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疾病的成語
二豎為虐 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
割骨療親 股:大腿。舊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含蓼問疾 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諱疾忌醫 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貧病交加 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貧病交迫 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祛病延年 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長壽命。
天行時氣 行:流行;時:季節,氣候;氣:疫氣,疾病。因氣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偕生之疾 偕生:與生俱來。先天性的疾病。
一傳十,十傳百 原指疾病傳染,後形容消息傳播極快。
病由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同“病從口入”。
愁潘病沈 泛指煩惱和疾病。
關於疾病的成語
【安然無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病從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疾病常因飲食不慎而發生,禍患常因說話不慎而造成。
【病來如山倒】:形容疾病發作得快。
【病由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同“病從口入”。
【沉痼自若】:沉痼:積久難治的疾病。比喻積久難改的習俗或嗜好沒有改變。
【愁潘病沈】:泛指煩惱和疾病。
【大有起色】:明顯地出現好轉的樣子(多指煥散的工作或覺重的疾病)。
【二豎為烈】:豎:小子;二豎:指病魔;烈:暴。比喻疾病纏身。
【二豎為虐】: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
【二豎為災】:豎:小子;二豎:指病魔。比喻疾病纏身。
【二豎作惡】:豎:小子;二豎:指病魔。比喻疾病纏身。
【感戴二天】:形容那些把人從危險、艱難、疾病當中挽救出來的人。
【割股療親】:股:大腿。舊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割骨療親】:股:大腿。舊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含蓼問疾】: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護身符】:一種小巧的裝飾品(如珠寶、玉石或紀念品),上麵刻有符咒、咒文或符號,戴上這個護身寶貝可以防止災禍(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幫助佩戴者。
【諱疾忌醫】: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疾味生疾】:疾味:能導致疾病的食物。吃了能導致疾病的食物必然得病。比喻惡有惡報。
【美疢不如惡石】:疢:病;石:砭石,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美言疾病,不如用砭石去治療疾病。比喻明知有害而一味順從,不如嚴厲批評。
【貧病交攻】: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同“貧病交迫”。
【貧病交加】:交:一起,同時;加;壓上。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貧病交迫】: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貧病交侵】: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同“貧病交迫”。
【千災百病】:指大大小小的各種疾病。
【祛病延年】: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長壽命。
【犬馬之疾】:謙稱自己的疾病。
【卻病延年】:除去疾病,延長壽命。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形容人長相醜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後不成人樣子。
【屬纊之際】:屬纊:將新棉花放在瀕臨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驗證他是否斷氣。指人疾病臨危,彌留之時。
【霜露之疾】:指因風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四百四病】:指四肢百體的四時病痛。泛指各種疾病。
【天行時氣】:行:流行;時:季節,氣候;氣:疫氣,疾病。因氣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五勞七傷】:泛指各種疾病和致病因素。
【偕生之疾】:偕生:與生俱來。先天性的疾病。
【心腹之病】: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同“心腹之疾”。
【心腹之害】:心腹:比喻要害。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患。
【心腹之疾】: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
【心腹之憂】:猶心腹之疾。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
【心力衰竭】:也稱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髒因疾病、過勞、排血功能減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要。主要症狀是呼吸困難、喘息、水腫等。
【一傳十,十傳百】:原指疾病傳染,後形容消息傳播極快。
【憂勞成疾】:由於過度憂傷勞累而引起疾病。
有病不看的成語
諱疾忌醫huì jí jì yī
[釋義] 諱:忌諱;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生;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願改正。
[語出]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勸);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正音] 諱;不能讀作“wěi”。
[辨形] 諱;不能寫作“誨”。
[近義] 文過飾非
[用法] 含貶義。用來比喻不認錯的人。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文過飾非”;都有“隱瞞自己的缺點或錯誤”的意思。但~偏重在“怕人批評;不肯接受幫助”;“文過飾非”偏重指尋找各種理由或借口來掩飾錯誤、缺點。
[例句]
①對錯誤采取~的態度很不明智。
②任何犯錯誤的同誌;隻要他不~;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還是歡迎他的。
[英譯] conceal one\'s illness and avoid treatment
描寫生病的成語
描寫生病的成語:
【病從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出處:晉·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沉痼自若】沉痼:積久難治的疾病。比喻積久難改的習俗或嗜好沒有改變。 出處:《宋史·趙與懽》:“第言端平以來,竄髒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橫斂,而風俗沉痼自若。”
【愁潘病沈】泛指煩惱和疾病。 出處:晉·潘嶽因憂愁而早生白發,南朝·梁·沈約因病而瘦減腰圍。
【大有起色】 明顯地出現好轉的樣子(多指煥散的工作或覺重的疾病)。 出處: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皖省惟英、霍有零賊,餘亦肅清,南中軍務,大有起色。”
【二豎為虐】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含蓼問疾】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出處:《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裴鬆之注引習鑿齒文:“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
【諱疾忌醫】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出處: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貧病交加】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祛病延年】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長壽命。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九回:“陛下,從此色欲少貪,陰功多積,凡百事將長補短,自足以祛病延年。”
【犬馬之疾】謙稱自己的疾病。
【四百四病】指四肢百體的四時病痛。泛指各種疾病。
【一臥不起】:指一生病就沒有好轉。
【天行時氣】行:流行;時:季節,氣候;氣:疫氣,疾病。因氣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出處:《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熱之時;夏月,忽有大涼之時,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時氣者,皆由犯此也。”
【五勞七傷】泛指各種疾病和致病因素。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蟲雲:'我會醫五勞七傷。'”
【偕生之疾】偕生:與生俱來。先天性的疾病。
出處:《列子·湯問》:“今有偕生之疾,與體偕長,今為汝攻之何如?”
