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分的詩詞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贈供奉僧次融》
唐·姚合
會解如來意,僧家獨有君。
開經對天子,騎馬過聲聞。
本寺遠於日,新詩高似雲。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瑩。
好是生滄海,徐看曆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秋分日憶用濟》
清·紫靜儀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隻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送僧歸金山寺
(唐)馬戴
金陵山色裏,蟬急向秋分。
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雲。
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
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強至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醞蟻消。
候早初逢旬甫浹,月圓前距望非遙。
如今晝夜均長短,占錄無勞史姓譙。
秋分節氣的古詩詞有哪些
《秋風詞》
唐·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和侃法師三絕詩二>
[南北朝]庾信
客遊經歲月。
羇旅故情多。
近學衡陽鴈。
秋分俱渡河。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送僧歸金山寺>
[唐]馬戴
金陵山色裏,蟬急向秋分。
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雲。
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
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
<再過王輅原居納涼>
[唐]周賀
夏天多憶此,早晚得秋分。舊月來還見,新蟬坐忽聞。
扇風調病葉,溝水隔殘雲。別有微涼處,從容不似君。
<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
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
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
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
銀橋人散。
吹徹昭華管。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強至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醞蟻消。
候早初逢旬甫浹,月圓前距望非遙。
如今晝夜均長短,占錄無勞史姓譙。
<秋分>
佚名
寒暑平和晝夜均,陰陽相半在秋分。
金風送爽時時覺,丹桂飄香處處聞。
雁向南天排漢字,楓由夕照染衣裙。
良辰可惜無卿共,慎把情思托付雲。
秋分詩詞賞析 描寫秋分的詩句有哪些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贈供奉僧次融
唐·姚合
會解如來意,僧家獨有君。
開經對天子,騎馬過聲聞。
本寺遠於日,新詩高似雲。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瑩。
好是生滄海,徐看曆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中秋對月
唐五代? 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曆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秋分日憶用濟
詩人:紫靜儀
朝代:清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隻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與秋分有關的詩詞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好是生滄海,徐看曆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點絳唇》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秋分後頓淒冷有感》
(宋)陸遊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況我老當逝,且複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秋分日憶用濟》
(清)紫靜儀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隻賣文。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強至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醞蟻消。
候早初逢旬甫浹,月圓前距望非遙。如今晝夜均長短,占錄無勞史姓譙。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鍾仍夜淺,時節欲秋分。泉聒棲鬆鶴,風除翳月雲。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隻是君。
送僧歸金山寺
(唐)馬戴
金陵山色裏,蟬急向秋分。
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雲。
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
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強至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醞蟻消。
候早初逢旬甫浹,月圓前距望非遙。
如今晝夜均長短,占錄無勞史姓譙。
關於秋分的詩詞
[南北朝]庾信
客遊經歲月。
羇旅故情多。
近學衡陽鴈。
秋分俱渡河。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送僧歸金山寺
[唐]馬戴
金陵山色裏,蟬急向秋分。
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雲。
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
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曆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鍾仍夜淺,時節欲秋分。
泉聒棲鬆鶴,風除翳月雲。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
即此尋常靜,來多隻是君。
形容秋分的詩句
《秋分後頓淒冷有感》 陸遊〖宋〗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
況我老當逝,且複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秋分日憶用濟》 紫靜儀〖清〗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隻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贈供奉僧次融》 姚合〖唐〗
會解如來意,僧家獨有君。
開經對天子,騎馬過聲聞。
本寺遠於日,新詩高似雲。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求關於秋分的古詩兩首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贈供奉僧次融
唐·姚合
會解如來意,僧家獨有君。
開經對天子,騎馬過聲聞。
本寺遠於日,新詩高似雲。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瑩。
好是生滄海,徐看曆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中秋對月
唐五代? 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曆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秋分日憶用濟
詩人:紫靜儀
朝代:清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隻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以下是關於秋分的幾句諺語:“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適時種麥年年收,過早過遲有閃失,
先種淤地後種沙,七天出苗正合適。
晚秋作物繼續管,隨熟隨收不能遲。
棉花進入中噴花,四至六天一次拾,
中噴棉花質量好,單存留種正適時。
菠菜小蔥要種上,白菜澆水把肥施,
冬暖大棚膜罩好,種植黃瓜西紅柿。
青貯秸稈繼續搞,牲畜配種機莫失。
養魚餌料不能減,蓮藕采收推上市。
秋分秋分,晝夜平分。
二、八月,晝夜平。
八月十五雨一場,正月十五雪花揚。
秋分收稻子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繡女也要出閨房。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
勿過急,勿弧遲,秋分種麥正適宜。
秋分麥粒圓溜溜,寒露麥粒一道溝。
適時種麥年年收,種得晚了碰年頭。
早穀晚麥,十年九害。
麥子早下種,十年九收成。
早黍晚麥不歸家,種麥“早”字要狠抓。
麥種八月土,不種九月墒。
適時早播老經驗,適時晚播也增產,看種看地又看天,“適時”二字要把關。
肥少旱田,適早保險;肥足能灌,酌情播晚。
過早溫高苗猛竄,病重蟲咬苗難全;過晚很難保穗足,管理再好難高產。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後十天不晚。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後十天不晚。
秋分種高山,寒露種平川,迎霜種的夾河灘。
淤種秋分,沙種寒。
淤地種好麥,明年豆更強。
秋分到寒露,種麥不延誤。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麥。
分前種高山,分後種平川。...餘下全文>>
別有微涼處,入眼已秋分。這句詩詞有出處嗎?
“別有微涼處”是唐詩人周賀的五言律詩《再過王輅原居納涼》中的句子,原詩如下:
夏天多憶此,早晚得秋分。
舊月來還見,新蟬坐忽聞。
扇風調病葉,溝水隔殘雲。
別有微涼處,從容不似君。
至於“入眼已秋分”就不知道出處了,不過二者在一起,語意挺好,隻是平仄不太對
描寫白露節氣的詩句古詩詞和諺語有哪些
回複:
1,兩個黃鸝鳴翠柳,—行白鷺上青天。
譫語:
2,白露秋分過,一夜冷一夜。
3,過了白露夜,夜寒白天熱。
4,白露分割地,秋分無生田。
5,白露割穀。
6,白露蔥不打苞。
幫忙提供關於中秋的古事和古詩還有謎語~~~ 10分
中秋起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一書中,書中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代,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 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使之充滿浪漫色彩,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北宋時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裏,嬉我連坐至曉”;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梁錄》中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至明清時,中秋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明清兩朝的中秋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麵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係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幹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賞月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曆,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鬥避光彩,......餘下全文>>
秋分>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點絳唇>再過王輅原居納涼>送僧歸金山寺>晚晴>和侃法師三絕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