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清黃俞《都江堰》詩:“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鑿破古離堆。恩波浩渺連三楚,惠澤膏流潤九垓。劈斧岩前飛瀑雨,伏龍潭底響輕雷。築堤不敢辭勞苦,竹石經營取次裁。”
趙樸初先生賦詩讚古堰,詩雲:“是宜與長城,並讚秦皇代。長城久失用,徒留古跡在,不如都江堰,萬世資灌溉。”
清何盛新《伏龍觀》詩:“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斷澗流紅葉,空潭起白雲。憑空橋架索,薄暮樹浮曛。龍女今何在,懸崖問柳君。”
清董湘琴《遊伏龍觀隨吟》:“峽口雷聲震碧端,離堆鑿破幾經年!流出古今秦漢月,問他伏龍可曾寒?”
清山春《灌陽竹枝詞》詩:“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湧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
都江堰把岷江水分成了N條河流,最後分開的河流水都到哪裏去了?
我來告訴你吧
都江堰把岷江分成了兩條:內江和外江
內江又分成5條支流流向成都平原:
蒲陽河:流經都江堰市的蒲陽鎮到彭州市,主要灌溉成都平原東北方向
胥家河:流經都江堰市的胥家鄉天馬鎮到達成都郫縣
走馬河:流經郫縣到成都,過了郫縣叫清水河,到了成都叫錦江
柏條河:流向成都,到達成都叫府河
江安河:穿過都江堰市流向外江
外江:過了都江堰叫金馬河,流經溫江區、新津縣、彭山縣、眉山市、樂山市、到達宜賓市,最後到瀘州流入長江
外江才是岷江的主流
想了解成都的都江堰和岷江的情況,來曆,聞名史?
都江堰
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裏,是二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秦昭王時期,蜀郡守李冰於公元前227年創建的都江堰,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譽為世界奇觀。2250多年來,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係統中的關鍵設施。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流堤、寶瓶口引流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
口、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17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寬19米,洪水季節寬23米。據《永康軍誌》載“春耕之際,需之如金,號曰‘金灌口’”。因此寶瓶口古時又名金灌口。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是內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曆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橋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誌.蜀誌》記載李冰“能笮”。《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
岷江簡介 ? 岷江詳細介紹 / 交通 / 住宿 / 大事記
岷江發源於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裏,流域麵積14萬平方公裏;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是長江上遊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遊,以漂木、水力發電為主;都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遊,流經成都平原地區,與沱江水係及眾多人工河網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樂山以下為下遊,以航運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餘條,上遊有黑水河、雜穀腦河;中遊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遊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其中最大的一條支流大渡河全長1150公裏,比岷江正流還長415公裏。