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詩人是誰
代表詩人: 春樹 李傻傻 陸緘 阿斐 朵孩 穀雨 山葉 山上石 唐不遇 木樺 羊 肖水 李子悅 蔣峰 佛之魚 莫小邪 張小靜 劉東靈 南渡 湯成偉 田蕎 熊盛榮 林蕭 澤嬰 侯玨
個人對陸緘的詩作研究比較多,也覺得很有味道,他的詩歌裏有一種緩緩的訴說,讓人感覺到愛的朦朧,又遠又近,若有若無而又若即若離,這些詩句讓人在欲罷不能中堅持。他的詩有自己的味道,很滄桑,很讓人想流淚,詩歌方麵主要有《十七歲開始蒼老》詩集。
八十年代北大最有影響的詩人
1、戈麥
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1989年畢業後被分配至北京《中國文學》雜誌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於北京西郊萬泉河(身縛小石塊兒)。從1985年開始嚐試寫作算起,戈麥的實際寫作時間不到6年,就在這6年時間裏,他卻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詩作及其他一些文學作品。在一篇《關於詩歌》的短文中,戈麥這樣寫道:“詩歌應當是語言的利斧,它能夠剖開心靈的冰河。在詞與詞的交彙、融合、分解、對抗的創造中,犀利奪目的語言之光必將照亮人的生存。詩歌直接從屬於幻想,它能夠拓展心靈與生存的空間,同時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這可以視為他的詩歌觀。
2、駱一禾
駱一禾,1961年2月6日出生,小時隨父母去河南農村淮河平原接受啟蒙教育,1979年9月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1984年9月畢業任北京《十月》雜誌編輯,主持西南小說,詩歌專欄,得過兩次優秀編輯獎。1983年開始發表詩作和詩論,作品散見《青年詩壇》《滇池》《山西文學》——這是對他深有鼓勵的三家刊物,及《花城》《詩刊》《青年文學》《上海文學》《綠風》等。1988年參加《詩刊》舉辦的青春詩會,1989年5月31日,他死於腦血管大麵積出血(腦溢血),年僅28歲。在他死後的第二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長詩《世界的血》。
3、西川
西川考入的是北京大學英文係,自80年代起即投身於全國性的青年詩歌運動。曾與友人創辦民間詩歌刊物《傾向》(1988—1991),參與過民間詩歌刊物《現代漢詩》的編輯工作。其創作和詩歌理念在當代中國詩歌界影響廣泛。出版有詩集《虛構的家譜》(1997)、《大意如此》(1997)、《西川的詩》(1999),詩文集《深淺》(2006),散文集《水漬》(2001)、《遊蕩與閑談:一個中國人的印度之行》(2004),隨筆集《讓蒙麵人說話》(1997),評著《外國文學名作導讀本.詩歌卷》(2001),譯著《博爾赫斯八十憶舊》(2004)、《米沃什詞典》(與北塔合譯,2004)。編有《海子的詩》(1995)、《海子詩全編》(1997)。曾獲魯迅文學獎(2001)、莊重文文學獎(200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齊伯格獎修金(1997)、德國魏瑪全球論文競賽十佳(1999)等。
4、海子
生於1964年3月24日,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査灣人,自小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習法學,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裏,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上世紀8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80年代的詩人有哪些
好像隻有50年代的 你講的是不是1980年?
