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節氣的古詩詞有哪些
《客中初夏》宋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立夏 》左河水
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
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
《立夏》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立夏前二日作》陸遊
晨起披衣出草堂,軒窗已自喜微涼。
餘春隻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
芳草自隨征路遠,遊絲不及客愁長。
殘紅一片無尋處,分付年華與蜜房。
《四月旦作時立夏已十餘日》陸遊
京塵相值各匆忙,誰信閑人日月長?
爭葉蠶饑鬧風雨,趁虛茶嬾鬥旗 。
林中晚筍供廚美,庭下新桐覆井涼。
堪笑山家太早計,已陳竹幾與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間病不禁,
四月欲盡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餘。
開口何曾談世事,收身且複愛吾廬。
《幽居初夏》陸遊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歎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山中立夏用坐客韻》文天祥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山亭夏日》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24節氣立夏:立夏對聯
“立夏”常用的對聯有:
立時街杯傾綠蟻;
夏日煮豆愛青蠶。
立觀槐柳陰初密;
夏撫簾攏暑尚微。
晨鍾報曉春方去;
佳節稱人夏始臨:
廚備筍櫻傾蟻釀;
隴收豆麥類蠶花。
朱應鎬《楹聯新話》卷七載,某達官的愛姬名叫春燕,不幸於立夏的前一天病故。特撰挽聯雲:
未免有情,此日竟同春去了;
似曾相識,何時重見燕歸來。
《自怡軒楹聯剩話〉卷三載,某人與徐彝舟曾同辦團練,後於立夏之日去世。為之撰寫挽聯雲:
壯歲逞良才,聽粵西茄鼓聲聲,曾團練三千義士;晚年歸淨域,傷研北琴書寂寂,恰送完九十春光。
王首道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生於光緒三十二年四月十三日(1906.5.6,是日立夏)。有題贈對聯雲:
首義湘鄂贛,立誌民生襄駿業;
道遵馬列毛,獻身華夏鑄精誠。
2006年5月5日立夏,農曆為四月初八。因四月初八為佛祖釋迎牟尼的誕辰,故此日之聯多借此而撰題。如《自怡軒楹聯剩話〉卷一載,某翁四月初八壽辰,有賀聯雲:
椿樹敷榮,後天不老;
蓮花證果,與佛同生。
《楹聯述錄》卷六載,有人生日為四月初八,二十七歲時,得好友的賀聯為:
與悉達多降誕同辰,夙因有自;
正蘇老泉發憤之歲,來日方長。
“悉達多”為釋迎牟尼的原名,意思是“達到了目的的人”。“蘇老泉”即北宋散文家蘇詢,蘇軾與蘇轍之父,號老泉,相傳二十八歲始發憤。
《楹聯續錄》卷二載,袁杏村觀察在銅仁任職時,其夫人病篤,扶病送別,歸原籍後不久去世,時在四月初八。有挽聯雲:
行色正匆匆,可憐x鏡影孤,回首不堪人去後;別情殊倦倦,爭奈鶯花夢冷,傷心最是佛生時。
京劇伴慧卿的作者小說家、劇作家孟超於1976年5月6日(四月初八,前一天立夏)病逝,享年74歲。樓適夷撰挽聯雲:
人而鬼之,鞭屍三百賈似道;
死擾生乎,悲歌一曲李慧娘。
關於二十四節氣立夏的諺語有哪些
立夏節氣諺語大全 二十四節氣立夏諺語
立夏不熱,五穀不結(浙)。
立夏到夏至,熱必有暴雨(魯)。
立夏後冷生風,熱必有暴雨(魯)。
立夏汗濕身,當日大雨淋(粵)。
立夏蛇出洞,準備快防洪(陝)。
立夏小滿青蛙叫,雨水也將到(雲)。
立夏小滿,江河水滿(贛)。
立夏見夏,立秋見秋(晉)。
立夏大插薯。
二十四節氣:立夏打油詩有哪些
初夏即事十二解
楊萬裏
從教節序暗相催,曆日塵生懶看來。
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山亭夏日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立夏
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幽居初夏
陸遊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歎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見鶯三首
白玉蟾
鮮怡寡樂負清明,簾外花如紅淚傾。
又是殘春將立夏,如何到處不啼鶯。
絕句
王諶
過了荼醾與素馨,一春風雨欠追尋。
卻從立夏晴多日,策杖閑來看綠陰。
喜晴
張宇初
立夏天方霽,閑情喜暫舒。
樹深添雨潤,溪落見人疏。
夕照斜依竹,園花落近書。
年來惟懶拙,殊覺稱幽居。
立夏節氣的農事諺語有哪些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一、立夏的諺語大全:氣候特征規律
1、立夏的諺語大全:關於立夏的諺語—— 雷方向
立夏雷,六月旱(湘)。
立夏日鳴雷,早稻害蟲多(桂)。
2、立夏的諺語大全:關於立夏的諺語——溫度方向
立夏不熱,五穀不結(浙)。
立夏到夏至,熱必有暴雨(魯)。
立夏後冷生風,熱必有暴雨(魯)。
3、立夏的諺語大全:關於立夏的諺語——晴雨方向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雲)。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蘇)。
立夏落雨,穀米如雨(湘)。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閩)。
立夏小滿田水滿,芒種夏至火燒天(粵)。
立夏雨,漲大水(湘)。
立夏下雨,九場大水(浙)。
立夏晴,雨淋淋(贛)。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
4、 立夏的諺語大全:關於立夏的諺語——其他方向
立夏汗濕身,當日大雨淋(粵)。
立夏蛇出洞,準備快防洪(陝)。
立夏小滿青蛙叫,雨水也將到(雲)。
立夏小滿,江河水滿(贛)。
立夏見夏,立秋見秋(晉)。
二、立夏的諺語大全:農事經驗諺語
立夏種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後,種瓜點豆。
立夏種薑,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滿種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穀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
先栽淺,後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立夏麥齜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兩穗,一月入囤。
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穀雨花,立夏前後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滿穀。
立夏的玉米穀雨的穀。
立夏種綠豆。
地頭岩頭壩窩頭,春種芝麻秋打油。
季節到立夏,先種黍子後種麻。
立夏前後種絡麻。
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
麥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幾。
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卻怕寸水。
立夏天氣涼,麥子收得強。
立夏前後連陰天,又生蜜蟲(麥蚜)又生疸(鏽病)。
立夏前後天幹燥,火龍往往少不了(火龍指紅蜘蛛)。
風生火龍霧生疸。
麥拔節,蛾子來,麥懷胎,蟲出來(指粘蟲)。
小表開花蟲長大,消滅幼蟲於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個杈
立夏節氣有哪些習俗
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嚐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嚐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
江浙一帶保留有吃立夏蛋、健腳筍、五虎丹、三兩半等“吃補食”的飲食風俗;雲南宣威地區則有大門插皂莢枝、紅花以壓崇,圍灰牆腳以避蛇之俗。部分少數民族亦有過立夏節的習俗。民間立夏日風俗習慣必須吃蛋,還有吃七家茶、吃李子、吃麥豆粥等,據說有祛病的妙用。
鹽城稱重
