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紅樓夢中黛玉謝的菊花詩的解釋!
《紅樓夢》中海棠詩社菊花詩的一首,為林黛玉所作。
【問菊】 瀟湘妃子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耿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注釋]
1.秋情——即中間兩聯所問到的那種思想情懷。因“眾莫知”而唯有菊可認作知己,故問之。
2.喃喃——不停地低聲說話。負手——把兩手交放在背後,是有所思的樣子。扣——詢問。東籬——指代菊,見前詩注。
3.孤標——孤高的品格。標,標格。偕——同……一起。
4.為底——為什麼這樣。底,何。
5.虱——蟋蟀。可——是不是。雁、虱、菊都是擬人寫法。
6.解語——能說話。在這裏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說話的話。語出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唐玄宗把貴妃比作“解語花”事。
[賞析]
《菊花詩》與《詠白海棠》屬同一類型,都在花事吟賞上反映了當時的都城社會習俗和貴族人士的文化生活情趣。清代方浚頤《夢園叢說》曾記都門賞花情況說:“極樂寺之海棠,棗花寺之牡丹,豐台之芍藥,十刹海之荷花,寶藏寺之桂花,天寧、花之兩寺之菊花,自春徂秋,遊蹤不絕於路。又有花局,四時送花,以供王公貴人之玩賞。冬則……招三五良朋作消寒會,煮衛河銀魚,燒膳房鹿尾,佐以湧金樓之佳釀,南烹北炙,雜然陳前,戰拇飛花,觥疘交錯,致足樂也。”小說中賞桂、賞菊、送海棠以至冬日消寒大嚼鹿肉都寫到了。有錢人的種種樂事完全是建築在財富和地位上,而財富的積攢又大部份來自於佃農每年所繳納的佃租。彼此唱和、鬥奇爭新的詠物詩風靡一時,正是這種閑逸生活的反映。
菊詩分詠十二題的形式好像隻是寶釵、湘雲偶然想出來的新鮮玩意兒,其實,也完全是當時現實生活已存在著的一種詩風的藝術概括。與作者同時代人、清宗室、襲封康親王的愛新覺羅.永恩的《誠正堂稿》中就有“和崧山弟”的《菊花八詠》詩,其八詠詩題是“訪菊”、“對菊”、“種菊”、“簪菊”、“問菊”、“夢菊”、“供菊”、“殘菊”,幾乎和小說中一樣。崧山亦即嵩山,是敦誠的好友永恚的號。在他的《神清室詩稿》中也有“訪菊” 、“對菊”、“夢菊”、“簪菊”、“問菊”等詩。可見,小說中的情節多有現實生活為依據,並非作者向壁虛構。
和同類內容的大多數詩一樣,《菊花詩》寄情寓興的一麵還是值得注意的。每首詩依然有選詠者各自的特點:比如薛寶釵的“憶菊”就一味地是寡婦腔;賈寶玉的“種菊”就歸結為絕塵離世;史湘雲的命運從她的“冊子”上看,後來雖一度“來新夢”,但終究“夢也空”,未能“淹留”於“春風桃李”的美滿生活;林黛玉的詩中“孤標傲世”、“幽怨”等等,則更說得明白,我們既知已佚的後半部原稿中寫她的死的那一回回目叫“證前緣”(靖藏本七十九回批語),則“登仙”的寓意就同樣清楚;從“殘菊”詩看探春,可之她“運偏消”時如菊之“傾欹”、“離披”,境況也大不如前,“萬裏寒雲”、“分手”而去正是她遠嫁不歸的象征,所謂明歲再會、切莫相思等慰語,其用意也不過如同元春離別時所說的“見麵盡容易,何必過悲?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不可如此奢華糜費了”那番話罷了。
林黛玉所寫的三首詩被評為最佳。如果作者隻是為了表現她的詩才出眾,為什麼在前麵詠白海棠時要讓湘雲“壓倒群芳”,在後麵諷和螃蟹詠時卻又稱寶釵之作為“絕唱”呢?原來作者還讓所詠之物的“品質”去暗合吟詠它的人物。詠物抒情,恐怕沒有誰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氣質更與菊相適合的了,她比別人能更充分、更真實、更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黛玉三首詩中“詠菊”又列為第一......餘下全文>>
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關於菊的詩句?
