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回顧過去,放眼未來。”的簡短詩句有哪些?
1、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賞析:出自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這是一篇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第一段寫辭官歸田的決心。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一種悔悟和慶幸溢於言外,先是自責之詞,後是自寬自恕之詞,真的,走入迷途還不算遠,我覺得今是而昨非,表達了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感情。
這兩句的意思是:我終於覺悟到,過去做錯了的事(指出仕為官)已經不能改正(諫,諫止,勸止);同時也意識了,未來的事(指辭官歸隱)還可以挽救(追,挽救,補救)。
2、風雨砥礪,歲月如歌,風物長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賞析:風雨砥礪:砥礪意識是磨練,和風雨連在一起也就是說經過風雨的磨練.當然,在這裏風雨並非自然界中的風雨,而是指各種困難、危機、考驗等。歲月如歌:指一種恬淡的心境,是在經曆過很多事情之後的醒悟與坦然。風物長宜放眼量:出自**的《七律·和柳亞子先生》。意思是做人、做事不要隻顧眼前。應該從遠處,大處著眼,也就是從未來從全局著眼,胸襟開闊。
3、憶往昔崢嶸歲月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
賞析:這首詞寫於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之後,領導全黨展開偉大鬥爭。在陝北清澗縣,**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透過這首詞,人們不難發現,當時**已經看到了戰爭的結局,向全世界發出了勝利的預言。那字裏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是扭轉乾坤的氣魄和洞悉時空的慧眼:中國革命注定是一場極其艱難曲折、驚心動魄的鬥爭,但人民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會成功。
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賞析:可理解為: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我要上天下地尋找心中的太陽。結合上下文則表達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積極求進心態。
5、凡桃俗李爭芬芳,隻有老梅心自常。——《墨梅圖》
賞析:僅看這兩句有讚美梅花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為:平凡的桃花、庸俗的李花爭妍鬥豔;隻有那梅樹上的梅花心如平常(沒有爭搶之心)。
6、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賞析:詩中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後不肯苟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曆史故事來諷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恢複故土的思想感情。“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兩句,尤其鏗鏘有力。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隻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7、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賞析: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的浪漫豪情。全詩沒有個“望”字,但緊緊圍繞詩題“望嶽”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絕頂。
8、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賞析:在大自然的景物裏,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啟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很豪放、氣質很浪漫的人。當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圓、嬋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反映到詞裏,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9、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不第後賦菊》
賞析: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黃金甲。身披黃金鎧甲,屹立在颯颯西風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偉!況且,“滿”城“盡”是,如同雲霞,映照著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長安!這裏所歌詠、所塑造的,不是單獨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這首詩是以菊喻誌,借物抒懷,通過刻劃菊花的形象、歌頌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現了作者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當農民起義的“重陽佳節”到來之日,那些封建統治階級威風掃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樣凋零了嗎?當浩浩蕩蕩的義軍開進長安之後,那身著戎裝的義軍戰士,不是象這滿城菊花一樣,金爛爛輝光耀目、威凜凜豪氣衝天嗎?這首菊花詩是封建社會農民起義英雄的頌歌。
10、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遊山西村》
賞析:這是一首記遊抒情詩。頷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描繪了山環水繞,草木自漸濃鬱,蜿蜒的山徑也越來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無路可走之際,突然看見綠柳飄飄,花團錦簇,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本聯富深刻的哲理於自然景物的描繪中,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蘊含希望。
1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誌,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12、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俗語
賞析:比喻事到臨頭,自然會有解決的辦法。常用"車來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寬慰處於困境中的人。中國古語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說法,這個論點或多或少說明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轉機的,要泰然處之,坦然麵對。其實這個"現象"很簡單:船橫著的時候受到水的大麵積力量的衝擊就發生了偏轉,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故船沿水流方向前進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穩定形狀了。