在四川境內的長度也有852公裏,比岷江還長百餘公裏。大渡河古稱沫水、峨水,源頭在川、青交界處的果洛山,從壤塘北部入川,流經阿壩、甘孜、涼山、雅安,最後在樂山與岷江彙合,流域麵積約8萬平方公裏。大渡河流域自然資源豐富,除礦產和動植物資源外,就充沛的水力資源而論,可與金沙江、雅礱江一較高下,多達三千多萬千瓦,已建成的龔嘴電站,裝機容量70萬千瓦;銅街子電站60萬千瓦。
都江堰的傳說,簡短
都江堰傳說:二郎擒孽龍 相傳,秦朝時候,川西壩子經常漲大水,李冰叫二郎去上遊看個明白。二郎走攏玉壘山,聽到一問茅草房裏,有人傷傷心心地在哭。走進去一看,是一位白發老太婆二郎問她哭啥?她說:“岷江出了個孽龍.動不動就湧水害人。大家怕它每年六月二十四,要送豬牛羊祭獻它。三年大祭,還要送童男童女。我那可憐的小孫女。就要看不到啦!”二郎恭恭敬敬地說: “婆婆不要著急,你的小孫女不會走啦!”老太婆把把細細地朝二郎看了一陣,說:“小夥子,你是來收孽龍的吧.可要小心啊!”二郎說:“婆婆說得對,你老人家貴姓?”那老太婆說:“姓王,娘家住在驪山,人們叫我驪山老母。”二郎告別.走了幾步,回頭一看。那庵茅草房忽然小見了,才曉得是神仙來點化他。 二郎回去把王婆婆的話說給李冰昕了。他們商量一陣,打了個主意.要收拾孽龍。
六月二十四那天李冰傳話:他要親自給孽龍敬獻供品。像往年一樣,在江神廟內擺好祭壇,獻上供品,請來一撥吹鼓手,吹吹打打。不一會兒,孽龍來了,他進廟門,先把祭壇兩邊的一對童男童女盯了義盯,覺得今年的這兩個都不像娃兒,有一個好像還長有三隻眼睛。孽龍心虛,不敢再朝前走,車轉來,要開溜。這時候,裝扮成童女二郎,三隻眼睛一齊睜開,唰一聲亮出了三尖兩刃刀。那個裝成童男的煤山弟兄,隨帶哮天犬,一齊圍過來。孽龍嚇得不住打冷噤,急忙往河裏跑.二郎也跟倒攆到河頭。孽龍在浪裏一滾,變成個水鴨子,衝出浪花,朝二峨山飛去。二郎的神眼盯到了它,馬上變成個老鷹,腳跟腳地飛去。眼看快抓得到時,孽龍卻把翅膀兒一收,一頭鑽進山彎深潭。二郎的神眼一掃,曉得孽龍要從暗河逃跑,一屁股坐在暗河出口處,假裝洗腳。孽龍剛剛鑽出來,二郎用腳使勁一夾,可惜夾慢了一點,隻夾住幾根尾巴毛。孽龍一個迷頭兒變成黑魚,迷到水底。二郎馬上變成魚老鴰.跟倒逮它。孽龍一衝上岸,變成丈多長的蜈蚣,用毒須去掃二郎。哪曉得二郎變成了八丈高的大雞公,要啄蜈蚣。孽龍趕忙吐毒液,趁煙霧梭起跑了。
孽龍跑到青城山王婆岩,變成個遊山大漢。它肚子餓慌了,看見路邊有個麼店子.在賣擔擔麵,老板娘正在案板上搓麵條。孽龍走進店內,求老太婆快給他下碗青城甜水麵。老太婆滿口應承,很快就端出來了。孽龍三扒兩下吃完麵,還想再吃一碗,突然肚子七拱八翹痛起來。它趕忙拿手去按,一按痛得更凶,腦殼上豆子大顆的汗洙不住冒,惡心想吐。它曉得拐了,起眼一看.二郎攆來了,心頭一急,哇!吃下去的麵條全都吐出來了,隻有一根粗的卡在喉嚨管。它往地下一看,咋個麵條變成了鐵鏈子,卡在喉嚨管的那一截,直勾在心尖尖上回頭想問老太婆,她早就死死地抓住鐵鏈子,正拿倒交給二郎。二郎對她拱手說:“謝過驪山老母。這一下孽龍全明白了。它還想逃脫,就使勁奔出去,滾到溝邊。二郎跟著攆來逮倒鏈子一扯,孽龍現出原形,用尾巴一掃。二郎跌坐在大石上,屁股在石頭上印下兩個坑坑。孽龍掃過的岩邊,玉光水滑的,如今叫做“龍滾邊”,但它還是沒有 脫。二郎牽著它,從王婆岩龍洞子地道,押到離堆腳下的伏龍潭,鎖在那裏的鐵柱上,叫它吐水灌田。
百姓為了紀念李冰和二郎的功勞,在離堆上修起一座廟子,名叫“伏龍觀”.2、望娘灘許多年以前,川西平原鬧天旱,旱得多厲害呀!樹木枯死了,禾苗焦黃了,水田旱裂了口,堰塘旱現了底,天大都是一輪火紅的太陽照著大地。
在靠近小河的村邊上,住著一戶姓聶的人家,屋頭隻有一個四十多歲的母親,大家喊她聶媽媽;一個十四五歲的兒子,名叫聶郎。他們雖說租種著幾鬥糧的土,但不夠吃,聶郎就在外麵去打柴、割草來貼補。聶郎很直爽,又能吃苦耐勞,肯幫助別人,又聽母親的話,村子裏的小朋友都跟他很合得來。大家稱讚聶郎是個好孩子。
有一天,公雞才叫頭遍,聶郎照例把背篼背起出去割草。他朝著赤龍嶺走去,邊走邊想:咋天遇見長生,他說周員外家裏,有人送了一匹雪花馬,一天能走千裏。周員外喜愛得很,要村子裏的人割青草去喂。他心在想事,不覺已翻過了赤龍嶺。
赤龍嶺山腳叫化龍溝,在發春水的時候,魚蝦很多,溝邊常常長滿綠色的水草。現在卻變成了亂石壩。聶郎歎了一口氣,正想到別的地方去,忽然看見一團白影於,在土地廟背後一閃,聶郎吃驚地說:“噫,白兔!”
