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劇本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課本劇劇本
人物:狐狸、老虎、小猴、斑馬、小野豬、小鬆鼠、小孔雀、小兔子小鹿等,由小演員帶麵具頭飾表演。
舞台布置:森林一角。大樹、大石塊、山花等錯落其間。
旁白:(上場,音樂漸起,森林小鳥聲依稀可聞川。朋友們,你見過大森林嗎?那兒有許許多多高大的樹木,有紅的花,綠的草,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發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小故事。哎,聽說過“狐假虎威”這個成語嗎?今天,我來講給大家聽。
小白免:(在歡快的音樂中向內喊)小花鹿,小野豬,大家快來呀!
眾動物人從四麵跑上)來啦!來啦!
小白免:今天天氣真好,咱們在一起玩,好嗎?
眾:好,好,太好啦。
(快板)金色的陽光照大地,
大森林裏真美麗。
小鹿仰起乖乖角,
小兔子點頭笑嘻嘻。
野豬胖胖扭一扭,
斑馬姐姐踢踏踢。
小猴高興地翻筋頭,
小鬆鼠從東跳到西。
小夥伴們來團聚,
一同唱歌做遊戲,做遊戲。(眾歡呼,樂起,眾起舞)
小猴:(無意間)哎,大家快來看,那邊是誰來啦?
眾:啊,是一隻大老虎,這可怎麼辦呢?
野豬:別慌,別慌,我看大家先躲起來,快快!(眾藏起)
老虎:(樂起,睡意增陵地伸伸懶腰,打哈欠)今天真是糟糕透頂,轉了好半天,一點好吃的東西都沒找到,餓死我了,嗯,我先在這裏等等看。(藏起)
狐狸:(樂起,鬼頭鬼腦自語)
我是一隻花狐狸,
專門愛動壞腦筋,
小動物看見我就害怕,
今天出門散散心,散散心。
(樂停,老虎悄悄轉出,突然發現狐狸,撲過去,一把逮住狐狸)
老虎:啊哈,我可找到美味佳肴啦。
狐狸:(眼珠一骨碌,扯著嗓子對老虎嚷)怎麼,你敢吃我?
老虎:(一愣)為什麼不敢!我就要吃了你!
狐狸:(奸笑)慢!森林裏麵有規矩,
老天爺派我來管理,今天你要是吃了我,就是把老天爺的命令來抗拒,哼哼,有多大的膽子,我看你!
老虎:(被蒙住了,鬆開了爪子)
不好,不好,真不好!
糟糕,糟糕,真糟糕,
到口的東西吃不到,
弄得我心驚又肉跳。
狐狸:(得意地搖了搖尾巴)怎麼樣,我帶你到百獸麵前去走一遭,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
老虎:(無可奈何地)行,行,咱們走著瞧!
(轉場,樂起)
狐狸:我神氣活現走在老虎的前麵。
老虎:我半信半疑地跟在狐狸的後麵。
狐狸:(小聲地)我要借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
老虎:我東
張西望,心驚膽顫。
(轉下,樂停。眾動物一個接一個小心翼翼地上場,湊在一起)
斑馬:夥伴們,我看見老虎好像跟狐狸在一起。
小鹿:它們在一起搞什麼鬼名堂?
(狐狸、老虎從一角先後上場)
小免子:狐狸來了!
小野豬:咦,狐狸今天好威風啊,大搖大擺的樣子!
小鹿:它肯定是搞什麼鬼名堂!
斑馬:(發現大老虎)不好,大老虎來了,快跑哇!
眾動物八驚慌地)救命呀,救命呀!
(百獸四散逃下場。樂急起)
狐狸:(狡猾地笑著對老虎)怎麼樣,你該服氣了吧?看看,它們見了我就跑!
老虎:(開始深深地佩服川阿,狐狸大上,這回我服你啦!我有眼不識泰山,請你原諒!(又向狐狸作揖)
狐狸:是呀,你以後得聽我指揮!
老虎:(又鞠一躬)以後,我一切都聽你的!
狐狸:(又東張西望地,對台下輕聲說)見好就收吧!嘿嘿,我找機會得趕快跑呀,別等它琢磨過味兒,一口把我給吃了!
