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清寰宇 近義詞
【成語】:廓清寰宇
【近義詞】:摧陷廓清
【拚音】:kuò qīng huán yǔ
【解釋】:“廓清寰宇”意為 :清除和肅清世界上邪惡和非正義的事物。
望眼欲穿近義詞
望眼將穿 [wàng yǎn jiāng chuā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同“望眼欲穿”。
成語接龍
穿文鑿句 句櫛字比 比類從事 事在人為 為虺弗摧 摧陷廓清清微淡遠 遠年近日 日往月來 來情去意 意往神馳 馳名當世世道人情 情有可原 原始見終 終其天年 年逾古稀 稀世之寶寶刀不老 老蚌生珠 珠璧交輝 輝光日新 新昏宴爾 爾雅溫文文質彬彬 彬彬濟濟 濟河焚舟 舟水之喻 喻之以理 理所當然
幾個成語的意思
絕處逢生 ( jué chù féng shēng )
解 釋 絕處:死路。形容陷於絕望的困境中遇到生路。
出 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喜得絕處逢生,遇著一個老者攜杖而來。”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生命攸關
示 例 清·沈複《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幸遇曹老,絕處逢生,亦可謂吉人天相矣。”
近義詞 起死回生、死裏逃生、轉危為安
反義詞 束手就擒、坐以待斃
燈 謎 死活;死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心曠神怡
成語 心曠神怡
發音 xīn kuàng shén yí
釋義 曠:開闊,開朗;怡:快樂,愉快。指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出 處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清·陳忱《水滸後傳》:“又登海天閣,見萬頃銀濤,千山削翠,~。”
近義詞 賞心悅目、悠然自得
反義詞 心煩意亂、心如火焚
故 事 宋朝時期,同年進士滕子京與範仲淹是很好的朋友,1045年滕子京任嶽州知州,重修嶽陽樓,請範仲淹寫《嶽陽樓記》。範仲淹知道他被貶心情不好,就寫:“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典 故
嶽陽樓在現在湖南省的嶽市,也就是原舊縣城的西門城樓。該樓高三層,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溯。此樓初建於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間又加以重修。
膝子京和範仲淹是好朋友:他們兩個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公元1044年(宋仁宗慶曆四年)膝子京擔任了嶽州知州,次年就 重修嶽陽樓,並請好友範仲淹為他寫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範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請求,寫成了《嶽陽樓記》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文中寫到了在不同的時令、氣候條件下,登上嶽陽樓所看到的景 色和不同的感受。
“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寫的就是在春風和暖,陽光明媚的時候登上嶽陽樓所看到的景色。通過寫上一自然段“若夫淫雨霏霏....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形成對比。這時,你就會覺得心胸開闊,豁然開朗,精神十分愉快;這時,所有的一切榮辱得失都會忘記得一幹二淨,你再端起灑杯,在陽光的沐浴下,清風的吹拂下,舉杯暢飲,這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
出處《範文正公集·嶽陽樓記》
【涉及人物】祖逖(tì)【266-----321年】,劉琨(kūn)【271-----318年】
【釋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 因起舞。”
《資治通鑒》:“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近義詞】發憤圖強、自強不息 、孜孜不倦、廢寢忘食、鍥而不舍、持之以 恒、頓學累功
【反義詞】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勤奮。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複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文】初,範陽祖逖,少有大誌,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複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誌,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選自袁樞<通鑒紀事本末>>)
【譯文】
當初,範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誌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提醒劉琨,說:“這不是不吉利的叫聲。”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谘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複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誌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複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紮,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祖逖簡介】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雅 。民族英雄。河北範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有傳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漢族。中國東晉初有誌於恢複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父親祖武,任過上穀(今河北懷來縣)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裏好評。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裏的穀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並沒有這個意思。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後因朝廷內亂,北伐失敗。
[編輯本段]【道理】
想要成就事業,就要努力。不經過努力奮鬥,不能成就事業。
祖逖聞雞起舞
祖逖(256——321)字士稚,東晉名將,範陽遒(今河北省定興縣祖村店)人。父親祖武,任過上穀(今河北懷來縣)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裏好評。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裏的穀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並沒有這個意思。
十八九歲時,祖逖像是突然開了竅,開始勵誌讀書,四五年內,便已博通今古。他常到京城洛陽去,向有學問的人求教。凡是見到過他的人,都不由讚歎說:“這個人將來定是個人才!”
