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具有怎樣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 5分
作為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以其豐富的生活內容、廣泛的創作題材,向我們展示了殷商社會乃至包含著遠古社會的曆史風貌。可以這樣說,《詩經》中的305篇作品,交織成一幅多層次的、多角度的,從多個方麵展現殷周社會曆史的立體畫卷。它的每篇作品,都潛含著無數的可以發揚的文化內容。因此對於《詩經》,我們不僅僅需要從題材上的大體分類中去認識其偉大,而且更需要從整體上去把握這部作品中所包孕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從這方麵講,它的意義也是無限的,下麵,我們從幾個方麵略作概括。
一、植根於農業生產的鄉士情蘊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農業民族。農業發展,一方麵使中國人很早就擺脫了依賴自然采集和漁獵的謀生方式,有了更為可靠的食物來源,促進了文明的進步;另一方麵也改變了因采集和漁獵不得不經常遷徙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高於周邊民族的定居農耕文化。從而也很早就培養了中國人那種植根於農業生產的安土重遷、勤勞守成的濃重的鄉土情蘊。
《詩經》是具有濃重的鄉土之情的藝術。且不說十五《國風》散發著濃鬱的各地鄉土的芬芳,即便是在《雅》、《頌》的抒情詩中,也莫不沉潛著植根於農業文化的深深情蘊。這不僅僅表現為周人對農事的關心,對農神的崇拜和農事詩的創作,而且表現為體現在《詩經》中大部分作品中的眷戀故土乃是各民族的共同心理。
農業生產培養了周人安土重遷的文化品格,反過來,對農業生產的破壞,由於戰爭、徭役等造成的遠離故土家園,也就成了詩人最痛苦的事件。翻開《詩經》,我們感受最為深刻的內容之一,就是《國風》和《小雅》中那種濃濃的相思懷歸之情,如《擊鼓》、《揚之水》、《匪風》、《東山》、《破斧》、《出車》、《卷耳》、《汝墳》、《草蟲》等等。如此眾多的作品,盡管各有其獨特的藝術表達和情感抒發的不同情境,卻又共同指著眷戀故土家園的鄉思之情,這不能不說是農業文明所培養起來的特殊民族情感。
《詩經》是植根於中國農業文明的藝術,農業社會塑了中國人的農業文化心態。從一定意義上說,《詩經》就是我國一部充分體現了中國農業文化精神的詩集。這不獨表現為在思想情感上濃厚的鄉土情蘊,還表現在創作態度、表現方式、寫作目的、審美觀念等各個方麵。所有這些得到農業社會集體文化心理的普遍認同,從而成為創作與鑒賞的審美規範,並構成傳統詩歌農業文化形態的基本特征,在《詩經》中,我們都可以得到或多或少的印證。正是這些,使《詩經》不但在作品題材內容上,更使它在文化精神上成為後世中國詩歌創作的楷模與典範,成為中國人讀來最親切因而也最喜愛的作品。
二、以為人本的人文精神
人本來是文化的主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都是人的創造,文學作品豐富的內容以人為中心得以表現,應該是世界各民族文學的基本表征。因此,人在世間的一切活動,都是一種神意的安排,古希臘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據說是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修記》,是以歌詠氏族部落和過去曆史事實為基礎的。“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在古希臘,把神看做人的主宰,認為上帝和眾神永遠控製著人類的生活與命運,並且以這種觀念和情感進行藝術創作,是古代西方文學的重要特征。
可是,在中國文化中,卻沒有一個像西文基督教那樣創造了宇宙和人類,而且一直幹預並指導人類生活的“上帝”。中國文化中的“天”(或“上帝”)主要指宇宙的自然力量,“天”對人的主宰隻能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出現,而不是有意誌的神發號施令,人的命運主要由人自己來把握。中國古代文化中也有一種所謂“天命”的東西,但是這種“天命”隻是人自身的善惡之行的必然結果。人的命運,或者是國家的命運靠人自身來......餘下全文>>
四字一句的詩,關於禮儀和中國文化的,類似《詩經》的有哪些?