(狐狸趁老虎不注意,狡猾地逃竄)
老虎:啊,它怎麼跑了?(忽然恍然大悟)原來,這狡猾的狐狸是借著我大老虎的威風,才把百獸嚇跑的呀!我上當了,還以為它們怕的是狐狸呢!(咬牙切齒地)花
狐狸—一看我怎麼能饒恕你!
(邊喊邊追下......餘下全文>>
成語故事表演劇本
風聲鶴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釋義]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語出] 唐·房玄齡等《晉書·謝玄傳》:“餘眾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正音] 唳;不能讀作“lèi”。
[辨形] 唳;不能寫作“戾”。
[近義] 草木皆兵
[反義] 風平浪靜
[用法] 多用於戰敗者和畏敵者;也用於其他一有動靜非常恐懼的神經過敏者。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草木皆兵”都可形容內心恐懼;疑神疑鬼。常可通用或連用。但當強調一聽到聲音就驚恐萬狀時;用~;當強調看到草木就恐懼萬分時;宜用“草木皆兵”。
[例句] 這些罪犯從獄中逃出後;~;草木皆兵;每天都心驚膽戰地過日子。
[英譯] 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
成語故事 表演 劇本
成語故事串燒表演劇本 一、聞雞起舞 旁白:《聞雞起舞》 西晉的名將祖狄在年輕的時候就立誌報效國家,他每天讀書習武,從不 浪費時間
重溫經典成語故事及曆史典故短劇劇本征集
(一)鐵杵磨針
(二)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複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誌之士,及時振作。
(三)亡羊補牢
【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裏麵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釋讀】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隻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麵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釋讀】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六)揠苗助長
【典故】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嫌自已田裏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於是苦心思索著有什麼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卷起褲管就往水田裏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裏的稻苗長高了不少。”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裏去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子聽到家裏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裏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釋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宋國農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隻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七)買櫝還珠
【典故】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麵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裏,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隻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裏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裏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釋讀】
鄭人隻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舍;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
(八)濫竽充數
【典故】
據《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會,就到齊宣王那裏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裏,並且給他很高的薪水。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裏,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一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現。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隻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釋讀】
西方諺語說,你可以在某時欺騙某一些人,卻不能一直欺騙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硬裝做會吹竽,終有露出馬腳之時。
這個故事也說明南郭先生不善於運用良好的學習條件。在齊宣王300人的吹竽隊裏,與其他299名樂師相處,學習資源還算豐富。但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滿足於濫竽充數,自欺欺人,隻能落個逃之夭夭的下場。
(九)按圖索驥
【典故】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裏馬的特征,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裏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裏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隻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裏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出處】
這個成語來源於《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釋讀】
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十)邯鄲學步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隻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隻好爬著回去了。
【釋讀】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十一)井底之蛙
【典故】
《莊子秋水篇》講了一個淺井的蝦蟆和東海之鱉的故事。一日,一隻淺井的青蛙見到一隻東海大鱉,便興致勃勃地對它說:“我可快樂啦!出來就在井欄邊跳來跳去,進去就在井壁磚縫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著我的兩腋和腮;遊到淺處,泥湯就沒了我的腳。我獨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沒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來看看?”
東海之鱉來到井邊,左腳還沒進去,石膝已經被卡住了。東海之鱉慢慢退了出去,然後對這隻淺井青蛙講述了大海的樣子:“用千裏之遙這樣的字眼兒,不足以說明大海的廣闊;用千仞之高這樣的詞,不足以量盡它的深度。大禹時十年九澇,海水沒顯出增加了多少;商湯時八年七早,海水也並不見減少多少……”淺井的青蛙聽得目瞪口呆,驚恐萬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嚐想到還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出處】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釋讀】
井底的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十二)葉公好龍
【典故】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幹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麼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隻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裏,它把頭伸進窗戶裏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隻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釋讀】
我們現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麼兩樣呢?
