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古詩中含月意象的完整兩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靜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張九齡《望月懷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杜甫《月夜憶舍弟》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李白《靜夜思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 蘇麟《斷句》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李商隱《錦瑟》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 ——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
求與詩歌月意象有關的內容,月意象在詩歌中有幾層含
一、 月的邊塞意象。
“邊塞”、“明月”“關”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性質的製約,形成一種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因而邊塞詩的創作往往離不開“明月”與“關”的塑造。 月作為一種語言形象,把環境點綴成了蒼茫悲壯的邊塞風情,也把邊塞這個特征性地理上的物理空間轉化成了藝術上的心理空間。 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戍守邊疆的征夫、苦待閨中的思婦,月是他們的一種寄托和幻念,千裏相共,願隨孤月,流照親人。詩人們利用這種情結自由地創造了月和邊塞的相行相隨相撫相慰的空間美。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二、 月的時間意象。
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時間中展開,因而月光還是生命的,是時間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傷感生命的流逝歲月的流逝。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三、 月的愁緒意象。
在古詩詞中,月還是情緒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等事物異質同構。因而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係了。盡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的詩句,南北朝時謝靈運也有了“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等哀愁的詩句,但是以月狀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戰。 除了人們熟知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以外,唐詩中還有“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的淒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蘊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潸潸淚下??在唐代詩人中,月作為愁緒的意象,構思巧妙。想象豐富,筆法空靈,抒情婉轉,意趣含蘊,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和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
四、月的情愛意象。月是情緒的,“月上柳梢”的纏繞,“曉風殘月”的悲涼,“月照高樓”的孤寂,情到深處,月便自然與情愛相連了。盡管“人生無物比多情”、“無物似情濃”,但是,月仍然是一種表達情與愛的最佳寄寓和祝願:謝莊“隔千裏兮共明月”(《月賦》);孟郊“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別怨》),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五、月的象征意象。
1、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戀情。
2、以明月象征對故鄉、親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潔品質。
4、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啟迪。
【高分跪求】古詩詞中月的意象 最佳答案加分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詩點明了作者思鄉卻又無法歸去的對家鄉的想念的悲涼之情..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寫得非常的閑散,讓人可以體會到李白在月影裏飲酒賞月的爽朗笑聲和愉快的心情。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這首詩是蘇軾在十五時大醉,想念弟弟時發出的感歎。
能想起來的大約就這些..
月的幾種意象?
詩宋詞中的“月”的意象研究調查報告
選題意義:通過本次的調查,既可以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世界,同時可以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
月作為一種意蘊而想象的視覺、感覺的自然景物,能夠為意象的塑造豐富深化某種特定的意念,從而闡釋、實現“言外之意”的深層內涵。也正因為月具有這鮮明豐富的語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國曆史文化和文學藝術中的地位十分顯赫。
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時間飛逝,是美的煙波,是人生悲歡離合的演繹,是情愛的寄寓和沐浴。月在唐朝中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高峰,據學者統計。李白作詩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說,李白每寫三首詩,筆觸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愛月,李白之死,就是為捉水中之月而死。李白、杜甫、王昌齡、李商隱、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風飲月,月下窗前,精心細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懷之,或思之,或憶之,沐一身月輝,納一空月光,旨趣益遠,抒胸中濁氣、釋天地愁緒,法自然天趣,得萬物之靈。由此,月與詩人構成了千載佳話,萬世景觀,同時也造就了唐詩的蓋世名聲,在唐代,詩的顯赫地位實在離不開月的激揚、推動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詩。唐詩的題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濾洗和浸潤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別》、《關山月》、《望月懷遠》、《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問月》、《月下獨酌》、《月夜》、《月夜憶舍弟》、《江樓月》、《霜月》、《靜夜思》、《江樓感舊》、《楓橋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難以盡數,可以說,是月給了唐詩以豐富意蘊,給詩人以美妙的靈感,創造了唐詩的藝術題材和藝術生命,給唐詩提供了博大闊遠的藝術空間和宇宙意識。
