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意思不同的詞語有哪些
1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寄托
古義:“寄托”,寄身,容身
今義: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
3小學
古義:在小的方麵學習
今義:指與中學、大學相對的“小學”。
4眾人
古義:一般的人。
今義:很多人。
5然後
古義:這樣以後
今義:接著要幹什麼或接著發生另一件事
6白露
古義:白茫茫的水氣。
今義:1 秋天的露水。2 二十四節氣之一
7凡是
古義:這(個)
今義: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
8不利
今義:沒有好處,不順利
9不行
今義:不可以
10氣候
古義:天氣(雨雪晴陰)
今義: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天氣、氣候)。
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2 11:12 不利和不行的古義有很多,如
不利:不鋒利
不行:不能行走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2 11:32 11收藏
古義:收藏的金玉珠寶等財物
今義:收集保藏
12經營
古義:收藏的金玉珠寶等財物
今義:籌劃並管理
13精英
古義:收藏的金玉珠寶等財物
今義:出類拔萃的人
14物色
古義:容貌
今義,尋找需要的人才或東西.
15彷徨
古義:走投無路
今義:猶豫不定,不知往哪裏好
16遺體
古義:父母留給自己的身體。
今義:死者的身體
17日月
今義:太陽和月亮
18首領
古義:頭顱與脖子
今義:借指某些集團的領導人
19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人
今義: 請客的主人
20根本
古義,樹木的根
今義,指事物的本質 日月古義建議根據文章確定意思。
今義改為時間,時光
古義:指出,給……看
今義:上級對下級的指點
22出入
古義:出、入是兩個詞,指出來、進去
今義:現在是一個詞,①出去和進來②(數目、內容等)不相符、不一致
23非常
古義:不同尋常,指意外的變故
今義:①異乎尋常的,特殊的②十分
24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
今義:指發生某事。
25養生
古義,代養活著的人
今義:保養身體
26無望
古義:不要希望
今義:沒有希望
27潦倒
古義:衰老多病,誌不得伸(登高 杜甫)
今義:頹喪,失意
28因為
古義:“因此”和“為”的連用,如"因為寫"(琵琶行 白居易)
今義: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29整頓
古義:整理(琵琶行 白居易)
今義:使紊亂變為整齊
30次第
古義:光景(聲聲慢 李清照)次序 狀態
今義:次序,一個挨一個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2 12:08 31向前
今義:向前走,前進
32逢迎學士
33無緒
古義:沒有心情(宋 柳永 《雨霖鈴》)
今義:沒有頭緒;沒有線索
34突出
古義:急速衝出(琵琶行 白居易)
今義:超出一般
古今中外的。詞語
古今中外 [gǔ jīn zhōng wài]
基本釋義:指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泛指時間久遠,空間廣闊。
出 處: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曆史,沒有一個國家曾經用這種所謂示威運動而變成了既富且強。
古今中外類型的詞語
遠近高低
輕重緩急
愛恨情仇
是非曲直
是非對錯
是非黑白
親疏遠近
大小多少
上下左右
貧富貴賤
男女老少
《核舟記》的古今異義詞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wéi)宮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嚐貽(yí)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chǎng)者為艙(cāng),篛(ruò)(箬的通體字,箬竹之意)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xīng)”,石青糝(san)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臥右膝,詘(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曆曆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麵,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計其長曾(zēng)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古文翻譯
明朝(有一個)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夠在直徑一寸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艘用核桃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遊於赤壁之下的情景。核舟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有八分多,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而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竹筍殼覆蓋著它。旁邊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兩腮長著濃密的胡須的人是蘇軾(蘇東坡),佛印(一個和尚)在右邊,魯直(黃庭堅)在左邊。蘇東坡、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手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卷的右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魯直左手拿著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麼。蘇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轉(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麵的衣褶裏。