(十三)掩耳盜鈴
【典故】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處】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釋讀】
“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十四)自相矛盾
【典故】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隻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麵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出處】
《韓非子·難勢》
客有鬻於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應也。
【釋讀】
“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後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後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十五)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隻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釋讀】
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隻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十六)東施效顰
【典故】
西施是中國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人,隻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準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讚,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
同村有位名叫東施的女孩,因為她的長相並不好看,他看到村裏的人都誇讚西施用手扶住的樣子很美麗,於是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在人們麵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讚她。她本來就長得醜,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有人看到之後,趕緊關上大門;有些人則是急忙拉妻兒躲得遠遠的,他們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釋讀】
東施隻知道西施皺著眉的樣子美麗,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結果隻給後人留下「東施效顰」的笑話。
(十七)臥薪嚐膽
【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裏,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麵。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嚐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誌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出處】
源於《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
【釋讀】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臥薪嚐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
(十八)夜郎自大
【典故】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裏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囉!”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
”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隻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釋讀】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十九)愚公移山
【典故】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裏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讚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裏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裏。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裏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出處】
《列子·湯問第五》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釋讀】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二十)熟能生巧
【典故】
從前有個叫陳康肅,號堯谘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心裏非常的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哈,哈,哈,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
“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了,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谘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有一天陳堯谘帶著徒弟在院子裏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谘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谘也很神氣的對老翁說:“你看怎麼樣?”那個老翁隻是微微點頭,並不叫好。
陳堯谘心裏很不舒服,不客氣的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麼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隻是一平常的技術罷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麼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你簡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的很,沒什麼值得誇讚的。”“老頭兒,聽你這麼說好象很內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不服氣就比畫比畫。光說不練你有個什麼用!”“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著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麵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杓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裏。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翁很謙虛的向陳堯谘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陳堯谘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的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後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釋讀】
這個成語,說明不管做什麼事情,隻要勤學苦練掌握規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幹起來得心應手。
(望采納,謝謝)
成語故事課本劇 十分鍾 七個人左右
先找一個成語,然後查找資料,了解成語的故事,接著用真實故事改編。比如:
改過自新【成語故事】
漢朝初期,有個名叫淳於意的名醫。他的醫術非常高明,救治好了很多老百姓。當時,有些權貴人家要他到家裏做專職醫生。但淳於意不願意,因為他覺得像被束縛沒有自由。
後來,他做了齊國太倉長。有一次受到富商的誣陷,被官府判到長安去受肉刑。臨行前,他五個女兒哭得很傷心。淳於意心煩意亂,痛苦地說:“可惜我沒有兒子,在我困難的時候,沒人能夠幫助我。”他的小女兒緹縈聽到父親的話,很難過也不服氣。於是說:“父親,我跟您到長安幫您申冤。”
父女倆跟隨衙禦到了長安後,緹縈就上書給漢武帝:人受了肉刑後,恥辱就不能消除。我父親是冤枉的,我願意到官府做丫環為父親贖罪。漢武帝看到緹縈的信後很是感動。於是下詔書赦免了淳於意,並廢除了肉刑。
改過自新這個成語由此而來。改過自新就是改正錯誤,自覺地重新做人!
根據具體問題類型,進行步驟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內容拓展等。
具體步驟如下:/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
小學生成語故事劇本六人演的
課間十分鍾
場景:教室裏,五張桌,五個同學
老師:下課!
班長:(女生)起立!
五人:老師再見!
老師:同學們再見!(走出去)
班長:你們玩吧,在班級不行鬧啊,我到班主任那去一趟!
四人:yes sir!
班長:(出去)
四人:(坐下)
林傑:(女生,一個長哈欠)哎呀媽呀,困死了,睡覺!(倒頭便睡)
戴玉:(女生,拿出試卷做了起來)
美食家:(男生,胖子,拿出一方便袋小食品、飲料等)我之所愛唯西施美食也,然西施美食不可兼得,故有美食足以!(開吃)
書呆子:好嘛,你把超市搶了,整回這麼多吃的 ?
美食家:我搶什麼超市呀,這都快一個月了,我還沒花上八百塊錢呢!
書呆子:你這一天天除了吃就是吃,還能學習嗎?
美食家:行了,別打攪我了,我吃完了,還得睡一覺呢!睡好了才能學,將來才能考大學!
