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詩人有哪些
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排行榜
NO.1 顧城
顧城(1956—1993)原籍上海,生於北京,1987年應邀赴德國參加明斯特“國際詩歌節”,後定居新西蘭,1993年死於激流島上。
推薦理由: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被稱為當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等。其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顧城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其最大特點就是“真”,他詩歌“自然純淨”,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詩人的感覺特別細膩、準確,塑造
的意象極富韻味和感染力。有人形容“他的詩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從心間流出來的”。但是,在他的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
NO.2 北島
北島,原名趙振開(1949——)祖籍浙江湖州,生於北京,80年代末移居國外。曾數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推薦理由:
北島朦朧詩派的先鋒、領袖,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發表詩集《太陽城劄記》、《北島顧城詩選》、《北島詩選》等。
北島的詩反映了當時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其開創的獨特的“冷抒情”方式——出奇的冷靜和深刻的思辨性。在詩中描繪了人的價值的全麵崩潰、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他在作品中建立“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為準繩,重新確定人的價值,恢複人的本性,反思曆史和現實.
清醒的思辨與直覺思維產生的隱喻、象征意象相結合,是北島詩顯著的藝術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論式警句,造成了北島詩獨有的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
NO.3 舒婷
原名龔佩瑜(1952——),祖籍福建泉州,出生於福建石碼鎮(漳州龍海),生長在廈門。
推薦理由:
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詩作《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
鳶尾花》、《始祖鳥》等。詩作《祖國嗬,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
學獎。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致的情感體驗方麵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
盡致。其詩,意象明麗雋美,思維邏輯縝密流暢,且手法多采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NO.4 西川
原名劉軍(1963——),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知識分子寫作詩群代表詩人之一。
推薦理由:
西川被學界認為是中國先鋒詩歌中“知識分子”寫作的主要倡導者和集大成者。從大學時代即開始寫詩,曾獲得現代漢詩獎、“啟明星”獎等眾多大型獎項,出版詩集有《虛構的家族》、《大意如此》、《西川的詩》等、曾多次應邀出國參加國際詩歌節。其部分作品被翻譯為多種語言。
西川的詩寬容、開放、不太注重體製,有散文化傾向,更多地是追尋著一種詩原汁原味的本質,寫的是詩最初的原生狀態,其意象多是無名無姓的小人物或
是妖怪、妖仙、小老兒、幽靈。在內容上,西川讓平常生活成為陌生與不確定,而又細微地將時代裁剪。但他的寓言故事形式及箴言經文的語句又形成了向純粹古典
的回歸與審美自主的精神和寫作原創的理念。
NO.5 海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懷寧縣人。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關臥軌自殺。
推薦理由:
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餘下全文>>
中國當代有名的詩人有哪些
江國真,冰心,錢鍾書,巴金,老舍,茅盾,沈從文,楊逸明,史鐵生,劉墉 季羨林, 林清玄,畢淑敏,張曉風 ,星漢,舒婷,顧城,鄭愁予,郭沫若,戴望舒,韓倚雲,艾青,北島,卞之琳,臧克家,席慕容
當代最出名的詩人是誰?
舒婷,席慕容,餘光中
我就記得這幾個出名點的,現在哪還有什麼出名的詩人呢?沒辦法的,你看看現在有幾個願意讀詩,你在看看書店裏現代詩集會有幾本,而且一定是被冷落。大學去讀中文也是最不好謀生的專業之一,現在人越來越浮,沒多少能讀進詩的。而且中國詩歌成就已經很高,想超越也很有難度。小書店裏有一大堆娛樂雜誌,泡沫小說,但是幾乎不可能有和詩有關的東西。
現代詩人和當代詩人有什麼區別?
