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華曆史文化悠久的詩句有哪些?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
——《與諸子登峴山》 作者:[唐]孟浩然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裏乾坤一局棋.禹尊九州湯伐夏,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順治皇帝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劉禹錫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
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曆史——我們了望著兩千年前建造的萬裏長城,心想著雄壯的兵馬俑;有形象生動的甲骨文,有龍飛鳳舞的狂草;有筆直端莊的正楷,有流暢連綿的行草;唐詩宋詞,各有千秋,都體現了中國的曆史是多麼宏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傑王勃……每一位詩人,每一個稱呼都是中國文明的曆史。
跟曆史有關的古詩詞
有關曆史的古詩詞:
一、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二、與諸子登峴山
唐代 ?孟浩然
*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
*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譯文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跡,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魚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麵,雲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濕了衣襟。
三、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 ?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
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隻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四、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 ?楊慎
《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隻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發漁翁,早已習慣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麵,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
五、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代 ?張養浩
*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
(華山的)山峰從四麵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關於詩歌的曆史&關於古詩的曆史
兩漢散文創作的成就很高。漢初賈誼和晁錯的政論散文,思想敏銳、直言時弊、文采飛揚。後期至東漢的散文雖有駢偶化發展的傾向,但能夠保存漢初關注現實,指摘時弊的文風。而兩漢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開創了紀傳體這種以人物為中心的史書編寫體例。它敢於批判、敢於歌頌的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為人們所稱道。從文學的角度看,司馬遷以飽滿的情感和豐富的曆史知識,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使它成為我國傳記文學的典範。如《項羽本紀》中的項羽,《李將軍列傳》中的飛將軍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藺相如等。《史記》刻畫人物的高超技巧,變化多樣的謀篇布局和語言的非凡表現力,都對後世敘事散文起到了示範作用。魯迅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兩語熱情地評價《史記》傑出的史學和文學成就。可以和《史記》相提並論的是班固的《漢書》。《漢書》記事詳贍,寫得也頗為精彩有自己的特色,但班固恪守儒家思想準則,來寫入記史,顯得拘泥和保守,成就稍遜於《史記》。
………………
中國文學史發展簡史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雖然文字還沒有產生,但在人民中間已經流傳著神話傳說和民間歌謠等口頭文學。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獻資料表明,《誇父逐日》、《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神話故事,閃耀著中華民族文明智慧的光輝。《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歌唱原始打獵的英武;《塗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記錄了中國原始歌唱中第一首情歌。
甲骨文字的發現,使中國古典散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辭。殷商時期的《尚書》篇章,結構和表現手法相當成熟,理所當然成為中國古典散文之祖。
西周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是古代文學史上頭一件大事。《詩經》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三百零五篇詩。它按音樂標準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樂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樂歌,“頌”則是宗廟祭祀時的樂舞曲。《詩經》的思想內容反映的社會生活非常廣泛。有的詩篇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剝削,反壓迫的呼聲,如《碩鼠》、《伐檀》;有的詩篇表達了對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於役》;有的詩篇歌頌了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和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靜女》、《蒹葭》;有的則表現了婦女婚姻的不幸,如《氓》。總之,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以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詩經》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人民性。在藝術上,《詩經》音調流暢,語言樸素,常用賦、比、興的手法來表情達意。賦的手法是直陳其事,比即打比方,興是感物起興,先詠它物來引發情意。後世把《詩經》奉為學習的最高典範。
戰國後期,在南方的楚國,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詩人,在學習楚民歌基礎上,創造了具有楚文化獨特光采的新體詩——楚辭。楚辭體詩句式以六言、七言為主,長短參差,靈活多變,多用語氣詞“兮”字。詩歌充滿著神奇瑰麗的想象,洋溢著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運用這種詩歌形式,創作了古代文學史上第一抒情長詩《離騷》,優美動人的《九歌》十一篇,言誌述懷詩《九章》九篇,以及《天問》等,共25篇楚辭作品。屈原的後繼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離騷》作為楚辭藝術的顛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學史上與《詩經》並稱“風騷”,垂範於後世。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紛爭,遊說之士蜂起。在百家爭鳴的政治文化環境中,產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寫作了大量以說理透辟、邏輯嚴密、言辭鋒利、善用比喻為特點的論說散文,又稱諸子散文。諸子散文各具特色:《論語》雍容和順富有哲......餘下全文>>
有關文化的詩句
1. 男為龍,女為鳳,龍鳳呈祥共飛騰。老為薑,少為浪,薑是老的辣,後浪推前浪。【閃-點】情話網)中華人才代代出,千年文化共傳承。
2. 五千年的風和雨,世世代代將美德傳。喝著黃河的水,站在長江口,感慨萬千,中國曆史淵源流傳。
3. 雖有普通話,方言亦發揚光大,千年的文化,怎能忘了它。餒好啊,儂好啊,趣味實在大!莫要忘了它!
