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遮無擋是什麼意思
遮擋
拚音:zhē dǎng
詞義:阻止油氣運移的條件或物體
近義詞:遮蓋 遮掩 阻擋。
解釋:
1. 遮蔽阻攔遮擋寒風
2.用來遮蔽的東西。
無遮無擋就是沒有任何用來遮蔽的東西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無遮無攔 ”是什麼意思?
【拚音】[wú zhē wú lán]
【釋義】暴露在外,毫無遮攔。通常形容說話做事直率。
【造句】我們說話不能過夠無遮無攔,容易得罪人。
【近義詞】暴露無遺,心直口快,快人快語
【反義詞】遮遮掩掩
*
暴露無遺
【拚音】bào lù wú yí
【釋義】暴露:顯露,顯現;遺:遺漏。 全都暴露出來。
【造句】“七·七”事變使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
*
心直口快
【拚音】xīn zhí kǒu kuài
【釋義】性情直爽,有話就說。
【造句】這是一個~,喜歡吵吵鬧鬧的人。
*
快人快語
*
【拚音】kuài rén kuài yǔ
*
【釋義】快:爽快,痛快。 直爽的人說直爽的話。
*
【造句】宋大帥真是~!來,幹一大杯! ◎陳白塵、賈霽《宋景詩》二十四
無遮無攔的意思
無遮無攔:暴露在外,毫無遮攔。通常形容說話做事直率。
白鴿眼,四圍望。無遮無擋心慌慌。尋伴侶,相依傍。時刻警惕好提防,請大家解釋這句詩句的意思?謝謝
能成八法功。《字耕》年代。蓑笠辛勤者:墨痕生夏雨。墨痕生夏雨: 顧逢此田無水旱。善作諸家體,隻在硯池中,筆潁熟秋風,常憂歲不豐帶有夏和墨字的詩句: 宋 作者,筆潁熟秋風
大漠孤火煙直長河落日圓什麼意思
大漠孤火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 使至塞上
737年,王維奉命赴西河節度使府慰問將士,該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行詩,詩人身負朝廷使命前往邊塞。詩即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大漠孤火煙直長河落日圓寫景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由兩個畫麵組成。第一個畫麵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雲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麵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麵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
塞上去會主動撥號是什麼意思?
-
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1], 屬國過居延[2]。
征蓬出漢塞[3],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4] , 都護在燕然[5]。
賞析
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奉命赴西河節度使府慰問將士,此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行詩,詩人身負朝廷使命前往邊塞.詩即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首二句交待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單車”,是說隨從少,儀節規格不高。詩於紀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出來。而後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光景物的根據。
三、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後枝葉幹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歎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感情總是複雜萬端的,不管是出於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象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並不同於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鬥爭有關。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即於本年四月貶為荊州長史。
詩在表現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征蓬”於詩人,是正比,而“歸雁”於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沙象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由兩個畫麵組成。第一個畫麵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雲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麵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麵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清人趙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這又是從用字上說。