聶郎想到白兔是吃青草的,背起背篼就追,這一趟不曉得跑了好遠。白兔跑到臥龍穀的岩下,忽然不見了。那兒卻現出了一城青幽幽的嫩草,聶郎好不高興,取出鐮刀,滿滿割了一背統。
聶郎接連兩天,都到那兒去割青草,那草非常奇怪,頭天割了,第二天又生長出來。聶郎心想:“我不如把草搬回家去,栽在屋後,也免得天天跑十來裏路。”他急忙上前把周圍的泥巴刨鬆,連根拔起。聶郎正想站起身來,忽然看見草根底下有一氹水,水上露出一顆亮晶晶的珠子。聶郎真是歡喜,小心地把它放在懷裏,背起青草回去。
這時候,太陽已經落坡,聶媽媽正在屋頭煮包穀稀飯。聶郎回來了,聶媽媽用埋怨的口氣說;“你怎麼這樣晚才回來?”聶郎就把搬草的事情講了,又從懷中摸出珠子。這時候忽然滿屋通亮,珠子閃出的光芒照得眼睛都睜不開。聶媽媽趕忙叫他把珠子藏到米壇子裏去。聶郎吃了晚飯,就把青草栽在屋後竹林邊。
第二天,聶郎很早就爬起來,跑到竹林裏一看,“啊嗬!”那窩青草早幹死了。他又趕忙進屋著珠子還在不在。他剛揭開壇子的蓋蓋,便大聲喊道:“媽媽,你快來看嗬!”原來壇子裏裝滿了米,那珠子仍在米的上麵。他們才知道這是一顆寶珠。從此以後,珠子放在米裏米漲,放在錢上錢漲。家中有了錢米,再不愁穿愁吃了。鄰近幾戶農民沒吃的,聶媽媽就叫聶郎經常給他們送米去。聶郎自己是窮人,隻要別人來借,三升兩升總是答應下來。這樣消息便傳開了。村中有個員外叫周洪,是一個惡霸地主。他一聽說這件事,便對管家說:
“想個辦法,把這顆寶珠弄過手來才好。”
管家說:“員外,聶家是個窮人,多拿點錢給他買就行了。”
聶郎是個聰明的孩子,當然不會上周洪的當。周洪就同管家想了一條毒計,說聶郎偷了周家的家傳寶珠,派管家帶了四個狗腿子到聶家去搶。聶郎要不交出珠子,就捆送官府辦罪。這個計策卻被放馬的長生聽著了,悄悄出去告訴聶郎,要他們快快逃走。聶郎曉得了這件事,正想和媽媽往外走,就碰到周洪的管家。那管家凶惡地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大聲喊道:“快快將我家員外的傳家寶珠交出,要不你今天休想活命!”
聶郎聽了又氣又恨,指著管家說道:“你們仗恃周洪有錢,到處欺侮窮人,你說我偷盜寶珠,有什麼憑據?”
管家不理睬他,叫狗腿子進屋去搜,沒有搜著什麼寶珠。管家把眼皮一翻,眼睛一瞪,又叫狗腿子搜聶郎的身上,聶郎急忙把珠子放進嘴裏,狗腿子慌忙喊著:“糟了,糟了,聶郎把珠子吞下肚了。”
管家大叫道;“給我打!”
聶郎被打得昏死過去,幸好左鄰右舍出來幾十個人把管家哄走了。他們把聶郎抬進屋去.給他醫治創傷。聶媽媽坐在床邊流著眼淚看護著兒子。
半夜以後,聶郎忽然醒來喊道:“我口渴呀!我要吃水呀!”聶媽媽看見兒子能夠說話了,當然很高興,趕快遞了一碗水給他,那碗水一到嘴巴就幹了。聶郎不斷地嚷著要水喝,後來索性扒在水缸邊,“咕嘟、咕嘟”地把水缸裏的水吃幹了,聶媽媽嚇得隻是發抖。
“兒子,你吃了這樣多的水,怎麼得了阿!”