林黛玉:.《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素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請,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林黛玉所有詩歌
有學者曾經分析《葬花吟》中“飄落”的意象,並以此為入口,探討林黛玉與封建社會裏中國文人精神氣質上的深微聯係,認為《葬花吟》全詩有一個最為核心的意象———“飄落”,“飄泊”、“飄飛”都是它的變奏。明顯的句子有“花謝花飛花滿天”、“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花落人亡兩不如”等等,故而“飄無所依”,正是林黛玉生存處境與存在狀態的寫照,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生存狀態的寫照,《葬花吟》因此唱出了中國封建文人感時傷世的痛徹。[1]這種發現無疑是深刻的。但是,這種結論是僅就一首《葬花吟》而得出。如果把黛玉所有的詩歌———包括兩首歌行體詩作《葬花吟》、《秋窗風雨夕》、三首七絕《題帕三絕》和五首詠物詩《詠白海棠》、《詠菊》、《夢菊》、《問菊》及《唐多令·柳絮詞》結合起來看,就會發現:詩中出現頻率最高、最惹人注目的,卻是那些疑問詞如“誰”、“何”之類最讓人難忘的,也是那些哀怨悲苦、包含詢問之意的詩句:
天盡頭,何處有芳丘?———《葬花吟》
片言誰解訴秋心?———《詠菊》
嬌羞默默同誰訴?———《詠白海棠》
一句句,一聲聲,幽幽地牽動讀者的愁腸。
王國維曾經把詩人分成“主觀之詩人”和“客觀之詩人”,他說:“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情性愈真。”[2]林黛玉就是這樣的“主觀詩人”。她寫詩,總是帶上濃重的主觀色彩,傾注強烈的情感。以《葬花吟》為例:
花謝花飛花滿天,魂消香斷有誰憐?
這位少女詩人敏銳地感受到春光將逝,桃花飄落。於是以己觀花,“誰”既是問他人能否感受到落花飄零的悲哀“誰”又指自己,感慨大千世界隻有自己深感飛花逝落的痛徹同時,“誰” 的空問還包含落花不得世人同情,詩人不得世人理解的雙重悲哀。這一句哀婉之問,使詩人與花融為一體,為全詩奠定了強烈的自我抒情的基調,使全詩一開篇就籠罩著悲戚哀怨的氣氛,詩人的情感氣質在輕輕一問中顯露出來。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明媚鮮豔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直接以己比花,感歎漂泊不定的命運。明媚的桃花能夠燦爛幾時?美好曼妙的青春與花相似,也容易飄逝而桃花經冬至春還能再發,人的青春一逝便再難尋回!花易落,人命短,人的生命甚至還不如能夠再發的桃花。
天盡頭,何處有芳丘?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以己問花,落花完全成了傾訴的對象,一連四個“儂”字,兩個“爾”字,在反複的詢問中,詩人展開了對未來命運的惶恐的推測,她由落花調謝想到自己的身世飄零,想到自己生命消逝時無人憐惜的悲哀,悲歎人不如花:落花尚得歸於淨土,人卻有可能落入命運的汙淖之中誰又是收葬自己、使自己歸於淨土的人?思慮至此,她悲哀到極點,不禁為“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生命悲劇而悲慟!全詩在一片慟哭中結束。縱觀全詩,可以發現,是幾句痛心不已的詢問,使《葬花吟》成為林黛玉自我抒情中最感人的篇章。
《題帕三絕句》以“淚”貫穿始終,暗寓黛玉的一生將為寶玉淚盡而逝。“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問得直切。一個“誰”字,直接把她的深情指向寶玉,感情表露得極其大膽,同時“誰”字還包含了不盡的疑問,詢問心上人此時此刻能否領會到她的一番情誼“誰”字還是在詢問整個世界:她的一腔心事是否會終成虛話?這一問句,寫盡了黛玉此時幸福、傷悲、憂慮交織的心境,給她的愛情抹上了一縷淒美的色彩。《秋窗風雨夕》中,“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在敏感的詩人看來,秋天本已讓她魂銷腸斷,淫靡的秋雨更加重了她心中的淒涼,因為自幼失怙,在這淒風苦雨之夜,沒有任何親人來與她作伴,許多年來,詩人度過了......餘下全文>>
林黛玉的所有詩詞
1葬花吟
《葬花吟》是《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塚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古體詩。此詩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淒清的畫麵,濃烈而憂傷的情調,抒寫了黛玉在冷酷現實摧殘下的心靈世界,表達了她在生與死、愛與恨複雜的鬥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焦慮體驗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歎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葬花吟》與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兒誄》,一詩一文,堪稱《紅樓夢》一書中詩文作品的巨製雙璧。
