 孤 旅 誰 牽 係,
無 聲 草 木 含 情 長。
聚 散 難 期 兒 女 事,
從 此 枕 邊 少 淚 行。
八。 過荊州
微 風 疏 雨 過 荊 州,
新 街 市 景 舊 城 頭。
前 朝 英 雄 無 覓 處,
衣 冠 男 女 漫 街 遊。
舊 笑 景 升 無 大 誌,
新 恨 商 歌 依 悠 悠。
大 江 流 盡 帝 王 業,
華 夏 幹 戈 幾 時 休?
九。 三峽
獨 倚 船 舷 觀 畫 屏,
山 眉 垂 斂 怨 雲 濃,
水 天 黯 淡 客 多 情。
船 過 巴 東 忽 夜 降,
沿 江 燈 火 亂 如 星,
隻 疑 銀 漢 落 江 中。
十。 別公安縣公安朋友
雲 霧 初 開......餘下全文>>
讚揚紅軍的詩
七律長征
---**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同誌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編輯本段]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裏。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三軍:指紅軍一、二、四方麵軍。
【譯詩】
[編輯本段]
紅軍不怕長征中上的艱難險阻,
萬水千山隻當作平平常常的小事情。
山勢綿延,蜿蜒曲折的五嶺就像小河裏翻滾的細小波浪,
廣大無邊的烏蒙山如同腳下滾動的小泥球。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著兩岸高聳入雲的山崖,(“暖”的理解隻能通過詩句和有關資料,感悟到它寫出紅軍渡江的熱烈情景和旺盛熱情,不能作明確的解釋。)
大渡河上的鐵索橋橫跨兩岸。(“寒”的意義與暖類似,在於烘托瀘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和奪橋戰鬥的激烈,不能作確切的解釋。)
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裏白雪,
三個方麵軍從這些地方經過以後全都笑逐顏開。
【賞析】
[編輯本段]
長征如此偉大複雜的題目,**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並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於側寫。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過與感受,詩人從正麵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麵八方抒寫,景致轉換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裏,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
如今“長征”這個詞語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含有豐富的引伸意義),它是**畢身提倡的一個主題——繼續革命的主題。那就是“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即便在**時代改革開放的草創時期,就曾提出出自“長征”的一個口號: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全國青年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它的意義是重大的。猶如詩人**在奪取江山後也說過類似的話,萬裏長征隻邁開了第一步,同誌們任重而道遠。打了江山還要建設江山,這些都真正形同長征。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長征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鬥,自強不息,衝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再推而廣之於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場長征嗎?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輻射麵,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在我們中國更是如此,不僅有“新長征的突擊手”,還有任何新的領導人出來都要提出新時期及新時期的任務,而新時期就意味著新長征,新長征就是指新奮鬥。
我在此僅舉一真實的例子,說明“長征”在我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語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慶的一個好朋友李光來往密切,據他說,他的父親是楊尚昆過世的夫人李伯釗的哥哥。因此楊尚昆來重慶時(當時他任國家主席),李光作為親威拜見了長輩。當他對我談起此事時,他說(形象是堅定傲氣的):“他們(指楊尚昆及老一輩革命家)是老紅軍,經曆過二萬五千裏長征。而我們(指他自己)都正在經曆新長征,靠自己在新時期闖出一條路來。”的確李光當時正轟轟烈烈地開辦公司,同時也是一個抒情的吉它手和藝術歌曲的熱愛者,他對美有一種感受和向往,當他想把這種感受與向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不禁脫口說出了“我是新長征的突擊手”。
讓我們再慢一點進入《七律?長征》這首詩具體的美境吧,讓我們重溫一遍詩人自己對長征之美的解釋:“長征是曆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曆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裏,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曆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隻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引自**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
這首詩首聯是全詩的統領,一開場就道出紅軍不怕艱難,視萬水千山的漫漫征途為小事一樁。在此不僅寫了紅軍不懼自然界的困難,也明顯地暗示了圍追堵截的敵軍更不值一提,對於紅軍來說,他們隻是等閑之輩,不堪一擊。