“媽呀!我心頭象烈火在燒.難過得很!媽,我還要吃水。”
“水缸裏的水,都被你吃幹了,哪裏還有水!”
“我要下河吃水!”
聶郎剛剛說完這句話,天空中一個金色的電閃,照得滿屋透亮,接著響起一片雷聲。聶郎翻身下床在屋外走去,聶媽媽趕忙追上前去,她跟在他後麵,越走越害怕。不一會兒,麵前出現了象一條灰色帶子的河。聶郎象瘋了似的,撲到水邊,“咕嘟、咕嘟”吃了起來。這時接連一個一個的閃電,雷聲也轟轟地響著。河裏的水被聶郎吃了一半。聶媽媽緊緊拉著聶郎的腳說:“兒子,這怎麼得了!”聶郎掉轉頭來,就變了樣子,隻見他頭上長了雙角,嘴邊長滿了藍須,頸上紅鱗閃閃發光:
“媽媽,快快放手,我要變成蛟龍,報這血海深仇!”
天上是雷聲、閃電,暴風夾著大雨,河水陡漲,波浪翻滾,把一個平平靜靜的大地.突然變得鬧轟轟的。這時候河邊閃起火把,原來是周洪親自帶人沿河趕來,要剖開聶郎的肚子取寶珠。
聶郎被迫吞了珠子,心如火燒,要報大優,已在河邊變成一條赤色的龍了。隻是聶媽媽還拉住他的腳板不放。聶郎聽見一片人聲,料定是周家派人追來,就說道:“媽媽放手,兒要報仇!”說完拚命一擺,聶郎向河中一滾,立刻湧起了萬丈波濤。
“老婆子,你兒子哪裏去了?”周洪抓住聶媽媽的肩膀。
“周洪賊呀,你把我兒子逼下了河,還不甘心!聶郎,你的仇人來了!”周洪一腳把聶媽媽踢倒在地,追到河邊,想去找尋聶郎。隻見一個紅色閃電,嘩喳一聲焦雷、象千軍萬馬的波濤一湧,周洪和他的管家溝腿,全被卷下水去,淹死在波浪中了。
風漸漸小了,雨也慢慢停了。天已經蒙蒙發亮,聶郎在水中仰起頭來說道:“媽媽,我要去了!”
“兒嗬!你什麼時候才回來呀?”聶媽媽很傷心地問。在那洶湧的波浪裏,隱隱聽得回答道:
“人海兩隔,要我回家,隻有石頭開花馬生角。”
聶媽媽知道,她的兒子從此再也不會回來了。她悲傷地站在一個大石堡上,高聲喊著:“兒嗬!兒嗬!”聶郎在水裏聽著媽媽喊一聲,就仰起頭來望一下,那望娘的地方就變成了一個灘。聶媽媽連喊了二十四聲,聶郎仰頭望了他親愛的媽媽有二十四次。那地方就變成了二十四個灘。後來,人們給它取名叫做“望娘灘”。
3、鬥犀台 鬥犀台,倚山臨江,是都江堰市的著名古跡。宋代鬥犀台上相繼建有“浮雲亭”、“懷古亭”。曆經滄桑,原亭已不存在。如今的亭子建於八十年代中期。 鬥犀台,是根據李冰勸江神酒,化犀牛相鬥的傳說命名。相傳,兩千多年前,由於江神興風作浪,造成成都平原水災不斷。 為乞求江神不再危害生靈,每年舊曆6月23日,老百姓都要殺豬宰羊敬江神,還要獻上童女兩名與江神為妻。但江神仍惡性不改,照樣湧水為患,百姓苦不堪言。李冰任蜀郡守後,決心設法為民除去這個禍害。就在那年祭祀江神之日,李冰將兒子扮成敬獻江神的童女,在這個地方擺好祭品,親自主持祭祀,向江神勸酒。李冰連勸三杯之後,見江神仍滴酒不沾,勃然大怒道:“我敬重你,請你喝酒,你卻不識抬舉!”撥劍刺向江神,江神見勢不妙,化作犀牛而逃,李冰也搖身一變,化作犀牛緊緊追趕,於是,兩條犀牛時而在江中,時而在這台上,戰得天昏地暗。最後李冰在眾人的幫助下,終於殺死了江神,為民除去這個禍害。為了紀念李冰,人們將李冰鬥犀的地方,稱為“鬥犀台”。 鬥犀台的對麵就是都江堰渠首三大工程。鬥犀台的傳說發生在這裏決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曆代勞動人民渴望征服水患的願望,對治水英雄李冰的崇敬和緬懷。4、玉女峰都江堰這座古老而輝煌的曆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曆來就流傳著許多美好的民間傳說,使都江堰風光更染上一層神奇的色彩,僅都江堰“玉女”就有很多曆史記載,“玉女”古稱“神女”,亦稱“美女”,是對別人女兒的尊稱(見辭源),早在晉朝《華陽國誌》就載有“李冰於玉女房下白沙恥作三石人立三水中。與江神要約;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楚辭漢賈誼惜誓:“建日月以為蓋兮,載玉女於後車”,清乾隆劉群成詠詩讚“玉女”;“玉女房中鏡影收,卻來湍際幻花州。湘裙就去寒芳湧,縞帶飄時素蕊浮。飛燕細含無著處,遊魚欲吸忽成流。瓊花漫說維楊重,可似天然岷水頭”。千百年來多少專家、學者,隻知其地其名至今尚存在白沙鄉白沙後上的“玉女房”,卻不知“玉女”在何方?這實在是個迷!