其次,從詩的內容上說,月成為唐詩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月在唐詩意境的追求曆程中,實現了“言外之意”的深層內涵。月在唐詩意境的構造上廣泛而多樣。唐詩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月的邊塞意象。丹納說,“自然界供給的比人工創造的更美”(《藝術哲學》)。月在文學作品中構成的富有美感的獨特環境,是人工做創造的環境所無法比擬的。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戍守邊疆的征夫、苦待閨中的思婦,月是他們的一種寄托和幻念,千裏相共,願隨孤月,流照親人。“邊塞”、“明月”“關”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性質的製約,形成一種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因而邊塞詩的創作往往離不開“明月”與“關”的塑造。《樂府詩集·橫吹曲辭》裏就有《關山月》、《樂府古題要解》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征人思家、思婦懷遠,月作為一種寄托是詩人慣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詩人就有“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和“關山萬裏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的思愁綿綿,唐詩也不甘落後。唐詩中有“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的啜泣訴說,有“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杜甫《後出塞五首·其二》)的慘淒寂寥,有“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沈全期《雜詩三首·其三》)的綿藐深沉,有“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悲涼淒婉。同時,唐詩人又發展了邊塞詩,特別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賦予邊塞詩更博大闊遠、渾融、豐腴、完滿的意境,給人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的雄渾蒼茫,有高適“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塞上聽吹笛》)的開朗壯闊,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關山月》)的浩渺閑雅、有王昌齡“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從軍行七首》)的雄心憂患。月作為一種語言形象,把環境點綴成了蒼茫悲壯的邊塞風情,也把邊塞這個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間轉化成了藝術上的心理空間。
二、月的時間意象。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時間中展開,因而月光還是生命的,是時間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傷感生命的流逝歲月的流逝。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裏,往事如夢,隻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愴的追憶。他曲折命運的悲劇,盡情地展現在“春花秋月”的時間之流中。無論是南朝士人曠達,還是東晉名宿的風流,可是在曆史舞台上都不過匆匆過客而已。詩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現實。豐富的想象,把時隔數百載的人事勾連起來,使曆史與現實,今人與古人,眼前的景物與心中的情事,在時空上渾然一體。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過生命意識又與時間意識相連結。李白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醉意中探索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生命哲理,從而發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張若虛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發問中引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的感傷。江月無情,流水無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無可奈何中,詩人們隻好浩然長歎。封建專製的社會在本質上是壓製禁錮人才的,自己的壯誌豪情聰明才幹也無可奈何地消融在曆史的月光流逝中:“隻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宮裏人”(李白《蘇台覽古》),他們的生命與逸誌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沒被虛拋浪擲了。“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舊時月”引起了詩人對曆史的浩歎和追思,在這裏,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亙遠,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識。
三、月的愁緒意象。在唐詩中,月還是情緒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等事物異質同構。梁啟超論及詩詞意境時說,“同一月夜也,瓊筵羽觴,清歌妙舞,繡簾半開,素手相攜,則有餘樂;勞人思婦,對景獨坐,促織鳴壁,楓葉繞船,則有餘悲。”因而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係了。盡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的詩句,南北朝時謝靈運也有了“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等哀愁的詩句,但是以月狀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戰。除了人們熟知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以外,唐詩中還有“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的淒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蘊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潸潸淚下;錢起“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的鬱懷難耐……在唐代詩人中,月作為愁緒的意象,構思巧妙。想象豐富,筆法空靈,抒情婉轉,意趣含蘊,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和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
四、月的情愛意象。月是情緒的,“月上柳梢”的纏繞,“曉風殘月”的悲涼,“月照高樓”的孤寂,情到深處,月便自然與情愛相連了。盡管“人生無物比多情”、“無物似情濃”,但是,月仍然是一種表達情與愛的最佳寄寓和祝願:謝莊“隔千裏兮共明月”(《月賦》);孟郊“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別怨》),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深摯的情與愛,化為“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淒美祝願。月是愛的禪意、愛的見證。無論是狂羈灑脫的李太白,情意綿綿的李義山,還是憂患鬱抑的少陵野老,都拒絕不了月光的見證,在月光的溫撫下,還原出人的本真。一時騷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詩聖的千慮,都一一呈示在纖塵不染的月光下……傾聽愛情的下落和心音。在愛情的情感世界裏,唐人的情懷、渴念,甚為壯闊、更為空靈,情愛也甚是摯熱、濃烈。“待月西廂下”的癡心迫切,“落月滿屋梁”的空虛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的癡戀情深。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還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間。