另一個畫麵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麵,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隻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於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於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麵更顯得雄奇瑰麗。
最後兩句以事作結:詢知都護此時所在,詩人的使命也即將完成。詩的收束,順其自然。
這首詩雖是紀行,但或抒感慨,或敘異域風光,一路寫來,自然天成。“長河”,“落日”一聯極其出色,曆來被傳誦為寫景的名句。
注釋
[1]問邊:慰問邊塞將士。
[2]屬國:典屬國的簡稱,代指使臣,這裏是王維自指。居延:東漢有居延屬國。據《元和郡縣誌》:居延海在甘州張掖縣東北(今屬內蒙)。
[3]征蓬:隨風飄飛的蓬草。
[4]蕭關:在今甘肅固原東南。候騎(讀ji計)騎馬的巡邏兵。
[5]都護:都護府的最高行政長官,詩中指河西節度使。燕然:山名。後漢車騎將軍竇憲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詩中指河西軍得勝。
譯文:
輕車要前往哪裏去呢?出使地在西北邊塞。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邊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煙挺拔而起,長長的黃河上西下的太陽圓圓的。到了邊塞,隻遇到留守部隊,原來守將們正在燕然前線。
評析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王維,同時又是一位邊塞詩人,《使至塞上》便是其邊塞詩代表作之一。
首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寫自己將奉命出巡邊塞,此去征途遙遙。“單車”,即輕車簡從,用在這裏蘊含著獨當重任的自豪感;“問”:聘問、出使;“問邊”,即出使視察邊塞。“屬國”:典出於《漢書.武帝紀》:“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合四萬餘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顏師古注:“存其國號而屬漢朝,故曰屬國”。在《漢書.衛青霍去病傳》中,顏注又解釋“屬國”說:“不改其本國之俗而屬於漢,故號屬國”。合兩注而下一定義則應是:保留國號和本國風俗習慣而歸屬於漢朝的那些邊疆少數民族的國家;類似於今天所說的附屬國。“居延”:漢朝所置的縣名,治所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居延縣屬涼州張掖郡,乃當時之屬國。(見《後漢書.郡國誌》)這句是承首句而言,說自己“問邊”欲往的附屬國將超過漢朝居延之外,暗示出任重而道遠之意;“過”字應解為“超過”。朱東潤主編《曆代文學作品選》注此句為倒裝句:“經過居延屬國”,實誤。居延在今內蒙靠外蒙不遠的國界了,離王維要去的涼州(甘肅武威縣,當時河西節度使幕府駐地)尚遠,解為“經過居延”,太實,也不合情理;解為“超過”,是緊扣上句“欲”字,不過是出發前的虛指,借漢朝的典故來表現唐帝國聲威遠震,超過漢朝,自己使邊的任重道遠而已;何況詩的尾聯也隻說走到蕭關(今寧夏固原縣東南),並未經過居延。也有人把“屬國”解為“典屬國”(秦漢時官名,指外交使者),如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編的《唐詩選》、張燕瑾的《唐詩選析》就是如此。按“屬國”與“典屬國”兩個詞詞義完全不同,雖然杜甫《秦州雜詩》:“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是這種簡稱的例證,但兩詩的上下文意完全不同,王詩首句已有“單車”、“問邊”,足已表明自己使臣身分,如果下句再特地表明自己是“典屬國”,豈不有重複多餘之嫌?所以單看下句這樣講,句法固也可通,但聯係上句的文章來看,就不免欠妥了。
頷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寫由內地赴塞外的漫長征程和疾奔心情。“蓬”:草名,莖高尺餘,葉如柳葉,開小白花;秋枯根拔,風卷而飛,故又曰飛蓬。“征蓬”,形容征途疾奔如風卷蓬草翻飛。“歸雁”;冬去春來回到北方的大雁;詩人赴邊恰值三月季春,故借以自喻。“胡天”:即胡人的天地,指塞外少數民族地區。這一聯連用兩喻,氣勢飛動,都很貼切形象:“征蓬”,緊承首句“單車”,輕車簡從,自然疾如飛蓬;車輪滾滾,風馳電掣,其狀亦如蓬草乘風,翻卷飄飛,本體和喻體之間,既有輕便這一質的相同點,又有翻滾這一態的相似處。“歸雁”,不僅扣緊了詩人春天出塞與大雁北歸的時令相同,而且妙在下一“歸” 字(猶如冬去春回,暫棲南方的大雁歸心似箭地飛向塞北草原一樣),就把詩人因為王命急宣、十萬火急的赴邊心情傳神地活畫出來,堪謂“難寫之狀如在目前”(梅堯臣語,見《六一詩話》)了。“出漢塞”、“入胡天”,一出一入,不僅分別緊承首聯的“問邊”和“居延,顯得章法嚴密;而且使萬裏征途,頓有一線貫穿之勢,則漢胡兩地,長路漫漫,氣象之遼闊,天地之迥異等等,俱包孕在字裏行間,從而窺見出意蘊之深厚。兩句看似重複,實各有側重:上句單用比,而突出行速之疾,側重於外貌的描繪;下句兼含比興,而突出心情之疾,著力於神髓的鉤攝。上句寫大地,令人想見關山迢遞,曠野茫茫無邊;下句寫長空,使人如聞浩浩天宇,雁群聲聲長鳴。這一下一上,天地萬物鹹包;俯瞰仰望,平麵立體畢現。至於字工句健,對仗精嚴,則更毋複贅言了。
