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譯:日新之謂盛德
日新之謂盛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幾千年沿用下來的古語,為我們耳熟能詳;“日新”思想即來源於此。它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勵中華民族改革創新、開拓進取、不斷前進的思想源泉,是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
“日新”思想的起源與發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儒家經典《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大意是:商朝的開國君主湯在“盤”(一種盛水器皿,這裏特指澡盆)上刻了告誡自己的銘文:“如一天能夠自新,則應該天天自新,新了還要更新。”《康誥》說:“鼓勵平民百姓要經常改過自新,從而具備新民的氣象。”《詩經》上講:“周國雖是舊的邦國,但文王、武王能夠自新其德並博施於民,因此可以秉承天命、建立周朝。”所以,君子無時無處不在反省自己的過失、反思自己的生活,堅持改過自新、堅持去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
這一“盤銘”被後世之人特別是儒家學者當成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銳意向上、奮發圖強、與時俱進。究其原因,除了儒家思想流傳廣、影響大之外,還與這句話本身一語雙關的特點密切相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是商湯刻在澡盆上的銘文,那麼“新”的本意自然與洗澡有關,即今天把身體洗幹淨,以後天天都要洗幹淨,這樣一天天地堅持洗淨身體,讓自己每天都是幹淨的。而將“洗淨身體”的“新”變成“完善自己”的“新”,則是將“新”的含義進一步闡發的結果。作為開國之君的商湯,要求自身的道德水平如同沐浴一樣,能天天洗去自身的過失,使自己的道德修養日日自新。通過這一闡發,中國傳統思想領域出現了一個新詞――“日新”,意為“日日更新,不斷進步”。我們今天常用的“日新月異”一詞,就是在這個意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儒家對“日新”思想是很重視的。在《周易》的《係辭》中就有這樣的話:“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所謂盛德,在這裏是指高尚的品德。為什麼“日新”被當作高尚的品德來稱讚呢?《周易?升卦》是這樣解釋的:“《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儒者認為,品德的積累就像草木從地裏長出來一樣,日日不停,積少成多,逐漸變得高尚起來,最終實現道德的自我完善。這樣看來,《周易》的“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豈不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另一種說法麼?
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新”的思想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到了宋代,儒家學者們對它做了進一步的闡發。如北宋著名儒學家張載在解釋“日新之謂盛德”時就說:“日新者,久而無窮。”意思是“能夠日日更新的事物,就可以長期存在、無窮無盡”。他所說的“日新”,顯然不止於“道德的自我完善”,而是囊括世間萬物,意指一切事物都要不斷革新,以求生存和發展。
南宋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對“日新”也做了詮釋。他為《大學》作注時,認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除了有“新”(與“舊”相對)和“日日”(日複一日,無有間斷)的意思之外,還可以解釋為日日之新、又日之新,都是以最初的一日之新為基礎;而每天的“新”,其實都是一日之新,第二日便成為“舊”,因此除舊立新不可
停止。
有學者批判儒家的社會觀點保守,理由是他們主張克己複禮,或者幹脆說是複古。這樣的結論未免過於絕對,儒家強調“日新”,強調不斷“進德修業”,順應時勢,這使他們擁有自我完善、銳意革新、持續發展的思想,並將其融入到中華文化的血脈之中。回顧曆史,每當社會出現危機、發展遭受阻礙時,總有才智之士挺身而出,主張並推動改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日新”思想的內涵與價值
如前文所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句雙關語,既是說洗澡,也是指道德、思想上的自我完善、與時俱進。而後者則是《大學》引用這句箴言要著意強調的,也就是所謂“日新”思想的核心。
一般來說,“日新”就是“永不停息地自我更新”。從這個角度看,它同時具備兩方麵的內涵:一是內在的,即具有不斷向前的動力;一是外在的,即學習新知、完善自己的行為。
《周易?乾卦》說:“《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謂有德之人會堅持不懈地使自己強大。這種“自強”,並非受外力脅迫或強迫,而是因為君子總能看到自身的缺點,於是不斷反省,要求自己變得更好,因之自新自強的行為永不停息。幾千年來,“自強不息”已經深深融入我們民族的性格,培養出了中國人獨立自主、自尊自強、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每當中華民族處於危難之際,總有“能以赤手搏龍蛇”的有誌之士站出來,傳播先進思想,發動群眾,帶領人民度過艱險。自強不息精神,至今仍激勵著我們。
除自強不息的精神外,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尚學傳統。《論語》開篇便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自古以來,有識之士都把學習看作充實自己、不斷前進的重要途徑。他們主張“聖人無常師”,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到了近代,先進人士看到本國的落後和不足,更是主張向西方文明學習,從而掀起了一次次改革與思想解放思潮。這些運動大多以失敗告終,但它們的目的都是為把中華民族帶上複興之路,而且在客觀上推動了國家和民族的進步。
“日新”思想,小能促使個人自我完善,大能推動國家、社會變革與發展,其意義實在不可小覷。孟子曾經稱讚孔子說:“孔子,聖之時者也。”意為孔子是聖人中能夠順應時勢發展的一類人。儒家經典中還有很多要求人們勇於革新、與時俱進的論述,如《周易?係辭》解釋“易”這個詞,說“生生之謂易”。“生生”二字,就是“生生不息”的“生生”,指生命永遠不會停止運動。這種運動的最大特點就是“新”,而且還是“日日新”。這說明,順應時勢、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這種觀念既表現於文字,又潛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而且會在曆史的關鍵時刻迸發出來,形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日新”思想的現代意義 如果從商湯時代算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已有將近四千年的“高壽”,真算得上一句“老話”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沒有過時。2013年5月4日上午,**同誌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團日活動,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引用了這句話,為“日新”思想作了新時代的注解:“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具體而言,“日新”思想的現代價值,主要體現在社會和個人兩方麵。
