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成語故事:拔山舉鼎
拔山舉鼎說的是西楚霸王項羽
成語故事的名稱
阿 堵 物 矮子看戲 安步當車 暗箭傷人 拔苗助長 拔山舉鼎
百發百中 百聞不如一見 敗軍之將 班門弄斧 半途而廢 包藏禍心
抱 佛 腳 抱甕灌畦 杯弓蛇影 杯水車薪 比肩接踵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閉門造車 篳路藍縷 別開生麵 別無長物 賓至如歸 兵不血刃
兵不厭詐 病入膏肓 伯樂識馬 不恥下問 不覺技癢 不求甚解
不屈不撓 不入虎穴 不甚了了 不學無術 不自量力 才高八鬥
滄海桑田 差強人意 巢毀卵破 朝三暮四 車載鬥量 沉魚落雁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乘風破浪 癡人說夢 赤膊上陣 出爾反爾 初出茅廬
唇亡齒寒 此地無銀三百兩 從善如流 打草驚蛇 大材小用 大公無私
呆若木雞 單者易折 倒履相迎 倒行逆施 道聽途說 得過且過
得其所哉 登 徒 子 東山再起 東施效顰 東食西宿 洞見症結
短兵相接 對牛彈琴 對症下藥 爾虞我詐 二桃殺三士 墦間乞餘
方寸之地 飛鳥驚蛇 非驢非馬 吠形吠聲 佛頭著糞 斧 正
負荊請罪 腹 稿 覆水難收 改過自新 剛愎自用 高山流水
高枕無憂 割席分座 各自為政 耕前鋤後 功虧一簣 狗尾續貂
詬如不聞 孤注一擲 顧曲周郎 瓜代有期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解鈴還需係鈴人 管中窺豹 歸馬放牛 過河拆橋 過門不入 害群之馬
含沙射影 邯鄲學步 汗馬功勞 汗牛充棟 好逸惡勞 合浦還珠
涸轍之鮒 鶴立雞群 侯門如海 後顧之憂 後來居上 後生可畏
囫圇吞棗 狐假虎威 狐疑不決 虎口餘生 華而不實 畫餅充饑
畫荻教子 畫龍點睛 畫蛇添足 機不可失 雞口牛後 雞鳴狗盜
積羽沉舟 疾風知勁草 家徒四壁 家喻戶曉 堅壁清野 見卵求雞
漸入佳境 江郎才盡 金石為開 蕉鹿自欺 嗟來之食 捷足先得
竭澤而漁 掛 羊 頭
賣 狗 肉
將欲取之
必先與之 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錦囊妙句 盡善盡美
近水樓台 驚弓之鳥 精衛填海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居安思危
開卷有益 刻舟求劍 空 城 計 口不二價 口蜜腹劍 快刀斬亂麻
膾炙人口 困獸猶鬥 濫竽充數 狼狽為奸 勞思逸淫 老馬識途
樂極生悲 厲兵秣馬 梁上君子 兩袖清風 量體裁衣 臨渴掘井
路不拾遺 捋 虎 須 洛陽紙貴 馬革裹屍 馬首是瞻 買櫝還珠
滿城風雨 盲人摸象 盲人瞎馬 毛遂自薦 門可羅雀 門庭若市
孟母三遷 名韁利鎖 名落孫山 囊螢映雪 模棱兩可 磨穿鐵硯
莫 須 有 木人石心 目不識丁 目無全牛 沐猴而冠 南柯一夢
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 四體不勤
五穀不分 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嘔心瀝血 拋磚引玉 賠了夫人又折兵 蓬萊仙境 鵬程萬裏 披荊斬棘
南山可移 匹夫之勇 片言折獄 牝牡鸝黃 破釜沉舟 破鏡重圓
破甑不顧 剖腹藏珠 撲朔迷離 齊大非偶 奇貨可居 歧路亡羊
騎鶴上揚州 騎虎難下 杞人憂天 起死回生 千變萬化 千金買骨
千裏送鵝毛 千慮一得 錢可通神 黔驢技窮 強弩之末 秦鏡高懸
青出於蘭 請君入甕 曲高和寡 曲突徙薪 讓棗推梨 繞梁三日
人浮於事 人麵桃花 人人自危 如火如荼 如嚼雞肋 如魚得水
如坐針氈 入木三分 塞翁失馬 三寸之舌 三顧茅廬 三令五申
三人成虎 三思而行 三紙無驢 殺雞嚇猴 殺雞焉用牛刀 殺彘教子
山雞舞鏡 上下其手 少見多怪 身在曹營心在漢 失斧疑鄰 什襲而藏
食言而肥 世外桃源 勢如破竹 守株待兔 受寵若驚 熟能生巧
樹倒猢猻散 水滴石穿 水深火熱 亡戟得矛 死不瞑目 死灰複燃
四麵楚歌 南轅北轍 難兄難弟 貪小失大 袒腹東床 螳臂當車
頑石點頭 天衣無縫 鐵杵磨針 同流合汙 痛飲黃龍 投筆從戎
投鞭斷流 屠龍之技 推 敲 推心置腹 外強中幹 完璧歸趙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萬事俱備
隻欠東風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隻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亡羊補牢
網開三麵 妄自尊大 望塵莫及 望梅止渴 望洋興歎 危如累卵
成語故事(字要少一點的)
1、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堅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怎樣?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2、樂不思蜀
劉備 建立蜀國。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麵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3、 臥薪嚐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天睡在幹柴上,天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臥薪嚐膽
4、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討張繡時軍隊饑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度過軍隊嘩變的危機,後人稱這次事件為望梅止渴
5、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6、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
7、舌戰群儒
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往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8、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慨,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9、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路過江的人),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裏。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
10、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愛好龍。在他的家裏,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麵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愛好龍,就來到葉公家訪問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匆忙躲起來。本來,葉公愛好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11、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呀?」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12、自相抵觸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讚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讚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銳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如何?”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13、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馳過來,撞在棵大樹上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愉快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隻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情願,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非常喜歡學,早晚多不休息,等到晚上困了的時候,就用繩子把頭發係在梁上。後來成為當世大儒。