2秋窗風雨夕
這首詞出現在《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是初秋雨夜中黛玉因寶釵來看望她,關心備至,而深感往日因自己的多心猜忌而造成了和寶釵及至寶玉情感的疏遠而懊悔不已,繼而哀傷與寶玉姻緣的前途迷茫,兼窗外雨打竹搖異常淒涼,便悲從心生,作了這首極為淒苦哀怨的《秋窗風雨夕》。
林黛玉病臥瀟湘館,秋夜聽雨聲淅瀝,燈下翻看《樂府雜稿》,見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於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 《春江花月夜》係初唐詩人張若虛所作,是一首寫離愁別恨的歌行。本詩在格調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別離·秋窗風雨夕”,“代別離”是樂府題。代,猶“擬”,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樂府題,南朝詩人鮑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況下,樂府詩不另外再加題目,這裏因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擬一個字麵上與唐詩完全對稱的、更具體的詩。
3桃花行
該詞出自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雲偶填柳絮詞”,為黛玉所作,後多有仿寫作品。書中寫到時逢初春時節,大觀園群芳又萌動了詩興,商量作詩,把寶玉找去商量。寶玉去後,大家正在看黛玉正作這首《桃花行》。海棠詩社建立後,隻做了幾次詩,大觀園中變故迭起,詩社一散就是一年。現 在大家看了黛玉這首詩,提起興來,重建詩社,改稱桃花社。但這已是夕陽晚景了。
《紅樓夢》從全篇情節發展來看,可以說是命薄如桃花的黛玉夭亡的象征寫照。顰兒用強烈的對比寫法描述自己的痛苦,經過多次換韻,抒發的情感也隨著文字的變換而逐漸推進、深化。是由一個花人相映過渡到花人交融,達到景為情設、情為景觸的藝術效果,最後一氣嗬成達至以花自喻薄命的立意。
4五美吟
黛玉自謂“曾見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終身遭際令人可欣、可羨、可悲、可歎者甚多,……胡亂湊幾首詩,以寄感慨”。這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寫的人事其實並非都據史實。後被寶玉翻見,將其題為《五美吟》。
5題帕三絕
眼空蓄淚淚空垂 暗灑閑拋更向誰 尺幅鮫綃勞惠贈 為君那得不傷悲
拋珠滾玉隻偷潸 鎮日無心鎮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 任他點點與斑斑
彩線難收麵上珠 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識香痕漬也無
6菊花詩
憶菊、訪菊、種菊、對菊、供菊、詠菊、畫菊、問菊、簪菊、菊影、菊夢、殘菊
菊花詩十二題,詠物兼賦事。出題者使用一個實字,一個虛字來命題,即菊字為實,另一字為虛,共做題十二道,即憶菊訪菊種菊對菊供菊詠菊畫菊問菊簪菊菊影菊夢殘菊。題目編排序列,憑作詩者挑選。限用七律,不限韻腳。詩作皆署“雅號”,即:“蘅蕪君”(寶釵)、“怡紅公子”(寶玉)、枕霞舊友”(湘雲)、“瀟湘妃子”(黛玉)、“蕉下客”(探春)。
菊花詩分詠十二題的形式,好像隻是寶釵、湘雲偶然想出來的新鮮玩意兒,其實,也完全是當時現實生活已存在著的一種詩風的藝術概括.與作者同時代人愛新覺羅·永恩(清宗室、襲封康親王)的<誠正堂稿>中就有“和崧山弟”的<菊花八詠>詩.其八詠詩題......餘下全文>>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奪魁的詩是什麼
《菊花詩》之《詠菊》。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寫寶釵戶湘雲提議寫菊花詩,並擬了詩題十二道,即憶菊、訪菊、種菊、對菊、供菊、詠菊、畫菊、問菊、簪菊、菊影、菊夢、殘菊,並有七人分作了這十二首,其中,林黛玉所寫的三首詩被評為最佳,“詠菊”又列為第一,全詩如下: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李紈笑道:“等我從公評來。通篇看來,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了,隻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
林黛玉所有詩詞賞析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門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作品賞析
這是《葬花吟》的第一節,寫暮春之景。花兒急急地凋謝了,經風一吹變成了漫天的花雨,褪盡了嬌豔的紅豔,消逝了醉人的芳香,有誰去憐惜她們呢?柔弱的蛛絲飄蕩在春日的台榭前,幾時被風吹散呢?還有那飄零的柳絮撲進繡簾,是在乞求閨中人的憐惜麼?