13、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李綱《病牛》
賞析:為述其誌:“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病牛勞苦功高,筋疲力盡,卻無人憐惜,但它沒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極沉淪。因為它具有心甘情願為眾生的溫飽而“羸病臥殘陽”之誌。這兩句詩將病牛與“眾生”聯係起來寫,以“但得”與“不辭”對舉,強烈地抒發了病牛不辭羸病,一心向著眾生的誌向。結句中的“殘陽”是雙關語,既指夕陽,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與“臥”等詞語相結合,有助於表現老牛身體病弱卻力耕負重、死而後已的精神。
這首詩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個病牛的形象,既繪出其身體病弱之形,更傳出了其不辭羸病、誌在眾生之神。如此詠牛,頗為切合牛任勞任怨、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不過,此詩並非為詠牛而詠牛,而是“托物言誌”,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誌。我們隻要能像前人所說的那樣“知人論世”,便不難看出這一點。
14、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賞析: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15、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賞析:這首小詩寫得明白如話,不用典故,不用比興,直書其事,直寫其景,直敘其話;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蘊無限深情於質樸無華的詞語之中,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餘地。
16、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賞析: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豔,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隻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裏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勳的品格。
古詩中“對以往努力的肯定和美好的回憶,又對未來鼓勵”的詩句有哪些?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
譯文: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
2、忽憶同為校書日,每年同醉是今朝。——白居易《三月三日憶微之》
譯文:感慨始光流逝,以及對往昔讀書同窗生活的追憶
3、良時光景長虛擲,壯歲風情已暗銷。——白居易《三月三日憶微之》
譯文:良時光景長虛擲,壯歲風情已暗銷。
4、世事悠悠天不管,春風花柳爭妍。——元·元好問《臨江仙 世事悠悠天不管》
譯文: 世事那麼多卻不去管它,春風和花和柳在爭相比姿。
5、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戰國《屈原》
譯文:前麵的道路啊又遠又長,我將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6、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戰國·屈原《離騷》
譯文: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
7、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譯文:年老的千裏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誌仍是馳騁千裏。壯誌淩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8、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戰國《屈原》
譯文:天下都是渾濁不堪隻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李世民《賦蕭瑀》
譯文:隻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堅韌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1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譯文: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
古詩中對以往的努力的肯定和美好回憶,有對未來的鼓勵的詩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良時風景長虛擲,壯歲風情已暗銷. 忽憶同為校書日,每年同醉是目前. 臨江仙 良時風景長虛擲,壯歲風情已暗銷. 世事悠悠天不論,春風花柳爭妍.人家寒食盡藏煙.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千裏故裏千裏夢,高城淚眼遙天.韶光流轉雁飛邊.今 良時風景長虛擲,壯歲風情已暗銷.
唐 白居易
忽憶同為校書日,每年同醉是目前.
臨江仙
良時風景長虛擲,壯歲風情已暗銷.
元 元好問
世事悠悠天不論,春風花柳爭妍.人家寒食盡藏煙.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千裏故裏千裏夢,高城淚眼遙天.韶光流轉雁飛邊.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有哪些類似(吾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類的詩詞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以往戰績輝煌,日後再創輝煌用什麼詩句
找到一首當代名家寫的關於勵誌的書籍《不勵誌,難成器》,其中一部分如下供參考:
半途
文/李者也
山中之景目之怡,欲登卻多荊與棘。
征程從非一帆順,時而坎坷時而泥。
若欲丈量天多高,必應壯誌與雲齊。
風光多在險峰上,半途莫說人已疲。
【注】行百裏者半九十,人與人的區別、成功與失敗的區分,不在於開端,而在於結局。半途而廢,一旦放棄,將會前功盡棄。
有沒有哪句詩詞大概意思是:情景和以往一樣,隻是當時的人不在了。?知道的請告訴下,謝謝!越多越好。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李煜 人間不知道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 舊時天氣舊時衣,隻有情懷不似舊家時。——李清照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陸遊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張若虛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趙瑕 今年元月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歐陽修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 夠了不,不夠我在想下。。。
《山坡羊 潼關懷古》中作者對以往曆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價的詩句是??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以往的高考古詩鑒賞題、及答案、誰有阿?