“芳草年年發,靈山日日新”。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三日未時許,八十八歲的文史工作者姬福民老先生(原灌縣文管所所長,山西屯留人),興致勃勃地穿安瀾索橋過外江,回首指著一號橋基處,給全家人講述著七四年春(三月三日至六日)他老人家發掘“東漢李冰石像”的經過。突然天空飄起了珍珠般的花雨,當抬頭仰望二王廟和伏龍觀時,一尊栩栩如生的“玉女”便隱現在玉壘山上,“遠而望之,皎如太陽升朝霞;迫而視之,灼若鞭渠出深波”。隻見她冠耳環佩,環暈閃射,銀色項璉,晶瑩剔透,健胸高隆,鼻目清秀,口含朱丹,仰麵平躺,冰清玉潔,神態安祥,這仙姿神韻的降臨,真使姬老全家驚歎不已!此時其子姬誌誠眼明手快,取出像機攝下了這奇特的自然景觀,取名為“都江堰玉女峰”。
“真與峨眉爭秀色,要從灌口覓源頭”。有送人士立即進行探索研究,根據李冰治理岷江水患,分別在四川都江堰市和樂山市各鑿離堆一處。樂山的“臥佛”是男性,鑿的是頭部;都江堰發現的“臥佛”是女性,鑿的是腳部。姊妹佛仙,一江相連,景觀奇特,無獨有偶。
“天生玉女降古堰,藏在深閨有人識”。我們從發現者攝下的照片上清晰看出“李冰與玉女心連心”、“伏龍觀乃為李冰的冠冕”。文史界普遍認為這是一次有曆史意義的發現,她是把中斷數十個世紀的“內在聯係”接通,對後永世不會遺忘的再發現。“玉女”與“玉女房”同在一地,其內在聯係是自古已然;鑿山為穴的“玉女房”,隻是標誌“玉女”的地點,不是“玉女房”的全貌;“東漢李冰石像”的出土,重在點明“玉女”所在,“玉女”就是“玉女房”的主人,故早在晉朝《華陽國誌》、《水經注》、《太平環宇記》、《溢州記》、《灌江備考》、《灌縣誌》等史書上均有記載(而晉人誤記“李冰於玉女房下白沙也作三石人立三水中“應予更正)。
戰國後期秦楚兩霸爭天下,秦為實現一統天下大業,便將“得蜀則得楚,得蜀先治水”列為秦的根本國策。蜀居楚之上,水路不通,而都江堰“北舊無江”(漢書語),“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如水上運兵攻楚旦夕即至。秦出於政治目的,遂意派李冰治理岷江,所以“秦並六國,自蜀始”(見蜀鑒),李冰為避沫水之害變水利,首要解決交通、灌溉,便鑿開離堆,將岷江分流切址,外江為正流,內江為引流,離堆以下開二江於成都平原,離堆以上科學引水擁江作棚,最後必須同時再集中於離堆之下,開展生死攸關的“水下決戰”,李冰不僅身先士卒,而且其女自告奮勇,替父深入“水下開水”,不幸捐軀長眠,惡噩傳開,震撼天地,更加激發了當時修建都江堰的健男壯女爭先恐後要當李冰的兒女,投入水下代“玉女”的替身,勞動人民的化身,傳說(六月二十四),"玉女"便羽化成仙,神靈依附在玉壘江畔,日日夜夜守護著這千年古堰,受益的川西平原勞動人民更加懷念李冰父子,恩澤百性,建造了二王廟,寄托哀思。在封建社會幾千年,女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上神龕,所以我們在二王廟裏看到的隻有李二朗和李冰夫婦的神便。列朝列代政界要員,文人墨客為悼念李冰父子均要到伏龍觀、二王廟祭祀,留下了眾多的詩畫題記、玉雕碑銘,號召人們團結起來,為振興中華貢獻畢生精力。
都江堰都有什麼故事?
