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對聯初中語文
上聯:初中語文
下聯:大學詩句
初中語文對聯知識點大全
對聯知識大全,內容太多,隻能簡要說一說: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俗稱“四大講究”: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詞組結構、句讀相同。(例外之聯: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對聯講究工整,這副對聯不工整,上聯是“袁世凱”,對下聯的“中國人民”是對不起來的,寓意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達到諷刺的效果)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不必押韻,但要平仄相拗,即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上下貫通;除上聯有”重複字詞“、下聯也有”重複字詞“相對之外(比如用了複字、疊韻、頂針等手法),一般聯語中不能有重複字、詞。
初中對聯,語文
四麵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2. 杭州嶽墓對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3. 林則徐書兩廣總督府對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4. 山海關孟薑女廟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5.集句聯
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6.方誌敏臥室聯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
園栽四物:青鬆、翠竹、白梅蘭。
初中語文知識大全,初中對聯大全,初中語文知識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大全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大全由查字典語文小編整理並分享,歡迎老師同學們閱讀。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查字典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文章!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誌、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複、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麵描寫、側麵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麵(又叫直接)、反麵(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與初中語文課本內容有關的所有對聯
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楹聯分為春聯、壽聯、挽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遊戲聯等多種形式,而春聯隻是楹聯其中的一種。所謂楹聯,就是掛在或貼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門框上的上下相對的聯語,因此,楹聯也叫對聯。這種對聯是由兩串字數相等、互相對仗,而且具有一定內涵的獨立文體。就是說,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內容要有意義,平仄要合律,對仗要工整。凡符合這些條件的就是對聯,否則就不是對聯。
楹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學形式。它最初起源於桃符。桃符是我國古代掛在門框上的,畫著或刻有避邪圖形或字跡的兩塊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漢以前就出現了,當年我國民間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畫著或刻著降鬼大仙“神荼”、“鬱壘”桃符的習俗。
那麼為什麼桃木能避災驅邪呢?根據我國古代神話《山海經》的記載,遠古時代有座山是個鬼的世界,叫鬼域。在這個鬼域門口,有棵大桃樹,樹冠能覆蓋三千裏,在樹上生活著一隻金雞,負責每天的報曉。每當清晨金雞啼叫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就必須趕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門兩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將它們捉住,用繩子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懼神荼、鬱壘。這樣在民間就流傳開用降鬼大仙神荼、鬱壘和桃木驅邪、避災的風習。他們用桃木刻成神荼、鬱壘的模樣,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掛在自家門口,用以避邪防害。這種桃木板被稱做“桃符”。
【春聯是怎樣產生的?】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一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鬱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隻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禦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裏,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禦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春聯成為一個廣泛的概念,出現了很多附屬的品類。根據使用的場所,可分為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幾種。“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的,就是我們常見的春聯;“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就是春聯的橫披;“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的單幅文字,如在過年時在庭院裏貼上“抬頭見喜”、“出入平安”、“恭喜發財”之類的文字;“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單扇門或影壁上,春節時大家喜歡倒貼的“福”字,就屬於這種“鬥斤”。