15、程門立雪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嗬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隻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16、拔山舉鼎
項羽在少年時代不愛好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賭氣,項羽說:“學寫字隻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很愉快,但也隻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鑽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17、草木皆兵
秦王苻堅兵敗後逃跑,在逃跑過程中感覺一草一木多是追兵,疑神疑鬼,最終中箭而逃。
18、按圖索驥
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但是他隻會照書本去找,最終一無所獲。
19、柳營試馬
西漢時期,由於諸侯勢力強大,中央政權不能有效把持諸侯,晁錯的削藩政策正式引發“七王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出兵救梁。周亞夫柳營試馬,切斷叛軍後路,斷絕其糧草供給,使叛軍不戰自潰,周亞夫出兵乘勝追擊
20、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度,於是就奮發讀起書來。他普遍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於是就奮發讀起書來。他普遍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從中吸取了豐盛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度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20個20字內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如下:
1、自相矛盾
賣矛盾說盾堅固說矛銳利問用矛戳盾答古稱其自相矛盾
2、樂思蜀
劉備 建立蜀劉禪繼位,劉禪昏庸能蜀魏所滅劉禪投降宴司馬昭著劉禪麵故意部署表演蜀歌舞劉禪隨員想滅亡故都非難劉禪卻司馬昭說:間樂思蜀點想念蜀
3、 臥薪嚐膽
說吳與越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每睡幹柴吃苦膽終弱勝強打敗越王勾踐名臥薪嚐膽
4、望梅止渴
曹操征討張繡軍隊饑渴難耐曹操登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梅林度軍隊嘩變危機稱事件望梅止渴
5、
聞雞起舞
晉代祖逖睡夢聽公雞鳴叫聲每雞叫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冬寒暑往間斷工夫負經期刻苦習訓練終於能文能武全才既能寫手文章能帶兵打勝仗
6、言九鼎
戰秦軍隊團團包圍趙都城邯鄲毛遂楚王說:我今請派援兵言發別忘楚雖兵卻連連吃敗仗連都丟掉依我看楚比趙更需要聯合起抗秦呀毛遂席說楚王口服服立即答應兵援趙
平原君趙慨說:毛先至楚使楚重於九鼎呂
7、舌戰群儒
東漢末劉表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劉備與孫權極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起前往東吳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孫權殿前先張昭虞翻、步陟、陸績投降主義駁體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8、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家沒蠟燭照明鄰家燈燭光明照家匡衡牆壁鑿洞引鄰家光明讓光明照書讀同鄉戶家叫文識錢家書匡衡家做雇工要報酬主覺奇怪問說:我希望能家書通讀遍主聽深慨書借給讀於匡衡問家
9、刻舟求劍
楚渡江(稱路江)佩帶劍掉進江匆忙船沿刻記號說:"我劍掉"船靠岸順著船沿刻記號水找劍找半沒找船已經走(行駛)遠劍本
10、葉公龍
前叫葉公非龍家牆畫著龍柱雕著龍穿 蓋麵都繡著龍真龍聽說葉公龍葉公家訪問尾 巴伸堂探進窗戶張望葉公看真龍嚇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匆忙躲起本葉公真龍些畫、繡、刻假龍
11、鄭買履
鄭想買雙鞋先比量自腳量尺碼於座位急忙集市忘帶尺碼已經拿鞋卻說:「我忘記帶尺碼」轉家取等趕集市已散終於沒買鞋
問說:「麼用自腳試試鞋呀」答說:「我寧相信尺碼相信自腳」
12、自相抵觸
楚既賣盾賣矛()稱讚自(盾)說:我盾牌堅固沒東西能使刺穿()稱讚矛說:我矛銳利於任何東西沒能刺穿說:用矛刺盾牌何賣東西能夠應能刺穿盾牌沒能刺穿矛能同存
13、守株待兔
宋農夫種著幾畝棵樹幹忽看見兔箭般飛馳撞棵樹蹬蹬腿死農夫跑兔撿起愉快說:真點勁沒費白撿便宜美美吃頓拎著兔邊家第二幹守著棵樹等著兔撞結等沒等卻情願坐棵樹等著兔撞死等呀等呀直等野草比莊稼都高連兔影沒再見
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非喜歡早晚休息等晚困候用繩發係梁世儒
15、程門立雪
東漢代位名叫魏昭童求候看郭林宗想位難師便說:教念經書師容易請要請位能教師容易找所拜郭林宗師且派奴婢侍奉師郭林宗體弱病要魏昭親自煮粥給吃魏昭端著煮粥進候郭林宗便嗬責煮魏昭再煮連三第四魏昭再端粥沒臉色郭林宗才笑著說:我前看外表今終於看真啦於喜畢所都全部教給魏昭魏昭終器
16、拔山舉鼎
項羽少代讀書寫字改擊劍肯叔父項梁賭氣項羽說:寫字要能記記姓名夠擊劍付值我要習抵敵萬本事項梁於教兵愉快求略知意肯認真鑽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幾百斤重鼎舉起
17、草木皆兵
秦王苻堅兵敗逃跑逃跑程覺草木追兵疑神疑鬼終箭逃
18、按圖索驥
秦叫孫陽擅相馬孫陽看父親寫《相馬經》相馬容易拿著本書處找馬照書本找終所獲
19、柳營試馬
西漢期由於諸侯勢力強央政權能效持諸侯晁錯削藩政策式引發七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兵救梁周亞夫柳營試馬切斷叛軍路斷絕其糧草供給使叛軍戰自潰周亞夫兵乘勝追擊
20、聞雞起舞
晉代祖逖胸懷坦蕩、具遠抱負候卻讀書淘氣孩進入青代意識自知識貧乏深讀書報效度於奮發讀起書普遍閱讀書籍認真習曆史於奮發讀起書普遍閱讀書籍認真習曆史吸取豐盛知識問進曾幾進京都洛陽接觸都說祖逖能輔佐帝王治理度才祖逖24歲候曾推薦做官司沒答應仍懈努力讀書
來自成語故事的成語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裏,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麵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讚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讚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隻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穀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掩耳盜鈴
