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心做事 以感恩之心做人什麼意思
以愛之心做事:就是說不管做什麼事都要以關心別人為前提般的做事
以感恩之心做人:就是說在你遇到什麼事都要以知恩圖報為前提的做人
感恩是人的本性是什麼意思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於饑餓和傳染病.
活下來的人們生活十分艱難,他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為了生存,整個夏天他們都祈禱上帝,並且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因為他們深知秋天的收獲決定了他們的生死存亡.
後來,莊稼終於獲得了豐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天的恩典,決定挑選一個日子來永遠紀念,這就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對別人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這就是我對感恩的理解,感恩早已成為古人推崇的美德.它沐浴了盛世的陽光,經曆了專製的鐵蹄流傳至今.
其實值得感恩的不僅僅是對上蒼,我們對父母、老師、同學都應始終抱有感恩之心,我們的生命,健康以及我們每天所享受的陽光、空氣、水源,莫不應在我們的感恩之列,曾看到一位盲人在自己乞討用的牌子上這樣寫道:"春天來了,而我卻看不到它."我們與這位盲人相比,或者進一步說與那些失去自由和生命的人相比,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生命的恩賜,難道我們還去抱怨生命的不公與不平嗎?
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就常懷感恩之心.據說有一次他家裏失竊,被偷了很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在回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二,賊偷去的隻是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不幸的事,而他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於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快樂.常懷感恩之心,便會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便能對那些落難或絕處求生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常懷感恩之心,就要給別人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賞.
在這個感恩的世界裏,人們心中充滿了像劉宏娟和宛雲說的那樣的感激:
感激生育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體驗生命;
感激撫養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
感激幫助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渡過難關;
感激關懷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溫暖;
感激鼓勵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力量;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誌;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
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
人為什麼要懂得感恩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一種充滿正能量的生活態度。“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這些耳熟能詳的語句,揭示了一個基本道理——感恩不但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兒女永不過時的行為規範。
眾所周知,感恩是每個社會人的起碼修養,在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很多不和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會、不願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願感恩,就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紐帶。心存感恩,能幸福他人,也能快樂自己。感恩需要傳遞。感恩是一種愛的表達,人之一生,如白駒過隙,愛需要表達,否則,就有可能成為終生憾事。
現在有人提出要用中國傳統的文化教育下一代,具體說到《弟子規》,《弟子規》所講的都是孔子等聖人的訓導。《弟子規》的第一句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意思是“要先孝敬父母,順從兄長;其次要做事小心,說話誠實,講究信用”。
為我們所知,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為我們所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如果孩子能做到這樣,哪個父母會不喜歡?我們要學會會感恩。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是父母給了“我”生命,養育“我”長大。他們寧肯自已承擔千辛萬苦,也不願委屈兒女;麵對危險時,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即使犧牲自已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隻要能保護子女的安全。這樣無私而又崇高的父愛、母愛,全都給了我們,難道我們不應孝敬他們嗎?難道你不感恩嗎?(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現在有的人還在讀書,有的還沒工作,有的甚至不願工作。但穿的要高檔衣服,用的要高檔手機,吃的最好是山珍海味......這樣的高檔消費,哪來的錢?伸手向父母要唄!父母拿不出錢、不能滿足他們的奢侈,還吵吵鬧鬧,弄得全家雞犬不寧。有的還殘忍到做出令人發指的事。早幾年浙江富陽不是發生過這樣的事嗎!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向父母要幾萬元錢,因為沒有及時給他,而拿起刀砍向了為自已含辛茹苦的父母。這樣的事在電視上、報刊雜誌上屢見不鮮。這難道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嗎?據說安徽湯池在感恩方麵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有機會值得大家去看看、學學。上述不懂得感恩,也不會感恩的人真該好好學學,校正自已行為習氣,做個正直,善良,懂感恩,有知識,對社會有用之人。
誠如孔子所言,“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百善孝為先,在這人世間我們最應感恩的是生養自己的父母,孝道是自古以來維係家庭關係的最低道德底限,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如何對父母盡孝,孔子說了三點,我深以為然,一是“色難”,即對父母和顏悅色最難,實際上就是要求子女要最大程度地順從父母;二是“父母唯其疾之憂”,即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子女的疾病,意即保......餘下全文>>
經常聽別人說到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這個感恩到底是什麼意思呀?