【我國百姓的春聯情結】
如果從秦漢開始計算,我國貼春聯的曆史已有兩千年,那麼為什麼我國百姓對貼春聯一直情有獨鍾呢?這就涉及到我國百姓傳統的思維觀念問題。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國人民自古就有個樂觀的思維觀念,就是寄希望於未來,祈盼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裏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最佳選擇。他們借助於春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在他們的傳統的觀念裏,一年中有個好的開端是最愜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節就通過貼春聯表達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盼。同時我國人民過春節很講究喜慶、吉利、熱鬧,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親訪友等都是喜慶心理的反映,而貼春聯恰恰是強化人們的喜慶心理和渲染氣氛的一種外在的手段。
【寫春聯的要求】
春聯既是根據我國古代駢體文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又是借鑒了我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它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盡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隻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它的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係。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上下聯字數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副春聯每聯都是七個字,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類的現象。在1916年竊國大盜袁世凱一命嗚呼之後,全國人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聲言要去北京為袁世凱送挽聯。鄉人聽後,驚愕不解,打開他撰寫好的對聯一看,寫著: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人們看後,不禁啞然失笑。文人故意問道:“笑什麼?”一位心直口快的小夥子說:“上聯的‘袁世凱’三字,怎麼能對得住下聯的‘中國人民’四個字呢?”這個文人聽了“哧”的一聲笑了起來,說:“對了,袁世凱就是對不住中國人民!”這個故事雖然說的是“挽聯”的事,而“挽聯”也屬於對聯的一種,這就說明無論春聯還是其他的對聯,都必須做到上下聯字數相等,如不相等,那隻能是極個別的另類。
第二,上下聯詞組要相同,詞性要一致。
就是說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上下聯的詞性,就是說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要對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對。如剛才列舉的“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每聯都是三個詞組,即: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上下兩聯詞組相同。這副春聯裏的“新”、“佳”都是形容詞。“春”、“歲”,“富貴”、“平安”都是名詞。“年年”、“步步”都是副詞,“好” 和“高”都是動詞。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
第三,上下聯平仄要相調。
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相傳紀曉嵐一次南行來到杭州,一位友人為他設宴洗塵。席間,賓主之間聯句對答。紀曉嵐才思敏捷,出口成聯,友人心悅誠服,誇他為北國孤才。曉嵐則不以為然地說:“北方才子,遍及長城內外;老兄之言從何談起?”友人道:“前幾年我曾到北方去,帶去一個上聯,竟然沒有人對得上來。”曉嵐半信半疑,問道:“老兄你出了什麼句子,竟讓對方對不出來?”他的友人就順口念出了上聯:
雙塔隱隱,七層四麵八方
紀曉嵐聽罷哈哈大笑,說:“這樣簡單的出句,是他們覺得不屑於回答,才表示不會對的!”這位友人不解地問:“那麼,下聯應該怎麼對呢?”紀曉嵐脫口而出道: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這位友人聽了,不僅尋得了下聯,還十分佩服紀曉嵐的才智超群。這副“雙塔隱隱,七層四麵八方;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的對聯就做到了平仄相調,達到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的藝術效果。
第四,切忌合掌。
所謂“合掌”,語義重複,浪費筆墨。譬如舊時商家常用的春聯,有一副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副春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且與爆竹聲中“恭喜發財”的氣氛相協調,很受商界歡迎。但深一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和“達三江”是一個意思,語義重複,對聯的術語就叫“合掌”。七言聯一共才十四個字,其中六個字表達的是三個字的內容,這就導致語義重複。對聯是文章中最精練的文體,決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說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發祥光”對“騰瑞氣”,也都是語義重複,都屬於“合掌”的毛病。
第五,選好對聯的橫披。
