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草原美景的古詩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嫋嫋: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淒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範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餘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鬆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裏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淨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裏,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製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台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淒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鬆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鬆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裏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裏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描寫草原景色的古詩詩句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青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描寫草原的古詩有哪些?
描寫草原的古詩有:
*
沈醉江南煙景裏,渾望了那塞北蒼茫大草原,羨五陵公子自翩翩,可記得那樣狂瘋丐尚顛連?《滴滴金·三月豔陽天》年代:?當代?作者:?梁羽生
*
烯草原頭十七戶,宛丘改卜日辰良。《挽晉千戶》年代:?宋?作者:?陸文圭
*
青鬆月下泉台路,白草原頭薤露聲。《蘇才翁挽詩二首》年代:?宋?作者:?歐陽修
*
東州幾日倦征軒,千騎驂驔白草原。《曉發齊州道中二首》年代:?宋?作者:?歐陽修
*
何如帝子空山外,落日騎驢芳草原。《題儲福宮玉真公主像》年代:?宋?作者:?沈少南
*
春風走馬綠楊道,落日臂鷹秋草原。《寄陳八參軍》年代:?明?作者:?林鴻
*
白草原頭聞雁聲,黃沙磧裏馬蹄輕。《題女真獵騎圖(二首)》年代:?元?作者:?郯韶
*
憩馬野田外,萋迷碧草原。《散步》年代:?明?作者:?熊卓
*
放草地牛眠易熟,聽花村鴃起來遲。《春日田園雜興十首》
*
隱隱牧歌何處起,遙看公社立炊煙。《內蒙東部紀遊 陳旗草原二首之一》年代:?現代?作者:?老舍
吟誦著什麼,眼前出現了一副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
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製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麵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隻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裏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穀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吟誦著什麼,眼前出現了一副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
野茫茫,不必用力雕飾.這種景象隻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藝術概括力極強,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裏水草豐盛,籠蓋四野.
[注釋]
1.敕勒,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音調雄壯:青色.
3.穹廬.
天蒼蒼,籠蓋四野”,野茫茫.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說天空如氈製的圓頂大帳篷.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用氈布搭成的帳篷,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
風吹草低見牛羊,蓋率意道事實耳”(《山穀題跋》卷七).
2.陰山.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接著兩句“天似穹廬: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牛羊肥壯的景象:種族名.最後三句“天蒼蒼,顯露出成群的牛羊,蓋住了草原的四麵八方,語奇如此、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無比壯闊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即蒙古包.
開頭兩句“敕勒川,語言明白如話,陰山下”,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陰山下,境界開闊,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天野相接.“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
天似穹廬,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
4.蒼蒼,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藝術效果就很好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
《敕勒歌》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的美麗景色.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哪些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麵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敕勒歌》這首詩的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工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荷蘭草原全景怎麼畫
上海搜搜360全景可以現場拍攝經典畫麵
《敕勒歌》古詩注釋
作者背景
相傳這是北齊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這首歌原為鮮卑語,後被翻譯成漢語。敕勒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內蒙古南部一帶
注釋
1.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2.陰山:陰山山脈,起於河套西北。橫貫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偏西一帶。
3.穹廬:遊牧民族所住的圓頂帳篷。即今蒙古包。
4.野:為了押韻,此處也可以按古音讀作yǎ。
5.見:同“現”, 這裏不讀jiàn。
翻譯
遼闊的敕勒川在陰山腳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帳篷,籠蓋了整個原野。蒼天遼遠空曠,草原一望無際,微風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賞析——“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是一首北齊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遼闊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壯美景色。前兩句,寫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廬,非常貼切,同時又讓我們想起遊牧民族的圓頂帳篷和他們的生活;後兩句,用“天蒼蒼”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見,給人以無限遼闊的感受。而“風吹草低”一句,寫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壯,又把整個畫麵變成了一幅天人和諧的人文圖景,生動異常。語言簡練質樸,音調雄壯,風格明朗豪放,雄渾天成,是描寫草原風光的千古絕唱。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製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麵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隻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裏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梗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穀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風吹草低見牛羊這一句詩的意思
――“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思,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牛羊的世界,但由於牧草過於豐茂,牛群羊群統統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裏。隻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供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