接著頷聯、頸聯四句從首聯所營造的浩大的外在與內在的空間中脫穎而至,進入具象的細部勾勒,詩人從容地告訴我們到底什麼是“萬水千山”。詩人開始習慣自然地運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詩藝的劍法,優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稱以及動詞。連繼出現“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橋”這一連串的地理名詞遞進(毛詩特點,前麵論及,此不贅述)不僅是交待了故事的遞進,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層層情緒遞進。藝術造型上也顯得極為工整,從山再到水。是什麼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嶺,但在詩人的眼裏卻如小小細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掛齒也,其實質是藝術地再現了紅軍不屑於萬般艱難險阻,視之為小事。這個再現的藝術過程中通過行雲流水般的對比及誇張來達成的,得來並不費功夫,全仗經年曆月的生活觀察及藝術修養。那麼又是什麼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溫暖的懸崖,意境美妙絕倫,風景本身就如詩如畫,作者在此沒有正麵描寫巧渡金沙江的戰鬥,因當時情況亦是緊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幹部團在後有強大敵軍的追擊下在雲南祿功絞車渡,僅用七隻小船,經過九天九夜偷渡過了金沙江,全殲對岸守敵,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圍。對於這次如此驚險的勝利,詩人運用象征主義的通感藝術手法把嚴酷的戰鬥隱了下去,卻把寒冷的江水寫得溫暖如春,它正懷以從容不迫的欣喜之氣緩緩拍打著夾江的懸崖,詩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勝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歡悅。緊接著是冰冷的鐵索橋橫跨在大渡河上。紅軍搶奪瀘定橋是長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議的激戰,雖不是大規模的人海戰,卻是顯現單獨個人的天才精兵之戰,鐵血亡命之戰,旋風般的理想之戰,真正堪稱紅軍之鷹飛過了瀘定橋。那時,紅軍剛過了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擊的圈子,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劉伯承《回顧長征》)。隨即而至的強渡大渡河談何容易。連太平天國時的一代名將石達開也身敗於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歎。但紅軍在大詩人**的率領下,一舉衝橋成功,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裝,攀踏著懸空的寒冷鐵索,拿了敵人的橋頭堡。後繼部隊才得以跟進踏橋過了大渡河。對於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惡戰,詩人僅用“鐵索寒”三字便已使場麵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盡之意味,張弛奔競,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輝。
最後二行(即尾聯),詩人終於發出出自肺腑的贏得長征勝利後的喜悅之情,二萬五千裏轉戰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按**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軍:紅軍一方麵軍、二方麵軍、四方麵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晉國所說的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轉回腸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軍”用得妙,這個詞語本來就是自然帶有古漢語之美,加上按前麵**自己的說法是指當時的紅一、二、四方麵軍,這古意盎然的“三軍”又平添了當代漢語之美,豈不是難能可貴,羚羊掛角獲了一個雙美!
【鑒賞】
[編輯本段]
萬裏長征是人類曆史上空前的偉大壯舉,《七律.長征》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傑作。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千種艱難險阻,飽含這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誌。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無論對革命史而言,抑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裏程碑之作。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首聯開門見山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穴。“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隻等閑”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曆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外蘊涵。這一聯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著全篇,也籠罩著全詩。“隻等閑”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視自然之敵若梯米,玩社會之敵於鼓掌的統帥風度。“隻”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收聯是全詩的總領,以下三聯則緊扣首聯展開。
從首聯開始,全詩就展開了兩條思維線,構造了兩個時空域,一個是客觀的、現實的:“遠征難”,有“萬水千山”之多之險;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不怕”“隻等閑”。這樣就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反襯,熔鑄了全詩浩大的物理空間和壯闊的心理空間,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
頷聯、頸聯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麵寫紅軍對困難的戰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詩人按照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在**詩詞中,有很多直書地理名稱,且大多是用來表示行軍的路線。例如『清平樂.蔣桂戰爭』“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蝶戀花.從汀洲向長沙』有“百萬工農齊努力,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等等。這些都是工農紅軍軍事活動的真實記錄。那麼,由此可看出**詩詞是怎樣與中國革命緊密聯係在一起的。與其他詩詞相比,以地名入詩的作法在本篇更為集中,所顯示的空間距離也更大。尤為不同的是:上麵所例舉的四句詞,要強調的是紅軍行軍速度迅猛,氣勢不可阻擋,紅軍在畫麵中具有強烈的動感;而在本詞中詩人則是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這個中心思想展開,強調紅軍對困難的蔑視,是紅軍指戰員內心世界的呈現,所以描寫紅軍是隱態的,借山水來反襯紅軍的壯舉。“騰”、“走”兩個動詞使山化靜為動,是紅軍精神的外顯。一般說來,以地名入詩很難,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現敗筆。