English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買櫝還珠
發 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釋 義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出 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示 例 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清·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
坐井觀天
一隻青蛙坐在井裏,一隻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遠處飛來。我在天空中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這個“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家喻戶曉,通常用來比喻某人的見識有限,眼光短淺;但是我認為這則故事在強調現在人們應該開闊思維、眼界放開的同時,卻忽視了其他值得關注的因素和信息,當我們再對這則成語故事分析後,會有更深刻和實際的啟示。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的作品目錄
A
哀毀骨立
哀鴻遍野
哀梨蒸食
愛屋及烏
安步當車
安居樂業
安如泰山
安然無恙
按兵不動
按圖索驥
暗箭傷人
暗渡陳倉
暗送秋波
B
八麵威風
八仙過海
拔苗助長
拔山舉鼎
拔幟易幟
白駒過隙
白頭如新
白魚入舟
百步穿楊
百尺竿頭
百川歸海
百感交集
百聞不如
百折不撓
白麵書生
班荊道故
暴虎馮河
抱薪救火
班門弄斧
半途而廢
半老徐娘
伯樂相馬
杯弓蛇影
杯水車薪
背水一戰
背道而馳
必恭必敬
鞭長莫及
標新立異
別開生麵
別有天地
別無長物
賓至如歸
兵不厭詐
兵不血刃
兵貴神速
冰山難靠
病入膏肓
博而不精
博士買驢
捕風捉影
髀肉複生
抱殘守缺
篳路襤褸
逼上梁山
……
C
D
E
F
G
G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暗中摸索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買櫝還珠 一鳴驚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憂天 亡羊補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馬 一日千裏 一鼓作氣 重於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戰 弄巧成拙 風吹草動 樂不思蜀 東山再起 安居樂業 程門立雪 逼上梁山 徒有虛名 驕兵必敗 雪中送炭 聞雞起舞 臥薪嚐膽 城下之盟 其貌不揚 指鹿為馬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麵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麵書生 · 八麵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複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鬥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裏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鬥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鬥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鬥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衝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裏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麵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複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餘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麵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淩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製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淩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裏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一事無成 · 一網打盡 · 義無反顧 · 一問三不知 · 一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一衣帶水 · 一意孤行 · 一葉障目 · 有誌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
求1分鍾成語故事1則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穀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隻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嶽《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裏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穀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複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穀的這一改動,雖然隻將數字改為一字,隻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穀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穀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誌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裏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裏馬,隻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裏,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裏,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裏,有人在國王麵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裏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裏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裏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隻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