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精典名句 5分
·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鬱失措。·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容,人險仄我持之以坦蕩。緩事宜急幹,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裏。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人生猶如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 一事無成人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 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大著肚皮容事,立定腳跟做人。 以仁義存心,以忍讓接物·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心誌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 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劉念台雲:“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閑暇時,才見涵養·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不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於作事,必克己謹嚴,要做到極致。 於生活,應戒絕奢華,一切從簡·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當變故之來,隻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誌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心思要縝密,不可瑣屑。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謗?曰:無辯。 何以止怨?曰:不爭·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 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 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德勝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清平樂——贈許幻園 城南小住。情適閑居賦。文采風流合傾慕。閉戶著書自足。陽春常駐山家。金樽酒進胡麻。籬畔菊花未老,嶺頭又放梅花。· 和宋貞題城南草圖原韻 門外風花各自春,空中樓閣畫中身。而今得結煙霞侶,休管人生幻與真。 庚子初夏,餘寄居草堂,得與幻園趄夕聚首。曩幻園於丁酉冬,作二十歲自述詩,張蒲友孝謙為題詞雲:無真非幻,無幻非真。可謂深知幻園者矣。李成蹊。· 西江月——宿塘沽旅館 殘漏驚人夢裏,孤燈對景成雙。前塵涉渺渺風思量,隻道人歸是謊。誰說春宵苦短,算來竟比年長。海風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漲?· 贈津中同人 千秋功罪公評在,我本紅羊劫外身。自分聰明原有限,羞將事後論旁人· 滿江紅——民國肇造填滿江紅誌感 皎皎昆崳,山頂月、有人長嘯。看囊底、寶刀如雪,恩仇多少雙手裂開鼷鼠膽,寸金鑄出民權腦。算此生不負是男兒,頭顱好。荊軻墓,鹹陽道:聶政死,屍骸暴。盡大江東去餘情還繞。魂魄化成精衛鳥,血華濺作紅心草。看從今、一擔好山河,英雄造。· 詠菊 姹紫嫣紅不耐霜,繁華一霎過韶光。生來未藉東......餘下全文>>
求弘一法師所說的名言
這是俺從《弘一大師文學集》中精挑細選的部分內容,供養給您,希望您喜歡!
弘一大師文學集
晚晴集
一 元無我人,為誰貪嗔?………………………..2
二 知苦、厭苦、求離苦…………………………..2
三 達觀、真觀、平等觀…………………………..3
四 少欲知足、靜默養道…………………………..5
五 忍辱精進、一心向道…………………………..6
六 福慧始聞、老實念佛…………………………..7
七 淨業警策………………………………………..8
八 禪偈……………………………………………..13
一、 元無我人,為誰貪嗔
1、我若多嗔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雲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結?此愚癡人,以嗔恨故,於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華嚴經修慈分)
2、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欲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 (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3、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欲入丘塚,虛受諸辛苦! (大寶積經富樓那會)
4、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雲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 (朱法集要經)
5、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 (佛遺教經)
6、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 (智者大師)
7、元無我人,為誰貪嗔? (圭峰法師)
8、勿談世間文學詩詞,而礙正法!勿逐慳、貪、嫉妒、我慢、鄙覆習氣,而自毀傷! (藕益大師)
9、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藕益大師)
二、知苦、厭苦、求離苦
1、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浮,無可樂者! (佛說無量壽經)
2、如何說得娑婆苦?苦事紛紛等蝟毛! (西齋禪師)
3、於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苦海想、火災想。諸寶物作苦具想。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妙葉禪師)
4、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觀無量壽佛經)
5、五濁惡世寒熱苦惱,穢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
6、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 (天如禪師)
7、歸命大慈父,早出娑婆關。 (藕益大師)
三、達觀、真觀、平等觀
1、將身心世界全體放下,作一超方特達之觀。 (藕一大師)
2、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 (蓮池大師)
3、達宿緣之自致,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與味蕭然矣! (蓮池大師)
4、報緣虛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
(佛眼禪師)
5、瑣瑣含生營營來去者,等彼器中蚊那蚋,紛紛狂鬧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蕩,竟何所之!夢中複夢,長夜冥冥,執虛為實,曾無覺日!不有出世之大覺大聖,其孰與而覺之歡? (仁潮禪師)
6、輪轉生死中,無須臾少息,猶複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與菩薩,為之痛心而慘目也!(彭二林)
7、悲哉眾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壞。佛之視汝,將何以堪? (彭二林)
8、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智慧? (藕益大師)
9、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金剛三昧經)
10、生宏律範,死歸安養,平身所得,唯二法門。
(靈芝元照律師)
11、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
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
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12、迦葉白佛:我等從今,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鄉,若生輕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快論!
