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詩詞賞析有什麼技巧?
“詩歌鑒賞”曆來是讓學生頭痛的一個考點,缺乏知識積累,“讀不懂”已將很多學生攔在詩歌鑒賞的門檻之外。但當詩歌鑒賞題以客觀題形式出現的時候,畢竟還有選項可依托來解讀。自2002年之後,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命題方式改為主觀題,令很多學生倍感吃力,詩歌鑒賞這一道題著著實實讓學生吃盡苦頭。那麼,如何提高學生這個考點的得分能力呢?
一、明確考綱要求,抓準要點,解讀詩歌
《考試說明》對詩詞鑒賞的定位是在“初步”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但近十年來高考該題得分一直較低。2002年高考試卷選用李白《春夜洛城聞笛》,雖然該詩符合命題人所確定的“膾炙人口”、“蘊含哲理”的選擇標準,“折柳”寓意也較為淺顯,但據抽樣數據,詩歌鑒賞平均得分隻有2.44分,難度是0.406,得分依然偏低。問題產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麵的,而很多學生讀不懂詩歌,憑自己的主觀臆斷,盲目答題則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詩歌解讀能力,除了加強考生的文化積累、提高考生文化素養外,還應掌握一些便於操作、能夠迅速破譯作品思想內容的方法,比如:
1、審清題目:題目在某種意義上是“天機”的泄露者,因為它對詩中廣泛豐富的內容往往有較明顯的提示作用,抓準題目,也就大體把握住詩歌的思想內容。例如陸遊《書憤》一詩,單從題目上就可以推知作者所抒發的感慨與憂憤之情了。
2、分析尾句:詩歌的結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以情結句的方式卻有一定的普遍性。這種類型的詩歌往往在做了充分鋪墊、蓄勢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將濃烈情感噴薄而出。例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結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3、抓重點字詞:閱讀詩歌時如能抓住一些能較直接表示作者感情的字詞,則猶如找到一把能開啟詩歌意蘊的鑰匙,能迅速解讀詩歌。如閱讀溫庭筠的《商山早行》,如能抓住“客行”“悲”這兩個重點詞語,則基本能判斷這首詩大約寫的是“思鄉羈愁”之類的情感。
4、抓重點意象:古典詩詞講究意境,而意象則是構成意境的最小單位;古代詩人常用一些典型意象來暗示其感情,如鬆、梅、鷓鴣、杜鵑、羌笛、浮雲等。其實作者筆下的這些意象,已經不是純粹的客觀事物,而是滲透了作者的主觀情感,積累了一定的象征意義,如果我們能多掌握一些這樣的“公共意象”,則無疑對理解詩歌有極大的幫助的。
當然,以上種種隻是把握詩歌的內容一些輔助手段而已,閱讀詩歌一定要結合語境進行具體分析。二、仔細分析題目,理清答題思路
1、仔細分析題目,確定答題要點
根據考綱要求,試題的設置一般不會離開對上述四個方麵的考查,學生要懂得分解題目要求,明確考查方向,確定答題的要點。現以
2003年全國高考17題為例,試題選用王維《過香積寺》,題為: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道題要求分析“詩眼”實際上是要鑒賞其語言(即煉字);所謂“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詩眼”也即是詩歌“心靈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我們即可窺見詩歌的“心靈(主題)”。通過以上的理解,我們完全可以確定這樣的答題思路:a、詩眼是哪兩個字;b、詩眼在句中表達的內容;c、詩的主題是什麼;d、詩眼與詩的主題有何內在聯係。這四個方麵實際上就已涵蓋了題目的各個信息要點。
2、加強類型題訓練,提煉解題思路
回答詩歌鑒賞題,應該“因題而異”:對“問答型”題,要做到“問什麼,答什......餘下全文>>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古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主要植根於語文課的誦讀,並依托課外的借鑒和創作。初中生對古典詩詞意蘊的把握、理解主要來自於教師的精講與點撥,但光靠老師的這點講解,顯然是很難在短時間奏效的。一般來說,古典詩詞的學習仍應以誦讀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對第四學段(7—9年級)的階段目標中有這樣一條具體說明:“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因此,我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采取多種誦讀的方式,如吟詠誦讀法、朗誦法、齊讀法、默讀法等,讓學生讀出韻律美,讀出節奏感,讀出意境美。這樣學生必然會被古詩詞所吸引,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興趣,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教師應秉著宋代理學家陸象山所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一讀書方法來誦讀古詩詞,初中生在古詩詞的背誦中不可能全部理解,有些古詩詞就得死記硬背,即使不懂,也得先吃進去,吃下去了,隨著日後知識水平的提高社會閱曆的豐富,總能慢慢消化,有所領悟。
誦讀能力 ,自然包括朗讀和背誦兩項基本能力的訓練。古詩詞的朗讀,既要達到“正確清楚、自然流暢、傳情達意”的朗讀要求,也要仔細品味詩的意境,了解一點格律,讀出詩的韻律美。在鑒賞古詩詞過程中,我們要始終把朗讀和背誦放到所有環節的中心位置上來,用讀來帶動並加深領悟,這樣才能培養語感,沒有良好的語感,任何一種語言都是難以學好的。那麼如何來指導和落實背誦呢?
