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感的成語故事
芝焚蕙歎 芝、蕙:同為香草名;焚:燒。芝草被焚,蕙草傷歎。比喻因同類遭到不幸而悲傷。 摘膽剜心 摘:齲剜:用刀剜。用刀子將膽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湮沒無聞 湮:埋沒;無聞:沒有知道。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一悲一喜 既悲傷
誰能幫我找個有關於悲傷的成語故事
哀毀骨立
āi huǐ gǔ lì
[釋義]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隻剩下骨頭架子。指因喪親極度悲哀;瘦得隻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語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正音] 骨;不能讀作“ɡú”。
[辨形] 立;不能寫作“厲”。
[近義] 無腸可斷
[反義] 笑逐顏開 哀而不傷
[用法] 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一般作主語;分句。
[結構] 複句式。
[例句] 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一時之間他接受不了;整日悲悲戚戚;~。
[成語故事]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與和嶠兩人同時喪父母,和嶠按照風俗習慣,守孝三年,神氣絲毫沒有損傷。而王戎則不同,他在父母的靈前搭了一個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靈,十分傷心,而且吃的很少,整個身體變成骨瘦如柴,三年後經很長時間調養才恢複。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譯:王戎、和嶠都很孝,同時死了老母親。和嶠規規矩矩服喪,王戎雖然不遵守規矩路數守孝,卻因為痛苦而消瘦得像隻幹雞了。)
傷感的成語 有典故的
患得患失
huàn dé huàn shī
【解釋】患:憂患,擔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處】《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貶義。用來形容人自私。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得;不能讀作“dě”。
【辨形】患;不能寫作“幻”;失;不能寫作“矢”。
【近義詞】斤斤計較、自私自利
【反義詞】公而忘私、大公無私
【例句】
(1)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之心。
(2)你老是~;怕這怕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一個悲情的典故成語
患得患失 huàn dé huàn shī 【解釋】患:憂患,擔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出處】《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結構】聯合式。【用法】含貶義。用來形容人自私。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正音】得;不能讀作“dě”。【辨形】患;不能寫作“幻”;失;不能寫作“矢”。【近義詞】斤斤計較、自私自利【反義詞】公而忘私、大公無私【例句】 (1)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之心。 (2)你老是~;怕這怕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找 一些 傷感的成語
天若有情天亦老 〖解釋〗天倘若有情意,也會因悲傷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塢的。
泣數行下 〖解釋〗眼淚接連不斷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傷。
淒然淚下 〖解釋〗淒然:寒涼。形容淒涼悲傷。
觸物傷情 【出處】晉·張載《七哀詩二首》:“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 【解釋】觸:觸動,感動。看到某一景物內心感到悲傷【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惟有黛玉看見他家鄉之物,反自~。” 【故事】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 【出處】《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解釋】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示例】【故事】
一悲一喜 既悲傷又高興。《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一身,不勝淒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一悲一喜。”
吞聲忍淚 形容強忍悲傷。
涕泗橫流 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亦作“涕泗縱橫”。
窮途之哭 因車無路可行而悲傷,後指處於困境所發的絕望的哀傷。
情淒意切 謂心境十分悲傷。
搶地呼天 搶地:觸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泣涕如雨 泣:低聲哭;涕:鼻涕。眼淚像雨一樣。形容極度悲傷。
泣不可仰 哭泣得抬不起頭。形容極度悲傷。
嘔心抽腸 形容極度悲傷。
鳥啼花怨 形容悲傷怨恨。
淚流滿麵 眼淚流了一臉。形容極度悲傷。
樂極則悲 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
樂極悲生 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見哭興悲 見別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傷。謂產生同情心。
風木之悲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養的悲傷。
觸目崩心 看到某種情況而心中極度悲傷。
捶胸跌足 〖解釋〗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捶胸跌腳 〖解釋〗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涕泗縱橫 〖解釋〗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同“涕泗橫流”。
芝焚蕙歎 芝、蕙:同為香草名;焚:燒。芝草被焚,蕙草傷歎。比喻因同類遭到不幸而悲傷。
物傷其類 指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傷感。
司馬青衫 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痛入骨髓 痛到骨頭裏。比喻痛恨或悲傷之極。
喪明之痛 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後指喪子的悲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熱淚盈眶 盈:充滿;眶:眼眶。因感情激動而使眼淚充滿了眼眶,形容感動至極或非常悲傷。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剖肝泣血 形容非常悲傷。
泣下沾襟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淚水滾滾流下,沾濕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傷。
淒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傷。
美人遲暮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樂極生悲 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狐兔之悲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呼天搶地 搶地:觸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風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養的悲傷。
摧心剖肝 摧:折。剖:劃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
愴地呼天 愴:悲傷,淒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極其悲痛絕望的神態。
觸目慟心 慟:極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內心悲傷。