都江堰位於都江堰城西岷江中上遊。從成都往西北約57公裏。都江堰是中國古代著名的一項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曆史。
都江堰神話故事精選篇一:李冰顯聖
二千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是個了不起的水利工程技術專家。
他領導成都平原上的各族人民,鑿開離堆,在岷江的江心築起一條大堰,還開挖通向成都的柏條河和走馬河,建成了規模宏偉的都江堰。
從此都江堰以它源源不絕的流水,灌溉成都平原的數百萬畝農田,禾稻年年豐收,人民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李冰在生為民興利除害,造福後代,建樹了不朽的功勳。
他在升仙以後,還念念不忘百姓的災痛疾苦,經常顯聖,保衛成都平原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據傳,宋開寶五年八月,成都西北烏雲密布,大雨傾盆。頓時,千裏岷江,波濤洶湧,黑浪滾滾,席卷而下。
滔滔洪水已經鑽進府江(今走馬河),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也快要被衝毀了。
永康軍(今灌縣)知軍文寶和許多百姓,見此情景,都憂心忡忡,惶惶不安。正在萬分焦慮之時,忽聽驚波怒濤之中,轟轟隆隆,尤如打雷一般。又遠見江中湧起浪高十丈,一根好像大木材一樣的東西,隨著連天波濤漂了下來。
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條大蠎蛇,頭翹著,身子橫起,攔在都江堰上。
當天夜裏,都江堰上人聲喧天,火把無數,任憑刮著狂風,下著暴雨,那火影也不熄滅。老百姓隻聽到鬧騰了一整夜,不知發生了什麼亊情。
第二天天剛亮,老百姓到都江堰一看,隻見一條沙堤巍然屹立江中,那洶湧澎湃的洪水,馴馴服服地沿南江流入新津江口。
再到祭祀李冰的“李公祠”一看,祠內插的彩色旗幟皆濕淋淋的。後來,百姓聽說嘉州、眉州(今樂山、眉山)一帶,遭受了嚴重的水災,而府江卻沒有漫堤,成都安然無羔。才知這是李冰顯聖,保祐平安。
都江堰神話故事精選篇二:二郎的故事
灌江孽龍年年湧水泛濫,成都壩上百姓不得安生。
玉皇大帝派李冰父子到灌縣製伏孽龍。孽龍聽說二郎來了,先是呼風喚雨,二郎息風住雨;孽龍興波作浪,二郎踏波平浪;孽龍潛入深海,二郎下水追趕;孽龍騰空上天,二郎駕雲淩空;孽龍下到山巔,二郎緊追不放。
孽龍鬥不過二郎,累得精疲力盡,乃幻化成一條漢子,蒙過二郎的眼睛,囬到岷江岸邊。
正在又餓又急之時,忽見前麵一位老者挑一付擔子,在賣熱氣騰騰、又香又辣的擔擔麵。孽龍趕緊上前去買麵吃,正是饑不擇食,吃了一碗又一碗。吃飽肚子,才發現賣麵的老者是李冰,麵條原來是鐵鏈子。
鐵鏈子把孽龍的心肝五髒拴鎖定了,李冰牽著孽龍,鑿開離堆,把孽龍拴鎖在離堆崖壁下的深潭裏。
從此,孽龍年年吐水灌溉田疇,再不能興風作浪了。
成都平原有了灌溉,沒有洪水,平疇綠野,喜慶年豐。
鄉人傳說:“鎖孽龍的鐵鏈要年年更換,在毎年的冬天,要打一條新的鐵鏈,放入伏龍潭裏。新的鐵鏈放下去,舊的鐵鏈浮起來。這樣,孽龍才鎖得住,才不會發生洪水災害。”
有沒有這樣的事,到當地一看便知道了。過去,岷江木材紮筏經內江漂運成都。由於寶瓶口前水流回旋洶湧,木筏容易出險,寶瓶口處跨江懸有一條鐵索作救生用。
一九五三年木材改用散漂,也就再沒有鐵鏈了。
都江堰神話故事精選篇三:孽龍的故事