自古以來花便是女性的象征,以花喻人,以人喻花,詩詞中常用此手法。《紅樓夢》中的花與人也是對應的,牡丹對應寶釵,芙蓉對應黛玉,海棠對應湘雲,杏花對應探春,老梅對應李紈,並蒂花對應香菱,桃花對應襲人,另外晴雯號稱“芙蓉仙子”。由此詩中的花當指大觀園的女兒們,花兒的凋謝也預示著她們的逝去。世人對待她們的消逝也如同對待花兒一樣,誰會來惜取將殘的紅顏呢?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女性的生命不過曇花一現,花開過後便要迅速飄落,任那些曾欣賞她們的人踐踏,芳魂豔魄都將不存,留下的隻是一縷塵香。
“有誰憐”隱含了一段答語,世人春風都不懂得憐惜落花,對她們的逝去都是冷眼旁觀,置之不理,懂得憐惜落花的隻有黛玉了,自稱絳洞花主的寶玉也不懂,將殘紅付與無情的流水,豈知流出大觀園後便會被糟蹋,甚至比被人踐踏更為悲慘。
遊絲之軟,遊絲之弱,不禁讓人聯想到黛玉的身世,出身於詩書之家,幼年喪母,父親死後益發無依無靠,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孩像浮萍一樣寄居賈府生命之軟弱,不正如簷下飄蕩遊絲麼,隨時都有可能被風斬斷。僅憑賈母的疼愛和寶玉的那份愛情維係著生命,怎經得日日夜夜的風吹雨打。
王國維說“人生隻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江心點點萍”。落絮的人生,落絮的命運,天意如此,無可奈何。
“落花”“遊絲”“落絮”,同樣的飄零,同樣的憂傷,同樣的命運,同樣的還有那花下的葬花人。
第二節轉而寫人。暮春是個憂傷的季節,彈指間紅顏衰老,百花凋零,無可奈何,惟有惋惜。黛玉本就多愁善感,加之對寶玉的誤解,更是滿懷憂鬱惆悵。許多版本的“無處訴”作“無釋處”或“無著處”,筆者認為不妥。第三十七回黛玉《詠白海棠》中“嬌羞默默同誰訴”,第三十八回黛玉《詠菊》中“片言誰解訴秋心”,《菊夢》中“醒時幽怨同誰訴”,皆用“訴”而不用“釋”或“著”,此處亦是。最後一句寫黛玉不忍心踐踏落花,同時也暗含其他人卻在落花上走過的意思。
第三節又轉回寫景。柳葉和榆莢隻知道炫耀自己的芳菲,卻不管桃花的飄零,李花的紛飛,等到來年春回大地,桃李又含苞吐蕊,隻是閨中卻無昔日的葬花人。讀至這裏,不禁萌生對柳絮榆莢的厭惡之情,隻是天地不仁,世道無情,我們又何必去怪罪柳絲榆莢呢?在這個世道上,多數人都是隻顧自己能夠芳菲百年,哪管別人的死活。王熙鳳說得好“‘坐山觀虎鬥----坐收其利’,‘借劍殺人----不露痕跡’,‘引風吹火----費力不多’,‘站幹岸兒----不沾事’,‘推倒油瓶子不扶----懶到家了’,都是全掛子的武藝”,錦上添花的不少,雪中送炭的難尋。此節連用兩層對比,前兩句柳絲榆莢的芳菲與桃花李花的飄零對比,後兩句將人與桃李對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另外筆者疑此節為後文埋下伏筆,“柳絲榆莢”可能暗指李紈和賈蘭。