首先,教師一定要向學生講背誦、積累的重要性,背是為了用,隻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飛躍。
其次,要揭示背誦記憶的方法,盡可能理解記憶,對語言的理解,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比如分析、比較、揣摩等。有的一時理解不了,也得囫圇吞棗,先背出來再說。要形成語感,必須不斷重複,因為隻有經過多次重複,語言文字的規律、含義、情味等,才會在頭腦中固定下來,才會在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形成牢固的聯係係統,才會出現技能化、自動化反應。學生在朗讀、初背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在詞義理解上加以點撥,還要在韻律、對仗、情境等方麵作一些有意識有針對性的規律性的概括。
第三、根據心理學記憶與遺忘的規律,用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指導學生掌握讀、背的時間間隔,達到長時牢固記憶的目的。古詩詞的背誦,要靠重複,但要合理安排間隔的時間,前密後疏,到後來一個月溫習一次,甚至半年溫一次,也可達到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效果。必須指出現在大部分學生在古詩詞的背誦上往往重視瞬時、短時記憶(強記),不懂規律,缺乏鞏固,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這個時候特別需要教師指導得法,“授之以漁”。
第四,背誦的檢查措施一定要到位。常用的檢查手段不外乎兩種——背和默。但背和默都是有技巧的。在背誦方麵,鼓勵當堂背出,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可在散讀、散背的基礎上先齊背,允許“濫竽充數者眾”;接著分組、分男女生背,顯然“濫竽充數者少”;最後要充分照顧到部分同學的積極性,讓那些表現欲強的同學獨自背,樹立榜樣,教師肯定,這樣即使再差的同學,隻要他有興趣,也會躍躍欲試,縱是課堂上背不出,課外也會“笨鳥先飛”。課後的背誦鞏固實行“責任製”,以組為單位,組員到組長處背,組長到科代表處背,科代表到老師處背。教師負總責,隨時抽檢任何一位組長、組員、有徇私舞弊者,均要承擔連帶責任。這樣的監督機......餘下全文>>
人教版初中語文重點古詩詞 and 說明文議論文(考試時卷子上的課外閱讀)答題技巧(方法) 詳細給+分
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1.問文章體裁?答:此文是一篇 。備選答案有: 詩歌、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 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讚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5. 劃分層次?(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6.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7.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題目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麵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對象。
9.了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製,便於敘事和議論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麵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麵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象、聯想、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誌、設置懸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麵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誌、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餘下全文>>
如何在六十天之內複習好初中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閱讀技巧、複習技巧、古詩閱讀技巧
詩詞鑒賞評價:
1、賞析詩詞語言。賞析詩詞語言,要善於抓住詩詞中的關鍵詞語,體會其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的特點。答題時,要結合詩詞的主題及寫作背景,反複揣摩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和隱含意義,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比如杜甫《登嶽陽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兩句,一個“坼”字、一個“浮”字,就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無比壯闊而又生動形象。
2、賞析詩詞形象。古詩詞中的形象,主要是指詩詞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完成這類題目,要聯係作者的人生經曆和詩詞的寫作背景。比如閱讀虞世南的《蟬》,我們一方麵要理解蟬在詩中清高尊貴的形象,另一方麵要明白作者是借蟬抒懷,以此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
3、賞析表達技巧。古詩詞的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擬人、借代、誇張、雙關等修辭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誌、借古諷今、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等寫作手法,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現手法。比如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主要運用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描繪了一幅秋郊夕照圖,創造出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不僅寫景,而且寫人;不僅用景物點染“秋”,而且用景物來表現“思”,把“秋思”寫得非常淒惻,表達了天涯遊子孤寂淒楚的情感。
4、 評價思想內容。評價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可以抓住主旨句、情感句進行分析,可以從詩詞的寫作背景進行分析,可以從作者的情感傾向、生活誌趣進行分析,還可以就詩詞所表達的人生哲理進行分析。比如範仲淹的《漁家傲 秋思》,詞人作此詞時任陝西經略副使,正在抗擊西夏的侵擾。了解了詞人的生活經曆,就不難理解這首詞罰主題思想了:這首詞主要描寫北宋西北邊境的軍旅生活,描繪了邊地奇異的秋景,從而表達了詞人慨歎功業未建和戍邊將士思念家鄉的複雜心情。
高中生和初中生必須掌握哪些詩詞歌賦。。
古詩文背誦篇目
(一)古文(10篇)
勸學(節選:從“學不可以已”到“不知學問之大也”) 《荀子》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屈原列傳(節選:從“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到“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司馬遷
陳情表 李密
滕王閣序(節選:從“時維九月”到“聲斷衡陽之浦”) 王 勃
師說 韓 愈
阿房宮賦 杜牧
六國論 蘇洵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前赤壁賦蘇軾
(二)詩詞曲(30首)
氓《詩經》
離騷(節選: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來吾導夫先路”)屈 原
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陶 潛
山居秋暝王 維
蜀道難李 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 白
將進酒李 白
兵車行杜甫
蜀相杜 甫
客至杜 甫
登高杜 甫
登嶽陽樓杜 甫
石頭城劉禹錫
琵琶行白居易
李憑箜篌引李 賀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杜 牧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
錦瑟李商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 煜
雨霖鈴(寒蟬淒切)柳 永
桂枝香(登臨送目)王安石
念奴嬌(大江東去)蘇 軾
鵲橋仙(纖雲弄巧)秦 觀
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陸 遊
永遇樂(千古江山)辛棄疾
揚州慢(淮左名都)薑 夔
長亭送別(節選:(正宮)(端正好))王實甫
我今年剛參加完高考,這些基本都要掌握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初中的詩詞賞析有什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