*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
《擊鼓》
先秦:佚名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
《小星》
先秦:佚名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
《綠衣》
先秦:佚名
綠兮衣兮,綠衣黃裏。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
《兔罝》
先秦:佚名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幹城。
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詩經裏最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句子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布施賜予,成我周邦。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求四字一句的詩,關於禮儀和中國文化的。類似《詩經》
禮兮樂兮 矩步方行
屈尊就卑 必也正名
有斐君子 持禮立身
輕薄無禮 小人乃成
禮為情貌 進退謙恭
心到神知 大禮從心
詩經中的動物文化有哪幾篇
《詩經》三百餘篇提及有名的動物一百餘種,在自然界它們各有各的本性,一旦入詩,詩人還會移一部分人情附加給它們。
NO.1 雎鳩
第一個在《詩經》裏出場的既不是什麼顯赫的人物,也不是什麼悅目的植物,而是一個身份不明的動物——雎鳩。
雎鳩,魚鷹類水鳥。相傳此種鳥有定偶,故以喻男女之戀。釋名 鶚、魚鷹、沸波、下窟烏。
《關雎》以雎鳩之雌雄和鳴,以喻夫妻之和諧相處,這一根深蒂固的觀念,至少也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在漢儒大量的解說中,我們聽到的幾乎是一種完全相同的聲音。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最富創見的學者,而其《詩經通義》解“關關雎鳩”一句時,仍沿“雌雄情意專一”、“尤篤於伉儷之情”一說。高亨先生的《詩經今注》新見叢出,但注釋“雎鳩”仍說:“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稱作貞鳥。”
NO.2 黃鳥
《詩經》裏的“黃鳥”或指黃鸝,或指黃雀,都是“載好其音”(《凱風》)的小鳥。凡言成群飛鳴的都指黃雀,如上所引即是,因為“集”就是“群鳥在木上”(《說文解字》)的意思。其實,此處的喈喈用來押韻的成份遠要多過於擬聲,“萋”、“飛”與“喈”是脂微合韻(詳見王力《詩經韻讀》),“其鳴喈喈”主要是摹寫黃雀群飛合鳴的和諧、熱鬧,以反襯“我”將“歸寧父母”前的孤單、冷清,重點是氛圍,而不是聲音,不像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突出的是顏色。雖然“灌木”也大都是翠綠的,但詩人並未去刻意強調,一如杜詩隻說“鳴”而不表出“喈喈”之類的假性擬聲詞,取舍之間自有技巧在焉。
NO.3 螽斯
《詩經》的注家往往將螽斯、蝗、莎雞、蟋蟀這幾類直翅目的昆蟲相提並論,說明古人早已具備了一定的分類知識,例如李樗等《毛詩集解》“或言螽斯(高亨《詩經今注》:“螽,蝗蟲。斯,之也”——趕秋按),或言斯螽(見《七月》——趕秋按),其義一也。螽斯,蝗蟲之類(一說:螽斯,民間俗稱“幫幫”,說像蝗蟲,其實更近似蟈蟈,黃或淺綠,會振翅而鳴——趕秋按)”、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莎雞居莎草間,蟋蟀之類,似蝗而斑”。嚴粲《詩緝》幹脆稱之為“螽蝗”——
螽蝗生子最多,信宿即群飛。因飛而見其多,故以“羽”言之。
詩人采取這種習性來比附和祝福人們(王安石《詩義》等認為是“後妃”)多子多孫,於是就成就了《周南·螽斯》這麼一篇工整而鏗鏘的歡樂頌。
NO.4 魴
如果雎鳩真是魚鷹,那麼《關雎》一篇就隱隱然有一“魚”在,好比弦外之音。《毛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認為是普通的青白魴勞累後,尾巴就變紅了,恰似汽車防盜燈遇到情況。這不過是臆測之詞,不足取信。其實尾紅是魴發情時的正常表現,形容“未見君子”的妻子的性“饑”渴。“王”者大也,“毀”者火也,欲火焚身猶如大房子燒著了,兼喻魚與人。雖然情熱委實難以自控,但父母就在近旁需要照顧,也隻好強忍著不去尋找愛人。作為一首先秦的性愛詩,《汝墳》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這絕對離不開那尾小小的魴魚對詩人的啟發。
NO.5 燕
燕是典型的遷徙鳥。繁殖結束後,幼鳥仍跟隨成鳥活動,並逐漸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來前南遷越冬。
燕在古詩中的意象: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相傳燕子於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征,“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穀風》),“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餘下全文>>
詩經裏四字詞語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飄落.
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3、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譯:你的衣領青又青,悠悠思君傷我心.
5、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譯: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9、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10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譯:桃樹繁茂,桃花燦爛.
11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譯: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12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3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裏,還有什麼不高興呢?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譯:這個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無斑.
15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譯:指提意見的人隻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16皎皎白駒,在彼空穀,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明亮的白色駿馬,在空無一人的山穀咀嚼著青草 ,有那樣一個人 ,如玉般,幹淨,透明,澄澈 .
17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我們定下了生死想愛的契約,無論分分合合(闊,分別闊別),牽了你的手,就要和你一起到老.
18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國風·陳風》
譯:月亮出來,如此潔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動人.
19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國風.魏風.碩鼠》
譯:老鼠老鼠,別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從不把我顧.發誓要離開你,到那舒心地.