第四節轉寫燕子。前一節已言桃李不如柳絲榆莢,人不及桃李,悲已至極,因此將視角植物轉向梁間飛燕。燕巢飄香,這本是可喜之事,黛玉卻惱燕子無情,本節之妙正在於此。此節虛寫燕子,實寫惜花,燕巢已然生香,自是銜花築巢的結果,怎能不讓惜花的黛玉生恨。情由景發,景由情生,黛玉又想到了明年的自己,回答上節之問,重拾上文之悲。
第五節寫花之境遇。一年三百六十日的風霜無情地摧殘花枝,豔麗的芳華能有幾時呢?一旦飄落便化作香塵,再也無處尋覓。風似刀,雪如劍,最後著一“逼”字,尤顯殘酷無情。這樣的日子令人望而卻步,更何況一年三百六十日,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日日如此,歲歲不改。此節明寫花,實寫人,黛玉寄居賈府,陷於孤立無援的處境,這句正是反映了她所受的痛苦和煎熬。因為風刀霜劍無孔不入,所以她才步步留神,時時警惕,即便如此,黛玉仍逃脫不了命運之劍,最終還是傷痕累累地逝去。
第六節寫葬花之人。黛玉獨自一人,手把花鋤,邊哭邊葬,讀來無限悲傷,最後一句“灑上花枝見血痕”更是斷腸之語。許多版本將“花枝”誤作“空枝”,所謂“花之顏色人之淚”,花之顏色乃淚染成,不必灑上“空枝”後見血痕。這日本是餞花節,大觀園的其他女孩都在慶祝,而黛玉避開他人,獨自至花塚前默默灑淚,這本已悲,竟又血淚,令人心痛。想當年娥皇女英哭於九嶷,血淚灑於青竹之上,故有斑竹,其後又於瀟湘之間投水自盡,號為湘夫人。黛玉瀟湘妃子,竟亦哭出血淚,染紅花枝,想至黛玉死時,其院內亦盡是斑竹,筆者心亦滴血。
第七節轉而寫景。日已黃昏,杜鵑無語,青燈照壁,冷雨敲窗,初睡之人,未溫之被,盡是黛玉想象之境,如此淒涼之境恐怕也隻在想象中才有。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望帝,國亡之後甚是悲痛,死後魂化為杜鵑鳥,悲鳴是滴出血來。這裏黛玉自比杜鵑,緊應上節之血淚,亦歎自己命運之悲慘。等光弱故青,心寒故雨冷,此時此境怎能入眠?黛玉由情生景,自景見情,傳情入景,自景悟情,情景反複,循環不絕。
第八節是黛玉的自問自答。
問曰:“什麼事這麼傷神呢?”答曰:“半為憐春半惱春。”
問曰:“為什麼既憐又惱呢?”答曰:“憐春忽至,惱春忽去。”
問曰:“有來就有去,自然之理,有什麼可惱呢?”
