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一句詩 作文
推薦參考:
《我最喜歡的一句詩》
我喜愛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承諾;我喜愛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幾天”的豪邁;我喜歡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但是,我更喜愛“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這句影響了我童年時代的詩句。
放眼望去,童年是多麼的無憂無慮啊!但至今還讓我無法釋懷的事一直在我的心頭湧動……
那年我9歲,媽媽在學習上經常督促我。“吃完飯快去複習!”“我給你買了一本練習,周末做一下!”“別看電視了,快去預習明天的課程!”這一聲聲的嘮叨既讓我甜蜜又讓我煩躁。兩個學期過去了,我受不了這苦口婆心的勸導了,成績開始直線下降。
有一次測驗,我隻得了65分。回家後,媽媽訓斥我:“你一天到晚就隻知道玩玩玩,現在才得這麼點兒分數,這測驗有那麼難嗎?”但那是不愛學習的我一點都沒有聽進去,似乎是左耳進,右耳出,但我仍然要過以前的“苦”日子。大家在玩耍的時候,我就心不在焉地做各種練習題;大家進入夢鄉的時候,我就滾入了題海,隨隨便便的寫著“x”、“100”“25”……
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古詩經,讓我在一天之內讀完它,否則不準出去玩。雖然我成績不好,但是對讀書有一點興趣。所以,我接過書,讀了起來。對於難懂的地方,我就直接跳過,容易懂的地方,隨便讀讀就過了。但在翻到第57頁的時候,用紅色的字體圈了一句話,這句話十分吸引我。看了一下,原來是一句詩: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看了這句詩,我突然醒悟……
從此以後,我在學習上與別人你追我趕;在家裏爭做家務;在社會上,許多事都積極了許多。因為我明白,隻要努力,什麼事都可以成功。
這句話至今都銘記在我的腦海裏,無論忘記什麼,都不會忘記這句激勵我的話!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300字》
篇一: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 這首詩是我們大家聽的最多又最難背的一首詩《春夜喜雨》,隻要老師要求我們背《春夜喜雨》時,我們會大聲的 啊 一聲,太難背。
在一本厚厚的古詩書中,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孟郊寫的一首離別詩《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每個人寫的離別詩都不一樣,但孟郊寫的《遊子吟》讓我最喜歡,讀完這首詩後,你會體會到詩帶給你的母愛,為了兒子遠行,母親又縫衣服,又縫鞋子,而且一針比一針密,更體現出了母親對我們的愛。
今天下午,英語班放學後,天還沒有完全黑下去,媽媽騎著電動車來接我,並順著東邊騎了過去,把車子停在了博頌書店門口,去買了三套小升初卷子,我問道: 有了為什麼還做? 練 媽媽用威嚴的口氣對我說。我很無奈,當我們騎到小吃店時,媽媽問我: 你餓不餓?去買兩個白吉饃 。我從媽媽手裏接過5元錢,像一溜煙地 逃 進了小吃店裏。路上的風起來越大,我自己也越來越冷,就在我凍的發抖的時候,媽媽親切地問了我一句: 你冷不冷? 我不想讓媽媽擔心,便說了一聲: 不冷 。
這首詩,我的確很喜歡它,因為它帶給我無窮盡的 財富 。
篇二: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作文
這首詩出自於杜甫的筆下,詩名《春望》,是杜甫在安祿山的軍隊占領長安後寫的。杜甫旅居長安,時當暮春三月,他看到便地戰火,便回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不由得見花流淚,見鳥悲痛。見到一封家中寄來家書,就像得到萬金一樣珍貴。漸漸地,自己越來越老,頭發越來越稀,都快插不上簪子了。
杜甫一生坎坷,大部分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當他看到國家敗破,城池殘破,城中雜草叢生的景象,心中不禁一酸,淚水奪眶而出。這首詩將杜甫當時悲痛的心情與思鄉的迫切刻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當我懷著一種崇高、敬佩的心情讀完這首詩後,心中的愛國之情油燃而生,看著已經敗破的國家,僅管山河仍在,可我卻絲毫感受不到一個國家所應有的歡樂,感受到的卻是一絲絲寒意與心酸。古今中外,有多少詩人棄筆從戎,他(她)們為了祖國的興旺,戴上了頭盔,手持利劍向敵人衝去。有的詩人為了國家,最後連自己的鮮血也滲入大地。又有多少詩人心願未達成,便含恨而去。雖然他(她)們已西去,但他(她)們卻留下了千首萬首愛國詩歌。
作者以《春望》作題,通過對春天城中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深刻地表現了對國事、時局的關切,又再次散發了此詩所透露出的絲絲淒涼。
作文:《我喜歡的一句古詩》600字
杜甫的《望嶽》
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國家動亂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這時候收到家書尤為難能可貴。詩人從側麵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詩人對國家深深地憂慮。結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發,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意多,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裏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終當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淒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讚此聯說:“對偶未嚐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餘下全文>>
我最喜愛的一首古詩――觀滄海
;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麵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麵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麵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麵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壯誌”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誌情懷。前麵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麵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係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麵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麵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詩人在這裏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碣石”,據《漢書·地理誌》載,在麗城(現在河北樂亭)西南,六朝時沉入海裏。“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頭兩句起得很平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說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原來的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樂亭縣的西南,麵對著渤海。
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搖搖晃晃的樣子;“何”,這裏當“多麼”講。“水何澹澹”,寫出了大海湧起陣陣波濤,顯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偉氣象。其中有驚訝,有讚美,正是剛剛登上山頂的第一個印象。“竦峙”,是高聳屹立的樣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隻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我們都知道,同樣是觀海,站在岸邊,坐在船頭,或者是登上山頂,我們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餘下全文>>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無邊的。作為身為人子的我們應該時常掛念,試問時間都去哪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我最喜歡的一句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