感懷恩德。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的贈予。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總能健康的心態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曠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隻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時,不感恩的借口卻隻需一個。殊不知,失敗或不幸時更應該感恩生活。
感恩,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就像羅斯福那樣,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與不幸,對生活時時懷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則能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
“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
“感恩”是一種認同。這種認同應該是從我們的心靈裏的一種認同。我們生活在大自然裏,大自然給與我們的恩賜太多。沒有大自然誰也活不下去,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對太陽的“感恩”,那是對溫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感恩”,那是我們對藍得一無所有的純淨的一種認可。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歎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並蓄的一種傾聽。
“感恩”是一種回報。我們從母親的子宮裏走出,而後母親用乳汁將我們哺育。而更偉大的是母親從不希望她得到什麼。就像太陽每天都會把她的溫暖給予我們,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種欽佩。這種欽佩應該是從我們血管裏噴湧出的一種欽佩。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看待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曆,隻要你胸中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湧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
“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譬如感恩於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內心所有積怨,感恩可以滌蕩世間一切塵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豁達地處理。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隻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生活。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人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說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記恩,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礎。在道德價值的坐標體係中,坐標的原點是“我”,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一切的關係都是由主體“我”而發射。尊重是以自尊為起點,尊重他人、社會、自然、知識,在自己與他人、社會相互尊重以及對自然和諧共處中追求生命的意義,展現、發展自己獨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讓世界這樣多彩,感恩讓我們如此美麗!
“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讓孩子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內容。
怎樣做一個感恩的人
一、現代人為何難以感恩?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為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中華民族具有優良的“感恩”傳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動人詩句,“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的經典詞句,以及“施恩不圖報”的美德,“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古訓,和銜環結草,一飯千金的美談;飲水知源、恩風長扇的佳話,集中反映了古人對“感恩”的認同和崇尚。這些無非是要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感恩,可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樣的古訓有沒有深深地滲透進我們的血液呢?真的是很值得今天的人們深思與反省的。
有文字專家分析“恩”字結構,“恩”,從心、從因,因從口大,乃就其口而擴大之意,亦含有相賴相親之意,心之所賴所親者,彼此必有厚德至誼,即他人給我或我給他人之情誼。依此我們可以理解,所謂的“感恩”,就是對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或團體,要深懷感謝,銘記恩情,並在自已有能力的時候加以回報的一種思想行為。記得一則寓言:說有一個人,當有人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無論他是多麼的無辜多麼的憤怒,他都會把這個人的名字刻到沙子裏;當有人幫助了他、善待了他,哪怕隻是一個淺淺的微笑,他卻會將這個人的名字刻在石頭上。別人不解,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當一個人的恨應該像這沙子裏的字一樣,讓它隨風消失;對一個人的恩,卻應該銘記一生。”
然而,在古代,忘恩負義或恩將仇報的人都為人們所唾棄和不恥,但這畢竟是少數。三國時的呂布,就是這樣的典型,雖然其勇猛異常,武藝超群,但他見利忘義、反複無常、剛愎自用的性格,最終遭到了應有的報應。而與呂布正好相反的人物關羽,卻是一位忠、勇、義的化身,自從和劉備桃源結義後,忠心跟隨劉備打天下,以報答劉備的手足深情,即使身陷曹營,被曹操用金錢美女引誘也不改初衷。還有雄才大略的諸葛亮,人們不僅讚賞他的才能,更欽佩他的忠誠和知恩圖報的精神。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傾其一生才智,忠心報主,扶佐漢室,興國安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可貴的精神品質,永遠是後人學習的榜樣。
可是,到現在,卻有不少人是不會感恩,更不知感恩的啊!近來在報刊上經常看到這樣的事件發生,真是讓人感慨世態的炎涼,人情的冷漠與社會的無情。例如:今年6月30日,在沈陽打工的青年韓磊在丁香湖遊泳時,突然聽見喊救命聲,一男青年在水中掙紮。韓磊遊了300多米,奮力將落水者托出水麵,在將落水者送到岸邊時,卻被突如其來的大浪卷得不見蹤影而意外死亡。韓磊的家人、目擊者以及當地政府在為韓磊申報烈士時,惟獨缺少獲救者的證明。盡管家人四處貼尋人啟事,盡管當地的報紙、電視等媒體連續十多天跟蹤重點報道,呼籲獲救者站出來,但半個多月過去了,獲救者至今不露麵。所有人的期盼,變成了一種淒涼的等待;還有救了19人而犧牲了的重慶開縣農民金有樹,他救的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參加他的葬禮,甚至有的被救者說他救人是為了得獎金;以及,11年耗資300多萬元,資助178名貧困孩子上學身患癌症的深圳著名歌手、愛心大使——叢飛,在他生命垂危時,那些曾受他資助過的學生,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更不用說幫助他看病。這其中就有好幾個讀完大學並有了一定經濟基礎,還有好幾個就在深圳。新聞披露後,那些正在接受他資助的學生及其家長,竟抱怨“你不是說供我們到大學畢業嗎?現在不出錢了,不是坑人嗎?”