答曰:“來時不告訴自己,去時也不打聲招呼。”
短短四句,三問三答,十分精練,卻用口語寫出,清新自然,不加雕飾,平白如話,妙不可言,大有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訪隱者不遇》)之風。此節終於跳出了前麵愁惆悲慘的氛圍,微微帶些傷愁,更多的則是黛玉的活潑,讓人稍稍有點喘息之機。另外,許多版本將口語“奴”作書麵語“儂”,不妥,“奴”顯小女兒隨口成句之口吻,“儂”則帶文人之酸氣。
第九節寫幻境。在憐春惱春之後,黛玉又回憶起了昨晚之事,所謂的悲歌隻是自己的心在沉沉低吟而已,花兒哪有靈魂,鳥兒哪有精靈,黛玉怎能聽到它的悲歌呢?在庭外悲歌的隻是自己的孤魂。花魂與鳥魂都難以挽留,自己的靈魂又怎能挽留呢?問鳥兒,鳥兒默默無語,問花兒,花兒低頭含羞。他們雖然無語,卻已給出了答案,悲歌的是自己,無法挽留的亦是自己。
第十節寫心願。筆者幼時亦常想變成一隻小小鳥,飛向藍天,不想黛玉亦有此意。前兩句豪情萬丈,要生出雙翼,隨花飛出禁錮自己的大觀園,飛到那無愁的天盡頭。後兩句筆鋒頓轉,一落千丈,隻可惜那天盡頭哪有埋葬鮮花的墳丘,哪有埋葬自己的墳墓。在黑暗痛苦中的黛玉終於想到了逃避,欲逃離苦海飛向無憂怎麼可能呢?隻能用雲天盡頭無香丘來蘊藉自己。
第十一節以死明誌。這一節是對“風刀霜劍”的控訴,是寧肯葬身黃土也不願隨波逐流,同流合汙的掙紮和抗拒。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子竟以死來保衛自己的真率純潔,免受玷辱,足以對她致以崇高的敬意。自前一節以來,激情一路高漲,至此達到巔峰,格調十分悲壯。“質本潔來還潔去”便是黛玉的一生,真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芙蓉。
第十二節葬花葬奴。花兒飄落尚有葬花人收以錦囊,掩以淨土,葬花人死時會有誰來收葬呢?人不如花,這就是宿命吧。“癡”乃是黛玉一生的概括,因為癡,在汙淖前堅貞不屈,因為癡,以淚還恩,至死不悔。
第十三節花落人亡。此節是對上節的回答,未卜儂身何日喪?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他年葬儂知是誰?那時花已落人已亡,什麼都不知了,還問這個幹什麼呢?
《葬花吟》是《紅樓夢》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是紅樓詩詞中的傑作。這種詩文結合的寫法在其他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中亦不少見,但結合如此緊密而非堆砌之作卻是前無古人。如果沒有《葬花吟》和《芙蓉女兒誄》,黛玉與晴雯的形象便大打折扣。
脂硯齋對黛玉葬花十分欣賞,曾欲請人畫出《葬花圖》,但誓不遇仙筆不寫,過了八年,雖遇到了善於描美人的餘集,仍未畫成,最終隻能感慨“恨與阿顰結一筆墨緣之難若此”可見黛玉葬花之美麗動人,絕非一般畫家能描繪得出的。
這首詩並非一味哀傷淒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儂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才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這曾詩的另一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有批語說:“餘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淒楚憾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寶主,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玉兄之後文再批。’噫唏!阻餘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散停筆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語指出:沒有看過“玉兄之後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批書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與此詩有關的“後文”。所謂“後文”毫無疑問的當然是指後半部佚稿衝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這首詩中僅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紅顏薄命,那也用不著非待後文不可;隻有詩中所寫非泛泛之言,而大都與後來黛玉之死情節聲切相關時,才有必要強調指出,在看過後麵文字以後,應回頭來再重新加深對此詩的理解。由此可見,《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這一點,我們從作者的同時人、極可能是其友人的明義《題紅樓夢》絕句中得到了證明。詩曰: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似讖成真”,這是隻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
林黛玉寫過哪些詩?
林黛玉詩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黛玉(瀟湘妃子)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黛玉(瀟湘妃子)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俗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黛玉(瀟湘妃子)
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林黛玉
世外仙源匾額
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香融金穀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黛玉代題
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裏稻花香.
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黛玉
題寶玉續莊子文後
無端弄筆是何人?
作踐南華<莊子因>>.
不悔自己無見識,
卻將醜語怪他人!
黛玉哭花陰
花魂默默無情緒,
鳥夢癡癡何處驚.