書呆子:(指點二人)還睡覺?唉,真是心比天高,人比豬懶,豬愧不如,豬愧不如哇!
美食家:書呆子,你說什麼呢,饞了就說一聲,給你個雞爪子堵堵你的嘴!(欲扔)
書呆子:(推辭)得,還是別給我了,我害怕吃成豬腦子。我還是做做卷子吧。
美食家:行行行,未來的數學家,我這個未來的美食家不打擾你,你做你的卷子,我吃我的爪子—— (開吃)
班長:(手拿成績冊進來)懶鬼,別睡了,起來濕濕拉!
書呆子:哇,班長,成績下來了?我看看我咋樣?
班長:你急啥書呆子,你又是第一名,I真的服了YOU拉!
書呆子:必須的嘛!
美食家:班長,那我呢?
班長:你也第一!
美食家:不會吧,不是書呆子第一嗎?
班長:他是班級第一,你是年組第一。
美食家:這是真的嗎?日頭從西邊出來了?
班長:當然真的,倒數!
美食家:哦,啊,倒數哇?
林傑:你以為呢,你一天除了吃就是睡,豬見了你都反胃,倒數第一就不錯了!
美食家:你!——行,倒數就倒數吧,隻要第一就不容易。這也是我千辛萬苦獲得的結果。
戴玉:我看看榜!(從班長手裏拿過)(四人看榜指指點點)
美食家:(拿起手機)喂,喂!你好媽咪!
媽咪:(一手拿手機,一手拿饅頭大蔥上。嘴裏嚼著饅頭)哎,考試了?
美食家:啊,考了!
媽咪:考的咋樣?
美食家:媽咪,我考的老好了!
四人:(作鬼臉)哦——
美食家:(還鬼臉)去!啥?啊,數學呀?那個班長,我數學多少?(捂住手機)小點聲兒——
班長:19分——
美食家:19——
媽咪:啥,19!
美食家:哦——是是19個人參加考試,我我得了91分!啊,對,進步了,進步了,老師都說我進步可大了!(狠狠地咬了一口雞爪子)
媽咪:哎,好孩子,真是媽媽的大寶貝!(狠狠地咬了一口饅頭,將大蔥在褲子上蹭了兩下,咬了一口)
四人:(看著美食家)哇,真敢編那!
媽咪:那——語文呢?
美食家:班長,語文呢?
班長:語文——(看榜)語文32分!
美食家:媽咪,語文92分!
四人:(互看一眼)啊?!
媽咪:那啥,那啥,那外國話呢!
美食家:啥外國話,那是英語!
媽咪:啥英語鳥語的,你快說吧,多少分?
美食家:班長,我英語多少?
班長:英語一十二!
美食家:(捂住電話)哎呀班長,你是我親老姨,您能不能不打擊我?媽咪,英語112!
媽咪:啥?咋這麼少呢?上把你不是58呢嗎!
美食家:媽咪,我112!
媽咪:我知道,太少了,下把一定要超過六十分!
美食家:嗯——好的,60就60!媽咪,你真是天下最好的媽咪了!
媽咪:兒子,別給你媽灌迷魂湯啦,快說,想幹啥?
美食家:媽咪,您真愁死我了,您說您那麼年輕、那麼漂亮,做起事來怎麼這麼健忘?
媽咪:我忘了什麼了?
美食家:您不是說這次我考試成績提高一分獎兩塊錢嗎,難道您真忘了!
四人:哇,你小子夠黑的!
美食家:別打岔,我媽有錢,她不給我花給誰花呀?
林傑:可你那成績是假的!
美食家:你別說我,你也是經常睡覺!
林傑:可我成績不錯的!我是學習學困的,
美食家:我也是學困生,彼此彼此!
戴玉:真吵,人家學習都學不好拉!
媽咪:兒子,你總共提高多少分?
美食家:六科加一塊提高二百五!媽咪,您應該獎勵我500塊錢!
媽咪:可是兒子,媽咪沒那麼多錢呢?現在媽咪手裏就70塊錢,還是昨天打一天工掙的!