看到這樣的事件,隻要稍微有點良知的人都會眼酸心痛,悲傷難過。為什麼在今天交通便利,資訊發達,科技進步,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裏,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什麼源遠流長的感恩情懷與傳統,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生動體現?為什麼知恩、報恩的聲音離我們越來越遠?我想主要有兩點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過分追求現實經濟利益,導致傳統道德精神的淪喪。自改革開放以來,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是提高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人們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質卻並沒有因之而得相應的提高。尤其是道德思想修養、自身素質等方麵,日漸走向了令人擔憂的地步。
二、很多人常常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和情誼,恩惠和德澤,以為是理所當然。俗語說得好:一升米救一個人,一鬥米害一個人。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你的幫助,那你就是他的大恩人;假如你一直給予他幫助和恩惠,有一天不給他了,他反而會忘恩負義或恩將仇報的說你害了他。記得有位哲學家也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但事實上,一個人來到社會後尚未作任何貢獻就已經得到了社會恩澤,享受著科技文化和教育等社會資源和社會服務。一個自然人發展成社會人,首先是他人和社會幫助的結果。所以,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就要學會感恩。
二、我們為什麼要感恩?
根據佛教緣起理論,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互為因果的聯係,任何一種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獨立的、單一的,必然與某些事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佛教的依正不二、自他不二的思想,就是教導我們:人與大自然、人與環境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佛教把我們每個人由過去業因所感的身心叫做正報,即我們生命的主體;而把我們身心所依托的山河大地、國家社會叫做依報,即我們生命賴以生存的環境。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人與環境(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是相互依存、一體不二的關係。同樣的道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也是一體不二的。怎樣才能做到依正不二、自他不二呢?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報恩。報恩,就是要求我們時時刻刻對一切事、一切人都要有感恩的思想,不要把自己和自然 、社會對立起來,不要把自己和他人對立起來。由此可知,我們每個人的存在,是因為有無數從事各行各業的人辛勤勞作和密切配合的結果。我們一個人的生命離不開全世界所有人的生命。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哪怕他(她)再獨立再努力,他(她)依然需要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生存。所以,我們要感謝他人,當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享受前人賦予的一切成果了。生活中,當我們每天享受清潔的環境時,我們要感謝那些保潔工作者;當我們喜遷新居,我們要感謝那些建築工人;我們日常的飲食,要感謝農民兄弟;當我們出行,要感謝司機;當我們讀一本好書,要感謝作者的創造。以及感念眾生從曠劫以來供我所需,便會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報恩心,而不會去侵害眾生;感念宇宙自然界,太陽供我光明與熱能,空氣供我呼吸,雨水供我洗滌,花草樹木供我賞悅,那麼我們便會愛護大自然,愛惜花草樹木,便不會踐踏自然,那麼環境便能得到淨化,所有這些,我們都應感謝。
因此,在生活和做人方麵,我們都要常懷感恩。常懷“感恩”,就會懂得尊重他人,發現自我價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視,就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重新看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在現代社會這個分工越來越細的巨大鏈條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自己的價值,每個人有意無意間都在為他人付出。當我們感謝他人的嘉言善行時,第一個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應該怎樣做,怎樣做得更好。也許,這隻是一種非常單純的回報心理,然而對於構建一個和諧、健全的社會,則是非常有意義的良性循環。
三、感恩有哪些內容?