分別之後,“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縈繞著愛的惆悵和迷惘。“階下清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隱《端居》);月明之夜,風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時,該又憑添幾重愁苦!於是淒迷廣浩的月下便成下無盡的相思之時空:“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緒,李商隱就是一千次一萬次,也道不完,“欲說還休”。當然,時間的月水也許會消磨和衝淡愛情 “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趙暇《江樓感舊》)。那個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裏再可尋回?即若喚回,恐也不是彼時情懷了。好夢已去,往事如煙,空留絲絲縷縷的舊蹤嫋嫋飄開在愛情失落的天際。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裏,隻餘下“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白居易《長恨歌》)的蒼涼蕭瑟的景觀。愛情在淒迷的月色、催人腸斷的鈴聲的烘托下,更為淒婉欲絕。“伊人何在,煙水茫茫”,“情以何堪”,隻好徒作“長恨綿綿無絕期”的黯然神傷。此時此刻,月光溫撫下的天際中,所飄蕩的隻是悲愴千古的愛情挽歌了!
關於有月亮意象的詩
以下都是有月亮意象的近體詩:
1
《月夜》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2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3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4
《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5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
《旅宿》【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係釣魚船。
7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8
《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9
《漫興》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隻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0
《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1
《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12
《明月夜留別》【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13
《江樓有感》【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14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5
《春夜》【宋】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16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17
《南園十三首 其一》【唐】李賀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月亮在古詩中的意象有哪些
月亮的意象分析
1、 月亮的基本象征意義之一:月亮是母親與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係社會的靜溫與和諧,她反映著女性世界的
失意與憂傷。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的傳說,給月亮是月亮成為一個女
性化的象征意象。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日為陽,月為陰;男性為陽,
女性為陰。它指向一個曾經存在,但隨著曆史的發展而後來被父係氏
族社會放逐的母係社會。相對於當時那戰亂頻繁,禮教森嚴的社會,
月亮所代表的母係社會理想。
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義之二;月亮時晦時明,時圓時缺,周而複始,它
既是運動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於是它總是引導人們對生生不已的
哲學精神的禮讚,也啟示人們對宇宙永恒的思考,激發人們宏大 的天問
意識和人生喟歎。
3、 映照在中國人心靈世界裏有兩種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種是神話觀念中的月亮,
神話的月亮是詩化的月亮,它談泊靜溫空寂通脫給中國的古典藝術以深刻的象征
啟示;一種是科學本體的月亮它盈虧變化,時晦時明,啟迪著中國的科學
與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廣泛的衍生意:
(1)思鄉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著古代文人尋找母親世界、尋找精神
家園、恢複世界的和諧統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詩詞裏常常表現出望月思
鄉的主題,舊夢重溫的情思,月亮是昭然於天際凝然不動的鄉愁,詩人懷念
家園、父母的情思,常寄托於明月的傳遞。當孤臣浪子雲遊天涯之際總是把
明月與故鄉聯係在一起,明月成為啟動鄉愁、寄托相思、返歸家園的神秘象
征物。這不正標誌著在人們意識的深層,月亮總是母親社會溫馨與和諧的象
征,因而每當入人們浪跡天涯心靈孤寂之時,月亮便成為家園的寄托精神的
寄托了;月亮牽係著相思的心靈,縮短著時空的距離,這樣又引發了旦古一
月兩地相思和思鄉的主題。
(2)月亮反映著古代詩人騷客孤獨與寂寞的心態,反映著失意者尋求慰藉與解脫
的心理。
(3)月亮的永恒和盈虛的循環變化,讓人想到時間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兩麵之間
的辯證發展。月亮作為一種象征形式,它喚起了人們蒼茫持渺的宇宙意識和曆史
意識,喚起了具有廣大空間的人生喟歎,觸動著悠遠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
亮意象的出現總伴隨著闊大蒼涼的宇宙空間、浩渺悲壯的天問意識相雄渾高古的審
美境界。
(4)月亮作為一種永恒與自然的象征它又成為士大夫逃避紛紜的現實苦難、超群拔
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現實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後,月亮就成
為一種飄逸的風範。
古詩詞中“月”的意象可以有哪些含義
月亮這一意象在詩人們的心中有著多種不同的意蘊:幽美、自由、純潔、美好、永恒、淒涼、悲慘、悲歡離合等等,無不表達。月亮的不同意蘊,形成不同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人們的不同情懷。
一、以月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自在、曠達的情懷
在恬淡閑適、樂觀曠達的人的眼裏,月亮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閑自在的代名詞。
在不少古詩詞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來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自在、超脫曠達的情懷。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一幅多麼幽雅、明淨而又充滿情趣的畫麵啊!在這裏,一切都顯得自在安然、新鮮活潑,洋溢著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隱逸山水間的飄逸情懷。
又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在這首詩中,月亮以動態的形式出現,一個“驚”字打破了寧靜,喚醒了一個息息相通的世界。在這夜靜春山空中,一輪明月的出現,更加渲染了清幽與雅致!