美食家:太少了媽咪,別人的孩子的零用錢都比我多,我現在正是學習階段,醫生說了,我們應該多吃補品的,補補腦,才能學習好,可是那太貴了媽咪,一小盒就上千塊,咱吃不起,我隻吃點小食品,再買些學習資料就行了。媽咪,在九年二班,我花錢是最少的!
戴玉:哇,太感動了,全是屁話!
媽咪:行了,兒子,啥也別說了,媽咪給你整錢去!(掛斷)我兒子出息了,我兒子進步了,我兒子知道學習了!不就是錢嗎,可這上哪掙錢呢?上哪去呢?——哎,有了,賣點血不就行了嗎!對!賣血!(下)
美食家:看見沒,我又快來錢了!
書呆子:大哥,我真是佩服你的不要臉的精神。
戴玉:胖哥,在下真的仰慕你的心狠手辣,尤其是對你的老媽!
林傑:這才是真正的大俠,具有大義滅媽的英雄氣概!
班長:看來你家是真有錢呢,有時間還是多學點吧,別竟用假話騙你媽了!
美食家:我咋了,我又沒騙你們的錢!
媽咪:(踉蹌跑上,咬一口饅頭)這人血是值錢,兩代就賣了八百塊,大夫也扯淡,還補補,就我這體格,補啥呀?吃兩個饅頭就行。得趕緊給兒子送錢那!(跑到窗外剛要進)
書呆子:胖子,你考了個全校最後,你就不應該再騙你媽,你那大腦都吃壞了,該少吃點零食,多學點東西了!
美食家:閑吃蘿卜淡操心!
媽咪:(自語)啥,全校最後!
班長:書呆子說的對,胖子,你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你就節省點,有時間多學點吧!
林傑:我說胖子,你省點心吧,低調做人吧,別吃爹媽像吃冤家似的!別忘了,你的成績對不起你爹媽的!我要是你爹媽,我早踹你了!
美食家:夠了,別都朝我來了,我考啥樣我願意,我要我媽的錢又沒要你們的錢,鐵路警察劫飛機——你們管不著!再多嘴別怪我不客氣!(凶狠的)
林傑:不客氣還能咋地?(不服的)
媽咪:(衝入)兒子,你的成績是假的?
美食家:媽你來幹啥?
媽咪:給你送錢啊,我掙到錢了!
美食家:是嗎,快給我!
林傑:阿姨,您先別給他錢,您上他當了,您看,(拿出食品袋)這就是您兒子的,他一天就知道吃好的,一點都不學習!
戴玉:沒錯,阿姨,他的成績也是假的,您看,成績單在這兒!
媽咪:(接過成績單看)兒子,你你,我賣血給你送錢,原來你真的在騙我,你你真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昏倒)
班長:快送阿姨上醫院!
四人:哎(將媽咪抬下)
美食家:啊,媽—— 媽——你不能死,你死了,誰給我送錢那?(跑下,結束)
如有幫助,請采納!謝謝
求一個成語故事或寓言故事的話劇劇本,不要太長10到15分鍾就好,道具什麼的最好少一點啦。急求啊!