八十年代以來的詩人有哪些
汪國真最有名的就是
中國近現代著名的詩人
慕蓉
舒婷
海子
**
戴望舒
餘光中
北島
顧城
徐誌摩
鄭愁予
楊鍵 朱自清
艾青
魯西西
郭沫若
西川
冰心 汪國真
聞一多
穆旦
魯迅 王國維
多多 何其芳
洛夫 流沙河
劉半農
紀弦
曾卓
伊沙
北島 (203) 穆旦 (143) 鄭愁予 (88)
多多 (79) 海子 (60) 陳先發 (55)
楊鍵 (52) 顧城 (50) 紀弦 (47)
孟浪 (37) 餘光中 (37) 洛夫 (36)
舒婷 (35) 西川 (33) 魯西西 (31)
席慕蓉 (29) 瘂弦 (29) 徐江 (28)
嚴力 (28)
伊沙 (27) 小海 (26)
戈麥 (26)
韓東 (26)
食指 (25)
於堅 (25)
朱文 (25)
楊平 (23)
昌耀 (23) 劉自立 (23) 劉東靈 (22)
戴望舒 (22) 蔡天新 (21) 歐陽江河 (21)
魏風華 (21) 宋曉賢 (21) 文虯 (20)
餘怒 (20) 張錯 (20) 章平 (20)
牛漢 (20)
駱一禾 (20)
艾青 (20)
虹影 (20)
陳東東 (19)
林徽因 (19)
徐誌摩 (19) 盛興 (18) 雷子 (18)
陸憶敏 (18) 何其芳 (18) 卞之琳 (17)
莫非 (17) 王寅 (17)
岩鷹 (17)
吳晨駿 (17)
西渡 (16) 汪國真 (16)
於洛生 (16) 芒克 (16)
莫小邪 (16)
李金發 (16)
劉半農 (16) 阿堅 (16)
白蓮春 (16) 朵思 (16) 胡適 (16)
範想 (15) 丁當 (15) 桑克 (15)
曾卓 (15) 翟永明 (15)
張棗 (15)
中島 (15) 沈方 (15) 陶裏 (14)
聞一多 (14) 楊牧 (14)
馬驊 (14)
藍藍 (14) 柏樺 (14)
侯馬 (14)
胡續冬 (13) 黃翔 (13)
陳敬容 (13)
零雨 (13) 呂德安 (13) 綠蒂 (13)
莫渝 (13) 木朵 (13) 王家新 (13)
宋非 (13) 蘇紹連 (13) 鄭單衣 (13)
周夢蝶 (12)
祝鳳鳴 (12) 張敏華 (12)
南星 (12) 施茂盛 (12) 詩陽...餘下全文>>
80年代人的性格特點
每一代人的手裏都有過一手好牌,那就是他的青春。但並不是每一手好牌都能打出最大的價值,很多時候,好牌砸在自己手上了,或者幹脆就自我犧牲成就了別人。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的個人夢想曾經被人造神話和宏大敘事的光焰所覆蓋,70年代出生的人,則始終在類似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精神與物質的衝突”之類的永恒二元張力中受到撕扯,備感焦慮,等到“醒悟”過來的時候青春已飄然遠去。
劉小楓在那篇《我們這一代人的怕和愛》裏寫道,他們那一代人“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理想主義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是最終卻幻滅於理想的脆薄和不可靠,受傷於從偽神聖中生長出來的蠻橫和無理,轉而開始珍視每個人在其生命曆程中發出的“怯生生的呼喚”。而當80年代生人登上這個光怪陸離的巨大“秀場”時,這個社會已經完成了一個必要的清毒過程。很多過於玄虛的、不切實際的,甚至是虛假觀念的障礙被沸騰的生活蒸發了。可以這麼說,80年代生人不必再經曆那種身心、靈肉的拉鋸戰,可以輕裝上陣,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現實主義的懷抱。他們似乎不再願意加入任何與“偉大”有關的行軍方陣,不太可能被某些看上去很美的東西所誘騙了。