(首楞嚴三昧經依寶王論節文)
13、鼻有墨點,對鏡惡墨,但揩於鏡,其可得耶?好惡是非,對之前竟,不了自心,但尤於境,其可得也?洗分別之鼻墨,則一鏡圓淨矣!萬境鹹真矣!執石成寶矣!眾生即佛矣! (飛錫法師)
四、少欲知足、靜默養道
1、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尤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佛遺教經)
2、身語意業不造惡,不腦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有部律周利盤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誦得,即此伽陀也。)
3、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有律部)
4、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 (智者大師)
5、畏寒時欲夏,苦熱複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 (蓮池大師)
6、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讚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藥毒箭。 (藕一大師)
7、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閑靜,對修離懈惰。 (道宣律師)
8、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啞若聾,如癡如醉。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
9、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於外,未久必敗。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西方確指)
10、從今以後,原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作一齋公齋婆,向廚房灶下安穩過日。今生不敢複作度人妄想。
(彭二林)
11、當屏人獨處,自辦道業,以設像為師,經論為侶。 (袁宏道)
五、忍辱精進、一心向道
1、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 (梵網經)
2、縱宿業深厚,不能頓斷,當方便製抑,自動自心。 (妙葉禪師)
3、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非咬釘嚼鐵,刻骨鏤心,何以自撥哉? (藕益大師)
4、我未曾見聞,慈悲而行惱,互動相嗔恚,原生阿彌陀。若人如恒河,惡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則生清淨土。 (諸法無行經)
5、當主敬存誠於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於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 (印光法師)
6、伊庵權禪師用功甚銳。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隻恁麼空過!未知來日工夫如何?師在眾,不與人交一言。 (蓮池大師)
7、聞教便行,奚待更勸? (妙葉禪師)
8、惟名聞利養,甜愛軟賊,及嗔心嗔火,雖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
(妙葉禪師)
9、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一念淨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寸時光即一寸命光,可不愛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則不浪用,則念念執持佛名。光陰不虛度,則刻刻熏修淨業。 (徹悟大師)
10、蓮花種子,榮悴由人。時不相待,珍重!珍重! (彭二林)
六、福慧始聞、老實念佛
1、問:人不信淨土,恐隻是本來富薄?答:此言甚是! (蓮池大師)
2、若善男子、善女人,聞說淨土法門,心生悲喜,身毛為堅,如拔出者,當知此人,此過去宿命已作佛道來也。 (依迦才淨土論引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文)
3、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騖遠,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今生未遇通人。
(印光大師)
4、餘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今老亦!倘有問者?必以此答。
(蓮池大師)
5、當生大歡喜,切勿懷尤惱,萬緣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極樂國,上品蓮花生,見佛悟無生,還來度一切。 (蓮池大師)
6、念阿彌陀佛,正覺圓滿之名;觀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相;如此滯著,隻怕未能切實;果能切實,則世間種種幻化妄緣,自當遠離。 (悟開禪師)
7、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印光大師)
8、業障重、貪嗔盛、體弱、心怯,擔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鹹愈。 (印光大師)
9、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隻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學他法,又有何憾? (印光大師)
七、淨業警策
1、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工夫,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
(大慧律師)
2、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幹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專練心,常搜己過,那得工夫管他家屋裏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動。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聖像坐在堂中,終日無人亦如此!旙蓋簇擁、香花供養亦如此!讚歎亦如此!毀謗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無事,時時刻刻體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處。 (盤山禪師)
3、我且問你,忽然臨命終時,你將何抵敵生死?須是閑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休時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迭。前路茫茫,胡鑽亂撞。苦哉!苦哉!
(黃檗禪師)
4、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誌,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袁了凡)
5、隻“強順人情,免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道業未成,無常至速!急宜斂跡韜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 (西方確指)
6、幸賴善緣得聞法要,此千生萬劫轉凡成聖之時。尚複徘徊歧路,乍前乍卻,則更曆千生萬劫,亦如是而止耳!況輾轉淪陷,更有不可知者哉! (彭二林)
7、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遊、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祈沈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
(印光大師)
8、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鹹通耶?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 (印光大師)
9、直須將一個死字,掛到頭顱上。 (印光大師)
10、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善導大師)
11、“凡聞惡聲,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願一切人不為惡行;凡見善事,則念阿彌陀佛以讚助之,願一切人皆為善行;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於淨土決定往生。 (王龍舒)
12、人生能有幾時?電光眨眼便過!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撥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命終,我之盤纏預辦,前程穩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 (天如禪師)
13、此界釋迦已滅,彌勒未生,賢聖穩伏。眾生奔波苦海,猶失父之兒。若不已極樂願王為歸,誰為救護? (妙葉禪師)
14、又複當護人心,勿使誇嫌,動用自若;息世難善,不貪名利,將過歸己,捐棄伎能,惟求往生。
(妙葉禪師)
15、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矧多愛乎?極樂有一念之不一,則臨終為此念所轉;矧多念乎? (幽溪法師)
16、若生恩愛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淨土?遠離此愛。若生瞋恚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淨土?得離此瞋。若受苦時,當念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受樂時,當念淨土之樂,無央無待。凡曆緣境,皆以此意而推廣之,則一切時處,無非淨土之助行也。 (幽溪法師)
17、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彈指歸安養,閻浮不可留。 (藕益大師)
18、子等歸向極樂,全須打得一副全鐵心腸,外不為六塵所染,內不為七情所錮;汙泥中便有蓮花出現也。 (彭二林)
19、上品見佛速,下品見佛遲,雖有遲速異,終無退轉時。參禪病著相,念佛貴斷疑,實實有淨土,實實有蓮池。 (張守約)
20、誠信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 (印光大師)
21、佛固不見棄於罪人,當承茲行以往生耳。
(印光大師)
22、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深信佛言,了無疑惑。 (印光大師)
23、應發切實誓願,願離娑婆苦,願得極樂樂。其願之切,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又如係牢獄之切念家鄉;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
(印光大師)
24、業識未消,三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
(印光大師)
25、入理深談,且緩數年! (印光大師)
26、汝雖於淨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騖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命!