其它詠月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自在、曠達的情懷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蘇軾《和子由中秋見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前赤壁賦》)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發思鄉懷人之感
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者的眼裏,月亮這一意象或是寄托戀人間的苦苦相思,或是蘊含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在眾多的詠月古詩詞中,這一類是最多的。
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自然勾起人們的想象和聯想。寧靜的月夜裏,沐浴著清幽柔和的月光,人們很容易陷入沉思,展開遐想,產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離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
李白《靜夜思》中的鄉情,就是這樣生發出來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詩人“舉頭望明月”時,一縷鄉思便從心頭油然升起了。這樣一個鄉思引動的過程,不但人們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親自體驗過,這就突破了詩人與讀者之間因生活經驗不同可能產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詩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詩作中,有大量都是詠月的詩歌,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隻到夜郎西”(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幃望月空長歎”(李白《長相思》);“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發思鄉懷人之感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杜甫《月夜》);“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仲淹的《蘇幕遮》);“江南月,如鏡複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麵,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歐陽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隻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呂本中《采桑子》);“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南宋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真是舉不勝舉。
三、以月渲染淒清的氣氛,烘托孤苦的情懷
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傷和流離之苦。
1、在不少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也常常是詩人觸景傷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表現上看,是寫詩人在花下與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歡的美好情景。實則是詩人用這美好的情景來反襯出自己內心的孤寂與悲苦。而這一切,皆因月起。若無此月,詩人恐怕也不會有此感傷。
又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牆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天地一沙鷗。”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一句寫出了一幅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的雄渾情景與浩瀚氣勢。通讀全詩,我們會很容易發現本詩是寫詩人垂暮之年漂泊的淒苦景況。而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詩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淒涼心情,以樂景抒哀情。
2、在不少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是詩人哀思的借托,是詩人心境的寫照。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此詩前兩句寫出了一幅殘陽暮日的悲壯情景;後兩句則寫出了一幅明星彎月的淒清景象。這兩幅景象雖美,但一個“可憐”揭示了詩人真實的情感。暮時風景固然壯闊,然已近黃昏;夜時情境縱然美麗,獨無人欣賞。以美景寫哀景,哀意之深實在難以言喻。月在此,早已不可與詩相分離了。
3、在不少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的出現,常常將詩人的內心悲苦上升到一個極高境界。
如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三)》:“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詩人用“環佩空歸月夜魂”這一句寫出了一幅極度悲涼的情景,令人讀到此句便感傷萬千,月在此,功不可沒。
又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詩中所描繪的意象全是詩人在船艙裏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所有這些都觸發著詩人遠遊的孤獨、思鄉的愁緒,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靜,西天的上弦月漸漸落下去了,天色變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詩人越發感到淒涼難耐。
其它詠月渲染淒清的氣氛,烘托孤苦的情懷的詩詞不還有很多:如“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俱杯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月兆)樓餞別校書叔雲》);“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白居易《琵琶行》);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等。
四、以月蘊涵時空的永恒
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常常引發詩人們的哲理思考:明月亙古如斯,跨越時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麼的短暫和渺小。在他們的詩歌中,月亮這一意象成了亙古不變的象征和世事變遷的永恒見證。
李白《把酒問月》中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亙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麼的短暫,這幾句詩句將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麵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讀來意味深長,蕩氣回腸。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本詩開篇便用“秦時明月漢時關”勾勒出一幅極為壯闊的月夜之景,縱橫曆史,時空交錯,物是而人非。本詩表麵上看寫月夜的美景與對李廣老將軍的推崇之情,實際上,詩人以李廣自喻,抒發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廣一樣的豐功偉業,但卻因為小人的陷害而無所作為的無奈與悲涼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時空的見證人。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無究已,詩人從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種欣慰。