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專寫塞外黃昏的雄奇壯觀。“孤煙”:指邊塞烽火台升起的狼煙。宋朝陸佃《碑雅》雲:“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上句“大漠孤煙直”,是說浩瀚無垠的大沙漠上,但見孤零零的一股濃煙拔地而起,筆直地衝上雲霄;下句“長河落日圓”,是寫地平線上,橫貫千裏的黃河上空,一輪徘徊欲墜的紅日顯得格外渾圓。這之所以能成為千古名句,首先是因為詩人善於攝取典型景物,並賦予它鮮明的個性,描繪出粗獷雄渾的壯美意境,使人如身臨其境地領略到邊塞大漠特有的風光。試看沙漠、狼煙、長河、落日這群意想的組合,與內地青山綠水、柳暗花明、鶯歌雁舞的景象,就迥然別一天地,非荒涼戈壁莫屬。沙漠平曠無邊,放眼四顧,故覺其“大”;塞外曠野荒涼寂寥,了無林木溝壑可觀,惟餘報警的一道狼煙醒目,非用“孤”字不足以狀其單調、孤獨;狼煙的特點既是“風吹不斜”,則“直”字自然最恰當不過,既孤且直,則狼煙的剛勁挺拔之勢畢肖;黃河雖有九曲,但在沙漠的視野範圍內,無遮無擋,橫亙遠方,則下一“長”字,感覺最為真切;落日固是圓形,但它在平曠的沙漠天邊,又在線狀景物場合的襯托之下,也就顯得更大更圓了。難怪《紅樓夢》中香菱曾說:“想來煙如何是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段話不僅是對嚴羽《滄浪詩話》中“詩有別趣,非關理也”這一詩論作了最深入淺出的注解,而且也說明了這兩句詩中意象的個性化特征。其次,在構圖方麵也頗具匠心。“大漠孤煙直”,是廣闊的平麵沙漠上矗立起一根狀似圓柱的煙柱,二者的角度是互為垂直的;“長河落日圓”,長河遠看象一條帶子一樣,而緊靠它的上空,是一輪將落未落的紅日,二者的角度則是線段與圓相切。平麵與圓柱、線段與圓形相互組合,構成了一幅線條清晰、色彩鮮明的立體圖畫。既體現出幾何美學的對稱美;又顯示出如椽大筆的剛勁氣韻。它留下的空白很大,正突出了沙漠天宇蒼蒼、大地茫茫的特征。複次,在色調的配合、動靜的交錯等技法上也有獨到的功夫。黃沙瀚海上升起縷縷黑煙,白色晶亮的長河上映照著血紅的落日;色調和諧,更烘托出邊塞那蒼茫、遼遠、雄渾、壯闊的境界。而寂靜的沙漠上,孤煙在冉冉上升;落日映照的蒼穹下,長河在嘩嘩奔流。動靜相間,有聲有色,便使得整個畫麵於荒涼中略有生氣,於寥落中蘊含壯美。以上三點,或可看作“詩中有畫”在這首詩中的體現吧。
尾聯:“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寫到達蕭關,得知主將在前線的勝利消息。“蕭關”:在今寧夏固原縣東南,是唐朝關中通往塞北的交通要道。“候騎”:候是斥候,偵察兵;“候騎”,騎馬的偵察兵。“都護”:邊疆重鎮的最高長官,管理邊防、行政和各族事物。唐代設有安東、安南、安西、安北、單於、北庭六大都護府。這裏指河西節度使崔希逸。“燕然”: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這裏暗指唐軍在前線的軍事勝利。這兩句話說途至蕭關,遇到了偵察騎兵,得知主將崔希逸在前線戰鬥屢獲大捷,唐帝國聲威已遠振域外,就象東漢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勒石記功一樣。結局仍用漢代典故,並非實指,隻借以含蓄地表達作者的喜悅、自豪和對帝國軍威的頌揚之情,與首聯的借典抒情遙相照應。
全詩敘寫了“使至塞上”的整個過程以及途中的所見所聞,似未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因而對它的主題思想應加以探討和深究。
以往,人們在評價王維邊塞詩時,多把這首詩列入富有“愛國熱情”之內,大而化之地肯定其思想意義。例如陳貽欣的《王維》引了這首詩之後評論說:“在這裏,詩人政治上、心靈上的陰影,全部為雄偉粗獷的大自然、為激昂的愛國熱忱一掃而光。在這裏,他的青春再度閃耀著光彩,顯示出他性格中積極活躍的一麵。”(見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中國曆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二卷第172頁)至於某些專門的作品賞析文章,褒揚之意就更加鮮明了,例如張燕瑾《唐詩選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46頁歸納這首詩的主題思想說:“這首詩通過描寫出使塞上的所見所聞,勾勒出祖國邊疆的壯麗風光,表示了對守衛邊塞、報效國家的唐軍將士的崇敬,洋溢著詩人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
這種結論是否正確?最好還是弄清具體的曆史背景之後再下結論。
王維這次以監察禦使身份奉命出使邊塞,時間是開元二十五年三月,任務是代表朝廷去宣慰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大敗吐蕃的戰功,這一點評論者皆無異說。問題是崔希逸這次“戰功”是怎樣取得的?戰爭的性質是否屬於正義?論者卻似未作深究。
《舊唐書。玄宗紀》載:開元二十五年“三月乙卯,河西節度使崔希逸自涼州南率眾入吐蕃界二千餘裏。己亥,希逸至青海西郎佐素文子觜與賊相遇,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劉煦雖然處於民族偏見,稱吐蕃為“賊”,可他畢竟還是尊重事實:“入吐蕃界二千餘裏”,這種突然襲擊還不算侵略嗎?人們要問:這次出兵的起因是怎樣的呢?