現代詩人是指“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之間這段時間的詩人,也就是在1919年-1949年。
當代詩人是指新中國成立之後出現的詩人,也就是1949年以後。
至於兩者都包含的(比如1927年-1963年),就是現當代詩人
1919年以前稱為古代,1919~1949年稱為現代,1949年到現在稱為當代。所以現代詩人是1919~1949年的詩人,當代詩人是1949年以後的詩人。
主要按時間分別:1919-1949 是現代 例如戴望舒 1949-.. 是當代 例如舒婷
當代詩人一般指現今的詩人,現代詩人廣義上可以涵蓋民國以來整個創作白話詩歌的詩人群體,狹義上可以指解放後至今的詩人群體,民國時期的詩人一般又稱近代詩人
中國當代“朦朧詩”的代表詩人有哪些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 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現當代十大傑出詩人
中國現代詩歌(當代詩歌)在各個不同的曆史階段有不同的詩人作家及作品流派,最有代表性的100名現代詩人(當代詩人)是: 20世紀20年代: 徐誌摩 聞一多 李金發 穆木天 馮至20世紀30年代: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廣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紀弦20世紀40年代: 王佐良 陳敬容 杜運燮 穆旦 羅寄一 鄭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漢 屠岸20世紀50年代: 周夢蝶 羊令野 方思 餘光中 洛夫 羅門 蓉子 瘂弦 昌耀 林泠20世紀60年代: 鄭愁予 任洪淵 楊牧 葉維廉 食指20世紀70年代: 江河 北島 芒克 多多 舒婷 劉自立 嚴力 楊煉 梁小斌 顧城20世紀80年代(上): 周倫佑 於堅 翟永明 王小妮 歐陽江河 廖亦武 孫文波 呂德安 韓東 駱一禾20世紀80年代(下): 孟浪 陸憶敏 陳琺東 萬夏 楊黎 張棗 李亞偉 西川 海子 小海20世紀90年代(上) 詩陽 李元勝 馬永波 臧棣 樹才 伊沙 餘怒 吳晨駿 戈麥 藍藍 桑克 西渡 楊鍵 徐江 安琪20世紀90年代(下) 孫磊 木朵 康城 朵漁 胡續冬 巫昂 範想 廖偉棠 沈浩波 呂葉 馬蘭 龐培 宋非 楊小濱 章平以上,供參考!
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都有誰
作家:冰心,錢鍾書,巴金,老舍,茅盾,沈從文,史鐵生,劉墉 季羨林, 林清玄,畢淑敏,張曉風
詩人:舒婷,顧城,鄭愁予,郭沫若,戴望舒,艾青,北島,卞之琳,臧克家,席慕容
中國當代的著名詩人有哪些?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筆名季陵,祖籍江蘇溧水,1910年生於江蘇海門。1933年畢業於北平北京大學英文係,曾任北京大學西語係教授(1949-1952)現仍任中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二級)享受終身製 待遇;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外國文學評議組成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 ;曆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現任顧問;曾作客英國牛津(1947-1949)。抗日戰爭初年曾訪問延安從事臨時性教學工作、並訪問太行山區前方、隨軍;回西南大後方後在昆明西南聯大,任講師,副教授,定級教授,1946複員至天津南開大學任職一年。解放後多次下鄉生活與協助農村工作。曾作為荷蘭學者Lloyd Haff研究專著的題材-Pich chihlin a stady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香港大學學者張曼儀的專題研究的對象……《卞之琳著譯研究 。》《十年詩草1930-1939》,另篇詩作多首,直至1996年新作一首;《山山水,小說片斷 》(1983香港山邊社);《莎士比亞悲劇四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英國詩選,附法國 現代詩作者》(其中英詩部分,省北京局務印書館雙語對照本)等等。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國公學預料,曾發表新詩。1931年入北京大學哲學係,開始在京、滬的《現代》、《文學季刊》等刊物上發表作品。其詩收入與卞之琳、李廣田合集的《漢園集》。散文集《畫夢錄》以絢麗的文采表現象征的詩意,創造出獨立的抒情散文體,因而獲1936年《大公報》的文藝獎金。1935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範學校執教。在現實影響下創作的《還鄉雜記》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到家鄉和成都任教員,創辦《工作》半月刊,發表了《成都,讓我把你搖醒》等詩文。1938年與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工作,這期間有詩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後兩次被派往重慶,進行文化界的統一戰線工作,任《新華日報》社副社長等職,寫下不少散文、雜文和評論文章。1948年調中央馬列學院。從1953年起,長期領導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並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主要致力於文學評論和文學研究的組織工作,論著有《關於現實主義》、《西苑集》、《關於寫詩和讀詩》等。