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魯迅) 原文
魯迅:《祝福》
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裏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魯鎮的。雖說故鄉,然而已沒有家,所以隻得暫寓在魯四老爺的宅子裏。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末留胡子,一見麵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於是不多久,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裏。
第二天我起得很遲,午飯之後,出去看了幾個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樣。他們也都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家中卻一律忙,都在準備著“祝福”。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裏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隻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隻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我回到四叔的書房裏時,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裏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鬆鬆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隻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況且,一直到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鎮的東頭訪過一個朋友,走出來,就在河邊遇見她;而且見她瞪著的眼睛的視線,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來的。我這回在魯鎮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於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會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丕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隻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技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備她來討錢。
“你回來了?”她先這樣問。
“是的。”
“這正好。你是識字的,又是出門人,見識得多。我正要問你一件事——”她那沒有精采的眼睛忽然發光了。
我萬料不到她卻說出這樣的話來,詫異的站著。
“就是——”她走近兩步,放低了聲音,極秘密似的切切的說,“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我很悚然,一見她的眼釘著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學校裏遇到不及豫防的臨時考,教師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時候,惶急得多了。對於魂靈的有無,我自己是向來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樣回答她好呢?我在極短期的躊躇中,想,這裏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卻疑惑了,——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惱,一為她起見,不如說有罷。
“也許有罷,——我想。”我於是吞吞吐虹的說。
“那麼,也就有地獄了?”
“啊!地獄?”我很吃驚,隻得支吾者,“地獄?——論理,就該也有。——然而也未必,……誰來管這等事……。”
“那麼,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麵的?”
“唉唉,見麵不見麵呢?……”這時我......餘下全文>>
魯迅《祝福》問題
問題問的太專業了!讚一個。
1,祥林嫂第一次講阿毛的故事,魯鎮的人們很同情她,為她感到難過,流淚。但其實他們隻是借這個故事發泄自己心中多餘的同情,表現自己的善良。慢慢的等人們熟知這個故事以後,再也流不出眼淚,就厭棄了這個故事,套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像人們汲取完了甘蔗的糖分,把剩下的渣滓唾棄掉一樣(貌似文章裏有大致意思相同的話,我記不清楚了)。阿毛的故事就像一塊小石子扔進大海,隻激起了一絲漣漪,慢慢的石沉大海,悄無聲息。所以說,阿毛的故事對於魯鎮的人們沒有任何啟示,相反這些人們的反應證明了或者說反襯了整個魯鎮的麻木,冷酷,殘忍。阿毛的故事隻是當時魯鎮悲劇的一小部分,成千上萬的悲劇還在發生,隻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2,首先,是冷酷的封建製度和封建思想掌控著當時的社會,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她的婆婆代表封建家長決定她的婚姻,封建的不自主、不自由的婚姻製度,把她推向了懸崖邊緣。魯四老爺更是封建製度和的思想的守衛者,他的假仁假義,假道德,他的思想偏見,讓祥林嫂無法在魯鎮繼續生存。因為祥林嫂捐了一個門檻後,以為自己可以贖罪,不再是個不祥的人,可以有資格擺設福物了,可是魯四老爺還是不讓她碰這些,他的這種權威式的否定,把祥林嫂推進了一個深淵。
其次,麻木無情的廣大人們不能盯祥林嫂從深淵中救出來。在魯鎮,沒有人真正同情幫助祥林嫂,盡管他們聽到阿毛的故事流出的眼淚,那也有著他們自己的目的。貧窮落後的社會,人們連溫飽都無法滿足,何暇顧及他人?生命線上苦苦掙紮的人們,生存都是一種困難,何暇估計思想改造?所以,魯鎮的人們沒有能力真正救助祥林嫂。
再次,祥林嫂自己的麻木不仁使她無法自救。祥林嫂本身也深受了封建思想的毒害,無法自拔。所以,她不知道這世界上有沒有天堂,有沒有地獄,她死後會不會被分屍給兩任丈夫。她惶惶不可終日,人世間的無情,讓她沒有求生的願望,地獄的殘忍,讓她對死亡充滿恐懼,可她又在人世間找不到救助的辦法。自己陷入一個生存與滅亡的困局,無法自救。
最後,代表先進知識分子的“我”是祥林嫂抓住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可是“我”軟弱矛盾,不能給祥林嫂一個準確的答案。即使“我”相信沒有地獄,也無法回答祥林嫂的問題,有與沒有,祥林嫂都不能生存,沒有地獄,就見不到家人,人世間的無情讓她渴望家的溫暖,有了地獄,他才可以和家人團聚,見到她的阿毛;有了地獄,她又害怕地域和人間一樣無情,把她分屍給兩個人。所以,“我”給不了她答案。“我”沒有能力改變祥林嫂的思想。
魯迅《祝福》裏麵 祝福什麼意思
典型環境
?? 祝福景象的描寫
?? 群眾的反應
?? 魯四老爺的書房 封建迷信的毒害
?? 封建禮教的束縛
?? 社會環境 封閉的農村社會
?? 群眾的淡薄、冷漠
君權、族權、神權、夫權是婦女身上的四條繩索
?? 魯鎮
?? 自然環境 舊曆的年底