(印光大師)
27、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汙己者;臨終都是手忙腳亂,呼爹叫娘。 (印光大師)
28、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馳求,不知返照回光。 (印光大師)
29、當今之時,其世道局勢,有如安臥積薪之上,其下已發烈火,尚猶悠忽度日,不專誌求救於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 (印光大師)
30、心跳惡夢,乃宿世惡業所現之兆;然現境雖有善惡,轉變在乎自己;惡業現而專心念佛,則惡因緣為善因緣。 (印光大師)
31、當恪守淨宗列祖成規,持齋念佛,改惡修善,知因識果,植福培德;以企現生消除業障,臨終正念往生;庶不虛此一生,及親為如來弟子耳。 (印光大師)
32、但當誌心念佛,以消舊業;斷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 (印光大師)
33、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奔馳於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於得意煊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沈溺之想乎? (印光大師)
34、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 (印光大師)
35、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印光大師)
36、末世眾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決定專修淨土;善根有,固宜努力!無,尤當篤培!(印光大師)
37、汝須自知好歹,修行要各盡其分,潛修默契方可!急急改過攝心念佛! (印光大師)
八、禪偈
1、化人問幻士,穀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永明禪師)
2、千峰頂上一茅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 (歸宗芝庵禪師)
3、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隻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 (石屋禪師)
4、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雲峰禪師)
5、籬菊數莖隨上下,無心整理任他黃,後先不與時花競,自吐霜中一段香。 (誦帚禪師)
弘一大師格言別集
學問類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功夫。
存養類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劉念台雲:“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閑暇時,才見涵養。
劉念台雲:“易喜易怒輕言輕動隻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並不小。”
呂新吾雲:“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者不能做,功夫隻在個定火。”
陳榕門雲:“定火功夫,不外以理製欲,理勝,則氣自平矣。”
以和氣迎人,則乖湮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氣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生,則夢寐恬。
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以寬;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淺露當矯之以沈潛;溪刻當涵之以渾厚。
尹和靖雲:“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持躬類
聰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謙。
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隻是常有懼心,退一步做見益而思損,持滿而思溢,則免於禍。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
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尤,逢喜而懼。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處事類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愚宜厚。處至急之事愚宜緩。
接物類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易免患。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張夢複雲:“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
又雲:“凡事最不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所共爭也。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也。此餘數十年閱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餘生平未嚐多受小人之侮,隻有一善策,能轉彎早耳。”
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古人有言:“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鬆後緊。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呂新吾雲:“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損陰隲處。
先哲雲:“覺人之詐,不行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惡,莫大於從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
律己,宜帶秋氣。處事,須帶春風。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麵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雲:“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惠吉類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
悖凶類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
學問類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
存養類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一動於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不為外物所動之為靜。不為外物所實則為虛。
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持躬類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
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比有人以挫之。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潔冰清。襟抱,如光風霽月。氣概,如喬嶽泰山。
心誌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心思要縝密,不可瑣屑。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處事類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劉念台雲:“學者遇事不能應,總是此心受病處,隻有煉心法更無煉事法。煉心之法,大要隻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靜工夫得力處。”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接物類
嚴之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求弘一法師所說的名言
這篇全麵闡述了弘一法師的座右銘,中間部分有引用其他人的格言都有前綴。
●學問類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茅鹿門雲:“人生在世,多行救濟事,則彼之感我,中懷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廣州香山書院楹聯)
○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
○凜閑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謹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聖。(劉忠介《人譜》六條)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工夫。
●存養類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一動於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劉直齋雲:“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
○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劉念台雲:“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閑暇時,才見涵養。
○劉念台雲:“易喜易怒,輕言輕動,隻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呂新吾雲:“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者不能做,工夫隻在個定火。”
○陳榕門雲:“定火工夫,不外以理製欲。理勝,則氣自平矣。”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衝繁地,頑鈍人,拂逆時,紛雜事,此中最好養火。若決烈憤激,不但無益,而事卒以僨,人卒以怨,我卒以無成,是謂至愚。耐得過時,便有無限受用處。
○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可勝言哉?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以寬,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淺露當矯之以沉潛,溪刻當矯之以渾厚。
○尹和靖雲:“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持躬類
○聰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謙。
○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隻是常有懼心,退一步做,見益而思損,持滿而思溢,則免於禍。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根做人。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
○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餘下全文>>
弘一法師所說的名言有哪些?