據《資治通鑒》記載:開元二十五年三月,“己亥,河西節度使崔希逸襲吐蕃,破之於青海西。初,希逸遣使謂吐蕃乞力徐曰:‘兩國通好,今為一家,何必更置兵守捉,妨人耕牧!請皆罷之’。乞力徐曰:‘常侍忠厚,(按崔帶散騎常侍官銜鎮河西)言必不欺。然朝廷未必專以邊事相委,萬一有奸人交鬥其間,掩吾不備,悔之何及!’希逸固請,乃刑白狗為盟,各去守備;於是吐蕃畜牧被野。時吐蕃西擊勃律,勃律來告急,上命吐蕃罷兵,吐蕃不奉詔,遂破勃律,上甚怒。會希逸兼人孫誨入奏詔,自欲求功,奏稱吐蕃無備,請掩擊,必大獲。上命內給事趙惠倧與誨偕往,審查事宜,惠倧等至,則矯詔令希逸襲之。希逸不得已,發兵自涼州南入吐蕃二千餘裏,至青海西,與吐蕃戰,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自是吐蕃複絕朝貢”。
原來早在開元十八年,唐與吐蕃就在赤嶺豎分界碑,約定互不侵犯,從此六、七年間雙方相安無事。崔希逸本來是持重安邊的將領,不願違背自己主動與吐蕃守將乞力徐的盟約。但他的副官孫誨自欲貪功,故慫恿玄宗搞突然襲擊。玄宗雖是好大喜功,但也不願違背赤嶺之盟,隻讓宦官趙惠倧同去“審查”,而趙則假傳聖旨讓崔進兵。崔迫於君命不敢有違,就在吐蕃早已撤消邊防的情況下深入敵國二千餘裏,斬首二千餘級。這次侵略戰爭不僅給吐蕃人民造成重大災難,而且也使唐朝遭受嚴重損失:小勃律與吐蕃和親並歸附於它,(自然主要是迫於吐蕃的軍事壓力)西域二十多個唐屬國卻因唐朝外交失信而轉向吐蕃朝貢,唐與吐蕃的長期友好關係從此便破裂了。崔希逸自愧食言,不久內調河南尹,抱疚而死。這就是《使至塞上》寫作前後的時代背景。
王維還有一首《出塞作》,題下原注:“時為禦史,監察塞上作”。說明與《使至塞上》是同時寫的。其中歌頌崔希逸:“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把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王維主張軍事征服,而反對與少數民族和親:“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送劉司直赴安西》)天寶八年,哥舒翰以數萬士兵死亡的代價攻取吐蕃微不足道的石堡戰,李白、杜甫等詩人對此都持批評態度,而王維卻寫了《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對玄宗的黷武開邊、哥舒翰的“戰功”大加吹捧。這說明王維對邊境戰爭存在狹隘的民族主義偏見,因而他才會采取不分是非,單純頌揚邊功的態度,和李、杜等人相比、見識之高下顯而易見。
我們必須考察作品的時代背景,考察作家對該類問題的一貫立場,再來具體分析這篇作品的主題思想,才能得出較為符合實際的結論。
因此,籠統地說此詩表現了詩人的“愛國熱情”,顯然是不恰當的。我們隻能說:“此詩敘寫了作者奉命出使邊塞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塞外沙漠的壯景奇觀,歌頌了唐帝國的幅員遼闊、國力強盛和聲威遠震的邊功,但作者對這次戰爭的性質缺乏正確的認識。
此詩在藝術方麵具有三個特點:一是中兩聯寫景頗見功力,尺幅萬裏,大筆勾勒,比興生動自然,意境粗獷雄壯,體現出“詩中有畫”的特色,具體已如上述。二是敘事的時空跨度雖大,卻在一首五律中寫得極有層次,結構緊密,毫無流水賬之感。首聯寫出塞之前(從京城出發),頷聯寫出塞之中(從內地到塞外),頸聯寫出塞之後(黃昏的沙漠),尾聯寫到達蕭關。有點有麵,首尾呼應,承接緊密而又自然。三是首尾兩聯皆借漢代曆史典故敘事,表達主題十分含蓄;中兩聯寫景,包孕豐富,卻隻用比喻暗示感情,亦是含而不露;結句隻寫到蕭關,並未寫到前線如何宣慰,給人留下充分想象的餘地,即所謂“言已盡而意未止”。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九課的自然之道是什麼意思
“自然”可以理解為大自然,也可以理解為自由發展,不經人力幹預。“道”就是道理、事物的規律。“自然之道”就是客觀、自然的規律。課文以此為題,暗示課文中心事物發展都有它自己的自然規律,我們要遵循自然規律。
第9課《自然之道》課文原文
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在這個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海龜在築巢孵化小龜,我們的目的,就是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太平洋綠龜長大後體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幼龜便可能成為食肉鳥的美食。
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現一隻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龜巢,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麵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問向導:“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向導極不情願地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著到手的美食丟掉,隻好頹喪地飛走了。
然而,接著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很快我們明白:我們原來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隻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麵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行。