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29年在林風眠校長的鼓勵下到巴黎勤工儉學,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接觸歐洲現代派詩歌。比利時詩人凡爾哈侖給他的影響最大。1932年創作第一首詩《會合》,此詩以筆名“莪伽”發表於同年七月出版的《北鬥》第2卷第3、4期合刊。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並組織春地畫社。7月,被捕入獄,在獄中翻譯凡爾哈侖的詩作並創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著創作了《蘆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經保釋出獄。1937年抗戰爆發後到武漢,寫下《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區,創作了《北方》等著名詩篇。同年到桂林,任《廣西日報》副刊編輯,又與戴望舒合辦詩刊《頂點》,此間較重要作品有《詩論》。 1940年到重慶任育才學校文學係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工作。此時代表作有《向太陽》等。1944年獲模範工作者獎狀,並加人中國共產黨。1945年10月隨華北文藝工作團到張家口,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領導工作,寫有《布穀鳥》等詩。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龍江農墾農場勞動,1959年轉到新疆石河子墾區。1979年徹底乎反後,寫下《歸來的歌》、《光的讚歌》等大量詩歌。從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建國後出版的詩集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海岬上》、《春天》、《歸來的歌》、《彩色的詩》、《域外集》、《雪蓮》、《艾青詩選》等。艾青以其充滿藝術個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
牛漢(1923-),山西定襄人。1941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50年代初出版的詩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國》、《在祖國麵前》、《愛與歌》。80年代以來的新作,收入《溫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懸崖》等集中。
穆旦,(1918年—1977年)原名:查良錚,著名詩人和詩歌翻譯家。 祖籍浙江海寧,1918年生於天津。 中學時即開始詩歌創作,17歲考入清華大學外文係。 1937年“七·七”事變後隨大學南遷長沙,後又徒步遠行至昆明。 1939年開始係統接觸現代主義英詩、文論,創作發生轉變,並走向成熟。 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係,留校擔任助教。 1942年從軍,參加入緬抗日,曆經艱險。 1943年回國後經曆了幾年不安定的生活。 1945年創辦沈陽《新報》,任主編。 1947年參加後來被稱為“九葉詩派”的創作活動。 1949年8月赴美留學,獲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953年初回國,任南開大學外文係副教授,致力於俄、英詩歌翻譯。 1958年被指為曆史反革命,先後十多年受到管製、批判、勞改,停止詩歌創作,堅持翻譯。 1975年恢複詩歌創作。 1977年春節因病去世。 1979年平反。主要著作有: 詩集《探險隊》(1945)、《穆旦詩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詩選》(1986)等,及《歐根·奧涅金》(1957)、《唐璜》(1980)、《英國現代詩選》(1985)等大量譯詩。
鄭敏, 1920年出生,福建閩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外國文學係,後又轉入哲學係。1943年畢業後即赴美布朗大學,1950年轉入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研究院。1956年回國,到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部,從事英國文學研究工作。1960年調北京師範大學外語係。其創作始於1942年。早期詩集有《詩集———1942—1947》;還有一些散文和評論載於《大公報》、《益世報》副刊。1976年10月後,在《詩刊》、《星星》、香港《八方》等雜誌上發表詩作。由於藝術風格相近,與王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陳敬容、杜運燮、袁可嘉、穆旦等人於1980年合出詩集《九葉集》,並發表有關西方文學和古典哲學方麵的論文多篇和翻譯《美國當代詩選》等。