悲喜交集 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悲歡離合 悲傷、歡樂、離散、聚會。泛指生活中經曆的各種境遇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心情。
悲不自勝 勝:能承受。悲傷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極度悲傷。
黯然銷魂 黯然:心懷沮喪、麵色難看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肉體。心懷沮喪得好象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老淚縱橫 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麵,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淚下如雨 淚水如同雨水一樣流下來,形容十分悲傷
哀毀骨立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隻剩下骨架。舊時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隻剩一把骨頭。
哀而不傷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愁眉淚眼 皺著眉頭,掉下眼淚。形容愁苦悲傷的樣子
踣地呼天 踣:仆倒。呼天搶地,形容極度悲傷
悲從中來 中:內心。指悲傷的感情從內心發出來
這麼多差不多了吧,找的好辛苦啊
表示悲傷心情的成語有哪些
悲從中來 中:內心。指悲傷的感情從內心發出來
踣地呼天 踣:仆倒。呼天搶地,形容極度悲傷
愁眉淚眼 皺著眉頭,掉下眼淚。形容愁苦悲傷的樣子
哀而不傷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哀毀骨立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隻剩下骨架。舊時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隻剩一把骨頭。
淚下如雨 淚水如同雨水一樣流下來,形容十分悲傷
老淚縱橫 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麵,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黯然銷魂 黯然:心懷沮喪、麵色難看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肉體。心懷沮喪得好象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悲不自勝 勝:能承受。悲傷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極度悲傷。
悲歡離合 悲傷、歡樂、離散、聚會。泛指生活中經曆的各種境遇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心情。
悲喜交集 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觸目慟心 慟:極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內心悲傷。
愴地呼天 愴:悲傷,淒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極其悲痛絕望的神態。
摧心剖肝 摧:折。剖:劃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
風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養的悲傷。
呼天搶地 搶地:觸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狐兔之悲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樂極生悲 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美人遲暮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淒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傷。
泣下沾襟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淚水滾滾流下,沾濕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傷。
剖肝泣血 形容非常悲傷。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熱淚盈眶 盈:充滿;眶:眼眶。因感情激動而使眼淚充滿了眼眶,形容感動至極或非常悲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喪明之痛 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後指喪子的悲傷。
痛入骨髓 痛到骨頭裏。比喻痛恨或悲傷之極。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司馬青衫 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物傷其類 指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傷感。
芝焚蕙歎 芝、蕙:同為香草名;焚:燒。芝草被焚,蕙草傷歎。比喻因同類遭到不幸而悲傷。
涕泗縱橫 〖解釋〗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同“涕泗橫流”。
捶胸跌腳 〖解釋〗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捶胸跌足 〖解釋〗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觸目崩心 看到某種情況而心中極度悲傷。
風木之悲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養的悲傷。
見哭興悲 見別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傷。謂產生同情心。
樂極悲生 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樂極則悲 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
淚流滿麵 眼淚流了一臉。形容極度悲傷。
鳥啼花怨 形容悲傷怨恨。
嘔心抽腸 形容極度悲傷。
泣不可仰 哭泣得抬不起頭。形容極度悲傷。
泣涕如雨 泣:低聲哭;涕:鼻涕。眼淚像雨一樣。形容極度悲傷。
搶地呼天 搶地:觸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情淒意切 謂心境十分悲傷。
窮途之哭 因車無路可行而悲傷,後指處於困境所發的絕望的哀傷。
涕泗橫流 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亦作“涕泗縱橫”。
吞聲忍淚 形容強忍悲傷。
一悲一喜 既悲傷又高興。《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一身,不勝淒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一悲一喜。”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 【出處】《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解釋】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示例】【故事】
觸物傷情 【出處】晉·張載《七哀詩二首》:“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 【解釋】觸:觸動,感動。看到某一景物內心感到悲傷【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惟有黛玉看見他家鄉之物,反自~。” 【故事】
淒然淚下 〖解釋〗淒然:寒涼。形容淒涼悲傷。
泣數行下 〖解釋〗眼淚接連不斷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傷。
天若有情天亦老 〖解釋〗天倘若有情意,也會因悲傷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塢的。
經典的成語故事10個
(一)井底之蛙
【典故】《莊子秋水篇》講了一個淺井的蝦蟆和東海之鱉的故事。一日,一隻淺井的青蛙見到一隻東海大鱉,便興致勃勃地對它說:“我可快樂啦!出來就在井欄邊跳來跳去,進去就在井壁磚縫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著我的兩腋和腮;遊到淺處,泥湯就沒了我的腳。我獨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沒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來看看?”