【心腹之病】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同“心腹之疾”。
【心腹之憂】猶心腹之疾。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
【心力衰竭】也稱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髒因疾病、過勞、排血功能減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要。主要症狀是呼吸困難、喘息、水腫等。
【鍾鳴漏盡】 漏:滴漏,古代計時器。晨鍾已經敲呼,漏壺的水也將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奄奄一息】 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隻剩下一口氣。形容臨近死亡。
【行將就木】 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疥癬之疾】 疥、癬:輕度的皮膚病。比喻無關緊要,不礙大局的小毛病、小問題、小障礙。亦作“疥癩之疾”、“疥癩之患”、“疥癬之病”、“癬疥之疾”。
【不治之症】 治不好的病、絕症。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髒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形容生病的成語有哪些?
*
病入膏肓
*
奄奄一息
*
暈頭轉向
*
頭昏腦漲
*
危在旦夕
*
【病入膏肓】拚音:bìng rù gāo huāng,釋義:病情嚴重,無法醫治,借以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
【奄奄一息】拚音:yǎn yǎn yīxī,釋義:形容臨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將消亡、湮沒或毀滅。也形容氣息微弱臨近死亡。
*
【暈頭轉向】拚音:yūn tóu zhàn xiàng,釋義:頭腦發暈,辨不清方向。形容糊裏糊塗或驚惶失措。
*
【頭昏腦脹】拚音:tóu hūn nǎo zhàng,釋義: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身心不適感受,表明你的身體可能出於某種疾病或亞健康狀態。
*
【危在旦夕】拚音:wēi zài dàn xī,釋義:意為危險就在眼前。
形容得病的成語
描寫生病的成語:
【病從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出處:晉·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沉痼自若】沉痼:積久難治的疾病。比喻積久難改的習俗或嗜好沒有改變。 出處:《宋史·趙與懽》:“第言端平以來,竄髒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橫斂,而風俗沉痼自若。”
【愁潘病沈】泛指煩惱和疾病。 出處:晉·潘嶽因憂愁而早生白發,南朝·梁·沈約因病而瘦減腰圍。
形容一個人生病很嚴重的成語有哪些
1.不治之症:醫治不好的病。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
2.一病不起:得病後就再也起不了床。比喻得病後病情一天天惡化,終至死亡。
3.身心交病:交:一齊,同時;病:困乏。身體和精神都很困乏。
4.疾不可為:疾:病;為:治。病已不可醫治。比喻已到了絕境。
5.間不容發:間: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
6.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
7.不堪造就:指沒有培養前途。
8.人命危淺:淺:時間短。形容壽命不長,即將死亡。
9.行將就木: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10.膏肓之疾:指不可醫治的絕症。
形容病很重的成語
病入膏肓
【近義】人命危淺、行將就木
【反義】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釋義】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髒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用例】吾觀劉琦過於酒色,~,今見麵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
明知道有病又不願意讓大夫看,那句成語怎麼說來的
諱疾忌醫
【拚 音】:huì jí jì yī
【解 釋】:諱:忌諱;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生;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願改正. ? 【出 處】: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勸);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示 例】:對錯誤采取~的態度很不明智.
形容“明知道有病又不願意讓大夫看”的成語是什麼?
形容“明知道有病又不願意讓大夫看”的成語是:諱疾忌醫。
諱疾忌醫的相關知識:
(1)拚音: huì jí jì yī
(2)解釋: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3)出處: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
(4)舉例造句: 患著浮腫,而諱疾忌醫,但願別人糊塗,誤認他為肥胖。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立此存照”》
(5)近義詞:?文過飾非。
(6)反義詞: 知錯必改。
(7)歇後語: 曹操殺華佗。
(8)燈謎: 說沒病不去醫院。
(9)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不認錯。
(10)英文: conceal one's fault for fear of criticism.
(11)故事: 戰國時期名醫扁鵲見到蔡桓公,發現他有病在皮膚上,勸他早點醫治,蔡桓公不高興。十天後扁鵲又勸蔡桓公趁病在肌肉裏趕快醫治。蔡桓公采取諱疾忌醫的態度對付。過了一段時間後,蔡桓公遍身疼痛,派人怎麼也找不到扁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