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善則遷下一句是什麼
見善則遷,見過則改
出自《周易益象》。大意是見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學習,有了錯誤就馬上改正。人不可能沒有過錯,重要的是能夠及時改正。
見善則謙,有善則改是左轉裏的一句話嗎
見善則謙,有善則改,不是左傳裏的一句話,而是出自《易經》,原文是: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現代漢語的意思是:有修養的人看到善行就效仿,有了過錯就改正。
什麼善則遷什麼則改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是指君子見到美善的品行就傾心追隨、努力學習,有了錯誤就迅速改正。
“見善則遷”的下一句話是什麼 《陸象山集》
有過則改
名言見善則遷,見過則改.此言出自哪裏
“見喜則遷,見過則改。”(《易經》)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是什麼意思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這句話是<易經> 《益卦》中的話,
它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向好的學習,有了過錯就要改正。
誰能解釋“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這句話見
取自《周易·益·象》.
【大意】見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學習,有了錯誤就馬上改正.
人不可能沒有過錯,重要的是能夠及時改正.唐朝時,唐太宗下令修築洛陽宮,大臣張玄素上書說:“修築宮室不是當務之急.隋朝營建宮室,勞民傷財.陛下役使百姓,承襲隋朝滅亡的弊端,禍亂恐怕比隋煬帝還要大.”唐太宗對這位大臣說:“你說我不如隋煬帝,那麼,與桀、紂相比怎麼樣?”張玄素說:“如果不停止修建洛陽宮,恐怕也要和他們一樣遭到變亂.”於是,唐太宗下令停止修建洛陽宮.唐太宗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有錯就改,這種品質正是他開辟大唐盛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告訴我沒什麼道理
下幾句是什麼
君子以見善則遷的遷是什麼意思
遷釋義:升~(代表升官)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有關的800字作文
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
《論語》有雲: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知錯能改”是古往今來聖賢之人共具的魅力。知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聖賢之人卻如此之少,何為?這是因為他們知錯而不改,漫漫賢者之路隻邁出了一小步。由此可見,知錯能改就顯得尤為困難和重要。
《秋水》中,河伯“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欣然自喜,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但當其看到寬闊無邊的北海時,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微不足道,而歎曰: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正是他這種知錯能改的精神,才未被大方之家嘲笑。而河伯也因此成為一代聖者賢人,受世人景仰。
知錯能改,是通向完美之路的必經之道。過,有何懼焉?怕的是錯而不改,一錯再錯,到最後必定會淪入不複的深淵。有時,放下高傲,放下自尊,放下對別人的成見,虛心受教,或許會看到另一番風景,得到不一樣的收獲。
昔日大將軍廉頗屢立戰功,便不甘於藺相如之左,多次言語刁難相如,與人多說相如不是。而相如遇其馬車則繞道而行。廉頗開始以為他怕自己,一時得意忘形,後經過門客提醒,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慚愧。於是,他於翌日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相如家請求原諒。這等豪壯之舉多麼振奮人心。人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但我認為,黃金固然可貴,但怎堪比改錯之心,他這種大徹大悟,力改是非的精神不正是中華名族傳統美德的精魂所在嗎?放下自尊,屈身負荊,這需要何等的勇氣。這一次的“知錯能改”自然也就成就了他千古美名,得以流芳百世。聖賢之人正是如此,聚眾生之長,虛心補己之短,這也就是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的原因。
晏子的車夫在聽取妻子的批評後,立馬就改變故態,所以被晏子舉薦做了大夫。試想,如果他還僅是一味的趾高氣昂,覺得滿足,那他永遠隻是個卑弱的馬車夫。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河伯改過,廉頗改過,馬車夫改過,而我們更應該改過。知錯能改,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鼓起勇氣,承認它,改變他它,定有不菲的收獲。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見善則遷下一句是什麼
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