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以百年身”是哪首詩的詩句,求整首詩!!!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語出清朝魏子安的花月痕第二十五回,字麵意思為一個人隻要做錯一件最重要的關鍵,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即使重新來過,許多時機也無法追回。
荷生笑道:“你兩人真個英雄所見略同了。隻是我沒見過你們批本,卻要請教:你們尋出幾多憑據?”采秋道:“我的憑據卻有幾條:妙玉稱個‘檻外人’,寶玉稱個‘檻內人’;妙玉住的是櫳翠庵,寶玉住的是恰紅院;後來妙王觀棋聽琴,走火入魔;寶玉拋了通靈玉,著了紅袈裟,回頭是岸。書中先說妙玉怎樣清潔,寶玉常常自認濁物;不想將來清者轉濁,濁者極清!”癡珠歎一口氣,高吟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隨說道:“你這憑據,我也曾尋出來。還有一條,是櫳翠庵品茶說個‘海’字,也算書中關目。就書中賈雨村言例之:薛者,設也;黛者,代也。設此人代寶玉以寫生。故寶玉二字,寶字上屬於釵,就是寶釵,玉字下係於黛,就是黛玉。釵、黛直是個子虛烏有,算不得什麼。倒是妙玉算是做寶玉的反麵鏡子,故名之為‘妙’。一尼一僧,暗暗影射,你道是不是呢?”采秋答應。荷生笑道:“好好一部《紅樓》,給你說成尼僧合傳,豈不可惜?”說得癡珠、采秋通笑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是誰的詩句﹖
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花月痕》,清魏秀仁所作小說,魏秀仁,字子安,又字子敦。
全書十六卷五十二回,原署名為眠鶴主人撰,棲霞居士評。較早版本為清光緒十四年木刻本、光緒十八年上海圖書集成局的鉛字排印本等。
和“一失足成千古恨”類似的詩句
十年生死兩茫茫。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出處”出自何處?
出自明朝楊儀《明良記》:“唐解元寅既廢棄,詩雲: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 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墮落,就成為終 身的憾事。
楊 儀(1488~約1560)明著名藏書家、刻書家。字夢羽,號五川。常熟(今屬江蘇)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授工部主事,轉禮部、兵部郎中,官山東副使,後以病辭官歸鄉,日以讀書、著述為事。致力於宋元舊本的收藏,收藏古今典籍極富,藏書樓有“七檜山房”,又別建“萬卷樓”,多聚宋元舊本及法書名畫、鼎彝古器,江左推為雅博。
?
形容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詩詞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唐寅的詩“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原文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個富商家庭。
年輕時,唐伯虎無所事事,和人縱酒遊樂,經過好朋友的規勸,於是唐伯虎祝閉門苦讀,經年累月。16歲時唐伯虎參加秀才考試,中了第一名案首。29 歲到南京參加鄉試,高中解元(第一名)。正當唐伯虎積極準備來年的京城會試時,卻飛來橫禍:在這次鄉試中,有人事先經過賄賂,得了試題,事情泄漏後,考官被罷免,無辜的唐伯虎受到牽連,不僅被剝奪了解元稱號,入了監獄,釋放後唐伯虎感歎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
出自《明時?文苑列傳?唐寅》和明?楊儀《明良記》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是誰的詩句﹖
出自《明史·文苑列傳·唐寅》、明·楊儀《明良記》和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明史·文苑列傳·唐寅》、明·楊儀《明良記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一失足成千古恨、下一句是什麼?
再回頭已百年身。 出處: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理解: 人是感情的動物,常常會因為某些原因,做出令人懊惱悔恨的事,「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百年身,就是下一輩子的事了,今生,再也沒有希望了。 每一個錯誤,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錯誤越大,代價越慘痛。做了錯事,良心不安,別人痛苦,自己更痛苦。
成語是一時促成千古恨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失足:跌跤。千古:長遠的年代。舊時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墜落,就成為終身的恨事。
出自出處:明·楊儀《明良記》:“唐解元寅既廢棄,詩雲: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人。’”和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墮落,就成為終身的憾事。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同義詞
抱憾終身、
失之交臂 、
悔恨終生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以百年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