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琢如磨前一句
有匪君子,充耳秀瑩,赫兮咺兮。有匪君子。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終不可諼兮,終不可諼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猗重較兮。善戲謔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如琢如磨,瑟兮僴兮如琢如磨上一句:
如切如磋
淇奧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金如錫,會弁如星。瑟兮僴兮,如圭如璧。寬兮綽兮
急求《詩經.衛風.淇奧》中“如琢如磨”的前一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孔子名言,不亦說乎?前麵一句是什麼?
學而時習之
“有玉美如斯,如砌如磋,如琢如磨”原句是什麼?
原句是: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釋義: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是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2、出自《詩經.衛風.淇奧》,“《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於周,美而作是詩也。”
3、詩中反複吟誦士大夫是一個高雅君子的形象,讚美行政處事的能力,突出良臣的形象·。
詩經如琢如磨後一句
詩經如琢如磨後一句(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原文:
《詩經.衛風.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心悅君兮君不知的上一句
詩歌原文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悅君兮君不知。
故事
據劉向《說苑·善說》記載:春秋時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遊玩,鍾鼓齊鳴。搖船者是位越人,趁樂聲剛停,便抱雙槳用越語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聽不懂,叫人翻譯成楚語。就是上麵的歌謠。歌中唱出了越人對子皙的那種深沉真摯的愛戀之情,歌詞 聲義雙關,委婉動聽。是我國最早的譯詩,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結晶和見證。它對楚辭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 (選自《先秦詩文精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版) 故事講的是楚國襄成君冊封受爵那天,身著華服佇立河邊。楚大夫莊辛經過,見了他心中歡喜,於是上前行禮,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禮之舉,不予理睬。於是莊辛洗了手,給襄成君講述了楚國鄂君的故事: 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遊,有愛慕他的越人船夫抱著船槳對他唱歌。歌聲悠揚纏綿,委婉動聽,打動了鄂君,當即讓人翻譯成楚語,這便饑了《越人歌》之詞。鄂君明白歌意後,非但沒有生氣,還走過去擁抱船夫,給他蓋上繡花被,願與之同床共寢。 莊辛進而問襄成君:鄂君身份高貴仍可以與越人船夫交歡盡意,我為何不可以握你的手呢?襄成君當真答應了他的請求,將手遞給了他。
二句三年得後一句 它山之石後一句 如琢如磨前一句 投我以木瓜後一句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桃李
精益求精下一句
精益求精,好中求好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整個句子的意思是什麼?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意思:如加工骨器,不斷切磋;如打磨美玉,反複琢磨。分別指做學問的態度和自我修煉的精神。
*
出處:《禮記·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
意義延伸:這些都形象而深刻地比喻了在學習上應具有的深入、細致、一絲不苟的精 神。並已成為成語,普遍地使用於學習的態度上。我們隻有在讚歎特種手工藝的精巧時,才能進一步體會到工人在加工時“切、磋、琢、磨”的一絲不苟的精神,才能進一步體會到治學隻有認真地切、磋、琢、磨,才能卓見功效。 切磋、琢磨需要我們不斷地堅持才行。
*
這句話告訴我們:有了目的,就知道在哪方麵進行簡單持續的動作,終至道的境界。道學最怕的是半途而廢,所以在問題未嚴重前就要體察,將隱患扼殺在萌芽時期。其本在“誠”,不“誠”無物。如學車時摔了很多跤就放棄了。學五筆字型打字因家裏沒有工具訓練就放棄了。學英語因不斷的說英語太無聊,枯燥而堅持不下去了。
人在事上磨的下一句是什麼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原文]
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譯文]
(陸澄)問:「清靜的時候,便覺得心境泰然,但一遇到事情,感覺就不一樣了,怎麼辦呢?」王陽明說:「這是隻知道靜養,不知道做克除私心雜念工夫的緣故。這樣來對待事情,心境便會反反複複。人必須在事上去磨練,這樣才能清靜時也安定,變動時也安定。」
——摘自《傳習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