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擋,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鏗鳥的口中之食,我們的向導摘下頭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數隻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籲籲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已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自然之道的道是什麼意思免老子說的話
道可道非常道
如何評價賈平凹的自在獨行
又都形象模糊不清”:“這些天來,看到作者對家鄉的愛之深,他自然也是個重情之人,對能理解他的人、理解他的作品內涵的人。
”從這段描寫中,作為長子,“”是應該為這個家操心,使母親在晚年活得幸福,極寫家鄉的富有。
原先看小說。
”在無需掩飾的散文裏,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賈平凹,這裏既表現他對生活的熱情,也披露他對人世的超脫;
既抒發他對美的追求向往,也吐露因美的失落而生的抑鬱煩惱。
無怪三毛在給賈平凹的信中所說:“看到散文部分。
當得知三毛死訊後,賈平凹悲痛著筆,寫出了《 哭三毛 》《 再哭三毛 》,有根有本。
人生的車途上,那麼,三毛,還在於她並不指望兒子的回報。
如此看到,他對故土的眷戀之情已融到血液之中了。
其次,大義上全明白,麵對著父親卻無法超脫”。
忍受巨大的悲痛,作家終於完成了《 祭父 》這篇充滿至愛真情的紀念文字。
令人不舍一下子進入作者的家園。
”可見在散文創作中,賈平凹真正做到了袒露自己、貧困的山地、流水脈向、曆史傳說,仰觀可以無奇不有,俯視可以無其不盛,對於賈平凹來說,有力量,它就靠的是情緒的感染和思想的啟示”。
真有“誰不說俺家鄉好”的味道。
“商州曾經是認識世界的一個法門……十幾年裏,商州確是耗去了青春和健康的身體,商州也成全著作為一個作家的存在”,有些想退的感覺,但作者卻說“異常美麗”,其山川走勢,作者是躲在幕後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
這種真情首先表現在對故土的眷戀,不管兒子離她多遠又回來多近,他說“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已不再是行政區域的商州一、樸素中見真情
賈平凹曾說過,不讓任何人進來。
這一切多好。
“商州是生養地方,那是一片相當偏僻,交流著靈魂,一直處於恍惚之中,總覺得常常看到了,“現在、貧困的山地,但異常美麗,不,仰觀可以無奇不有,俯視可以無其不盛;
“商州”這一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熟悉的行政區域,對於賈平凹來說已融進了他的精神生命裏,地上跑的,構成了極豐富的、獨特的神秘天地。
在這個天地裏。
父親去世了,作者沒有窗簾可擋,輕輕地翻了數頁。
合上了書,雖然一切無聲,但在談著話,在交流著文學,“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民間故事,乃至天上飛的。
認為那種裝腔作勢、無病呻吟的矯情不是真情,真情是作者的生命意識與自然宇宙、與社會人生相碰撞而閃爍的火花,它是一個載體,承載著作家的全部情感。
“父親去世後,仍是常常夢到父親,會引為終身知己:“母親的偉大不僅生下血肉的兒子,作家的真情表現在對親人的思念中,一時裏有些驚嚇,就讓在往後的長長久久的歲月裏一直這麼交流。
三毛,母親是加油站。
”第三,作家的真情還表現在自真情的袒露。
賈平凹認為:“散文是情種的藝術,純、癡,一切不需掩飾。
”多麼令人感動。
正是對“真實是藝術的生命”這一美學原則的堅持,使賈平凹的作品無處不顯現出真情美,屋裏不是獨坐,對著的是和了,父親依然還是有病痛的樣子,醒來就傷心落淚”。
真情的袒露無遮無擋。
它不靠故事來吸引人,情之切,甚至暴露、解剖自己。
家鄉原本是相當偏僻,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筆無法把心情寫出,把筆放下來,又關了門,讓靜靜地坐一坐;
讀過賈平凹《 祭父 》《 酒 》《 不是個好兒子 》的人都會強烈地感受到,這些文章是作家用心和淚水凝聚而成的肺腑真言。
在作家群中,賈平凹對父親的孝敬是出名的。
現在。
他認為有無真情是衡量散文藝術質量的重要標準和依據,好的散文無不直接地袒露著作者的思想、情感,父親去世了、誌趣乃至人格和靈魂,她永遠使兒子有親情,用盡美好的語言。
此時的商州,但現在既不能照料母親,反倒讓母親還為兒子牽腸掛肚,“”這做的是什麼兒子 。
於是作家又......餘下全文>>
路邊有人請和上每隔幾部就做五體投地,這樣一直往前走什麼意思
秦嶺是橫亙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東到河南,全長1600公裏,南北寬數十公裏至二三百公裏,麵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在秦嶺裏一般的戶外運動危險性是很小的,無非背包徒步野營野炊,但在極個別情況下,一些意外情況會發生,我所說的野外生存自救,就是指這種非常情況下的必要措施。廣義秦嶺山脈東西800餘公裏,南北數十至二百餘公裏,人煙稀少,植被豐富,野生動物活動頻繁,總體地形和天氣情況都是非常複雜的,低海拔登山的天堂。一般遇險,大至有以下這幾種情況:
迷路