曆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麵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麵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麵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幹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裏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裏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裏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讚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托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才高八鬥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歎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製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讚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成語“才高八鬥”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7個成語故事,每個20字左右
照葫蘆畫瓢
【成語故事】宋朝初年,翰林學士陶穀自以為文筆高超、,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隻是抄寫而已,說是依樣畫葫蘆。
【
②這是因為原經字小模糊,偽造者照葫蘆畫瓢地臨摹,雖力圖作到形似,但筆畫已距真跡甚遠。
2、周瑜打黃蓋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操的軍營,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黃蓋勸曹操將戰船連在一塊,最終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3、捉將官裏去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真宗下令訪天下隱者,得到一個會作詩的杞人楊樸,召見時他卻說不會詩,真宗問他臨行有人作詩送他否?楊樸回答說:“臣妻有詩一首: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朝捉將官裏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大笑,就放他還山。
4、自以為得計
【成語故事】唐憲宗時期,力圖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遭到貶黜,柳宗元因此也被貶官。好友韓愈為柳宗元作《柳子厚墓誌銘》,談到人在困窘時才能顯出氣節道義,那些表麵握手言歡似乎肝膽相照,背後卻落井下石還自以為計,真是可悲。
【成語舉例】卻說魏延燒斷棧道,屯兵南穀,把住隘口,自以為得計;不想楊儀、薑維星夜引兵抄到南穀之後。(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五回)
5、坐山觀虎鬥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韓國和魏國打了一年多還不分勝負,秦惠王想出兵幹涉,楚國使者陳軫給秦惠王講卞莊子利用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道理,得到它們兩敗俱傷時一舉打死兩隻老虎,勸秦惠王采取坐山觀虎鬥的計策,等待時機再消滅這兩國。
【成語示列】同學之間發生爭執時,我們要耐心勸解,決不能坐山觀虎鬥。
6
囫圇吞棗
有一人,聽說吃梨補牙傷脾,吃棗相反。他想出個辦法,吃梨隻嚼不咽,吃棗隻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和脾了,人們笑他囫圇吞棗。
7
掩耳盜鈴
一個自作聰明的人以為堵住自己的耳朵盜鈴不會被人聽見,結果讓人捉住了。
8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成語故事有哪些。
亡羊補牢 掩耳盜鈴 揠苗助長 削足適履 畫蛇添足 買櫝還珠 完璧歸趙 餘音繞梁
孟母三遷 一笑千金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韋編三絕 聞雞起舞 南轅北轍
好好先生 三顧茅廬 老馬識途 買櫝還珠 一鳴驚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憂天 亡羊補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馬 一日千裏 一鼓作氣 重於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戰
弄巧成拙 風吹草動 樂不思蜀 東山再起 安居樂業 程門立雪 逼上梁山
徒有虛名 驕兵必敗 雪中送炭 聞雞起舞 臥薪嚐膽 城下之盟 其貌不揚
指鹿為馬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麵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麵書生 · 八麵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複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鬥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裏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鬥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鬥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鬥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衝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裏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麵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複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餘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麵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淩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製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淩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裏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一事無成 · 一網打盡 · 義無反顧 · 一問三不知
· 一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一衣帶水
· 一意孤行 · 一葉障目 · 有誌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動漫成語故事:拔山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