2006年高考古詩詞鑒賞題答案
1.(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下一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對人生、對曆史以及對社會的感慨。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鑒賞詩歌中的形象”。中國古典詩歌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我們鑒賞詩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時,一定要注意聯係詩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詩歌鑒賞題答題要注意一個原則:那就是回答任何問題都要聯係詩文內容,譬如回答本題就一定結合全詩的主旨。
(2)答案: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麵之中,形成了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此題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丹陽送韋參軍》賞析
《丹陽送韋參軍》是一首送別的好詩,它感情真摯深厚,造語清麗流暢,讀之餘味無窮。
首句“丹陽郭裏送行舟”,交代了送別的地點——丹陽的內外城之間,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內外兩道,內為城而外為郭。丹陽是江城,故郭裏也能行船。
次句“一別心知兩地秋”,交代送別的時間——秋天。“一葉落而知天下皆秋”。“兩地秋”之語,並不是說兩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說同樣秋色,而人已分兩地。惜別之情,溢於言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句中隱含著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為“心”、“秋”兩字,故詩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類的辭藻來暗指“愁”字。本句“一別心知兩地秋”,明寫秋而隱寫愁,耐人尋味。
第三、四句寫別後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點明友人遠行的方向——江北。蘭舟已逝,離情難舍。天色向暮;連成群的寒鴉也紛紛飛盡,各自歸入巢中。但是,詩人仍在江畔佇立,久久地凝望著友人離去的方向。“寒鴉飛盡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為一體。友人遠去,相見無期,鳥兒飛盡,無蹤可尋。天地間顯得多麼空闊、多麼寂寞。隻有那無盡的江水在無言地流淌,恰如詩人心中無限的憂愁。
這首詩的特點是感情深摯自然,情景高度和諧,妙語連珠,餘韻無窮,的確是唐人送別詩中的精品。
[1]丹陽郭:地名。唐天寶間以京口(今江蘇鎮江)為丹陽郡,曲阿為丹陽縣(今江蘇丹陽縣)。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二)《暮春滻水送別》送別賞析
曆來送別詩多寫離愁別恨,這首詩則匠心獨運,撇開柔情,著重抒“古今情”。這就不落俗套,新穎別致。
“ 綠暗紅稀出鳳城 ”。時值春暮,京城已是葉茂枝繁,故說“ 綠暗 ”;也已花飛卉謝,故說“紅稀”。詩人選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鬱。“鳳城”,指京城。友人辭“鳳城”而去,詩人依依惜別,心情起伏不平。
“暮雲樓閣古今情”。當此驪歌唱晚,夕陽西沉之際,引領遙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悠然聯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宮殿(“樓閣”一本作“宮闕”),“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油然興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慨。暮雲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自然勾起“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 。總之,詩人此刻腦海中翻騰著種種激情——契闊離別之情,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壯誌未酬之情,而這些扭結在一起的複雜情緒,又都從京都灑滿斜暉的暮景下透出,隱然有夕陽雖好,已近黃昏,唐室式微,搖搖欲墜之感。曆代興亡,滄桑百感,一時彙集,湧至筆端,俱由“古今情”三字含蘊其中。
還是這個“ 古今情 ”逗出了三 、四句的抒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行人”指眼前送別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滻水。滻水源出藍田縣西南秦嶺,北流彙諸水,又東流入灞水,滻灞合流繞大明宮而過,再入渭水東去,故雲。這川流不息的宮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遠行人的客愁,所以詩人特地提醒說:“行人莫聽宮前水”。“聽”字表明不忍聽又無法不聽,隻好勸其莫聽,何以故?答曰:“流盡年光是此聲”。古往今來,多少有才之人,為跨越宮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窮經,虛擲韶華;古往今來,多少有為之人,為跨越宮前水幹祿仕進,而拜倒皇宮階下,屈辱一生;古往今來,又有多少有誌之人,馳騁沙場,立下不朽功勳,終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權,致使“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空死廊下。正是這條宮前水,不僅流盡了成千上萬有才、有為、有誌者的大好年華,而且也流盡了腐朽沒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國運。正如辛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中說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辛詞渾茫,韓詩杳渺,其長籲浩歎,則異曲同工。