*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僅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
*
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曆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一大師有哪些名言
這是俺從《弘一大師文學集》中精挑細選的部分內容,供養給您,希望您喜歡!
弘一大師文學集
晚晴集
一 元無我人,為誰貪嗔?………………………..2
二 知苦、厭苦、求離苦…………………………..2
三 達觀、真觀、平等觀…………………………..3
四 少欲知足、靜默養道…………………………..5
五 忍辱精進、一心向道…………………………..6
六 福慧始聞、老實念佛…………………………..7
七 淨業警策………………………………………..8
八 禪偈……………………………………………..13
一、 元無我人,為誰貪嗔
1、我若多嗔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雲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結?此愚癡人,以嗔恨故,於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華嚴經修慈分)
2、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欲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 (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3、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欲入丘塚,虛受諸辛苦! (大寶積經富樓那會)
4、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雲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 (朱法集要經)
5、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 (佛遺教經)
6、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 (智者大師)
7、元無我人,為誰貪嗔? (圭峰法師)
8、勿談世間文學詩詞,而礙正法!勿逐慳、貪、嫉妒、我慢、鄙覆習氣,而自毀傷! (藕益大師)
9、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藕益大師)
二、知苦、厭苦、求離苦
1、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浮,無可樂者! (佛說無量壽經)
2、如何說得娑婆苦?苦事紛紛等蝟毛! (西齋禪師)
3、於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苦海想、火災想。諸寶物作苦具想。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妙葉禪師)
4、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觀無量壽佛經)
5、五濁惡世寒熱苦惱,穢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
6、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 (天如禪師)
7、歸命大慈父,早出娑婆關。 (藕益大師)
三、達觀、真觀、平等觀
1、將身心世界全體放下,作一超方特達之觀。 (藕一大師)
2、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 (蓮池大師)
3、達宿緣之自致,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與味蕭然矣! (蓮池大師)
4、報緣虛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
(佛眼禪師)
5、瑣瑣含生營營來去者,等彼器中蚊那蚋,紛紛狂鬧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蕩,竟何所之!夢中複夢,長夜冥冥,執虛為實,曾無覺日!不有出世之大覺大聖,其孰與而覺之歡? (仁潮禪師)
6、輪轉生死中,無須臾少息,猶複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與菩薩,為之痛心而慘目也!(彭二林)
7、悲哉眾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壞。佛之視汝,將何以堪? (彭二林)
8、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智慧? (藕益大師)
9、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金剛三昧經)
10、生宏律範,死歸安養,平身所得,唯二法門。
(靈芝元照律師)
11、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
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
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1......餘下全文>>
有關人生觀的名言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蕭楚女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徐瑋
路是腳踏出來的,曆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曆史。 ——吉鴻昌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範疇。 ——吳玉章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奧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歌德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生活隻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愛因斯坦
人隻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愛因斯坦
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 ——秋瑾
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嗬,就不會這樣可口! ——郭小川
充滿著歡樂與鬥爭精神的人們,永遠帶著歡樂,歡迎雷霆與陽光。 ——赫胥黎
生活就是戰鬥。 ——柯羅連科
為了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 ——羅丹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魯迅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郭小川
當一個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會來照耀著他。 ——馮學峰
東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雪萊
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 ——雪萊
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羅丹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悲哀。 ——布萊克
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普希金
當你的希望一個個落空,你也要堅定,要沉著! ——朗費羅
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 —屠格涅夫
不要慨歎生活底痛苦!——-慨歎是弱者….. ——高爾基
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誌力的弱者的借口。 ——羅曼·羅蘭
我們唯一不會改正的缺點是軟弱。 ——拉羅什福科
私心勝者,可以滅公。 ——林逋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呂坤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
常求有利別人,不求有利自己。 ——謝覺哉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 ——列夫·托爾斯泰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將摧毀利己主義 ——海涅
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布萊希特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丘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陶淵明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程顥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方誌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孔丘
誌不強者智不達。 ——墨翟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陳涉
誌當存高遠。 ——諸葛亮
老驥伏櫪,......餘下全文>>
求弘一法師、卓文君 的個人簡介,他人評價,名言事跡等,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著名音樂、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南京大學前身)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就是由他譜曲的。
李叔同[1]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上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曆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弘一法師[2],俗名李叔同,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曆九月二十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圓寂於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樂、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麵均有創造性發展。作為高僧書法,弘一與曆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盡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並未以堅定的佛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佛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於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八大山人筆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諷刺的意味是顯而易見的,他的畫作實在為一種發泄,是入世的,並未超然。比之他們,弘一逃禪來得徹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要為律宗的即修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
關於拚搏可以使人更加上進的名言警句.