他們怕詩歌朗誦。那抑揚頓挫的語調,那含著眼淚的抒情,那牛犢子般的溫柔,曾經被視為美的大本營,如今卻會讓他們汗毛直豎。在慷慨激昂的高調抒情與口齒不清的低聲呢喃之間,他們寧願選擇後者。他們幾乎偏執地認為,類似於詩朗誦之類的東西,無非是用一種真善美的姿態來販賣假大空,所以反而會得到一個“惡心”的評價。詩朗誦以及一切顯得無比真誠的文藝腔,都不再能感動他們。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被煽情,不會被感動,隻不過那種煽情或感動的根源不是什麼“形而上學台詞”,而隻是更切身的個人遭際,比如眼見某位自己喜愛的選秀歌手被淘汰,他們就會哭得像個淚人。在哭泣時,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變得更崇高了,變得真善美了,因為眼淚不複是精神性的,哭隻不過是一種有益健康的生理現象。
他們怕沒有個性。在這個越來越擁擠、越來越勻質化、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的世界上,每個渴望引起注意、想要獲得發展空間的人,都需要擁有鮮明的身份識別標誌。這其實是一種生存策略,不使自己淹沒在滔滔人海中。一個人可以沒有德性,但不能沒有個性。自卑的人努力追求與別人一樣,自信的人則強烈希望與別人不一樣。80年代生人是個從小就被告知即使一無所有、一無所長也要自信的群體。沒有自信也要裝出自信。所以他們說話習慣於去掉那個“們”字,他們說話更喜歡“我”字打頭。“我行!”“我能!”“我可以!”“我選擇,我喜歡!”“我的地盤我做主!”當然,像染黃毛、穿酷裝、紋身之類的身體修飾屬於很小兒科的玩意兒,玩街舞、玩滑板、玩攀岩、玩角色扮演、玩Cosplay、玩視頻、玩遊戲、玩賽車……這些時尚相對有點“技術含量”,似乎更能彰顯自己的個性。個性化生存發展到極致往往就是沉迷於“惡搞”,從“一個饅頭”到“後舍男生”,那鋪天蓋地的惡搞和戲仿當然是為了好玩,但同時卻也折射出這些聰明的80年代生人本能地懂得,想在這個秩序化的社會裏贏得一個冒頭的機會,需要像病毒一樣無孔不入無惡不作,在覆蓋著他們的龐然大物上麵下蛆,製造漏洞,孳生縫隙,獲得證明自身存在的一線陽光。
他們怕冷落身體。身體曾長期被精神殖民,伴隨著身體美學的凱旋,80年代生人也擺脫了對身體的羞恥感,開始堂而皇之地自戀起來。他們開始用心打理、推銷、利用自己的身體。且不說滿眼的美女在盡情展露自己的性感,搖曳出無限風情,連“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二月丫頭”以至“Ayawawa”之輩都成了時代熒屏上醒目的鏡像,無論是褒還是貶,她們無不因為身體的在場而存在。包括很多男人,也毫無愧色地以所謂“男色”而贏得足夠多的資本,如憂鬱的“極地陽光”Acosta和滿嘴“咩咩咩”的陰柔郭敬明以及大量的“快樂男生”“好男兒”,這些80年代生人的形象代言人,也都半真半假、半推半就地賣弄身體。“你好man!”“你好有型!”之類的讚語也從各色人等嘴裏汩汩淌出,“男色消費”幾成事實。至於“我裸露,我存在”的很多人,除了別有懷抱外,也以自己的舉動向身體禁忌提出挑釁——當然,她們很清楚,在她們以自己的身體意象飼養了無數貪婪眼睛的同時,也成就了自身的價值。
他們怕用力過猛。即使麵對現實中的醜陋,他們盡量做到不像前輩在二十來歲時那樣做“憤青”,寧願做一個略帶幾分玩世不恭的雅皮或者嬉皮,這樣可以不使自己被憤怒灼傷,又不至於落得個很沒有風度的下場。他們比較機靈,明白“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不能改變現實就改變自己”的道理。對於現實中的衝突,他們一般會采取側避甚至背對的姿態。對於“用力過猛”者,他們的態度是譏諷。但同時他們又要掩飾自己力量的缺乏,於是往往在虛擬世界裏以暴力性的語言、咄咄逼人的攻擊姿態來補償,在網絡上很多人都成了或粗鄙或凶狠的小霸王,“街頭霸王”“魔獸爭霸”也都成了熱門遊戲。各色“粉絲”的主力軍是80年代生人,他們的語言殺傷力曾經令一些缺乏“娛樂精神”的前輩丟盔卸甲,以至於有人驚呼他們已經構成了一種“青春霸權”。