(這裏把剝削階級比作老鼠)
20秩秩斯幹,幽幽南山《小雅.鴻雁.斯幹》
譯:溪澗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1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沒洗的髒衣裳.靜下心來思前想,隻恨想飛無翅膀
詩經中有可以形容企業文化的嗎
<>
《詩經》在中國文化中是什麼地位,它對後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什麼作用?
《詩經》的曆史地位和影響 《詩經》作為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崇高的曆史地位,它對於中國後世的詩歌創作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 、《詩經》奠定了中國詩歌藝術創作的民族文化傳統。 《詩經》的創作奠定了中國詩歌創作的民族文化傳統,這個傳統就是: ( 1 )抒情詩的傳統。中國是一個抒情詩最為發達的國度,中國古代詩歌創作是以抒情詩為主的。而正是《詩經》的編輯和成書,奠定了中國抒情詩創作的傳統,並確立了它的民族文化特征。 ( 2 )群眾藝術的傳統。中國的抒情詩創作具有普及性,是一種群眾藝術,而這個傳統也是由《詩經》奠定的。《詩經》的創作隊伍相當廣泛,包括了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身份地位的人,這影響了後世的詩歌創作的普及性和群眾性。 (3) 現實主義的傳統。中國古代詩歌創作是直接麵向現實的,是現實的世俗的藝術。詩人麵對現實生活,把詩歌作為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的工具。而這也正是受了《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的影響。2 、《詩經》確立了中國詩歌創作和批評的藝術原則。 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和批評遵循著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風雅”和“比興”。它們是後世詩人對由《詩經》以來形成的中國詩歌創作傳統的理論升華。 ( 1 )風雅。風、雅本是按照音樂不同劃分開的《詩經》的一種詩歌體裁,而《詩經》風詩和雅詩中體現出來一種共同的藝術創作精神,也就是詩歌創作具有高尚的意義和嚴肅的情感內容。這種創作精神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影響尤為顯著,它引導詩人在情感抒發上尋求一個健康向上的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風雅因此成為後世詩人進行詩歌創作和批評時所遵守的藝術原則,成為反對形式主義文風的最好武器。如唐代陳子昂就以“風雅不作”來批評齊梁之時的詩風,而杜甫則以“別裁偽體親風雅”作為自己的創作方向。 ( 2 )比興。比興原本是《詩經》創作的重要表現手法,比即“以彼物比此物也”,而興則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此詞也”。但是作為後世詩歌創作和批評原則的比興則是一種表現健康思想的特殊藝術手段,要求詩歌不僅僅寄情於景、情景交融,同時還要達到托物以諷、比類切至的目的。它包含了兩個方麵,一方麵是指詩歌須借助外物言情,另一方麵是指寄托在外物之中的情的高尚嚴肅。3 、《詩經》奠定了中國詩歌語言形式的基礎。 《詩經》的基本形式是四言體,這種四言詩的藝術形式一直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基本樣式之一。而且《詩經》的四言體也是後世其他詩歌體裁發生之源,楚辭、漢賦、駢文以及五七言詩都受了《詩經》四言的極大影響。同時其遣詞造句、章法結構、節奏韻律也為後世詩歌奠定了基
有哪些出自《詩經》且有寓意的名字
子矜,子佩
采薇
白露
有匪
景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所體現的文化含義?
《詩經》是中國詩歌的起點。《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以後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它從多方麵表現了那個時代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反映了各個階層人們的喜怒哀樂,開辟了中國詩歌的獨特道路。有王公貴族的。也有尋常百姓的。政治風波、春耕秋獲、男女情愛的悲歡哀樂。後來的中國詩歌乃至其他文學樣式,其內容也是以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總是文學的中心素材。關心社會政治與道德,敢於對統治階層中的腐敗現象提出批判,應該說是《詩經》的優秀之處。
至於表現個人的失意、從軍中的厭戰思鄉之情,乃至男女愛情,一般沒有強烈的悲憤和強烈的歡樂。《詩經》的抒情較常見的是憂傷的感情。很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國後代的詩歌,也是以抒情——抒憂傷之情較為普遍。克製的感情,尤其憂傷的感情,是十分微妙的。它不像強烈的悲憤和強烈的歡樂噴湧而出,一泄無餘,而是委婉曲折,波瀾起伏。由此,形成了《詩經》在抒情表現方麵顯得細致、雋永的特點。這一特點,也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後來的詩歌。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後,四言詩雖斷斷續續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而在辭賦、頌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詩經》中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彙。所以也有助於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清新美麗的自然。《詩經》裏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詩經》中的詩歌擅長以賦比興開頭,影響了後來的民歌。
雖然不是很多。不過希望可以幫到你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詩經》具有怎樣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