1、拚著一切代價,奔你的前程。——巴爾紮克
2、當時間的主人,命運的主宰,靈魂的舵手。——羅斯福
3、當你將信心放在自己身上時,你將永遠充滿力量。
4、做了好事受到指責而仍堅持下去,這才是奮鬥者的本色。——巴爾紮克
5、停止奮鬥,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萊爾
6、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別人所不能忍的氣,做別人所不能做的事,就能享受別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
7、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鬥,是人的最高品質之一。——愛因斯坦
8、作了好事受到職責而堅持下去,這才是奮鬥的本色。——巴爾紮克
9、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價:奮鬥。——愛默生
10、腳跟立定以後,你必須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奮鬥。——蕭伯納
11、對於學者獲得的成就,是恭維還是挑戰?我需要的是後者,因為前者隻能使人陶醉、而後者卻是鞭策。——巴斯德
12、必須在奮鬥中求生存,求發展。——茅盾
13、不要抱著過去不放,拒絕新的觀念和挑戰。
14、如果你過分珍愛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點損傷,那麽你將失去兩隻翅膀,永遠不再能夠淩空飛翔。——雪萊
15、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郭沫若
16、如果我們能夠為我們所承認的偉大目標去奮鬥,而不是一個狂熱的、自私的肉體在不斷地抱怨為什麼這個世界不使自己愉快的話,那麼這才是一種真正的樂趣。——蕭伯納
17、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茅以升
18、奮鬥是萬物之父。——陶行知
19、無論做什麽事情,隻要肯努力奮鬥,是沒有不成功的。——牛頓
20、發明的秘訣在不斷的努力。——牛頓
21、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韓愈
22、想象你自己對困難作出的反應,不是逃避或繞開它們,而是麵對它們,同它們打交道,以一種進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們奮鬥。——馬克斯威爾·馬爾茲
23、一個人必須經過一番刻苦奮鬥,才會有所成就。——安徒生
24、奮鬥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為。——茅盾
25、你應將心思精心專注於你的事業上。日光不經透鏡屈折,集於焦點,絕不能使物體燃燒。——毛姆
26、富就富在不知足,貴就貴在能脫俗。貧就貧在少見識,賤就賤在沒骨氣。
27、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巴爾紮克
28、與其戰勝敵人一萬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
29、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更要奮鬥。——孫中山
30、在這個並非盡善盡美的世界上,勤奮會得到報償,而遊手好閑則要受到懲罰。——毛姆
31、聰明的資質、內在的幹勁、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成功所需要的條件。——貝弗裏奇
32、一個人必須麵向未來,想著要著手做的事情。但這並不容易做到。一個人的過去是一種日益加重的負擔。——羅素
33、無論頭上是怎樣的天空,我準備承受任何風暴。——拜倫
34、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35、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求權勢者垂青。——雨果
36、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更新,它的視影不斷變化。——雨果
37、我們應當努力奮鬥,有所作為。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沒有虛度年華,並有可能在時間的沙灘上留下我們的足跡。——拿破倫一世
38、奮鬥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孫中山
39、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40、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達·芬奇
41、一......餘下全文>>
豐子愷的名言和著作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名仁,又名嬰行。自幼愛好美術。1941年進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19年畢業。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複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豐子愷生平
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
豐子愷出生時,他的母親已生了六個女兒,他是家裏第一個兒子。因為父親也隻有一個妹妹,他便是豐家煙火得繼的希望,備受珍惜。父親為他取乳名為"慈玉",他確實是家人眼中的寶玉,祖母溺愛他,父母、姑姑疼愛他,姐姐們憐愛他,連家裏染坊中的夥計們也喜歡他。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裏,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
