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都有哪些著名詩人在哪裏寫過詩篇?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始見香爐峰。
嚐讀遠公傳:《題西林壁》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裏。
花映新林岸,
雲開瀑布泉李白, 冬夏共霜雪。
廬 山 詩
朱元璋
廬山竹影幾千秋, 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裏長江飄玉帶,
斜月九江雲。
鍾聲知何處,
日暮空聞鍾。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晚來風信好,
並發上江船, 遂複經圓缺。
積峽忽複啟, 天緣有份再來遊。
江上送客遊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平途俄已絕。
巒壟有合遝:望廬山瀑布
蘇軾
詩人讚美廬山的詩詞?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
隻緣礎在此山中。
詩人李白瀏覽了廬山後,寫下了一首傳誦千古的詩歌。是什麼?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人蘇軾在廬山中想到的是什麼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
隻緣生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是蘇軾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麵貌,並借景說理,從中揭示一種生活哲理來啟發讀者的思考和領悟.這首絕句的長處不在於形象或感情,而在於富有理趣.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幹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麵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麵,如果主觀片麵,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麵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隻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麵性.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麵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
不少文人墨客讚揚了廬山景色,你都知道哪些詩歌和文章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廬山詩》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大詩人蘇軾描寫蘆山雲霧的詩詞有哪些
題西林寺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初入廬山
蘇軾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麵,他年是故人.
自昔懷清賞,神遊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
可怪深山裏,無人識故侯.
登廬山懷李十使君渤
蘇軾
讀書廬山中,作郡廬山下.
平湖浸山腳,雲峰對虛榭.
紅蕖紛欲落,白鳥時來下.
猶思隱居勝,亂石驚湍瀉.
過廬山下
蘇軾
亂雲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群儕相應和,勇往事驂驃.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出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飆掃渾涵.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鬆雪,雙溪落天潭.
雖雲默禱應,已有移文慚.
過圓通詩
蘇軾
石耳峰頭路接天,梵音堂下月臨泉.
此生初飲廬山水,他日徒參雪竇禪.
袖裏寶書猶未出,夢中飛蓋已先傳.
何人更識嵇中散,野鶴昂藏未見仙.
唐朝詩人李白登上廬山看瀑布時寫了一首古詩是什麼其中哪兩句流傳的流傳千古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古人也讚美廬山我知道唐代詩人寫過什麼什麼詩名
最最有名的當然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了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其實李白寫了兩首,另一首沒有這首有名氣
望廬山瀑布二首
其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裏。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裏。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
為什麼詩人身在廬山中卻無法看清廬山的真麵目
哈,其一廬山雲霧多,雲裏霧裏難於看全看清;其二蘊含相關哲理,佛理,道理也,
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的詩人是誰?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兩首詩,其一為五言古詩,其二為七言絕句。這兩首詩,都緊扣題目中的“望”字,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後細致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七絕曆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這首一般認為是作於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年)李白到廬山的夏秋之交。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讚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深遠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廬山都有哪些著名詩人在哪裏寫過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