4. 中華兒女文化情,代代傳承代代行,你傳承來我傳承,弘揚文化你我同行
5. 中華民族文化多,我把語言說一說,南腔北調多豐富,各地都用自己的,普通話是通用語,全族人民都會說。
6. 華夏文明五千年,現代之人莫等閑,孔孟講仁義,老莊樂逍遙,墨家行遊俠,韓非是法家,張弛有度,文武兼備,深入研習,如癡似醉。
7. 藍色大海是貝貝的家,廣袤森林是晶晶的家,熊熊聖火是歡歡的家,綠色草原是迎迎的家,遼闊天空是妮妮的家,五個福娃齊聲喊:中國——我們共同的家!
8. 民族文化源於實踐,曆史記錄延續表現,民間基礎特色流源,經濟全麵社會發展,文化熔鑄民族活力,維係國家和平統一,融合文化政治經濟,提升強大綜合國力。
9. 道家無為清淨,墨家非攻兼愛,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禮德操守,韓非兵家論道,戰國風雲洶湧,百家爭鳴,思想勃發,傳一代英雄兒女情。
關於讚美中國文化的詩歌
祖國頌歌 1
歲月承載著曆史的腳步
大地積澱了文明的精華
走在世紀之初的我
想到祖國,滿懷激情
祖國——
在這裏
我為您放歌
祖國啊,祖國——
您是千年曆史的積澱
文明源泉的彙合
您是黃河壺口的飛瀑
鋪滿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寬廣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騰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題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國啊,祖國——
您是天安門城樓的一聲呐喊
社會主義熊熊燃燒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聲號角
乘風破浪的一張風帆
您堅強而自信
進步而前衛
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活躍著您的智慧
東方蒸騰的旭日噴薄著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創作者
社會主義的實踐家
祖國啊,祖國——
您是南海之濱的一縷春風
羅湖小村的一抹朝陽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鐵軌
塔裏木油田的一組井架
您遠見卓識
藝高膽大
小漁村的翻天巨變證明了您的膽識
人民滿臉的微笑寫的是你的偉大
祖國——
您創造了生活
改造著世界
祖國啊,祖國——
您是世界和平飄揚的旗幟
人類文明進步的使者
您是捍衛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媽媽
您正直而博愛
堅強而慈祥
世界人民歎服您的胸懷
華夏兒女感激您的母愛
祖國——
您撫慰了戰火中人類的傷痛
送來了和平的黎明
祖國啊,祖國——
您走過千年曆史,跨越了世界文明
您明晰千古,堅定為英特納雄耐爾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愛,捍衛著綠色與和平
我們為是您的兒女而自豪
我們為有這樣的祖國而驕傲
祖國——
我們與您同心
我們擁您前進
您的兒女們堅信
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類的明天更美好
祖國詩歌2
祖國啊!這詩意的名字
彌漫著您的每一個季節
那是羽白色的鴿子 在藍天下
喚醒了十月的第一個早晨
啊!祖國 我愛您愛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我的祖國
請賜給我一束火炬吧
我追隨你的腳步
讓每個夢境都滴著甜蜜
讓所有的歌喉都沾滿金色的音符
臨摩你的日子——
請為我鋪開滿天的彩霞
我要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總是如熱淚落花沾滿回聲
共和國的跫音走過你的心田
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
在我的心中 您不僅僅是一座憩息的綠島
你是一朵可供我踏著節拍上升的紅雲
無論山川、維穀、田疇、小徑、蒼海
無數次失敗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飽滿
啊!祖國……
十月的王冠為誰而戴?
十月的第一個早晨 在天安門前
我感受到丹桂的餘韻 和豐收鼓樂的震響
我追憶漢白玉雕上那些曆史的聲音
思緒已變幻
飛舞的雲彩
萬裏的江山
怎能不熏陶我美好的品格和操守?!