從秦嶺地區曆次山難事故來看,迷路所直接導致的戶外悲劇要占到60%以上,這遠不是用指北針就能解決的,首先,指北針的使用必須與大比例軍用地圖相配合,出於保密原因,一般人難以獲得,第二,具體的使用指北針配合地圖野外定位,必須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際經驗,新手難以掌握。第三,即使確定了自己的所在點,如何到達安全地域或補給點,也是個複雜的問題,遠不是想當然的兩點連一線這麼簡單。
從實際出發,首先,要做到盡量避免迷路,在沿路的顯著地形點(比如河流拐彎,顯眼的大樹或奇石等),注意多角度觀察,以免走回頭路時無法辨認。注意記下特征點之間所耗費的大約時間。在每個岔路口做記號,用自噴漆比較顯眼,但不大環保,可以用10CM左右長的紅毛線,掛在路邊樹枝,顯眼而且方便。在海拔3200以上的石海地區,一旦天氣惡劣,能見度降低很多,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又無樹枝可掛毛線,建議用自噴漆隔10米做箭頭記號。
如何找路,經常遇到一些分岔點,不知道走哪邊,這時候不光要做好標記,還要注意分析路的情況,簡單根據地形和目標點的關係判斷路的選擇,具體的說,要去的地方在北邊,通常不會選擇往南邊的岔路,要上山,不會選擇往下的岔路。在某些岔路,路的指向大體相同,那就要調動你眼睛仔細分析,看哪條路可能人常走,分析路邊掛斷的樹枝,路邊野草的長勢,地上有無明顯人的腳印,積留樹葉的多少,相信不難做出判斷。實在不行,隨便擇一往前探上幾百米,一般也會得出結果。
一旦迷路,應該怎樣做。這裏已經有兩個具體事例,2001年5月,天津大學5名學生太白南坡迷路,兩男生天黑後下山找路,一人不幸墜崖身亡。2002年5月,上海一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丟下裝備找路,結果路和裝備都找不到,活活凍餓而在暴風雪中。還有198?年鹹陽鼓風機廠5名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尋路不當,亡三人。
一旦迷路,切記沉著冷靜,所有求生必須的裝備必須隨身攜帶,絕不可分頭找路,先在附近找到合適的幹爽避風的宿營或休息點,仔細分析可能所處的位置,絕不可摸黑找路,遇雨雪霧能見度極差時,應就地休息,注意保持體溫,必要時就地紮營,等待惡劣天氣的好轉,2001年10月,一南京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後,就地宿營,天亮後安全找到正確路徑脫險。
天氣好轉後,如果還是無法找到來時的路,注意找尋山穀下撤,一般秦嶺山穀中都有溪流,沿溪流下行,第一不用擔心水的補給,第二,相對叢林地帶好走許多,第三,基本不會走彎路,不用擔心再次迷失方向。第四,沿溪流必定可以遇見村莊或公路。當然,溪流有時候也不那麼好走,但沿溪走,是一定可以走出去的。一般正常速度,少則一天,長也不超過3天。切記,一旦選定下撤線路,必須嚴格貫徹到底,中途的計劃變化,隻會帶來更多的不測。全體人員也必須堅定決心,千萬不能動搖,一般來說,人的肉體要比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抗造的多。人絕望了,離也就不遠了。
野獸
大凡提到山野的危險的,給人頭一個難題就是野獸,事實上,就今天的環境來說,遭遇野獸被傷害的幾率不比在高速路上飆車出事的幾率更大,現在的野獸,一般還是很害羞的,懶得與人為敵的,不過,真要碰到了,也該有以防萬一的準備。
具體分析一下,一豬二熊三老虎,這是山民按危險度排的座次,不過秦嶺中多了個特產——羚牛,可稱超級殺手。
一般人很難想象野豬的凶猛,實際上山野裏經常能看到成片掀翻開的地麵和刨倒的樹,這就是野豬幹的,而且野豬的數量也相當客觀,遇見的幾率很大,成群的野豬不可怕,它們有安全感,哪怕把你圍在中間也可以高枕無憂。單個的野豬異常凶狠,視人類為天敵,必用大獠牙除之而後快,所以,一旦遇見這種孤獨殺手,千萬不能慌張,先原地不動,一般此時野豬會有狂躁的表現,什麼動作也不要做,不能蹲下,這對它意味著進攻信號,不要刺激它,麵向野豬慢慢倒退,直到退出它的視野之外。除了槍,不要指望能用什麼武器對付它。
狗熊,這個的威力大家都清楚,一巴掌下來臉就沒了,一般生活海拔1000M——2000M的地區,不過相對野豬來說它的攻擊性不強,而且事先會對你發發出警告,給你充足的逃竄時間,但是,帶著幼崽的母熊,這個媽媽殺手,出於本能,對闖入它視野裏的人,會瘋狂追殺,不要指望兩條腿能比它四條腿跑的快,除非它根本不打算收拾你,一旦追過來,迄今為止除了爬樹我還沒聽說過其他保命方法,1998年周至縣一名農婦曾遭其襲擊,裝,結果被其折騰了大半天,險些因失血過多真掉,所以,不到萬不得已,這樣的辦法還是不要試了。
老虎,秦嶺裏已經沒有了,除非從動物園跑出來一個。
羚牛,看起來最溫順的,秦嶺裏最危險的就數它了,似羊似牛,笑麵殺手,秦嶺各海拔都有活動,基本上每年都有個把山民遭其不幸,春季,由於高山食物缺乏,常到1500米左右的山穀覓食,也是最容易傷人的時候,成群的羚牛並不危險,麻煩的是落單的幾乎都是受傷落敗的成年雄牛,性情煩躁,通常是將人頂撞致。
從已獲得的有限經驗看,冷靜,緩退,不要激怒它,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還有個傳說一直不知真假,羚牛號稱“森林衛士”,一見到篝火就要踩滅,不過我想,該生火還是要生火。其他的狼啊豺啊豹子啊,這些小家夥,這年頭隻能自保,一般傷不了人,除非你一個人摸黑走夜路,不過我相信沒幾個膽子這麼大的山友。
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可能在路上碰到的,晚上宿營,除非你笨到把帳篷支在野獸的窩裏,出於本能,動物絕不會襲擊帳篷,最多圍著帳篷轉兩圈,因為晚餐的食物殘渣可能吸引了它,所以,背包食品什麼的,一定要記得放在帳篷裏,別被它吃了,然後就可以安心睡覺了,在枕頭邊放把刀,多半隻會自殘或者傷了你的同類,2001年8月新疆就出過這樣的事,睡覺的人緊張的把風聲當成野獸的吼聲,迷糊中把旁邊的同類胡紮一氣(還好沒紮),由此可見,人是最凶猛的!
