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楊絮的詩句
描寫楊絮的詩句
(一) 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緣楊飛絮杏花鮮宋陳普 隻查詢陳普的結果 《歸去來辭》
2、經楊有花飛作絮宋宋自遜 隻查詢宋自遜的結果 《看人取木綿》
3、絮重厄飛楊宋葉適 隻查詢葉適的結果 《張氏東園送王恭父得殿字》
4、世情楊絮覺宋葉茵 隻查詢葉茵的結果 《春晚二首》
5、楊絮沾人倒撲回宋曾豐 隻查詢曾豐的結果 《次韻楊誠齋雪中二首》
關於楊絮的詩句
想寄封情書吧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
朝代。
魚書欲寄何由達:
油壁香車不再逢。
梨花院落溶溶月,蹤影象巫山的雲不知飄去何方,水遠山長處處同。
譯文
她坐的美麗的車子再也見不到了,柳絮池塘淡淡風,隻好酗酒度過寂寞的時光。
幾日寂寥傷酒後,峽雲無跡任西東:晏殊
原文:宋代
作者,一番蕭瑟禁煙中,寒食節煙火不生一片蕭瑟的氣氛更增加心中的傷感,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可往哪寄呢、風飄柳絮的池塘鉤起無盡的回憶
描寫楊絮楊花的古詩詞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朝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以楊絮焉為題寫一首動人的詩句。
楊柳垂絛萬千條
絮飛絮舞漫天嬈
焉得清風景和日
好看清颺上雲霄
描寫楊絮的詩句
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譯文
她坐的美麗的車子再也見不到了,蹤影象巫山的雲不知飄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風飄柳絮的池塘鉤起無盡的回憶,寒食節煙火不生一片蕭瑟的氣氛更增加心中的傷感,隻好酗酒度過寂寞的時光,想寄封情書吧,可往哪寄呢?山長水遠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
古詩中的“楊花”通常指什麼?
歌鑒賞--------楊花“意象”的解讀河北保定定州 車興澤 古人把柳絮稱作楊花(把垂柳稱做垂楊,有時楊柳合稱,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這麼一叫,本身就有感情色彩。把這樣一種絮狀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種喜愛的表示。楊花的確太特別了,別的花隻有長在枝頭,綠葉相扶,才會格外妖嬈,楊花卻是要離開枝頭飛起來,才能給春天增添一種況味。在古人的筆下,那纖細潔白的楊花經常被情緒化。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因不拘小節而無端遭貶,詩人是充滿同情與關切的。首句寫景,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也就融情入景。 宋詞中也多有關於楊花的描寫。晏殊的“春風不解禁楊花,朦朧亂撲行人麵”,在紛紛揚揚的楊花中,讓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閑愁。“中廳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月色中的楊花給人的是寧靜的感覺,這是張先最得意的詞句。女詞人朱淑真的楊花,則是一種生命的放飛:“樓外垂楊千萬縷,欲係青春,春還去,獨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蘇東坡更是寫楊花的高手,楊花在他那裏,一會兒寄托著思婦懷人的幽情,“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一會兒又如淪落天涯的離人,“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而曾鞏卻對楊花不屑一顧,“亂條猶未複初黃,倚得東風勢更狂。解把飛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在他眼裏,漫天飛舞,蒙蔽日月的楊花,就像個得意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在文人的眼裏,楊花到底是不一樣的;而在一般人眼裏,垂楊是柔麗的,可楊花卻有些輕浮,如一個感情不太專一的女性,想來,“水性楊花”一語,任何女性聽了都不會高興。 楊花本無情無思,隻因人有情。我們在解讀“楊花”這一意象時,要根據楊花的纖細潔白、輕柔漂浮的特點,結合具體的語境,正確的把握其含義。吳融[唐]: 不鬥穠華不占紅,自飛晴野雪蒙蒙。百花常恨風吹落,唯有楊花獨愛風。 一種融融的的暖意在身上流動。我漸漸感覺到周遭的聲音:風聲,樹葉的沙沙聲。我可以漸漸感覺到略帶潮濕的泥土的氣息。我聽到了燕子的呢喃。陽光開始暖融融的照在我的身上。周身徹骨的痛苦仿佛一下子減小了很多。這些平素最平常的東西:陽光,泥土和天籟,此刻卻是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東西。韓愈<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隻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麵。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一體。“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我們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餘下全文>>
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