佛印極像彌勒佛,袒露胸膛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情和蘇東坡、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臥右膝,彎曲右臂支撐在船上,並且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靠在一根橫木上,右手扳著右腳趾,好像在大聲呼喊的樣子。在左邊的人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爐上有個水壺,那個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船的背麵較平,作者就在它上麵刻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筆畫細小得像蚊子的腳,一鉤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書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刻了五個人,刻了八扇窗戶;刻了箬竹葉做的船篷、刻了船槳、刻了爐子、刻了茶壺、刻了手卷、刻了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共計文字三十四個。而測量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了一個長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注釋
奇巧,特殊的技藝
徑寸,直徑一寸。用來形容物體的細小。
為,做。這裏指雕刻。
木,樹木。
奇巧人:這裏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藝的人。
徑寸之木:直徑一寸長的木頭。
為:做成,動詞。
器皿:這裏隻器具。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沒有一件不是按照木頭原來的樣子模仿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罔,無,沒有。因,依據。象,模擬,仿照。
嚐:曾經。
貽:贈送。
蓋大蘇泛赤壁雲:刻的是蘇軾乘船遊赤壁。大蘇,蘇軾(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宋代眉山(現在四川省眉山縣)人,著名文學家。人們稱他和他的弟弟蘇轍為“大蘇”“小蘇”。泛,泛舟,坐著船在水上瀏覽。蘇軾曾遊赤壁,寫過《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赤壁,在現在湖北省黃岡縣城外。
八分:直譯就是有8分長。有奇:還有一些。有同“又”,奇:零數。
高可二黍許:大約有二個黃米粒那樣高。可,大約。許,上下,左右。
軒敞:寬敞、明亮。
箬篷:用竹葉做成的船篷。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後赤壁賦》裏的文句。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赤壁賦》裏的文句。
石青:青綠色顏料。
糝之:塗在刻的字上。
峨冠而多髯者:戴著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須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髯,兩腮的胡須。
佛印:人名,是個和尚,蘇軾的朋友。
魯直: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軾的朋友。
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兩膝相比: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
絕:特別
類:像
絕類彌勒:極象彌勒佛。彌勒,佛教菩薩之一。
袒:裸露。
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
不屬:不相關聯。
臥右膝:右膝臥倒。
詘:同“屈”。
念珠:念佛經的人手裏拿的串珠。
曆曆數也: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舟子。船夫。
椎髻:束成椎形發髻。
衡:同“橫”。
其人視端容寂:那人眼光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端,正。
若聽茶聲然:好像在聽茶水聲音似的。
船背稍夷:船的背麵稍平。背,這裏指船底。夷,平。
天啟壬戌:天啟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啟,明熹宗朱由校年號。
虞山王毅叔遠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現在江蘇省常熟縣西北,這裏用來代替常熟。過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鄉的名勝代替自己的籍貫。叔遠甫就是“字叔遠”的意思。
了了:清清楚楚。
墨:黑。
篆章:篆字圖章。
曾不盈寸:還不滿一寸。曾,尚、還。盈,滿。
簡:挑選。
修狹:長而窄。
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靈巧神奇啊。矣哉,相當於“了啊”,表示驚歎的語氣。
字詞解釋
字解
器皿(mǐn)核舟記罔(wǎng)貽(yí)高可二黍(shǔ)許篛(ruò)篷執(zhí)
石青糝(sǎn)之髯(rán)不屬(zhǔ)詘(qū)椎(chuí)髻(jì)天啟壬(rén)戌(xū)舟尾橫臥一楫(jí)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
一.通假字
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橫著)
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與字之後)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揀)
二.一字多義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異、罕見、(手藝)奇妙,奇特。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餘數。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表存在的動詞,與“無”相對。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為:為宮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軒敞者為艙是
為人五:為,刻有。
可:高可二黍許大約
珠可曆曆數也可以
端:1.東坡右手執卷端(名詞,“畫卷的右端”)
2.其人視端容寂(形容詞,“端正、正”)
木:1.能以徑寸之木(木塊)