這首送別詩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寫得蘊藉含蓄,凝重深沉,在於作者舍棄了歧路沾巾的常調,把錯綜複雜的隱情,友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統括為“古今情”,並巧妙地用“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衰敗景象襯出,收到了融情於景的藝術效果。詩的結構也是圍繞“古今情”為軸線,首句蓄勢,次句輕點,三、四句濃抹。詩意內深廣,韻味悠長,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2.(1)晚:歸艘 鍾聲望:江、青山、遠帆、老鶴
(2)“帶”采用了擬人手法,賦予“老鶴”人的動作,不說鍾聲遠播,而說老鶴帶鍾聲到海幢,使畫麵具有動感。
3.(1)【答案】“覺春生”、“安排著”、“隻待”。因為隻有新雷響後才會有“春生”和“千紅萬紫”)
【附《新雷》注釋】:
①“千紅萬紫安排著”,說明事物具備了變化的內在根據,但沒有一定的外部條件—“新雷”,這種變化也不可能實現。此詩通過對新雷的呼喚,生動地闡明了外因對於事物變化的重要作用。與“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同出一理。
②新雷:春天的第一個雷聲,象征春天的蒞臨。古人認為雷是動生萬物的。《易經·說卦》:“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爾雅義疏·釋天》引《說文》雲:“雷,陰陽薄動,雷雨生物者也。”此詩題當取其義。
③造物:指天。古人認為天是創造萬物的。《莊子·大宗師》:“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一作區區)也。”無言卻有情:古人以為天雖無言,但能潛運萬物。《論語·陽貨》:“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每於:常常在。
④此二句言:“造物”早已安排好了萬紫千紅,隻等春雷一響,百花就將競相開放。《新雷》詩寫的是迎春的情景。“造物”就是大自然。大自然雖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的。這不,冬寒尚未退盡,春天已經悄悄地來臨了。百花園裏萬紫千紅的花朵都已準備就緒,隻待春雷一聲,就會競相開放。這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讚美,更重要的是抒發了對社會變革的熱切期待。
(2)【答案】前者寄托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後者寄托了對新生事物的無私關愛)
4.(1)流水 白雲
(2)①點明漁父(隱士)居住的環境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表現其對所處環境的喜愛、自豪之情;②寫出漁父(隱士)超然塵世的情懷和隱逸的情趣。
[解析]詩歌鑒賞所選材料是元曲[正宮]叨叨令(溪邊小徑舟橫渡),元曲在已往的高考題中並不多見。曲中描繪了青山白雲、門前流水、輕舟小徑這樣一個幽邃飄渺的極其澄淨的世界,字裏行間表現出超然塵世的脫俗和隱逸情懷。寫法上,隱約回環,先造其境,使人產生強烈的探詢感,結句借人們熟知的“鸚鵡洲”指稱“漁父”,點出意旨。含蓄蘊藉又不失明朗暢達。
5.(5分)(1)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
(2)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前兩句實寫,後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6.(1)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隨後,詩人以“冷磷”、“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淒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麵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淒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遊子深夜歸家的複雜心情,意味深長。
(2)這幅畫麵描繪的是詩人想象(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裏斜漏出來。青燈之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遊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麵中流溢出來。
【解析】本詩用“夜歸”統攝全篇,應把握時令是“夜”和事件是“歸”,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歸”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還要歸家,那麼思家懷鄉之切自不必說;“竹窗斜漏補衣燈”,這是遊子(夜行人)快至家門時所見,夜已深了,家裏還亮著“補衣燈”,家中親人對遊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撲麵而來。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詩描寫深夜歸家的情景。
一開篇“夜深歸客”四字,點明了詩題“夜歸”。為什麼要連夜趕回去呢?詩中沒有交代,但是聯係以下幾句,讀者可以想象,大約是一位出門已久的遊子,思家心切,到了歸途的最後一段路程,便不願在投宿多耽擱一夜,而寧願日夜兼程,摸黑趕路,以致深夜到家。詩中擷取的正是將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畫出歸客的形象。透過歸客倚杖蹣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見深夜行路的艱難,也可以推知遊子勞累的旅況和近鄉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來是寫走過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裏的土埂子上,影影綽綽的鬼火、星星點點的流螢。通過深夜荒徑冷氣森森、幽光閃爍的環境,烘托出歸客孤身夜行的淒涼,也反襯出歸客不顧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陰冷,就越是令人急於早點回到溫暖的家中。