?? 雪天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裏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係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曆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紮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采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 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解析:本題意在引導學生欣賞小說精當的環境描寫,並進一步思考小說的主題。《祝福》的環境描寫堪稱我國現代文學的典範。小說三次寫到了“祝福”。這年底的“祝福”作為一個時間標誌,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劇串連了起來,形成了清晰的發展脈絡。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這一特定場景中,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第一次是描寫魯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這不僅僅是富人們的事情,而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隻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操勞福禮是女人們的事,而“祝福”的活動卻是要女人們走開的。這樣的交代,告訴了人們,辛亥革命之後,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千年來女性的地位和壓在婦女頭上的精神枷鎖依舊。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也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劇的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中一項極具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動,祥林嫂這個悲劇人物的悲劇......餘下全文>>
魯迅《祝福》 梗概
《祝福》是魯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國婦女悲劇命運的小說,筆者對祥林嫂這一悲劇形象做了深入淺出分析.
祥林嫂是個勤勞淳樸、身體健壯、意誌堅韌的勞動婦女,在封建四權的重重束縛下,經濟上受盡剝削,政治上備受壓迫,精神上慘遭摧殘,直至最後淪為乞丐,凍餓痛苦致死。作品通過最富有表現力的三次打擊,塑造了她的悲劇性格.
當時封建禮教仍在吞噬著人們,二十六七歲的祥林嫂嫁給了十六七歲的祥林,這是一種落後而殘酷的畸形婚俗,江浙一帶稱之為等郎媳,正象當時民謠所說的那樣: “二十歲大姐十歲郎,夜夜困覺抱上床。說他夫來年太小,說他兒來不喊娘。”可以看出等郎媳是多麼的尷尬和辛酸,祥林嫂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使得“她不很愛說話,別人問了才回答,答得也不多”,隻能用無盡勞動為自己透一口氣。當時的人們冷漠、麻木、自私、愚昧。祥林嫂不被魯鎮所接納,也是由於當時被封建禮教嚴重毒害的人們的存在,“夫為妻綱,好女不嫁二男”的夫權思想,可容忍貞潔的寡婦,但卻不能容忍再嫁的女人。足以看出當時病態的社會,病態的人們釀造了祥林嫂的悲劇。這就是祥林嫂所生活的環境,這種環境也是祥林嫂悲劇的一個根本原因。
祥林嫂的一生坎坷悲慘,最終淪為乞丐,就在年終人們祝福的歡樂氣氛中,懷著無限複雜矛盾的心情凍餓致死。祥林嫂是我國封建社會千千萬萬個婦女悲慘命運的縮影,是千千萬萬中國母親悲慘一生的生動寫照。她的一生是對中國吃人的封建社會的血淚控訴。
誰能找到魯迅先生《祝福》原文
魯迅:《祝福》
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裏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魯鎮的。雖說故鄉,然而已沒有家,所以隻得暫寓在魯四老爺的宅子裏。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末留胡子,一見麵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於是不多久,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裏。
第二天我起得很遲,午飯之後,出去看了幾個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樣。他們也都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家中卻一律忙,都在準備著“祝福”。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裏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隻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隻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我回到四叔的書房裏時,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裏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鬆鬆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隻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況且,一直到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鎮的東頭訪過一個朋友,走出來,就在河邊遇見她;而且見她瞪著的眼睛的視線,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來的。我這回在魯鎮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於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會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丕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隻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技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備她來討錢。
“你回來了?”她先這樣問。
“是的。”
“這正好。你是識字的,又是出門人,見識得多。我正要問你一件事——”她那沒有精采的眼睛忽然發光了。
我萬料不到她卻說出這樣的話來,詫異的站著。
“就是——”她走近兩步,放低了聲音,極秘密似的切切的說,“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我很悚然,一見她的眼釘著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學校裏遇到不及豫防的臨時考,教師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時候,惶急得多了。對於魂靈的有無,我自己是向來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樣回答她好呢?我在極短期的躊躇中,想,這裏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卻疑惑了,——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惱,一為她起見,不如說有罷。
“也許有罷,——我想。”我於是吞吞吐虹的說。
“那麼,也就有地獄了?”
