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如此是什麼詞語
"如此"是漢語中的詞彙,主要意思有有三:1、 [So]∶這樣,這麼,那樣;2、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3、這樣的。 動賓結構的詞語
形容別人是如此,自己也是如此的成語
有很多,比如: 邯鄲學步 東施效顰 如法炮製 亦步亦趨 羊群效應 鯽魚效應
為什麼中國人類很是以會成語為榮,認為會很多成語光榮,有知識,中央電視台也是如此,成語比賽,會的像彈
中國古語嗎,體現裏中國曆史悠久。而且短短的幾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很多,不是很有意思嗎?
成語的出處和意思
落落大方
【解釋】: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出處】: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對於我們也是非常寬大的。還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獨一無二
【解釋】沒有相同的或沒有可以相比的。
【出處】宋·延壽輯《宗鏡錄》卷三十一:“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雍容華貴
【解釋】: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出處】:曹禺《王昭君》第一幕:“薑夫人雍容華貴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金枝玉葉
【解釋】:原形容花木枝葉美好。後多指皇族子孫。現也比喻出身高貴或嬌嫩柔弱的人。
【出處】:晉·崔豹《古今注·輿服》:“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唐·王建《宮中調笑》詞:“胡蝶、胡蝶,飛上金枝玉葉。”
金玉滿堂
【解釋】:堂:高大的廳堂。金玉財寶滿堂。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出處】:《老子》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金榜題名
【解釋】金榜:科舉時代稱殿試揭曉的榜;題名:寫上名字。指科舉得中。
【出處】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絕寄舊同年曰:‘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花間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隻一人。’”
一飯千金
【解釋】: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津津有味
【解釋】: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
浮生若夢
【解釋】:浮生:空虛不實的人生;若:象。把人生當作短暫虛幻的夢境。
【出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夢寐以求
【解釋】:寐:睡著。做夢的時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著。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殊途同歸
【解釋】: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周易·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昭然若揭
【解釋】:昭然:明顯、顯著的樣子;揭:原意為高舉,現也指揭開。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處】:《莊子·達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窈窕淑女
【解釋】:窈窕:美好的樣子。美好的女子。
【出處】:《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
【解釋】: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後遂用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語。
【出處】:語出《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逑,匹也。言後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間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
塞翁失馬
【解釋】: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拚音】: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解釋】: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失之東隅
【解釋】:東隅:日出的地方。比喻這個時候遭到損失或失敗。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解釋】師:借鑒。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鑒。
【出處】《戰國策·趙策一》:“前世之不忘,後事之師。”
精誠所至
【解釋】:人的真誠的意誌所到。
遠來和尚好看經
【解釋】比喻外地來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視。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近寺人家不重僧,遠來和尚好看經。”
君子之交淡如水
【解釋】:交:交情。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出處】:《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瑞雪兆豐年
【解釋】:瑞:吉利的。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
【出處】:曲波《橋隆飆》十九:“俗語道:‘瑞雪兆豐年’,明年的小麥一定收成好。”
鳳冠霞帔
【解釋】: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官員夫人的禮服。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雲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
攀龍附鳳
【解釋】: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
【出處】: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
夢寐以求
【解釋】:寐:睡著。做夢的時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著。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黃粱美夢
【解釋】: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一衣帶水
【解釋】: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出處】:《南史·陳後主紀》:“我為百姓父母,豈可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賞心悅目
【解釋】: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處】:魯迅《故事新編·采薇》:“兩人到山腳下一看,隻見新葉嫩碧,土地金黃,野草開著些紅紅白白的小花,真是連看看也賞心悅目。”
雅俗共賞
【解釋】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出處】明·孫人儒《東郭記·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
陽春白雪
【解釋】: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曲高和寡
【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咎由自取
【解釋】:咎:災禍。災禍或罪過是自己招來的。指自作自受。
【出處】:《三國誌·劉封等傳評》:“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一揮而就
【解釋】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出處】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內外製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獨草六製,宰相吳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據案,一揮而就。”
唇齒相依
【解釋】象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係密切,相互依靠。
【出處】《三國誌·魏書·鮑勳傳》:“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愛莫能助
【解釋】:愛:愛惜;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出處】:《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助紂為虐
【解釋】比喻幫助壞人幹壞事。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楚楚可憐
【解釋】楚楚:植物叢生的樣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鬆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鬆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之用耳。”
浮光掠影
【解釋】水麵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出處】唐·禇亮《臨高台》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走馬觀花
【解釋】: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蜻蜓點水