哭花陰詩
顰兒才貌世應希,
獨抱幽芳出繡閨,
嗚咽一聲猶未了,
落花滿地鳥驚飛.
林黛玉
題帕三絕
其一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
尺幅鮫あ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
拋珠滾玉隻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
彩線難收麵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琴曲四章-------------林黛玉
風蕭蕭兮秋氣深,
美人千裏兮獨沉吟.
望故鄉兮何處,
倚欄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長,
照軒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銀河渺茫,
羅衫怯怯兮風露涼.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煩憂.
之子與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無尤.
人生斯世兮如輕塵,
天上人間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輟,
素心如何天上月.
林黛玉葬花辭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係飄春樹,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依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依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喪?
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
林黛玉詩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黛玉(瀟湘妃子)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黛玉(瀟湘妃子)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餘下全文>>
描寫林黛玉的詩詞
紅樓夢卷十八: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世外仙源(匾額)
宸遊增悅豫,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氣象新。
香融金穀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裏稻花香。
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紅樓夢》中,元妃省親,命眾妹題一匾一詩,林黛玉做了《世外仙源》,首句直提宸遊,將大觀園比作仙境,因為元妃的到來,更為它增添了歡欣。悅豫即指歡欣意。源於《千字文》中“矯手頓足,悅豫且康”句。首聯雖平平,靜淡之中略有敷衍,卻在頷聯巧妙謙遜的用“借”字,添了一絲生色,但可以稱好的卻是頸聯“香融金穀酒,花媚玉堂人”,不僅沒有斧鑿的痕跡,且灑脫自然,真性清純。《世外仙源》雖是黛玉應命胡亂而做,卻無阿諛之氣,清新自然,灑脫自在,因此,頗得元春欣賞。《杏簾在望》是元春省親的時候,林黛玉作弊替寶玉而作,脂硯齋的批語是“以幻入幻,順水推舟”。
紅樓夢卷二十七: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塚飛燕泣殘紅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歎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兒誄》一樣,是作者出力摹寫的文字。
紅樓夢卷三十四: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裏錯以錯勸哥哥
其一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更向誰。
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
拋珠滾玉隻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
彩線難收麵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寶玉挨打,怕黛玉擔心,故以讓晴雯送兩塊舊帕為借口,讓黛玉放心。黛玉由此大受感動,一時難以控製自己的感情,因此在舊帕上題了這三首詩。從全書來看,這三首詩應是黛玉第一次比較直接的表達了自己對寶玉的感情和對未來的憂心,也是他們感情明朗化的一個開端。仔細閱讀,將會發現,之後,他們幾乎沒再有象之前那樣的爭吵過。
紅樓夢卷三十七: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詠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詠白海棠》是《紅樓夢》中大觀園詩社開社時眾姐妹們所作的詩。李紈評黛玉的這首詩“風流別致”,寶釵的詩“含蓄渾厚”,可見風格上絕不相混。李紈、探春推崇寶釵,獨寶玉偏愛黛玉,評詩的分歧也都表現各自立場、愛好和思想性格的不同。
紅樓夢卷三十八: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風和螃蟹詠
詠菊
無賴詩魔昏......餘下全文>>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詞及其人物分析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係飄春樹,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依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依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 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喪?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詩詞鑒賞】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歎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兒誄》一樣,是作者出力摹寫的文字。這首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盡致,藝術上是很成功的。