2.以至鳥獸、木石(樹木)
者:1.中軒敞者為艙(......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麵(......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叫作)
2.文曰:天啟壬戌秋日(是)
扇:1.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詞)
2.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扇子)
啟:1.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打開)
2.天啟壬戌秋日(古代稱立春、立夏為“啟”)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連詞,並且)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轉折,但是)
以:1.能以徑寸之木(用)
2.以至鳥獸、木石(甚至)
語:1.如有所語(說話)
2.此中人語雲(告訴)
蓋:1.蓋大蘇泛赤壁雲(大概)
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原來)
三.古今異意
1、臥右膝:臥,古意: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著的樣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古意: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髯:胡子。
今意:峨眉山之頂
3、其兩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
今意:兩個事物進行比較。
4、高可二黍許:可,古意:大約。許:左右。
今意:可以。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古意:通“揀”,挑揀。
今意:簡單,容易。
四.狀語後置
原句:核舟一。
正確語序:一核舟。
原句:篆章一。
正確語序:一篆章。
(1)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篛篷:名詞作狀語,用篛篷)
(2)石青糝之(石青:名詞做狀語,用石青。糝:名詞用做動詞,塗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名詞用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4)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詘:通“屈”,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詞解
核舟記:選自清代張潮編選得《虞初新誌》,略有刪節。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現在浙江嘉興)人。“記”是古代散文的一種文體。以敘事為主,也可以抒情和議論。本文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藝。奇巧人,這裏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藝的人。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徑寸,直徑一寸,用來形容圓形物的細小。以;拿,用。徑寸之木:直徑一寸長的木頭。為,做。這裏指雕刻。器皿:碗碟杯盤一類的用具。
罔不因勢象形:罔,無、沒有。因,根據、依據。這裏指就著。象,模仿,這裏指雕刻。
嚐貽餘核舟一:嚐,曾經。貽,贈送。
蓋大蘇泛赤壁雲:刻的是蘇軾遊赤壁。大蘇,蘇軾(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宋代眉山(現在四川省眉山縣)人,著名文學家。人們稱他和他的弟弟蘇轍為“大蘇”“小蘇”。泛,泛舟,坐著船在水上瀏覽。蘇軾曾遊赤壁,寫過《赤壁賦》《後赤壁賦》。赤壁,在現在湖北省黃岡縣城外。蓋......雲,表推測之意。泛,泛舟。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零數,還有一些。
高可二黍許:大約有二個黃米粒那樣高。可,大約。許,上下,左右。
中軒敞者為艙:敞,寬敞、明亮。
篛篷覆之:篛篷,名詞用動詞,用篛篷。用竹葉做成的船篷。
焉;語氣詞。這裏指陳述。
雕欄相望: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
石青糝之:意思是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石青,青綠色顏料。糝之,塗在刻的字上。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而多髯者,戴著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須的人。髯,兩腮的胡須。這裏泛指胡須。
佛印居右:佛印,人名,是個和尚,蘇軾的朋友。
魯直居左:魯直,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軾的朋友。
蘇、黃共閱一手卷: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其兩膝相比〈者〉:相比,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者,……的人,這裏指“……的樣子”。
佛印絕類彌勒:絕,極。類,像。彌勒,佛教菩薩之一。
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袒,裸露。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不屬,不相類似。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臥右膝,臥倒右膝。詘,同“屈”。彎曲。
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曆曆數也:念珠,念佛經的人手裏拿的串珠。曆曆,分明可數的樣子。
舟尾橫臥一楫:楫,船槳。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舟子,船夫。
居右者椎髻仰麵:椎髻,梳成椎形發髻。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船前的橫木。
其人視端容寂:視端容寂,眼睛正視茶壺,神色平靜。端,正、直。
其船背稍夷:背,脊背。這裏指船頂。夷,平,平坦。