六歲,在父親的私塾中讀書,學名豐潤。
父親豐璜本是清末舉人,廢除科舉取仕後,就在家開設私塾,教授孩子們讀書。豐子愷在父親那裏學《三字經》、學《千家詩》,也學父親在中秋之夜飲酒吃蟹賞月的名士風度……9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把他送到另一個私塾繼續就讀,一直到12歲,豐子愷接受的都是傳統的教育,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國傳統文人特有的溫文敏感,從容和善的氣質。也許是家裏開染坊的緣故,豐子愷從小就對線條和色彩敏感,那本為他開蒙的《千家詩》裏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塗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畫譜,給同學們畫,給鄉親們畫,甚至應私塾先生之命為學校畫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們叫做"小畫家"。線條和色彩的魅力被他發現,並自此終生吸引著他。
1910年,在縣立第三高等小學讀書,改名豐仁。
縣立第三高等小學是應革命風潮建立起的新式學堂,在這裏,豐子愷剪掉了辮子,並為了適應民主選舉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難認的“潤”字改為易寫易認的“仁”字。新學堂開設有音樂課,同學們唱李叔同的《祖國歌》、唱《勵學》歌,音符的震撼力使豐子愷大受感染,成為他後來鑽研音樂的發端。1914年春,豐子愷以第一名的成績在縣立第三高等小學畢業。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改名子愷。
二年級起從李叔同學習圖畫、音樂,從夏丏尊習國文。1914年,豐子愷沒有辜負母親臨行前給他預備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所著名的師範學校、當時江南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裏,豐子愷結識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僅給予他音樂和美術上的啟蒙,也在為人處世上為他作了榜樣;而後者所提倡使用生動活潑的白話文、如實地表現自己真實的感受的主張,則始終被他奉為圭皋,成為他以後散文創作中的最可親可愛的特點。在這兩位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師那裏,豐子愷找到了伴隨他一生的三樣東西--文學、繪畫和音樂。
1918年,李叔同出家為僧,豐子愷自此與佛教結緣。
李叔同是豐子愷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導師,他不僅教音樂、繪畫,還教做人。在李叔同那裏,豐子愷學會了寫生畫法,為之深深著迷,便“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誌”;更重要的是,他在李叔同身上學了許多可貴的精神:李叔同是個頂認真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李叔同注重人格修養,認為要做一個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而且認為“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李叔同皈依佛教,慈悲為懷,豐子愷也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他的畫中,不僅對人,就連對小貓小鳥,柳枝梅花都充滿了溫柔。中年以後,豐子愷也皈依佛教,沒有正式出家,但取法名嬰行,並從此茹素。雖然豐子愷成名後表示,如果沒有遇上李叔同,便不會走上繪畫的道路,但李對他的影響卻不是被動的,它與豐子愷的氣質、稟賦都有很大的關係。
1919年學校畢業,組織發起“中華美育會”。籌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任教務主任、西洋畫教師。
師範畢業後,豐子愷與同學劉質平、吳夢非在上海小西門黃家閥路的一座舊房子裏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圖畫、音樂、手工藝各科的藝術師範學校--上海專科師範學校。在學校尚未掛牌前,豐子愷與吳夢非、劉質平、劉海粟、薑丹書等組織了五四時期最有影響的藝術教育社團之——中華美育會,並創《美育》雜誌。會員多為全國各地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他們普及圖畫、音樂知識,培訓中小學圖畫、音樂教員。 在投身藝術教育的同時,豐子愷自覺地探索著藝術教育的理論研究。在上海專科師範的籌備階段,豐子愷應邀在上海東亞體校任教,在校刊上,他發表了《圖畫教授法》和《素描》,前者是教育心得,後者是日本學者米田桂一郎的《素描》節譯,這是目前所知豐子愷最早關於美術教學的著譯。在《美育》雜誌上,豐發表了《畫家之生命》、《藝術教育的原理》等文,視畫家的道德修養為生命。
1921年初,赴日本學習藝術,十個月後回國。
如果沒有日本之行,豐子愷的畫也許完全是另一種樣子,或者根本就不會有“子愷漫畫”。在日本的一個舊書攤上,豐子愷發現了竹久夢二的《夢二畫集*春》,夢二清新脫俗的簡筆畫一下子吸引了他。豐子愷稱他的畫為“無聲之詩”,又最推崇其畫中“詩趣的豐富”,正是這詩畫相融的風格引起了他觀念和情感上的極大共鳴。豐子愷自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藝術上,最好的詩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最好的畫是“平淡天真”的,總之要中正平和;在道德上,應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夢二的畫,摒棄漫畫的戲謔,專寫日常的生活場景而表現出深沉嚴肅的人生滋味,理趣並重,既合於豐子愷的文人氣質,又具醒世勸戒的作用,沒有遠離他所熱愛的生活,正是一拍即合。