這首詩並非一味哀傷淒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才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這曾詩的另一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有批語說:“餘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淒楚憾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寶主,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玉兄之後文再批。’噫唏!阻餘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散停筆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語指出:沒有看過“玉兄之後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批書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與此詩有關的“後文”。所謂“後文”毫無疑問的當然是指後半部佚稿衝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這首詩中僅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紅顏薄命,那也用不著非待後文不可;隻有詩中所寫非泛泛之言,而大都與後來黛玉之死情節聲切相關時,才有必要強調指出,在看過後麵文字以後,應回頭來再重新加深對此詩的理解。由此可見,《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這一點,我們從作者的同時人、極可能是其友人的明義《題紅樓夢》絕句中得到了證明。詩曰;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似讖成真”,這是隻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以前,我們還以為明義未必能如脂硯那樣看到小說全書,現在看來,他讀到過後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極大,或者至少也聽作者交往的圈子裏的人比較詳盡地說起過後半部的主要情節。如果我們說,明義絕句中提到後來的事象“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之類,還可由推測而知的話;那麼,寫寶王貧窮的“王孫瘦損骨嶙峋”,和寫他因獲罪致使他心中的人為他的不幸憂忿而死的“慚愧當年石季倫”等詩句,是再也無從憑想象而得的。上麵所引之詩中的後兩句也是如此:明義說,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個有情人成為眷屬,把已斷絕的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絲繩再接續......餘下全文>>
描寫林黛玉的性格的詩句
由林黛玉的性格與詩詞說起 2008-08-13 01:14:47| 分類: 悼紅軒 | 標簽: |字號大
中
小 訂閱
在《紅樓夢》一書中,寶釵、黛玉無疑是最為主要的角色,在太虛幻境“薄命司”大櫥裏所貯藏的“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中,她二人屬於“金陵十二釵正冊”,且並列首位。而在寶、黛之間,寶釵似又帶有某些陪襯性質,成為“木石前盟”的積極顛覆者。若將《紅樓夢》看作單純的愛情悲劇的話——依照“好了歌”,應是空諸一切——“木石前盟”是要過於“金玉良緣”的:薛寶釵空房獨守,而林黛玉卻因此喪了命。
林黛玉既是如此重要,她受到的關注當然是空前的。但至今為止,在《紅樓夢》之外的演繹中,林黛玉總是給人以尖酸刻薄的印象,或者突出她精神上的不夠健全。更明確一點說,就是過於強調了她“蛾眉善妒”的一麵。而從實際的情形看,這種“突出”是不恰當的。
在林黛玉的人格設計中,雖有“還淚”之說,但這個“還淚”最終仍然要落實到現實生活裏,否則,就會有“淚出無名”的嫌疑了。從書中的描述看,林黛玉的憂鬱性格是有著深厚的現實依據的。賈雨村因貪賄落職後,於林府教館,淪為西賓,他所教的學生就是林黛玉。黛玉天資聰慧,不幸早年喪母,這是她憂鬱性格所以形成的最為主要的原因。其次,因黛玉之父林如海“命中無子”,“今隻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她聰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歎”。俗話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兼以黛玉的“聰明清秀”,遂又養成多愁善感的性格。此外,母親去世之後,林黛玉被接進賈府,後因林如海捐館,遂在賈府定居,使得林黛玉常有寄人籬下之感,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恥笑了她去”。原本多愁善感的性格加上寄人籬下的現狀,林黛玉敏感而又自尊,從而給人孤高自負、落落寡合的印象。之後,因寶釵的介入,林黛玉於情感上又生危機,在對寶玉的求全責備中,自怨自艾,常生悲感,“還淚”也就順理成章。
結合以上所論,林黛玉的人格傾向還是比較分明的,即憂鬱、敏感、清高、孤傲。當然,一個人的性格與人格又並非是幾個字就可以簡單概括的,但就林黛玉來說,這幾個方麵應該是最主要的。為了突出黛玉這幾個方麵的性格特征,書中有很多細節性的刻畫與描寫,諸如黛玉的弱不禁風、好使小性,以及住所瀟湘館的清幽,等等。除此之外,最能反映林黛玉性格的就是她自己所作的幾首應景詩詞了。“葬花詞”與《唐多令》表達了林黛玉憂鬱、敏感的一麵,而“海棠”與“菊花”詩則顯示了她的清高與孤傲。
“葬花詞”是一首歌行體,據說源自唐代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其詞曰: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歎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已見鬆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複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台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葬花詞”裏,黛玉因“愁緒”而傷感於“花謝花飛”,又因“花謝花飛”而倍增“愁緒”,最後,由花而及人,遂有“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人隨花落之慟。劉希夷的寄托亦大致如此,隻不過因性別不同而使著眼點有異,“......餘下全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求紅樓夢中黛玉謝的菊花詩的解釋!
莊子因>菊花八詠>誠正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