天啟壬戌:天啟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啟,明熹宗年號。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遠的人刻的。虞山,現在江蘇省常熟縣西北,這裏用來代替常熟。過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鄉的名勝代替自己的籍貫。甫,通“父”,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後麵的美稱。
鉤畫了了:了了,清清楚楚。
其色墨:墨,黑。
篆章:篆字圖章。
其色丹:丹,紅、朱紅色。
為人五:為,刻有。
曾不盈寸:還不滿一寸。曾,尚、還。盈,滿。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同“揀”挑選。修狹,長而窄。
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神奇啊。矣哉,加重驚歎的語氣詞,相當於“了啊”。
船背稍夷:夷,平。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後赤壁賦》裏的文句。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赤壁賦》裏的文句,清涼的秋風緩緩地吹來,江麵上沒有泛起波紋。徐,緩緩地。興,起。
1.詞類活用
篛篷覆之(篛篷,名詞作狀語,用篛篷。)
居右者錐髻仰麵。(錐髻:名詞作形容詞,梳著錐形發髻)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名詞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長長的胡須。)
石青糝之(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詘: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右,名詞作狀語,在右邊)
2.倒裝句
嚐貽餘核舟一,原句應為:嚐貽餘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應為:又用一篆章。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原句應為:蓋簡修狹桃核為之。
倒裝句表強調。
3.省略句
則題名其上,省略於,原句應為:則題名於其上。
4.雙重否定句
罔不因勢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
罔,沒有;無。
罔不,無不;全都。
因,順著;就著。
象,模仿,這裏指雕刻。
5.定語後置句
其兩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詞“兩膝”的定語
文章理解
整體把握
本文所寫的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它構思精巧,形象逼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經過細致的觀察,準確地把握了這件雕刻品的各個細節,然後按一定的空間順序描寫了船的3個部分,分別為,船艙。船頭,船尾。《虞初新誌》
本文題目末字“記”,係指文體而言。“記”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紹完核舟之後,還有一段議論(見“有關資料”),課文刪去它的絕大部分,隻保留了最後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靈怪矣哉”。因此,現在看來,它跟我們常見的說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開頭是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說明所用的原材料體積很小,而表現的範圍極廣,可見他有多方麵的成就;“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說明他構思精巧之後,接著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這就明顯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圖,即以具體作品來證明作者對王叔遠技藝的評價是合乎實際的。
中間是分說: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名。可分兩層。
全文寫了作者對核舟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藝術家王叔遠技藝高超的讚歎以及對我國古代民間藝術的讚美之情。
題目解說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藝品,原材料是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記是本人的文體,這裏有描述的意味。
分段
第一層(第2至第4段)介紹舟的正麵,這是顯示雕刻家巧妙構思和精湛技藝的主要部分。又可分為三小層:
第一小層(第2段)先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舟的中間部分即船艙。其中,重點是介紹艙旁的小窗,它不僅可以開關,而且上麵細;“啟窗而觀”,還有“雕欄相望”,更顯出雕刻家構思的巧妙。
第二小層(第3段)介紹船頭部分,寫舟上遊覽者——蘇軾、黃魯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這一層對表現雕品的主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紹也最為詳細。除了細致地寫出人物的衣著、姿勢而外,還著意描述了蘇、黃二人泛舟時的心情。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們在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畫卷的美好意境裏,這是何等豁達、放曠的胸襟!至於佛印的“矯首昂視”,則又給人一種灑脫不群的感覺。這就自然成為蘇、黃二人神情的陪襯,使畫麵顯得不單調。
第三小層(第4段)介紹船尾部分,寫舟子的表情和動作。兩個舟子的神情也“不屬”:一個“若嘯呼狀”,很悠閑自在;一個“視端容寂”,是很專注的樣子。這樣來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舟中輕鬆、愉悅的氣氛,跟船頭的情景互紹了題名和篆章,以“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再次顯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藝。題名用黑色,篆章用紅色,對照鮮明,於此可見雕刻家的細心。