但**卻運用得很成功,這不僅是他具備挫萬物於筆端的詩才,更具備吐磅礴於寸心的詩情,同時也反映出**對祖國語言文字錘煉的功底。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聯是寫山,也是寫紅軍對山的征服。五嶺、烏蒙本是客觀的存在物,但當它進入詩人的視野,也就成了審美的對象。所以它不再是單純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對象。“逶迤”、“磅礴”極言山之高大綿亙,這是紅軍也是詩人心中的山,極大和極小正是詩人對山的感知,這裏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則愈顯紅軍長征之難;愈則愈縣紅軍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紅軍對困難的蔑視。通過兩組極大於極小的對立關係,詩人充分地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概。從藝術手法上說,這是誇張和對比。寫山是明線,寫紅軍是暗線,動靜結合,明暗結合,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聯是寫水,也是寫紅軍對水的征服。紅軍渡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沙江寬闊而湍急,**夢想利用這一天險圍殲紅軍於川、滇、黔邊境。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略戰術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戰鬥,那麼強渡大渡河則是紅軍表現最勇敢、最頑強的一次戰鬥。大渡河的險惡也不亞於金沙江,且有敵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敵人還拆掉河上瀘定橋的木板,隻留下十三根鐵索。但是英勇的紅軍硬是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闖過了大渡河,粉碎了**企圖使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所以這兩句所寫的戰鬥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五嶺”“烏蒙”兩句通過紅軍的主觀感受直接表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這兩句則是通過寫景來記事,通過記事來表現紅軍的英雄事跡。
頸聯中的“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感情穴位。“暖”字溫馨喜悅,表現的是戰勝困難的歡快;“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後的回味。兩個形容詞是精神的巨變,又是感情的裂變,含不盡之意於其中,顯無窮之趣於其外,搖曳多姿,起伏跌宕,張馳有致。
足聯“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度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現在,紅軍又翻岷山,進陝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略大轉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與前麵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一愁4 。“盡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後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兀現。
讚頌紅軍戰士的詩句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1935年10月
【譯詩】
紅軍豈畏懼遠征的艱辛,
千山萬水化區區小事不足道來。
五座大山蜿蜒蕩起細小的波浪,
高峻的烏蒙山也如腳下流動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著溫暖的懸崖,
大渡河上橫跨了寒冷的鐵索橋。
最是歡喜岷山的千裏白雪,
三軍將士過了此處都笑逐顏開。
【賞析】
長征如此偉大複雜的題目,**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並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於側寫。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過與感受,詩人從正麵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麵八方抒寫,景致轉換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裏,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
如今“長征”這個詞語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含有豐富的引伸意義),它是**畢身提倡的一個主題——繼續革命的主題。那就是“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即便在**時代改革開放的草創時期,就曾提出出自“長征”的一個口號: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全國青年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它的意義是重大的。猶如詩人**在奪取江山後也說過類似的話,萬裏長征隻邁開了第一步,同誌們任重而道遠。打了江山還要建設江山,這些都真正形同長征。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長征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鬥,自強不息,衝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再推而廣之於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場長征嗎?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幅射麵,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在我們中國更是如此,不僅有“新長征的突擊手”,還有任何新的領導人出來都要提出新時期及新時期的任務,而新時期就意味著新長征,新長征就是指新奮鬥。
我在此僅舉一真實的例子,說明“長征”在我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語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慶的一個好朋友李光來往密切,據他說,他的父親是楊尚昆過世的夫人李伯釗的哥哥。因此楊尚昆來重慶時(當時他任國家主席),李光作為親威拜見了長輩。當他對我談起此事時,他說(形象是堅定傲氣的):“他們(指楊尚昆及老一輩革命家)是老紅軍,經曆過二萬五千裏長征。而我們(指他自己)都正在經曆新長征,靠自己在新時期闖出一條路來。”的確李光當時正轟轟烈烈地開辦公司,同時也是一個抒情的吉它手和藝術歌曲的熱愛者,他對美有一種感受和向往,當他想把這種感受與向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不禁脫口說出了“我是新長征的突擊手”。