1922年,由夏丏尊介紹至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開始用毛筆作簡筆畫。
豐子愷任教音樂、美術的春暉中學位於清靜的白馬湖畔,豐在湖邊建了一所“小楊柳屋”,把妻兒接來同住,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舒暢的生活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被竹久夢二和陳師曾的畫深深觸動的豐子愷,不滿一味模仿古人,希望以西洋畫的技巧表現中國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詩趣融入現代的生活。豐子愷最早的一幅畫是在他參加完一次校務會議後,有感於同事們神態各異地垂頭拱手伏在議席上的有趣樣子而作的,從此,這些過去被人忽視的生活趣致常常出現在他筆下。
1924年,發表《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走上畫家的道路。
豐子愷第一幅公開發表的作品《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刊登在朱自清、俞平伯編輯的雜誌《我們的七月》上,畫麵是茶樓一角,客人已散,桌上散放著茶具,卷起的簾外懸著一彎新月……這樣簡單的畫,對畫家的要求卻是很高的,廖廖的筆畫要求畫家有紮實的寫生基礎和概括能力;畫龍點睛的題詞要具備豐厚的文學素養;題材的選擇又要細致的人生體驗,而這些都是豐子愷具備而且擅長的,於是,一種具有“溫柔敦厚”的中國文化氣息的漫畫產生了。
1925年,《文學周刊》陸續發表其畫,鄭振鐸冠以“子愷漫畫”之名。
1924年冬至1925年,豐子愷與匡互生、朱光潛來到上海創辦了“上海私立立達中學”。在上海,豐子愷結識了鄭振鐸,鄭對豐的畫早就喜愛,便邀請他為《文學周刊》作了一係列插圖,冠以“子愷漫畫”的名字發表,並為之出了第一本畫集《子愷漫畫》,由是,“子愷漫畫”之名鵲起。 豐子愷並不以為自己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者,而漫畫也確實在豐之前就在中國出現過,不過那隻是曇花一現,直到豐的漫畫問世,"漫畫"一詞才被廣泛使用,漫畫這種畫種也才在中國流傳開來。
1926年,豐子愷參與發起和創辦開明書店。
開明書店是由當時一批知識分子創辦的,以青少年讀者為主要對象,麵向社會,出版了許多中小學教科書和諸如《婦女問題十講》、《新性道德討論集》等進步有益的書籍。豐子愷不僅是書店的發起創辦者,他當時的大部分著作也是由開明書店出版的。如1927年的《子愷畫集》、1928年的《西洋美術史》、1929年的《護生畫集》、1930年的《西洋畫派十二講》、1931年的《緣緣堂隨筆》、1934年的《繪畫與文學》、《藝術趣味》、1935年的《人間相》、《西洋建築講話》、1939年的《漫畫阿Q正傳》、1945年的《子愷漫畫全集》。 譯著有1928年的《藝術概論》、1931年的《初戀》、1932年的《自殺俱樂部》、《音樂概論》。選編著作有1927年的《中文名歌五十曲》、1931年的《懷娥鈴演奏法》、1932年的《英文名歌百曲》、《風琴名曲選》等。這一串不厭其煩的書單,不僅有豐子愷與書店的深厚情誼,也可以看出豐在學問上的涉獵之廣,繪畫、音樂、建築、文學皆有心得。值得一提的是,豐子愷的書都是由他自己擔任裝幀設計的。
1927年11月,從弘一法師(即李叔同)皈依佛門,法名嬰行。
對於豐子愷的皈依佛門,從來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出世的,也有人認為他實際上是入世的。事實上,豐子愷終其一生都是個居士,沒有正式出家,這與他對人世的熱愛難以分開,他對於現世的迷人風光、各色人物、國家前途都不能忘情,於是他才繪畫、作文、辦教育、開書店……而宗教信仰給了他一顆慈悲敏感的心,影響著他的藝術觀點,他一直認為藝術應該"以仁為本",要“善巧兼備”,藝術家熱愛自然,同情萬物,用藝術去滌蕩自己和他人的心靈。這思想最直接的產物便是後來的《護生畫集》。
1933年,故鄉新居“緣緣堂”落成,自此專心譯著,五年間各類作品二十餘種(部)“緣緣堂”於1938年毀於戰火。
知道豐子愷的人沒有不知道緣緣堂的,它不僅是一座豐子愷曾經住過的屋子,也是他創作的見證者和闡釋者。
1933年,在故鄉石門,高大方正、簡潔明快的緣緣堂被豐子愷用他那支“大紅派克鋼筆寫出來”了(豐語,意即用稿費建造),這建築物朝南的鋪著大方磚的堂屋裏掛著馬一浮和李叔同的堂額和對聯;書齋裏有風琴和數千卷圖書;食堂的四壁上是沈寐叟的墨跡;樓上是寬敞的臥室;門外種著桃花,天井裏有芭蕉、櫻桃和薔薇,後院是冬青、桂樹、葡萄藤和秋千架;最重要的是還有一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在這裏安寧舒適的生活,使豐子愷的創作豐收,五年間,出版《人間相》等畫集三部;《緣緣堂再筆》等散文五部;《開明音樂講義》等音樂著作三部;《繪畫與文學》等藝術論著八部。緣緣堂就像這些漫畫和隨筆的一個立體的注釋,文氣、明快、既含蓄內斂又時時關懷著世間。豐子愷對緣緣堂懷有深厚的感情,當38年得知它毀於日軍炮火時,豐子愷滿懷悲痛和憤懣寫了《還我緣緣堂》和《告緣緣堂在天之靈》兩篇文章,以示悼念。
1937-1945年,避難辭鄉,輾轉於桐廬、衢州、上饒、南昌、萍鄉、湘潭、長沙、桂林、宜山、遵義、重慶等地。
以豐子愷的性格,是最厭惡戰爭的,但弄人的命運卻讓他在戰爭中輾轉了近十年。在顛沛流離的逃亡途中,戰爭的慘狀深深地觸動了他,使他格外重視起漫畫的宣傳作用來。他仍然畫漫畫,不過是宣傳抗日的"抗戰漫畫",表現他沿途的見聞,畫中多了人民的苦難和對侵略者的痛恨,格調也沉鬱起來。這樣的畫,他不但自己畫,還在各地執教的時候教學生們畫,畫好再分頭下鄉張貼宣傳抗日。在遵義時,他還把新、舊作品重新整理,編作《子愷漫畫全集》,1945年由開明書店出版。1942年起,豐子愷來到較為安定的重慶,建了“沙坪小屋”,重新過起了繪畫作文的生活,並且借在長壽、豐都等地舉辦畫展的機會,飽覽了四川的山山水水。在重慶,豐子愷仍以普及藝術教育為己任,出版了《藝術與人生》、《國畫常識》、《畫中有詩》、《音樂初階》等作品。 在抗戰的年月裏,從豐子愷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國文人處驚不亂的泰然和從容赴難的勇氣,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了愛國的情懷和麵對人生的積極。