聞捷(1923~1971)當代詩人。原名趙文節,曾用名巫之祿。江蘇丹徒人。小學畢業後在南京一家煤廠當學徒。 1938年流亡漢口參加抗日救亡演劇工作。194o年赴延安,在陝北文工團工作,後入陝北公學學習,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45年任《群眾日報》記者組組長。1949年隨軍到新疆後任新華社西北分社采訪部主任、新華社新疆分社社長。1955年發表了《吐魯番情歌》等詩作,結集為《天山牧歌》出版,這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反映邊疆少數民族的抒情詩集,筆調深摯優美,風格清新明麗,富含民歌風味,備受文壇矚目。1957年調中國作協從事專業創作。1958年任作協蘭州分會副主席,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生活,出版了詩集《祖國,光輝的十月》、《東風催動黃河浪》、《河西走廊行》,自選集《生活的讚歌》等,取材開闊,詩風熱情豪放。1959年開始發表長篇敘事詩《複仇的火焰》,反映哈薩克人民的生活和鬥爭,這是一部宏偉的具有史詩性質的作品,格調高昂,語言洗煉,富於地方特色。長詩分為3部:《動蕩的年代》、《叛亂的草原》和《覺醒的人們》(未完成)。1965年調上海作協工作。“**”中受迫害含冤去世。他還出版了與袁鷹合著的詩集《花環》和散文集《非洲的火炬》,以及《聞捷詩選》。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於1948年。“**”中因救出被圍打的教師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隊,1970年進廠當工人,1971年參軍,1973年複員,曾在北京光電技術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隊中遭受強烈刺激,導致精神分裂,住進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他在“**”中開始寫詩,《相信未來》曾被江青點名批判。其詩被朋友及插隊知青輾轉傳抄,廣泛流行於全國,影響深遠。即使在精神病院裏也未停止創作。
多多,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到白洋澱插隊,後來調到《農民日報》工作。1972年開始寫詩,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獲得北京大學文化節詩歌獎,2000年曾獲首屆安高詩歌獎,1989年出國,旅居荷蘭15年,並曾任倫敦大學漢語教師、加拿大紐克大學、荷蘭萊頓大學住校作家。曾多次參加世界各大詩歌節,到過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瑞典等10多個國家的大學舉辦過講座和朗誦,現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多多係朦朧詩主要代表詩人之一,著有詩集《行禮:詩38首》、《裏程:多多詩選1973—1988》、《多多詩選》等,並與2005年獲得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4年度詩人獎。
北島,原名趙振開,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於北京。 1969年當建築工人,後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國外。 北島的詩歌創作開始於十年動亂後期,反映了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十年動亂的荒誕現實,造成了詩人獨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靜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靜的觀察中,發現了“那從蠅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價值的全麵崩潰、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他想“通過作品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而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北島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為準繩,重新確定人的價值,恢複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審判劊子手;嘲諷怪異和異化的世界,反思曆史和現實;呼喚人性的富貴,尋找“生命的湖”和“紅帆船”。 清醒的思辨與直覺思維產生的隱喻、象征意象相結合,是北島詩顯著的藝術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論式警句,造成了北島詩獨有的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著有詩集《太陽城劄記》、《北島詩選》、《北島顧城詩選》等。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但事實上,她的詩歌更接近上一代載道意味較濃的傳統詩人,反抗性淡漠了許多。
顧城(1956—1993),北京人。70年代開始寫詩,著有詩集《無名小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島、顧城詩選》、《黑眼睛》、《顧城詩集》等,另與謝燁合著長篇小說《英兒》。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與舒婷的典雅端麗、委婉綽約、美麗憂傷相比,顧城的詩則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但是,在顧城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這憂傷雖淡淡的,但又象鉛一樣沉重。因為這不僅是詩人個人的憂傷,而是一代人覺醒後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實而產生的憂傷。
雷抒雁(1942- )當代詩人,兼創作小說、散文和報告文學等。原名雷書彥。陝西涇陽人。著有詩集《沙海軍歌》、《漫長的邊境線》、《雲雀》等.