他們還怕什麼?他們怕來自長輩的嘮叨。怕被逼著進入憶苦思甜的固定程序。但他們又怕一個人鬱悶,無兄弟姐妹的孤寂、快節奏的生活、高壓力的環境、競爭激烈的社會,一天到晚麵對電腦,總會造成許多孤僻的心理病人。他們怕被時代快車甩下,緊趕慢趕卻又怕成為房奴車奴。他們怕失去中心成為一個旁觀者,怕與最酷最炫的生活無緣,怕被別人稱為老女人老男人,就像他們如此這般地稱呼比他們大的人一樣。他們怕來自長輩的嫉妒,即便他們自以為比肥膩膩的前輩要更簡單更直接。他們怕喪失興奮度,也許體能還未衰竭就已經失去了很多興趣。他們怕自己變得太土。他們怕街道太擁堵。他們怕沒有前途。他們怕吃太多的苦。他們怕,怕自己前怕狼後怕虎。
80年代生人愛什麼?其實,他們所愛的就是他們所怕的反麵。他們愛充滿諧趣的敘事,他們愛個性張揚的生態,他們愛欲望勃發的身體,他們愛充滿娛樂精神的搞笑和調侃……
他們愛感性偶像。試圖純粹以文字打動他們,將是一樁困難的事情。電子媒質對他們而言是極其熟稔的經驗,如果一個人不是直接以自己的形象呈現,那他幾乎接近於不存在。詩歌什麼也不是,除了類似於能演化成公共娛樂事件的“梨花體”。小說什麼也不是,除非它可以變成一部由哪位偶像主演的電影或電視連續劇。戲劇什麼也不是,隻有當它成為一個“先鋒”的符號時才會成為小眾追逐的對象。即便曆史也要假道“百家講壇”裏的易中天、王立群等人的解讀才能進入視野,即便儒道經典也要經由於丹等人烹調成“心靈雞湯”才能下咽,即便《紅樓夢》也要通過劉心武的另類詮解和“紅樓夢中人”等選秀活動才引發興趣。為偶像而瘋狂自古有之,但80年代生人顯然把它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狂熱“粉絲”的所作所為有時候讓人心驚肉跳。而那些年輕尖銳的熱情,他們為偶像流淌的滾滾淚水,常常也被錯誤地理解為一種感性的解放,被視為這一代人內心真誠、豐盈的證據,事實上這卻是一份徹頭徹尾的偽證。坦率地說,隻有缺乏獨立自我意識的人,才會那樣奮不顧身地投身到偶像的懷抱,就像飛蛾撲火一般。
他們愛自己。愛運用拇指。愛戴著耳機搖頭晃腦。愛奶聲奶氣地說話。愛用半嘲的口氣稱別人為老師。跟他們的前輩相比更愛用擁抱表達感情。他們愛說“愛”,一個前輩們可能鼓足勇氣也無法當眾說出口的詞。當然,他們的偶像韓寒說,愛是拿來做的,而不是拿來說的。但是沒辦法,盡管他們覺得像齊秦那樣嚷嚷“我的愛情宣言”是多麼老土,他們自己也還是會咬牙切齒青筋畢露地嘶吼——“死了都要愛”。
我忽然開始懷疑起來,80年代生人的怕和愛,真的有什麼特別的嗎?坐在我辦公桌前麵的兩個人,都是80年代生人,他們炒股怕套牢,戀愛怕失敗,愛看NBA,愛看《武林外傳》,我怎麼也琢磨不出他們與我有何本質差異。我不想說“80年代生人”是一個偽造的命題,但是的的確確,他們相比之下得到了某種過度關注和過度詮釋,也許這是商業的催肥,傳媒也隨之跟進,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其實,從更本原的意義上看,作為一個最能感應時代症候的年輕人,他們的生命衝動即便相隔千年也都是相似的,他們有著同樣的欲望舞蹈,有著同樣的夢想色彩,然而呈現為具體形態的“怕和愛”卻因所附麗的土壤和空氣、因價值風向的不同而別有風貌。所以,倘若要追究80年代生人的任何特異之處,可以套用勞倫斯夫人的一句話——“不是我,而是風。”
中國現代詩人有哪些?
中國現代詩歌的代表人物
中國現代詩歌在各個不同的曆史階段有不同的現代詩歌流派,其中最傑出的100多名代表人物為:
* 20世紀20年代:
:徐誌摩聞一多李金發穆木天馮至
* 20世紀30年代:
林徽因戴望舒李廣田艾青卞之琳何其芳南星辛笛覃子豪紀弦
* 20世紀40年代:
王佐良陳敬容杜運燮穆旦羅寄一鄭敏唐祈袁可嘉牛漢屠岸
* 20世紀50年代:
周夢蝶羊令野方思餘光中洛夫羅門蓉子瘂弦昌耀林泠
* 20世紀60年代:
鄭愁予任洪淵楊牧葉維廉食指
* 20世紀70年代:
江河北島芒克多多舒婷劉自立嚴力楊煉梁小斌顧城
* 20世紀80年代(上):
周倫佑於堅翟永明王小妮歐陽江河廖亦武孫文波呂德安韓東駱一禾
* 20世紀80年代(下):
孟浪陸憶敏陳東東萬夏楊黎張棗李亞偉西川海子艾克小海何小竹於小韋
* 20世紀90年代(上):
馬永波譙達摩臧棣 伊沙餘怒 戈麥藍藍桑克西渡楊鍵徐江
* 20世紀90年代(下):
孫磊木朵康城朵漁胡續冬巫昂廖偉棠沈浩波呂葉馬蘭葉千華龐培宋非楊小濱馮誌亮章平
* 21世紀初十年:
