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時彼一時-下一句是什麼?
詞目 彼一時,此一時
發音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
釋義 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錠有了變化。
出處 《孟子·公孫醜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示例 ~。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門下,免死溝壑,便為萬幸了,還敢妄言甚麼。(明·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下一句是什麼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餘馬於鹹池兮,總餘轡乎扶桑。
出自屈原《離騷》
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的下一句是什麼?
願你被這世界溫柔以待,即使生命總以刻薄荒蕪相欺.
就是說,即使生活艱辛,對你不夠好,但是它依舊希望這個世界能帶給你好的東西。是一種祝福,是一種意境,有點不可言傳的意味
守得雲開見月明下一句是什麼
守得雲開見月明”是我們熟知的名句,但是這句話出自哪裏,卻並不為我所了解,也一直沒有時機考證,直到和別人探討了這個問題,才開始著手查詢。
在網絡上搜索,得到三個答案:
一、引自《水滸傳》
莫語常言道知足,萬事至終總是空。理想現實一線隔,心無旁騖腳踏實。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花開複見卻飄零,殘憾莫使今生留。
但是我認為,這個答案不一定準確,《水滸》雖然詩詞不如《紅樓夢》精美,但是作者畢竟是文人,作好詩不一定人人會,但是作詩基本符合音律是文人的基本功,這首詩以普通話來念多處平仄有問題,而且很多語言接近現代,我自己在《水滸》裏查詢也沒有發現,懷疑是網友偽作或出自別處,當然,也有可能藏在《水滸》某個角落我沒有發現,期待日後重讀時候注意了。
二、作者 夢∮夕瑤
仙蹤難覓情如夢,
蓬斷隨風葉隨風。
同心千載癡情盼,
守得雲開見月明。
我從來沒有看過言情小說,但是通過其他途徑也有一些了解,言情小說擅長將古詩打碎拆散,把其中的意境甚至整句搬到自己作品中愚弄世人,我的同學很久以前一臉崇拜地向我說起瓊瑤(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瑤字)寫的“山無陵,天地合……”我怎麼聽怎麼耳熟,後來發現,抄的!所以這句話一定不是該作者原創,該答案可以忽略。
三、送征雁 錢起
秋空萬裏淨,嘹唳獨南征。風急翻霜冷,雲開見月驚。 塞長怯去翼,影滅有餘聲。悵望遙天外,鄉愁滿目生。
這也是從網絡上搜索到的解釋,我認為這個相對合理。雖然古人互相借用意境的現象非常多,但是錢起身為天寶十載進士,官至考功郎中,與郎士元齊名,位居大曆十才子,寫出過“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這樣的千古名句,是不會屑於抄襲甚至借鑒的。再加上就時間而論,是我看到的最早的,所以我暫時傾向於這就是“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出處。
?
不可否定,雲開見月這種意向非常容易帶起人們的各種思緒,從有文學起,也許就已經有這個意向。在今後的閱讀中,希望可以發現更早的解釋,也許有一天可以真正接近真相。(希望不在先秦文學裏,要是那樣我可能永遠找不到啦!!!)
參考資料:iask.sina.com.cn/b/13142161.html
無規矩不成方圓的下一句是什麼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問,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意思是:“ 像從前離婁那樣精明的眼睛,公輸般那樣的巧匠,不憑規和矩,是畫不成方圓的
其實這並不是詩詞,而是一句話中的一部分。是後人總結而成的。
真要拚出下一句,可以自己總結,無六律不正五音,無仁政不平天下等等。
其實總結第一句就是概括這樣的意思。可以代表其它的同類意思。
慕名而來的下一句是什麼
慕名而來出自《特殊的葬禮》
【事 例】:我們不慕名而來,敗興而歸。
【用 法】:作謂語;指仰慕名聲而來。
【同義詞】:慕名而至
千呼萬喚始出來,下一句是什麼啊?
白居易《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這是你要的這句 )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麼。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括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蕩,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麵”地出來了。這種回蕩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誌”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流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麵她的彈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隻好“嫁作商人婦”。這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歎,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 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反複吟誦......餘下全文>>
臨時抱佛腳下一句是什麼? 5分
應該是『臨時抱佛腳上一句是什麼?』
臨時抱佛腳上一句是:平時不燒香。
即: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或者: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下一句
這是當年李世民說的3句話裏麵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良禽擇木而棲,下一句是什麼?
"良禽擇木而棲”出自《孔子》
賢臣擇主而侍出處:《孔子》貞明夫人一麵為丈夫戴正頭上的黑色官帽,一麵又說:“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龔良禽擇木。
貞明夫人所引的“良禽擇木”是孔子在衛國時說過的話。當時衛靈公尋問孔子關於作戰布陣的事情,孔子立即回答:“俎豆之事,則嚐聞之矣;軍旅之事未嚐學也。(注:祭祀禮儀之類的事,我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我沒有學過。)”
之後,孔子便催促學生們準備離開衛國。學生們不知其故,於是孔子說道:“鳥擇木,無木擇鳥。”
此言後來演變為“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孔子認為,君子遇事之時應看清在哪才能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運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此一時彼一時-下一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