【解釋】:指蜻蜓在水麵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麵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
【出處】:唐·杜甫《曲江》詩:“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滄海桑田
【解釋】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白駒過隙
【解釋】:白駒:白色駿馬,比喻太陽;隙:縫隙。象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出處】:《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光陰似箭
【解釋】:光陰:時間。時間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出處】:唐·韋莊《關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日月如梭
【解釋】梭:織布時牽引緯線的工具。太陽和月亮象穿梭一樣地來去。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出處】宋·趙德麟《侯鯖錄》卷二:“織烏,日也,往來如梭之織。”
世外桃源
【解釋】: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出處】:晉·陶潛《桃花園記》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禍亂的美好地方。
豁然開朗
【解釋】豁然:形容開闊;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出處】晉·陶潛《桃花園記》:“極初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落落大方
【解釋】: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出處】: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對於我們也是非常寬大的。還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寥若晨星
【解釋】:寥:稀疏。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指為數極少。
【出處】:南朝·齊謝眺《京路夜發》:“曉星正寥落,晨光複映漭。”唐·韓愈《華山女》詩:“黃衣道士亦講說,座下寥落如明星。”
學富五車
【解釋】: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溫文爾雅
【解釋】: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出處】: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陳錫九》:“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喜聞樂見
【解釋】: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示例】: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小說。
月朗星稀
【解釋】皓月當空,星星稀少。
【出處】王願堅《七根火柴》:“草地的氣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風吹來,濃雲像從平地上冒出來的,把天遮得嚴嚴的,接著,就有一場暴雨。”
愛屋及烏
【解釋】: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出處】:《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樂不可言
【解釋】:快樂到了極點,沒法用語言來表達。
【出處】:戰國·楚·屈原《大招》:“魂乎歸徠,樂不可言隻。”
想很對方說些什麼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成語怎麼說
形容想很對方說些什麼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的成語:
1、難以啟齒
【拚音】: nán yǐ qǐ chǐ
【解釋】: 啟齒:開口。話很難說出口。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二十二回:“欲告慶父,而難於啟齒,乃於門外號啕大哭。”
【舉例造句】: 大家也都如此主張。難的是這話由誰去說?誰也難以啟齒。
2、無從說起
【拚音】: wú cóng shuō qǐ
【解釋】: 無從:沒有門徑或難以理出頭緒。指事情太繁雜,要說的話很多,但不知道該從哪裏說起。
【舉例造句】: 我隻恨著我自家命苦,兩年以前沒有遇著你這樣的一個人,到了如今也是無從說起的了。
①指出下麵帶雙引號的詞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 (1)寫小說也是“如此”。 (2)“這”非常容易理解,在
1,如此是指作家之間互相競技,
形容壞事的成語
暗室虧心 在暗中做見不得人的虧心事。
出處:元·張養浩《折桂令》曲:“暗室虧心,縱然致富,天意何如。”
暗室欺心 在黑暗的屋子裏昧著良心做壞事。指偷偷地做壞事。
出處: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九·警世格言》:“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電。”
暗室私心 指在暗中做見不得人的虧心事。同“暗室虧心”。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卻婚》:“丈夫然諾重如山,暗室私心鬼神見。”
拔本塞原 ①比喻背棄根本。②鏟除事物發生的根源。多用於壞事。亦作“拔本塞源”。
出處:《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拔苗助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幫狗吃食 比喻幫壞人作壞事。同“幫虎吃食”。
出處:高玉寶《高玉寶》第四章:“這個萬瞎子……專給保長溜須拍馬,對窮人卻是敲詐勒索,最能幫狗吃食。”
幫虎吃食 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八回:“又兼陸好善的母親、妻子幫虎吃食,狐假虎威,陪看皇姑寺,煞是有趣,……。”
褒善貶惡 褒:讚揚;貶:批評。對好人好事加以讚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出處:宋·邵博《聞見後錄》:“君子為小人所勝抑者,不過祿位耳。惟有三四寸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
暴戾恣睢 暴戾:凶惡、殘暴;恣睢:任意做壞事。形容凶殘橫暴,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暴戾恣雎,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
逼良為娼 ①指強迫良家婦女賣淫。②比喻被迫做某件壞事。
出處:《文彙報》1989.5.28:“反映的文藝作品,從古到今可謂車載船裝,數不勝數。”
筆伐口誅 伐:聲討,攻打;誅:痛斥,責罰。從口頭和書麵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出處: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弊絕風清 弊:壞事;清:潔淨。貪汙、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出處:宋·周敦頤《拙賦》:“上安下順,弊絕風清。”
表裏為奸 表裏:內外;奸:虛偽狡詐。比喻用勾結、欺詐等不正當手段做壞事。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庫書內,不知虧空了多少銀子,他表裏為奸,憑這個假冊子,要來侵吞款項。”
不打自招 招:招供。舊指沒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壞事或有壞的意圖自我暴露出來。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說出道:後日是他母難之日,邀請諸邪來作生日。”
不愧屋漏 愧:慚愧;屋漏:古代室內西北角安放小帳的地方。原意是雖在宗廟裏,但無愧畏之心。後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壞念頭。
出處:《詩經·大雅·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
不欺屋漏 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壞念頭。
出處:《好逑傳》第八回:“台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勝愧悔。”
藏垢納汙 垢、汙:肮髒的東西。包藏容納肮髒之物。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藏汙納垢 汙、垢:肮髒的東西。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汙,山藪藏疾。”
逞性妄為 由著性子胡來。也指壞人任意幹壞事。
除惡務盡 惡:邪惡;務:必須。清除壞人壞事必須幹淨徹底。
出處:《左傳·哀公元年》:“樹德莫如滋,雲疾莫如盡。”《尚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大快人心 快:痛快。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處:明·許三階《節俠記·誅佞》:“李秦授這廝,今日聖旨殺他,大快人心;兄請正坐了,就決了他,使小弟得以快睹。”
膽大妄為 妄為:胡搞,亂做。毫無顧忌地幹壞事。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回:“這種人要在敝國,是早已明正典刑,哪裏容他們如此膽大妄為呢。”
杜漸防微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微:微小。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製止,不讓它發展。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明本》:“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睹幾而作,不俟終日。”《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惡惡從短 比喻對人所做的壞事,不十分苛責。
出處:《公羊傳·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