最後總括全文,通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量和刻字的總數,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用以強調材料體積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後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
第一段總述。“奇巧”概括出雕刻工藝的特點
第二段分述。雕刻者刻的字暗示了核舟的主題。
第三段分述。三人各具情態,栩栩如生
第四段分述。而舟子一個悠閑,一個專注
第五段總述。“靈巧”照應“奇巧”,核舟體積小,內容豐富讚歎核舟技藝巧奪天工(王叔遠的精湛技術,構思巧妙)。
涉及到的說明方法
【列數字】(通過具體數字,表現語言的準確性,更具說服力。)
①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許。
②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
【作比較】(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征的說明方法。)
①神情與蘇、黃不屬。
【打比方】(打比方是通過比喻的修辭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征的一種方法。)
①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
【舉例子】(通過列舉具體實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①嚐貽(yí)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通過“貽餘核舟一”的例子,來證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罔(wǎng)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的觀點)。
生動傳神的語言
本文語言平實、洗練,特別是摹寫舟中人物情狀,畫相結合的寫法,不隻貌似,而且傳神。例如:寫蘇東坡與黃右手執卷端,左手扶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令人不隻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段,又是極細膩的文筆。寫佛印是“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突出了這個出家人形象的特征,與讀書人蘇、黃神情不屬。
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藝的精妙,使讀者深為讚歎。
開頭,概述雕刻家王叔遠的精湛技藝,點出“核舟”所雕刻的內容。第一句就介紹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頭上能雕出各色各樣的景物,而且形神畢肖,第二句點明“核舟”所雕刻的內容是“大蘇泛赤壁”,為下文張本。
文題背景
本文題目末字“記”,係指文體而言。“記”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2、該工藝品藝術的精湛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答:(1)用料體積小(2)所刻事物繁多(3)刻物情態畢備
3、第三段文字為什麼先介紹蘇東坡,後介紹黃庭堅、佛印?
答:(1)主題是大蘇泛赤壁(2)窗上刻的是東坡的文句
(3)三人位置東坡居中
4、文中最後一段運用哪些的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答: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具體準確地說明核舟體積小、容量大的特點,突出雕刻者技藝的高超、構思的巧妙。
5、從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劃船的依據。(用自己的話表述)
答:(1)文中有“舟尾橫臥一楫”句;(2)兩個舟子的四隻手都無空劃船。
文學常識
1、《核舟記》選自清朝張潮編著的《虞初新誌》一書,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篇說明文。文中點明核舟主題的句子是“蓋大蘇泛赤壁雲”。2、課文中提到的“大蘇”即宋朝的文學家蘇軾。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後赤壁賦》中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是《赤壁賦》中的句子。“魯直”即他的好友、詩人黃庭堅。
練習
1.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B)
A.峨冠guànB.手卷juànC.不屬shǔD.矯jiāo首昂視
2.字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B)
A.(絕)類彌勒:很B.(曆曆)數也:清清楚楚
C.(如)有所語:比如D.勾畫(了了):線條簡單
3.下列字詞的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一項是(A)
A.詘右臂支船B.左臂掛念珠倚之
C.東坡右手執卷端D.絕類彌勒
4.與“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句式相同的一項是(B)
A.啟窗而現,雕欄相望焉。B.中軒敞者為艙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D.其人視端容寂
5.全文采用的結構方式是(A)。
A.總分總B.總分C.分總
6.課文總體是按(B)順序說明核舟的。
A.時間B.空間C.邏輯
7、閱讀下列文段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曆曆數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高(可)二黍許①大約②神情與蘇、黃不(屬)②類似
③(詘)右臂支船③同“屈”,彎曲④珠可(曆曆)數也④分明可數的樣子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蘇、黃共閱一手卷。①蘇軾和黃魯直一同觀賞一幅書畫卷子。
②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②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裏。
(3)第一段的第一句所用的說明方法是(A、C)
A.列數字B.打比方
C.作比較D.分類別
(4)“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一句點明了窗子具有_____靈活精致_____的特點,說明雕刻的精巧。
(5)窗上對聯為什麼要刻這十六個字,而不刻別的字?