東海之鱉來到井邊,左腳還沒進去,石膝已經被卡住了。東海之鱉慢慢退了出去,然後對這隻淺井青蛙講述了大海的樣子:“用千裏之遙這樣的字眼兒,不足以說明大海的廣闊;用千仞之高這樣的詞,不足以量盡它的深度。大禹時十年九澇,海水沒顯出增加了多少;商湯時八年七早,海水也並不見減少多少……”淺井的青蛙聽得目瞪口呆,驚恐萬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嚐想到還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釋讀】井底的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經典成語故事10個
(二)葉公好龍
【典故】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幹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麼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隻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裏,它把頭伸進窗戶裏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隻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釋讀】我們現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麼兩樣呢?
(三)掩耳盜鈴
【典故】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處】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釋讀】“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四)自相矛盾
【典故】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隻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麵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這——”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出處】《韓非子·難勢》
客有鬻於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釋讀】“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後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後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五)水滴石穿
【典故】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隻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釋讀】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隻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六)東施效顰
【典故】西施是中國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人,隻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準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讚,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
同村有位名叫東施的女孩,因為她的長相並不好看,他看到村裏的人都誇讚西施用手扶住的樣子很美麗,於是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在人們麵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讚她。她本來就長得醜,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有人看到之後,趕緊關上大門;有些人則是急忙拉妻兒躲得遠遠的,他們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釋讀】東施隻知道西施皺著眉的樣子美麗,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結果隻給後人留下「東施效顰」的笑話。
(七)臥薪嚐膽
【典故】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裏,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麵。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嚐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誌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出處】源於《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
【釋讀】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臥薪嚐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
經典成語故事10個
(八)夜郎自大
【典故】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裏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囉!”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隻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釋讀】“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九)愚公移山
【典故】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裏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讚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裏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裏。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裏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出處】《列子·湯問第五》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釋讀】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經典成語故事10個
(十)熟能生巧
【典故】從前有個叫陳康肅,號堯谘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心裏非常的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哈,哈,哈,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
“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了,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谘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有一天陳堯谘帶著徒弟在院子裏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谘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谘也很神氣的對老翁說:“你看怎麼樣?”那個老翁隻是微微點頭,並不叫好。
陳堯谘心裏很不舒服,不客氣的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麼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隻是一平常的技術罷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麼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你簡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的很,沒什麼值得誇讚的。”“老頭兒,聽你這麼說好象很內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不服氣就比畫比畫。光說不練你有個什麼用!”“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著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麵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杓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裏。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翁很謙虛的向陳堯谘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陳堯谘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的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後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釋讀】這個成語,說明不管做什麼事情,隻要勤學苦練掌握規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幹起來得心應手。