鹽城境內居民對立夏節頗為重視,這天的飲食有熟煮蛋、熟蓮藕、裹粽子、蒸粘餅等等。此外,還有兩項特殊的習俗:稱體重和吃黃燒餅。
福州吃鼎邊糊
正在加載鼎邊糊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幹等海鮮清湯。
江南吃三新
江南地區有立夏嚐“三新”的俗諺。“三新”即櫻桃、青梅、鰣魚。“三新”也有指“竹筍、櫻桃、梅子”,“櫻桃、青梅、麥仁”,“竹筍、櫻桃、蠶豆”的。總之,在立夏時節,可吃上時令新鮮的食物。
立夏吃蛋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征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曆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中國傳統小吃之一。“立夏吃隻蛋,力氣大一萬”,寧波人有立夏吃茶葉蛋的習俗。
什麼是節氣立夏,立夏有什麼風俗習慣
_立夏[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曆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
立夏習俗:立夏吃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裏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習俗:煮鼎邊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幹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
立夏習俗:秤人
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兒子阿鬥交趙子龍送往江東,並拜托其後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麵給阿鬥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彙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梁上掛一杆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
傳說當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習俗在古時的一些地區很是興盛卻是無疑。從散存的民俗資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兩類。一類是在戶外進行,懸秤於大樹,大多是給老人小孩稱量,以驗一年肥瘠;另一類則是在戶內進行,懸秤於屋梁,由婦女們互相稱量,品肥論瘦,嘻哈打趣,倒似閨中遊戲。
立夏是從哪個節氣開始的的最新相關信息
立夏之前的節氣是穀雨。古人有“雨生百穀”這一說法。穀雨節氣的到來是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立夏是每年5月5或6或7日,今年是5月5日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節氣的習俗有哪些?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起源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隻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習俗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宮廷裏“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駰在賦裏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嚐新活動
在後世,立夏還有嚐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嚐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醃鮮、鹵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卜、玫瑰、鬆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鬥蛋遊戲
那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裏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麵秤人。司秤人一麵打秤花,一麵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隻能裏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裏。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鬥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鬥。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鬥。而孟獲不忘丞相囑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鬥,每次去則都要秤阿鬥的重量,以驗證阿鬥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鬥,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鬥吃。阿鬥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鬥雖然沒有什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鬥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立夏節氣有哪些風俗和忌諱
立夏在很多人看來隻是一個普通的節氣,表明春天結束,夏日由此開始。殊不知這在舊時,卻是一個節日,是天子祭祀炎帝、祝融的重要日子。舊俗立夏日又稱“立夏節”,到了明代民間始有嚐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嚐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慶祝儀式。其中五花八門的習俗禁忌,人們多半是知之甚少的,下麵就羅列一些典型的例子以供大家參考。
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裏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誌》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厭祟避蛇
立夏日雲南民俗關注的是厭祟避蛇。清幹隆元年《雲南通誌》載,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莢枝、紅花於戶,以厭祟;圍灰牆腳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與十二生肖已屬蛇有關聯,地支紀月,三月為辰,四月為已。立夏厭祟,門上插皂莢樹枝和紅花,含有黑(水)、紅(火)既濟之義。按照古代五行說,黑為水,紅為火。這是希望通過兩者相互製約,達到一種平衡。同時,古人不僅日常用皂莢去汙,還以皂莢入藥,認為它具有殺蟲功能。將它當做厭祟之物,也著眼於除穢驅邪。
立夏吃蛋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征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曆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秤人
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梁上掛一杆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
鬥蛋
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係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係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疰夏。
該解答來自互聯網 - 文:吳寬之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立夏節氣的古詩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