上升的十月 已千帆競發
還有我的歌唱 我的祖國
幻化成一群高翔的白鴿
振翮不已
振翮不已……
祖國詩歌3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曆史的隧洞裏蝸行摸索
我是幹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麵的花朵
——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裏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南海曆史文化有關的中華名人詩詞
1、萬裏南翔渡海來(唐·盧照鄰·《失群雁》)
2、溟海窮南服(唐·李百藥·《郢城懷古》)
3、南浮漲海人何處(唐·沈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4、南歸路極天連海(唐·楊凝·《春霽晚望》)
5、南望甌閩連海嶠(宋·李綱·《望江南/憶江南》)
6、南溟共、比海波瀾(宋·丁無悔·《滿庭芳·偃屋霜清》)
7、南裔多山海(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
8、紅旗照海壓南荒(唐·韓愈·《贈刑部馬侍郎》)
9、南情屬海禽(唐·李商隱·《念遠》)
10、南浮應到海(唐·許棠·《渭上送人南歸》)
11、南思極海涯(唐·喻坦之·《長安雪後》)
12、紅樹南看見海涯(唐·陳陶·《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
13、南遊極巨海(宋·陸遊·《累日多事不複能觀書感歎作此詩》)
14、昨朝南船滿崖海(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15、身墮南州瘴海間(宋·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
16、鵬運南來駐海涯(宋·陳紀·《挽趙秋曉》)
17、南遊瘴海頭(宋·劉克莊·《乍歸九首》)
18、贐貝南浮海(宋·宋祁·《紀聖詩》)
19、南冠入海五百客(宋·唐涇·《江南四忠節國之紀也歌以哀之》)
20、未暇南浮海(宋·晏殊·《句》)
關於曆史的古詩詞
洛陽故城
詩人:崔塗 全唐詩庫—第679卷
三十世皇都,蕭條是霸圖。片牆看破盡,遺跡漸應無。
野徑通荒苑,高槐映遠衢。獨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過洛陽故城》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椐舊帝城。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詩經·王風·黍離》詩經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王風·黍離》本篇選自《詩經》“王風”,“王”指王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國諸侯,其地產生的詩歌便被稱為“王風”。“王風”多亂離之作,特別是《黍離》一詩,曆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但僅從詩中難以看出是周大夫感傷西周的淪亡,倒是看到一個四處漂泊的浪子形象,聽到他因流離失所而發出的憤怒呐喊。
南海曆史文化有關的名人詩詞有那些?
倫文敘
倫文敘(公元1466—1513)字伯疇、號遷岡。明代南海黎湧人。自幼家貧失學,附近何塾師見憐,免費收為學生。因性聰敏而又勤學,每試必列前茅。其後塾師年老病逝,倫文敘因而輟學,但仍一麵操持糊口,一麵專心鑽研經典。弘治二年(1489)23歲以儒士身份到省就試,中高等肄業入太學。弘治十二年(1499)33歲時在京參加考試,列第一(會元),跟著參加殿試,又名列第一(狀元),遂衣錦還鄉祭祖,不幸遭受奸臣陷害而下獄。後來平反昭雪,官服翰林院編撰之職。正德元年(1506)任安南充正使,因丁外憂沒有上任。正德五年(1510)恢複翰林原職,先後充經筵講學官及右諭德、翰林院侍講等職。曾參與修玉牒(皇帝族譜)。正德八年(1513)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
李子長
李子長(1436-1526)明朝著名畫師。名孔修,順德大良人。善禽畜,蟲魚、山水、花鳥,作品深得群眾喜愛。民間對他的傳說很多,如畫成的貓捉老鼠,母雞下蛋,鳥兒飛鳴。雨兒遇水搖尾遊去等等。因平生不苟作,加上社會地位低下,故真跡絕少傳世現藝術界寓目《的騎驢吟詠圖》、《秋江群雁圖》、《貓軸》數種,均顯示這位畫家高度的藝術才能,子長晚年隱居杏壇羅水村和南海西樵,潛心治學,九十歲無疾而終,葬於西樵山雲路村。
霍 韜
霍韜(1487-1540年),字渭先,號兀崖,諡文敏,南海縣石頭鄉(現屬石灣區瀾石鎮)霍族人,生於明成化廿二年(1486年),卒於明嘉靖卅四年(1540年)。
霍韜在廣州光孝寺讀書,學習成績優異。學業期滿,霍韜反故裏,一邊繼續讀書,準備科舉考試;一邊幫助父輩記帳。當時霍韜家族在石灣經營的冶鐵、製瓷等規模較大,屬當地窯冶大戶,霍韜不僅參與管理,還記載其經營活動情況。
