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字開頭的成語
一、成語名字:古寺青燈
二、成語發音:gǔ sì qīng dēng
三、成語解釋:青燈:以植物油為燃料的燈。形容修行者的孤獨寂寞的生活
成語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4回:“一個立誌修行的何玉鳳,要向古寺青燈尋活計。”
四、成語繁體:古寺青燈
五、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六、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七、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修行等
八、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九、產生年代:近代成語
寺開頭的四字成語
寺開頭的四字成語,沒有。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指縱然一時躲掉,但由於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後還是無法脫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寺"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沒有"寺"的四字成語
*
簡體部首: 寸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 6
*
釋義
◎ 古代官署名:太常~ 。鴻臚~ 。
◎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觀(guàn?)。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
*
組詞
◎?寺觀?sìguàn
寺和觀的統稱
◎?寺廟?sìmiào
供奉神佛或聖賢的處所
◎?寺院?sìyuàn
指供奉神佛的廟宇,有時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
寺舍 sì shè
官府所在的地方。
亭寺 tíng sì
驛站。寺,辦公的官署。
*
造句
(1) 這個寺廟塑有金剛怒目的佛教人物。
(2) 日月潭四周,點綴著許多亭台樓閣和寺廟古塔。
(3) 這座曾經香火旺盛的寺廟現在隻剩下斷壁殘垣了。
(4) 出入於寺廟的善男信女們,一個個都顯得虔誠至極。
(5) 這座寺廟年久失修,早已失去本來的麵貌。
抖開頭的四字成語
抖開頭的四字成語 :
抖擻精神、
抖摟精神
抖擻精神 [dǒu sǒu jīng shé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振作起精神。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僧)問:‘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八字成語大全
八字成語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人向隅,滿座不樂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一人拚命,萬夫莫當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一夫出死,萬乘不輕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上不沾天,下不著地
下筆千言,離題萬裏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為淵驅魚,為從驅雀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高興而來,掃興而歸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隻此一家,別無分店
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裏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閉門造車,出門合轍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既知今日,何必當初 快馬一鞭,快人一言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運用之妙,在於一心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時光似箭,日月如梭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送君千裏,終有一別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往日無仇,近日無冤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金玉其......餘下全文>>
帶利字的成語有哪些
利字的成語有哪些 :
利害得失、
利害攸關、
漁翁得利、
坐收漁利、
曉以利害、
幹淨利落、
修舊利廢、
爭權奪利、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自私自利、
趨利避害、
權衡利弊、
損人利己、
名利雙收、
唯利是圖、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一本萬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大吉大利、
利欲熏心、
見利忘義、
以月字開頭,天字結尾的詩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題為“夜泊”,實際上隻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隻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後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後發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麵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隻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裏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麵,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於周圍昏暗迷蒙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裏,才正麵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裏確有孤孑的旅人麵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我們從那個仿佛很客觀的“對”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隻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鍾。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鍾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麵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征,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鍾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鍾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鍾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裏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裏,初建於梁代,唐詩 僧寒山曾住於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刹,便帶上了曆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鍾聲”也就仿佛回蕩著曆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鍾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鍾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夜半鍾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裏,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鍾,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借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
千裏鶯啼綠映紅是哪首古詩裏麵的?
江南春絕句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注釋]
1. 鶯啼:即鶯啼燕語。
2. 郭:外城。此處指城鎮。
3. 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記的小旗。
4. 南朝:指先後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
5. 樓台:樓閣亭台。此處指寺院建築。
6. 煙雨:細雨蒙蒙,如煙如霧。
[譯文]
千裏遼闊的江南鶯啼燕語,綠葉映襯紅花,處處春意濃,水鄉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風輕輕擺動。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廟,如今都隱現在一片迷茫的煙雨之中。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裏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裏”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裏鶯啼,誰人聽得?千裏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裏,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曆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裏,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裏,千裏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於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千裏範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是山重水複,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裏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隻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麵。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麵和色調,與“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麵增添悠遠的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樣的唱歎,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讚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曆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麼一點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人。晚唐詩人。