洪水
欺山莫欺水,今年秦嶺裏6月初的山洪想必大家都記憶猶新,每年6-9月是秦嶺的雨季,一場連夜暴雨就可能導致山洪,因此,被洪水困在山裏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具體分析,深圳519山難問題就出在宿營地上,相對秦嶺山區來說,一般在水麵三米以上的地方紮營是很安全的,而且越靠上遊,可以相對離水麵越近,當然也要具體分析,看宿營地是否有被水漫過的跡象。一旦夜間有暴雨,必須保持警覺,注意水情的變化。一旦洪水發生,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是被困在某個河穀邊的宿營地上,來時可以涉水通過的河麵顯然已經不能通行,這個時候,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水還在上漲,有可能威脅到你的小窩,什麼都不要說,趕緊搬家。如果天已放晴,可以就地呆上兩日,一般經驗,水退回原來狀態大約需要一天到兩天時間。修身養性就是。如果還在下雨,就有點麻煩了,3-5天的連續降雨,在雨季很正常,計算一下自己的食物和燃料和自己的體能,燃料和食物都充足,就老老實實呆著,不足,就必須趕緊考慮走人,必須趁體力還充足的時候衝出危險區域,心寸僥幸的等待,隻會導致體能的下降和信心的喪失。
沿溪下撤,走溪邊的山腰,肯定可以走出去,見機行事,該上就上,該下就下,遇到斷崖繞行或迂回,隻要保持信心,總是可以走的。但是,有時過河是不可避免的,這時,至少兩人以上才能安全過河,一人結繩,一人保護,注意,水混處是急流,水清處是緩流,有根手杖會穩當很多,水深過腰,河道超過10米寬,99%無法過河,選擇河道較窄處砍樹搭橋過河,水深過膝,選擇河床中石頭較突起的地方過河(便於腳反水方向抵住),某些時候還方便“摸著石頭過河”。
某些時候可以選擇“**”,選擇好水中下遊容易攀附的大石頭,借助水流和注意手和腳的劃水斜線向到達,再依次向下,比較有難度。小步慢走,但注意在水中時間太長體溫急劇喪失。注意做好洗澡的準備,該保護的東西事先注意防水,一般落水10秒內水進不了背包,注意背負的重心平衡。千萬注意,晚上禦寒的睡袋和備用衣物絕對不能弄濕,可以考慮用結實的塑料袋加膠帶密封,當然,有防水袋就更好了。最後,注意最好不要赤腳過河,鞋濕了可以弄幹,腳底板劃了影響走路就太慘了。
失溫
在山野中導致人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失溫,也就是體表溫度急劇下降導致個體亡,說起來簡單,吃的飽穿的暖就可以,但在山野的複雜環境中卻時時需要注意。
具體分析,冬春季,秦嶺登山過程中,遭暴風雪襲擊的概率還是不小的,海拔低點的地方也罷,有植被的掩護,避風和宿營都是不難做到的。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石海地帶,一旦被困,無遮無擋,不管你穿多好的風衣,體溫還是會被山風無情的一點一點剝奪。這種地形相必大家都有認識,幾乎很難找到可以搭帳篷的地方,而且,一般帳篷的抗風性也不是很好,所以,直接鑽進帳衣裏也就可以了,沒必要非支起來,沒有帳篷,山民的做法是用大張的油布或軍用雨衣來代替,效果差點而已,這樣好歹有個防風雪的空間,再鑽進睡袋裏或是穿上所有衣服,將所有的塑料袋夾在衣服內層,不透氣但可以盡量保持體溫,感覺冷時吃點東西,想保住小命還是不難做到的。不過如果象華崢嶸那樣什麼裝備都丟了,那也真的沒轍了。
在夏秋季,夜間山裏的溫度還是很低的,如果衣物和睡袋不慎在渡河或大雨中搞濕,晚上還是很難熬的,假設又因為大雨不能生火,那麼,首先,架設好掩蔽所,即使有帳篷,也要考慮到微小的滲漏,畢竟市麵上大部分帳篷的防雨能力不是特別好,所以,最好在林間以幾棵樹的樹幹為依托拉圈繩子,將小樹枝最好是小竹子整齊的架在上麵,堆成屋脊型,上麵蓋上大張塑料布,再壓一層竹子。這樣,在下麵搭帳篷,可以萬無一失,而且在帳篷外也有點地方可以活動。
如果不方便挖排水溝,在帳篷底下墊幾層竹子效果也很好。然後,絕不能穿著濕衣物鑽睡袋,統統脫光,一般的真空棉睡袋隻要不是濕的特別厲害,還是可以保溫的,帳篷裏是可以燒氣或酒精爐增加點溫度,但也隻是權宜之計,再不行,用最原始的方式,光著身子抱著你的同類取暖,不要害羞,效果一般還是不錯的。
生火,這幾乎是每個戶外愛好者所必須掌握的最重要技能,對付失溫的最好辦法,先說引火,山民可以輕易的用幾根火柴點著一堆濕木頭,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大可能做到,辦法是準備一小塑料瓶酒精或者一瓶被煤油浸透的木屑,都很輕便易用。火源也要注意,多帶幾個一次性火機並且額外準備一盒密封好的火柴以備不測,不要迷信什麼ZIPPO。點著以後,注意柴火的架放方式,如果需要長時間無人看守的“過夜火”,辦法是將大木頭整齊排列碼放在火堆正上方隻留很小的空隙,這樣通常第二天早上還能看見一點微弱的炭火。采藥的山民沒有帳篷和睡袋,基本上都是這樣蜷縮在“過夜火”邊睡覺的。
疾病、食物和水
疾病
人吃五穀生百病,何況是在條件相對不那麼舒適的山裏,城裏病了可以找醫院,山裏就隻能指望自己和同類了。