這十六個字是前、後《赤壁賦》中的名句,與上段“大蘇泛赤壁”相照應,切題,而且可以啟發讀者聯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足以見他對核舟觀察的精細。
(6)第二段中作者以對人物姿態、神情的生動細膩的描述,具體說明雕刻人“___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__”的精湛技藝。(從原文第一段文字中找)
(7)第二段細致描寫魯直“如有所語話”,佛印“神情與蘇、黃不屬”,“珠可曆曆數也”是為了說明什麼?試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生動形象地說明雕刻技藝嫻熟高超(8)從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麵?
高超技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①用料體積小;②所刻東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畫細膩逼真,情態畢備,富有詩情畫意
(9)作者在說明船的正麵的時候,為什麼不是從船頭說到船艙,從船艙說到船尾,而是先說船艙,再說船頭和船尾呢?
因為中間船艙的位置和對聯的顏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對聯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題。先寫船艙,不僅可以增強濃厚的藝術情趣,而且也極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頭三人的情態的描述。
《湖心亭看雪》中,一些詞語的意思,通假字,古今意義、倒裝句、詞類活用、一
詞類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
3.擁毳衣爐火 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著爐火。
4.與餘舟一芥 芥:小草,這裏名詞活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小。
古今異義
1. 餘住西湖 餘:古義:我。(例:餘住西湖)今義:剩下。
2. 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白:古義:名詞,古代罰酒用的酒杯。(例如:餘強飲三大白而別)今義: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義:這。今義:判斷詞(與“非”相對)
一詞多義
是:1.是日更定:這
2.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詞,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音gèng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古時罰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見餘大喜:非常
2.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大
餘:1.餘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幹上下十餘裏間:多
通假字
挐:通“橈”,撐(船)、劃
譯文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麵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雲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隻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裏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後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so.gushiwen.org]
請整理出勸學全文的古今異義詞並解釋
荀子《勸學》中的古今異義詞及解釋:
1、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參
古義:檢驗。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加入。
3、假
古義:憑借,借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4、金
古義:金屬製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子,黃金。
5、爪牙
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凶。
6、用心
古義:因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7、繩
古義:墨線。例:木受繩則直
今義:繩子,繩索。
8、跪
古義:腿腳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義:跪下
9、疾
古義:疾勁,強,大,這裏指聲音宏大 。例:聲非加疾也
今義:疾病
10、致
古義:達到(而致千裏)
今義:贈送,給予
11、寄托
古義:這裏指藏身(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今義:大致指心靈、精神的某種依靠
中有哪些一字多意詞和古今異義詞要求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180個實詞虛詞詳解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麼(安求其能千裏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嶽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準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嶽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勳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讚(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裏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嚐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 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麼(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裏)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貴/苟慕義強仁) 2、苟且(故不為苟得/苟全性命於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苟無饑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 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41. 故:1、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兩狼之並驅如故) 2、特意(桓侯穀使人問之/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3、原因,緣故(公問其故) 4、所以,因此(故餘雖愚)