人生於天地間,父母師長、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鄰裏鄉黨,乃至一切給予過自己幫助的人,以及山川草木、日月風雨,都與我們有著深緣和深恩,所謂“大恩不言謝”。雖然他們不言,不向我們請求索取,但我們要時時銘記他們的大恩大德,而不可知恩忘恩。如果一個人不知感恩,那麼他就無以立身,無以言誠,無以為人,更無以成聖了。如果一個人總是以一種感恩的心態活著,總是在想應當如何報答別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很有意義的。他將奮發出自身的力量去幫助別人,看到的都是人性中善的一麵,他的善良將和別人的善良產生相互感應。一個整天想著如何報答別人的人是不會煩惱的,因為煩惱總是與自我名利有關。因此,培養感恩需要悔悟之心,要經常想自已為國家,對社會付出多少,而不要抱怨社會,不要抱怨他人。感謝生活,感謝他人,感謝父母,感謝社會,感謝一切幫助過我們的人,隻有心存感激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最開心最積極的。可見,感恩對於人生是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啊!
佛教的實踐倫理是始於知恩,終於報恩,故恩之思想在佛教裏是占著極重要的位置。佛教的教義精神和實踐內容都非常強調這一思想。《大智度論》說:“知恩是生大悲根本,開善業初門,人所愛敬,名譽遠聞。死得生天,終成佛道。反之,不知恩人,甚於畜生也。”佛教中有《父母恩重難報經》、《孝子經》、《大方便佛報恩經》等專談報恩的經典。我們的早晚課誦,乃至每一堂佛事結束的時候,都有報恩的內容,我們時時提醒自己,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因此,如何培養感恩的心,從大體上說,佛教把它歸納為四個方麵:第一、眾生恩;第二、國家恩;第三、父母恩;第四、三寶恩。
? 第一、眾生恩,包括兩方麵的內容。就我們當下的生命來說,沒有所有眾生的恩惠,也就沒有我們自己的生命,所以是自他不二,有恩應報。這僅就人與人之間互為生存的條件而言。如果我們把生命的當下推向遙遠的過去,我們同一切眾生的關係,就不僅僅是互為存在的條件關係,從無始以來,與我們有關的人真是無法統計。麵對芸芸眾生,既有我們過去生中的父母,也有我們過去生中的朋友、兄弟等等,所以我們對所有的人,都應看作 是我們的親人,是我們的恩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生活所需,從食品、衣服、房屋,到辦公用品、交通工具,都是別人提供的。我們每個人都隻能為社會盡一份責任,我們卻不可能創造一切。常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們反省一下這句話:人人都在為我,我是否也在全心全意地為人人呢?能夠很好地體會到這一點,做到這一點,就會自覺地報眾生恩。?
第二、國家恩,也叫報國土恩。國家悠久的曆史文化,壯麗的山河大地,純樸勤勞的人民,都能激起我們的愛國之心。沒有國哪有家?祖國養育了我們,我們就應常懷感恩之情,積極投身到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中去,把國家的利益看作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可是,現在體育界有些人,國家培養他們成才了,他們卻不為國家效力做貢獻,反而損害國家的利益,隻為自已的利益著想,這是典型的見利忘義,不知報效國家培育之恩的人。孰不知國家培養一個有成就的運動員,國家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教練要付出多少精力、心血,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奪得榮譽,為國爭光。還有,雖然如今國家興旺發達,人民過著富裕安康的生活,但是,假如沒有強大的國防,沒有邊防戰士的守衛,那有今天我們生活的幸福安寧,我們沒有理由不報國家之恩,所以樸老教育我們要“知恩報恩”。作為佛教弟子,隻有報答國家的恩德,才是一個愛國愛教的佛教徒。
第三、父母恩,一個人來到世間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懷胎,生養哺育,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使我們能夠在人世間經風雨,見世麵,建功立業,這一切都是父母所賜。《詩經》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父母不僅對我們有生養之恩,更有培育之恩,我們的每一步成長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可見父母恩德重如泰山。可是非常遺憾痛心的是,現在兒女虐待老人的事件屢見不鮮。學佛的人,不但要報答現生父母的恩情,還要報答生生世世父母的恩情,這也體現了我們愛一切眾生,愛全人類的精神。
? 第四、三寶恩,三寶即佛、法、僧。佛是導師,法是真理,僧是宣傳真理的老師。“有佛出世人天喜,無僧說法鬼神愁。”三寶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人生的道路;三寶就像一條船,把我們從苦海中度到清涼的彼岸。三寶是陽光,是雨露,是大樹下的清涼地,每個佛教徒要時刻不忘報三寶恩。可是,現在我們佛教界有些人給社會安排到某些地位上,就以為當上了官,自高自大,得意忘形,整天圍著名利地位團團轉,這很可悲。孰不知我們本身就是一個佛教徒身份啊!因此,我們更應該學會懂得感謝三寶的恩情,感謝佛菩薩賜給予我們的恩惠。
四、現代社會需要弘揚感恩精神