橫披,又叫橫批,橫額,橫聯。橫披除挽聯、壽聯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橫披與對聯內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好的橫披,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換句話說,一句橫披,就是一副對聯的內容的升華,是對聯的主題,更是點睛之筆。橫披在寫作手法上,常見的可分為三種形式:
一是對聯寫意,橫披題名,如“歡度春節”、“新春大吉”等,直接點名貼春聯的目的;
二是對聯寫意,橫額點睛,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的橫披是“吉星高照”,則是揭示出實現對聯內容的關鍵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屬於點睛之筆;三是聯披互補、相輔相成,如,“減負恤民,浩浩東風常送暖;扶貧解困,瀟瀟春雨總關情”的橫批是“前程似錦”,則是與對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對黨中央“常送暖”和“總關情”的無比感激之情,也讚頌了黨前程遠大,輝煌燦爛。橫披多為四字,過去寫橫披是從右往左橫寫,現今多從左往右寫,從右自左寫當屬正式寫法。貼橫披應貼在門楣的正中間,其字體應與上下聯風格一致,上下呼應。
【應該如何選擇春聯?】
春聯具有廣泛性,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過春節時貼春聯。不僅如此,就是連一些飯店、美發廳、賓館、雜貨店等一些商家、企業也都貼春聯。這就涉及如何選擇春聯的問題。
首先,春聯要突出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追求。
無論是居民住戶還是單位貼春聯,都應體現出一種健康的審美趣味和追求。這種審美追求,有的是從祖國的蒸蒸日上,繁榮富強著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豔,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好時代好風光處處有好人好事,新社會新氣象天天譜新曲新歌”等。這樣的春聯概括了祖國百花爭豔,萬物生輝的繁榮景象,謳歌了新時代的新麵貌,透露出春聯的創作者對祖國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的讚頌。有的春聯是表達了自家對未來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稱心”。“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這種家庭春聯是表達了對未來一年的祈福和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其次,貼春聯最好體現出個性。
既然貼春聯是要寄托某種祈望和祝福,那麼,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身份都會有不同於他人的祈望與祝福,因此貼春聯應符合自身的特點。譬如,“春好禾苗壯;人新稻穀豐。”這是體現農民對新的一年祈望與祝福的春聯。“百貨琳琅,櫃盈春夏秋冬貨;大樓興旺,客滿東西南北樓。”這是宣傳商業繁榮的春聯。“一枝粉筆,連綿化雨滋桃李;三尺講台,搖曳春風撫棟梁。”這是教師家庭貼的春聯。這種體現各自特點的春聯,更突出了對本職工作的無比熱愛和忠誠的敬業精神。當然,那些從國家的宏觀出發,讚頌國家繁榮昌盛,表達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對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予以熱情謳歌的春聯,無論是家庭,還是單位都可以貼,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說的體現個性主要是強調不要將春聯貼串行。就是說,作為工人家庭,如果貼一副“費勁養豬,三口人家甜日過;種田流汗,九秋果實旺年來”的春聯,就會惹人笑話。
第三,春聯的張貼。
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的規矩,春聯要豎貼。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上下聯不可貼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豔,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就不可貼成“日暖神州萬物生輝,春回大地百花爭豔”,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具有因果關係,因為“春回大地百花爭豔”,才使得“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如果貼反了就顛倒了因果關係,也讓人讀著別扭。再從平仄看,從春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斷出上下聯來。這副春聯的上聯尾字“豔”是四聲,即平聲。下聯尾字“輝”是一聲,即仄聲。一般地說,如尾字是三聲、四聲的(仄聲)是上聯,如尾字是一聲、二聲的(平聲)是下聯。但也有的對聯上聯尾字是平聲、下聯尾字是仄聲,不要認為是仄聲的都是上聯。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從春聯的內容上來判斷上下聯。這就要求我們在張貼時認真讀聯,真正明白聯句的內容。
另外,春聯的尺寸大小要與自家的門戶相協調。居民家的門戶貼15到20厘米寬的春聯最好,而商家鋪房店麵要根據門戶的寬窄,貼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聯最好,這樣能顯得協調、大方。至於某些高大建築的機關大門,如果貼春聯的話,其春聯的寬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為宜。
初中語文對聯題知識點歸納
(一)
千年古樹當衣架
萬裏長江作浴盆
(二)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三)
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樂
丫頭啃鴨頭,鴨頭鹹,丫頭嫌
(四)
狗啃河上骨
水流東坡詩
(五)
恨當年安石不正
到如今仍向東坡
(六)