42. 顧:1、回頭看(顧野有麥場《狼》元方入門而不顧《世說新語》) 2、難道(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3、看望,拜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43.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2、景色,景象(此則嶽陽樓之大觀)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3、男子成人禮(既加冠)
45. 光:1、發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2、光線(仿佛若有光)
46.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回家(太守歸而遊人從)
47. 過:1、經過(過秦漢之故都《上樞密韓太尉書》) 2、到(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3、犯過失(人恒過) 4、超過,勝過(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鳥相鳴) 2、喜歡(好為梁父吟/好讀書,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夠(好收吾骨瘴江邊)
49. 號:háo 1、大叫,呼嘯.(陰風怒號《嶽陽樓記》) 2、hào,別號.(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3、hào,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4、hào,號召.(號令召三老……)
50. 還:1、回家(還以與妻《樂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轉、掉轉(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51. 患:1、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且人患誌之不立) 2、憂患(無凍餒之患) 3、當作禍害、認為……是禍害(為鄉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聰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54. 極:1、盡頭、窮盡(此樂何極) 2、盡、到(南極瀟湘) 3、窮盡,動詞(嚐極東方)4、非常、最(初極狹)
55. 寂:1、平靜(視端容寂) 2、寂靜(寂寥無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處(萬鍾於我何加焉)3、虛誇,以少報多(弗敢加也)
57. 間:1、夾雜(中間如拉崩倒之聲) 2、一會兒(立有間) 3、 參與(又何間焉)4、中間(傅說舉於版築之間)5、期間(奉命於危難之間)6、量詞(宮闕萬間都做了土)7、間隔,隔開(遂與外人間隔)8、暗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58. 見:1、同“現”(路轉溪頭忽見) 2、引見(胡不見我於王) 3、召見,接見(於是見公輸盤/曹劌請見) 4、拜見(子墨子見王/乃入見) 5、知道(見往事耳) 6、看見(貴人過而見之)
59. 將:1、將領,名詞(則命一上將)2、率領(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 3、將要(公將戰) 4、攙扶(出郭相扶將) 5、無實義(宮使驅將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樂器(鳴角振鈴) 2、吹號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於人) 2、依*(願借子殺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斬)
62. 盡:1、沒有了(擔中肉盡/林盡水源) 2、全部取得(利盡南海) 3、盡量,盡可能(進盡忠言)
63. 就:1、接近、趨向(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頹然就醉)2、完成,達到 3、即使
64. 居:1、過了(居十曰) 2、停留(不可久居)
65. 舉:1、傳揚(死即舉大名耳) 2、發動(舉大計亦死) 3、被舉用(管夷吾舉於市)4、參加(董生舉進士) 5、全(舉國歡慶/舉世無雙)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態)
67.決:1、判斷(孔子不能決也)2、 分別(意難決舍) 3、斷然(故決然舍去)
68. 絕:1、隔絕 2、極點(以為妙絕《口技》) 3、停止,消失(群響畢絕《口技》)4、極高的,陡峭的
69. 開:1、散開(曰出而林霏開) 2、放晴(連月不開) 3、打開(旁開小窗)
70. 可:1、大約(高可二黍許/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珠可曆曆數也)
71. 苦:1、苦於(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誌) 3、愁(何苦而不平)
72. 樂:1、以……為樂(太守之樂其樂) 2、使……快樂(鍾鼓樂之) 3、樂趣(而不知人之樂) 4、歡樂、快樂(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73. 類:1、類似(絕類彌勒) 2、同類(不與培塿為類/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74. 利:1、有利的(天時不如地利) 2、銳利(兵革非不堅利/懷抱利器) 3、認為……有利可圖(父利其然) 4、物資(利盡南海)
75. 隸:1、屬於(世隸耕) 2、跟著(隸而從者)
76. 良:1、真,實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實)
77. 臨:1、麵對、對著、當著(執策而臨之/把酒臨風) 2、來到,在(臨溪而漁/臨池學書) 3、*近(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4、將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78. 鱗:1、像魚鱗一樣(鱗浪層層)2、魚(呷浪之鱗)