1946-1949年,居住杭州。
抗戰結束,豐子愷由重慶回到江南,他曾回到故鄉,但緣緣堂已經不在了,人、物兩非,舊夢難尋,痛飲一場後,便到杭州定居下來。
1949年建國後,定居上海,專心譯著。
建國後,豐子愷在上海擔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和上海分會副主席,60年擔任中國畫院院長,並曾任政協委員和人民代表。為了為社會主義文化、教育服務,推廣蘇聯文化而翻譯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這時他的漫畫以歌頌為主,而散文也平添了許多喜悅。
1966年後,在**中遭受迫害,但暗中仍寫作、繪畫、翻譯。
和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豐子愷也沒能逃過**的厄運。但他身上的寬厚氣質和宗教信仰仍然起著作用,在他寫給朋友的詞中,他仍期望著中國“天意和平,人意和平”、“時節清明、政治清明”,他仍然暗中繼續著自己喜愛的工作。
1975年4月回故鄉探訪,9月逝世。
1975年,了卻了回故鄉探望宿願的豐子愷在上海逝世。
1978年,平反。終於還是來了,這是對藝術家最好的紀念。
1985年,重建的“緣緣堂”落成。重建的緣緣堂在豐子愷的故鄉樹立起來了,同時樹立起來的還有人們對他的無限敬意和懷念。
關於友誼的詩句 5分
說起友誼,俗話說,“為朋友兩勒插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文人墨客也說,“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陌路相逢,肥馬輕裘敝之而無憾”。俱往矣,如今我們不得不說,這些詩句不再是當代人友誼中的要義。
寫友情最為絕頂的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惜了的是,他們“同是宦遊人”,一“宦”煞風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把盞相送,酒桌上泛泛之交的感覺。“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看到杜甫的詩句,以為老杜和衛八處士是知己呢,其實二人偶爾認識而已,因詩句而友誼濃 啊。
說起老杜,我們不得不感歎李白不夠哥們了。公元763年,即李白死後的第二年,杜甫出成都,來到梓州,因很久沒有李白的消息,八月中秋,寫下《不見》一詩,懷想詩友李白,“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可見老杜的情深意切。可李詩仙就冷淡了許多,“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自得其樂;“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以自然為友;“我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情來”,幹脆把人轟走了。倒是我們皖南汪倫先生淳樸之情打動了詩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古人詩文中有關友誼的描述很多,但是我一直不理解的是,作為中華民族文學“聖經”的《紅樓夢》,好像沒有像樣的友誼出現,賈雨村和甄士隱之間是典型的功利關係,賈寶玉和蔣玉菡的關係就更加微妙了。
人生聚散無常,友情可以帶來幾許溫暖,幾多溫馨。魯迅先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的有一知己,才會更多體味人間那點點令人動心的美。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台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友誼是一種溫靜與沉著的愛,為理智所引導,習慣所結成,從長久的認識與共同的契合而產生,沒有嫉妒,也沒有恐懼。
——荷 麥
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
——紀伯倫
真友誼象磷火——在你周圍最黑暗的時刻顯得最亮。
——D.M.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
——華盛頓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雨 果
摯友如異體同心。
——亞裏士多德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愛因斯坦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
——紀伯倫
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
對眾人一視同仁,對少數人推心置腹,對任何人不要虧負。
——莎士比亞
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
——巴爾紮克
單獨一個人可能滅亡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爾紮克
最能施惠於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錢或一切物質上的接濟,而是那些親切的態度,......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