祖逖24歲時,擔任了司州(治洛陽)主簿。主簿是主管文書簿籍的小官。他有一個同事,叫劉琨。劉琨是漢朝宗室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也是一個有誌氣的青年。兩個人因為意氣相投,成了好朋友。他們經常談論時事,談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談就是大半夜,於是同床抵足而臥。有一天,他們也是談得很晚,剛剛著枕,劉琨已是鼾聲如雷了。祖逖正蒙矓入睡,突然聽到了荒雞(古人把三更以前鳴叫的雞叫荒鳴。荒雞的叫聲被看作邪惡之聲,是兵起之象。)的叫聲。他猛然驚醒,用腳朝劉琨猛一登,叫醒劉琨說:“你聽,你聽,這不是荒雞的叫聲嗎?恐怕天下要大亂了,我們還能安穩地睡覺嗎?”於是取過雙劍,就在庭院中舞起來。劉琨揉了揉眼,想了想,說:“對!應該居安思危!”也去取了雙劍,和祖逖對舞起來。
不久,果然爆發了八王之亂。
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漢國劉聰派大將王彌、劉曜攻陷洛陽,縱兵搶掠珍寶,焚燒宮室、廟宇,挖掘陵墓,殺晉太子銓及官吏、百姓3萬多人,晉懷帝被俘。京師一片混亂。
這時,祖逖帶領親族、鄰裏幾百家人向南方逃難,幾經輾轉,來到淮泗(今安徽省境內)。一路上,他讓老人和病人坐在自家的馬車上,他自己則步行。所有的糧食、衣服、藥物都作為公用。遇到散兵遊勇搔擾,都是他帶人去和他們糾纏,遇到土匪槍劫,是他帶人去把他們打退。因此,他自然地成了這支逃難隊伍的“總領隊”,無論老少,都聽他指揮。
公元317年3月,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晉王,第二年稱帝,這就是東晉王朝。司馬睿聞知祖逖流亡到泗口(今江蘇銅山縣),便派人任命他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為軍諮祭酒,調他駐守丹徒之京口(今江蘇丹徒縣內)。晉元帝司馬睿是個平庸的人。當時北方中原地區大部已為漢國占領,司馬睿隻想偏安一隅,圖取眼前安樂,不思北伐。祖逖向晉元帝進諫,說:“中原大亂,兩京顛覆,都是因為藩王爭權奪利,自相殘殺,遂使戎狄有機可乘。現在中原百姓遭受異族擄掠,心懷激憤。大王如果能委派戰將北上,一定能得到中原百姓的響應,那時不僅失土可複,國恥可雪,大晉朝也能轉危為安了。請大王考慮。”
司馬睿采納了祖逖的建議,任命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支給他1000人的糧食,3000匹布,卻不發給他鎧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祖逖隻帶了跟隨他逃難而來的一百來個人家,租了幾隻大船,橫渡長江北上。船劃到中流,祖逖站在船頭,望著滔滔江水,不禁感慨萬千。他已年過50,回想起青年時代與劉琨聞雞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沒有想到荒雞的惡聲竟然應驗,中原地區先是藩王混戰,後受匈奴鐵騎的蹂躪,山河一片破碎。現在雖受命去收拾舊山河,但豫州刺史是一紙空文,3000兵士是一個空諾,所有的就是眼前這三四十個青壯,一百來老少。但是,頭可斷,誌不可滅。隻要有當年的誌氣在,定能開辟一個新天地。祖逖拔出佩劍,敲著船槳,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廓清中原,決不返渡!”言辭壯烈,同行者都深受感動。
渡江後,祖逖帶人停留在淮陰。他在這裏鑄造兵器,招募壯士。很快,招募到2000人。祖逖然後帶領這支2000多人的隊伍北進,首先占領了譙城(今安徽毫縣)。當時北方主要的軍事勢力是石勒。石勒是羯族人,先依附漢劉曜。公元319年,他自稱趙王,建都襄國(今河北邢台縣)。祖逖連續攻破了石勒軍支持的堡、塢等割據勢力,擊敗了石勒的援軍,派部將韓潛進駐封丘(今河南封丘),自己則進駐雍丘(今河南杞縣)。這一來,整個黃河以南土地概都收複,重歸晉朝管轄。
祖逖行兵打仗,除了善於謀略,還嚴於律己。任何人,哪怕隻有微功,立即獎賞,不等明天。他的生活非常節儉。在駐防地區,不僅督促、幫助百姓搞好農業生產,還督促自己的子弟參加生產勞動,自己打柴燒。中原久經戰亂,到處有無主屍骨。祖逖派人收葬,還進行祭奠。所有這些,都使百姓深受感動。有一次舉辦酒會,請當地父老參加。有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流著眼淚說:“我已經老了。我以為再也見不到國家安寧,百姓安居。現在見到了為民父母的祖將軍,我死了還有什麼遺憾呢!”
可是,正當祖逖積穀練兵,準備進軍河北的時候,朝廷新任命戴若思為豫州都督。戴若思是南方人,力主偏安,不圖進取。朝廷派這樣的人來當都督,不是拿恢複當作玩笑?而且,祖逖又聽說朝廷中大將軍王敦與鎮北將軍劉隗矛盾很深,誓不兩立,如果內亂又起,那北伐豈不成了泡影?現有的成功也就功虧一簣了。祖逖憂心如焚,積勞成疾,終於病倒了。
祖逖在病中,矢誌恢複中原的壯心仍不泯滅。他考慮到河南沒有堅固營壘,便派侄兒汝南太守祖濟等組織人夫加固修繕虎牢城(今河南汜水縣西北)。這座城北臨黃河,西接成皋,進可攻,退可守,可據為北伐基地。可是虎牢城還沒有築好,祖逖卻溘然長逝了。其時是晉元帝太興四年(公元321年)9月,享年56歲。
釋義: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隻聽得人聲鼎沸。”
擇善而從 詞 目: 擇善而從
使用頻率: 常用
發 音 :zé shàn ér cóng
釋 義 :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 處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示 例 :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後與部下商議,~。(老舍《張自忠·劇中重要人物說明》)
近義詞 :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反義詞 :同流合汙、沆瀣一氣、吹毛求疵
英 文: Choose and follow what is right .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故 事 :春秋時期,執政大臣魏獻子把祈氏的領地分為7縣,把羊舌氏的領地分為3縣,委派與提拔一些地方長官。他想啟用魏戊,擔心人家說他偏私,問大夫成傳,成傳認為隻要有才德,就不論親疏,關鍵看能不能擇善而從,能不能賞罰分明
通鑒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