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奏,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一段對聯想不起來了,請知道的人幫我想想!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初中語文教學中對聯知識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對聯,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的 藝術形式, 發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曆史,可以說是曆久不衰。近年來,隨著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了大量的對聯以及與對聯知識有關的習題,在不同級別
考試的試題中有關對聯知識的考題也頻頻出現,這也是曆史和語文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為了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國學;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應試能力,平日的語文教學活動必須加強對聯知識的教學。那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聯知識的教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誦讀的例聯來推薦背誦。這是學習對聯知識的基礎,隻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才能進而進行知識的學習。比如,七年級可選一些五言及五言以下的,八年級可選一些與教材要求配套的,九年級可選一些與中考緊密相連的。或者低年級選一些描寫
自然景物的,如“冬去山明水秀,春來鳥語花香”等;高年級選一些富含人生哲理或技巧較高的,如“棄燕雀之小誌,慕鴻鵠而高翔”、“響水池中池水響,黃金穀裏穀金黃”等。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製定計劃,合理推薦。
第二,要教育學生結合古詩詞的學習進行對聯知識的學習,以提高學習興趣。我國的古詩詞中,名聯名句舉不勝舉,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等句,可謂是文質兼美,又是初中學生所熟知的。聯係這些名句,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對聯知識的興趣,又可反過來促進古詩詞的誦讀,可收到一箭雙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教學中要教育學生把對聯知識學死,用活。同其他知識的學習一樣,隻有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對一些基本的東西了然於胸,才能做到日後應用時有章可循。如對聯上下兩聯必須字數相等,要講究對仗工整,講究平仄,上下兩聯要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反等知識,作為知識的學習,絲毫不能馬虎。尤其是學習之初,包括老師推薦背誦的例聯,也必須符合這些規則的要求,以達到強化知識學習的目的。例如,可以以像“福祿壽三星共照,天地人一體同春”、“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等春聯為例;也可以以像“庭小有竹春長在,山靜無人水自流”等名勝聯為例,總之,隻要是工整對仗即可。
前麵已說過,對聯發展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在這其間精品對聯層出不窮,我們在運用對聯知識賞析現成對聯的時候,卻不要拘泥於所學知識,死守教條,那樣容易走入死胡同。我們知道,對聯對聯,應該既對又聯,但是像我們說的無情對,就隻對不聯,如“五月黃梅天,三星白蘭地”、“一把天藍傘,六味地黃丸”、“怕熱最宜穿短褲,論功還欲請長纓”等,對得工整,但意義不相關聯;還有像經常出現的流水對或者也有人稱為串對的,如“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在強調聯的時候,往往對的工整性有所淡化。這還是經常出現的一些大類,何況還有借對、錯對等等特殊情況,所以說在賞析對聯時一定要用活對聯知識。另外,我們做老師的,有時可能要試作一些對聯,更要活用對聯知識,不能墨守成規,甚至因文害意。像近期我們學習的一些教育理念中有“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句,有些學校看中它的教育作用,直接用它當標語或者作為校訓,我們讀後總會覺的好像不完整,意味不夠,就不如給它對上一句“理想最終會實現”。盡管是仄聲收尾,但仍能增強力度,消除突兀感,強化教育效果。 第四,要
教育學生把對聯知識的學習和語文活動結合起來。比如可以利用寒假時間辦關於春聯的手抄報,平時可以搞一些主題性的積累或者背誦活動比賽,甚至可以由老師出上聯,學生合作對出下聯等。對於水平較高的學生,還可以提高要求,可以布置他們在閑暇時(等車、車上、入睡前……)進行聯想訓練,如由魯迅少年時對的名對“獨角獸,比目魚”,我們還可以想到哪些有特點的動物?要求學生經常思考,定期整理向老師彙報;還可以結合古詩句進行訓練,如由嶽飛塑像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可以想到**決定將**屍體留在朝鮮時寫下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還可以想到沙天香在《戰歌》中寫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馬革裹屍是英雄”……甚至還可以要求學生自擬上聯,對出下聯。經過較長時期的訓練,學生會對出水平較高的對聯。並且這個訓練過程,本身就能讓人把無聊的時光變得充實,使一顆煩躁的心變得沉靜,從而增加知識,提升個人的品位。
第五,教師個人要把對聯知識教好,還必須不斷加強對聯知識的學習。以前我們強調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具有一桶水。在傳播手段高度發達的今天,具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像古代的啟蒙讀物《笠翁對韻》、《聲律啟蒙》、《幼學瓊林》要讀,流行讀物《增廣賢文》、《重訂增廣》也要讀;
現代的《詩詞格律》等專著要讀, 網絡流行語也要掌握;網上閱讀更是必不可少。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對聯知識,跟上時代的 發展,和學生共同成長。
當然,對聯是寶庫,對聯是海洋,對聯是人生中生活情趣的源泉之一,也是知識的源泉之一。要想真正把對聯教學做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是,我們願意嚐試,也願意學習其他老師的一些做法,因為我們熱愛我們的民族,熱愛我們的學生。
語文論文 對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d