惡性循環 許多壞事互為因果,循環不已,越來越壞。
惡有惡報 做壞事的人會得到不好的報應。指因辦壞事而自食其果。
出處:南朝·梁·蕭衍《新酒肉文》:“行十惡者,受於惡報;行十善者,受於善報。”
遏惡揚善 遏:阻止;揚:宣揚。禁絕壞事,宣揚提倡好事。
出處:《周易·大有元亨》:“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遏漸防萌 猶言杜漸防萌。
出處:《隸釋·漢冀州從事張表碑》:“貢真絀偽,遏漸防萌。”
發奸擿伏 發、擿:揭發;奸:奸臣,壞人;伏:指隱瞞壞事。揭發隱秘的壞人壞事。
出處:《漢書·趙廣漢傳》:“其發奸擿伏如神。”
發隱擿伏 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
出處:宋·秦觀《越州請立程給事祠堂狀》:“[程給事]發隱擿伏,敏捷如神。”
防微杜漸 微:微小;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製止,不讓它發展。
出處:晉·韋謏《啟諫冉閔》:“清誅屏降胡,以單於之號以防微杜漸。”《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消滅,害除福湊矣。”
防微慮遠 慮:考慮,思慮。指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防止,並考慮長遠的計策。
出處:唐·鄭亞《唐丞相太尉衛國公李德裕會昌一品製集序》:“由是洞啟宸衷,大破群議,運籌製勝,舉無遺策,防微慮遠。”
風清弊絕 貪汙、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出處:宋·周敦頤《拙賦》:“上安下順,風清弊絕。”
逢君之惡 執迎合昏庸的執政者,引他去幹壞事。
出處:《孟子·告子下》:“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
改惡從善 再不做壞事,決心做好人。
出處:《飛龍全傳》二十一回:“應該隱姓埋名,改惡從善,才是正理。”
改邪歸正 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將軍棄邪歸正,與宋某等同替國家出力,朝廷自當重用。”
姑息養奸 姑息:為求苟安,無原則地寬容;養:助長;奸:壞人壞事。無原則地寬容,隻會助長壞人作惡。
出處:《禮記·檀弓上》:“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含垢藏疾 本謂應有包容的氣量,後轉用以指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和讀書有關的成語典故
1、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2、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隻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裏麵,再紮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隻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隻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3.懸梁刺股 “懸梁刺股”這個成語包括兩個古人的故事。 先說“懸梁”。所謂“懸梁”,就是用繩子綁住頭發,吊到屋梁上去。這是漢朝人孫敬的故事。孫敬,字文寶,是信都(今河北省冀縣)人,他那勤苦學習的精神確實是少有的。他經常關著門,獨自不停地閱讀,人們稱他“閉戶先生”。他往往到了十分疲倦的時候,還不肯休息。有時實在太累了,一邊讀書,一邊打著瞌睡來。他就對自己很生氣,用一條繩子,一頭綁在屋梁上,一頭綁著自己的頭發,讓頭頸正直地吊著,然後繼續讀書。這樣,如果疲乏打瞌睡的時候,頭一低垂,繩索就會扯緊頭發,立刻把孫敬痛醒,好繼續讀書。由於他多年刻苦用功,最後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 再說“刺股”。所謂“刺股”,就是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是戰國時代蘇秦的故事。蘇秦,字季子,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縱橫家。他自己感到學問不精,便發憤讀書,晚上讀得疲倦了,老打瞌睡,他就拿起一把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傷痛驅走了疲勞,蘇秦又繼續讀下去。後來,蘇秦終於成了六國赫赫有名的人物。 後人根據上麵兩個故事,概括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有來形容好學勤讀的刻苦精神。
杭能組什麼成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成語詞目】: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成語拚音】:shàng yǒu tiān táng,xià yǒu sū háng
【拚音代碼】:syttxysh
【成語解釋】:形容蘇州、杭州的繁榮、富庶。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穀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隻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嶽《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裏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穀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複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穀的這一改動,雖然隻將數字改為一字,隻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穀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穀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誌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裏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裏馬,隻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裏,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裏,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裏,有人在國王麵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裏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裏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裏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隻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曆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麵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麵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麵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幹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裏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裏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裏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讚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托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才高八鬥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歎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製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讚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草木皆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占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隻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裏桅杆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讚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裏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紮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麵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後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隻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隻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指鹿為馬
English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裏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穀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掩耳盜鈴
English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