“啊!地獄?”我很吃驚,隻得支吾者,“地獄?——論理,就該也有。——然而也未必,……誰來管這等事……。”
“那麼,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麵的?”
......餘下全文>>
魯迅《祝福》這篇文章想揭露什麼?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殘飲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償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白癡,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除夕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
此文在如泣如訴的血淚控訴中,對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特別是對封建禮教,給予了強烈的鞭撻通過描寫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
魯迅的小說《祝福》中寫了三次祝福景象,分別有什麼作用?
第一次是描寫魯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這不僅僅是富人們的事情,而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隻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操勞福禮是女人們的事,而“祝福”的活動卻是要女人們走開的。這樣的交代,告訴了人們,辛亥革命之後,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千年來女性的地位和壓在婦女頭上的精神枷鎖依舊。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也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伐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劇的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中一項極具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動,祥林嫂這個悲劇人物的悲劇性的命運也在這項活動中得以最充分的展示。初到魯四老爺家的祥林嫂還能“享有”預備福禮的辛勞,可到了後來,就連這點辛勞的權力也都失去了。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性與感染力。
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應,使小說的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魯迅《祝福》中人物性格
(一)祥林嫂:
生活在舊中國的勤勞、善良、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同時又是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委棄的典型。
祥林嫂沒有姓氏,比丈夫大十歲(封建宗法製度的犧牲品)。她在魯四老爺家擔負著沉重的勞役: “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反而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也白胖了”。這與她剛逃出村來時的青黃臉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並反襯她在喪夫之後,在婆婆家難以忍受的待遇,暗中寫出了她出逃的原因。希望憑借勞動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掙紮下去的活路。鮮明地揭示她勤勞、淳樸、堅韌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掙紮。後來,她又被當作賺錢的貨物賣到深山野坳裏(賀老六家),由於受“寡婦守節”這種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而且不知道今後過的會是怎樣的生活,因此,毅然在香案上撞破了自己的額頭,來表示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幫工,四嬸對她不滿,魯四老爺更嫌她是一個“傷風敗俗”的女人,這使她感到痛苦與迷惑。她不時地向人們訴說著自己不幸的遭遇,甚至把積存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認為以此可以贖免“罪孽”,可是,四嬸仍舊不讓她在祭祀時沾手。就這樣,她最後的一星半點的希望也破滅了,從此,她全然陷入絕境。
祥林嫂臨死向“我”提出三個問題,是對靈魂的有無表示懷疑。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慮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這種疑惑、這種無可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祝福》通過“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這三個特定情節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這個典型的悲劇形象。從她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看到:封建製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無形的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的;族權強迫她改嫁,夫權剝奪她做人的資格,神權摧毀她的心靈,政權是這一切罪惡活動的總後台。
祥林嫂的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鮮明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對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對吃人的封建製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揭露和有力抨擊的。
(二)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剝削人民的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作者先交代他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大罵新黨。罵祥林嫂是個“謬種”,這說明他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接著,寫他書房裏的陳設,勾勒出他道貌岸然的偽善麵孔。其實,他的這種偽裝,已在憎惡、詛咒、迫害祥林嫂的同時,自己剝得幹幹淨淨了,暴露出極端凶殘、冷酷、自私的本質。這樣前後對照,互相映襯,不僅深刻地揭示了魯四老爺這類人物的主要特征,而且收到了極好的諷刺效果。
(三)“我”
“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慘遭遇,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因此,“我”既充當小說中的線索,又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作者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結構文字,展開情節,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通過“我”的所感,來抒發感情,發表議論,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我”憎惡魯四老爺,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對她臨死提出的問題隻作了含糊的回答,是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惱。“我”的這種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麵,但同時顯出了“我”的無能為力。
(四)柳媽
柳媽是個深受封建禮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同祥林嫂一樣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她是一個“善女人”,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完全出於善意,從主觀上講,她想幫助祥林嫂找到“贖罪”的辦法,......餘下全文>>
魯迅的《祝福》表現了什麼主題?
此文在如泣如訴的血淚中控訴。對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特別是對封建禮教,給予了強烈的鞭撻。通過描寫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對
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也更闡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樣的啟蒙知識分子,對社會的這一現狀的無動於衷而不知所措。這篇小說更深刻有力地反映出當時人們
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態炎涼。
魯迅《祝福》寫作背景
《祝福》寫於1924.2.7., 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誌》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製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裏,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麵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鬥。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