阿斐 蘆哲峰 董非鄧月亮風輕揚舒子原鬱顏王朝東南岩山水情人 餘子愚鄭小瓊李富平茱萸 青空 醜乙若荷·影子
編輯本段
中國現代詩歌的代表作品:
* 20世紀20年代
o 徐誌摩〖再別康橋〗 〖偶然〗 〖我等候你〗 〖翡冷翠的一夜〗
o 聞一多〖幻中之邂逅〗 〖孤雁〗 〖死水〗
o 李金發〖夜之歌〗 〖愛憎〗 〖時之表現〗
o 穆木天〖蒼白的鍾聲〗 〖蘇武〗 〖落花〗
o 馮至 〖十四行集(節選)〗 〖蠶馬〗 〖帷幔——鄉間的故事〗
* 20世紀30年代
o 林徽因〖仍然〗 〖無題〗 〖秋天,這秋天〗
o 戴望舒〖雨巷〗 〖煩憂〗 〖我用殘礌的手掌〗
o 李廣田〖秋燈〗 〖笑的種子〗 〖地之子〗
o 艾青 〖時代〗 〖大堰河——我的保姆〗 〖給太陽〗〖我愛這土地〗
o 卞之琳〖斷章〗 〖妝台(古意新擬)〗 〖古鎮的夢〗
o 何其芳〖預言〗 〖圓月夜〗 〖聲音〗
o 南星 〖守墓人〗 〖石象辭〗 〖響尾蛇〗
o 辛笛 〖航〗 〖風景〗 〖再見,藍馬店〗
o 覃子豪〖過黑發橋〗 〖瓶之存在〗 〖吹簫者〗
o 紀弦 〖幻象〗 〖狼之獨步〗 〖過程〗
* 20世紀40年代
o 王佐良〖他〗 〖巴黎碼頭邊〗 〖1948年聖誕〗
o 陳敬容〖珠和覓珠人〗 〖出發〗 〖題羅丹作《春》〗
o 杜運燮〖Narcissus〗 〖山〗 〖秋〗
o 穆旦 〖合唱二章 又題∶Chorus二章〗 〖森林之魅〗 〖葬歌〗
o 羅寄一〖音樂的抒情詩〗 〖一月一日〗 〖序〗
o 鄭敏 〖Fantasia〗 〖寂寞〗 〖成熟的寂寞〗
o 唐祈 〖遊牧人〗 〖女犯監獄〗 〖時間與旗〗
o 袁可嘉〖沉鍾〗 〖走近你〗 〖冬夜〗
o 牛漢 〖鷹的誕生〗 〖汗血馬〗 〖華南虎〗
o 屠岸 〖紙船〗 〖城樓圖銘〗 〖潮水灣裏的倒影〗
* 20世紀50年代
o 周夢蝶〖逍遙遊〗 〖菩提樹下〗 〖托缽者〗
o 羊令野〖蟬〗 〖秋興〗 〖無題十二行〗
o 方思 〖仙人掌〗 〖夜歌〗 〖豎琴與長笛(節選)〗
o 餘光中〖芝加哥〗 〖白玉苦瓜〗 〖秦俑〗
o 洛夫 〖煙之外〗 〖湖南大雪〗 〖巨石之變〗
o 羅門 〖麥堅利堡〗 〖第九日的底流〗......餘下全文>>
七、八十年代最偉大的詩人是誰?
哪個世紀?
20世紀80年代為什麼是詩歌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代
上世紀80年代是詩歌的黃金年代,也許還是新詩有史以來最好的年代。一位老詩人曾經斷言,迄今為止的新詩人,將來能站得住的恐怕也就三四十個,而80年代出來的會占到半數左右。
那些在80年代出來的詩人大多都把能夠親曆這一場詩歌變革,視為個人精神成長史上的一大幸事。
80年代詩歌多繼承70年代地下詩歌的遺產。70年代存在一些知青沙龍,他們有特殊的閱讀權,有詩歌交流。80年代最初的詩歌風氣是“知青詩歌”培育的,有強烈的政治反思意識,在詩美方麵也富有探索精神。
81年開始取締民間詩歌組織和民間出版物,“朦朧詩”逐漸弱化了反思的鋒芒。“集體閱讀障礙”曾讓“朦朧詩”盛極一時。
隨著文化譯介的逐步繁榮,校園詩潮湧起,第三代詩人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美學反叛。在文化之眼向古典和西方睜開之後,校園詩群取代了知青詩群,“後朦朧詩人開始了”對“朦朧詩”的話語清洗,這些是80年代詩歌審美嬗變的主脈。
汪國真和顧城是一個時代的詩人嗎
不是一個時代的,一個是70年代比較紅,一個是90年代比較紅。
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經出現過像現在春運買火車票一樣排隊買詩集的場景。雷抒雁、北島、舒婷、顧城、柯岩、李瑛等一大批詩人都在此期間寫出過膾炙人口的作品。
到了80年代後期,以海子、西川、駱一禾為代表的北大詩人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影響深遠。
按現在的說法,汪國真是大器晚成的詩人。然而80年代時寫了幾年詩都反響平平,到了90年代一夜爆紅,總還是跟80年代末一批詩人的離去有一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