獨幕話劇三八二十三 (根據徐敬德《仁愛的孔子》改編) 謝一平 魯群 時間:我國春秋時期地點:孔子居室人物:孔子:男,四五十歲,教育家。 仲由:男,二十來歲,讀書人,孔子學生。 買主:男,三十來歲,土豪。布景:孔子居室,居室中央有一方案,方案上放有好些書簡。 幕啟:孔子在案後盤腿而坐,正在閱讀書簡。捋捋胡子,微笑。買主:(急匆匆地上)(大聲地)孔先生,孔先生,你給我們評評理,你給我們評評理! 仲由:(提著頭盔,隨買主之後上)老師,請你為我們評一下理! 孔子:(疑惑地)你們?評理?評什麼理呀? 仲由:(自信地)剛才,學生在集市上聽見他(指買主)和賣主發生了爭吵,賣主說三八二十四,讓他給二十四個錢。可他硬說三八二十三,隻給二十三各錢。學生上前去勸他說,三八是二十四,讓他把錢給夠,他根本不聽…… 買主:(搶過話頭)什麼根本不聽?三八就是二十三嘛,憑什麼讓我多給錢! 買主、仲由(齊):孔先生(老師),究竟是三八二十三,還是三八二十四?請你為我們裁定。孔子:這個簡單…… 買主:孔先生,你可不能袒護你的學生啊,我們打過賭的! 孔子:啊?打賭?打了什麼賭? 仲由:如果是三八二十三,我把頭盔輸給他(指指頭盔)! 買主:如果是三八二十四,我把頭輸給他(用手在脖子上轉一圈)! 買主、仲由(齊):孔先生(老師),我們請你定輸贏! 孔子:(為難地)這……讓我想想吧。(思索片刻,背轉身)(鄭重地,緩緩地 )仲由,你輸了…… 仲由:(滿臉疑惑)什麼?我輸了?我…… 買主:哈,我贏了!頭盔拿來! 仲由:(舍不得,更不服氣)老師,這,這…… 買主:(走到仲由麵前)怎麼?還不服氣? 孔子:(沉重地)仲由,把頭盔給人家吧! 買主:(奪過頭盔)夫子聖明!(高興地下) 仲由:(不解地)老師,怎麼是我輸了呢? 孔子:我能判你贏嗎?你想想,你輸了,頭盔還可以買到。要是他輸了呢? 仲由:我明白了!(抬頭望著窗外,若有所思) 畫外音:這時,仲由明白了,老師評判的最高標準是"仁愛"。 (劇終) 附原文 仁 愛 的 孔 子徐敬德 一天,孔子的弟子仲由在集市上看見兩人因買八尺魯縞而發生爭執。賣主說:"三八二十四,你為什麼不把錢給夠?"買主說:"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憑什麼多收錢?"仲由是個正直熱情的人,走了過去,笑著對買魯縞的人說:"三八該是二十四。是你錯了,把錢跟人家給夠吧!"不想,買魯縞的人不服,要與仲由打賭。仲由性子急,以自己剛買的頭盔作賭注;買魯縞的人火氣更旺,願以自己的腦袋作賭注。兩人都同意以孔子的裁定為準。孔子聽了他們的敘說後,笑著對仲由說:"你輸了,把頭盔給人家吧!"仲由目瞪口呆,眼睜睜地看著買魯縞的人拿著他的頭盔走了。仲由對孔子的裁定大惑不解,說:"老師,明明是三八二十四,你怎麼說我輸了呢?"孔子笑了笑,說:"你輸了,頭盔可以重新買到;可要是那個買魯縞的人輸了呢?"仲由明白了,老師這樣的裁定,是因為"仁愛"是最大的理。
成語故事 劇本 守株待兔
典 故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求一個成語故事或寓言故事的話劇劇本,不要太長10到15分鍾就好,道具什麼的最好少一點啦。急求啊!
獨幕話劇
三八二十三
(根據徐敬德《仁愛的孔子》改編)
謝一平 魯群
時間:我國春秋時期
地點:孔子居室
人物:孔子:男,四五十歲,教育家。
仲由:男,二十來歲,讀書人,孔子學生。
買主:男,三十來歲,土豪。
布景:孔子居室,居室中央有一方案,方案上放有好些書簡。
幕啟:孔子在案後盤腿而坐,正在閱讀書簡。捋捋胡子,微笑。
買主:(急匆匆地上)(大聲地)孔先生,孔先生,你給我們評評理,你給我們
評評理!
仲由:(提著頭盔,隨買主之後上)老師,請你為我們評一下理!
孔子:(疑惑地)你們?評理?評什麼理呀?
仲由:(自信地)剛才,學生在集市上聽見他(指買主)和賣主發生了爭吵,賣
主說三八二十四,讓他給二十四個錢。可他硬說三八二十三,隻給二十三各錢。學生上前去
勸他說,三八是二十四,讓他把錢給夠,他根本不聽……
買主:(搶過話頭)什麼根本不聽?三八就是二十三嘛,憑什麼讓我多給錢!
