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貴神速這個成語故事跟誰有關
兵貴神速:表示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兵貴神速與戰爭
三國時期曹操的謀士郭嘉說:“兵貴神速”。
孫子在九地篇中說“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意思是說用兵之理貴在神速,要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拿破侖說:“軍隊的力量與力學中的動力相似,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快速的行軍,能夠提高軍隊的士氣,足以增加取勝的機會。”
李德?哈特在《戰略論:間接路線》中寫道:“法國大革命時,法軍每分鍾走120步,而他們的敵人堅持每分鍾走70步的傳統。法軍可以迅速的調動,隨時把打擊的力量集中在選定的要點上,用拿破侖慣用的術語來說,就是無論在戰略還是戰術上,都可以實行“質量乘速度”的原理。”
德國的海因茨?威廉?古德裏安創造了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製敵取勝。閃擊戰三個重要要素:快、奇、集中。古德裏安也因此與曼施坦因、隆美爾被後人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郭嘉,孫子,拿破侖,李德?哈特和古德裏安5個人都在強調軍隊速度的重要性,提高軍隊的速度就可以增加獲勝的成果。在廣義動量定理公式Fαt=MV中,MV指成果。而在軍事上增加軍隊的反應速度V時,即可增加成果MV。
閃電戰的3要素是快、奇、集中。快指速度快,敵人沒時間準備,相對於敵人我方增加了時間t;奇指α,奇襲,對手沒有準備,可以獲得更大的成果;集中指增加力量F,即可增加成果。
而如果增加軍隊的速度V,可以有效增加軍事成果MV,那麼是不是隻要增加速度就是有利的呢?
孫子在軍爭篇中說:“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裏而爭利,則擒三軍將,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裏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意思是說“軍爭”既有有利的一麵,但“軍爭”也有不利的一麵。帶著全部輜重去爭利,就會影響行軍速度,不能先敵到達戰地;丟下輜重輕裝去爭利,裝備輜重就會損失。因此,如果讓戰士卷起鎧甲,輕裝快跑,日夜不停,以加倍的速度兼程行進,奔襲百裏去爭利的話,則三軍的將領有可能會被俘獲。健壯的士兵能夠先到戰場,疲憊的士兵必然落後,隻有十分之一的人馬如期到達;強行軍五十裏去爭利,先頭部隊的主將必然受挫,而軍士一般僅有一半如期到達;強行軍三十裏去爭利,一般隻有三分之二的人馬如期到達。這樣,部隊沒有輜重就不能生存,沒有糧食供應就不能生存,沒有戰備物資儲備就無以生存。
孫子說丟棄輜重,糧食和戰備物資儲備減少了軍隊攜帶的質量,可以提高行軍的速度去與敵人爭利,但軍隊由於沒有輜重,糧食和戰備物資儲備這些物資,軍隊也沒辦法生存。
減少質量可以提高速度,但減少質量會威脅生存。以減少質量而提高的速度,其成果可能是負作用的。
企業在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時,會經常在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產出速度進行權衡和取舍。
降低質量而提高速度並不都是不好的。西班牙的阿曼西奧?奧爾特加?高納的公司ZARA以提供質量稍低的服裝,但快速供貨而打敗了眾多服裝廠商,並且創造了快速消費服裝的這個市場。阿曼西奧?奧爾特加?高納也因此一直排在世界富豪榜的前十名。同樣做衣服快速消費的瑞典H&M公司的斯特凡?帕森和日本優衣庫的柳井正都排在世界富豪榜的前列。
兵貴神速成語故事
“兵貴神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動迅速為可貴。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就會取得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兵貴神速。今千裏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知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隻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隻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裏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公孫康所殺
兵貴神速的成語故事是怎樣的
郭嘉兵貴神速bīngguìshénsù[釋義]貴:可貴;神速:特別迅速。用兵以行動特別迅速為貴。[語出]《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嘉表曰:‘兵貴神速。’”[正音]速;不能讀作“shù”。[辨形]兵;不能寫作“乓”或“乒”。[近義]速戰速決事不宜遲[反義]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用法]多用於軍事方麵;有時也用於其他方麵。一般作謂語、分句或獨自成句。[結構]主謂式。
兵貴神速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
【兵貴神速】【bīng guì shén sù】神速:特別迅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出自】:《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嘉言曰:‘兵貴神速.’” 【示例】:,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殺得他隻輪不返.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七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獨句;用於軍事等
兵貴神速的成語故事,100字左右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兵貴神速。今千裏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知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隻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隻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裏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
兵貴神速 兒童成語故事53
?