在很遠很遠的古代,灌縣城北門外邊住著一戶貧苦人家。這家隻有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兒子毎天天不亮就到山上割草,進城換錢買米油鹽,供養母親。
一天又一天,兒子總想多割一點草,多賣一點錢,多買一點好的東西侍奉母親。
每年春天草發,夏天草茂,秋天過去,冬天來了,草一天天枯黃,也一天天少了,割草的地方愈來愈遠。有一天,他走到一塊青青的草地,剛好割滿一背篼青草。
第二天又到了那個地方,割了的草地又長滿了青草,又割了一背篼,就這樣熬過了嚴冬。
春天回來了,大地複蘇,一片片青草地,一棵棵繁花樹,草綠花紅,生機一派。
出於孩子的好奇,他想看看青草地下究竟有什麼。挖開地麵下去,發現有一顆看起來晶瑩明亮的珠子,他很喜歡,就將珠子帶回了家。
但沒有地方存放,又怕母親說他不應該拾取旁人家的東西,隻好將珠子放在存有少量鹽的鹽缽裏。第二天早晨煮飯時,他揭開鹽缽取鹽。一看鹽缽的鹽盛滿了,很奇怪。
又把珠子藏到裝有很少蠶豆的罐子裏,過一天,豆子也罐了。再將珠子放到隻有很少米粒的米櫃裏,不料到第二天,櫃子裏的米也漲滿了,米舀出,隨舀米又隨滿。媽媽發覺兒子幾天沒有去割草,家裏油米柴鹽又都滿瓶滿罐,認為兒子一定是偷了別人家的東西,很生氣,再三責問。
兒子沒有辦法,說也說不清,珠子又沒有地方藏,隻好包在嘴裏。那知一不小心,珠子一滑,呑落在肚裏。
頓時口幹舌燥,心頭火燒,嚷著要喝水。先用碗喝,碗太小,用大瓢喝,還不解渴。家裏水缸盛的水喝幹了,還是不行。又到屋外溪溝邊伏下身子喝溪水,溪水喝幹了,還不夠。
再跑到大河邊,母親拉著兒子雙腳,兒子匍匐埋頭到江水中去喝水。喝呀,喝呀,江水也快要幹了,兒子還在向江心掙紮。兒子終於掙脫了一支腳,母親兩手緊緊抱著兒子另一條腿。
突然,雷電轟鳴,風雨大作,江水翻騰。昏霧中,兒子變成龍形,興雲作霧,向下遊奔去。龍首不斷回過頭來,看望他的母親,停留之處,頓湧成灘。
這便是灌縣城邊大江上有名的望娘灘。
大地養育著龍子,而龍子掀起大水淹沒了大地,所以稱為孽龍。
灌江孽龍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因它母親緊緊抱著的那條腿,幻化時來不及伸展變化,所以有一條人腿形的足趾。
都江堰景區裏的岷江玉是不是真的?
岷江玉石屬於準玉石,不如和田玉緬玉名貴,但還是極具觀賞價值滴
都江堰便是兩千兩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修築的一條大堤 縮句
都江堰是大堤。
關於都江堰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春秋時期秦國李冰修建 ②位於岷江中遊 ③著名的水上運輸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
D
都江堰位於四川( )平原的岷江之上,是戰國時期( )父子率眾建造的。
成都,李冰父子
都江堰水利工程把岷江分出了幾條河道,這些水最終分別流向了哪裏
水利工程的魚嘴將岷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內江灌溉成都平原,外江經新津流往樂山,在樂山與青衣江和大渡河彙合成為岷江。內江再在都江堰經過兩次分流,分為4條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從不同的方向灌溉成都平原。柏條和和蒲陽河最終是彙入沱江,並在瀘州與長江主流彙合。江安河和走馬河流經成都市區後在新津境內彙入岷江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