摘 要:對聯,作為體現漢語言文字特點的直接載體,在語文教學中,把對聯引進初中語文教學中,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本文從“對聯激發寫作興趣”、“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對聯激趣”、“對聯與書法教學激趣”三個方麵來論述對聯在在初中語文語文教學
中的激趣應用。
關鍵詞:對聯;漢語特點;書法;綜合性學習活動;語文;激趣
一、對聯是體現漢語言特點的直接載體
教育部頒發的《全日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該考慮漢語文字的特點對識在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麵的影響。”很顯然,這是在強調語文教學必須遵從漢語文字的特點和規律。同時又指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些正確思想雖然早有人提出,但是,把它作為教學理念寫進《語文課程標準》這樣一個語文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加以強調,卻還是第一次。這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既遵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成了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應該好好思考並努力去實驗的非常重要的問題。
世界各國的語言,可以概為八大語族,其中,隻有“印支語族”(主要是漢語)為獨立語,其特點是:漢語由單音節語素構成。一個音節,寫出來就是一個字。由這樣的語音載體——漢字構成的詞彙,配合成對偶詞語的能力是無限的,可以說,漢語和漢字,從它的產生一開始,就自然而然地給對偶創造了條件。在世界諸多語言文字中,這種獨特的性質是其他語言所不具有的。而對偶是我國文化中極具美學意義的民族形式,早在先秦詩歌(如詩經)和先秦散文中就已經出現了。當它們具有獨立的意義之後,便成了對聯。
由此可見,對聯最能表現漢語文字的特點。
漢字的象形、象聲、會意、偏旁,以及一字多音、一音多義,一義多字諸多變化,直接構成了對聯的用字技巧。
漢字造字法的會意、形聲兩種造字法使漢字有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合體字。合體字的多數可分可合,分開以後,各部位仍能保持一字一音的特點。這就為一些聯語和對句的創作提供了特有的機會,大大增強了對聯的表現能力和趣味性,使聯語和對句更受歡迎。漢字有大量的多義詞、多音詞、同義詞、同音詞以及反義詞等。用之於對聯的創作,盡管難度增加不少但它同樣能大大增強聯語和對句創作的趣味性,增強其表現力。因此,以漢字為載體的對聯,便具有了趣味性。
鑒於漢語的特點在對聯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引進對聯進行教學,則既遵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對聯激發寫作興趣
我們要進行作文教學,首先要使學生親近作文。親近作文的組部分——漢語言文字。親近文字的方法,莫過於文字遊戲。“世界各民族都有這類培養對本民族文字感情的遊戲,如英國就有填字謎的遊戲。中國的文字遊戲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燈謎,一種便是對聯,但燈謎曆來是純粹的遊戲,而對聯,因其還有較強的實用性,所以到今天還沒有發展為一個獨立的遊戲樣式。且我國崇拜文字、強調‘文以載道’的傳統,似乎把對聯視作文字遊戲是將其貶低了、降格了。其實,在舊式教育中,對對子一直是提高學生對漢文字興趣的重要手段。”[1] 我國古代,尤其是唐代以來,所有館塾的啟蒙教學,在童蒙略識幾字以後,便以對句為教學內容。對句的教學,融字音、字義、詞、詞組(也稱短語和結構)、單複句,以及字詞的組合關係、組合方式直到布局謀篇,立意和修辭、邏輯等知識為一體。而進行對句教,又大多具有趣味性,所以教學效果大體很理想,很能吸引學生。也使童蒙的語文水平在不多的幾年中,能夠得到迅速的、全麵的發展。凡是接受過的幾年對句教學的人,即使不能繼續讀書,對於對句也能熟練地掌握和製作,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把對句作為一種娛樂活動的方式。
正因為這樣通過這些訓練,在中國曆史上,在正統文人中,出現了很多楹聯家:特別是到了清朝的時候,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出巡,下江南,上塞北,遊山玩水之餘,到處潑墨題聯;清宮裏,殿殿懸聯,室室題對,皇帝還常常令臣子撰聯做對。各地官員,學者中湧現出一大批有名的聯家,如林則徐、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袁枚、鄭板橋、何紹基、梁章钜等。
“在民間故事中 ,也有關牧童、漁夫、樵子、農民的妙對、趣對數量是不少的。盡管過去士大夫遺留由於輕視下層民眾,不屑記錄他們的詩歌、謎語和對句之類的作品,但從流傳下來的故事、傳說看,也足以證明對句確曾引起過他們的重視,而且不得不予記錄的事實”。[2]
這些事實說明,對對子確實非常有吸引力,能激發人的興趣。
而如今,對聯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幾乎沒有了,今天沒有幾個人能寫出象樣的對聯了;對語文,尤其是對作文課反映冷淡,覺得索然無味,不少學生害怕作文,遇到作文課文就頭疼,作文教學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了。以致於出現了“小學生寫不好一個句子、一篇短文,初中生寫不好一封信,高中畢業生寫不出一篇散文,這種現象令人痛心,就其原因,就是當今的作文教學忽視了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其實,在古代,進行對對字的訓練,正是一種符合漢語言規律的作文訓練方式。一副好的對聯,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無以計數的好對聯,連牧童漁夫、樵子農民都不例外。
初中語文對偶句某餐館門口貼著一幅對聯,上聯是:“
初中語文對偶句
某餐館門口貼著一幅對聯,上聯是:“____,棄之可惜;”下聯是:“杯中酒口口都是香,量力而行。”請你把中小學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詩中的有關語句作適當刪減填入上聯,使之構成對偶句式。
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棄之可惜;
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初中語文對聯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