兵貴神速的曆史故事
郭嘉,字奉孝,潁[yǐng]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但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隻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隻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裏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兵貴神速成語出處
1,《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嘉言曰:‘兵貴神速。’”
2,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七回:“兵貴神速,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殺得他隻輪不返。”
3,《舊唐書·李靖傳》:“兵貴神速,機不可失。”
兵貴神速的成語解釋
神速:特別迅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攻其不備 圍魏救趙 四麵楚歌 腹背受敵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兵貴神速 神出鬼沒的 成語故事
攻其不備
西元一九六年,孫策攻打固陵,屢打不下,部下孫靜獻計說:王朗在固陵防守很堅固,不宜從正麵攻打.離這裏幾十裏的查瀆有條路,你給我一支兵隊從那裏包抄固陵,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定能取勝.孫策同意了,同時下令弄來數百個大缸,盛滿水給人長期作戰的感覺,還命人多點燈,看似大軍還在原地.當孫靜的部隊到達固陵附近時,王朗大吃一驚,忙派周昕迎戰,周昕不敵,戰死,不久固陵就陷落了,會稽一帶被孫策占領.
在對方毫無準備時,給予迅速的一擊是一種戰略.生活中隻有保持高度的警覺性,才冷靜能麵對突發事件.
圍魏救趙
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占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隻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製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製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複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四麵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麵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裏麵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麵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腹背受敵
典源出自《魏書.卷叁五.崔浩列傳》。崔浩,字伯淵,北魏東武城人。他博覽經史百家之書,足智多謀,軍國大計皇帝皆會與之商討而後行。泰常元年(西元416年),東晉將領劉裕征伐姚泓,想要溯黃河北上,於是向北魏請求借道,明元帝與群臣議論是否可行。大臣們都認為:函穀關是天險,劉裕不可能破關西入,他聲稱要征伐姚泓,真實的意圖難以預料。應該搶先發兵在黃河上遊加以阻截,不要讓他向西。明元帝打算采納大家的意見。崔浩卻持不同的看法,他以為:「司馬休之等人侵擾劉裕鎮守的荊州,劉裕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已經很久了。現在趁著姚興死了,兒子姚泓能力不行,興兵去征伐,可以看得出劉裕必定是想攻入關中。一般來說,猛烈躁進的人,不會考慮後患。現在如果阻斷劉裕西去的道路,他必定上岸向北侵略,這樣反而使姚泓平安無事,而我國卻招來敵人。如今我方兵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生危險。倒不如將水道借給他,讓他西進,然後出兵堵住他東師之路。這就是所謂『卞莊刺虎,一舉兩得』的局勢。如果劉裕得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勝,我們也不會失去救援鄰邦的美名。劉裕就算取得關中,遠離本土,難於固守。劉裕不能固守,最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所以現在不用兵馬勞頓,就能坐觀成敗,讓兩虎相鬥而我們坐收長遠之利,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大臣們還是認為:「劉裕如果真的西入函穀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這應當不是他的目的;而且萬一劉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馬絕對不會出函穀關來援助我們,那時我們就糟了。劉裕揚言西行,其實是想北進來偷襲我們。」最後明元帝還是采納大家的意見,派兵阻攔劉裕,結果被打敗,這時才悔恨沒有用崔浩的策略。後來「腹背受敵」被用來形容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製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隻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風聲鶴唳
淝水之戰中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兵貴神速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占據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但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隻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隻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還有,你要慎重!”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裏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最後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也被太守公孫康所殺。
神出鬼沒
該成語沒有故事。
出自 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解釋為 :出:出現;沒:消失。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有意思的成語故事,有意思的成語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長 打草驚蛇 囫圇吞棗 狐假虎威 螳螂捕蟬 對牛彈琴 鄭人買履
刻舟求劍 雪中送炭 亡羊補牢 黔驢技窮 井底之蛙 邯鄲學步 班門弄斧 東施笑顰
毛遂自薦 博而不精 必恭必敬 百感交集 兵貴神速 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 不合時宜
不自量力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不堪回首 不可救藥 別開生麵 不倫不類 伯樂相馬
班門弄斧 白麵書生 八麵威風 不名一錢 拔苗助長 不屈不撓 不求甚解 髀肉複生
病入膏肓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拔山舉鼎 博士買驢 冰山難靠 背水一戰 半途而廢