昌耀,原名王昌耀,1936年5月9日生於湖南省桃源縣三陽港鎮王家坪村。1950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宣傳隊員,同年,響應祖國號召,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期間,推出處女作《人橋》,從此與詩歌藝術結下不解之緣。1953年6月元山戰役中因頭部負傷回國治療。傷愈後進河北榮軍學校學習。1953年,誌願要求到大西北參加建設,任青海省貿易公司秘書。1956年調青海省文聯任創作員,不久即參與了《青海湖》文學期刊創刊工作並擔任編輯。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達22年之久。直到1979年才得到平反,重回青海省文聯,任《青海湖》文學期刊編輯。1981年調任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8年,在省作家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青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聯評聘為一級作家。後任青海省作家協會榮譽主席,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家級專家。曾擔任過青海省政協六屆委員、七屆常委,九三學社教育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以及青海省文聯委員等職務。1980年,長詩《大山的囚徒》在《詩刊》元月號發表,立即引起了中國詩壇的關注。隨後有長詩《慈航》、《山旅》、《劃呀,劃呀,父親們》、《河床》、《哈拉庫圖》等問世。多年來,已出版的個人詩歌專著有《昌耀抒情詩集》、《昌耀抒情詩集》增訂本、《命運之書》、《一個挑戰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盤》、《昌耀的詩》、《昌耀詩文總集》等。詩作多次榮獲青海省政府頒發的文學創作獎及許多文學期刊和雜誌社的詩歌創作獎。詩集《昌耀抒情詩集》曾獲中國作家協會1985年——1986年新詩評獎候選篇目提名。先後有全國40多家報刊發表過評論,介紹其人其詩。許多作品被評介到國外。中國詩歌學會授予“首屆中國詩歌學會詩人獎”。2000年3月23日,昌耀因患肺癌在西寧逝世。
韓東,1961年生,早年隨父母下放蘇北農村。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哲學係。1992年辭去公職。著有《我們的身體》、《西天上》、《我的柏拉圖》、《交叉跑動》、《愛情力學》、《爸爸在天上看我》、《吉祥的老虎》等小說、詩文集。
海子,海子, 原名查海生, 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係, 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 1983年畢業後在中國人民大學政治係哲學教研室任教。先後自印詩集<河流>>、<傳說>>、<但是水、水>>、<麥地之翁>>(與西川合印)、<太陽, 斷頭篇="">>、<太陽,天堂選幕>>, 另有長詩<土地>>(已由春風文藝出版設出版)、<太陽, 天堂和唱="">>, 1988年寫出儀式詩劇三部曲之一<刹>>.。1989年 3月26日, 他在河北省山海關臥軌自殺。他傑出的, 天才的創造力在中國的詩壇留下了獨特的光芒。海子曾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特別獎、第三屆<十月>>文學獎容譽獎。部分作品已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 而他留下的大約200萬字的詩作、劇本、小說和論文尚待整理出版。
西川,1963年生於江蘇省徐州市,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係。大學時代開始寫詩,並投身當時全國性的詩歌運動,倡導詩歌寫作中的知識分子精神。出版有詩集《中國的玫瑰》(1991)。翻譯有龐德、博爾赫斯、巴克斯特等人的作品。曾獲《十月》文學獎(1988)、《上海文學》獎(1992)、《人民文學》獎(1994)、現代漢詩獎(1994)等,被錄入英國劍橋《傑出成就名人錄》。1995年應邀參加第26屆荷蘭鹿特丹國際詩歌節,1996年作為加拿大外交部"外國藝術家訪問計劃"的客人訪問薩斯卡圖、圖賈那和卡爾加裏。其部分作品已被評為英、法、荷、西、意、日等國語言。
餘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於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係(後 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係。 1953年,與覃子豪、鍾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詩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 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餘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台灣整個 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在台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餘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 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 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台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餘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誌和理想的詩,一般 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 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鍾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