據《霍渭崖家訓記載》:正德二年(1507年),凡石灣窯冶,佛山炭鐵,登州木植,可以便民同利者,司貨者學之。年一人司窯冶、一人司炭鐵,一人司木植,歲入利市,掏於司貨者,司貨者歲終,谘稟家長,以知功最。”正德八年(1513年),霍韜中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聯捷會元。
霍韜為人質樸隨和,性直,喜歡傳統文化,舉辦鄉會試,作主考官時,從不要求考生舉行師禮儀。霍韜在主持宮廷科舉考試時,取進士300餘人,亦不許其稱呼門生,告訴他們:“諸君科考中進士不單是由我決定的。”於台使者監司郡縣互書貼往來,也皆不稱“治”字。霍韜說:“大家已經由宮廷官史正式登記了,由朝廷統一管理,不需要再加其他管理了”。
霍韜平生勤奮上進,廣博多學,文人學士多稱他為渭崖先生,以後,霍韜參加“大禮朝議”鬥爭,他援引古禮,揆之事體,主張嘉靖帝(世宗),應尊生父“興獻王”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議以興獻王為皇叔考之名稱,義正詞嚴,力排眾議,當時目為邪說。但嘉靖帝竟納他的理論,事後升他的官,他因避嫌媚上取寵,三次堅辭不受。
直至嘉靖十五年(1536年)才宮至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嘉靖卅四年(1555年),在京暴病逝世,享壽55年。明帝追封為太師太保。諡文敏,運葬於廣東省增城縣境風箱岡對麵山上,並在鄉內建祠祀奉(祠現存),後人對他和石肯鄉梁儲,西樵大同鄉方獻夫,同稱為明代南海縣的“三老閣”。
霍韜有四子,長子與王卜,穎悟過人,15歲注《楚辭》,早亡,其餘三了是與瑕、與瓔、與王常,他們先後鄉試中舉。與瑕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會試中進士,授浙江慈溪知縣,勵精圖治,清正廉明,與海瑞齊名,浙中百姓稱與瑕“三廉”。其部下平時不稱與瑕為“大人”,而是親切地稱與瑕為“先生”。後授江右鹽院,......餘下全文>>
和“文化”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明明天子兮聖德揚,穆穆皇後兮陰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禮樂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無疆,顏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餐白玉兮飲瓊芳,心思荃兮路阻長。——《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唐代:盧照鄰
2、沉潛演貺分三極,廣大凝禎總萬方。 既薦羽旌文化啟,還呈幹戚武威揚。——《唐大饗拜洛樂章。齊和》唐代:武則天
3、沈潛演貺分三極,廣大凝禎總萬方。 既薦羽旌文化啟,還呈幹鏚武威揚。——《郊廟歌辭。武後大享拜洛樂章。》唐代:佚名
4、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和董傳留別》宋代:蘇軾
5、聖主崇文化,鏘鏘得盛才。相因歸夢立,殿以集賢開。 象係微言闡,詩書至道該。堯尊承帝澤,禹膳自天來。 禮洽歡逾長,風恬暑更回。國朝將舜頌,同是一康哉。——《奉和聖製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唐代:程行諶
關於故詩悠久的曆史文化
一、這個問題涉及到古詩的起源,解釋如下:
古詩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於格律聲韻之分。手法主要為;賦,比,興。
二、根據不同的詩歌詳盡解釋:
五言古詩
按董文煥製譜:以二四六句為主,每體各為四句,平列四句,每二四六各字,自相排比,隔句對粘對,皆兩平兩仄,其一平一仄者即轉,凡本句為起承皆一平一仄,其兩平兩仄者為拗,粘對者橫數,起承者豎數。
清代趙執信調譜說:五言古詩在兩句一聯中,斷不得與律詩相混,應該用拗或拗第一字或第三字(所謂拗者應平用仄,應仄用平)和律詩分別或連用三個平聲或四個仄聲字。
五言律詩
律詩權與於梁陳,諧協於初唐,精切於沈宋,偶麗精切,故日“律詩”。
每句第一字和第三字有時平仄可以互用,但二四五各字萬不能。
五言律詩四聲用法舉例:
古詩
五言絕句
始於漢魏樂府,仿自齊梁,六朝述作浙煩,入唐尤甚。絕句也有單稱“絕”的。律絕相合,就叫“近體詩“或叫“今體詩”,絕句隻有四句。“絕”是“截”的意思即截取律詩的一半或截取律詩中間(或前後)四句的詩體。
唐趙氏說;“兩句為聯,四句為絕,始於六朝”。它的定式有:
古詩
七言古詩
是五言八句之變,在唐以前,沈君攸七言儷句已近其調,至唐人始專此體。
古詩
每句第一字第三字和第五字有時平仄可以互用,但二四六七各字萬不能,平仄互用必須照式。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描寫中華曆史文化悠久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