不貪為寶 白頭如新 別有天地 不遺餘力 百折不撓 百丈竿頭 不自量力 不知所雲
賓至如歸 拔幟易幟 殘杯冷炙 寸草春暉 草船借箭 乘風破浪 才高八鬥 城狐社鼠
滄海桑田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程門立雪 長驅直入 車水馬龍 乘興而來 沉魚落雁
多多益善 大腹便便 大公無私 當局者迷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當務之急 開誠布公
不得要領 拋磚引玉 爾虞我詐 罰不當罪 發奸擿伏 返老還童 發蒙振落 孟母三遷
後生可畏 赴湯蹈火 防微杜漸 負隅頑抗 負重致遠 管鮑之交 各得其所 感恩圖報
過河拆橋 刮目相看 瓜田李下 高枕無憂 各自為政 華而不實 好好先生 狐假虎威
間不容發 井底之蛙 雞口牛後 江郎才盡 見獵心喜 雞鳴狗盜 九牛一毛 膠漆相投
舉一反三 開誠布公 空洞無物 克己奉公 開卷有益 侃侃而談 口蜜腹劍 火樹銀花
開門揖盜 空前絕後 克勤克儉 曠日持久 困獸猶鬥 開天辟地 口若懸河 空中樓閣
刻舟求劍 膾炙人口 狼狽不堪 力不從心 兩敗俱傷 樂不思蜀 老當益壯 勞而無功
論功行賞 老馬識途 老牛舐犢 老嫗能解 老生常談 梁上君子 藍田生玉 濫竽充數
狼子野心 芒刺在背 買櫝還珠 後生可畏 門可羅雀 名落孫山 汗流浹背 合浦珠還
毛遂自薦 門庭若市 木人石心 牛鼎烹雞 怒發衝冠 鳥盡弓藏 南柯一夢 弄巧成拙
窮兵黷武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難兄難弟 南轅北轍 天真料漫 千變萬化 七步之才
慶父不死 曲高和寡 曲盡其妙 千金市骨 千鈞一發 千裏鵝毛 黔驢技窮 千慮一得
巧取豪奪 七擒七縱 杞人憂天 曲突徙薪 千萬買鄰 犬牙交錯 千人所指 千載難逢
氣壯山河 日不暇給 孰能無過 人給家足 如火如荼 人傑地靈 日暮途窮 入木三分
人棄我取 忍辱負重 任人為賢 人人自危 如釋重負 入吾彀中 人心如麵 如魚得水
人言可畏 孺子可教 手不釋卷 士別三日 死不旋踵 師出無名 三寸之舌 水滴石穿
死而不朽 傷風敗俗 三顧茅廬 雙管齊下 死灰複燃 十行俱下 屍居餘氣 司空見慣
水落石出 三令五申 四麵楚歌 三遷之教 三人成虎 殺身成仁 水深火熱 三生有幸
屍位素餐 塞翁失馬 上下其手 上行下效 隨月讀書 守株待兔 三折其肱 土崩瓦解
同仇敵愾 同仇敵愾 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同甘共苦 同工異曲 天經地義 堅壁清野
天下無雙 天涯海角 天衣無縫 一夔已足 窮兵黷武 莊周夢蝶 曾參殺人 以強淩弱
完壁歸趙 韋編三絕 無出其右 為虎作倀 刎頸之交 無可奈何 望梅止渴 五日京兆
危如累卵 萬死不辭 萬事俱備 隻欠東風 五色無主 亡羊補牢 未雨綢繆 妄自尊大
下筆成章 下車泣罪 先發製人 興高采烈 心曠神怡 朽木不雕 休戚相關 先聲奪人
小心翼翼 一敗塗地 有備無患 一傅眾咻 一傅眾咻 以強淩弱 飲醇自醉 一代楷模
一發千鈞 約法三章 以古非今 葉公好龍 以管窺天 言過其實 一國三公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一鼓作氣 一揮而就 與虎謀皮 異軍突起 有腳陽春 自慚形穢 專橫跋扈
以卵擊石 以鄰為壑 夜郎自大 一毛不拔 一鳴驚人 一木難支 以貌取人 羽毛未豐
有名無實 一諾千金 一暴十寒 一竅不通 一錢不值 予取予求 一丘之貉 一日千裏
一日三秋 一絲不拘 一身是膽 以身試法 一事無成 一網打盡 義無反顧 有恃無恐
一誤再誤 月下老人 憂心如焚 一衣帶水 一意孤行 一葉障目 有誌竟成 一字千金
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百戰百勝,聲東擊西,腹背受敵,兵貴神速,風聲鶴唳
這些主人公不是同一個人。
成語故事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麵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麵書生 · 八麵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複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裏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鬥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鬥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鬥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衝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裏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麵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複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餘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麵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淩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製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淩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裏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穀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隻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嶽《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裏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穀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複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穀的這一改動,雖然隻將數字改為一字,隻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穀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穀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誌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裏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裏馬,隻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裏,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裏,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裏,有人在國王麵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裏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裏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裏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兵貴神速這個成語故事跟誰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