讓我們再慢一點進入《七律·長征》這首詩具體的美境吧,讓我們重溫一遍詩人自己對長征之美的解釋:“長征是曆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曆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裏,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曆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隻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引自**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
這首詩首聯是全詩的統領,一開場就道出紅軍不怕艱難,視萬水千山的漫漫征途為小事一樁。在此不僅寫了紅軍不懼自然界的困難,也明顯地暗示了圍追堵截的敵軍更不值一提,對於紅軍來說,他們隻是等閑之輩,不堪一擊。
接著頷聯、頸聯四句從首聯所營造的浩大的外在與內在的空間中脫穎而至,進入具象的細部勾勒,詩人從容地告訴我們到底什麼是“萬水千山”。詩人開始習慣自然地運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詩藝的劍法,優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稱以及動詞。連繼出現“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橋”這一連串的地理名詞遞進(毛詩特點,前麵論及,此不贅述)不僅是交待了故事的遞進,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層層情緒遞進。藝術造型上也顯得極為工整,從山再到水。是什麼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嶺,但在詩人的眼裏卻如小小細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掛齒也,其實質是藝術地再現了紅軍不屑於萬般艱難險阻,視之為小事。這個再現的藝術過程中通過行雲流水般的對比及誇張來達成的,得來並不費功夫,全仗經年曆月的生活觀察及藝術修養。那麼又是什麼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溫暖的懸崖,意境美妙絕倫,風景本身就如詩如畫,作者在此沒有正麵描寫巧渡金沙江的戰鬥,因當時情況亦是緊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幹部團在後有強大敵軍的追擊下在雲南祿功絞車渡,僅用七隻小船,經過九天九夜偷渡過了金沙江,全殲對岸守敵,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圍。對於這次如此驚險的勝利,詩人運用象征主義的通感藝術手法把嚴酷的戰鬥隱了下去,卻把寒冷的江水寫得溫暖如春,它正懷以從容不迫的欣喜之氣緩緩拍打著夾江的懸崖,詩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勝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歡悅。緊接著是冰冷的鐵索橋橫跨在大渡河上。紅軍搶奪瀘定橋是長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議的激戰,雖不是大規模的人海戰,卻是顯現單獨個人的天才精兵之戰,鐵血亡命之戰,旋風般的理想之戰,真正堪稱紅軍之鷹飛過了瀘定橋。那時,紅軍剛過了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擊的圈子,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劉伯承《回顧長征》)。隨即而至的強渡大渡河談何容易。連太平天國時的一代名將石達開也身敗於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歎。但紅軍在大詩人**的率領下,一舉衝橋成功,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裝,攀踏著懸空的寒冷鐵索,拿了敵人的橋頭堡。後繼部隊才得以跟進踏橋過了大渡河。對於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惡戰,詩人僅用“鐵索寒”三字便已使場麵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盡之意味,張弛奔競,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輝。
最後二行(即尾聯),詩人終於發出出自肺腑的贏得長征勝利後的喜悅之情,二萬五千裏轉戰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按**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軍:紅軍一方麵軍、二方麵軍、四方麵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晉國所說的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轉回腸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軍”用得妙,這個詞語本來就是自然帶有古漢語之美,加上按前麵**自己的說法是指當時的紅一、二、四方麵軍,這古意盎然的“三軍”又憑添了當代漢語之美,豈不是難能可貴,羚羊掛角獲了一個雙美!
關於紅軍的詩歌
1.清平樂·會昌 (**)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鬱蔥蔥。
2.清平樂·六盤山 (**)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兩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3.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4.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5.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一, 過 大 荒 嶺
十 八 盤 上 歎 紫 荊 ,
古 來 客 外 路 難 行。
今 天 再 越 大 荒 嶺,
更 恨 人 間 路 不 平。
風 瑟 瑟, 雨 蒙 蒙,
盤 蛇 伏 我 入 雲 中。
相 逢 且 問 西 來 客,
前 麵 關 山 更 幾 重?
二, 上 五 台 山
六 月 青 山 景 色 佳,
行 程 百 裏 力 未 乏。
溪 水 潺 潺 鳥 迎 客,
草 樹 青 青 蝶 戲 花。
清 風 有 緣 拂 人麵,
白 雲 無 羈 網 羅 紗。
功 名 塵 土 國 難 在,
未 敢 偷 閑 學 出 家。
三。 詠台懷鎮
五 台 青 峰 抱 古 寺,
遊 人 香 客 入 台 懷。
也 慕 佛 國 清 涼 境,
四 麵 流 雲 過 山 來。
四。 太 原 愁 雨
一 路 風 塵 入 晉 陽,
細 雨 淒 迷 擾 愁 腸。
無 邊 惱 恨 誰 能 解?