洛夫(1928- ),中國台灣著名現代詩人,本姓莫,湖南衡陽人,1928年生,淡江大學英文係畢業,1978年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係。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新世紀》詩刊,並任總編輯多年,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台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現旅居加拿大。香港“當代作家協會”永遠名譽會長。 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曆四十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靈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眾荷喧嘩》(1976)、《因為風的緣故(1988)、《月光房子》(1990)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兩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四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廿多年來評論不輟,其中多首為美國漢學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選入他主編的《中國文學選集》。1982年他的長詩《血的再版》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同年詩集《時間之傷》獲台灣的中山文藝創作獎,1986年複獲吳三連文藝獎。 洛夫早年為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詩壇譽為“詩魔”。台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如此評稱:“從明朗到艱澀,又從艱澀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與肯定的追求中,表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對語言的錘煉,意象的營造,以及從現實中發掘超現實的詩情,乃得以奠定其獨特的風格,其世界之廣闊、思想之深致、表現手法之繁複多變,可能無出其右者。”吳三連文藝獎的評語對他更為肯定:“自《魔歌》以後,風格漸漸轉變,由繁複趨於簡潔,由激動趨於靜觀,師承古典而落實生活,成熟之藝術已臻虛實相生,動靜皆宜之境地。他的詩直探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義,且對中國文字錘煉有功。” 洛夫的詩善於從現象中發掘超現實的詩情,多探索生死之謎,意象奇特,表現手法繁複多變,詩意晦澀朦朧,耐人回味。
楊煉最著名的詩 當代最出名的詩人是誰
諾日朗 ------詩人楊煉寫的著名長詩。
中國當代還是有好詩人的
詩人是有的,知名詩人也是有的。
但中國詩人這種東西,在當代陷入一種怪圈。
比如顧城殺妻,阿櫓搶劫殺人。更有名的是海子。
仍在國內的現役詩人,混到窮愁潦倒的不在少數。
海外還有一批人,遊離於主流文化之外,雖也發聲,但其聲也小,蚊蟲嚶嚶而已。
木心的一首《從前慢》如今突然被傳唱,也是異數。
北島去國之後,浪跡天涯,至今如何呢?
詩人是什麼?詩人是病人、神經病患者,狂躁的、憤怒的、敏感的。
在暗夜裏飲酒狂歌,秉燭以遊,路盡之處,慟哭而返。
龔自珍所謂“衰世”,正是詩人的暗夜。
詩歌始終是個小眾的東西。
詩意的大地陸沉之後,
人們更注重於當下,注重於肉身,注重於一切繁花似錦,烈火烹油。
沒有人在意一顆草的死亡,沒有人在意
一點麥粒的萌發。
詩人活著,詩人死了。
詩人之死,並沒為這大地增加或減少什麼,雖然他的墓碑有礙觀瞻,雖然他的書構成汙染,雖然他的精神沙礫影響那龐大機器的正常運轉。
讓死者有那不朽的名,讓生者有那狂歡的癮。
各有所安,這是好的。
首先,名聲跟水平不一定成正比,一些知名的詩人,如徐誌摩、艾青、餘光中、席慕容等水平一般;其次,中國當代有國際名聲的詩人,至少有北島、顧城、西川、楊煉、歐陽江河、翟永明,國內知名的還有不少;最後,由於關注詩歌者相對於關注小說者較少(題主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也對我國當代詩歌圈不太了解),所以中國當代詩人在整個文學圈、藝術圈、文化圈中顯得不太知名;最後,相對於通俗文學、網絡文學,以及流行音樂、商業電影等文化形態而言,整個嚴肅文學對於大眾來說都不知名。
當代中國社會隻需要劉詩詩,不需要詩人。謝霆鋒的爺爺是個詩人,於是謝賢在魯豫有約裏充滿鄙夷地說,詩人能寫詩,當飯吃啊?還不是靠我從小拍戲養家
我所知的有才華的詩人不少。但是他們都很難成名。
詩歌實在是太小眾的東西,能夠真正欣賞的人並不多。最近火起來的餘秀華,她流傳最廣的詩篇其實並不是她最好的作品,由此可見一斑。
在有那麼多的快餐文學可以閱讀的當下,多數人閑暇時間讀書隻為娛樂,圖一個爽字,詩歌很難滿足這些人的需求。 很多優秀的詩歌未能出版,因為賣不出去,因為很難被欣賞。 詩人和讀詩的人的圈子裏麵麵,知名詩人是有的,但對詩歌不太關心的人不知道。
很多詩人是痛苦的,但他們的痛苦並不為人所知,他們的思慮並不為人所了解,他們的價值並未被人發現。
現在多數人不關心詩歌,所以他們不知道那些有價值的詩人,也不知道他們的詩歌。
十月>刹>太陽,>土地>太陽,天堂選幕>太陽,>麥地之翁>但是水、水>傳說>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