79. 令:1、命令.(乃令符離人葛嬰……《陳涉世家》) 2、讓,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縣令.(陳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無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為妙絕)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2、 說出(不能名其一處《口技》) 3、名字(自名為羅敷《陌上桑》)
82. 謀:1、商量(陳勝吳廣乃謀曰/聚室而謀) 2、謀劃、籌劃(抑亦人謀/肉食者謀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記》) 2、奇怪,罕見.(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峽江寺飛泉亭記》) 3、jī.零數.(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84. 騎:1、jì,騎兵(騎千餘)2、馬(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麵者)
85. 前:1、前麵(其一犬坐於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強:1、強悍(凶強俠氣)2、有餘(賞賜百千強)3、勉強(不可強以仕)4、力行(慕義強仁)5、強盛,強大(以弱為強者)6、通“僵”,僵硬(項為之強)
87. 且:1、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淒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89. 情:1、實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於是與亮情好曰密)
90. 請:1、請允許,敬辭(請獻十金) 2、請求(曹劌請見) 3、請教(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91. 窮:1、窮盡,動詞(窮山之高而止/窮回溪/欲窮其林) 2、盡頭,名詞(而不知其所窮) 3、窮盡,形容詞(樂亦無窮) 4、深(窮冬烈風)5、貧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彎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開,離去(一狼徑去) 2、距離(我以曰始出時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闕:1、宮殿(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斷(略無闕處)
95. 容:1、許、讓(雖席地不容閑)2、神色(視端容寂)3、容貌(花態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喂奶(婦撫兒乳《口技》) 2、奶頭(兒含乳啼《口技》)
97. 善:1、專長,名詞(豈愛人之善) 2、好(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3、擅長,動詞(羅敷善蠶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後人尚之如此) 2、還(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會兒(少時)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飲少輒醉) 4、shào,年輕(陳涉少時)
覺今是而昨非,昨和非的古今異義詞
昨zuó
1、形聲。從日,乍聲。本義:隔夜,上一天
2、同本義
昨,壘日也。--《說文》。按,絫日,從日,乍聲。
昨,隔日也。--《蒼頡篇》
夏日複昨。--《爾雅》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莊子·外物》
3、又如:昨伲(昨日);昨而子(今天的前一天);昨日子(昨天);昨幾(昨天);昨夜(昨天夜裏);昨宵(昨夜);昨暝(昨晚)
4、泛指往日;過去[past]
覺今是而昨非。--晉·陶潛《歸去來兮辭》
昨夜見軍帖。--《樂府詩集·木蘭詩》
昨下第。--唐·李朝威《柳毅傳》
今歸袁環中(袁可立子)使君,昨在其署中出此相示。-- 明 王鑒《仿巨然真跡圖》
昨間海令為母壽。--《明史》
5、又如:昨年(去年);昨先(先前);昨前(從前);昨非(往日的不是);昨軌(往昔的軌跡);昨者(昔日)
非fei
①不;不是:非賣品|答非所問|非筆墨所能形容
②.不對;錯誤,跟"是" 相對:
③不以為然;反對;責備:非難|口是心非|無可厚非。
④不合於(某種規定):非法|非禮|死於非命。
⑤表示否定,跟" 不 " 呼應,表示必須:非去不可|你非答應不可。
⑥非洲的簡稱:北非|亞非國家。
【非常】 fēicháng
①異乎尋常的、異常的;特殊的:非常時期。
②十分;極:非常多|非常好。
【非但】fēidàn不但。
【非凡】 #fēifán 超過一般;不尋常。
【非同小可】 fēi tóng xiǎo kě不同於尋常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況嚴重,不能小看。
有什麼著名詩詞 不管古今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詩詞
《江南春》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殘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醜奴兒》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新涼好個秋。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無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滿江紅》
嶽飛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餘下全文>>
古今經典詩詞
蘇軾 《念奴嬌 赤壁懷古》baike.baidu.com/view/46361.htm
《水龍吟》baike.baidu.com/view/167353.htm
《洞仙歌·冰肌玉骨》baike.baidu.com/view/865349.htm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baike.baidu.com/view/864969.htm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baike.baidu.com/view/865347.htm
《滿供紅·江漢西來》baike.baidu.com/view/864919.htm
《少年遊·去年相送》baike.baidu.com/view/864980.htm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baike.baidu.com/...synstd
《春宵》...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古今意思不同的詞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