買主、仲由(齊):孔先生(老師),究竟是三八二十三,還是三八二十四?請
你為我們裁定。
孔子:這個簡單……
買主:孔先生,你可不能袒護你的學生啊,我們打過賭的!
孔子:啊?打賭?打了什麼賭?
仲由:如果是三八二十三,我把頭盔輸給他(指指頭盔)!
買主:如果是三八二十四,我把頭輸給他(用手在脖子上轉一圈)!
買主、仲由(齊):孔先生(老師),我們請你定輸贏!
孔子:(為難地)這……讓我想想吧。(思索片刻,背轉身)(鄭重地,緩緩地
)仲由,你輸了……
仲由:(滿臉疑惑)什麼?我輸了?我……
買主:哈,我贏了!頭盔拿來!
仲由:(舍不得,更不服氣)老師,這,這……
買主:(走到仲由麵前)怎麼?還不服氣?
孔子:(沉重地)仲由,把頭盔給人家吧!
買主:(奪過頭盔)夫子聖明!(高興地下)
仲由:(不解地)老師,怎麼是我輸了呢?
孔子:我能判你贏嗎?你想想,你輸了,頭盔還可以買到。要是他輸了呢?
仲由:我明白了!(抬頭望著窗外,若有所思)
畫外音:這時,仲由明白了,老師評判的最高標準是"仁愛"。
(劇終)
附原文
仁 愛 的 孔 子
徐敬德
一天,孔子的弟子仲由在集市上看見兩人因買八尺魯縞而發生爭執。賣主說:"三
八二十四,你為什麼不把錢給夠?"買主說:"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憑什麼多收
錢?"仲由是個正直熱情的人,走了過去,笑著對買魯縞的人說:"三八該是二十
四。是你錯了,把錢跟人家給夠吧!"不想,買魯縞的人不服,要與仲由打賭。仲
由性子急,以自己剛買的頭盔作賭注;買魯縞的人火氣更旺,願以自己的腦袋作
賭注。兩人都同意以孔子的裁定為準。
孔子聽了他們的敘說後,笑著對仲由說:"你輸了,把頭盔給人家吧!"仲由目瞪
口呆,眼睜睜地看著買魯縞的人拿著他的頭盔走了。仲由對孔子的裁定大惑不解
,說:"老師,明明是三八二十四,你怎麼說我輸了呢?"孔子笑了笑,說:"你輸
了,頭盔可以重新買到;可要是那個買魯縞的人輸了呢?"仲由明白了,老師這樣
的裁定,是因為"仁愛"是最大的理。
求一個成語故事的劇本,什麼成語都可以 短一點
《塞翁失馬》劇本:
(讀白: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
鄰居甲:“老哥呀,你的馬丟了就丟了吧,失去的東西就是失去了,再怎麼難過,再怎麼想這件事,也是無法挽回的了。”
鄰居乙:“是呀,兄弟,你的馬丟了,這已經成為了定局。別說你了,我們聽了都感覺難過,這麼好的馬,我們平時可是羨慕不已啊!如今無故跑到了胡人居住的地方了,恐怕是不能再回來了。”
老人:“現在我的馬是離我而去了,可是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許多事情不能看眼前,更不能看表麵的啊。”
(讀白:鄰居們不解。然而,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
鄰居甲:“老哥,真沒想到,你可是因禍得福啊,這眼看著你的馬匹就這麼丟了,可誰成想,你家的馬又把胡人的馬匹帶回了家中,真是不可思議啊!”
鄰居乙:“是啊,兄弟,這回我們可要祝賀你了。這真是老天的意思啊,真是令我們意想不到啊。”
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許多事情不能看眼前,更不能看表麵的啊。”
(讀白:鄰居們又不解。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可是過了些天,由於他的兒子愛好騎馬,不幸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
鄰居甲:“哎,真是世事難料啊,想開點兒吧,老哥。誰成想你的兒子騎馬會從馬背上摔下來呢!”
鄰居乙:“是啊,兄弟,既然事已至此,你也不必太傷心了。眼下還是給賢侄看病治療要緊啊。!”
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許多事情不能看眼前,更不能看表麵的啊。”
(讀白:鄰居們還是很不解。果然,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成語故事劇本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