蘇軾《前赤壁賦》中有:“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千百年來,詩人們對明月、新月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詠她!情由景生,景由情變。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麵對亙古的月亮,不同的詩人,不同的環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來,繪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詩詞。
五、曆代文人墨客鍾情於月的文化探源
1、從文化淵源上看,月文化源遠流長。在遠古時代,民間就流傳著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中國民間有賞月的傳統習俗,賞月賦詩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遊活動之一。據有關專家考證,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至唐代已出現登台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等活動。至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節日裏有祭月、拜丹、賞月、吃月餅之俗。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裏,嬉我連坐至曉”。
2、從月亮的亮度和質感上看,月光雖明亮,但與太陽的光輝相比,她仍然顯得有些清幽,不像太陽那樣讓人感到溫暖,有時甚至讓人感覺有些淒清、悲涼。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的《鳥鳴澗》),一輪明月的出現,更加渲染了春山的清幽與雅致,烘托出清幽寧靜的意境。又如:“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環佩空歸月夜魂”這是何等的淒慘悲涼,讀到此句便讓人感傷萬千,月在此,功不可沒。
3、從月亮的特征來看,盡管人們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都是和這一特性有關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看著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望著同一輪明月。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於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這與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裏兮共明月”如出一轍,自然渾成,意境雄渾壯闊;再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人借這輪同照兩地的明月,來傳達自己對朋友的一片真心,通過詩人的藝術想象,無知的月亮,就這樣成為了李白與王昌齡心靈之間的紐帶。
4、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自然勾起人們的想象和聯想。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又如“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隻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等得團圓是幾時?”(呂本中《采桑子》);“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南宋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等。彎彎的月牙兒的殘缺形象與夫妻別離、飄散的孤苦形象交互輝映,催人淚下。
以月亮為意象寫愁的詩句,要30句,要快!
在古詩中,一些字眼是含著固定的意象的,“月”便是如此。“月”作為一種意蘊而想象的視覺、感覺的自然景物,能夠為意象的塑造豐富深化某種特定的意念,從而闡釋、實現“言外之意”的深層內涵。 被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裏麵的“秋月”描寫不同凡響。 詩歌中共有五次寫到“月”。開篇詩歌就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句來渲染餞別的悲慘。在楓葉飄飛、荻花凋零、涼風瑟瑟的深秋時節,作者和朋友飲酒作別。月色朦朧,醉意朦朧,一輪昏黃的月亮浸泡在江水裏,仿佛是淚眼,又像月會隨水流去。這裏的月,起到渲染烘托詩人感情的作用,而且還為下文寫“忽聞水上琵琶聲”的驚喜埋下伏筆。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使白居易和他的朋友們陶醉。一曲琵琶聲息之後,人們沉浸在美妙的樂曲聲裏,聲已息而意未盡,甚至連水麵都無波痕,皎潔的秋月烘托了四周的寂靜,表達了聽眾如癡如醉的情感。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秋月春風”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濃縮了琵琶女賣唱人生。感慨幸福人生的短暫,寫人的老去、失寵,襯托寂寞與孤獨。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寫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後的生活場景,用月來襯托人的孤獨、淒苦。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作者聽了琵琶女的苦訴之後,因同病相憐而自敘身世。這兩句詩實際是白居易悲慘孤獨苦悶生活的真實寫照。由於白居易屢受排擠,被貶官異地,人生旅途上無絲毫快樂可言,再加上憂國憂民,心情自然沉重,怎麼還有閑情雅意來沐浴春光,觀賞明月呢?美好的場景,孤獨的場麵,反襯人的寂寞。 古詩中的“月”含著以下幾方麵的特征。 一、抒發思鄉懷遠之情。人們以月圓比喻人的團圓,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二、表現美好的、純潔無暇的感情。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瀲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裏的“月”代表的是愛心的傳遞。比如李白的《玉階怨》把月亮引申為晶瑩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純潔對應人心靈的純潔。“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把月亮作為最美好、最純潔的象征。 三、對人生短暫的悲傷,抒發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等事物異質同構。在古詩中,月是有情緒的,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係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謝靈運的“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的詩句表現了哀愁的心緒。唐詩中有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淒清孤苦,還有孟浩然“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的淒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蘊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潸潸淚下,錢起“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的鬱懷難耐……月作為愁緒的意象,構思巧妙,筆法空靈,意趣含蘊,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和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 四、展示廣闊情懷。