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箸一杯什麼意思i
箸是筷子的意思。就是泛指吃的喝的。筷子的原名是箸,箸與住諧音,因行船的人忌諱,反其意曰筷。此後,人們隻知道筷子,反而不知道何為箸了。
第第也夾了一箸裏麵的一箸是什麼意思
箸 在現代文中的意義是 筷子 一箸就是一筷子。
滿意望采納
弟弟也夾了一箸。中“箸”的意思
是筷子的意思
一著是什麼意思
一著
一筷子可以夾起的食物。少許。
《儒林外史》二回:“吃完了茶,和尚又下了一箸牛肉麵吃了,各自散訖。”
一人一盞一箸下句
原來世界並非平時我們所想的那麼糟糕,
那麼一無事處。就像夜晚的星空,無論多麼黑暗,
總會有璀璨的“明珠”鑲嵌!
一箸的進義詞語是什麼?
箸是筷子的意思.就是泛指吃的喝的.筷子的原名是箸,箸與住諧音,因行船的人忌諱,反其意曰筷.
一箸 一餐;一頓。
唐徐夤《嘉運》詩:“晨炊一箸紅銀粒,憶著長安索米秋。”《型世言》第九回:“(莊江)留了一箸飯,道:‘請回寓,下官還有薄程。’”
一箸鱸魚千古美打三個數字,是那三個
路雞兒
一箸麵有多重
一箸就是一筷子,一般指少許,沒有準確量值;有時也指一餐、一頓,要看語境表達。
細蓉的簡介
“細蓉”是地道的廣州小吃名稱,其實就是小碗的雲吞麵!早在幾十年前,香港人就為餛飩麵起了一個現在看來充滿懷舊色彩的“妹仔”名字—細蓉。用大地魚,蝦幹,花生等食材熬上幾小時的上湯,一箸爽口彈牙的竹升麵,最後加上內藏麵中的四隻肉汁鮮嫩的大肉餛飩,便是地道的“細蓉”。這碗最早的中式快餐在今天遍布街巷路邊的小食店隨處可覓,但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細蓉”是香港闊少閑時品味的小點,非普通百姓可以隨便消費得起的。
港媒資料顯示,“池記雲吞”是港式雲吞的老字號,其實來源於一家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廣州西關三聖社橋頭設檔的雲吞麵擔池記。該麵擔檔主亞池賣的雲吞麵選用彈牙全蛋銀絲細麵,雲吞餡必用鮮豬後腿肉和鮮蝦仁,而雲吞皮則其薄如紙,上湯則以大地魚、蝦子熬製。
而在上個世紀60年代,廣州街頭小販挑賣的雲吞麵按大小不同叫“大用”和“細用”。由於雲吞在煮熟時仿若一朵盛放的芙蓉花,因此有了“細蓉”之稱,隻是該叫法現在還盛行於香港,但在廣州卻幾乎消失了。
雙流漿箱工藝是什麼意思,它的特點是什麼?