且 敲 棋 子 放 疏 狂。
五。 登 華 山
華 山 奇 險 天 下 聞,
仙 蹤 難 覓 景 森 森。
臨 壑 蒼 鬆 騰 紫 氣,
破 天 絕 壁 掛 祥 雲。
日 迫 長 安 秦 川 碧,
煙 籠 黃 河 水 天 渾。
泣 血 江 山 興 亡 淚,
天 地 悠 悠 古 今 人。
六。 從 西 安 奔 商 州
一 辭 西 安 赴 楚 荊,
群 峰 擁 路 路 難 行。
半 嶺 行 來 腳 下 軟,
石 上 清 流 浴 膚 鬆。
才 覺 峰 口 雲 天 闊,
又 追 丹 江 駕 長 風。
日 落 山 空 何 處 宿?
兩 三 燈 火 商 州 城。
七。 赴 荊 門 路 上
胎 爆 於 道, 步 行 數 十 裏 無 村 落, 暮 至, 緩 緩 獨 行。
欲 赴 荊 門 阻 重 岡,
野 風 搖 樹 倍 淒 涼。
數 聲 歸 鳥 伶 晚 客,
幾 處 池 水 托 夕 陽。
天 涯 孤 旅 誰 牽 係,
無 聲 草 木 含 情 長。
聚 散 難 期 兒 女 事,
從 此 枕 邊 少 淚 行。
八。 過荊州
微 風 疏 雨 過 荊 州,
新 街 市 景 舊 ......餘下全文>>
讚頌紅軍的詩歌
有一首歌,
照亮我們的歲月;
芬芳我們的生活;
有一首歌,
鼓起理想的風帆;
填平征途的溝壑;
有一首歌,
越唱眼睛越亮;
越唱心胸越闊;
它是前進時的火炬
它是焦渴時的清波;
它是沉悶時的驚雷,
它是迷路時的星座;
它是心上的一輪明月,
它是生命之樹的一片綠葉;
這首歌的名字叫做——
歌頌紅軍長征勝利的詩句
浪淘沙 重過瀘定橋
鐵索飛雲空,浪濤洶洶,瀘定橋橫高峽中.西去平叛驅車急,往事潮湧. 當年搶英雄,敵軍重重,紅軍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長征路,山河崢嶸.
——張愛萍
1979年春
那管寒煙照柳條,殲仇滅敵怒火燒.
紅軍遺跡今猶在,莫忘英雄奪險橋.
——魏傳統
1979年
瀘定深峽戰敵頑,鐵索強渡紅旗傳.
壯士悲歌垂千古,新橋落成萬世歡.
——葉介吾
1979年
瀘定橋橫鐵索寒,戰士悲歌英魂烈.
征程激蕩過半百,永記當年創業艱.
——王東保
1985年5月29日
一水扼津喉,橋橫鐵索寒.
飛師奪險隘,更上萬重山.
——何郝炬
1985年5月
彈雨槍林馬不前,一橋飛渡箭難弦.
身肩民族存亡貴,寫得光輝曆史篇.
——馮建吳
河水南流,任澎湃波濤,難阻當年紅軍,奮勇前進,創造光輝紀錄,完成長征,奠下勝利基礎;
旌旗西指,看神勇大軍,全掃康藏殘敵,努力建設,力求民族幸福,實行團結,組織友愛家庭.
——廖誌高
1951年4月
過 草 地
張愛萍
一九三五年八月
綠原無垠漫風煙,蓬高沒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幹草火燒驅夜寒.
隨意坐地堪露宿,臥看行雲逐浪翻.
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
長 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經巴西阿西作
林 伯 渠
剛過草地到巴阿,無那西風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糧秣少胡麻.
巨猿解纜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縱遙知馬力,誰予便利敢分家
江 城 子
憶長征
李誌民 一九八六年
長征萬裏路遙迢,風蕭蕭,雨飄飄.浩氣比
天,千軍勢如潮.為雪國恥灑熱血,真理在,恨難消.
夢斷推窗聽鼓角,冷月皎,流螢高.身居京
華,常盼歸鴻早.抽出心絲填舊句,寫往事,萬年驕.
三十五歲生日寄懷
陳 毅
一九三六年,餘遊擊於贛南山脈一帶,往來作戰,
碑極艱苦.八月值餘三十五歲生辰,賦此寄懷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
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讚揚“紅軍”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