出門前將各類常用藥品備齊,整理好放在一個小盒子裏,注意密封防水。預防為先,山風刺骨,沒事吃點感冒藥預防,吃飯的時候準備點醋或大蒜,對消化係統疾病預防很管用。有條件的話睡覺前燒點熱水燙腳,大大緩解疲勞。注意穿高幫的鞋或打綁腿,預防腳踝受傷。一般來說秦嶺地區不會有高原反應,不要以為上了3000就會缺氧,這裏的所謂高山反應實際是疲勞和心理反應,注意休息就沒事。一旦生病,千萬不要硬挺,該撤就撤,絕不能意氣用事,腳扭傷了,現在有雲南白藥噴霧劑,還比較管用,沒有的話用溪水冷敷,而且必須堅持腳部活動,一旦過多休息會更嚴重影響走路。急救繃帶一定要準備,遭野獸襲擊或摔傷大出血,包紮方式也是關鍵,這裏不羅嗦了,建議沒事去翻翻急救手冊學著點。
食物和水
出門按計劃食物要帶夠,並且要留有應急的口糧,這是沒說的,不要幻想能和野人一樣到處找野果,秦嶺不是熱帶雨林,一般夏季6-7月份海拔2000M以下某些地區可以找到食用的野草莓,9-10月份某些低海拔地區有野生獼猴桃,其他基本無可食用野果,野菜一般也隻能見到很少幾種,而且很少,至於某些樹皮草根可不可以吃,我沒研究過。山雞在海拔3000M以下都有分布,經常可以見到,帶把彈弓還是不難打到的,不過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傷害它們。某些河段可以見到小魚,不過通常有魚的河段已經很下遊了,通常也就可以找到村子了。注意觀察河邊的動物足跡,某些地方是它們夜間下山喝水的地方,特別是冬天,小溪封凍,隻有很個別的地方有流水,這周圍通常散布各種動物腳印,理論上弄點誘餌挖個陷阱可以設伏,不過這需要充足的等待時間,山民長期準備的陷阱通常直徑1M左右,深2M,內壁圍一圈光滑的石頭,動物幾乎無可能爬上來,不過光挖這個陷阱就能累你,捕獸夾沒有一定經驗和能力是搞不好的,有的專業的“千斤砸”砸頭大象估計都沒問題,設置起來特費工夫,做繩套的設置地點也很講究,還有,豺和豹子也特別喜歡在這樣的地方伏擊。總之,野外找食物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難的多,而且,不到極端情況還是不要傷害這些動物吧。
經常看到北京的山友出行北京附近山區一般至少都要自帶2L水,這在秦嶺山區幾乎是沒有必要,春夏秋冬,不管秦嶺南坡北坡還是很容易找到水源的,一般低海拔地區方便在溪流補給,中海拔的岩壁下麵時常有滴水,海拔3000M以上的石海上不難找到石縫中的泉水。在一般寺廟或房屋遺址附近容易找到水坑。當然,有個別地段位置實在不好,還是要動動腦子在附近的山穀裏找水,一般也是在石縫中,越往下越好找。水質一般沒有問題,不需要淨化。但是積存在水坑裏的水,需要過濾後燒開才能飲用。過濾一般用紗布疊多層,過濾後加點明礬沉澱,去除沉澱後燒開,不過燒開後水有點澀。
裝備和心理
裝備
砍刀,繩子,大張防水布,這些東西一般野營可能用不上,但確實是突發意外時保命的法寶,也是普通山民的最基本裝備,一個隊視人數多少帶一到兩套就可以了,。我個人用過的刀具很多,雜七雜八,但覺得最適合秦嶺野外環境的還是狗腿砍刀,前重後輕,前厚後薄,劈砍極好用力,比一般斧頭都好用,因為是粗用刀,上千的名牌冷鋼庫可銳和十多塊的山民自製刀用起來效果差不多,後者要時常注意防鏽就是。繩子,15米就差不多了,過河和降崖時常用,嫌專業的繩子貴的話就去買建築隊用的那種,也很耐磨結實。防水布不建議用塑料布,太不結實,用雨衣布或油布都可以。這三樣東西結合起來,棚子,筏子,梯子,擔架,背架,便橋,床,風衣……開動頭腦似乎沒有造不出來的東西。
心理
如果在災難降臨的一瞬間你還沒有掛掉的話,剩下的問題基本是心理生存的問題了,人的肉體不會那麼容易掉,但很容易被相對脆弱的心理問題擊垮。很多情況下,當突然發現自己處在很不利的環境下時,要保持鎮定和清醒,遠比平時想象的要困難的多。比如,計劃了大半年的一次登山,突然被暴風雪或洪水所阻擋,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自然不自然就會想到“人定勝天”。從而容易造成悲劇。再有,如果一個人突然發現自己找不到了團隊,迷路了,突然的瞬間他會陷入極度的恐懼中,自己能不能走出去,能不能活下來,下一步該怎麼辦,不同的人會做出迥然不同的行動,心理崩潰造成悲劇,在山野生活中還是很容易發生的。所以,為了防止“心理亡”或“心理瘋狂”這兩種極端,必須在製定出行計劃的時候,詳細考慮好可能會發生的意外和相應的對策,每個細節都必須完善的考慮,及早打上心理預防針,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另外,還容易產生的一個問題是團隊問題,一般來說戶外運動不可能有一個人,一夥人組成一個團隊是必然的,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也許不會有什麼不愉快,可是一旦遇到突發意外或身處困境時,到底是“人多力量大”還是“你我活”,就很難說了。所以,一支團隊必須有一個非常堅強的領導核心,出現意外時隊員必須無條件服從,自行其事隻會帶來更大的混亂,獨裁,在這個時候一般是有好處的。所以,這就要求領導者必須有合格的山野素質。團隊的團結和統一無比重要。
羅嗦了這麼多,隻是一些和有限的個人經驗和看法,還望補充,具體作起來,可能不象所說的那麼簡單,而且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對待,教條主義要不得,當然用不上是最好了。千萬不要以為看了一些紙麵上的東西加上先進的裝備和青春的熱情就可以征服自然,人還是太脆弱了。對於自大,盲目,衝動,個人英雄主義和藐視自然所造成的悲劇,我個人不會表示任何同情。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