作為佛弟子,更應知恩報恩。記得有一位朋友若有所悟的曾對已故中國佛協會長趙樸老說:“我現在想通了,幹什麼事都當作還債,這樣就沒有煩惱了。”樸老糾正他說:“不!不是還債,是報恩。人的一生報恩是無盡的啊。” 一個人明白了做任何事無不是為報恩,那就真正地、自覺地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這樣,我們就能時時以感恩的心來看世間看他人,則覺得世間很可愛、很富有,他人也很會歡喜,很親切。即使隻是樹上小鳥的輕唱,路旁花朵的芬芳,也會令你感到悅耳動聽,美麗芬香而心曠神怡。所以,現代社會需要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如焦裕錄、孔繁森等一大批奉獻愛心的人士就是感恩的化身。因為他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他們心中隻有老百姓,就懂得去奉獻、去關愛、去感恩。
然而,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由於受功利主義的影響,處處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導致了傳統的道德觀念和精神品質,日漸的喪失。人們的感恩思想也變得十分淡薄,這一嚴重的精神缺失,直接導致社會人心的自私、冷漠和無情。因此,當今社會提倡感恩思想十分必要。因為,感恩思想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內容,也是保障社會穩定的積極因素。有了社會的穩定,才有全麵發展,協調發展,才能建立平衡社會各方麵利益的機製。
當前黨中央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精神,目的就是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更應大力弘揚感恩文化,以自已的實際行動培養一顆感恩之心,讓感恩教育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隻要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恩之人下一句是什麼
何勞之心
沉醉之酒
何勞之事
行事之心
思念之夢
思念之水
報仇之天
沉醉之夢
沉醉之水
報仇之月
滴水之山
沉醉之月
報仇之酒
滴水之春
滴水之雨
盡孝之月
行善之心
報仇之事
懷舊之月
報仇之春
報仇之山
生命之日
聞道之路
生命之水
懷德之事
觀風之影
聞道之影
傷情之心
無德之月
無德之意
“懷感恩之心,念相助之人,感相識之緣,承關愛之情”是什麼意思
按字麵理解就行。
懷揣一顆感恩的心,不忘記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感歎在茫茫人海中能與你相識,對我的一切關心和愛護我都會記在心底。
學會感恩一文中的感恩是什麼意思
學會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謙虛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彎腰,便是屬於前者;感受上蒼懂得要抬頭仰視,便是屬於後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幫助,這樣的人也是不敢輕視、不能忘記的.跪拜在教堂裏的那些人,仰望著從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灑進的陽光,是懷著感恩之情的.
懷感恩之心,念相助之人,敢相知之人,是什麼意思
保持感恩的心態,時刻不忘幫助過自己的人。幫助自己認識的任何朋友
為什麼人要懂得感恩
一個人如果對待他人生當中遇到的人和事沒有半點觸動的話,無異於行屍走肉。他總覺得這些理應這樣發生,比如父母理應養育我,理應給我錢;我們交了學費,老師理應教育我;朋友理應幫助我,等等諸如此類的“理應”,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孰不知,很多事都不是你一廂情願就能完事的。你捫心自問過沒有:父母憑什麼給我們錢?你現在早已成年,可以賺錢養活自己了,你為什麼還伸手向他們要;老師憑什麼教育你?要知道,老師拿的可是國家發的工資;朋友憑什麼幫助你?要知道,幫助是相互的,別人幫助了你,你卻不幫助人家,這說得過去嗎?像這樣的問題多了去了,你都能回答的令自己滿意,令大家滿意嗎?我想我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怎麼辦?改呀。多理解一下做父母的,不要遇到煩心事就拿父母撒氣,要將心比心。同樣是人,同樣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如果有人拿你出氣你願意啊?多體諒一下那些當老師的,多多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課該上的還是得去上;還有,多理解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別隻看到他們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要學會相互包容,而相互包容的更深一層含義我想便是感恩了,感謝他們在我們困難與失意之時給我們以幫助。言有盡而意無窮”,說再多的話也無力表達我內心的感激之情。我隻能:時時懷感恩之心,天天做感恩之人,日日行感恩之事。唯有如此,才能撫平一點我內心當中波濤洶湧的“感恩”浪潮。(宜春學院 鞠定邦)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以愛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