先說“日新”思想對社會的作用。**同誌曾說:“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確實,舊有事物總會被新生事物所取代,舊的生產關係總會被新的生產關係所取代,曆史洪流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從治國的角度說,“不日新者必日退”,一個國家隻有順應時勢,不斷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進程,跟上世界發展潮流,才能在充滿艱險的競爭中獲得“弄潮兒”的資格;而那些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的國家,則會日益衰弱,甚至淪落到仰人鼻息的境地。近代中國,一大批有識之士主張以新學取代舊學、以新政取代舊政、以維新和革命改變舊體製,繼而五四運動以科學和民主為旗幟,指明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方向。這是因為他們明白:國家的前途在於革新,在於跟上時代的步伐,如此才能救亡圖存、日益強大。
時至今日,我國已經在眾多方麵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變化完全可以用“一日千裏”來形容。但是,正因為我國處於發展的快車道,生產關係變化劇烈,從而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深化推進改革進程,以新的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我們正視乃至預測發展帶來的新變化,更需要我們具備攻堅克難、敢於突破險隘,甚至犧牲個人利益的勇氣和責任感,改變舊觀念,大膽創新,與時俱進,使社會發展“日日新,又日新”,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正如中國近現代哲學研究巨擘馮友蘭先生手書對聯所說:“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上聯說的是馮先生的學術活動方麵,下聯說的是馮先生所希望達到的精神境界。馮先生認為,中國雖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的大國,但通過思想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可以使中國社會建設日新月異且充滿生機與活力。
其次,就個人發展而言,“日新”思想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製造原子彈的總指揮彭桓武院士,對於原子彈研製成功的經驗,曾用一副對聯做了一個總結:“日新、日新、日日新,集體、集體、集集體。”從這副對聯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中的“日新”精神對老一輩科學家的人生影響是多麼深刻。
人不能生而知之,必須通過學習來獲取知識、提高修養。韓愈寫過一篇《師說》,在文章中提出“聖人無常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觀點,呼籲人們努力學習他人的長處。然而,一個人如果沒有“日新”的意識,就很難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還會為一點成功而沾沾自喜、自高自大,於是不再學習和提高,落到“吃老本”的境地。在古代,由於知識更新速度較慢,這樣的人或許還有容身之所;但在高速發展的當代,他的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很快就會與時代脫節,變為一個“老古董”,最終為時代所拋棄。從這個角度說,“湯之盤銘”確實值得每個人銘記在心,引為箴言
日新之謂盛德的意思
“日新之謂感德”是《易·係辭上》中的一個觀點。意思是,人必須每天努力進步,才能感應到自然規律,與天地自然同步。這裏的“新”,強調的是人作為主體的外在作為,即人對整個世界包括內部自然的全麵征服活動。 “言德行終始不衰殺,是乃日新之義。”強調的是人必須奮發圖強,不斷行進,才能與天地自然同步。
解釋《易傳》: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
擁有萬物就叫偉大業績。不斷更新就叫崇高品德。變化不止就叫易。
日新之謂盛德是誰寫的
這句話出自易傳。
作者是孔子後學。
易傳是理解易經的經典著作。《易傳》是一部古代哲學倫理著作,屬於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眾多學者考證今本受道家陰陽家思想影響相當多,儒家倫理色彩較濃,而帛書本陰陽家自然色彩濃厚。我們還是要強調這樣一種觀點:就《易傳》的思想體係來看,其自然主義的天道觀,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整體思維模式,其關於事物發展變化的辯證思想等,有許多都與陰陽家相一致 。
《易傳》中“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的解釋是什麼?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的意思是擁有萬物就叫偉大業績。不斷更新就叫崇高品德。變化不止就叫易。
【拚音】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
fù yǒu zhī wèi dà yè ,rì xīn zhī wèi shèng dé ,shēng shēng zhī wèi yì 。
【《易傳》簡介】是一部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其學說本於孔子,具體成於孔子後學之手。《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係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
【特點】“舍象立言”、“宗揆驅鬼”、“富於思辨”、“以形判道”、“百慮致一”、“尚簡”
【概況】由於《周易》經文深奧簡古,春秋期的學者閱讀起來已感到十分困難,於是,解釋經文的文字開始出現,曆史上稱為《易傳》。《易傳》由七篇文章構成,其創作時間離經文形成的時間不是很長(約五六百年),它是解釋說明經文的最原始,最權威的文字。
“日新之謂盛德”的拚音
“日新之謂盛德”
拚音如下:
rì xīn zhī wèi shèng dé
用日新之謂盛德引用這句名言來造句
好,造句前我們先要弄明白它的意思。看下圖
造句
我們工廠要不斷在原來的基礎上改進技術,要創造新的產品樣式才行,古人曰日新之謂盛德。
作為藝術家,他不斷創新,他說 日新之謂盛德。
與日新之謂盛德類似詩句短一些,不要太長,簡單易懂就好了,要意思。。。。。。。。。。。。。。。。。。
日新之謂盛德——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摘要】: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麵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比如,關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於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關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關於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關於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關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關於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關於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的思想,關於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的思想,關於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思想,關於以誠待人、講
日新之謂感德的意思
“日新之謂感德”是《易·係辭上》中的一個觀點。意思是,人必須每天努力進步,才能感應到自然規律,與天地自然同步。這裏的“新”,強調的是人作為主體的外在作為,即人對整個世界包括內部自然的全麵征服活動。 “言德行終始不衰殺,是乃日新之義。”強調的是人必須奮發圖強,不斷行進,才能與天地自然同步。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出自哪裏?
易傳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古文翻譯:日新之謂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