幫忙找生僻的成語故事
【丙吉問牛】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讚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不相問聞】指沒有聯係或斷絕往來。
【東捱西問】指四處探問、打聽。
【訪貧問苦】訪問貧苦的老百姓。
【耕當問奴】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耕當問奴,織當訪婢】耕:耕田種地;奴:男仆;織:紡織;訪:詢問;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問奴,紡織的事情要問婢。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革職拿問】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職務,逮捕問罪。
【姑置勿問】權且放過,不去追究責問。指對有過錯的人暫時給予寬容。
【好問決疑】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即窮驗問】即窮:追究到極點;驗:檢驗。抓住事實,追究查問。
【勞問不絕】勞問:慰問。慰問的人接連不斷。
【東挨西問】挨:接近。形容四處打聽、尋問。
【切問近思】切:懇切;近思:想當前的問題。懇切地問詢,多考慮當前的問題。
【入境問禁】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裏有什麼禁令。
【若要好,問三老】如果想辦好事情,就要先請教幾位有經驗的老人。
【善問者如攻堅木】形容在學問上善於問難的人,應當是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像木工砍硬木先從易進斧的地方下手一樣。
【問鼎輕重】問鼎的大小輕重。指妄圖奪取天下。
白飯青芻】白飯供客,青草喂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白圭可磨】圭:古代玉器名,長條形,上端作三角狀。白圭上的斑點還可以磨去,人說錯話就沒有辦法了。
【白圭無玷】玷:玉上的斑點。潔白的玉上沒有斑點。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沒有缺點。
【白日衣繡】衣:穿;繡:五彩製繡的官服。白天身著華貴官服,使人看見。舊時比喻富貴後還鄉,向鄉親們誇耀。
【白首黃童】白首:老人;黃童:兒童。指老老少少。
【白水鑒心】白水:清水;鑒:照。清澈的水能照見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淨的水一樣純潔。
【白水盟心】盟:舊指盟誓訂約。指著水起誓。泛指對人盟誓。
【白商素節】白商:按五色分秋屬白,按五音分秋屬商,故稱秋天為白商;素節:節氣。指秋天的季節。
【白俗元輕】白:指白居易;元:指元稹。泛指文筆粗俗淺近,輕浮靡麗。
【白頭迭雪】見“白頭蹀跇”。
【白頭蹀跇】形容老人發白體弱。亦作“白頭疊雪”。
【白往黑來】比喻變化極大。
【白雪難和】白雪:指楚國一首歌曲名。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藝術。
【白莧紫茄】白色的莧菜,紫色的茄子。比喻潞秘普通的蔬菜,生活儉樸。
【白玉映沙】像白玉的光映照在沙土上。比喻詩文出類拔萃。
【垂發戴白】戴白:指白發老人。指幼兒與老人。
【嗷嗷無告】無告:指無處可以告貸和求救。形容身陷饑餓和困境中無處可以求援。
【暗無天日】形容社會極端黑暗。
【布颿無恙】颿,同“帆”。比喻旅途平安。同“布帆無恙”。
【白圭無玷】玷:玉上的斑點。潔白的玉上沒有斑點。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沒有缺點。
【並世無兩】猶舉世無雙。
【兵無常勢】常:不變;勢:形勢。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用以說明辦事要因時、因地製宜,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法去解決。
【兵無常形】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指辦事要因時、因地製宜,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法去解決。
【兵無鬥誌】士兵缺乏作戰的決心和勇氣。
【並無二致】沒有多大區別。
【兵無血刃】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百無一二】一百個中找不出一兩個。指某一類人或事物所占比例極少。
【刺舉無避】刺舉:偵察揭發;避:回避。偵察揭發不法行為,不回避權勢。形容敢於同壞人壞事做鬥爭。
【半天朱霞】半天:空中;朱:紅色。半空中的紅霞。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脫俗。
【持表度天】表:立柱,測日影長短;度:量。用很短的表來測量天。比喻學識淺薄不能深明事理。
【愴地呼天】愴:悲傷,淒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極其悲痛絕望的神態。
【重睹天日】比喻脫離黑暗,重見光明。
【持管窺天】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裏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麵。
【長江天塹】塹:壕溝。長江為天然的坑塹、險要。舊時形容長江地勢險要,不可逾越。
【長江天險】長江為天然的壕溝。形容長江地勢險要,不可逾越。
【澄清天下】指整肅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複歸太平。
【長矢射天狼】矢:箭;天狼:星座名,代指侵略邊境的人。比喻抵抗侵略者。
【冬日可愛】如同冬天裏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關於音樂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四麵楚歌
秦朝滅亡以後,反秦將領中勢力最強大的西楚項羽和漢王劉邦進行了長達五年的爭權鬥爭。在戰爭進行的最後一年,劉邦會同韓信、彭越等追擊項羽,將其圍困在亥下,此時項羽的軍隊已經不多,糧草也完了,劉邦和諸候的軍隊將其包圍了裏裏外外好幾層。半夜裏忽然聽見四麵漢營中都在唱起楚地民歌,全部項羽在大吃一驚說:“漢軍已經把楚地全部占領了吧?那為什麼楚地的人這麼多呢?”其實這裏漢軍的計策,故意唱起楚歌來嚇唬項羽,動搖其軍心。現在多用這句成語來比喻陷入四麵包圍,孤立無援,身處絕境,遭受到來自各方麵的攻擊。
濫竽充數
戰國時,齊宣王愛聽吹竽,但是他不愛聽獨奏,最喜歡三百個樂師一齊吹竽,聽起來才覺得過隱。有一位南郭先生,知道這件事後,也背著竽來見齊宣王,請求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非常高興。但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吹竽,每次演奏的時候,他就雙手捧竽,腮幫子鼓鼓的,臉漲得通紅,裝出很賣力的樣子,還不時地晃動著頭,其實他根本沒有吹出聲來。有時裝過了頭,會突然冒出一二聲刺耳的高調聲來,他總是說是自己吹的,就這樣,這個冒牌的樂師和其它的樂師一樣,享受很高的待遇。後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 王繼位。齊王也喜歡聽吹竽,但是他和其父不同,他喜歡聽獨奏,他叫三百個樂師一個一個地吹。此時南郭先生知道再也混不下去了,於是就悄悄溜之大吉。
人琴俱亡
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王子猷(即王徽之),二兒子王子敬(即王獻之)。兄弟二人自幼形影不離,情同手足。他們同在一塊讀書學習,後來兩人又一起生病。王獻之病死後,王徽之前往他家吊喪。走進靈堂後,他先坐在靈床上痛哭,當看見弟弟生前所彈的琴放在一旁時,便觸景生情,取過琴來彈,卻始終調不好弦。於是,他把琴摔在地上,悲傷地說道:“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失去了。” 這句成語是說人和琴都沒有了,後來用以表示看到故友的遺物而觸景生情。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多一些!(5則以上)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斷齏劃粥
範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範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誌。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