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火的兒童內火
引起兒童內火的原因
兒童體質與成人不同,他們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速,需要攝入足量的食物,以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因兒童脾胃嬌嫩,胃腸道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現胃腸積食和積熱,容易引起的消化不良、回乳、腹脹、厭食、小便短赤、便幹或便秘、眼屎多、口幹口臭等現象,中醫稱為“上火”。另外,母乳不足,長期攝入高熱量食品;喂養不科學,作息不規律;氣候幹燥等也易引起兒童上火。
去除兒童內火的三個方法
1. 選擇母乳喂養
寶寶出生後最好給予母乳喂養並保證充足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因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的濃度很高,達8-12g/升或更多,其種類多達130多種,尤其是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是低聚果糖,它們以短鏈糖的形式存在於腸道中,在腸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不會讓寶寶上火。
2. 選擇專用的寶寶去火輔食
寶寶的身體機能還沒發育完善,上火生病不能自我調節,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寶寶抵抗力下降,導致咽喉炎、呼吸道感染等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在選用去火藥品的時候,可嚐試使用天然植物製成的清火輔食,達到“一清二潤三舒暢”的去火效果。市麵上去火產品品牌較多,相關認證、成份、銷售曆史,市場口碑等都是評判的依據。清火輔食如每伴清清寶,安全無副作用,將其調入牛奶或直接用溫水衝調,達到平衡食物攝入熱量的效果,溫和降火,不會過涼。
3. 注意日常飲食
平時我們對寶寶的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如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芹菜、萵筍、茄子、等。要忌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要注意給寶寶少吃大蔥、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肉類、巧克力以及油炸類等熱量高的食物。在做菜的時候我們可以注意一下營養搭配,對於寶寶來說更是一舉兩得。
預防兒童內火的小常知
不是隻有夏秋兩季的氣候才需要“去內火”
大多數成年人容易在夏秋兩季“火氣衝天”,因此媽媽會認為隻在容易“易上內火”的季節才有必要為寶寶實施“滅火”。事實上,兒童的髒腑和肌膚嬌嫩,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對外界氣候變化的感應比成年人要敏銳很多。因此,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較顯著的時候都有可能為孩子的“內火”造成隱患。 從四季的特性來說,春天萬物複蘇,氣溫乍暖還寒,細菌和病毒也趁勢迅速滋長,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內火”;夏季烈日炎炎,酷熱難當,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也是一年中人體水分散失最多的季節,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體“內火”的重要原因,正如幹柴比綠樹易燃一樣;秋季晝夜溫差尤其明顯,空氣幹燥,孩子一受涼就“內火”;冬季寒冷幹燥,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內火”更是防不甚防。
非隻注意飲食,寶寶就能防“火”於未“燃”
飲食不正常導致的消化不良和積食隻是兒童“內火”的原因之一,在現代醫學中,“內火”是一種炎症,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消化不良導致積食以及排泄功能障礙、外部環境擾亂導致孩子體內水分流失過多等,構成了孩子身體的三大“火源”。
小兒脾胃功能仍然不健全,而他們的生長發育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需要攝取的營養物質較多,飲食不合理容易擾亂消化和排泄係統的正常運轉。然而,除去飲食之外,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兒童機體引起發熱,兒童尤其是0-3歲的幼兒,身體各部分器官及免疫係統很脆弱,不能完全抵抗細菌病毒,而產生“內火”。炎熱的氣候、混亂的生活作息規律以及商場、遊樂園等人多的公共場所也都是能導致孩子身體“內火”不可忽視的因素。
兒童腹瀉可能是著涼也可能是需要降內火
大部分年輕媽媽發現孩子腹瀉,第一反應大都是孩子腸胃著涼了,卻忽視了有可能是“內火”引發的症狀之一。在常見“內火”症狀中,一般出現大便幹燥和小便短黃症狀的孩子較多,比例都超過30%,而其他常見的症狀包括睡眠不寧、口渴發熱、眼屎增多、脾氣暴躁、口舌生瘡、舌苔黃膩、口臭、牙痛、牙齦紅腫、腹瀉、腹痛等。
之所以“內火”也能引起腹瀉,我們需要從“火源”本身的性質來了解。燥熱之“火”和濕熱之“火”構成了人體之“火”的兩大類別,而腹瀉主要是由於“濕熱之火”擾亂排泄係統所致,孩子身體內熱,同時由於濕氣作用不能使內熱排解暢通,導致了內“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時候,不要一味單攻“燥火”,撲滅“濕熱之火”同樣重要。
僅憑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未必可“降火”
由於兒童的“上火”問題從未被作為炎症和病症被年輕媽媽們正確對待,因此,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祛火”。事實上,涼開水、水果和蔬菜隻對消化和飲食紊亂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對於心火過旺、肝火過旺和脾火過旺的問題便會束手無策。
對症下藥才能標本兼治。
對於消除外界環境造成的“內火”隱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濕度與溫度之間的適度平衡可以防止寶寶皮膚及鼻咽腔黏膜幹燥;生活中兒童要早些睡覺,早一點起床,在庭院中散散步,適當鍛煉;適度穿衣保暖等等。對於“降內火”,除了食療之外,適量服用安全的兒童清火產品才能直搗“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