十七、韓包子 韓包子由韓映鬥創製於1914年,是當時成都“玉隆園”的當家品種。當時該店的“南蝦包子”用料考究、製作精細、皮薄鬆泡、餡心飽滿、入口化渣,被稱之為“成都小吃之上品”。後來其子韓文華承繼父業,將該店更名為“韓包子”。近九十年來韓包子始終保持了自己的風格和質量。1990年12月被成都市人民命名為“成都名小吃”。 十八、麻婆豆腐 原料:豆腐10兩(約400克),牛肉末、青蒜苗段各適量。豆豉、豆瓣、辣椒粉、花椒粉、鹽、醬油各適量。 製法:用嫩豆腐、牛肉末燒製而成。成菜色澤紅亮,豆腐嫩白,麻、辣、鮮、燙、嫩、捆(指形整)、酥(指牛肉末)的特色。選石膏豆腐切四方丁放碗中,用開水泡去澀味。燒熱炒鍋下菜油,燒至六成熱,將剁細的牛肉末炒散,至色呈黃,加鹽、豆豉、辣椒粉、郫縣豆瓣再炒,加鮮肉湯,下豆腐,用中火燒至豆腐入味。再下青蒜苗節、醬油,略燒片刻即勾芡收汁,視汁濃亮油時盛碗內,撒花椒末即成。 十九、擔擔麵 擔擔麵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麵粉擀製成麵條,煮熟,舀上炒製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麵條細薄,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 製作原料:圓細麵條500克,辣椒油、醬油、蔥各50克,芝麻醬35克,味精2.5克,川東菜100克,化豬油、香油各20克。 烹飪方法:將川東菜稍洗,將其和蔥分別切細末,分裝5個碗內,再把其它調料分裝 在每個碗中待用;鍋中放水燒開,將麵條下鍋煮熟,分撈碗中即可食用。 麵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的擔擔麵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於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麵,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麵,一格燉雞或燉蹄膀。現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麵,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麵特色最濃。 二十、蓮茸層層酥 原料:麵粉、豬脂(微凍)、蓮茸餡、白糖粉、清水、精煉油、胭脂紅食色素適量、水果罐頭適量。 製法: 1.餡心成形:蓮茸餡搓成均勻的丸子,糖粉加食紅製成胭脂糖。 2.麵團調製:150克麵粉加豬脂,於案板上搓成油酥團,300克麵粉加50克豬脂、100克清水,於案板上調製成油水團。 3.製作成形:油水麵包入油酥麵,並酥成生酥麵團,搓成圓條,下劑成均勻的圓餅坯,按成圓皮,分別包入餡心,搓圓,按成圓餅狀,放置約15分鍾,待餅坯變硬,用刀片於餅坯邊沿均勻地劃一圈至餡心處。 4.成熟:平鍋置小火上,下精煉油,燒至約60度,依次下入餅坯、炸至起層,浮麵,成熟即可。 5.裝盤:水果點綴,分別撤上胭脂糖。 特點:酥層分明,口感酥軟,口味香甜滋潤,配備甜羹湯食用最宜。 二十一、涼粉 四川的涼粉還分白涼粉和黃涼粉,都可以冷吃也可熱吃。放的調料不一樣。原料也不一樣。白涼粉就是川北涼粉,黃涼粉也叫米豆腐,是豌豆為原料製作的。 二十二、醪糟 醪糟色白汁清,甜濃鮮香。有補氣、生血、活絡、通經、潤肺之功,夏日更兼清熱解暑作用。在四川,人們把醪糟與鍋魁(一種白麵餅)、油條、糯米粉子、雞蛋等一起煮食;在夏天將其兌清水燒沸加糖,晾涼後加冰塊可以做清涼飲料;在許多川味佳肴中醪糟也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二十三、奶湯麵和缽缽雞 奶湯麵因麵湯如奶而得名。店家在頭天晚上將豬骨、雞骨放進鍋裏,用微火熬煮,一直熬到清晨,湯由清變白鹹了奶狀。此時,一掀鍋蓋,那縷縷的香氣就會撲鼻而來。用這種奶湯煮麵,加上雞絲、酸菜肉絲等臊子,吃起來非常可口。 邛崍的缽缽雞也可稱為麻辣雞片,因過去常裝在錐形的土缽裏叫賣,人們習慣地稱之為缽缽雞。它是選用當地的公雞,經宰殺、去毛、剖肚、煮熟後,撈起來晾晾再剔骨去頭,用快刀片成均勻的薄片,整整齊齊地擺在麵盆或大盤裏,然後淋上用紅油辣椒、炒芝麻、花椒麵、豆油,味精、香料、汁水等兌好的調料,香氣曰溢,讓人饞涎欲滴。由於調料的配方不同,缽缽雞的味道也有很大差異。聽當地人講,有些還是祖傳秘方哩。 這裏最妙的吃法,是奶湯麵配缽缽雞。挑一箸噴香的奶湯麵,夾一片鮮美的缽缽雞肉,吃得您熱乎乎、麻酥酥的,胃口頓時大開,真是妙不可言。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會吃得周身發熱.通體舒服。 二十四、豬兒粑 瀘州豬兒粑,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質量優良,以其糍和而味香糯軟而不粘牙的獨特風格,成為瀘州名小吃之一。瀘州豬兒粑分鹹餡、甜餡兩種。鹹餡以鮮豬肉、冬筍、香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