第三句寫終於進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襯托下,村店顯得寂靜而冷漠,但在歸客的眼中,家鄉的村店卻給深夜的荒野帶來了生機,一種家在咫尺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轉過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徑滑”三字,正是寫歸客腳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覺到路滑難行。他就在這一步一滑中,匆匆轉過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門。
隨著畫麵的延伸,一幅充滿親情的圖景展現在歸客眼前——“竹窗斜漏補衣燈”。這是多麼的出人意外!夜那麼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獨自家竹窗還透出燈火,隱約可見燈下補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溫暖的家嗎?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強列叩擊著歸客的心扉。
全詩至此,戛然停筆,然而曲終情在,透過有盡的語言,詩人表現的是一種百感交集、難以訴諸言表的複雜感情:有經過長途奔勞終於順利抵家的興奮,有對辛勤操勞的妻子的愛憐,也隱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這首詩除了第一句點題並交代主人公外,後三句移步換形,寫主人公越走離家越近,環境景物不斷變化,人物心情也不斷變化發展,通過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繪:倚筇的歸客、淒冷的磷螢、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燈光,寫景句句叩住“夜”字,寫情句句步離“歸”字,從而景真情切地寫出了遠出的歸客在深夜趕路和即將回到溫暖的家的感受,讀來親切動人。
7.(8分) ⑴.(1分)曲牌
⑵.(3分)B
⑶.(4分)“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飽嚐人間世態炎涼之苦(2分),又為後文歸隱山村、詩酒自娛作了伏筆(2分)。
8.[1] 拂曉時分,獵獵南風吹拂著江邊驛亭。詩人乘坐小船在纖夫的牽引下向空泠峽溯流而上。
[2] 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麵上說詩人慣於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裏的“不解”為“不自意”之義,表現出久曆滄桑後從容自信的心態。第四句中“臥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
【解析】
[1]描述的情景要交待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五更”照應標題中的“曉”,交代了時間;地點的轉換是從“驛亭”出發“上空泠”;人物除了纖夫,自然包含著作者;事件是“上空泠”峽。
[2]前兩句的寫景敘事是為後麵的言情張本。一“慣”字寫出了艱難挫折對他來說
是常有的,而“不解”則突出了詩人根本不把它們放在心上,天大的困難也毫不畏懼,依然能冷靜地“臥聽”對待。詩人的自信豁達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考點】該題考查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易錯點】⑴易漏掉作者的情況,⑵易漏掉表現手法及作用。
【備考意見】鑒賞是語文高考能力的最高級,也是高考的一個難點。麵對一首詩,一定要把它讀懂,能整體把握其大意,頭腦中再現出詩歌中描繪的畫麵,體會出詩人的思想感情。首先從審視詩歌標題入手,推敲詩歌意旨。作為文章眼睛的題目,富含諸多信息,如時間、地點、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以及詩歌的類型等,有的含有“怨、憤、哀、哭、喜、思、憶、贈、答、別”等字眼,更是點睛之筆,具有鮮明的暗示作用。然後捕捉意象,領會詩歌意境。意象是傾注了詩人主觀感情的事物,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義。看到某個意象,就應自然想到它要傳達什麼情感,表達什麼主旨。如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即具有了惜別、留戀之情,還可表達思鄉懷遠之意;鬆竹梅代表了人的高潔品行。組織答案時應使用術語,學會規範表達,以簡潔文字,節省時間。思想感情方麵有懷古傷今、憂國憂民、歸隱田園、建功立業等,表達技巧方麵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誌、動靜相襯、虛實相生、畫龍點睛等,語言風格方麵有質樸淡雅、清新自然、平白如話、典雅綺麗、含蓄雋永、活潑明快等。
9.(8 分)(1)(4 分)一幅幾枝鮮花的花瓣上沾著水珠楚楚堪憐的畫麵。
答出幾枝鮮花的,給 1 分;答出沾著水珠等意思的,給 1 分。
不是為惜春傷懷。可以從兩方麵看出;一、作者緊接著“數枚”句說:“莫為惜花惆悵對春風”;二、在烏雲密布、寒雨將至時,作者更關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答出不是惜春傷懷並答出兩方麵理由的,給 2 分;答出不是惜春傷懷但隻答出一方麵理由的,給 1 分。 意思答對即可。
(2)(4 分)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 作者通過對農民辛勞生活的感歎,抒發了憐憫農民的思想感情。
答出下闕內容的,給 2 分;答出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的,給 2 分。意思答對即可
關於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的好詞好句
回首過去,我們思緒紛飛,感慨萬千。 展望未來,我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把握現在,我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回首過去,我們思緒紛飛,感慨萬千頂立足今日,我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引吭高歌,一路歡笑。
回首過去,我們心懷坦蕩,回首過去,我們沉淪於昨日成功時鮮花與掌聲的簇擁之中;回首過去,我們沒有駐足在昨日構建的美麗夢想中;回首過去,我們沒有黯然傷神,沉淪於昨日的得與失,是與非中;回首過去,了解最真實的自我,看清今後的方向,選好航程,為一個嶄新的日子苦心打造。
對一個人愛,又要放手的詩句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形容“回顧過去,放眼未來”的簡短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