古人借月狀景,抒寫遼闊,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詠月的佳句,充滿了詩情畫意,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婦孺能誦。唐人的邊塞詩,創造了一種博大闊遠、渾融、豐腴、完滿的意境,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的雄渾蒼茫,高適“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的開朗壯闊,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浩渺閑雅,王昌齡“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的雄心憂患,都給人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 月作為一種語言形象,把環境點綴成了蒼茫悲壯的邊塞風情,也把邊塞這個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間轉化成了藝術上的心理空間。明月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表現空間之美。 古人何以對“月”情有獨鍾。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樣的,因此認為月可以超越空間,正所謂“天涯共此時”。所以無論是浪漫主義的、還是現實主義的詩人,無論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詩還是詞,都喜歡借月托情。麵對同一輪明月,抒發的感情卻各不相同:有感歎世事多艱、光陰易逝的;有排解懷才不遇、慨歎宦海沉浮的;更有表達對理想的追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參考資料: [www.ht88.com]
月亮這一意象為什麼會在古詩詞中大量出現
1,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她的意蘊十分豐富.詩人將月融於的內心思想情感之中,並使月與內心的思想情感互為輝映,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並將詩的文學品位、思想內涵與藝術造詣提升到一個極高的水平.由於作者心境不同,月亮這一意象表現出的意蘊也往往不盡相同,體現出其意蘊的豐富性.月亮這一意象在詩人們的心中有著多種不同的意蘊:幽美、自由、純潔、美好、永恒、淒涼、悲慘、悲歡離合等等,無不表達.月亮的不同意蘊,形成不同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人們的不同情懷,所以月亮這一意象.在古詩詞中大量出現
2 或描繪其綽約嫵媚的姿影,或抒發相思和離別之情,或感傷身世和流離之苦,或傾訴曠達瀟灑之胸襟,或寄托濟世報國之壯誌,或是借以抒發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思考.
以月亮為意象寫愁的詩句,要30句,要快!
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屈原《楚辭·天問》)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麼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那好處是什麼,而撫育一個兔兒在懷裏?)
3●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對月》)
4●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5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夢天》)
6●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問,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係?嫦娥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裏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如鉤?(辛棄疾《木蘭花慢》)
7其始榮也,皦若夜光尋 扶桑 ;其揚暉也,晃若九陽出 暘穀 。”
8 晉 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築圓邱以視朝日,飾瑤階以揖夜光。”
9 唐 張喬 《再題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詩:“石窗清吹入,河漢夜光流。”
10 唐 寒山 《詩》之二八一:“白雲朝影靜,明月夜光浮。”
11萬裏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和風襟靜,高當淚滿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①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 ②上弦:上弦月,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頻頻。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1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14、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1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1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1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1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1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
2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2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22、鬆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2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24、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2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2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
2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2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2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3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3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3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3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3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劉方平 3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3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寫出古詩中含月意象的完整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