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苦與最樂的名言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僮巢慌??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誌。(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唬。(《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裏。(《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戰國策》)
富貴不能*,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餘下全文>>
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的道理論據的名言
1、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
2、俗語亦說,“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3、孔子說,“無入而不自得”。
4、孟子說,“君子有終身之憂”。
5、曾子說,“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用名人名言論證最苦與最樂的觀點
急速流逝的時間,一去不返的時間,是人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把它虛度,那是最大的揮霍。
關於“苦與樂”的名人名言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關於苦和樂的名言,警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頂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關於快樂的名言
陶行知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柏拉圖 我所謂教育就是指對兒童適當的習慣所給予善端的培養養;——當把快樂、友誼、痛苦和憎恨都適當地植根於兒童心靈中的時候,他們對這些性質固然還不能明白;但一旦獲得了理性,就會發觀這些都是相和諧的。這心靈的和諧達到完善的境地時,即是道德;而那種依於快樂和痛苦的特殊訓練,——就是在引導著你去恨你所應恨的,愛你所愛的,——從始至終,是可以分開來的;我看這可以正確地稱為教育。
洛克 惟有德行才是真實的善,導師不隻應該進行勸導談論它,而且應該利用教育的工作與技巧,把它供給心理,把它固定到心田裏麵,在青年人對它發生真正的愛好,把它的力量、榮譽和快樂放在德行上麵以前不要停止定
蘇霍姆林斯基 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於,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
歌德 一個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卻在工作過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樂。
狄德羅 人們無窮無盡地痛斥情感;人們把的一切都歸罪於情感,而忘記了情感也是他的一切快樂的源泉。因此說,情感就其本身性質性質來說,是一種既不能說得太好也不能說得太壞的因素。
愛迪生 友誼能增進快樂,減輕痛苦;因為它能倍增我們的喜悅,分擔我們的煩憂。
培根 如果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達爾文 談到名聲、榮譽、快樂、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們都是塵土。
培根 人們沒有哭,便不會有笑。小孩一生下來便會有哭的本領,後來才學會笑。所以一個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會了解快樂。
波普 愛情的快樂不能在激情的擁抱中告終。愛,必須有恒久不變的特質,要愛自己,也要愛對方。
羅蘭 學習是快樂的來源,即使你不在意自己將來有沒有成就,單以目前的生活來說,學習也一定使你覺得滿足。
培根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帕拉圖 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他們在生病之前並不曾覺得那是最大快樂。
蘇格拉底(希臘)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哲學家告訴我們,“為善至樂”的樂,乃是從道德中產生出來的。為理想而奮鬥的人,必能獲得這種快樂,因為理想的本質就含有道德的價值。
《最苦與最樂》作者引用了哪些名言佳句,這些話想要說明什麼
名言: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曾子——任重而道遠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要說明:“人生當勇於負責”。
《最苦與最樂》人生什麼事最苦?作者是怎樣引用名言來論述的?
1: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背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份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之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獨是凡人生活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受良心責備不過,要逃避也沒處逃避呀。
2:把原文貼出來給你看,名言也沒幾句啦: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麵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麵,睡裏夢裏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麼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於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對於一個人如此,就是對於家庭,對於社會,對於國家,乃至對於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個契約,便是對於自己加一層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後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裏頭過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裏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麼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話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鬆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是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麼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聖賢豪傑,他負的責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那仁人誌士的憂民、憂國,那諸聖諸佛的悲天憐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裏盡責任,便日日在那裏苦中得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由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職責,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頭上,如何能躲?不過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最苦與最樂當中作者引用了哪些名言佳句這些話想要說明什麼
名言: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曾子——任重而道遠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要說明:“人生當勇於負責”。
最近在上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 老師要搞個關於進了責任最樂的名言 求解釋啊
責任最樂名言:
1、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歌德)
解析:愛是最大的責任。
2、要使周圍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應該像蠟燭那樣燃燒。(高爾基《蟑螂的故事》)
解析:奉獻是一種快樂,又何嚐不是責任。
3、凡是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梁啟超)
解析:得到是快樂的,同時也給了你對其負責的任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關於最苦與最樂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