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餅充饑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盧毓(yù)的人,他是前朝東漢名臣盧植的小兒子。盧毓為人忠厚,學識淵博,魏文帝把他提拔為侍中。在職三年,盧毓對魏明帝曹睿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魏明帝最初不太高興,但是後來見他忠心耿耿、踏踏實實,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書。接著,魏明帝要盧毓推薦一個與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職務,盧毓推薦了鄭衝。魏明帝說:鄭衝這個人你不推薦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吧。盧毓推舉了阮(ruǎn)武和孫邕(yōnɡ)二人。後來,魏文帝選擇孫邕擔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隻看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像在地上畫的餅一樣,是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隻能發現一般的人才。我以為好的辦法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辨,虛實混淆。魏明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製定考試法,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錄用人才,受到了人們的稱讚。[3]
相關故事
成語故事大全 畫餅充饑
畫餅充饑
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三國誌·魏誌·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來比喻空虛的名聲、願望;不解決實際問題;或比喻用空想自慰。常用作謂語、賓語、主語。
【正音】充;不能讀作“cōnɡ”。
【辨形】畫;不能寫作“劃”;充;不能寫作“衝”;饑;不能寫作“肌”。
【近義詞】望梅止渴、無濟於事
【反義詞】名副其實
【辨析】~和“望梅止渴”;都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還有實際的行動;“望梅止渴”卻沒有實際行動。
【例句】他是個講究實際的人;像這種~的做法;對他來說是無濟於事的。
【英譯】draw cakes to allay hunger
【成語故事】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隻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隻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隻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成語故事畫餅充饑圖片
畫餅充饑 [huà bǐng chōng jī]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 處
宋·李清照《李清照集·打馬賦》:“說梅止渴;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饑;少謝騰驥之誌。”
例 句
他是個講究實際的人,像這種~的做法,對他來說是無濟於事的。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望梅止渴 充饑畫餅 指雁為羹 無濟於事 紙上談兵 聊以自慰
反義詞
名副其實 卓有成效
成語故事《畫餅充饑》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盧毓(yù)的人,他是前朝東漢名臣盧植的小兒子。盧毓為人忠厚,學識淵博,魏文帝把他提拔為侍中。在職三年,盧毓對魏明帝曹睿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魏明帝最初不太高興,但是後來見他忠心耿耿、踏踏實實,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書。接著,魏明帝要盧毓推薦一個與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職務,盧毓推薦了鄭衝。魏明帝說:鄭衝這個人你不推薦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吧。盧毓推舉了阮(ruǎn)武和孫邕(yōnɡ)二人。後來,魏文帝選擇孫邕擔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隻看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像在地上畫的餅一樣,是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隻能發現一般的人才。我以為好的辦法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辨,虛實混淆。魏明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製定考試法,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錄用人才,受到了人們的稱讚。[3]
小學生成語故事:畫餅充饑的故事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盧毓(yù)的人,他是前朝東漢名臣盧植的小兒子。盧毓為人忠厚,學識淵博,魏文帝把他提拔為侍中。在職三年,盧毓對魏明帝曹睿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魏明帝最初不太高興,但是後來見他忠心耿耿、踏踏實實,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書。接著,魏明帝要盧毓推薦一個與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職務,盧毓推薦了鄭衝。魏明帝說:鄭衝這個人你不推薦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吧。盧毓推舉了阮(ruǎn)武和孫邕(yōnɡ)二人。後來,魏文帝選擇孫邕擔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隻看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像在地上畫的餅一樣,是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隻能發現一般的人才。我以為好的辦法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辨,虛實混淆。魏明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製定考試法,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錄用人才,受到了人們的稱讚。[3]
相關故事
意思與畫餅充饑相近的成語故事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自我安慰。
【止渴思梅】:zhǐ kě sī méi,猶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成語故事有哪些?
1、後起之秀
故事:東晉時,王忱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推祟。他的舅父範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誌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不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張玄見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事後,範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你為什麼不好好與他談談?’’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談談嘛。”範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讚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是後來的優秀人才。”玉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2、名落孫山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於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裏,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製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裏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麵。” 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3、 舍生取義
【成語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舍身取
義要殺趙襄,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後
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4、畫餅充饑
【成語故事】曹操的孫子曹睿當上皇帝後急於找一個“中書郎”,讓大臣盧毓推薦一個真有本事的人,並告誡他推薦人才不能隻看名聲,名聲就像畫在地上的一張餅,饑餓時不能吃。盧毓經過仔細挑選為曹睿選中中書郎。
5、囫圇吞棗
【成語故事】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子卻剛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隻嚼不咽,吃棗隻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
簡述畫餅充饑的故事
畫餅充饑,中國成語之一。出自晉·陳壽《三國誌·魏書·盧毓傳》,意思是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特別是用來欺騙別人。
畫餅充饑的故事: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隻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隻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隻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畫餅充饑"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還有個成語"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畫餅充饑"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
畫餅充饑成語故事手抄報
畫餅充饑
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拚音]
huà bǐng chōng jī
[出處]
宋·李清照《李清照集·打馬賦》:“說梅止渴;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饑;少謝騰驥之誌。”
[例句]
如果基礎不好,想考個好成績也隻能是畫餅充饑而已。
[近義]
望梅止渴 紙上談兵 聊以自慰 充饑畫餅 ...
[反義]
名副其實 卓有成效
用想象來安慰自己的成語故事有
用想象來安慰自己的成語故事有畫餅充饑、白日做夢、黃粱美夢、望梅止渴。
畫餅充饑
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三國誌·魏誌·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來比喻空虛的名聲、願望;不解決實際問題;或比喻用空想自慰。常用作謂語、賓語、主語。
【正音】充;不能讀作“cōnɡ”。
【辨形】畫;不能寫作“劃”;充;不能寫作“衝”;饑;不能寫作“肌”。
【近義詞】望梅止渴、無濟於事
【反義詞】名副其實
【辨析】~和“望梅止渴”;都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還有實際的行動;“望梅止渴”卻沒有實際行動。
【例句】他是個講究實際的人;像這種~的做法;對他來說是無濟於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